基因工程论文撰写规范
基因工程论文
基因工程论文基因工程的概述和应用进展摘要:基因工程是一种利用转基因技术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和编辑的科学领域。
本论文旨在阐述基因工程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并重点探讨其在农业、医学和环境领域的应用。
基因工程为人类提供了改良农作物、研发新药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新途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安全问题。
本文将综述基因工程的优势和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引言基因工程作为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已经在农业、医学和环境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改良生物体的基因,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对生物体性状的控制和调整,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基因工程的核心在于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
其中,基因克隆、基因转染和基因编辑是主要的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克隆通过将感兴趣的基因序列插入到载体中,如质粒,然后将其导入宿主细胞中,实现对外源基因的操控。
基因转染则是将外源基因转入目标细胞或生物体中,以达到改变其性状的目的。
基因编辑则通过使用诸如CRISPR-Cas9等技术,直接改变生物体的基因序列,以实现对特定基因的编辑、删除或替换。
三、基因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基因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的改良上。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能够改良作物的抗病性、耐逆性和产量等性状,实现对农作物整体性状的优化和提升。
此外,基因工程还可以解决传统农业面临的问题,如除草剂抗性、杂草控制和育种加速等。
四、基因工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基因工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基因治疗和新药开发。
通过改变人体细胞的基因序列,基因治疗可以治疗一些难治性疾病,如癌症和遗传性疾病。
同时,基因工程也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对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和操控,研发出针对特定疾病的靶向药物。
五、基因工程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基因工程在环境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生物修复和生物能源开发。
基因工程可以改造微生物,使其具备降解有害污染物的能力,从而用于生物修复。
此外,基因工程还可以改造植物和微生物,使其能够高效生产生物燃料,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做出贡献。
基因工程疫苗论文2100字_基因工程疫苗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基因工程疫苗论文2100字_基因工程疫苗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基因工程疫苗论文2100字(一):鹦鹉热衣原体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论文摘要: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Cps)是专性细胞内寄生、革兰氏阴性病原体,能在鸟类、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中广泛传播。
Cps能够导致禽类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引起家禽高热、腹泻、异常分泌物以及产蛋下降。
常规衣原体疾病防控主要依赖于抗生素,但随着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养殖端减抗替抗的推行,需要开展生物安全和疫苗免疫等防控技术研究以预防衣原体感染。
本文综述了Cps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和活载体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鹦鹉热衣原体;亚单位疫苗;DNA疫苗;活载体疫苗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Cps)具有广泛的宿主谱,它可以感染465种鸟类和包括人在内的46种哺乳动物,导致结膜炎、肺炎、支气管炎、流产和关节炎等疾病,对家禽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1]。
Cps主要通过空气气溶胶飞沫快速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途径而引起感染。
鸡对Cps具有一定的抗性,火鸡、鸭和鸽则相对易感,雏禽感染可引起体温升高、肿眼、厌食和腹泻等临床症状,种禽感染可引起严重的输卵管炎,导致产蛋率下降到10%以下或停止产蛋[2]。
目前对Cps的早期感染可用四环素、金霉素和土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治疗,但由于其细胞内寄生性引起的持续性感染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的耐药性增加等因素,使得使用抗生素不能从根本上控制该病[3]。
因此,衣原体疫苗的研制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衣原体疫苗研制开始兴起,经历了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到基因工程疫苗等发展阶段。
由于Cps减毒活疫苗存在毒力返强的风险,灭活疫苗只激发体液免疫应答,且存在内毒素引起不良反应的问题,因此,这两种疫苗在生产上应用较少。
近年来,基因工程疫苗成为Cps疫苗研究的重点。
1Cps亚单位疫苗1.1重组蛋白疫苗随着DNA重组技术的发展,安全性好、易大规模生产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中学生论文。基因工程论文
基因工程( 文献综述)(梁贵钦综述郭慧婷审校)摘要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和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共同组成了生物工程。
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
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
关键词DNA 细胞人体健康引言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一.基因工程的起源1866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神父根据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生物的遗传基因规律,提出遗传因子概念。
1980年科学家首次培育出世界第一个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小鼠。
近二十多年来, 基因工程成为科学研究的焦点之一, 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狭义上仅指基因工程,将一种生物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稳定遗传,表达出新产物或新性状。
