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统一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单元:第一单元课时:第1课时课题: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使学生能够使用厘米和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厘米和米的使用。
教学难点:1. 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
3. 实物(铅笔、书本、桌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提问:我们如何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新课讲解1. 讲解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
2. 讲解厘米和米的概念,并展示测量工具。
3. 讲解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动手操作1. 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2. 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与展示1.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
2. 学生分享测量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让学生选择家里的一个物体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了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并学会了使用厘米和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选择家里的一个物体进行测量,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补充和说明:动手操作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并掌握使用厘米和米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同时,动手操作环节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动手操作环节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案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看、摸、摆的活动中进行直观学习,体会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测量用的课桌测量用的凳子学生准备一角硬币小正方体回形针三角形纸板橡皮铅笔铅笔盒等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活动1故事导入,引发思考1.课件出示图片:2.导思: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汇报。
4.教师指导: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活动2观看课件,引发探究1.课件出示:2.导思:学生和教师一起用拃作单位量同样大小课桌的长,学生量的是5拃长,教师量的是3拃长,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3.学生汇报。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操作指导:教师要注重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组织活动,体验教学活动1探究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1.教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体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每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人从四个物体(一角硬币、小正方体、回形针、三角形纸板)中任意选用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测量时注意要做好记录。
(3)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己测量出的结果。
(4)让选用同一个物体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提问: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预设生1:我用一角硬币进行测量,由于硬币是圆的,在滚动时有误差。
生2:我用的是回形针,在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宽时,回形针的两头是半圆形的,测量时不太准确。
生3:我们小组四人分别选用了不同的物体作为测量的标准:一角硬币、小正方体、回形针、三角形纸板,因为它们的长度不一样,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也不一样。
【数学教案】统一长度单位(1)
【数学教案】统一长度单位(1)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内容:教材P1,2,例1目标:1.学生初步体验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3.需要体验统一的长度单位。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使用不同的项目作为测量单位来测量特定活动中的相同长度,并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老师想知道这本数学书有多宽。
你能帮老师想想可以使用什么方法吗?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介绍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项目测量相同的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物品,它们应该一个接一个地放置,平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测量后,四人小组将交流并报告他们自己的测量结果,并思考:为什么他们测量数学书的宽度,但测量结果不同?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向全班同学进行沟通和汇报。
结果表明,由于选择不同的项目作为标准测量,数量的结果是不同的。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结论是,为了获得相同的结果,应选择相同的项目作为测量标准。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择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回形针或手)来测量桌子和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为什么一本数学书的宽度是五个回形针的长度,一个铅笔盒的长度是五个橡皮的长度,但它们的长度不同?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小学生的身高与实际情况不同,因此无法指导他们测量身高。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2.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 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说出它们的长度。
(2)引导学生发现,要用一个统一的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才能进行比较。
2. 探究新知(1)认识长度单位- 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长度单位是米。
- 出示直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长度单位是厘米。
- 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2)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分组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课本、铅笔等物体的长度。
- 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时要将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起点。
- 让学生交流测量结果,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用直尺测量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2)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等。
4. 总结延伸(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如常用的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等。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直尺测量家里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让学生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学会了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2.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3.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用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起点,沿直尺边缘测量七、课后作业1. 用直尺测量家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床等,并记录下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集-第一二单元 长度单位和100以内加减法-人教版
100厘米
1米
1米=100厘米
探究新知
1米=100厘米
100厘米= 1米
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探究新知
长度单位很简单,米和厘米最常见。 之间进率是100,灵活应用是关键。
易错举例
96厘米 <> 1米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没有正确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只比 较数的大小,而忽略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不同。
找新家: 74
55
52 + 3 =
63
43 + 20 =
72 + 6 =
78
23 + 4 =
33 + 3 =
54 + 20 =
27 36
三、巩固练习
我们班有 20 个女生。
有 23 个男生。
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20 + 23 = 43 (个) 答: 一共有 43 个学生。
三、巩固练习
20 + 3 23
情境导入
例1. 一共摘了多少个?
第一组 28个
第二组 34个
第三组 22个
探究新知
例1. 一共摘了多少个?
第一组 28个
第二组 34个
第三组 22个
如何计算呢?
