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文档部分)

合集下载

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

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

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目录目录 (2)前言 (4)摘要 (5)Abstract (6)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 (8)第一节矿区概况 (8)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9)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 (13)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两 (17)第一节井田境界 (17)第二节地质储量的计算 (17)第三节可采储量的计算 (17)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19)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19)第二节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9)第四章井田开拓 (21)第一节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21)第二节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 (23)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25)第一节井筒、石门、与大巷 (25)第二节井底车场 (26)第三节建井工作计划 (27)第六章采煤方法 (29)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29)第二节确定采(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30)第三节回采工艺及劳动组织 (30)第四节采(盘)区的准备与工作面接替 (31)第七章井下运输 (33)第一节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33)第二节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33)第八章矿井提升 (37)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41)第一节风量的计算 (41)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43)第三节计算负压及等积孔 (43)第四节选取扇风机 (44)第五节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46)第十章经济部分 (48)(一)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8)(二)矿井设计概算 (51)(三)综合评价 (54)(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54)参考文献 (56)前言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能力训练,也是对一个采矿工程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

此次毕业设计是根据国家煤炭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结合设计矿井的实际情况,遵照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在收集、整理、查阅大量资料的前提下,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设计的。

采煤井田毕业设计说明书

采煤井田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论文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

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

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采煤毕业设计说明书

采煤毕业设计说明书

采煤毕业设计说明书摘要本采区设计一水平在-150m,在一水平上根据矿井实际地质条件,将一水平分成八个采区,由北向南依次命名为:北二上、北二下、北一上、北一下、南一上、南一下、南二上、南二下。

其中南一上为达产采区,采区生产能力为1.5Mt/a,服务年限为5.3a。

本设计采区的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全矿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

采用“四·六”工作制,矿井的年工作日为330d,工作面长为150m。

采空区处理方法为全部垮落法。

关键词:走向长壁采煤法;分组集中大巷;立井开拓II目录1采区基本条件 (1)1.1采区煤层条件 (1)1.1.1采取开采范围、四邻开采状况、采区储量计算,可采储量计算 (1)1.1.2.煤层赋存条件、围岩基本性质与条件 (1)1.1.3采区主要主要地质构造基本特征、地质构造对采区巷道布置和回采影响状况 (2)1.1.4采区内煤层,煤质状况、采区内瓦斯赋存特征和涌出预测、采区内预计涌水量和排水方法 (2)1.2采区生产状况 (3)1.2.1采区拟采取回采工艺、采区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确定与计算、区段数目划分,区段长度要求 (3)1.2.2采区内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配备 (3)2采区巷道布置设计 (4)2.1采区上(下)山布置 (4)2.1.1结合采区提出采区上(下)山布置方案 (4)2.1.2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合适的上(下)山布置方式 (5)2.1.3确定采区上下山所处层位、数目、断面形状和支护规格 (5)2.2采区车场形式选择设计 (7)2.2.1根据采区上山布置层位、合理选择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基本形式. 7 2.2.2选择其中一个车场进行轨道线路和施工设计计算 (9)2.3采区回采平巷布置 (9)III2.3.1确定回采平巷布置方式、巷道掘进、支护要求 (9)2.3.2巷道断面尺寸设计方法、支护方式、支护参数选择设计 (9)2.4采区主要硐室布置 (9)2.4.1分别说明采区各主要硐室位置、基本形状、断面参数、支护方法及主要设备与能力等参数确定 (9)2.5 采区主要生产系统 (10)2.5.1采区主要生产系统路线、主要设备选型计算和能力确定、主要设施施工要求 (10)2.5.2采区通风系统要求计算确定工作地点所需风量、计算采区所需风量,进行采区通风阻力计算 (11)2.5.3下山开采要进行采区水仓设计计算、泵房及排水能力选择确定 (12)2.5.4进行采区工作面接替顺序安排表和进行巷道工程排队 (12)3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设计 (14)3.1工作面基本条件 (14)3.1.1工作面有关参数、工作面煤层条件,开采范围内地质构造分布对开采影响,工作面顶底板分类状况 (14)3.2工作面回采工艺方式 (14)3.2.1工作面回采工艺方式选择,工作面主要开采设备选型 (14)3.2.2工作面的支护方式选择,单体支护时要进行单体支柱支护规格确定、选择支柱规格 (14)3.2.3综采工作面选择支架型,验算支护强度,对所选液压支架进行评价 15 3.2.4工作面回采设备、选择配套的采煤机、运输机和转载机及其他设备 15 4工作面生产组织设计 (16)4.1工作面生产组织 (16)4.1.1掘进工作面巷道断面,掘进机设备配备,掘进工作面工艺组织方式,掘进工作面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 (16)4.2采煤工作面质量管理 (16)4.2.1工作面支护质量,设备管理和煤质管理的有关规定 (16)4.2.2工作面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16)4.3采煤工作面生产组织管理 (17)4.3.1确定采煤工作面作业方式、劳动组织设计、工作面循环方式和编制采IV煤工作面作业循环图表 (17)4.3.2计算工作面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 (17)5工作面灾害事故防治及避灾路线 (24)5.1结合工作面自然灾害状况,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和灾害自救、互救措施和灾害发生时的避灾路线 (24)6采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5)7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26)7.1安全监控系统 (26)7.1.1安全监控系统的选择 (26)7.1.2设计内容 (26)7.1.3回采工作面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26)7.1.4其他地点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27)7.2人员定位 (27)7.3通风联络 (27)7.4紧急避险 (28)7.5压风自救 (29)7.6施水自救 (29)结论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V1采区基本条件1.1采区煤层条件1.1.1采区开采范围、四邻开采状况、采区储量计算,可采储量开采范围:南一上采区(借鉴采区划分示意图)四邻开采状况:上部是露头,下部-150标高,北F29逆断层,南F84逆断层采区储量计算:地质储量为9.67Mt,工业储量为9.38Mt,可采储量为7.16Mt。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红旗煤矿设计说明书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红旗煤矿设计说明书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摘要设计矿井为红旗煤矿1.2Mt/a新井设计,共有2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为5.3m。

设计井田的可采储量为8701.5万t,服务年限为51.7a。

划分一个水平开采。

井田走向长5.037km,倾斜长3.165km,煤层平均倾角3°,属于缓倾斜煤层。

本设计矿井采用双斜井的开拓,大巷条带布置方式。

共划分54个带区,其中首采区为9101采区,只布置一个工作面生产。

开采工艺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大巷采用胶带输送机运煤。

年工作日为330d,采用“三八”工作制,工作面长为290m,截深0.6m。

提升设备为主井采用皮带提升,副井采用串车提升。

由于井田为缓倾斜煤层,以及煤层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决定本井田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开采。

