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术-完整版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
可编辑版课件
15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AP):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
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LAO,RAO):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
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
可编辑版课件
17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头、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
可编辑版课件
22
可编辑版课件
23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LAO 45º+ Cau 20º(脾位、蜘蛛位): 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钝 缘支(OM)开口和体部
可编辑版课件
24
左前斜(LAO) 45º+ 足位(Cau) 20º (脾位、蜘蛛位)
可编辑版课件
25
可编辑版课件
26
可编辑版课件
7
冠状动脉示意图
可编辑版课件
8
左冠脉解剖
可编辑版课件
9
左主干(LM)
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 左或后伸展,0.2~4厘米,行至前室间沟分为左 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发出中间支。
可编辑版课件
10
左前降支(LAD)
沿前室间沟走行,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
止于膈面。供应大部分左室、心尖部、右室前 壁及室间膈前2/3的血液。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AP)+头位(Cra) 观察LAD近、中段,LAD与对角支分叉处;
冠脉造影的方法
冠脉造影的方法
冠脉造影是一种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医疗技术。
冠状动脉是环绕心脏表面的重要血管,它们为心脏提供必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冠脉造影通过使用X射线和特殊染料来检查这些血管的通畅性。
以下是进行冠脉造影的方法和要求。
1. 准备阶段:冠脉造影通常在医院的导管室进行,这是一个特殊的手术室,配备有进行冠脉造影所需的设备和专业人员。
患者在接受检查前需要接受医生询问,了解其健康状况、用药情况以及任何可能影响检查的疾病或情况。
医生会向患者解释冠脉造影的过程,并让患者签署同意书。
2. 手术过程:在进行冠脉造影时,患者通常需要躺在一张X光检查床上,医生会将导管通过动脉(通常是股动脉)插入到冠状动脉中。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或疼痛,但医生会给予适当的止痛或缓解不适的药物。
3. 注射染料:一旦导管到达冠状动脉口,医生会注射一种特殊的染料,这种染料会使冠状动脉在X光下清晰可见。
医生会连续拍摄X光片,以观察染料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从而确定冠状动脉的通畅性。
4. 结果解读:检查结束后,医生会根据X光片和染料的流动情况,分析冠状动脉的状态。
如果发现任何阻塞或病变,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如支架植入或药物治疗。
5. 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不良
反应或并发症。
患者通常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恢复。
冠脉造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这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患者在接受检查前应仔细考虑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完整版)冠脉造影操作规范.
操作规范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为冠心病病人的确诊提供了最好的手段。
它利用穿刺针经皮穿刺动脉血管(股动脉或桡动脉)后置入细小造影导管于心脏冠状动脉开口,造影显示全部冠状动脉内情况。
具有准确、直观、微创、痛苦少的特点,目前是冠状动脉疾病最准确的确诊方法。
通过它可了解冠脉内情况,有无冠脉病变、部位、严重程度,同时为下一步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能否可以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重新疏通病变冠状动脉血管、还是需要外科搭桥手术等决策做准备,并对病人的预后做评估。
一、适应证1、典型心绞痛发作,无创检查提示心肌缺血。
2、原因不明的胸痛,需除外冠心病。
3、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
4、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术前或外科手术前明确病变特征;术后症状复发。
5、原发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者。
6、特殊职业人员疑似冠心病者(飞行员、高空作业人员等)。
7、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