广义上包括传统遗传操作中的杂交技术、现代遗传操作中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是指DNA重组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
二.各国基因工程研究情况英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就有了第一家生物科技企业,是欧洲国家中发展最早的。
如今它已拥有560家生物技术公司,欧洲70家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中,英国占了一半。
德国:德国政府认识到,生物科技将是保持德国未来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于是在1993年通过立法,简化生物技术企业的审批手续,并且拨款1.5亿马克,成立了3个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试论基因工程论文2300字_试论基因工程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试论基因工程论文2300字_试论基因工程毕业论文范文模板试论基因工程论文2300字(一):试论基因工程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摘要:近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代表之一就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在过去的近十年里发展迅速,林业上已经有二十多种树种应用进了转基因技术。
林业生产中应用进基因工程的方面包括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抵御能力,培育抗除草剂作物,生物固氮等。
本文就以基因工程展开分析,并且对基因工程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加以论述,供参考。
关键词:基因工程;林业生产;应用基因工程是一种新的生物技术科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在1970年代诞生,基因工程是以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工程,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可分为两种: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酿造、制作酱料和育种技术已经被用于传统的生物技术。
近20年来,随着许多与生物技术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实验手段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得到了发展,并被纳入了高科技领域。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代表,树木基因工程是通过适当的基因转移技术,引入有用的外源基因,获得转基因植物,最后进行树木遗传改良或相关的研究。
一、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基因工程正在最近十年的发展历程里,已经获得了大量的转基因植物,包括改变植物质量和适应能力的转基因植物和抗病虫害的转基因植物以及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物等。
大量的成功转基因材料已经进入了试验阶段,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其中中国也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
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七期间,世界上已经有四十五个国家在六十多种植物上进行了二点五万株转基因植物的田间试验,仅仅在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七年这一年里就有一万例关于转基因植物的报道,直到一九九七年年底,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12种作物的4 8种转基因作物产品被允许进入商业化生产,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一千两百八十万公顷,其中美国就占了百分之六十的比例。
预计,全球转基因植物产品市场已从一九九六年的不足五亿美元增加到两千年的七十亿至一百亿美元。
基因工程技术论文
基因工程技术论文目前,基因工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畜牧业、医药及环保等领域。
下面是店铺整理了基因工程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基因工程技术论文篇一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摘要:20世纪70年代,人类建立了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从此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基因工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畜牧业、医药及环保等领域。
本文简单介绍基因工程在这些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基因工程 DNA重组应用发展现状沃森(Waston)和克里克(Crick)在1953年提出DAN的双螺旋模型,奠定了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DNA重组技术,促进了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
通过基因工程,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DNA的重组技术在体外对基因进行改造和重组,最后将重组后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内,从而按照人类的意愿改造生物的遗传信息。
基因工程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畜牧业、医药及环保等领域。
1.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传统育种主要是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变异,可通过选择固定优良变异,在提高作物产量、提高作物的抗逆性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但是,传统育种方法只能近缘杂交,不能远缘杂交,因此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传统育种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基因工程克服了传统方法不能远缘杂交的问题,在育种方面贡献巨大。
人类可以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具有更高价值的作物[1-2]。
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可谓硕果累累,基因工程可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病、抗虫、抗干旱、抗除草剂等)、改良农作物的品质以及可利用植物生产药物等。
提高抗逆性的原理是:从某些生物中分离出具有抗病、杀虫活性、抗干旱、抗除草剂的基因,并将其导入作物中并表达,使其具有抗逆性。
荷兰和以色列两国的科学家从草莓细胞线粒体中提取一种酶基因,将其导入拟南芥菜中,使转基因拟南芥菜产生两种能吸引害虫天敌的化合物,从而达到杀虫的目的。
西红柿很容易腐烂,运输和储藏很不方便,因此都是在西红柿未完全成熟时就摘取下来,在运输过程中再催熟,降低了西红柿的口感。
有关基因工程的论文