关键词:红旗煤矿,采煤工艺,倾斜长壁AbstractThe task of this design is to construct a 1.2million tons new shaft for Red flag Administration.This mine has 2 minable Coal Seam.and its average thickness is 5.3 meters.Designed field of minable capacity is 8.0715 million tons. It can adapt for 51.7years, and is divided into one levels mining. Average alignment in farmland in well lengthways 5.037km, average slant lengthways 3.165km average, rake angle in coal seam 3°, belong to the assuasive slant coal seam.This mine shaft is applied to double inclined shaft; Layout of concentrated tunnel development method; The coalfield turns to is divided into totally 54 ming pit, thereinto the first ming pit is 9101,there are only one working face in this pit. Technics of this desigin is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coal . This mine works 330 days every year. Adapt “three-eight” work system, the length of work face is 290 meters and the depth of coal mining machine is 0.6meters.Because the coalfield lengthways is bigger, and incline of the coal seam is assuasive, and coal seam geology conditionetc. factor effects, deciding this well farmland inside the complete adoption lengthways development.Key words:Red flag Coal Mine,The technology of coal mining,Lengthways development图纸目录目录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I)摘要 (III)Abstract (IV)图纸目录 (V)前言 (1)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3)第一节:井田概况 (3)一、井田位置: (3)二、交通: (3)三、地形地势: (3)四、气象及地震情况 (3)五、工农业生产概况 (3)六、电源、水源情况 (4)第二节:地质特征 (4)一、区域地质简述 (4)二、地层特征: (4)三、主要地质构造: (5)四、水文地质概括: (5)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 (7)一、煤层层次、厚度、结构及稳定性 (7)二、煤层顶、底板条件 (8)三、煤的性质及品种 (8)四、瓦斯、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性 (9)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 (11)一、井田境界 (11)二、地质储量计算 (11)三、矿井工业储量 (11)四、矿井设计储量 (12)五、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12)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13)一、矿井工作制度 (13)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3)第四章井田开拓 (14)一、井田内地质构造、煤层及水文等自然条件: (14)二、工业广场确定原则 (14)三、矿井开拓方案的确定 (14)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17)一、井筒数目及用途 (17)二、井筒布置及装备 (17)三、巷道断面和支护形式 (18)四、风速验算 (18)六、建井工作计划 (19)第六章采煤方法 (20)一、采煤方法的选择 (20)二、确定采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24)三、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 (26)四、采区的准备与工作面接替 (29)第七章井下运输 (31)一、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31)二、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31)第八章矿井提升 (34)一、主斜井提升 (34)二、副斜井提升设备 (38)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43)第一节风量的计算 (43)一、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44)二、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46)三、硐室实际需要风量 (47)四、其它用风地点风量 (47)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47)一、通风方式 (47)二、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服务年限 (47)三、掘进通风及硐室通风 (47)四、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47)第三节计算负压和等积孔 (48)一、计算原则 (48)二、计算方法 (49)第四节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53)一、选择主扇 (54)二、选择电动机 (55)第五节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55)一、煤尘爆炸的防止措施 (56)二、煤及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 (56)三、矿井水灾预防措施 (56)四、火灾预防措施 (56)五、防止冒顶事故的措施 (57)六、避难硐室和避灾路线 (57)七、矿山救护大队的设置 (57)第十章经济部分 (58)第一节矿井设计概算 (58)一、井巷工程概算的编制依据 (58)二、井巷工程概算的编制方法 (59)三、矿建工程费用的计算方法 (59)第二节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率 (60)二、定员依据 (60)三、定员方法 (60)四、计算劳动生产率 (61)第三节汇编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62)表10-2-2 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62)参考文献 (65)谢辞 (66)外文资料 (67)中文翻译 (69)前言一、概述红旗煤矿位于山西省长治县的荫城镇北掌沟村东南侧,距离长治县15km,处行政区划隶属长治县荫城镇管辖。