二、禁忌证AHA/ACC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禁忌证未作特殊规定。
一般认为,下列情况属于相对禁忌。
1、不能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2、严重心律失常。
3、发热及急性感染。
4、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5、严重肺部疾病。
6、周身动脉硬化。
7、凝血功能障碍。
8、碘制剂过敏。
9、低钾血症。
10、预后不良的心理或躯体疾病。
11、桡动脉穿刺禁忌证:无桡动脉搏动;Allen试验阴性,提示掌弓侧支循环欠佳。
肾透析的动静脉短路。
三、术前准备1、了解上、下肢动脉搏动情况。
了解桡动脉以及股动脉手术、外伤史。
在做桡动脉导管术前,Allen试验(手指压迫两侧尺和桡动脉使手掌变白,在两侧动脉放松时产生充血)能测定一旦发生桡动脉闭塞是否有足够的尺动脉侧支血流灌注手掌(如先压迫尺动脉再放松后10秒种内不产生再灌注,则不应进行动脉导管术雷诺病和现象中的Allen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手术过程
冠状动脉造影手术过程(一)冠脉造影的适应症冠脉造影的主要目的是明确有无冠状动脉疾病、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尤其是药物治疗无效或者通过无创检查发现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对拟形瓣膜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中老年患者,也应新冠脉造影;不明原因胸痛的患者;有心脏病危险因素和不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二)冠脉造影的禁忌症冠脉造影的禁忌症包括:1.不能解释的发热;2.未治疗的感染;3.血红蛋白<80g/L的严重贫血;4.严重的电解质紊乱;5.严重活动性出血;6.尚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7.洋地黄中毒;8.既往有造影剂过敏但事先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9.活动性卒中患者;(三)冠脉造影的路径1.股动脉途径采用搏动最强侧的股动脉作为血管入路,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局部麻醉。
如果股动脉在一周之内曾被穿刺过,可选用对侧股动脉;超过一个月的人造血管可以作为血管入路。
使用斜角中空穿刺针和改良的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前壁。
穿刺部位位于股总动脉这一点非常重要;解剖标志和放射标志有助于确定股动脉的入路的位置,尤其是肥胖者。
最可靠的标志是股骨头中下1/3交界部位,这个部位的动脉入路通常位于股总动脉处。
2.桡动脉途径(1) Allen 试验Allen试验用于在桡动脉穿刺前评价手掌是否存在双重血供及其程度。
同时压迫一只手的桡动脉和尺动脉30-60 秒,随后解除对尺动脉的压迫,如解除后10秒内手掌颜色恢复正常,则该试验为正常,表明有良好的双重血供;经桡动脉途径的禁忌症绝对禁忌证:Allen试验异常;已知末梢动脉有阻塞性病变;需要大鞘管(>8尸);雷诺现象;Buerger病;桡动脉作为搭桥或透析用血管;相对禁忌症对侧IMA移植;(2)桡动脉鞘管植入技术1.手臂外展70°且手腕过伸,充分显露桡动脉;2. 2%利多卡因局麻。
在腕屈侧横纹近端2-3cm处进行桡动脉插管;3.采用2cm的21号针头距茎突1cm呈45°进行穿刺;4.一旦有搏动性回血,向前送入30-50加软头0.025英寸的直或成角导丝致肱动脉;5.采用4-5F扩张管预扩张桡动脉;随后通过0.036英寸的J 型导丝植入6-7F动脉鞘;6.动脉内可给与硝酸甘油或维拉帕米,减轻痉挛;(3)桡动脉鞘管拔除和止血术后即可拔除鞘管,使用特殊的压迫器压迫;6小时后可解除压力;(四)冠状动脉解剖以及冠脉造影投照体位1.左主干动脉解剖前降支的主要分支为对角支和间隔支。
史上最详细:冠脉造影全程图解
史上最详细:冠脉造影全程图解作为一个新手,我想大家在第一次走进导管室时,会感到莫名紧张和茫然失措,你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该干什么。
不要紧,当你能耐心读完以下文字后,也许结果会不一样。
学习冠脉造影,是学习介入治疗手术的前奏,是基础,是基本功,是一个飞行员在真正驾驶战斗机前,在教练机上的几千个小时的实战训练。
在接触介入造影术前,大家肯定做了不少的功课,而真正操作起来,却想不起来了。
所以,今天我们将其简化,和大家一步一步地讨论单纯造影术的操作流程细节,和鲜为人知的注意事项。
就从推病人进导管室,上导管床开始学起吧!这时,你将成为助手的助手。
首先,帮助病人躺在导管床合适的位置上,头向C 型臂,现在大家越来越倾向于桡动脉入路,所以我们先从摆穿刺手,也就是固定右手开始。
将病人右臂外展45°左右,放在右手支撑板上,为了给操作者提供良好的穿刺体位,在病人右手腕下垫上绷带卷,或者纱布包,有条件最好垫上 500 ml 的袋装盐水,既能支撑,病人舒服,还能充分暴露穿刺点。
把支撑板和盐水袋子用手术包的外包装袋套上,视野干净多了。
然后用绷带绕患者右手掌捆扎结实,避免其移动。
自指尖一直到肘关节进行消毒,如下图。
谨慎起见,建议将右股动脉穿刺点也准备好,提前消好毒。
已备桡动脉穿不成功的不时之需。
消好毒,请站到一边,因为助手将铺手术巾了,这时你可以穿好铅衣,站在一旁看看肝素是怎么配置的,心电监护的联接,三联三通的联接,并学习助手操作。
当你站在一旁观察上十几台造影术后,你大可以试一试助手的工作。
有些工作不可能看会,比如说摇床到位!一个合格的助手,其实不输术者,阜外医院的摇床者多是经验丰富的专家,因为一台造影做得成不成功。
最关键的不是你造没造成影,而是你造的影是不是能完整将血管展开看清。
这就全凭助手摇床的技术了。
关于摇床,我们下次另讲。
穿上手术衣,站在助手的位置上,该从何处下手呢?就从整理手术台铺无菌巾开始。
首先要帮助操作者整理手术台,可以趁机学习造影所用的基本器械了。
冠状动脉造影术PPT课件
03
探索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诊断方法,以弥补传统冠状动脉造
