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3(人教版)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试题含解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试题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基础夯实1.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读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完成第2~3题。
2.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水分D.光照3.A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第4~5题。
4.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5.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影响B.季风影响C.西风影响5.C6.(研究性学习)某年秋季,一批来自欧洲的地理考察团分成三组在中国考察区域自然地理差异。
第一组从海南岛出发,经琼州海峡,陆路旅行到黑龙江省。
第二组从连云港向西一直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三组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西北到藏北高原。
考察完后三组人员集合整理考察结果,发现三条路线景观有的差别很大,有的还有很多相似之处。
下图是三小组路线图,根据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每条路线植被变化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路线1是由纬度位置不同造成的B.路线2是由海陆位置不同造成的C.路线3是由海拔的变化造成的D.路线1以热量变化为基础,路线2以水分变化为基础,路线3以热量变化为基础(2)写出路线1和路线2沿途的植被变化。
(3)路线3沿途植被的变化和路线1、路线2中哪一条有相似之处?每条路线植被的变化分别体现哪种地域分异规律?(2)路线1: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路线2: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3)路线1。
路线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路线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路线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能力提升7.下图所示地区,反映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最为明显的是()。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步训练题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步训练题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B、南岭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答案】1、C 2、B【解析】1、读图,根据图中冰雪带的海拔高度判断,该山地可能位于青藏高原地区,不可能在每三阶梯,A、B错。
根据材料,山地北坡是荒漠带,海拔约1000-1500米,位于第二阶梯,可能是昆仑山,C对。
喜马拉雅山北坡海拔约4000千米,D错。
2、根据材料,图示区位于北坡,有林地分布。
光照、热量少,植被类型变化是荒漠-草原-森林-草原-荒漠,所以影响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的主导因素是水分,B对。
图中海拔与森林分布没有正相关、负相关的关系,不是主导因素,D错。
几乎像永恒的约定,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农民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深山里,再从高山带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
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永远在路上。
当南方地区的农民以某处固定的“家”为阡陌世界的核心时,新疆的农民却将“转场”当做了生活的本身,并因此形成了新疆才有的行吟诗人般的生活。
阅读上述材料并完成3-5题。
3、材料中所述的“搬家”或“转场”在地理学中被称为A、迁移农业B、混合农业C、乳畜业D、游牧业4、材料中所述地区与季节对应关系较为科学的一组是A、山前平原—夏季B、高山-春季C、河谷低地-冬季D、沙漠-秋季5、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属于A、垂直地带性分异B、非地带性分异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答案】3、D 4、C 5、A【解析】3.D4.C5.A【解析】3.从材料知,农民生活在天山、阿尔泰山、帕米尔高原等山区,位于新疆,并且没有固定的生活地域,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存在于地广人稀的地区,典型的游牧业,故D正确。
高中地理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步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1.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A.气候B.地形C.水文D.植被答案:D(2012·山东省学业水平测试)下图阴影示意的是北非五国正在建设的“绿色坝工程”。
读图,回答2~3题。
2.该绿化工程最适宜栽植的树种是( )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3.该绿化工程栽植树种的选择,遵循了(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答案:2.B 3.A(2012·唐山高一检测)读下图某山地位置及其植被—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回答4~5题。
4.该山地分布在( )A.高原山地气候区B.温带季风气候区C.温带沙漠气候区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5.北坡比南坡( )A.光照强B.坡度陡C.水分多D.林地少解析:第4题,根据该山地的位置及山麓的植被可判断,该山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第5题,图中北坡比南坡林地多,可推知北坡降水多。
答案:4.B 5.C6.下图是我国北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为________山脉,其自然带是________带。
(2)B地自然带是________带,所属地形区是________。
(3)C地为________盆地,其自然带是________带。
(4)A→C的变化,体现了大陆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布规律主要以________条件为基础。
(5)C北侧的天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分异规律,这反映了从山麓到山顶的____________状况差异很大。
(6)C处盆地四周出现的环状绿洲,应属________地带性地域分异。
(7)认识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就要求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应该____________。
答案:(1)大兴安岭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森林) (2)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3)塔里木温带荒漠(4)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分(5)山地的垂直水热(6)非(7)因地制宜一、选择题1. 关于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B.各自然带之间具有明显的界线C.高山地区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无明显的分布规律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最为明显解析:选D。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5.2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堂同步测试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训练1.导致准噶尔盆地中绿洲出现的决定性因素是( )A.气候 B.地貌 C.热量 D.水源2.图中D所在阴影区域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原因是( )①地形影响——位于山地迎风坡②气压带影响——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③洋流影响——沿岸有暖流经过④盛行风向——常年盛行东南信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下图为“内蒙古地区主要名山植被垂直带谱”。
