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检测试题(无答案) 苏科版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无答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 B.人步行速度约4km/h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情景,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说明液体能传声B.乙实验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丙实验说明声能传递信息D.丁图中马路边的隔音板阻隔噪声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4.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熔化,后凝固C.先升华,后凝华D.先蒸发,后沸腾5.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雪飘6.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如图所示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B C D8.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9.观察如图所示的漫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看到的“水底”比实际的水底浅B、人看到的“水底”是虚像C、人能看到水底是因为光线从空气射向水中D、人产生了错误的判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导致的10.下面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B.图乙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C.图丙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D.图丁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11.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1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13.很多动物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进化出符合一定物理知识的身体部位.蝙蝠的眼睛功能虽已退化,但可利用其头部发出的_________ 发现和捕捉昆虫.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_________ .14.如图甲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 ℃.水银液柱较细难以读数,因此体温计做成外有凸起的弧形玻璃面,横截面如图乙所示,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应沿B方向观察,这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____ 放大的_________ 像的原理.15.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_________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在冬天雪后融雪时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主要是因为雪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_ 热;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16.一只湖鸥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湖鸥距水面3m时,它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___ (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湖鸥_________ m.当湖鸥冲向湖面猎食的过程中,它的像的大小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17.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_________ (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_________ 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_________ (填“镜面”或“漫”)反射.18.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表示1秒钟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_________ .某次下雷雨,小明看到闪电5秒后听到雷声,则发生雷击处离小明有_________ m.三、解答题:(共47分)19.(6分)(1)如图甲,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所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已经被画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找到发光点S的位置.(2)如图乙,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O为透镜的光心.请按照实际尺寸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F的位置,并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3)完成图丙中的光路图.20.(8分)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甲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①“泰州18km”的含义为_________ ;②“40”的含义为_________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的爸爸驾车从此标志牌到泰州最快要用多少分钟?(3)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看了看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9:00,同时小明注意到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一路上汽车始终是匀速行驶,当汽车到达高速公路的出口处时,小明又看了看手表,时间为上午10:30.请你计算:这段高速公路的全长是多少?21.(12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1)实验时点燃蜡烛A,并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没有点燃的蜡烛B,当_________ 时,B的位置即为A 的像所在的位置.若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位置放置一光屏,则在光屏上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2)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 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_ 的关系.(3)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进行,因为_________ .①海波属于__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_ ℃;③在8min~10min是海波的_________ 过程,此过程是_________ 过程(填“吸热”或“放热”),海波处于_________ 状态;22.(16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_________ cm.(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 (选填“上”或“下”)移动.(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道倒立、_________ 清晰的实像,___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_________ (左/右)移动.②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落上一只小虫,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___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_________ (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
【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苏科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苏科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D.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2.下列仪器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有:A.验钞机 B.遥控器 C.日光灯 D.医用灭菌灯3.下列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雪 B.露 C.霜 D.冰4.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湿衣服变干B.夏天,冰棒冒“白气”C.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不见了D.寒冬窗玻璃结冰花6.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C.桃花反射红光D.以上说法都不对7.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的指针位置,此刻钟的实际读数是A.8点20分B.4点20分C.3点40分 D.3点20分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立竿见影”说明光沿直线传播B.通过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本身C.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物体发生了镜面反射D.平面镜成像是光的色散现象9.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冰块必须磨成A.凸透镜 B.凹透镜 C.砖 D.三棱镜10.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发生折射时,图中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11下列光学设备中,应用的原理与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同的是A.照相机 B.老花镜 C.幻灯机 D.放大镜12.平静的湖面上映出天上的白云,一个同学说:“快看,鱼在云里游呢 .”她看到的“云和鱼”实际上是A.云是像,鱼是实物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C.云和鱼都是实像D.云和鱼都是虚像13如图所示有束光线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A、向右移动B、向左移动C、不动D、无法确定14. 某同学用焦距为10㎝的凸透镜去观察书上的文字,所成的像如下图所示,则文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可能为A、25㎝B、15cmC、6㎝D、12㎝15.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引起的是A.海市蜃楼B.水中“月亮”C.小孔成像D.墙上手影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5分)16.如图所示,使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用小锤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移近并轻触乒乓球,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可以说明的问题是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重复上述操作。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学情调研.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学情调研八年级物理学情测试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以下各例中,不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 ( )A.验钞机可通过验证钞票上的荧光标记,来检验钞票的真伪B.某种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的高温,达到攻击的目的C.某种“夜视仪”可根据人体、岩石、坦克的温度不同,在夜晚观察和监视目标D.火灾时,利用安装在卫星上的探测器拍摄照片,从而使人们及时、准确地了解火场位置等信息2.以下各实例中不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组成自行车尾灯的角反射器 B.红外照相机C.反射式望远镜 D.人造月亮3.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