影的不足。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与价值
提高诊断准确性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助 于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和 误诊。
优化治疗方案
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以为 医生提供更多信息,从而 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降低手术风险
通过改进冠状动脉造影术 的技术和方法,可以降低 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安 全性和预后。
身麻醉。
穿刺
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通 常选用股动脉或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 注射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
。
诊断与治疗
根据造影结果判断冠状动脉病 变情况,如有需要可进行介入
治疗。
术后护理
拔管与压迫止血
手术后拔出导管,对穿 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并加压包扎。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观察有无并发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获取冠状动脉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 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
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造影剂的研究
01
开发具有更高诊断价值的新型造影剂,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准
确性。
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
02
研究如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评估冠状动脉的生理功能,为治
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பைடு நூலகம்断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历史与发展
1959年,美国医生Dotter首次使用冠 状动脉造影术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 况。
随着科技的发展,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如数字 化成像、三维重建等技术,使其更加 精准和安全。
冠脉造影ppt课件
1.2 正常的影像差异
左主干长短不一,1-3厘米,个别无左主干 相同名称的冠状动脉其管径相差很大 主要分支血管如对角支、钝缘支和锐缘支的长短及管径也有很大 差异 上述的主要分支血管数目也不相同 胖瘦会影响心脏的位置,相同投照角度下血管走行会有一定差异
2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
目测直径法 通常使用,有经验的术者准确性很高 计算机密度测定法 相对耗时,治疗前为获得准确的病变情况方 使用 冠状动脉内超声面积测定法 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准确的 方法,但技术条件要求高,耗费资金大而不作常规
3.1 左主干
发自左冠状窦,横行向左走行绕过肺动脉后,走行于左心耳下到 达前室间沟 LM前方是肺动脉主干,后方是左心房的前壁,左上方是左心耳, 下方是左纤维三角和二尖瓣环的前内侧部分。 充分暴露左主干的最佳体位是前后位或浅右前斜位或浅左前斜位 ,一般角度不超过15度
3.2 左前降支及分支
LAD为左主干的延伸 近段在右前斜位15-30度暴露最清楚 左前斜位时,近段缩短,而中远段暴露较好 1、间隔支动脉(S1为化学消融目标动脉) 2、对角支动脉 3、右室前支(第一支又称左圆锥支) 4、左圆锥支
3.3 左回旋支及其分支
LCX从左主干呈直角发出,走行于左房室沟内,到达左室钝角缘时 开始分支,分支变异较大
左前斜位60度时,暴露最清楚 1、钝角缘支 2、左室前支 3、左室后支:房室结动脉起于此支 4、左房支:分前中后三只,前支称窦房结支 5、Kuger动脉(房间隔前支或心耳大吻合动脉):为重要的侧支循 环途径。
室壁运动定量分析方法
矩形法 辐射法 复合法
射血分数计算
容积计算法 EF=Vstroke/VED=(VED-VES)/VED 影像密度仪计算法 EF=(Vs-Vd)/(Vb-Vd)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免费
预防性用药
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β受体拮抗 剂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心律失常。
及时处理
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措 施,如心肺复苏、抗过敏治疗等。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冠脉造影术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创新技术
研发新型造影剂,提高造影效果,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
智能化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冠脉造影的自动 化分析和诊断。