读图回答3-5问题。
3.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A.落叶阔叶林带B.荒漠带C.高山灌丛带D.山地针叶林带4.贺兰山乙植被带只分布在东坡,主要影响因素是()A.洋流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D.海陆分布5.黄岗梁与贺兰山西侧地区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A.沙漠化B.盐碱化C.石漠化D.红漠化读我国某山区局部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6-7题。
6.该区域山地西侧山麓自然带的基带植被是()A.热带季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7.影响图中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C.洋流D.地形8.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①至②至③至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______(A:①至②至③至④ B:③至⑤至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能力提升雪线是指常年积雪带的下界,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地区雪线分布高度。
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雪线高度随纬度不同的直接影响因素有()①年总太阳辐射量②降水量③气温④海拔高度A.①②B.①①C.②③D.③④10.推测全球雪线分布高度()A.低纬高于高纬B.阳坡高于阴坡C.内陆高于沿海D.南极雪线最低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1-12题。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同步练习: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3 Word版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几乎像永恒的约定,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农民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深山里,再从高山带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
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永远在路上。
当南方地区的农民以某处固定的“家”为阡陌世界的核心时,新疆的农民却将“转场”当做了生活的本身,并因此形成了新疆才有的行吟诗人般的生活。
阅读上述材料并完成1-3题。
1、材料中所述的“搬家”或“转场”在地理学中被称为A、迁移农业B、混合农业C、乳畜业D、游牧业2、材料中所述地区与季节对应关系较为科学的一组是A、山前平原—夏季B、高山-春季C、河谷低地-冬季D、沙漠-秋季3、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属于A、垂直地带性分异B、非地带性分异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答案D C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叫高山林线,它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影响林线高度的主要气候因素是温度和降水。
下图是某区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
4.长江入海口附近地区的林线分布高度大约是A、2500mB、3000mC、3500mD、4000m5.据图分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林线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B、我国横断山区林线高度变化最快C、影响甲处林线向北凸主要因素是降水D、林线高度与温度和降水都呈正相关关系答案 B B林线是高山垂直自然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分布。
据此并读图完成下面6-8题。
6.依图可知,E地与F地的林线海拔相差A.800米B.800~1 000米C.1 000~1 200米D.1 200~1 600米7.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最合理的解释是A.地处低纬的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B.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地带,年降水量大C.受南部海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D.来自东部的暖湿气流在宽谷地带成云致雨8.多条林线的走向在图示东部区域发生变化,其首要影响因素是A.河流与盛行风向B.降水与土壤类型C.地势与山脉走向D.气温与纬度位置答案 D C C9.地球上存在许多限制森林分布的天然障碍,如低温、干旱等。
高一地理必修1同步训练:第五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一地理必修1同步训练:第五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选择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形成绿洲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是()A.土壤B.降水C.热量D.水源2.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分析,正确的是()A.荒漠带全年高温干燥,降水稀少B.草原上动物毛少,以适应酷热环境C.西部海洋沿岸寒冷的洋流是导致森林冬季落叶的原因之一D.森林中阔叶林冬季基本无叶,以降低蒸腾方式来抵御冬季低温下图为某校地理教师暑期西藏研学途中拍摄的西藏山地照片,照片显示山顶依稀有雪,山上林木植被分布呈现马鬃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的植被主要是()A.落叶阔叶林B.冷杉林C.常绿阔叶林D.高山草甸4.山上林木分布呈马鬃状是因为()A.山脊光照充足,热量丰富B.沟谷过于干热,不利植被生长C.沟谷多冰雪融水,地温过低D.沟谷被流水侵蚀,土层瘠薄下图示意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甲)和生长季末期(乙)与海拔之间的关系。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秦岭地区森林植被()A.生长季山上比山麓长B.生长季末期南坡比北坡早C.生长季山上比山麓短D.生长季始期南坡比北坡迟6.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图中甲、乙()A相互靠近 B.上下远离 C.同时下降 D.同时上升7.推测南、北坡水热差异最小处位于海拔()A.500m以下B.1000~1500mC.2000~2500mD.3000~3500m为了解动物群落组成以及随海拔的变化规律,科学家需要对山地动物群落分布进行调查研究。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动物构成种类比重变化统计图。
据此,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该山麓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季雨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9.该山地A.北方类型数最多出现在5000mB.约在3300m处,南、北方类型动物数量相同C.山麓因人类活动的干扰,北方类型少D.南、北方类型数量,均受食物制约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左图),而背海一侧的植被则高大而茂密(右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3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几乎像永恒的约定,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农民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深山里,再从高山带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