从物理学角度看()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4. 下面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B.图乙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C.图丙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D.图丁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5.某人从平面镜中看到时钟如图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间是( )A.12∶01B.12∶10C.10∶21D.10∶516.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小鸟,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光线的传播大致路径的是()7.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l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两倍焦点5cm 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
这个像一定是 ( )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 D.倒立的实像8.如图所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哪个是正确的 ( )9. 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10、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路面上有不少水洼,人在月光下行走,为了不致踩在水洼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洼B.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洼C.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洼 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11.如图所示,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苏科版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36分)1、试判断40 kg所表示的质量可能是( )A.一朵玫瑰花B.一只羊C.一头大象 D.一杯水2.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3.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铁块温度由20 ℃升高到70 ℃,温度升高了,但质量没变B.把一铜块压成铜片,形状变了,质量也变了C.一块冰熔化成水,状态变了,质量也变了D.一根铝棒从赤道带到北极,由于位置变了,质量也变了4、把一瓶矿泉水放在物理课本上,看到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光学设备中,成像情况与它相同的是( )A.放大镜B.投影仪C.照相机D.近视眼镜5、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6.用已经调好的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在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7.某同学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称量之前,天平已按要求调整完成、某一次的称量情况如图甲所示,图乙为游码位置。
判断错误..的是()A.该天平的最小分度值是0.2g B.甲图左盘中物体的质量为82.4gC.杯子中的水变成冰后质量不变 D.若天平稳定后指针偏左,则测量结果偏大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 )A.放大的像都是虚像 B.实像都是缩小的C.倒立的像都是缩小的 D.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9.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a b c dA.aB.bC.cD.a、b、c、d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3 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 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 cmB.6 cmC.7 cmD.12 cm11. 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试题 苏科版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小马家客厅里旧式吊顶灯的灯泡坏了,爸爸换上了新的LED灯,但不知哪种灯泡更节能.小马认为:换上的LED灯比之前的灯泡发出的光要强,应该更耗电.小马的这一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2.下列事例中,你认为可能的是()A.小红说,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海底到海面的距离B.小明说,可以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C.小李说,有些动物可以预感地震是因为听到了地震时产生的超声波D.小陈说,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的速度要大于次声波的速度。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发声振动,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 B.“掩耳盗铃”是在声源处减弱声音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不能传播了4.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5.下列温度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4℃C.洗澡时的最适宜的洗澡水温度为65℃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为0℃6.能够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的是( ).A.只有太阳向外辐射 B.只有发光的物体才能向外辐射C.只有发红光的物体才能向外辐射 D.所有物体都能向外辐射7.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8.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扫描版)苏科版
推荐学习 K12 资料 推荐学习 K12 资料
推荐学习 K12 资料
初二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 、C 3 、D 4 、A 5 、B 6 、A
7、 A 8 、 D 9 、 A 10 、 B 11 、D 12 、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填空题
13、 1.65 2 6
14、升华
凝华
15、静止
运动
16、空气
液化
17、 0 15 0
三、作图与计算
18、(略)注意虚实线)
19、( 1) 30m/s
(2)72s
20、( 1) 120km /h
( 2) 108km /h
说明:写出正确公式得 1 分,没有公式不得分。 四、实验探究
21、( 1) 3.80 ( 无估读值不得分 ) 5 37.5
( 2)温度计的液泡与容器底接触
( 2) 0.08 ( 3)慢
( 4)(略)要求:描点要正确
(合理即可得分)
推荐学习 K12 资料
31
22、( 1)不合理
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合理即可得分)
( 2)可逆
(3)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23、响度
音调
24、( 1)液 ( 2)晶 (3) 48
25、( 1)上 ( 2)D
( 3) 1
26、( 1) 99 ( 2)①水的质量太多
② 水的初温太低等
26、( 1)秒表
刻度尺 (合理即可得分)
推荐学习 K12 资料
江苏省泗阳县 2015-2016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推荐学习 K12 资料
推荐学习 K12 资料 推荐学习 K12 资料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试题(无答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试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超声波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2.201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A.音调 B.音色C.响度D.振幅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声音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D.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4.“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A.风雨送春归B.飞雪迎春到C.已是悬崖百丈冰D.犹有花枝俏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B.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C.太阳出来雾散了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6.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冰的熔化B.霜的形成 C.冰的形成 D.露的形成7.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小明用右手写字),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学习,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A.