冠状动脉阻塞
冠状动脉内无造影剂通过,提示冠状 动脉阻塞。
影像学解读技巧
熟悉正常冠脉造影影像特征
掌握正常冠脉造影影像的特点,以便于识别 异常表现。
注意观察冠状动脉分支
了解冠状动脉分支角度、走行和扭曲情况, 判断是否存在血流不畅的风险。
观察造影剂通过情况
造影剂通过冠状动脉时,注意观察有无充盈 缺损、流动缓慢或滞留。
对于复杂病变的患者,冠脉造影术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为精准的治 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
冠脉造影术的价值与意义
1 2
提高诊断准确率
冠脉造影术的应用提高了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为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了保障。
优化治疗方案
冠脉造影术为医生提供了病变的详细信息,有助 于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推动医学发展
冠脉造影术的应用推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也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05
冠脉造影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常见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
由于导管进入冠状动脉时可能造成血 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形成,引发急 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导管刺激心房和心室可能引发心律失 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 。
适用范围广
演示文稿冠状动脉造影术基本操作课件
股动脉穿刺处
桡动脉穿刺处
第三页,共29页。
图 桡动脉及股动脉区域常规消毒铺巾
3、器械准备 下图中列举了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所使用的器械:1)广泛使用的多功能造影 导管:可同时用于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的导管。2)猪尾造影管:用于左心室造影检查。
左冠状动脉造影
1)多选择正位(后前位)或左前斜位。 2) 将导管朝向非右冠开口方向,送至左冠窦底,冒烟看清楚开口位置,上提导
管至同一水平,旋转导管即可进入左冠开口。 解剖上,左冠开口高于右冠
开口,大致位于气管分叉下 2 肋间。 3)将导管放置于高于左冠开口,向下送的同时旋转导管至左冠开口方向,因
TIG 多功能导管形状类似于左冠指引导管,可自行寻找左冠开口,便易直接 弹入左冠开口。此法需要一定的熟练度。 4)如选择左前斜位,可将导管送至左冠窦底,冒烟看清楚左冠开口位置,旋转 并推送导管至左冠开口。若未至开口,因此时导管张力较大,不应继续原地 旋转导管,应先外提导管,调整方向后再继续推送导管至冠脉开口。此法需 要较强的熟练度,易用力过猛损伤冠脉。
第六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9页。
局麻:在拟定的穿刺点处进针,避开体表静脉,于皮下打一皮丘,再进针,回抽未见血液后方 继续推注利多卡因。尽量不要局麻便刺到桡动脉,导致血管痉挛以致穿刺困难;亦不要远离拟 定穿刺点。
第七页,共29页。
图 局麻示意图
持针方法: 笔者持针多喜以拇指、食指捏住穿刺针
内外鞘连接处,针尖斜面朝上,沿局麻针眼进针,针
身与患者上肢大约成角 30-60°,沿血管走形缓慢
进针;待针回血后继续进针。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
蜘蛛位: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OM开口和体部
冠造常用穿刺部位
股动脉
肱动脉
桡动脉〔最常用〕
冠脉造影导管
套管连接末端 -连接造影导管,注射器或高压注射器 抗扭力段 -靠近套筒式连接末端,增强其抗折能力 管身 -导管的主体局部 头部近端 -用以支持造影导管的插入 头部远端 -造影导管头部最柔软的末端 侧孔 -使造影剂成团状显影效果,提高造影导管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注射造影剂时
血管及病变部位确实定 狭窄程度的测定 冠脉病变形态学分类 冠状动脉血流分级
狭窄程度测定
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法〔QCA〕: 以造影导管为参考〔通常选用5F造影导管,1F=0.33cm〕,通过电视密度法由计算机辅助测定参考血管直径、病变节段直径狭窄百分数和病变长度,推算面积狭窄百分数。
冠状动脉造影
定义
冠状动脉造影是利用造影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即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展的放射性影像学检查,属介入性诊断技术。
冠状动脉解剖学特点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1.左主干
12.圆锥支
2.前降支近段
13.右冠状动脉近段
3.前降支中段
14.右冠状动脉中段
禁忌症
冠造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AP):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LAO,RAO):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
头、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 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 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 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脏。