煤矿开采毕业设计说明书

煤矿开采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本设计是敖家沟煤矿改扩建工程设计(90万吨)。敖家沟西梁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四道柳找煤区2~4勘探线之间,行政区划属于准格尔旗乌兰哈达乡。井田在准格尔矿区的位置。被认为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完整、最稳定的构造单元,为鄂尔多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黄土覆盖广泛,厚度大,部分为风积砂覆盖,由于受水流风蚀等影响,区内沟谷纵横交错,地形切割强烈、沟深壁陡,沟边因洪水冲蚀常有小面积黄土崩塌现象,具典型的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特征。结合石岩沟煤矿的具体条件,对敖家沟煤矿的地质条件、赋存条件和其他各方面因素分析,通过经济比较确定了本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单水平布置,布置了运输大巷、材料大巷、回风大巷。由于煤层平均倾角比较小,经过分析比较确定了倾斜长壁采煤法。此方法巷道布置简单,效率高,出煤快,比较合理。矿井通风确定了对角式通风方式,风井采用抽出式通风,满足了该矿井的通风要求。主井采用特俗胶带输送机提升,可以满足煤炭的提升要求。最后确定了排水、供电以及其他的部分的设计内容。此设计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达到国家要求安全生产的各项标准。本矿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宽缓的背斜构造,背斜的轴部横穿矿区中部。煤层倾角仅1—3度,为近水平煤层,根据地质资料知,5—1上5—1.6—1。6—2四层煤可采,本区以5—1号煤层进行设计开采,走向长壁采煤方法。采用斜井开拓,采用皮带输送机运送。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服务年限为41年。目录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安全条件 (2)第一节井田概况 (2)第二节地质特征 (6)第二章井田境界及可采储量 (23)第一节井田境界 (23)第二节储量计算 (24)第三章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5)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25)第二节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5)第四章井田开拓方法 (26)第一节井田开拓方法的确定 (26)第二节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26)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 (27)第一节井筒 (27)第二节井筒布置及装备 (27)第六章采煤方法 (28)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28)第二节采区布置 (30)第三节劳动组织 (31)第四节回采工艺 (36)第七章井下运输与提升 (38)第一节井下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 (38)第二节运输设备选型 (42)第三节提升 (42)第八章通风与安全 (42)第一节概况 (42)第二节矿井通风 (43)第三节通风设备 (49)第九章灾害预防及环境保护 (51)第一节灾害预防及安全措施 (52)第二节环境保护 (55)结论 (57)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安全条件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敖家沟西梁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四道柳找煤区2~4勘探线之间,行政区划属于准格尔旗乌兰哈达乡。在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6′00″~110°21′51″;北纬: 39°38′12″~ 39°41′27″。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6年2月12日以“内国土资采划字[2006]0046号”文为准格尔旗神山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划定矿区范围批复”,矿山名称为准格尔旗神山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敖家沟西梁煤矿(其范围含原敖家沟煤矿与原熬家沟详查区),并扩大了井田范围,面积10.7480km2,开采标高1304~1284m。矿区北距主要交通干线109国道约20km,有砂石公路相连,西距东胜区约15km;西距213省道向北约26km至东胜市。东胜区是鄂尔多斯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东西向有109国道,南北向有210国道,并有包府公路及包神铁路通过,交通干线四通八达,交通便利。(见交通位置图1-1-1)。图1-1-1二、地形、地势及河流矿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矿区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矿区西部,海拔标高1433.7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部,海拔标高1307.1m,相对高差126.6m,一般标高在1400~1350m之间,一般高差50m左右。受新生界地质营力影响,矿区内地形切割剧烈,树枝状沟谷纵横发育,基岩在沟谷两侧出露,覆土贫瘠,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属于典型的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矿区域属勃牛川流域,其北为乌兰哈达沟,东为其乌家沟,均属季节性流水,只在雨季有短暂的洪流,由西向东汇入勃牛川后向南流经陕西省境内的窟野河,最终注入黄河。三、气象与地震本区属干燥半沙漠高原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季炎热,夜间温凉,日温差大。秋季多雨,冬季严寒。最高气温38.3℃,最低气温-30.9℃;年降水量277.7~544.1mm,平均401.6mm,多集中在7~9月三个月,年蒸发量1749.7~2436.2mm,平均2108.2mm。区内多风,主要集中在4~5月及10~11月,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20m/s,在春季极易形成沙尘暴。无霜期平均165天,霜冻、冰冻期平均195天,每年11月至次年3~4月为结冰期,最大冻土深度1.50m。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准格尔旗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05,对照烈度6度,为弱震区的预测范围,历史上亦无破坏性地震记载。四、资源整合前各矿现状1、原敖家沟煤矿始建于1992年7月,1993年6月初投产,由煤矿自行组织设计并施工。设计年生产能力6万吨,主采5-1煤层。井下采用煤电钻打眼,人工放炮,小型装载机、农用车、三、四轮车送到地面储煤场后,由大型装载机装车外运。坡度角1~2°,矿区北部基本采空。煤矿累计生产原煤约57万吨;消耗煤炭资源储量116万吨,回采率49.1%。矿井行间距小为机械抽出试通风,风流由主井进入,清洗工作面后由副井口的立眼井由风机排出地面。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未发现瓦斯、涌水、冒顶及底鼓现象,煤矿生产时最大排水量2m3/d,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简单。顶外,实际采掘高度为3.00m左右,采掘煤层底板标高1316~1318m。主副井口一对,均位于井田北部,主井口标高1314.07m,副井口标高1312.79m。机械通风,风流由主井进入,清洗工作面后由井田南部的风井口的立眼井由风机排出地面。煤矿累计生产原煤约94万吨;消耗煤炭资源储量200万吨,回采率47.0%。井下采用煤电钻打眼,人工放炮,小型装载机、农用车、三、四轮车送到地面储煤场后,由大型装载机装车外运。主采5-1煤层约0.1598km2已全部采空。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未发现瓦斯、涌水、冒顶及底鼓现象,煤矿生产时最大排水量25m3/d,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简单。3、核实区北邻准格尔旗公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南邻旅游公司西梁煤矿,西邻准格尔旗西召中兴煤矿,东邻内蒙古满世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四道柳忽鸡图村煤矿。相邻煤矿没有矿权纠纷及越界采掘现象,基本情况见表1-1-1。表1-1-1 相邻煤矿基本情况一览表五、电源、水源情况(一)电源情况本矿位于内蒙古准格尔旗乌兰哈达乡附近。鄂尔多斯电业局规划在矿井工业场地西方向约12km处建黄天棉图35kV变电站一座;在矿井工业场地东方向约6km处建四道柳35kV变电站一座。从这两座变电站各引一回35kV电源,作为本矿的两个电源。两回供电电源均不得T接。根据负荷计算经分析可知,本矿电源电压确定为35k V为宜。参照2006年版《煤矿安全规程》第441条“矿井应有两回电源线路”的规定,在矿井工业场地新建35kV变电站一座,设计确定双回35kV电源以架空方式一回引自黄天棉图35kV变电站35kV母线段,线路长度12km;一回引自四道柳35kV变电站35kV母线段,线路长度6km。35kV电源线路导线:LGJ—120。(二)水源情况本矿供水水源采用大口井形式在就近沟谷中截取第四系潜水,经消毒后作为矿井永久供水水源可满足要求,希加强水源勘探工作,并与有关部门取得取水协议,以便于开采使用。本矿井井下排水量较小,正常为10m3/d,最大为30m3/d,经地面净化处理后,可作为井下消防洒水用水,不足部分由生活供水系统供给。六、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情况本区煤炭资源丰富,经济落后,区内居民稀少且居住分散,多聚居在山谷低凹处。当地居民多从事农业生产,牧副业次之,自然条件差,经济尚不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矿井建设所用砂、石可就地解决,水泥及钢材有蒙西水泥厂、包头钢铁公司供货,木材需从外地调运。矿井建设用地为植被稀疏的半荒地,在当地属于荒地,只要得到政府部门对矿井建设的大力支持,土地征用是可以解决的。第二节地质特征一、地质构造及煤层(一)区域地层:东胜煤田地层划分属于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分区,具体位置处于高头窑小区、乌审旗小区和准格尔旗~临县小区的交界地带。四道柳找煤区处于准格尔旗~临县小区西缘(图1-2-1)。对于东胜煤田以至于整个鄂尔多斯盆地,无论是从盆地成因还是盆地现在保存状态图1-2-l 核实区地层区划位置示意图地和含煤地层的基底。除此以外,区域地层系统构成还包括侏罗系、白垩系下统、第三系上新统和第四系更新统、全新统(详见表1-2-1)。表1-2-1 东胜煤田区域地层简表系统组厚度(m)最小~最大岩性描述第四系全新统(Q4) 0~25 为湖泊相沉积层、冲洪积层和风积层。上更新统马兰组(Q3m)0~40浅黄色含砂黄土,含钙质结核,具柱状节理。不整合于一切地层之上。第三系上新统(N2) 0~100上部为红色、土黄色粘土及其胶结疏松的砂岩。下部为灰黄、棕红、绿黄色砂岩,砾岩、夹有砂岩透镜体。不整合于一切老地层之上。白垩系下白垩统志丹群东胜组(K1zh2)40~230浅灰、灰紫、灰黄、黄、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砂粒岩。泥岩、砂常互层,夹薄层泥质灰层。交错层理教发育。顶部常见一层黄色中粗沙砾岩,含砾,呈厚层状。伊金霍洛组(K1zh1)30~80浅灰、灰绿、棕红、灰紫色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中砂岩、粗沙岩、细砾岩、中夹薄层钙质细砂岩。斜层理发育,下部常见大型斜层理。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侏罗系中统安定组(J2a)10~80浅灰、灰绿、黄紫褐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砂岩。含钙质结核。直罗组(J2z)1~278灰白、灰黄、灰绿、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下部夹薄煤层或油页岩含1号煤组。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中下统延安组(J1-2y)78~247灰—灰白色砂岩,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含2、3、4、5、6、7号煤组。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东胜煤田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台向斜的东胜隆起区中东部(Ⅲ级构造单元),四道柳找煤区处于东胜隆起区东部华北地台(见图2-3-2)经历了基底形成阶段和盖层稳定发展阶段之后,在晚三叠世末期开始进入地台活动阶段。在华北地台西部出现了大型的内陆拗陷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其构造形式总体为一宽缓的大向斜(台向斜),核部偏西,中部、东部广大地区基本为水平岩层。从大地构造发展来看,燕山运动初期(早侏罗世)东胜隆起区处于相对的隆起状态,沉积间断,普遍缺失这一时期的富县组(J1f)沉积,形成延安组与下伏地层延长组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关系。燕山运动早期(早侏罗世)中期(晚侏罗世)盆地稳定发展,沉积了延安组(J1y)、直罗组(J2z)和安定组(J2a)。至燕山期末(白垩纪)盆地整体开始抬升、萎缩,喜山期(白垩纪末)盆地最终消失,由接受沉积转而遭受剥蚀,形成了第三系上新统(N2)与下伏地层延安组(J1-2y)的不整合接触关系。东胜煤田的基本构造形态表现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一般1~5°。四道柳找煤区与东胜煤田总体构造形态一致,为一向西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岩煤层倾角一般2~5°,无断裂和较大的褶曲构造,但发育有宽缓的波状起伏。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二)矿区地层1、核实区地层核实区位于东胜煤田东缘,新生代地质营力的作用在这一带表现的较为强烈。含煤地层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上部被剥蚀,下部残存部分亦被枝状沟谷切割破坏。根据地表出露及钻孔揭露,井田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Q3-4)。