28+34+22=
探究新知
28+34+22= 84
先算出28与34的和,再用得到的和加上22,求出总数。
28 + 31 4
62
62 +2 2
35+2= 37(人)
先算5+2=7, 再算30+7=37。
十个 35 +2 37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正确的长度单位表示。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出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并讨论不同的长度单位。
•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
2. 学习新知识•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和米表示。
•教授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例如:1米=100厘米。
3. 拓展练习•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练习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提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活动设计•小组活动:设立小组竞赛,由学生自由组合,进行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比赛。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购物场景,使用长度单位进行商品测量和价格计算。
三、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重要性,并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四、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测量其长度,并用正确的长度单位表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对长度单位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运用所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1-1 长度单位
1-1 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教案〖教学分析〗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教学设计〗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分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时: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第三课时: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四课时: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总结〗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估量物体的长度。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统一长度单位”。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学会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空间观念,他们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长度单位的换算和使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以及在实际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测量工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认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学会换算。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4.拓展延伸: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共安排了8个例题: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2、例3以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4、例5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例6、例7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例8(估测、解决问题)。
1.统一长度单位。
在呈现测量情景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长度单位(1庹、1拃、一个脚长)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长度单位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一单位“拃”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一拃,但长度也因人而异,测量结果也会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统一长度单位很有必要;2.重新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使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看哪个手指的阔大约就是1厘米,再使学生量一量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和图钉的长,使每个学生都确切1厘米到底存有多长,创建1厘米的直观表象。
(2)用厘米量。
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具体内容量的方法:必须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从而领会测量时,尺的刻度“0”必须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3.认识米,用米量。
(1)重新认识米。
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实际表象。
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使学生介绍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晓得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通过使学生量一量自己的体重、黑板、教室门等创建米的长度概念。
4.认识线段。
线段就是几何初步科学知识中比较抽象化的概念,教学时应特别注意用语的科学性。
无法将实物或实物的“边”等同于“线段”。
使学生体会至:线段笔直的。
用尺子画取值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必须特别注意画法的指导:特别注意从尺的“0”刻度已经开始图画起至,就是几厘米短的线段就图画至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长度单位名称
长度单位名称长度单位是指用来测量空间距离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标准单位。
长度单位有很多种,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制。
本文将介绍长度单位的名称、定义、换算和发展历史,帮助读者了解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
1.长度单位的名称长度单位的名称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表示数量级的前缀,一个是表示基本单位的词根。
例如,米(m)是国际单位制(SI)中的基本长度单位,而千米(km)是在米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表示千倍的前缀k。
不同的前缀表示不同的数量级,常用的前缀有以下几种:长度单位的词根可以表示不同的基本单位,例如,米(m)、英寸(in)、英尺(ft)、码(yd)、里(li)、寸(cun)、尺(chi)、丈(zhang)、里(li)、公里(km)、英里(mi)、海里(nmi)、光年(ly)、天文单位(au)、秒差距(pc)等。
不同的基本单位可能属于不同的长度单位制,例如,米属于国际单位制,英寸属于英制,里属于市制等。
不同的长度单位制可能有不同的换算关系,例如,1米=100厘米=39.37英寸=3.28英尺=1.09码=0.00062英里=0.00054海里=3.24×10^-17光年。
2.长度单位的定义长度单位的定义是指确定长度单位的具体方法和标准。
长度单位的定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测量的精度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长度单位的定义:-米(m):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长度单位,定义为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秒内传播的距离。