冠脉造影ppt课件
发自左冠状窦,横行向左走行绕过肺动脉后,走行于左心耳下到 达前室间沟 LM前方是肺动脉主干,后方是左心房的前壁,左上方是左心耳, 下方是左纤维三角和二尖瓣环的前内侧部分。 充分暴露左主干的最佳体位是前后位或浅右前斜位或浅左前斜位, 一般角度不超过15度
3.2 左前降支及分支
LAD为左主干的延伸 近段在右前斜位15-30度暴露最清楚 左前斜位时,近段缩短,而中远段暴露较好 1、间隔支动脉(S1为化学消融目标动脉) 2、对角支动脉 3、右室前支(第一支又称左圆锥支) 4、左圆锥支
左冠状动脉主要血管不同体位下走行示意图
右前斜位逐渐加大
• 左主干明显缩短
• 前降支与回旋支逐渐分开,右前斜位60-75度 前降支显影最长 ,间隔支完全分开
• 右前斜位60-90度时,回旋支和钝缘支显影最佳
时,
左前斜位逐渐加大
各血管走行与相应的右前斜位影像呈镜像改变 左前斜位75-90度时,前降支显影最长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的放射影像学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左心室造影
冠状动脉的放射影像学
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 造影时的视角体位与心脏的相对关系 正常冠状动脉的大体解剖走行与变异
1 心脏位置及其与放射角度的相对关系
胸腔横断面观,心脏长轴指向左前,与矢状面呈45-60度角 左前斜60度和右前斜30度,是最常用的体位 左前斜位60度时,视线从心尖穿过 右前斜位30度时,所见为心脏侧面,视线垂直通过心脏长轴
Proudilit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
一级,正常,无冠状动脉狭窄 二级,轻度狭窄,狭窄小于30% 三级,中度狭窄,狭窄介于30%~50%间 四级,重度狭窄,狭窄介于50%~90%间 五级,次全闭塞,狭窄程度大于90% 六级,完全闭塞,管腔完全闭塞,无血流通过
冠脉造影术-完整版
65
左冠状动脉 *********************
*常用投照体位
后前位(AP)+ 足位(Cau) 20º
观察LM、LAD、LCX开口、近端,LCX体部和OM 开口; ****************************************** ************************************
脏;
编辑版pppt
48
LCA LAO60°
编辑版pppt
49
LCA RAO30°
编辑版pppt
50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右前斜(RAO)30º+足位(Cau)20º(肝位): 观察LAD、LCX起始部、LCX体部、钝缘支 (OM) 开口和体部;
编辑版pppt
51
右前斜(RAO)30º+足位(Cau)20º(肝位)
1929年,德国医生Wemer Forssmann在自 己身上进行了人类首例心导管检查术。他将 导管经左肘前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 送入右心房,并拍了医学史上第一张心导管 胸片,从此揭开了介入心脏病学的序幕。
编辑版pppt
4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Forssmann相继在自己身上做了九次右心导 管术。将浓缩的碘化钠溶液经导管注入心腔, 摄下了第一张右心室造影片。
起始部至后降支;
编辑版pppt
74
左前斜(LAO) 45º
编辑版pppt
75
编辑版pppt
76
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后前位(AP)+ 头位(Cra) 20º 右冠状动脉呈“L”型,观察RCA远端分 支及其开口情况;
编辑版pppt
77
冠脉造影术-完整版
冠脉造影术的意义和应用
1 明确诊断
冠脉造影术可明确心脏病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疾病。
2 指导治疗
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如介入手术或药物治疗。
3 评估风险
冠脉造影术可以评估患者的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帮助制定预防措施。
冠脉造影术前的准备
在进行冠脉造影术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以下准备: • 停止进食和饮水 • 定期服药指导 • 签署知情同意书
2
导管插入
通过血管插入导管,将导管引导到冠状动脉系统的入口。
3
造影剂注入
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系统,以使血管和心脏结构清管损伤
导管插入可能会损伤血管, 引起出血和血肿。
心律失常
造影剂注入过程中,心脏可 能出现不规则的心律,需要 及时干预。
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对造影剂过敏,可 能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
• 观察伤口出血情况 • 监测心率和血压 • 提供适当的镇痛和抗凝治疗
结论和总结
冠脉造影术是一种重要的心脏诊断技术,能够明确冠状动脉疾病,指导治疗, 并评估患者的风险。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冠脉造影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 险,而且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的护理也非常重要。
冠脉造影术-完整版
冠脉造影术是一种介入性心脏诊断技术,用于检测冠状动脉的状况。本演示 将介绍冠脉造影术的步骤、并发症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什么是冠脉造影术?