基因工程的论文有关基因工程的论文转基因技术极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解决全球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接下来是小编带来的有关基因工程的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有关基因工程的论文摘要:综述转基因技术在提高农作物抗生物/非生物胁迫中的能力,以及在改良农作物遗传品质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的建议,使转基因技术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
关键词:农作物;转基因技术;农业发展农业转基因技术就是打破不同物种间天然杂交的屏障,将高产、抗胁迫、高营养品质等已知功能的基因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转移到目的农作物体内,使其在原有遗传基础上获得新的功能特性,来提高农作物的抗胁迫能力或某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从而获得新的农作物品种,进一步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自从首例转基因作物于1983年问世以来,近年来农作物转基因已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截止2014年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种植面积已达1.81亿hm2。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渗透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如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抗病虫害等能力,对于农业转基因技术而言可以说已经进入以抢占技术制高点与经济增长点为目标的战略机遇期,已渗透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1转基因技术促进作物抗病虫害作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抗病虫害基因再利用转基因技术导入到农作物的体内,使目的作物表现出相应的抗病虫害的特性。
早在1901年就从染病的家蚕体液中分离出一种对部分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幼虫具有毒杀作用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即现在所说的Bt。
Bt在芽胞形成过程中,可产生具有杀虫作用的晶体蛋白(即δ-内毒素,δ-endotoxins),将编码这种蛋白的基因转入农作物将对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多种昆虫的幼虫以及无脊椎动物有特异的毒杀作用,这是关于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的最早起源。
目前采用转基因技术来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已延伸到了烟草、棉花及水稻当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如英国已将豇豆种子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即产物为胰蛋白酶抑制剂)转入烟草,通过引起多种昆虫消化不良,达到抗虫作用。
基因工程论文
1 引言(或绪论)基因工程也称遗传工程,它主要是指通过DNA重组技术,对生物特定的基因进行复制(克隆)、改造(修饰、重组)或人工合成新的基因,以达到改造生物性状乃至创造新的物种的目的。
基因工程就是在基因水平(分子水平)上对生命体的操作。
基因技术将可能给人类在疾病防治、健康保健直至延年益寿方面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勾起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1.1 基因工程应用于植物方面农业领域是目前转基因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农作物生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抗病虫害的能力。
基因工程在这些领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由植物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也也已全面展开。
自从发现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烟草中,在转基因植株上明显延迟发病时间或减轻病害的症状,通过导入植物病毒外壳蛋白来提高植物抗病毒的能力,已用多种植物病毒进行了试验。
在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增强植物对细菌和真菌病的抗性方面,也已取得很大进展。
植物对逆境的抗性一直是植物生物学家关心的问题。
由于植物生理学家、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协同作战,耐涝、耐盐碱、耐旱和耐冷的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系)也已获得成功。
植物的抗寒性对其生长发育尤为重要。
科学家发现极地的鱼体内有一些特殊蛋白可以抑制冰晶的增长,从而免受低温的冻害并正常地生活在寒冷的极地中。
将这种抗冻蛋白基因从鱼基因组中分离出来,导入植物体可获得转基因植物,目前这种基因已被转入番茄和黄瓜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口味、口感、营养成分、欣赏价值等品质性状。
实践证明,利用基因工程可以有效地改善植物的品质,而且越来越多的基因工程植物进入了商品生产领域,近几年利用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品质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如美国国际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从大豆中获取蛋白质合成基因,成功地导入到马铃薯中,培育出高蛋白马铃薯品种,其蛋白质含量近大豆,大大提高了营养价值,得到了农场主及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基因工程实验论文3900字_基因工程实验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基因工程实验论文3900字_基因工程实验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基因工程实验论文3900字(一):虚拟仿真技术在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摘要: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其实验课程所涵盖的技术体系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及现代生物技术公司高端从业人员必备技能。
但因实验内容多,实验原理比较抽象、实验操作烦琐复杂,周期长等因素,在有限的课时内学生的实验成功率偏低,教学任务完成质量较差。
为此本研究将虚拟仿真技术(VR)引入实验教学中,通过模拟真实的试验场景,学生能够体会全新的、身临其境实验授课方式,并通过在线软件支持学生课后在任意时间地点反复进行虚拟实验操作。
通过问卷、采访以及实际运用等方式证明了VR技术在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中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VR;基因工程;实验教学VR(VirtualReality),即虚拟现实,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指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1,2]。
而基于VR技术的实验教学可以综合应用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以及网络通信等技术,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主动学习兴趣,高度互动、动手实作、虚拟实验、过程可视的新颖教学环境,体现“实验室无处不在”的理念[3]。
能避免传统教学中的“试验时间,场所固定”“实验仪器和耗材昂贵”“学生及试验可控性差”“结果错误无法进行后续试验”“学时有限无法完成”等缺点。