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永远在路上。
当南方地区的农民以某处固定的“家”为阡陌世界的核心时,新疆的农民却将“转场”当做了生活的本身,并因此形成了新疆才有的行吟诗人般的生活。
阅读上述材料并完成1-3题。
1、材料中所述的“搬家”或“转场”在地理学中被称为A、迁移农业B、混合农业C、乳畜业D、游牧业2、材料中所述地区与季节对应关系较为科学的一组是A、山前平原—夏季B、高山-春季C、河谷低地-冬季D、沙漠-秋季3、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属于A、垂直地带性分异B、非地带性分异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答案D C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叫高山林线,它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影响林线高度的主要气候因素是温度和降水。
下图是某区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
4.长江入海口附近地区的林线分布高度大约是A、2500mB、3000mC、3500mD、4000m5.据图分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林线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B、我国横断山区林线高度变化最快C、影响甲处林线向北凸主要因素是降水D、林线高度与温度和降水都呈正相关关系答案 B B林线是高山垂直自然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分布。
据此并读图完成下面6-8题。
6.依图可知,E地与F地的林线海拔相差A.800米B.800~1 000米C.1 000~1 200米D.1 200~1 600米7.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最合理的解释是A.地处低纬的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B.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地带,年降水量大C.受南部海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D.来自东部的暖湿气流在宽谷地带成云致雨8.多条林线的走向在图示东部区域发生变化,其首要影响因素是A.河流与盛行风向B.降水与土壤类型C.地势与山脉走向D.气温与纬度位置答案 D C C9.地球上存在许多限制森林分布的天然障碍,如低温、干旱等。
2019最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同处于北纬35°附近的两地,大陆东岸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大陆西岸却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主要是因为两地的( )A.光、热、水数量不同B.地形条件不同C.土壤条件不同D.水热组合不同2.下列气候类型中,形成同一种自然带的是(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中海气候③温带季风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A.①④ B.①③C.③④ D.②③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3~4题。
3.从地理学角度看,古诗描述的是(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4.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 B.光照C.土壤 D.热量某地理考察队沿AB一线对澳大利亚大陆进行科学考察。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5~6题。
图L5215.沿AB一线,自然带先后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更替,这反映了自然带(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6.引起图示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地形C.海拔 D.水分7.下列属于地带性现象的是( )A.南半球缺少苔原带B.尼罗河沿岸的“绿色走廊”C.天山山麓的绿洲D.塔克拉玛干沙漠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L522,A~I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回答第8题。
图L5228.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C→D→E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B.A→B→C→D→E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C.A→B→C→D→E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反映了非地带性规律D.D→G→H→I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读图L523,完成9~11题。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同步作业与测评: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卷)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卷)对应学生用书P59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某区域和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甲、丙两地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带相同B.冬季盛行风风向相同C.河流汛期相同D.气候类型相同答案 B解析乙地自然带南坡分布的海拔较高,说明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处为地中海气候,冬季两地都受盛行西风影响;甲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丙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甲地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无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丙地冬季多雨,河流为冬汛。
2.关于三地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丙到甲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从甲到丙的变化原因是水分因素C.丙地位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乙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当地的纬度答案 C解析丙到甲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热量条件为基础;丙地位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乙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取决于当地纬度及相对高度。
右图为某岛自然带分布范围图,图中a为两种自然带的分界线。
读图回答3~4题。
3.该岛Ⅰ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A.落叶阔叶林B.针叶林C.苔藓和地衣D.草原答案 C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该岛为格陵兰岛。
格陵兰岛南部沿海自然带为苔原带,典型植被为苔藓和地衣。