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为核实区含煤地层的沉积基底,核实区内无出露,钻孔仅揭露该组地层上部,最大揭露厚度36.80m,据区域地层资料该组厚度大于300m,岩性为灰绿色中、粗粒砂岩,局部地段为含砾砂岩,夹灰绿色、深灰色薄层状砂质泥岩或粉砂岩,发育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2)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为核实区主要含煤地层,在沟谷两侧大面积出露,按其岩性组合及沉积旋回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岩段。由于后期的剥蚀作用,第三岩段大部分被剥蚀,据钻孔统计为81.00~184.50 m,平均125.45m,延安组残存厚度,其岩性组合为一套浅灰~灰白色细、中粒砂岩、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含少量钙质砂岩,与下伏延长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核实区内化石多为不完整植物茎叶化石,未见完整植物化石,难以准确确定属种。3)第四系(Q):第四系按成因可分为残、坡积砂土及黄土(Q3-4)、冲洪积砂砾石(Q4al+pl)、风积砂(Q4eol);厚度0~15.94m,平均9.91m,与下伏延安组呈不整合接触。2、核实区含煤地层核实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沉积基底为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延安组底界基本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起伏不大。依据钻孔揭露,延安组地层在全区现存厚度106.24~150.46m,平均132.41m。延安组(J1-2y)二岩段因受后期剥蚀而厚度不全。现将延安组(J1-2y)一、二岩段划分依据、岩性组合特征及含煤性分述如下:1)一岩段(J1-2y1):从延安组底界至5煤组顶板砂岩底界止。下部岩性一般以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为主,具斜层理。上部岩性一般以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发育水平纹理。该岩段含煤5、6两个煤组,含可采煤层4层,即5-1上、5-1、6-1、6-2煤层。根据钻孔揭露厚度为49.44~82.08m,平均62.31m。与下伏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2)二岩段(J1-2y2):从5煤组顶板砂岩底界至3煤组顶板砂岩底界。岩性组合以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具水平纹理及脉状层理。该岩段3煤组因受后期剥蚀,个别地段火烧,只含有4煤组,含可采煤层两层,编号为4-1、4-2煤层。地表有出露,该岩段钻孔揭露厚度为33.38~91.04m,平均63.10m。(三)构造核实区位于东胜煤田东北部,其构造形态与东胜煤田总体构造形态基本一致,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岩煤层走向220°左右,倾角1~3°,未见大的褶皱与断层,仅沿走向和倾向有微弱的波状起伏。区内未见岩浆岩体。构造复杂程度确定为简单类型,即Ⅰ类型。(四)煤层四道柳找煤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及中统直罗组(J2z),其含煤岩系主要为陆缘碎屑岩组成的陆相沉积地层,沉积环境为冲洪积相、泥炭沼泽相和湖泊相为主的大型内陆盆地。核实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厚度106.24~150.46m,平均132.41m,含有4、5、6三个煤组。根据9个见煤钻孔(熬家沟详查区施工6个与四道柳找煤施工3个钻孔)资料统计,共含煤4~11层,平均7层,煤层总厚度5.56~10.25m,平均7.93m。含煤系数5.99%。煤层倾向西南,倾角一般1~3°。根据四道柳找煤报告及熬家沟煤矿煤炭详查报告的岩煤层对比结果,核实区煤组及主要煤层稳定程度为局部稳定~较稳定类型,主要赋存于延安组第一岩段,全区主要可采煤层5-1上、5-1、6-1及6-2煤层。据9个见煤钻孔资料统计,全区含可采煤层总厚度4.73~8.50m,平均6.65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为5.02%。共见可采煤层6层,编号为4-1、4-2中、5-1上、5-1、6-1及6-2号煤层。其中4-1、4-2中号煤层均为零星可采的不稳定煤层;5-1上、6-2号煤层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5-1、6-1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的稳定~较稳定煤层;5-1上、5-1、6-1及6-2号煤层也是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全区各煤层特征见表1-2-2。表1-2-2 敖家沟西梁煤矿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4-1煤层:位于延安组二岩段中部,地表有出露,除A02号孔施工在露头外,A06号孔尖灭,其它钻孔均有见煤点分布,除区外S8号孔见可采点外,全区见煤点均不可采。厚度0~2.05m,平均0.74m。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顶底板岩性均为砂质泥岩。与4-2中煤层间距平均17.07m,属零星可采的较稳定~不稳定煤层。核实区内不可采。4-2中煤层:位于延安组二岩段下部,地表有出露,除A02号孔尖灭外,其它各钻孔均有见煤点分布,只有A05及A06号钻孔可采,其它见煤点均不可采。厚度0~1.68m,平均0.89m。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顶底板岩性为砂质泥岩及泥岩。与5-1上煤层间距平均为23.12m。属零星可采的较稳定煤层。核实区内不可采。5-1上煤层:位于延安组一岩段顶部,南部A05、A06号孔尖灭,其它钻孔均有见煤点分布。除A04号孔不可采外,该煤层在本区东北部均可采。厚度0~1.68m,平均0.89m;可采厚度0.80~1.68m,平均1.38m。该煤层无夹矸,厚度变化不大。直接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细砂岩。与5-1煤层间距平均为4.93m。属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表1-2-2 敖家沟西梁煤矿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5-1煤层:位于延安组一岩段上部,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厚度1.50~3.25m,平均2.59m。该煤层无夹矸,煤层厚度大,层位稳定,全区可采。顶底板岩性均为泥岩、砂质泥岩。与6-1煤层间距平均为13.38m。属全区可采的稳定~较稳定煤层。表1-2-2 敖家沟西梁煤矿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6-1煤层:位于延安组一岩段中部,全区可采,可采厚度0.83~1.70m,平均1.30m。该煤层无夹矸,虽煤层厚度小但稳定。该煤层向东部有增厚的趋势。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底板岩性为泥岩。与6-2煤层间距平均为13.28m。属全区可采的稳定~较稳定煤层。二、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一)核实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简述核实区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总体地形四周低,中部较高。海拔标高1390~1420m,具剥蚀、侵蚀性高原丘陵地貌特征。敖家沟西梁煤矿位于东胜煤田东北部的四道柳找煤区的北西部是区域性单斜储水构造单元的组成部分。核实区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总体地形北高南低,海拔标高1436.30m(北部)~1327.30m(东界),地形起伏较大,切割强烈,沟谷纵横,具侵蚀性高原丘陵地貌特征。区内地表水系较为发育,熬包圪旦~石家梁为详查区南北的天然地表分水岭,分水岭西部的熬包沟、娘娘庙沟向西南流出区外,汇入束会川;分水岭东部的公沟、忽吉尔图沟向东南流出区外,汇入四道柳川,束会川与四道柳川又向南注入勃牛川。区内所有沟谷均无常年地表迳流,只有在雨季大雨过后会形成短暂的洪水。核实区气候干燥,冬寒夏热,昼夜温差较大,多风少雨,沙尘暴时有发生。属于干旱区~半干旱的大陆性高原气候区。二)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核实区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受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控制,不同含水层各有异同。1、潜水:核实区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砂砾石层中,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渗入补给,其次接受基岩承压水的迳流补给与缓慢的越流补给。由于本区降水量小,所以潜水的补给量也较小。潜水一般沿河流流向迳流。潜水的排泄方式有沿河流流向的迳流排泄,人工挖井开采排泄,蒸发排泄等。2、承压水:核实区承压水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砂岩中,J1-2y地层在区内沟谷两侧广泛出露,因此,承压水在出露处直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渗入补给。承压水一般沿地层走向即东南方向迳流。承压水仍以侧向迳流排泄为主,也有人工挖井开采排泄及向潜水含水层排泄。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1327.30m,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1269.47m。二)核实区水文地质条件1、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1)第四系(Q)松散层潜水含水层:岩性以灰黄色残坡积砂土(Q3-4)、冲洪积砂砾石(Q4al+pl)为主,据S8号钻孔揭露,厚度8.50m,一般小于5m,在全区分布广泛。残坡积砂土(Q3-4)主要分布在梁峁及山坡之上,地形不利于储存地下水,为透水不含水层。冲洪积砂砾石(Q4al+pl)分布在各大沟谷中,构成松散层潜水的主要含水层。据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调查资料:含水层厚度一般在3m之内,地下水位埋深1~1.5m,涌水量Q=0.0612L/s,原详查区比照据邻区准格尔召~新庙矿区资料:涌水量Q=0.033L/s,渗透系数k=0.0737m/d,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水质一般较好,含水层富水性弱,因大气降水量较小,补给条件较差,补给量也不大。潜水含水层与承压水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较小,与地表短暂的洪水的水力联系密切。2)第三系上新统(N)半胶结岩层隔水层:岩性为暗红色、紫红色砂质泥岩和泥岩,呈半2胶结状态,含丰富层状分布的钙质结核,据钻孔揭露地层厚度4.00~19.30m,平均9.62m,在全区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梁峁及山坡之上。该地层透水性能差,富水性极其微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由于被沟谷切割的支离破碎,连续性差,所以只能起局部隔水的作用。y)碎屑岩类承压水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深3)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灰色砂质泥岩与泥岩,夹粉砂岩、细粒砂岩及煤层。据7个钻孔揭露,地层厚度106.00~150.50m,平均132.28m,全区赋存,分布广泛,地表主要出露在沟谷两侧。含水层厚度28.28~47.60m,平均39.31m。厚度变化不大,南北部较厚,中部相对较薄。根据区外A06号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地下水位标高1332.06m,涌水量Q=0.0513L/s,单位涌水量q=0.00386L/s·m,渗透系数k=0.00561m/d。根据邻区淖尔壕矿区资料:涌水量Q=0.209L/s,单位涌水量q=0.00398L/s·m,渗透系数k=0.0246m/d,水温10℃,溶解性总固体212mg/L,PH值7.4,地下水类型为Ca~HCO型水。因此含水层的富水性弱,导水性能差,由于3大气降水的补给量小,地下水迳流条件差,所以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差。含水层与上覆潜水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较小,而与大气降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该含水层为详查区的直接充水含水层。)6煤组底部相对隔水层: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4)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岩及粉砂岩,厚度2.90~10.50m,平均6.26m,隔水层的厚度较稳定,分布连续,隔水性能较好。)碎屑岩类承压水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灰绿色中、细5)6煤组底~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粒砂岩,夹粗粒砂岩,地表没有出露,钻孔揭露含水层厚度22.80~34.16m,平均27.11m,未揭穿,厚度较为稳定。据邻区资料:涌水量Q=0.08L/s,单位涌水量q=0.0007L/s·m,渗透系数k=0.0238m/d,含水层的富水性弱,透水性能差。2、地表水、老窑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核实区地表水系较发育,沟谷纵横。这些沟谷均无常年地表迳流,只有在雨季大雨过后会形成短暂而急促的洪水。地表洪水一般通过井口,风口等通道直接向未来矿井充水,因此,必须做好井口、风口等人工通道的防洪堵水工作,以防地表水对矿井的充水。区内目前没有老窑及生产小窑,但近年来,随着东胜煤田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核实区周围的生产矿井在未来几年中会逐年增加,采空区的面积与积水量也在不断增大。因此,未来煤矿开采,在边界附近要密切注视周围矿井的采掘情况,以防勾通邻近采空区,防止涌水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煤矿设计说明书