基因工程是于20世纪70年代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综合发展基础上诞生的一门崭新的生物技术科学[4]。
它是利用重组技术,在体外通过人工“剪切”和“拼接”等方法,对各种生物的核酸(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微生物或真核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基因在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需要的生物产品,或者改造、创造新的生物类型。
该技术是整个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工程,已成为相关研究领域及现代生物技术公司高端从业人员必备技能。
这也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学习和掌握的关键内容。
基因工程相关论文基因工程方面的论文
基因工程相关论文基因工程方面的论文:基因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实施摘要:针对传统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基因工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加以优化,在设置课程实验的基础上,开设出连续性的综合实验,结合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上的改革,使基因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更有利于核心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并着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基因工程实验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基因工程;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综合设计性实验The optimiz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about the genetic engineeringZhao Yan, Huang Li-hua, Zhang Xue-wen* Lin Wan-huang( 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questions of the tranditional genetic engineering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we optimize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about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set up thecontinuity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urse experiment. We also combine the reform of the method of teaching and the form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beneficial to study and contral the key skill, and train the student’s research ability. It mobilizes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bout the genetic engineering.Key words: genetic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of couses, comprehensive engineering experiment基因工程技术是当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关键技术,因此基因工程课程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生物科学类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
基因工程论文
基因工程论文
基因工程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生物体基因进行修饰和改造,从而增强或改变其某些性状或特征。
基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克隆、基因敲除、基因敲入、基因点突变等。
这些技术使基因组被操纵和操作,使得我们能够通过转基因来产生更好的农产品、药物、化学品等。
在农业方面,基因工程技术被广泛使用,旨在开发出具有抗病性、耐干旱、抗虫害和提高产量的转基因作物。
同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含有高浓度的维生素或其他有益的成分的作物。
在医学研究方面,基因工程技术被广泛使用,例如在分子遗传学、病毒学、癌症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同时,基因工程技术也可用于生产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这些药物通常被称为基因工程药物。
但是,基因工程领域也面临着许多争议和难题。
一些人担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长期影响,而另一些人则对基因工程技术的伦理和法律方面的问题表示担忧。
因此,基因工程领域需要不断探索实验数据,研究其安全性,并制定相关法律和伦理规则。
生物基因工程论文3200字_生物基因工程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生物基因工程论文3200字_生物基因工程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生物基因工程论文3200字(一):高中生物基因工程专题教学的完善策略分析【摘要】基因工程近些年来一直都属于生物学科之中的热门研究领域,在研究者不懈的努力下,基因工程可谓硕果累累、前景可观。
高中生物教材里的基因工程专题内容也同时引入了一些前沿研究成果,新技术、新概念的介绍很多,使广大师生倍感兴奋。
与此同时,因为可汲取的相关教学经验还不是特别多,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不够理想。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重难点把握几个角度做出努力,以此突破教学困境、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基因工程;专题教学;完善策略在普通高级中学生物课程标准里面,基因工程被放到教材选修3的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里面,是下属的第一个子专题。
它主要涉及到了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以及基因工程应用、蛋白质工程崛起等内容。
此专题里面的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若是不从目标、方法及重难点几个角度分别做出教学完善,则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一、对教学目标内容进行调整首先,教师应当做的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及下属目标,之所以强调这一点,主要在于基因工程是生物学科的前沿课题,虽然列入专题,却并不能等同于专业教育,因此一定要从高中教育实际情况出发,从联系学生生活出发,最终促进学生兴趣的提升、科学素养的进步,使之得到知识、技能及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最终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优化。
其次,教师需要对教材特点进行认真研究,明确此专题应当采取何种教学思路。