4.该岛上Ⅰ、Ⅱ自然带类型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热量C.降水D.海陆位置答案 B解析该岛Ⅰ自然带为苔原带,Ⅱ自然带为冰原带,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的差异。
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区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据研究表明全球林线高度与植物生长期间的气温密切相关。
下图示意全球部分山地高山林线海拔。
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判断()A.北半球山地林线北坡高于南坡B.南半球山地林线高于北半球C.同一纬度山地林线北半球高于南半球D.同一纬度山地林线沿海高于内陆答案 C解析获取图中纬度和海拔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6.影响全球山地林线高度分布的首要因素是()A.山地海拔B.光照强度C.年平均气温D.最热月平均气温答案 D解析图中显示纬度越低,山地林线海拔越高,说明气温是影响山地林线高度分布的首要因素。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步检测题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步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区域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习尚候B.温带陆地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习尚候2.图中②区域的植被类型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针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解析】1.A 2.D第1题,图中①区域位于40°N左右的大陆东岸,气候类型是温带季习尚候。
第2题,图中②区域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以下图为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由山麓向山顶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表示图(大致位于45°N)。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阔叶林带在大陆西岸的散布纬度与大陆东岸的散布纬度比拟及其主要影响要素区分是()A.高地形B.高洋流C.低地形D.低洋流4.甲处深居内陆,没有构成荒漠景观,却构成了草原的主要缘由是()A.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B.夏季多对流雨C.夏季平地冰雪融水D.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解析】3.B 4.C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区分是()A.雨林常绿硬叶林荒漠或半荒漠B.雨林常绿硬叶林草原C.雨林落叶阔叶林草原D.雨林落叶阔叶林荒漠或半荒漠6.图示山麓自然带中,招致丙自然带所跨纬度广的主要要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洋流D.地形【解析】5.A 6.C第5题,赤道左近是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景观是热带雨林,因此甲是雨林;南、北纬0°~40°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景观是常绿硬叶林,因此乙是常绿硬叶林;回归线左近是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景观是荒漠或半荒漠,因此丙是荒漠或半荒漠。
第6题,由上题可知,丙自然带景观为荒漠或半荒漠。
由于受秘鲁暖流的影响,荒漠、半荒漠向南北延伸,所跨纬度较广。
以下图为北半球三个地域植被在垂直方向上的散布表示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测试: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堂反馈】读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植被为热带草原B.②地植被四季常青,无明显的季节变化C.③地植被为荒漠D.④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丰沛2.图中①→②→③→④植被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降水量 C.海陆热力性质D.洋流202X年5月1日,一名骑行爱好者从河北出发,骑行至新疆吐鲁番,途中发现景观类型由出发时的森林变化为草原,后又变化为戈壁、荒漠。
据此完成3~4题。
3.这种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无规律性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独特性4.与这种变化相似的是( )A.从新加坡到北京的变化 B.从莫斯科到共青城(俄罗斯东部城市)的变化C.从成都到拉萨的变化 D.从伦敦到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的变化如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6.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7.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 B.40°N附近C 40°S附近D.极圈附近8.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这一规律表现最典型的大陆是_________________。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⑤为草原带,⑥为荒漠带,自然景观从③→⑤→⑥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表现最典型的区域是________(低、中、高)纬度地区。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时同步练习: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题。
1.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非地带性分异D.垂直地域分异2.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答案:1.A 2.D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自然带分布主要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4.自然带Q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因素 B.洋流因素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答案:3.B 4.B5.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C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非、欧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
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沿途①地和③地、②地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 D.②、④7.③→④→⑤体现了自然带的(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答案:6.A 7.A下图为“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
读图回答8~9题。
8.该山峰可能位于( )A.阴山山脉 B.安第斯山脉南段C.天山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9.该山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 )A.热量高于南坡 B.降水多于南坡C.光照多于南坡 D.海拔低于南坡答案:8.C 9.B读图,回答10~11题。
10.“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附近)花落时”。
高一(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植被最可能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温带草原2.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A.地形B.水分C.土壤D.热量读下面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回答3—6题。