第四章煤矿设计说明书

第四章煤矿设计说明书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四章井下开采第一节采区布置一、首采采区特征初期移交生产时,投产采区为901、1601采区,位于井田内F27、F30断层煤柱之间。

采区倾斜长约3300m,走向宽约550~1360m,适合布置综采工作面。

901采区工业储量16.72Mt,可采储量11.89Mt,按0.48Mt/a的生产能力可以开采约17.7年。

1601采区工业储量28.91Mt,可采储量19.03Mt,按0.72Mt/a的生产能力可以开采约18.9年。

二、采区巷道布置采区巷道布置的主要原则是简化巷道系统和运输环节,并为轨道运输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本井田煤层厚度稳定,煤质较硬,尽可能做煤巷,少做岩巷。

设计矿井主水平大巷位于16号煤层中,辅助水平大巷布置在9号煤层中。

根据矿井开拓部署及煤层赋存特点,采用下山式开采,井田全部为下山采区式布置,单翼采区开采,沿9、16号煤层平行F30断层东西方向各布置三组集中斜巷。

901、1601采区回采工作面均布置在集中斜巷的南侧,工作面巷道垂直于集中斜巷并沿煤层走向布置,为了综掘和生产时辅助运输方便,工作面巷道采用港布置,回风侧单巷,运输侧双巷,双巷布置,两巷道中心间距为25m,两巷道每隔200m 设置联络巷。

各工作面巷道直接与集中斜巷联接,不设区段煤仓及溜煤眼。

工作面运输巷道铺设胶带输送机,用于煤炭的运输;运输巷道外侧布置辅运巷道,用于辅助运输,另外,工作面回采结束后,为了便于综采设备的撤出,在工作面停采线附近布置有设备撤出巷。

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开采,前一个工作面的辅运巷兼作下一个工作面的回风巷。

考虑大型设备运输、通风、掘进、巷道服务年限等因素,设计确定各煤层集中斜巷道断面形状采用半圆拱,支护方式采用锚(索)网喷;工作面巷道断面形状采用矩形断面,采用锚(索)杆加钢带联合支护;开切眼采用锚索、锚杆支护。

