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节蚆羅芆芈蚅肇膈薇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V4XgP。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FKTrD。
第一章地球概述一、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sng7T。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 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V3Grs。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二、选择1、地球的形状为(D)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
3、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4、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
5、根据磁异常的范围大小,下面不属于地磁异常分类的是(C)A、大陆磁异常;B、区域磁异常;C、全球磁异常;D局部磁异常。
6 、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B)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7、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8、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D)A、日本;B、台湾;C、阿拉斯加;D广州。
9、地磁要素包括(ABD)A、磁偏角;B、磁倾角;C、磁异常;D磁场强度。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一门学科。
它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也涉及水圈、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山地:海拔500 米以上,相对高差200 米以上的地区称为山地,进一步划分为:(1)低山,海拔500—1000 米。
2)中山,海拔1000—3500 米。
3)高山,海拔大于3500米。
呈线状延展山地,称其为山脉。
具有成因联系的若干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山脉,称其为山系,例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丘陵:海拔500 米以下,相对高差200 米内的起伏不平的地区。
平原: 地势相对平坦、面积较大,相对高差仅几十米的地区。
高原: 海拔600 米以上,地势平坦广阔的地区。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形似盆状的地区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通常可分为以下次一级单元:大陆坡:大陆架外侧坡度明显变陡的地带,水深范围约为130——2000 米,平均坡度约为4度17 分。
宽度各地不,其上常发育海底峡谷和陆坡阶地。
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缓倾斜地带,坡度通常为5′—— 35 ′,多分布于水深2000-5000 米的海底。
大陆基主要由大陆坡上发育的浊流物质及滑塌物质堆积而成。
大陆架:指围绕大陆的浅水海底谷地,地势平坦,平均坡度大于0.3 度(围绕大陆的浅水台地,平均坡度0 度7 分平均宽度约75 公里,深约60 米,下界深度约为130 米。
)。
岛弧:延伸远,呈带状分布的弧形列岛。
岛弧向洋凸出,内侧为大陆。
海沟:岛弧外侧常发育深度大于6000 米的狭长形凹地。
宽约几-几十公里。
岛弧与海沟组成了弧—海沟体系,常发育于陆、洋交界地带。
大洋盆地:海底的主体,它是介于大陆边缘与洋中脊之间的较平坦地带,一般水深4000—6000米。
深海平原:靠近大陆边缘一侧、平均深度约为4877米,坡度极小(<1/1000)的平缓地带。
地质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岩浆:指在地球深部自然形成的部分或全部呈液态的炽热熔体。
(P37)2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由石英(硬度为7)、长石(硬度为6)和少量云母(硬度为2---4)等暗色矿物组成。
3喷出岩:又称“火山岩”,指又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岩石,多数为岩浆岩组成,质地疏松多孔。
4岩浆作用:指上地幔高温高压熔融体向地表或近地表附近侵入/喷出,矿物冷凝结晶,熔融体液态到固态的全过程。
5 火山作用:又称“岩浆喷出作用”,指岩浆喷出地表冷凝成岩的过程。
(P40)6 斑状结构:岩浆中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而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者则为斑状结构。
(P46)7 气孔构造:指喷出岩或浅成脉状岩体边缘常见朵状、浑圆状、倒水滴状、管状或不规则状的空洞。
(P47)8 杏仁构造:指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填充时,其填充物宛如杏仁。
(P47)9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水和生物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化学分解和合成,致使岩体崩解、剥落、破碎而形成松散的碎屑物质的作用。
10剥蚀作用:是指各种外动力地质营力如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对地表岩石和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12搬运作用:是指地表岩石风化后形成的产物绝大多数被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外动力地质营力搬运到其他地方的作用。
13沉积作用:是指由于搬运营力的减弱(如水流或风力速度降低、冰川融化等)及其他因素影响,被搬运物质在适宜场所沉积下来而形成松散沉积物的作用。
14成岩作用:是指沉积后的松散沉积物被埋葬于地下深处环境,再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固结成坚硬沉积岩的过程。
15层理:是指由岩石的成分、碎屑(或沉积物颗粒)、颜色等在垂向上变化所形成的一种层状构造,是由不同时期沉积作用的性质变化造成的。
16 吹扬:(吹蚀)是风以自身的动力将地表砂粒和尘土扬起吹走。
17风棱石:卵石或砾石可以被磨蚀成多个磨光面和清晰边棱,这种石块称为风棱石。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地质学: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2.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叫做地温梯度。
3.重力异常:实际上各地测量的重力值不等于理论值这种现象叫做重力异常。
实测值大于理论值叫做正异常,反之负异常。
4.克拉克值:某种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重量百分比叫做克拉克值。
5.地质作用:把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岩石圈:地球圈层构造的表层由固体的岩石组成,又称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及部分上地幔)。
7.软流圈:地震波波速突然降低的地带。
8.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9.岩石: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并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10.风化作用: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因长期受到o2 co2 水以及生物等影响而发生化学分解和机械破碎的作用或过程称为风化作用(物理分化化学分化生物化学分化)。
11.风化壳: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称为风化壳。
12.条痕:将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条痕板)上划擦后留下的矿物粉末和颜色称条痕。
13.解理:矿物晶体受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裂开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质称解理。
14.岩层:岩层是指由两个平行或接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