在本专题下面,教材里面给出了四节内容,其中包括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以及基因工程应用、蛋白质工程崛起,这样的顺序安排是比较科学的,它从基础出发,一直延伸到了前沿技术,可以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进入到基因工程的广袤知识世界中。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用下述思路实现具体的教学优化,其一是利用创新思想贯穿整个專题的做法,我们看这个专题之中的内容,可以说真正体现出了创新和基因工程之间的关系,比如在蛋白质工程崛起这部分内容里面,因为生产、生活的现实需求,第二代基因程,即蛋白质工程迅速发展,便可以说是创新的必然选择。
基因工程技术论文
基因工程技术论文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技术是一项极为复杂的高新生物技术, 它利用现代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 按照人类所需, 用DNA 重组技术对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人为修饰或改造, 从而改变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使之有效表达出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或人类有益的生物性状。
基因工程从诞生至今, 仅有30 年的历史, 然而, 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 还是在生产实际应用方面, 都已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首先,基因工程给生命科学自身的研究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目前科学家已完成了多种细胞器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工作。
其次, 基因工程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能为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开辟新途径基因工程( 又称DNA 重组技术、基因重组技术) , 是20 世纪70 年代初兴起的技术科学, 是用人工的方法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进行DNA重组, 将DNA 重组体送入受体细胞, 使它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 获得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
这种跨越天然物种屏障, 把来自任何生物的基因置于毫无亲缘关系的新的寄主生物细胞之中的能力, 是基因工程技术区别于其他技术的根本特征。
2 基因工程研究内容(1) 从复杂的生物有机体基因组中, 经过酶切消化或PCR 扩增等步骤, 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 片段。
(2) 在体外, 将带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 片段连接到能够自我复制并具有选择记号的载体分子上, 形成重组DNA分子。
(3)重组DNA 分子转移到适当的受体细胞, 并与之一起增殖。
(4) 从大量的细胞繁殖群体中, 筛选出获得了重组DNA 分子的受体细胞克隆。
(5) 从这些筛选出来受体细胞克隆, 提取出已经得到扩增的目的基因, 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使用。
(6) 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 导入寄主细胞, 使之在新的遗传背景下实现功能表达, 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物质。
3 在农业上的应用1)抗除草剂的植物基因工程资料表明, 每年杂草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农作物总产值的10%-20%左右尽管除草剂的使用, 对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减少劳力开支和提高量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一般除草剂的选择性较差, 即除了杀草以外, 还会将作物杀死。
基因工程论文:基因工程原理及进展
论文题目:基因工程原理及进展课程名称:化学与人类文明学院:专业:年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XX年XX月XX日目录一、前言二、摘要三、关键词四、正文1、外源目标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功能结构分析2、构建能在受体生物细胞中表达的重组目标基因3、外源重组目标基因的导入4、转基因细胞或个体的鉴别和筛选5、转基因品系的效益分析6、生态与进化安全保障7、消费安全评价(1)消费安全评价一般要考虑以下一些主要的方面(2)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基因工程在农业、工业及环境保护、医药、食品等方面的应用(3)我们了解一下基因工程的进展状况五、参考文献前言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和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共同组成了生物工程。
所谓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
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
它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
科学界预言,21世纪是一个基因工程世纪.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对生物遗传作人为干预,要认识它,我们先从生物工程谈起:生物工程又称生物技术,是一门应用现代生命科学原理和信息及化工等技术,利用活细胞或其产生的酶来对廉价原材料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提供大量有用产品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生物工程的基础是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科学和信息科学。
生物工程的主要产品是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发酵产品,例如生化药物、化工原料、能源、生物防治剂以及食品和饮料,还可以为人类提供治理环境、提取金属、临床诊断、基因治疗和改良农作物品种等社会服务.基因工程原理及进展一、摘要:基因工程技术是一项正在蓬勃发展的技术,它将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我们有必要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程序,以及基因工程在农业、工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和进展情况。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撰写指南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撰写指南一、引言部分在撰写基因工程实验报告的引言部分,你应该简要介绍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说明你进行实验的原因以及解决的科学问题。
在这部分,你还可以提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为你的实验提供背景信息。
二、材料与方法部分在报告的材料与方法部分,你需要详细描述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列出实验所使用的材料清单,包括基因、酶、试剂和培养基等。
说明实验的步骤和操作过程,以及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