三、采区车场和硐室布置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1.采区车场901采区布置有2个中部接力车场、1个上部车场。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煤矿2#煤90万吨/a矿井初步设计目录前言 (8)摘要 (9)Abstract (10)第一章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11)1.1 矿区概述 (11)1.1.1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11)1.1.2 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概况 (11)1.1.3 矿区电力供应基本情况 (12)1.1.4 矿区的水文简况 (12)1.1.5 矿区的地形与气象 (12)1.2 井田地质特征 (13)1.2.1井田的位置与地层 (13)1.2.2 井田勘探程度 (16)1.2.3构造 (20)1.2.4 地层的移动角 (20)1.2.5 井田水纹地质概况 (21)1.3 煤层的埋藏特征 (25)1.3.1 煤层赋存特征 (25)1.3.2煤层的性质及品种 (28)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 (32)2.1 井田境界 (32)2.1.1井田边界的描述 (32)2.1 储量的计算 (33)2.2.1工业储量的计算 (33)2.2.2 设计储量的计算 (34)2.2.3 可采储量的计算 (34)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35)3.1 矿井工作制度 (35)3.2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5)3.2.1 矿井生产能力 (35)3.2.2 矿井服务年限 (35)第四章井田开拓 (36)4.1 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36)4.1.1 井筒的位置、形式、数目及矿井通风方式 (36)4.1.2 阶段垂高及开采水平的规划、位置与数目,以及各开采水平的服务年限 (39)4.1.3 运输大巷、主要石门及暗井的位置、形状及数目 (39)4.1.4 采(盘)区划分及开采程序 (40)4.1.5 方案比较 (41)4.2 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 (44)4.2.1 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44)4.2.2 采煤机 (45)4.2.3 液压支架 (47)4.2.4 工作面输送机 (47)4.2.5 转载机 (48)4.2.6 胶带输送机 (48)4.2 上号煤层回采工作面机械设备汇总 (48)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49)5.1 井筒、石门与大巷 (49)5.2 井底车场 (50)5.3 建井工作计划 (50)第六章采煤方法 (53)6.1 采煤方法的选择 (53)6.1.1 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53)6.1.2 回采工作面的个数、产量及装备 (53)6.1.3 回采工作面回采方向与接替 (53)6.1.4 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 (53)6.2确定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54)6.2.1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一 (54)6.3 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 (55)6.3.1 回采工艺 (55)6.3.2 劳动组织形式 (56)6.4盘区的准备和工作面接替 (57)第七章井下运输 (58)7.1 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58)7.2 输运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59)7.2.1 矿车、材料车和人车 (59)7.2.2 大巷内运输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60)第八章矿井提升 (60)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60)9.1 风量的计算 (61)9.2 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66)9.2.1 矿井通风系统 (66)9.2.2 风量分配 (70)9.3 计算负压及等积孔一、计算原则 (72)9.4 选取扇风机 (75)9.5 矿井通风网络的风量调节 (79)9.6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81)9.6.1瓦斯与煤尘爆炸的防治措施 (81)9.6.2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 (82)9.6.3 预防井下水灾的措施 (83)9.6.4 火灾预防措施 (84)9.6.5 预防顶板事故的措施 (85)9.6.6 井下避灾线路 (85)9.6.7 矿山救护大队的设置 (86)第十章经济部分 (92)10.1 矿井设计概算 (92)10.1.1 投资范围及划分 (92)10.1.2 井巷工程概算编制依据 (92)10.2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93)10.2.1 生产作业班次 (93)10.2.2 劳动定员数量与技能素质要求 (93)10.2.3 全员效率 (94)10.3 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4)致谢 (98)前言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煤矿2#煤90万吨/a矿井初步设计目录前言 (8)摘要 (9)Abstract (10)第一章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11)1.1 矿区概述 (11)1.1.1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11)1.1.2 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概况 (11)1.1.3 矿区电力供应基本情况 (12)1.1.4 矿区的水文简况 (12)1.1.5 矿区的地形与气象 (12)1.2 井田地质特征 (13)1.2.1井田的位置与地层 (13)1.2.2 井田勘探程度 (16)1.2.3构造 (20)1.2.4 地层的移动角 (20)1.2.5 井田水纹地质概况 (21)1.3 煤层的埋藏特征 (25)1.3.1 煤层赋存特征 (25)1.3.2煤层的性质及品种 (28)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 (32)2.1 井田境界 (32)2.1.1井田边界的描述 (32)2.1 储量的计算 (33)2.2.1工业储量的计算 (33)2.2.2 设计储量的计算 (34)2.2.3 可采储量的计算 (34)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35)3.1 矿井工作制度 (35)3.2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5)3.2.1 矿井生产能力 (35)3.2.2 矿井服务年限 (35)第四章井田开拓 (36)4.1 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36)4.1.1 井筒的位置、形式、数目及矿井通风方式 (36)4.1.2 阶段垂高及开采水平的规划、位置与数目,以及各开采水平的服务年限 (39)4.1.3 运输大巷、主要石门及暗井的位置、形状及数目 (39)4.1.4 采(盘)区划分及开采程序 (40)4.1.5 方案比较 (41)4.2 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 (44)4.2.1 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44)4.2.2 采煤机 (45)4.2.3 液压支架 (47)4.2.4 工作面输送机 (47)4.2.5 转载机 (48)4.2.6 胶带输送机 (48)4.2 上号煤层回采工作面机械设备汇总 (48)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49)5.1 井筒、石门与大巷 (49)5.2 井底车场 (50)5.3 建井工作计划 (50)第六章采煤方法 (53)6.1 采煤方法的选择 (53)6.1.1 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53)6.1.2 回采工作面的个数、产量及装备 (53)6.1.3 回采工作面回采方向与接替 (53)6.1.4 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 (53)6.2确定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54)6.2.1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一 (54)6.3 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 (55)6.3.1 回采工艺 (55)6.3.2 劳动组织形式 (56)6.4盘区的准备和工作面接替 (57)第七章井下运输 (58)7.1 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58)7.2 输运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59)7.2.1 矿车、材料车和人车 (59)7.2.2 大巷内运输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60)第八章矿井提升 (60)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60)9.1 风量的计算 (61)9.2 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66)9.2.1 矿井通风系统 (66)9.2.2 风量分配 (70)9.3 计算负压及等积孔一、计算原则 (72)9.4 选取扇风机 (75)9.5 矿井通风网络的风量调节 (79)9.6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81)9.6.1瓦斯与煤尘爆炸的防治措施 (81)9.6.2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 (82)9.6.3 预防井下水灾的措施 (83)9.6.4 火灾预防措施 (84)9.6.5 预防顶板事故的措施 (85)9.6.6 井下避灾线路 (85)9.6.7 矿山救护大队的设置 (86)第十章经济部分 (92)10.1 矿井设计概算 (92)10.1.1 投资范围及划分 (92)10.1.2 井巷工程概算编制依据 (92)10.2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93)10.2.1 生产作业班次 (93)10.2.2 劳动定员数量与技能素质要求 (93)10.2.3 全员效率 (94)10.3 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4)致谢 (98)前言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煤矿开采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本

煤矿开采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本

煤矿开采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本1.1 矿〔井〕田位置及交通1.1.1 交通位置王家山煤矿位于靖远县城北约60km,宝积山矿区西北约10km,行政区划属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镇和东升乡管辖。

面积约8.3421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4°48′06″~104°53′12″,北纬36°51′35″~36°53′14″。

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取得王家山煤矿的采矿权,国土资源部2001年12月26日颁发了采矿许可证,开采深度标高为1780—850m,有效期自2001年12月至2021年12月。

王家山煤矿西北距国道309线约2.5km。

铁路由白〔银〕~宝〔积山〕线的长征车站接轨,经旱平川、水泉,至煤矿工业广场有专用线。

矿区内的公路、简易公路纵横交错,交通甚为方便。

交通位置如图1.1图1.1 交通位置图1.1.2 地势地貌矿区地处洪涝区,地势复杂。

地势陡峻,最高点位于栒条岘,标高2021.7m,最低点位于下红湾,标高1815.0m,相对高差206.7m,水洞沟以西基岩裸露,属剥蚀构造地貌,王家山向斜两翼形成相向的单面山,由于沿张性构造裂隙易于向下切割腐蚀,故横向沟谷发育。

随着向斜的倾没,岩层逐步被黄土覆盖;水洞以东要紧为黄土丘陵区,相对高差较小,一样20~50m。

1.1.3 气象及水文情形矿区气候属内陆半沙漠洪涝气候㈠气温:月平均-9~24℃,最低-18~23℃,最高达35~38℃,年平均7.9~9.2℃。

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春、夏、秋季昼夜温差10~16℃㈡降水量:年平均量在187~374mm之间,平均250mm左右.多集中于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0~60%,常形成暴雨。

㈢蒸发量:年平均1439~1782mm,平均1655mm,为降水量的6.6倍。

㈣湿度:年平均55~64%,4、5月份最干燥,为41~60%,7~11月份湿度在58~75%之间。

㈤风向:除夏、秋季有东南风外,其他时刻多西北风,风力2~4级,最大达6~8级,全年平均风速1~1.4m/s。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采区设计生产能力:××Mt/a目录前言 (2)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3)第一节采区概况 (3)第二节煤层赋存情况及顶底板特征 (3)第三节采区储量分析 (4)第五节水文地质 (5)第六节其它地质因素 (7)第二章采区方案设计 (7)第一节方案设计 (7)第二节方案比较 (7)第三章采区巷道布置 (8)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 (8)第二节巷道断面及支护 (9)第四章采掘顺序及采煤办法 (9)第一节掘进顺序 (10)第二节回采顺序 (10)第三节采煤方法 (10)第四节采煤工作面装备 (10)第五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0)第一节采区生产能力 (10)第三节采区服务年限 (13)第六章采区通风安全 (13)第一节通风系统 (13)第二节采区供风量及负压计算 (13)第三节避灾路线 (21)第七章采区排水系统及设备选型 (21)第一节排水系统 (21)第二节排水设备选型 (22)第八章采区供电及装备 (24)第一节供电系统 (24)第二节供电设备选型 (24)第九章运输系统及设备选型 (29)第一节运输系统 (29)第二节设备选型 (29)第十章压风系统 (35)第十一章防尘系统 (35)第十二章供水系统 (35)第十三章防火灌浆系统 (35)第十四章采区通讯系统 (36)第十五章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36)第十六章灾害预防及处理措施 (36)第十七章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6)前言主要叙述矿井概况、开拓方式、通风方式、开采状况及本采区设计依据。

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采区概况一、采区范围:说明采区所在的水平,采区四周边界,采区走向长度、倾斜长度、采区面积、开采上、下限标高。

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说明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二、地面位置及建筑物:采区对应的地面位置、区域、地形地貌、水系、地面积水范围及区域内的建(构)筑物,开采后对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情况、破坏程度及应采取的措施。

晋北煤业煤矿矿井初步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

晋北煤业煤矿矿井初步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前言晋北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山西省静乐县境内,行政区划属山西省静乐县管辖。