15.鲍文反应序列:岩浆在冷却时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析出遵循一定的顺序可划分为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序列,被称为鲍文反应序列。
16.地层:某一地质时代形成的岩层或岩石组合(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17.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在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地质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地质学基础》试题预测考点一、判断题矿物、岩石、年代地层表为重点二、名词解释1.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2.标准化石:演化速度最快,分布最广的化石,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的化石。
3.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由固态岩石组成的部分统称为岩石圈。
4.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5.莫霍面:是一级的不连续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处,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6.向斜(背斜):两翼基本对称,核部地层较年轻,两翼地层较老的褶皱。
(背斜相反)7.风化壳:地壳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一层薄的残积物外壳。
它不连续的覆盖于基岩之上。
8.气孔构造:熔浆喷出地表,压力骤减,大量气体从中迅速逸出而形成的圆形、椭圆形或管状孔洞。
9.地磁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感应强度10.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比11.结晶体:具有一定结晶格架排列方式而形成的固体矿物12.矿床:指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天然产出的、能满足目前工业开采利用的有用矿物的集合体及岩石的区段(或地质体)13.岩浆作用:岩浆的运移、对流、演化、冷却直至最后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14.风化作用: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种风化作用15.地震:大地发生突然的震动,按成因可分为构造、火山、冲击、人为地震16.碎屑结构:沉积岩的一种结构,由碎屑物质和胶结物质组成(或由碎屑颗粒、杂基、胶结物、孔隙组成)17.威尔逊旋回:版块构造理论中描述海洋从开始到形成封闭的过程:大陆裂谷-红海型海洋-大西洋型海洋-地中海型海洋-地缝合线。
18.岩层产状: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存在形态,包括三个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能够分别描述)19.岩层:两个平行或近似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相同或近似的层状岩石20.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分为最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和无解理21.岩石:自然(由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由其他岩石碎屑(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等)按一定方式结合而组成的固态集合体22.角度不整合:不整合的一种类型,由于构造运动使不整合面的上、下两部分地层的地层产状不平行,二者之间有一个交角的地层接触关系23.倒转褶皱:是指褶皱的一翼地层倒转,而另外一翼地层正常的褶皱24.沉积相:根据沉积地层的颜色、沉积物的矿物成分、颗粒粗细、结构构造、生物化石种类等进行岩相分析,从而恢复古环境,根据沉积环境可以把地层分为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大类三、简答题1、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4、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6、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7、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8、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的内能引起的、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岩石圈的地质作用。
9、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10、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
11、剥蚀作用:各种外界地质营力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称剥蚀作用。
12、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风、重力等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
13、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
14、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5、成岩作用: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
16、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1 (2)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学科,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面形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2、岩石圈: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3、矿物: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岩石圈或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5、双变质带:其中一个带是高压低温变质带,分布于靠大洋一侧;另一带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称之为双变质带。
6、风化壳: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称为风化壳。
7、克拉克值:国际上将某种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重量百分比叫做克拉克值。
8、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
9、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组成部分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10、成岩作用:促使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称成岩作用。
11、层理构造: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
12、成分成熟度:是指砂岩中碎屑组分在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
13、沉积环境:是沉积物(岩)的形成过程及其发生这种过程的环境。
14、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
15、重力流: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狭谷流动的,含大量泥沙并呈悬浮搬运的高密度底流,是一种非牛顿流体。
16、化石: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骸骨和贝壳等。
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他们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广、数量很多,保存完好和容易鉴定的特点,称为标准化石。
17、地层:通常人们把某一地质时代所形成的岩层或岩石组合,称为地层。
《地质学基础》期末总复习.