确保你的描述清晰明了,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复制你的实验。
三、结果部分在结果部分,你应该详细记录实验的结果和数据。
使用适当的图表和统计分析来展示你的数据。
对于每个结果,你需要进行解释和分析,以展示你的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设和论点。
确保你的结果描述准确无误,有条理并易于理解。
四、讨论部分在讨论部分,你应该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评估你的实验结果是否符合你的预期,以及与现有文献的一致性。
讨论你的实验的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列出你的研究的贡献和创新之处,并提出你的观点和结论。
五、结论部分在结论部分,你需要总结你的实验结果以及你的主要发现。
强调你的实验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提出你的建议和展望。
确保你的结论简明扼要,有力地回答了你的研究问题。
六、参考文献部分在报告的最后,你需要列出参考文献清单。
确保你引用的文献准确无误,并按照指定的引用格式进行排版。
七、附录部分如果你在实验中使用了附加的数据、图表或其他信息,你可以将其放在附录部分。
确保附录清晰明了,并与主要报告部分进行区分。
八、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在整个实验报告中,你需要遵循以下撰写要求:1. 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确保语句通顺、准确和易于理解。
2. 注意排版和格式,确保实验报告整洁美观。
3. 结构清晰,采用适当的段落划分和标题层次,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4. 避免使用复杂的专业术语或缩写,除非必要,否则应进行解释。
5. 使用正确的语法和标点符号,注意拼写和语法错误。
本论文介绍了基因工程技术如何用于蛋白质表达的增强定向和改造以满足不同的研究和应用需求
本论文介绍了基因工程技术如何用于蛋白质表达的增强定向和改造以满足不同的研究和应用需求基因工程技术在蛋白质表达的增强定向和改造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基因工程技术如何应用于蛋白质表达的增强定向和改造,以满足不同的研究和应用需求。
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基因工程技术的概述第二部分:基因工程技术在蛋白质表达中的应用第三部分:基因工程技术在蛋白质改造中的应用第四部分:基因工程技术在蛋白质表达和改造中的优势和挑战第五部分:总结与展望第一部分:基因工程技术的概述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利用重组DNA技术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的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外源基因插入到目标生物体的染色体中,并使其在细胞中表达。
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科学家们可以对蛋白质表达和改造进行准确、高效的控制。
第二部分:基因工程技术在蛋白质表达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蛋白质表达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实现对特定蛋白质的高效表达。
通过将目标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中,并将其转入宿主细胞中,可以实现大规模的蛋白质表达。
此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选择特定的启动子、信号肽和翻译后修饰序列,以增强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稳定性。
第三部分:基因工程技术在蛋白质改造中的应用除了蛋白质表达,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蛋白质的改造和优化。
通过改变目标基因的编码序列,可以实现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例如,可以通过基因点突变、缺失或激活来改变蛋白质的催化活性、稳定性、亲和性等性质。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外源基因来添加标签或标记,以便于蛋白质的检测和纯化。
第四部分:基因工程技术在蛋白质表达和改造中的优势和挑战基因工程技术在蛋白质表达和改造中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蛋白质表达的准确和精确控制,提高表达水平和稳定性。
其次,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改造目标基因的编码序列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满足不同研究和应用的需求。
然而,基因工程技术在蛋白质表达和改造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选择合适的表达系统、寻找适合的启动子和信号肽以及解决蛋白质折叠和纯化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撰写规范(暂行)学位论文(设计说明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调查研究、科学实验或工程设计,对所取得成果的科学表述,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
其撰写在参照国家、各专业部门制订的有关标准及语法规范的同时,应遵照如下规范:1.论文结构及写作要求论文(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封面、目录、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部分。
1.1 目录目录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1.2 题目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
论文题目一般中文字数不超过25个字,外文题目不超过15个实词,不使用标点符号,中外文题名应一致。
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1.3 摘要与关键词1.3.1 摘要摘要是对论文(设计说明书)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
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
1.3.2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8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应在摘要中出现。
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1.4 论文正文论文正文包括前言、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 前言前言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
1.4.2 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1.4.3 结论(结果与分析)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应突出论文(设计)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
若不可能作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等。
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不加章号。
1.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