把台灯换为吊灯 B.把台灯放在正前方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8.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强注意到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 B.30cm C.40cm D.50cm9.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水直到加满的过程中,光斑将()A.仍在原来位置 B.向右移动后静止C.向左移动后静止 D.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10.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调查试题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泗洪县洪翔二零二零—二零二壹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调查试题苏科〔答题时间是100分钟,总分值是60分〕一、选择题〔每一小题2分,2x10=20分〕1.决定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因素是〔〕A.物体到镜的间隔B.镜的高度C.镜的宽度D.物体的大小2.关于光的反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B.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C.入射角随反射角的变化而变化D.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规律3.夏天,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此过程属于以下哪种物态变化〔〕4.近年来,我国城建立和开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一共同点是()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声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5.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明晰的像。
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10cmB.15cmC.20cmD.30cm6.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物体经凸透镜成的像不可能的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8.婷婷在森林公园玩耍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假设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
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9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下列图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10.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明晰的实像,假设将透镜的外表遮去其下面的一半,不让光透过,那么光屏上像的变化情况是〔〕B.像变得模糊不清,需要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D.光屏上仍有完好的像,只是亮度减弱二、填空题〔每一小题1分,1x13=13分〕11.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m ,湖水深5m ,它是光的形成的,该“倒影〞间隔湖面m 。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学情分析试题 苏科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试卷八年级物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和激光都能传播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音C.利用“超声波”除去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量 2.下列操作不能改变声音音调的是( )A.改变钢尺伸出B.改变薄塑料片C.改变敲鼓时D.改变弹奏时 桌面的长度 划过梳子的速度 用力大小 手指的位置 3.小明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将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少许,然后像图示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小红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A .不应将水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B .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 .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而不应斜视D .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4.刚从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便觉得很烫,这是因为( )A .鸡蛋的内部温度很高,有热逐渐散发B .水的温度低,鸡蛋壳的温度高C .鸡蛋壳不善于传热,使手发烫要一段时间D .鸡蛋壳未干时,热水蒸发很快,吸收热量,使蛋壳温度不太高5.冰雕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有时冰雕作品也要在夏天或在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巡展,为了防止冰雕熔化,陈列冰雕作品的房间温度要足够低,但是每多降温1℃,制冷系统的耗电量就要增加很多.为了既不使冰雕熔化又能节约用电,房间温度控制的最佳数值是( )A .5℃B .0℃C .-5℃D .-10℃6.户外温泉游泳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下列对于冬季户外温泉的一些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温泉泳池上方的大量“白气”是由于汽化形成的B .游泳圈从温泉池中取出后遇冷变瘪是由于圈内空气液化形成的C .泳池边的树枝上有大量“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人们离开温泉池后被风一吹觉得冷,是因为身上的水分蒸发吸热7.国庆假期,在丹凤公园内,小明用装有滤色镜的照相机给一株绿叶白花的睡莲拍照,在洗出来的照片上看到的却是黑叶红花,那么滤色镜玻璃的颜色可能是( )A .黑色B .红色C .绿色D .白色8.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看见硬币了(如图乙)。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次抽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二次抽测试题(全册内容苏教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 B.人步行速度约4km/h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B.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C.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3.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冬天,冰冻的湿衣服晾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消失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4.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减少噪声危害的方法是:A.在汽车底盘上安装减震弹簧 B.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C.在宾馆的地面上铺上厚地毯 D.给噪声大的机器加上隔音罩5.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A.红光 B.红外线 C.紫光 D.紫外线6.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 镜中的人像B. 手影C. 倒映在湖中的桥D. 看上去水并不深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不能成像B.做加速运动的物体,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整个全程的平均速度C.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取下光屏后,人不能观察到像D.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速度和方向一定都发生改变8.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2中甲所示,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甲 乙9.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即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运动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即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 .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及运动所用时间长短无关10.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飞机或卫星上向地面拍照(简称“航拍”),是我国测绘卫星用精密照相机拍摄的某地卫星航拍图,如果所用长焦距相机的镜头焦距为300mm ,则所成清晰的像与镜头间的距离为:A..等于300mm B .略大于300mm C .略小于300mm D .飞机飞的太高,无法确定11.如图3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检测试题(无答案) 苏科版