3.图中所示自然带①是A.热带雨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苔原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从图中可以判断北纬10°的自然带垂直分异中,积雪冰川带分布海拔大于A.5000米B.4000米C.6000米D.3000米5.从图中可以判断垂直自然带表现最为明显的是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高纬度地区D.全部都明显6.下列四副图示中,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A.B.C.D.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8.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
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林线是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读“我国山地林线高度分布图”,完成9—10题。
9.下列有关不同地区山地林线海拔高度比较及主导影响因素,描述正确的是A.江南丘陵比华北平原林线高——热量B.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林线高——水源C.云贵高原比东北平原林线低——地形D.青藏高原比华北平原林线低——海拔10.导致图中A地成为我国山地林线最高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水热条件较好B.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水热条件较好C.地势高,冬季受寒潮的影响较小,气温较高D.地处喜马拉雅山北坡,气温低,降水少读图,完成11—1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几乎像永恒的约定,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农民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深山里,再从高山带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
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永远在路上。
当南方地区的农民以某处固定的“家”为阡陌世界的核心时,新疆的农民却将“转场”当做了生活的本身,并因此形成了新疆才有的行吟诗人般的生活。
阅读上述材料并完成1-3题。
1、材料中所述的“搬家”或“转场”在地理学中被称为
A、迁移农业
B、混合农业
C、乳畜业
D、游牧业
2、材料中所述地区与季节对应关系较为科学的一组是
A、山前平原—夏季
B、高山-春季
C、河谷低地-冬季
D、沙漠-秋季
3、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属于
A、垂直地带性分异
B、非地带性分异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答案D C
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叫高山林线,它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影响林线高度的主要气候因素是温度和降水。
下图是某区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
4.长江入海口附近地区的林线分布高度大约是
A、2500m
B、3000m
C、3500m
D、4000m
5.据图分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林线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我国横断山区林线高度变化最快
C、影响甲处林线向北凸主要因素是降水
D、林线高度与温度和降水都呈正相关关系
答案 B B
林线是高山垂直自然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分布。
据此并读图完成下面6-8题。
6.依图可知,E地与F地的林线海拔相差
A.800米
B.800~1 000米
C.1 000~1 200米
D.1 200~1 600米
7.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最合理的解释是
A.地处低纬的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
B.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地带,年降水量大
C.受南部海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
D.来自东部的暖湿气流在宽谷地带成云致雨
8.多条林线的走向在图示东部区域发生变化,其首要影响因素是
A.河流与盛行风向
B.降水与土壤类型
C.地势与山脉走向
D.气温与纬度位置
答案 D C C
9.地球上存在许多限制森林分布的天然障碍,如低温、干旱等。
亚欧大陆内部许多地方针叶林界限深入到北极圈以内,而英国59°N的地方已呈现出苔原景象。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大气环流 B.热量 C.水分 D.洋流
读“某考察小组绘制的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考察小组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①与②两处植被类型差异的原因是海陆位置变化
B.③处水能资源丰富,适宣修筑水电站
C.④处地貌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D.⑤处径流量比⑥处变化大
11.该考察区域可能位于
A.山东半岛 B.黄土高原 C.闽南丘陵 D.地中海沿岸
答案 C A
大高加索山脉,全长约1 200千米,最宽处达200千米,山势陡峻,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
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3°21′,东经42°26′。
据此完成12-13题。
12.大高加索山脉从基带开始的3个垂直自然带依次是
A.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
B.温带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
D.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
13.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的分布类似于
答案 B C
下图是我国北纬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读图,回答14-15题。
14.造成我国110°E以东植被叶面积指数大于110°E以西植被叶面积指数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土壤B.降水C.冰川D.海拔
15.与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最符合的是( )
A.从新疆出发向东旅行依次看到沙漠,草原和枫叶
B.由刚果盆地向北到地中海沿岸依次看到的自然植被
C.攀登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美丽景致
D.暑假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游玩见到的点点绿洲
【答案】14.B 15.A
二、综合题
16.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森林带一般属于哪类森林自然带?该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3)北坡森林带上、下均有丰富的草场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当地牧民一般把_______________带(图中自然带)做为夏季牧场。
17.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C地区自然带的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中甲、乙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是________图,乙图中自然带①—⑤—
⑥—⑦的变化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产生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