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
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应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
1.6 致谢向给予指导、合作、支持及协助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组织或个人致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
1.7 附录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如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
2.书写及打印要求2.1 论文书写论文(设计说明书)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页面(210×297㎜)复印纸打印。
其中上边距25㎜、下边距25㎜、左边距25㎜、右边距25㎜、页眉15㎜、页脚15㎜。
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单倍行距。
页眉内容统一为“华中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采用宋体小五号斜体字居右排写。
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用小五号字体。
目录、摘要、关键词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编排。
论文错漏按正式出版物要求不能大于万分之一。
2.2 目录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摘要与关键词(中、外文)、正文章、节题目(农、理、工科类要求编写到第3级标题,即□.□.□。
文、法、经、管科类可视论文需要进行,编写到2~3级标题)、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
目录题头用四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
目录中各章节题序及标题用五号宋体。
目录打印示例见附录。
2.3 摘要与关键词中、外文摘要与关键词单独成页置于目录后,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
摘要、关键词题头均用四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具体内容,内容文字用五号宋体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关键词各词条间用分号“;”隔开。
2.4 论文正文2.4.1 章节及各章标题章节标题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使用标点符号。
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4.2 层次层次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以少为宜。
各层次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
层次代号格式要求参照表2-1和表2-2。
表2-1 农理工科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章1□×××××顶格,四号黑体节 1.1□×××××顶格,小四号黑体条 1.1.1□×××××顶格,五号黑体款1.1.1.1□×××××顶格,五号黑体□□×××××××××××××××××××××××××××××××首行空两格,五号宋体项(1)××××顶格,五号宋体□□×××××××××××××××××××××××××××××××首行空两格,五号宋体表2-2 文法经管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章一、×××××顶格,四号黑体节(一)××××顶格,小四号黑体条□□1.×××××空两格,五号黑体□□×××××××××××××××××××××××××××××××空两格,五号宋体(正文)款□□(1)××××空两格,五号黑体□□×××××××××××××××××××××××××××××××空两格,五号宋体(正文)项□□①□×××××空两格,五号宋体□□×××××××××××××××××××××××××××××××首行空两格,五号宋体(正文)2.5 参考文献2.5.1 文献标识引文是论证的辅助手段,应忠于原意,表达完整,准确切题。
在论文中引用文献时,应在引文处标注被引用人的姓名和被引用文献发表的年份。
若所引用文献只有1-2名作者时作者姓名全部列出(外文文献只列姓氏),当所引用文献作者有3名及3名以上时,只列第一作者,后加“等”字以示省略。
如“(梅明华,2002)”,“(梅明华和李泽炳,2001)”,“(梅明华等,2002)”,外文文献引用作同样处理,如(Smith,1990),(Smith and Jones,1992),(Smith et al.,1993)等。
2.5.2 书写格式在论文(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引用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与文中引用文献一一对应。
参考文献题头用黑体四号字居中排写,其后空一行排写文献条目。
参考文献排列规则是:中文文献在前,外文文献在后;中文文献按第一作者的姓氏笔画为序排列,英文及其它西文按第一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文献按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列出,所列的同一第一作者同年内的文献多于一篇时,可在年份后加“a”、“b”等字母予以分别,如“2001a”、“2001b”等;文献作者人数在3人以下的全部列出,超过3人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后面加“等”字以示省略,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隔开。
姓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写法,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缩写,并省略缩写点,空一个字符。
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列入参考文献,确有引用必要,须在脚注中说明引用。
所有中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句号用中文全角状态下的“.”表示,所有西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标点符号用西文状态下的符号,后空一格。
文字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
常用参考文献编写规定如下:著作图书类文献——[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翻译图书类文献——[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学术刊物类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学术会议类文献——[序号]□作者.题名.见:编者,文集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学位论文类文献——[序号]□学生姓名.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报纸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在线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2.6 公式原则上居中书写。
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
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并在公式后靠页面右边线标注,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2中的第一个公式为“(②-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