八年级调研检测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D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2.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 A .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 B .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棍会冒“白气” C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D .秋天,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凉爽 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 .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 .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4.如图,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5.如右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t=5min 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 .在BC 段,该物质不吸热 C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6.一简易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6cm ,则该相机中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为 ( ) A .小于6cm B .大于6cm ,小于12cm C .大于12cm ,小于24cm D .大于24cm 7.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 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 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绕ON 前后转动板EB.绕ON 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AO 与ON 之间的夹角 D .改变光线OB 与ON 之间的夹角8.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第4题图第7题图第5题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9.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10.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1mm B.1cm C.1dm D.1m11.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且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杯水的温度高低顺序为()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12.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4分)13.“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在▲减弱噪声.14.北方寒冷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 (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此过程要▲热(选填“吸”或“放”);夏天的清晨,路边小草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形成属于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15.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 ▲ 色;裙子呈 ▲ 色.16.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 ▲ 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适当的照射 ▲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它们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17.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 ▲ 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 ▲ ,MM ’上方是▲ (选填“空气”或“玻璃”).18.给下列物理量填上合适的单位或进行单位换算:(1)某同学的身高是16.2 ▲ ;(2)一张纸的厚度大约72 ▲ ; (3)270μm= ▲ dm .19.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 ▲ (填 “虚”或“实”)像,目镜的作用像一个 ▲ ,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 ▲ (填“实”或“虚”)像. 20.小孔成像的原理是由于光的 ▲ 传播.小光用如图器材进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将物体远离筒的N 端,则在M 端上所成的像变▲ ,若眼睛观察到所成的像偏在M 端光屏的右上方,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则在保持筒不动的情况下,应将物体向 ▲ 方移动.三、解答题(第21题6分,第22-26题每空2分,共52分) 21.请按下列要求作图(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甲中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根据图乙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3)在图丙中大致画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γ.22.观察下列两幅图,将测量结果或示数写在相应空格处.(1)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 cm .甲丙空气水乙23.初二某班的几位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同学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所示,则图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2①分析表中数据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有个温度值是不妥的,不妥的是第分钟的数值.②将错误数据修正后,请你按正确的数据,在图中作出水的沸腾图象.③由水的沸腾图象可以判断出:在当时的条件下的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填“升高”、“不变”或“下降”).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茶色玻璃板、透明玻璃板,应选▲作为平面镜进行实验效果更好;(2)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前,玻璃板后出现A的像.小月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重合,由此可以得出像与物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若A向玻璃板靠近,应将B向▲(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才能使B重新与A的像重合;(3)进行实验时,小月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P、Q两个面都可以成像),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如丙表格的数据,由此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与平面成像特点不符,原因是她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选填“正确”或“不正确”),根据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 cm.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小明同学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这一操作是为了▲ .甲乙丙(2)接下来,小明将器材组装成图乙,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一个器材是▲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 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电影放映机”).(3)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光屏上出现如图丙所示的情况,为得到完整的像,他可将凸透镜向▲ 调节;(4)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 (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26.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如图所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10 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 cm.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问题:(1)通常同一物体,人由远及近看会觉得它变得清楚且大些,这是因为人看物体的▲变大.(2)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长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cm处最为合适.(3)当物体在很远地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12月)学情调查试题(无答案) 苏科版
2015年秋学期八年级第二次学情调查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 )A .家用普通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50℃B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C .中学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0dmD .滨海地区夏天最高气温约37℃2.小亮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 ▲ )3.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 .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眼镜B .拿着镜片近距离看书本上的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C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眼镜D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4.下图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5.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5 cm 的纸上接收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光屏放在距这个透镜20cm 处时,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则这个像是 (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6. 2013年6月20日,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完成太空授课。
如图是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授课时做的水球透镜实验,通过水球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像。