-英寸(in):英制中的基本长度单位,定义为0.0254米。
-英尺(ft):英制中的常用长度单位,定义为12英寸或0.3048米。
-码(yd):英制中的常用长度单位,定义为3英尺或0.9144米。
-里(li):市制中的基本长度单位,定义为1800尺或500米。
-寸(cun):市制中的常用长度单位,定义为1/10尺或0.033333米。
-尺(chi):市制中的常用长度单位,定义为10寸或0.33333米。
二年级一课一练
一、看一看,填一填。
1.一、我会选“米”和“厘米”来填空。
一、我会判断。
一、我会看图列式计算。
21+31 25+38 24+47 16+4725+2730+33 39+13 43+2852 71 63六、我拔了28个萝卜。
61 17+8四、接力赛。
15 37 28 69914485-1964晶晶今年年后,晶晶比妈妈小几岁? 7一、我是笔算小能手。
二、我会填花瓣。
4 2 - 2 79 5 - 4 66 0 - 1 285- 85741 25 36+ 1248数学小博士1. 、一、笔算练功房。
28+一、笔算练功房。
38+4五、快乐加油站。
(1)丁丁摘了多少个桃子?皮皮奇奇丁丁大约有多少只鹅?一、我会找。
1.2.一、我会补充口诀。
一五(二五(10202515 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一、开锁比赛。
23 152312312×3×4×4一、我是计算小能手。
4×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再解答出来。
一、我会看图列式计算。
158204三、猜猜我是谁?一、我会补充口诀。
二六(36 18 12 242.6元本25人,6 63 2 15 3 2 16。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1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材第2页内容。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重点: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多媒体课件、硬币、曲别针、三角板等。
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件衣服,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
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地量出了衣服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地在布料上拃了3拃,裁出了衣服,并缝制好了。
过了几天,客人来取衣服,穿在身上一试,新衣服太小了。
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2拃了呢”师:同学们,小裁缝不明白,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两个人的一拃不一样。
师:看来测量长度还是需要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二、探究新知1.感受古人的测量方法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生1:大石头。
生2:长方形布。
生3:竹竿。
……师:古人是怎样来测量它们的长度呢生1:把两臂伸直测量。
生2:用拃去测量。
生3:用脚去测量。
师:也就是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事先准备的学具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课桌的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去量的用了几个东西(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提问:你们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同一边用拃去量,有同学们的5拃长,老师的3拃长;用一角硬币去量有24个那么长;用回形针去量有18个那么长;用粉笔去量却有7支粉笔那么长,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3)全班交流汇报。
蕲春县第二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案新人教版
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材第2页的内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学生举手回答。
(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师:同学们观察得不错。
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学生举手回答。
(把两臂曲直测量、用拃去测量、用脚去测量……)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
)师:什么东西最长?(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生:对。
)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你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吧,这就涉及到统一长度单位方面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下面的内容吧!(板书课题。
)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①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②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③测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测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测量的结果不同。
(4)让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测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厘米教学内容:教材1——3页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
教学重点、难点:长度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学具准备:尺子、曲别针、硬币、三角形、纸条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这是二年级的数学书,你想知道些什么?谁知道用什么办法能知道这本数学书的这条边有多长吗?(用尺量)还有其他办法吗?(用粉笔、橡皮等)2、指一生示范,师讲解:橡皮对准书的左端,一块接一块摆二、操作实践,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师:打开桌上的盒子,看看都有些什么?(回形针、硬币、三角形)(板)2、师:摸摸看我们现在量的是这条边,把书放在桌子中间,请你从盒子中选一种学具,量量看我们的数学书这边有多长?量完的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量的?3、交流汇报:你是用什么来量的,量得的结果是多少?指名投影演示,其余一起数,并板书:书本宽5个回形针6个硬币7个三角形师:小朋友,我们一起看黑板,看着这些数字,你发现了什么?(数字不一样)师:是啊,同样量的是这条边,有的小朋友说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有的说6个硬币长,有的说7个三角形长,为什么同一条边量的结果会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师:也就是说只有用同样的东西量出的结果才会相同是吗?同样用回形针量的请举手,你们量出来也是5个回形针吗?硬币呢?三角形呢?(把学具放回)4、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奖励大家玩一个游戏(出示铅笔)(1)猜猜哪支铅笔长?(2)师:这样吧,我这里有小棒,我们用小棒来量一量,咱们分男生一组、女生一组,你们谁想量红色铅笔,小男子汉有风度,让女孩子优先。
指一女生量,男生闭眼,女生记住。
(交换)(3)交流:女生告诉男生铅笔有几根小棒长?男生告诉女生铅笔有几根小棒长?现在猜哪支长?观察发现:没有猜对,原来3根小棒的铅笔比4根小棒的铅笔长。
(新插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1-1统一长度单位 知识点梳理课件
有( 2 )拃
有( 4 )拃
(1)用以上两种方法测量同一物品,测量的数据( ② )。 ①一样 ②不一样 ③统一
点评:第一幅图测量结果是2 拃,第二幅图测量结果是4 拃,所以测量同一物品,测量的数据可能不一样。
(2) 测量物品,可以统一长度单位,又可以测出实际 长度的工具有( ② )个。 直尺 米尺 手臂长 卷尺 皮尺
①5
②4
③3
点评:测量物品,可以统一长度单位,又可以测出实际 长度的工具有直尺、米尺、卷尺和皮尺。
提 升 点 应用拃测量身边物品
3. 老师和小朋友都用拃测量课桌的长度友测量大约有
( ③ )拃。
①4
②2
③7
④20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知 识 点 1 谈古:古代的测量