《地质学基础》期末总复习.《地质学基础》总复习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2.大地水准面3.矿物4.造岩矿物5.晶体6.同质多像7.类质同象8.沉积作用9.机械沉积分异作用10.沉积岩11.沉积相12.变质作用13.岩浆岩的产状14.地层15.岩层16.地层层序17.地层划分18.平行不整合19.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20.产状21.岩相对比定律22.生物层序律23.将今论古24.地温梯度25.岩石孔隙度26.地质构造27.断裂构造28.地下水29.承压水30.含水层31.透水性32.成矿作用33.矿床34.矿石35.矿产资源36.外生矿床37.解理38.节理39.断口40.岩浆41.岩浆作用42.岩浆岩43.变质岩44.风化作用45.剥蚀作用46.搬运作用47.成岩作用48.变质岩49.构造运动。
50.新构造运动51.褶皱52.断层53.风化壳54.构造旋回55.地层层序律56.构造体系57.软流圈58.地槽59.地台60.地盾61.转换断层62.变质作用63.克拉克值64.浊流二、填空1、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及其规律。
2、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和。
3、常见的地层接触关系有:、和三种。
4、岩层之间的是划分地层的重要标志。
任何类型的(和)都代表岩层的不连续现象,反映了地理环境的重大变化。
5、地史上第一次形成广泛陆相沉积的时代是。
6、地球的内部有两个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是和,据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和。
7、是指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发生分异使同一种岩浆冷凝成成分不同的岩浆岩。
8、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只要测出岩层的就可求知岩层的。
因为两者始终是的关系。
9、风化作用发生以后,原来高温高压下形成的矿物被破坏,形成一些在常温常压下较稳定的新矿物,构成陆壳表层风化层,风化层之下的完整的岩石称为,露出地表的基岩称为。
10、沉积作用按沉积环境可分为与两类;按沉积的方式有、和三种。
地质学名词
地质学基础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2.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所增加的温度,用℃表示。
3.裂谷:是大陆的一些规模宏大的线状低洼谷地,其延伸可达数千公里,宽仅数十公里,两壁为断崖。
4.克拉克值:某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重量百分比。
5.矿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6.岩石:矿物的天然集合体,它是地壳的直接组成成分。
7.岩浆作用:指岩浆的形成、演化、运移直到冷凝形成岩石的全部过程。
8.风化作用: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因长期受到O2、CO2、水以及生物等影响而发生化学分解和机械破碎的作用。
9.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
10.地壳运动:由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岩石发生变形、变位的一种机械运动,又称构造运动。
11.岩浆:地球深处天然产出的高温、高压含大量气体挥发组成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12.喷出作用:当岩浆冲破地壳,上升到地面时。
13.变质作用,变质岩:指地壳运动,岩浆活动过程中,使原来的沉积岩,岩浆岩发生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新的岩石,即为变质岩,形成变质岩的这一过程为变质作用。
14.接触变质作用:在岩浆岩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由岩浆散发的热量和挥发组分的影响而发生的变质作用。
15.牛轭湖:被废弃的河湾两口,泥沙不断淤积终于被堵塞,形成牛轭湖。
16.地下水:埋藏于地下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7.搬运作用:河流将来自谷坡和河床内的侵蚀产物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的作用。
18.沉积作用:在河流动能降低或化学条件改变时,河流搬运物沉积下来的作用,称河流的沉积作用。
19.喀斯特或岩溶:溶蚀作用为主,再加上地表水的共同作用,使地表和地下形成一些特殊地形,这些地形以及作用过程称岩溶或喀斯特。
2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着的巨大冰体。
21.条痕:将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条痕板)上擦划后留下的矿物粉末的颜色。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4、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6、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7、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8、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的内能引起的、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岩石圈的地质作用。
9、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10、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
11、剥蚀作用:各种外界地质营力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称剥蚀作用。
12、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风、重力等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
13、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
14、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5、成岩作用: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
16、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2.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单质或化合物。
3.风化作用——岩石和矿物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中,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体积破坏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
风化作用受气候、岩石成分、结构构造、植被、地形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4.承压水——处于地下水面以下,储存于任意两个弱透水层之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饱和水。