以下哪个器材工作时的成像与此实验相同( )A .平面镜B .放大镜C .照相机D .投影仪7.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 )A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8.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A .湖中倒影 B .水“断”筷子 C .世博会夜晚的灯光 D .镜中的陶罐扫描二维码时 ( ▲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C.二维码是光源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9.下列关于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测量中错误和误差都是可以避免的B.测量长度时,只要仪器精密和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C.计算平均值时,小数点后的位数越多就越准确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值后面写明所用的单位10.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 ( ▲ )A.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和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远D.小明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远11.平静的湖面上映出天上的白云,一个同学说:“快看,鱼在云里游呢 .”她看到的“云和鱼”实际上是 ( ▲ )A.云是像,鱼是实物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C.云和鱼都是实像D.云和鱼都是虚像12.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S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调研检测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C .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D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2.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 A .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 B .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棍会冒“白气” C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D .秋天,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凉爽 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D .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4.如图,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 )
5.如右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t=5min 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 .在BC 段,该物质不吸热 C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6.一简易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6cm ,则该相机中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为 ( ) A .小于6cm B .大于6cm ,小于12cm C .大于12cm ,小于24cm D .大于24cm 7.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 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 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为了研
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
A.绕ON 前后转动板E
B.绕ON 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AO 与ON 之间的夹角 D .改变光线OB 与ON 之间的夹角
8.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
第4题图
第7题图
第5题
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
9.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
A. B. C. D.
10.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
A.1mm B.1cm C.1dm D.1m
11.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且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杯水的温度高低顺序为()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
12.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13.“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在▲减弱噪声.
14.北方寒冷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 (选填“室内”
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此过程要▲热(选填“吸”或“放”);
夏天的清晨,路边小草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形成属于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15.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
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 ▲ 色;裙子呈 ▲ 色.
16.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 ▲ 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适当的照射 ▲ (选填“红
外线”或“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它们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
17.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
射和折射,其中 ▲ 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 ▲ ,MM ’上方是
▲ (选填“空气”或“玻璃”).
18.给下列物理量填上合适的单位或进行单位换算:
(1)某同学的身高是16.2 ▲ ;(2)一张纸的厚度大约72 ▲ ; (3)270μm= ▲ dm .
19.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 ▲ (填 “虚”或“实”)像,目
镜的作用像一个 ▲ ,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 ▲ (填“实”或“虚”)像. 20.小孔成像的原理是由于光的 ▲ 传播.小光用如图器材
进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将物体远离筒的N 端,则在M 端上所成的像
变
▲ ,若眼睛观察到所成的像偏在M 端光屏的右上方,为了
使像呈
现在光屏中央,则在保持筒不动的情况下,应将物体向 ▲ 方移动.
三、解答题(第21题6分,第22-26题每空2分,共52分) 21.请按下列要求作图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甲中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根据图乙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3)在图丙中大致画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γ.
22.观察下列两幅图,将测量结果或示数写在相应空格处.
(1)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 cm .
甲
丙
空气
水
乙
23.初二某班的几位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同学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所示,则图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2
①分析表中数据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有个温度值是不妥的,不妥的是第分钟的数值.
②将错误数据修正后,请你按正确的数据,在图中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③由水的沸腾图象可以判断出:在当时的条件下的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茶色玻璃板、透明玻璃板,应选▲作为平面镜进行实验效果更好;(2)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前,玻璃板后出现A的像.小月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重合,由此可以得出像与物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若A向玻璃板靠近,应将B向▲(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才能使B重新与A的像重合;
(3)进行实验时,小月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P、Q两个面都可以成像),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如丙表格的数据,由此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与平面成像特点不符,原因是她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选填“正确”或“不正确”),根据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 cm.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小明同学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这一操作是为了▲ .
甲乙丙
(2)接下来,小明将器材组装成图乙,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一个器材是▲ .调整后恰好能
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 的原
理(选填“照相机”或“电影放映机”).
(3)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光屏上出现如图丙所示的情况,为得到完整的像,他可将凸透镜向▲ 调节;
(4)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
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 (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
26.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
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如图所示.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
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
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
约距眼10 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 cm.从眼
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
问题:
(1)通常同一物体,人由远及近看会觉得它变得清楚且大些,这是因为人看物体的▲变大.(2)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长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
▲cm处最为合适.
(3)当物体在很远地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
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