冠脉造影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以观察心脏的血液供应 情况和血管堵塞程度的方法。
冠脉造影术的步骤
1
局部麻醉
通过局部麻醉麻醉皮肤和血管,以减少不适感并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冠脉造影(超全)
将导管置入左、右冠状动脉并注射造影剂行血管造影
6
术前准备工作
7
冠状动脉造影的血管径路
股动脉穿刺 桡动脉穿刺/切开 肘动脉穿刺/切开
8
股动脉解剖和穿刺
9
股动脉穿刺的弊端
外周血管弯曲时操作困难甚至失
败 局部并发症
制动引起的问题
减少并发症的措施
10
导管选择及导管输送
29
UC200004871EN
Lateral Left Takeoff
JL 4.0
EBU 4.0
Other Recommendations: AL
30
Superior Left Takeoff
FL 3.5
EBU 3.5
Other Recommendations: Champ 1.5; MAC
31
(蜘蛛位)
59
左冠造影体位— AP Caud30°
(正位足)
60
左冠造影体位 — Left Latetal
61
RAO 30 + CAUD 45
体位不同测量长度不同
LAO 30 + CRAN 35
17.96 mm
LAO 58 + CAUD 45
14.92 mm
62
6.16 mm + 5.04 mm
24
“ 冒烟 ” 判断导管大小
25
Coronary Ostial Takeoffs
Lateral Inferior Superior
26
导管血管同轴性
27
左冠 “ 插管 ”
1
2
1
2
冠脉造影术-完整版114页PPT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
冠脉造影 PCI术
2014年09月15日 18:55 手术记录患者李海龙,男,80岁手术日期:2014年09月15日术前诊断:1.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Ⅱ级 2.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 3.陈旧性脑梗死术后诊断: 1.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Ⅱ级 2.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 3.陈旧性脑梗死手术名称: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PCI 施术者:张金盈教授杨红照张群勇麻醉种类:局麻药物:利多卡因输血量:0ml 输液量:50ml 手术经过:病人仰卧于导管室手术台上,连接心电监护,常规消毒铺巾后2%利多卡因局麻,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成功后置入6F桡动脉鞘,沿鞘管注入肝素3000u,硝酸甘油200ug,在J型导丝指引下送5FTIG造影导管分别至左,右冠脉开口处,多体位、多角度投照,造影结果示:1.冠脉分布呈右优势型,2. LCA开口、起源、分布正常,LM内膜不光滑、无明显狭窄,前向血流TIMI3级,LAD内膜不光滑,中段可见瘤样扩张,瘤样扩张后可见95%左右狭窄,前向血流TIMI3级,LCX内膜不光滑,弥漫型动脉粥样硬化伴钙化狭窄,走形正常,中段可见支架显影,支架内通畅,第2钝缘支开口80-90%局限性狭窄,前向血流TIMI3级,3.RCA开口、起源、分布正常,内膜不光滑,全程弥漫型动脉粥样硬化伴钙化狭窄,最重处狭窄30-40%狭窄,后降支可见80%狭窄,前向血流TIMI3级。
造影结束,征求家属意见决定干预前降支,追加肝素5000U,沿J型导丝引导下送入6FEBU指引导管至LCA开口处,沿6FEBU 指引导管送BMW导丝于前降支远端,沿BMW导丝送入2.0*20球囊至狭窄处,以6atm、6atm 、8atm压力分别预扩张病变远端和近端,造影显示仍有残余狭窄,沿BMW导丝送乐普支架3.0*24mm,于病变远端,3.0*29mm于病变近端,准确定位后分别以12atm,14atm 14atm压力扩张,显示支架膨胀不良,应用高压球囊 3.0*12mm,从支架远端至近端分别以14atm,16atm,18atm,18atm,18atm,18atm,压力扩张,造影显示前降支支架膨胀良好,无夹层及穿孔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冠状动脉示意图
左冠脉解剖
左主干(LM)
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 左或后伸展,0.2~4厘米,行至前室间沟分为 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发出中间支。
Liujian (China)
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
第一次成功的PTCA:1977年,Gruentzig等; 第一次支架植入术:1986年3月 Puels等; 美国每年的PCI(PTCA/stent)数量达50万例以上。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
1951年开展右心导管检查(黄宛、方圻和陈灏珠); 1954年开展左心导管检查; 1973年上海中山医院和北京阜外医院开展选择性冠 脉造影检查; 到2001年底全国112家医院开展介入治疗,完成PCI 1,6345例,仍处在较低水平;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Forssmann相继在自己身上做了九次右心导 管术。将浓缩的碘化钠溶液经导管注入心腔, 摄下了第一张右心室造影片。
1956年与他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Wemer Forssmann(摄于1970年)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第一阶段:非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采用主动脉根部造影,使左、右冠状动脉 同时显影。造影剂不能充分充盈整个冠状动 脉血管树使之清晰显影,尤其是远端血管。