1. 古代的测量,填一填。
石头的宽约( 3 )庹长。 奔跑的野兔长约( 4 )个古人脚印长。
点评:由题图可以看出,石头的宽约3庹长,奔跑 的野兔长约4 个古人脚印长。
知 识 点 2 论今: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学学古人用拃量,填一填,选一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主题为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对长度单位的认识、理解和运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计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 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和记忆。
2. 正确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
3. 长度单位的换算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尺子、教学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尺子、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介绍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
3. 演示与练习: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学生跟随练习。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讲解: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总结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长度测量和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常用的长度单位。
2. 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长度单位的换算和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入适当的长度单位。
2. 判断题:判断长度测量和计算的正确性。
3. 计算题: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和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讲解、演示、练习、小组活动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换算和计算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课后进行加强练习。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中的长度单位换算和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单元《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单位换算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直尺、米尺、卷尺等。
2. 学具:学生用直尺、米尺、卷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品的长度。
提问:你们是怎样测量长度的?测量结果准确吗?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探究新知(1)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观察直尺、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让学生说出这些工具上的刻度表示什么。
教师讲解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让学生记住这些单位。
(2)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度单位换算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师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练习。
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测量工具,让学生合作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时的准确性,以及单位的使用。
4. 总结提升让学生分享测量结果,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测量准确性的必要性。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常用的长度单位以及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用直尺、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家里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尝试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解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长度单位公式口诀表
长度单位公式口诀表
一、长度单位换算基本公式。
1. 千米与米的换算。
- 1千米 = 1000米,口诀:千米化米乘一千,米化千米除一千。
2. 米与分米的换算。
- 1米 = 10分米,口诀:米化分米乘个十,分米化米除以十。
3. 分米与厘米的换算。
- 1分米 = 10厘米,口诀:分米化厘米乘十好,厘米化分米用十除。
4. 厘米与毫米的换算。
- 1厘米 = 10毫米,口诀:厘米化毫米乘十真,毫米化厘米十当除数。
二、长度单位大小顺序记忆口诀(从大到小)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口诀:千米比分米长很多,米比分米长一些,分米比厘米长一点,厘米比毫米长一点;大化小,乘才好,小化大,除一下。
三、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口诀示例(以加法为例)
例如计算3米 + 5分米。
- 先统一单位,根据1米 = 10分米,3米 = 30分米。
- 口诀:单位不同要换算,化成相同再计算;大单位变小单位,乘上进率就可以。
- 然后30分米+5分米 = 35分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1长度单位1.1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2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反思
,但它在呈现时,常常忽略了产生、开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
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但是个体认识应遵循人类认知开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复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让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测量—比拟—探究〞,进而深刻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很久以前的人是用什么来测量的?
古人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身长3拃 (zhǎ)
身长3拃
一拃、二拃
三拃。 身长3拃 袖长 肩
太小了
告诉你身长3拃, 怎么做成了2拃?
这是怎么回事?
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想想还能用什么来量长度?你能用自己的方 法再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吗?
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该怎么办?
用同长度的物体去测量也就是统一长度单位
1、动手摆一摆:铅笔盒的长能摆几块橡皮?
2、桌子大约有( )个铅笔盒长,大约有( )支铅笔
长。
3、数学课本的长边大约有( )块橡皮长,短边大
约有( )块橡皮长。凳子大约有( )个铅笔盒高,大
约有( )支铅笔高。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 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5拃长
4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笔长
6只铅笔长
3个文具盒长
测量工具不同,长度标准就不同,统一物
品的长度数据表示方法就不同。要想得到
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 行测量。所以,在测量物品的长度时,首 先要有相同的标准,也就是必须统一长度 单位。
仿照课本第2页,请你用不同的物体 量量书的宽,并记录下来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