5.间冰期——介于两次冰期之间的气候较为温暖的地质时期。
6.背斜——是一种褶皱构造,岩层向上突出的弯曲,核部地层较老,两翼地层较年轻的褶皱。
7.化石——是指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8.变质作用——当岩石形成以后由于环境温度和压力等条件的改变,在不发生整体熔融和溶解的固态前提下,矿物成分和岩石的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
9.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严格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并且能裂出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这些平面称为解理面。
10.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
11.软流圈——指地壳岩石圈以下至上地幔上部的圈层(地表以下70—100公里至地下1000公里之间)。
地震波的波速在这里明显下降,又称低速带。
据推测,这里温度约1300℃左右,压力有3万个大气压,已接近岩石的熔点,因此形成了超铁镁物质的塑性体,在压力的长期作用下,以半粘性状态缓慢流动,故称软流圈。
12.冰碛物——由冰川直接沉积,是未经其他外力特别是未经冰融水明显改造的沉积物。
13.海进——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由于海面上升或陆地下降,造成海水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小,海岸线向陆地内部推进的地质现象,也称海侵。
14.荒漠化——由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或两者共同作用所引起的荒漠环境向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延伸或侵入的过程。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篇: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30个)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
第一章地球概况一名词解释⒈地壳:指地球莫霍面以上的固体硬壳,属于岩石圈的上部,主要由硅酸盐类岩石组成。
⒉岩石圈:固体地球的最外层,由地壳和上地幔的岩石所组成。
⒊地幔:指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以上的圈层。
⒋地核:位于2900km古登堡面以下直到地心部分称为地核。
⒌大气圈:⒍水圈 :⒎生物圈:指地球表面有生物存在并感受生命活动影响的圈层。
第二章地壳的物质组成一名词解释⒈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匀物质,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⒉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二.复习思考题⒈简述矿物的主要类型?并举出一种常见矿物的主要特征。
答:矿物按其化学成分类型分为五大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卤化物、氧化物及其氢氧化物矿物、含氧盐矿物。
金刚石C属于自然元素矿物的一种,其特征是硬度最大且具有强金刚光泽。
⒉简述岩石的主要类型?并举出一种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
答:岩石的主要类型有: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沉积岩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第三章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一名词解释⒈地质作用:我们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⒉内动力地质作用 : 由地球内部的能(内能)引起的,主要有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和结晶能。
⒊外动力地质作用 : 由地球以外的能(外能)引起的,主要有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等。
⒋地质年代:指地球历史演化和地质事件的年龄与时间序列。
第四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一名词解释1、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做构造运动。
2、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岩层褶皱、断层等,称为地质构造。
3、褶皱: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
地质学基础》课程综合复习资料讲解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2、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3、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4、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5、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组成部分(矿物)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6、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7、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矿物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8、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9、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0、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11、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
7、成分成熟度;二、选择题1、地球的形状为(D)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花岗岩属于(C)A、中性深成侵入岩;B、中性浅成侵入岩;C、酸性深成侵入岩;D、基性浅成侵入岩。
3、Fe3+:Fe2+如果大于3,则沉积岩底颜色多为(D)A、棕色;B、黑色;C、浅绿灰色;D、红色或棕红色。
4、下列不是矿物的是(C)A、冰;B、石英;C、煤;D、自然金。
5、竹叶状灰岩是(B)A、生物骨架结构;B、粒屑结构;C、晶粒结构;D、泥状结构。
6、下列单元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B)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地质学基础重点总结
地质学基础重点总结绪论-1名词解释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及其变化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