ACC/AHA的PCI机构和术者的建议
I类:PCI应由大规模中心( 400例)的合格( 75例) 术者完成;(证据等级:B)
IIa类: PCI由小规模中心( 200~400例)的合格( 75例) 术者完成; (证据等级:C)
IIb类: PCI由大规模中心( 400例)的低例数(< 75例) 术者完成; (证据等级:C)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第二阶段: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改进为主动脉窦(Valsalva)内造影, 分 别显示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优于非选择 性造影,但仍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第三阶段: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1959年Sones利用特制的尖端呈弧形的造影 导管,经肱动脉逆行送入主动脉根部进行主动 脉造影,无意中将造影剂直接注入右冠状动脉 内使其清晰显影;
对于新环境,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冠脉造影的必备条件
人(患者、介入医生及护士); 器械(穿刺针、血管鞘、导丝、造影导管及三通 加压注射器等); 造影设备(造影机、心电和压力监测系统、工作 站等); 造影剂(非离子型);
冠脉造影的适应症
已知或怀疑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血运重建后复发; 非心脏手术; 心脏瓣膜病;
III类: PCI由小规模中心( 200~400例)的低例数( <75例) 术者完成; (证据等级:C)
冠脉造影的穿刺途径
股动脉穿刺(最常用); 桡动脉穿刺(逐渐增多);
经股动脉穿刺
经桡动脉穿刺
1989年加拿大医生 Campeau首先经皮穿刺 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 造影;
1992年荷兰医生 Kiemenij首次经桡动 脉进行PCI治疗。
左回旋支(LCX)
几成直角起自LM,向后下至左房室沟,止于膈面。 1. 钝缘支(OM): 1-4支。第一OM较粗大,其后
这一偶然事件开创了冠脉介入技术的新纪元。
Mason Sones (摄于1982年)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1966年Amplatz、1967年Judkins进一步 改进了导管顶端形状、弧度和导管插入技术, 结合经皮股动脉穿刺技术(Seldinger法, 1953年),使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得到广 泛应用。
冠状动脉造影术
定义
利用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 进行放射影像学检查的一种 介入性诊断技术。
目的
检查冠状动脉血管树的全部分支,了解 其解剖的详细情况,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 可靠的解剖和功能信息,为介入治疗或冠 状动脉搭桥术方案的选择奠定科学依据。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1929年,德国医生Wemer Forssmann在自 己身上进行了人类首例心导管检查术。他将 导管经左肘前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 送入右心房,并拍了医学史上第一张心导管 胸片,从此揭开了介入心脏病学的序幕。
Dotter
Sones
Judkins 早期介入心脏病学的演示会 Gruentzig
Charles Doter ( USA,摄于1964年 )
Andreas Gruentzig (1939-1985) ( Zurich,摄于1978年 )
Gruentzig (1977,PTCA Andreas. Zurich)
冠状动脉解剖学
冠状动脉常用缩写
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 LCA); 左主干(Left Main, LM); 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
对角支(Diagonal, D) 间隔支(Septal, S) 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LCX) 钝缘支(Obtuse Marginal, OM) 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
Seldinger’s穿刺法
左冠脉造影的操作过程
右冠脉造影的操作
交友 广泛…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系统
影像增强器 患者
X线球管
血管造影机
1. 机架; 2. 导管床; 3. 高压发生器; 4. 球管; 5. 影响增强器; 6. 电视摄像和模
数转换系统;
7. 数字影像系统; 8. 图像显示和数
据存储系统;
左前降支(LAD)
沿前室间沟走行,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 止于膈面。供应大部分左室、心尖部、右室前 壁及室间膈前2/3的血液。 1. 室间隔支(S):几乎成直角发出,第一室间隔穿 支较粗大,越接近心尖部越细小。1217支。 2. 对角支(D):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 般有2-6支,相互平行,自近端至心尖,逐渐变 细小。偶然一支粗大的角支可以与前降支相似 或更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