矿井隶属霍州煤电集团晋北煤业有限公司。

晋北煤业有限公司是霍州煤电集团与山西静乐煤焦化公司合资成立的股份制公司,其中霍州煤电集团占67%的股份,静乐煤焦化公司占33%的股份,公司于2008年1月15日挂牌成立。

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前身霍州矿务局始建于1958年,2000年底改制为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10月同西山煤电、汾西矿业等联合组建山西焦煤集团公司,为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的子公司。

公司现有霍州(生产区)、离柳(基建区)、霍东(准备区)、乡宁(后备区)四个矿区,涉及临汾、吕梁、长治三市所辖霍州、洪洞、方山、临县、安泽、沁源、蒲县、乡宁八县市,矿区总面积845km2,拥有肥煤、1/3焦煤、主焦煤、瘦煤四个煤种,是全国少有的低硫焦煤基地之一。

公司拥有较完备的煤炭开采、洗选、发电、焦煤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下属11座煤矿(原煤生产能力14Mt/a)、8座洗煤厂(洗选能力8.65 Mt/a)、2座坑口电厂(发电装机48MW)、1座焦化厂(焦炭生产能力0.6Mt/a),主导产品为冶炼精煤、电煤、焦炭共二十多个质级,产品以低灰、低硫、低磷、热稳定性好和粘结性强为主要特征,享有“冶金工业细粮”之美称,市场涵盖国内18个省市,并出口日本、韩国、德国、巴西等国家。

目录前言 (5)摘要 (8)ABSTRACT (9)第一章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11)第一节矿区概述 (11)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15)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 (17)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 (34)第一节井田境界 (34)第二节工业储量的计算 (34)第三节可采储量的计算 (34)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36)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36)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36)第三节矿井服务年限 (36)第四章井田开拓 (38)第一节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38)第二节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 (42)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规划 (44)第一节井筒、石门与大巷 (44)第二节井底车场 (46)第三节建井工作计划 (47)第六章采煤方法 (52)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52)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52)第三节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 (53)第四节采区准备及工作面接替 (59)第七章井下运输 (62)第一节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62)第二节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62)第八章矿井提升 (67)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68)第一节风量的计算 (68)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71)第三节计算负压及等积孔 (72)第四节选取扇风机 (76)第五节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79)第十章经济部分 (84)第一节矿井设计概算 (84)第二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85)第三节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87)外文资料 (92)中文翻译 (97)参考文献 (100)致谢 (101)摘要本次设计是开采晋北煤业煤矿5上、5下和6号煤层,煤层厚度分别为4.62m、4.5m和4.88 m,煤层间平均距为5.5m和7.3m。

灵新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

灵新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录前言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1)1.1 矿区概况 (1)1.2 井田地质特征 (2)1.3 井田勘探程度 (5)2 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6)2.1 井田境界 (6)2.2 井田储量 (6)2.3 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8)3 井田开拓 (10)3.1 概述 (10)3.2 井田开拓 (10)3.3 井筒特征 (16)3.4 井底车场 (19)3.5 开采顺序及采区、采煤工作面的配置 (27)3.6 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工期 (29)4 采煤方法 (32)4.1 采煤方法的选择 (32)4.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32)4.3 采煤工艺设计 (38)5 矿井运输、提升及排水 (42)5.1 井下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42)5.2 矿井提升 (44)5.3 矿井排水 (50)6 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措施 (59)6.1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59)6.2 风量机算及风量分配 (61)6.3 全矿通风阻力计算 (65)6.4 扇风机选型 (69)6.5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 (71)7 矿山环保 (76)7.1 矿山污染源概述 (76)7.2 矿山污染的防治 (79)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况1.1.1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灵新煤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磁窑堡镇境内,井田至省府银川市50 km,西距灵武市39km。

灵(武)——盐(池)公路从井田北缘穿过,井田北端距银(川)——古(窑子)——磁(窑堡)公路终点古窑子6km,矿区铁路专用支线(大坝——古窑子)全长70km,在大坝与包(头)——兰(州)铁路接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第一节矿区概述一、交通位置夹河井田位于徐州市西北部的九里区境内,距徐州市约15公里,九里区区政府6公里、沛县65公里南有陇海铁路,东有三环路交通十分便利。

井田附近已经建成投产的有义安矿、庞庄矿的煤炭除由徐矿集团的南岗铁路经陇海铁路外运,也可通过公路、水路外运,交通相当便利,交通位置如图1-1。

图1-1 矿井交通位置图公路:井田东有三环路及徐沛公路干线和西部矿区公路连接成网,向北可以通过四环路与京沪高速公路相连,能够及时把生产的煤炭运出。

铁路:井田南有西陇海铁路线,矿可铺设铁路专用线跟夹河寨与西陇海干线接轨。

矿区煤炭主要流向是南、北方向。

水路:井田东侧约15km左右有京杭大运河,常年可通航50t以上驳船。

二、地形、地貌井田位于故黄河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上,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一般为+37.0~+43.0m,西南略低,地形坡度为0.15%。

该区东南边缘沿东北方向分布有九里山、琵琶山、大小孤山,西南有霸王山,其中九里山最高,山顶绝对标高+173.2m.由于区内地势平坦,地表径流条件好,大气降水以蒸发及地表径流为主要形式排泄外,余下部分滞缓地渗入地下。

三、气象、气候1、降雨量: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33.33毫m,其中6、7、8三个月为主要降水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8.7%。

最高降水量为1297.0毫m;最低降水量为50.6毫m,日最大降水量为273.3毫m。

2、蒸发量:本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48.59毫m,最高为2279毫m,最低为1457.9毫m。

3、气温:本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4.3 0C,最高气温为40.6 0C,最低气温为-22.6 0C。

一年最高气温在36~39 0C,最低气温在-9~-13 0C。

4、风力、风向:风向随季节而转变,春季多东南风,夏季多东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多西北风。

全年平均风速2.9m/s。

最大风速为23.4m/s,风向为西北。

5、霜雪:霜期一般在10月至次年4月,最大连续积雪日数36日,积雪最大深度为247毫m,降雪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冻结深度最大达29cm。

6、相对湿度:本区多年逐月平均为69.52%,7~8月最高约在76%~83%左右,3~6月最低为62%~65%,年平均最高为1952年76%,年平均最低为1988年62%。

湿润系数约为0.5,故本区属半湿润区。

四、矿井人口分布、工农业发展情况整个矿区跨陈庄村和临黄村,本区处于故黄河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上,地势较为平坦,土质较土质比较肥沃,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和大棚农作物,由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较快,亩产水平逐年提高。

工业水平一般。

居民分布比较多,但达到设计能力时需要迁移的村庄有河头和解场,其户数240户,面积13200㎡及人数1484人。

除上述村庄外,还有潘场、西赵庄、大程庄对回采有所影响,根据采煤接续及时迁移受塌陷影响的村庄。

矿井的生产对农田破坏大,做好赔偿工作。

五、电源与水源夹河井田建一座35/6kV变电所,其35kV双回路电源架空输电线路由柳新110kV区域变电所馈出,一回路为LGJ-95+120,长7.65km(其中LGJ-95,长6.65km;LGJ-120,长1km);另一回路LGJ-185,长10.2km,该变电所有两台变压器,型号为SFL1-16000/35,35/6kV,16000kVA。

本区地势较为平坦,西南略低,地形坡度为千分之一点五,地表迳流条件较好,大气降水以蒸发及地表迳流的形式排泄,余下部分滞缓地渗入地下。

本区河流不发育,天然水系只有故黄河,由北西向南东横穿井田之中,与煤层及含水层露头的夹角为55~57°,因第四系中部有粘土及粘土类沉积物30~40m起到隔水作用,故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系对矿井充水无直接影响。