将今论古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发生在古老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在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
从现代地质作用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可以用来分析和推断发生在古代的地质作用和当时的古地理环境。
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各种作用。
如火山、地震、海陆变迁等。
地质营力引起变化的力量。
如流水、风、冰川、海浪等。
选择填空内力地质作用的类型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岩石圈板块运动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地质作用的特点地区差异性:不同地区地质作用不尽相同,同一地质作用在不同地区具有差异性。
时间长久性:地质作用发生和延续时间长,一般以百万年(Ma)为单位。
现象复杂性:规模范围宽,作用条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等等。
绪论-2名词解释大地水准面指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勾画出的一个连续的封闭曲面。
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称为大地球体。
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陆地高度,称为绝对高度或海拔。
重力异常扣除高程与地形影响后,与理论重力值的差异。
软流圈上地幔中下部(50-250km)存在的塑性层,物质可以缓慢流动。
岩浆发源地,与地壳运动关系密切磁偏角磁北线与真北线之间的夹角。
选择填空地磁三要素包括:磁偏角、磁倾角及磁场强度大气圈层结构散逸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地震波类型横波(S)和纵波(P)在地球内部的速率变化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地壳分层地表到莫霍面分布不均匀,大陆地区厚,大洋地区薄上层硅铝层(花岗岩层):主要成分硅(73%)、铝(13%),密度轻(2.7 g/cm3)。
普通地质学3
《地质学基础》作业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30个)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组成、演化以及地壳上的岩石、矿物、化石等自然现象和地质过程的一门学科。
在地质学中,有许多专有名词,下面是对其中一些常用名词的解释:1. 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壳状结构,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厚度约为5-70公里。
2. 地幔:地幔是地球地壳与地球核之间的层状结构,其厚度约为2900公里,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3. 地核:地核是位于地球中心的一层,半径约为3480公里,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4.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内部和外部构造,包括地壳的断层、褶皱、火山、地震等现象。
5.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地球上的矿物质的组成、性质和产生方式的学科。
6.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成因、分类和演化的学科,可以分为火成岩学、沉积岩学和变质岩学。
7.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熔融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包括玄武岩、花岗岩等。
8.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地壳表面或水体底部沉积后经过压实、溶解和其他过程形成的岩石,包括砂岩、页岩等。
9.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由其他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包括片岩、云母片麻岩等。
10. 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演化和发育规律的学科,包括山地、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单位的研究。
11. 地震学:地震学是研究地震活动及其相关现象的学科,包括地震的发生原因、传播、测量和预测。
12.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环境与地质条件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13. 地质年代:地质年代是衡量地球历史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宙代、代、世、纪等不同级别的划分。
14. 地质剖面:地质剖面是在地球表面或地下通过测量、观察和勘探手段,揭示地下构造、组成和演化的图示。
总之,地质学领域内有许多专有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研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预测和防治地质灾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圈: 岩石圈指上地幔上部的固体部分和地壳组成岩石圈
软流圈: 而软流圈指上地幔固体部分以下的一层流体物质
火成岩: 岩浆侵入或喷出后结晶形成的岩石类型。
沉积岩:沉积物经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类型。
变质岩:在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类型。
火成岩的结构:构成火成岩的矿物大小及其空间组成或排列顺序。
物理风化:物理风化只改变原岩的物理结构,比如块体大小,不改变岩石的矿物组成。
化学风化:化学风化指有外来物质的参与,改变了岩石的物质组成的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生物风化是指在生物的参与下进行的风化作用,常常会改变岩石的矿物组成。
变质作用:沉积岩、火成岩甚至是变质岩在温度、压力、化学流动性流体等作用下发生新矿物的生成的地质作用。
河流基准侵蚀面:指河流能够侵蚀河床的最低高度。
基准侵蚀面决定了河流的侵蚀能力。
当河流最终流入大海,海平面就是河流的最终侵蚀面。
褶皱:在地壳深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岩石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一般为褶皱。
断层:在地壳表层,岩石脆性较强,在差异应力作用下易发生错断,形成断层。
正断层:正断层一般是在张应力作用下,断层沿断层面上盘下降,断层面一般上陡下缓,而且参差不齐。
逆断层:逆断层一般是在挤压应力作用下,断层的上盘沿断层面上升,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断层面一般较为平直,断层面上的砾石会被一起错错断。
背斜:背斜的岩层向上弯曲的褶皱,从核部到两翼岩层由老到新
向斜向斜岩层向下弯曲的褶皱,从核部到两翼,岩层从新到老。
穹隆:穹隆是中间隆起的背斜组合。
盆地:盆地是中间向下弯曲的向斜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