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一、井田的勘探程度夹河井田先后由一六九煤田勘探队和徐州矿务局地质勘探队以及安徽省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和江苏省煤田物探测量队在井田内进行过钻探和地震勘探工作。

二、煤系地层特征的综述夹河井田位于徐州煤田九里山向斜南翼。

石炭、二叠系地层是其含煤地层,在井田内均被第四系冲积层覆盖。

井田内钻孔和井巷工程揭露的含煤地层主要有石炭系的本溪组(C2)、太原组(C3)、二叠系的山西组(P11)、下石盒子组(P12)、上石盒子组(P21)、石千峰组(P22)地层,各组地层的生成层序,其沉积古地理环境和岩性特征各有差异,综合地址柱状图见图1-2-1。

灰白砂岩 细--中粒,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菱铁质条带及黄铁矿,泥质胶结,夹碳纹及泥质条带。

含砂不均,下部夹砂岩条带,呈波状/透镜状,具斜层理,含植物化石碎片。

灰黑砂页岩 条带状结构,块状结构,内生裂隙发育,充填方解石脉。

煤层变化大1.8-4.0米,上部局部厚0.9-1.2米顶板常有一层铝土页岩。

局部为页岩,含植物化石碎片,煤层变薄时,底部常有一层铝土页岩。

局部相变为砂岩或互层。

条带状结构、块状结构,不稳定,局部赋存,不开采。

细粒,石英为主,夹碳纹,层理明显,局部为直接顶板。

含砂均匀,偶见薄层砂岩。

中--细粒,石英、长石为主,含煤屑及绿黑色矿物等,泥质胶结,夹泥质条纹。

以灰色为主,少见绿色,中--细粒,长石为主,泥质胶结。

局部为页岩,含砂不均匀局部变相为21线变砂岩。

条带状结构,块状结构,内生裂隙发育,充填方解石脉。

以灰色为主,含植物化石。

含砂不均,呈波状/透镜状,具斜层理,含植物化石碎片。

以灰色为主,并含有灰褐色,乳白色杂色是一层有用矿物层。

黑煤深灰砂页岩黑煤深灰黑灰黑灰灰灰灰灰白灰白煤砂页岩页岩砂页岩砂岩砂岩砂页岩砂岩高岭土柱 状 图(1:500)层号 层厚()累厚()颜色岩石名称岩 性 描 述硬度ⅣⅠ--ⅡⅢⅣⅢⅤⅣⅣⅤⅡⅣⅢⅣⅤ图例煤层 图1-2-1 综合柱状图地 层 单 位古生界二叠系下二叠统石盒子组山西组高岭土砂页岩页岩砂岩1、中石炭系本溪组(C2)属浅海相沉积,假整合于奥陶系地层之上。

全层厚约25m,下部为紫红色铁质页岩,为古风化壳沉积,以次与下伏地层分界,中部为灰绿色铅土页岩,中部以浅灰灰白色薄-厚灰岩为主,中夹薄灰绿色页岩或铅土页岩,以顶板浅灰色灰岩或铅土页岩与上覆太原组地层分界。

2、上石炭系太原组(C3)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属海相陆交互相沉积,整合于本溪组地层之上。

地层沉积旋迥清晰,标志层明显,由石灰岩、页岩、砂页岩和砂岩组成。

夹灰岩13层,含煤4-10层,总厚约159m。

3、下二叠系山西组(P11)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属浅海河湖沼泽相沉积,整合于太原组之上,含煤1-4层。

主要有深灰色页岩、砂页岩,灰白色中-细砂岩,杂色砂页岩组成。

全厚116m,沉积旋迥比较明显。

4、下二叠系下石盒子组(P12)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属陆相沉积,整合于陕西组之上,含煤1-8层,由深灰色、杂色页岩,砂页岩及灰白色砂岩组成,全厚200m。

5、上二叠系上石盒子组(P21)为陆相沉积,整合于下石盒子组之上,由杂色、灰绿色、灰色页岩、砂页岩及灰绿色、灰色、灰白色细-中粒砂岩组成。

中下部常夹0.2-0.5m炭质页岩或薄煤1-2层,本区施工钻孔未穿全组,所揭露最大厚度530m。

6、第四系(Q)不整合于各时代地层之上。

由砾岩、粘土砂岩、亚粘土、粉砂土组成,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厚。

三、井田地质构造及分布夹河井田位于徐州复背斜九里山向斜南翼中段。

井田总体为一走向略有变化的斜构造。

地层产状沿走向、倾向变化较大,且F1号断层上下两盘地层产状有差异。

F1号断层下盘:15~24线地层走向NE60,24线以西渐转至近SN向,地层倾向NW,沿倾向方向地层倾角变化大。

以2煤层为例:-150m水平以上地层倾角35~85;-150m~-250m水平25~35,-300~-350m水平5~10,-400~-800m水平16~35,-800m水平以下至F1号断层5~20,因此F1号断层下盘煤层由浅至深在剖面上大致呈台阶状,其它煤层具体台阶所处水平不完全与2煤层一致,但总体形态相似。

号断层上盘地层走向18~19线NE400,19~23线的浅部由NE700渐转为F1NE200,深部为NE600,23~27线NE600,27~29线总体NE200。

地层倾向NW,地层倾角15~250。

1、褶皱号断层上盘和下盘各有一个不完整的次级褶皱。

其井田内无大型褶皱,在F1产状要素简述如下:①F号断层下盘17~18线有极不完整的次级向斜构造,轴向1号断层上盘21线附近有不完整的次一近EW,侧伏角度100~180,E端翘起;②F1级向斜构造,轴向为NE350左右侧伏角为120~200,ES段翘起;③局部因受断层的牵引使地层或煤层产状发生变化,在断层附近往往发育有小型不完整的次级褶皱。

2、陷落柱本井田内陷落柱不发育,仅在23线山西组、太原组煤层露头处,有一较小的在水平切面上呈椭圆形的陷落柱。

3、断层井田内断层比较发育,落差在20m以上的有8条,而且小断层比较发育,是影响矿井生产的主要因素。

四、井田水文地质情况本区位于故黄河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与东南、西南部的低山丘陵区毗邻。

煤系地层上有较厚的第四系冲积层覆盖。

二叠系煤系地层属湖沼相、陆相沉积,为砂岩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下部的上石炭统煤系地层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灰岩发育有十三层,为岩溶溶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

区内含水层按充水介质可分为: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上石炭统太原组灰岩溶隙含水层和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

潜水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直接补给,因第四系中部有一层较厚的隔水层,一般和下伏的承压含水层不发生直接水力联系。

各基岩含水层在露头处接收大气降水和潜水的入渗补给,由于含水层属平原区单斜岩层,承压含水层在浅部水力联系较好,地下水交替运动活跃,随着深度的增加,接受补给条件差,水力联系变弱,地下水交替运动迟缓。

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以静储量为主,也有局部垂直渗透、越流及侧向导水断层补给,但补给量有限。

富水带一般位于浅部及构造发育部位,如向斜轴及断层裂隙发育等地段充水条件较好,其它地段相对较差。

从矿井开采突水情况看,在浅部突水次数多,突水量大,深部减弱。

在矿区外围东南~西南部奥灰出露于地表,可以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入渗补给,矿区生活用水皆取用该含水层水。

由于本溪组岩层的阻水作用,正常情况下奥灰水对开采二叠系、石炭系煤层无直接影响。

(一)地表水本区河流不发育,天然水系仅有故黄河,由北西向南东横穿井田,流向由北西向南东流入京杭大运河。

河堤标高+42.0~+43.0m,河宽50m左右,为季节性河流,最高洪水位+39.29m(1963年7月1日),此河流为本矿区汛期泄洪河。

(二)含水层1、第四系孔隙含隔水层本区内第四系地层不整合覆盖在各含煤地层之上,厚度60~142m,平均10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