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4.6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加、乘减参考教案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加、乘减参考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加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乘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乘加、乘减的卡片、图片等。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教具,引导学生复习乘法口诀。
(2)出示乘加、乘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探究新知(1)乘加的概念及计算方法①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加的概念。
② 讲解乘加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
③ 学生进行乘加的计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乘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①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减的概念。
② 讲解乘减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
③ 学生进行乘减的计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乘加、乘减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检查,交流答案。
(3)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应用拓展(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进行解答。
(2)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实际问题。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解答,并进行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 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进行签字。
七、板书设计课题:乘加、乘减1. 乘加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乘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4.6乘加、乘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6 乘加、乘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相信“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4.6节“乘加、乘减”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第4.6节,主要涉及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用。
在这一节中,学生需要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并能熟练地进行相关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2. 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3. 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难点是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请问小明妈妈一共买了多少克的苹果?”来引发学生对乘加、乘减的兴趣。
2. 讲解概念:接着,我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乘加、乘减的定义,并解释它们的运算规律。
3. 例题讲解:我选取了几个典型的例题,如“2乘以3加4等于多少?”、“5乘以2减3等于多少?”等,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引导他们找出解题规律。
4. 随堂练习:我在课件上出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进行计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巩固知识:我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如“算术接力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乘加:A × B + C = D乘减:A × B C = E七、作业设计(1)3 × 4 + 2 =(2)5 × 3 1 =(1)小华有2个篮球,每个篮球可以拍5下,请问小华一共可以拍多少下篮球?(2)妈妈买了4个橘子,每个橘子的重量是200克,请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克的橘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较好,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乘加、乘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乘加、乘减(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加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乘加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乘加的概念,并学会乘加的运算方法。
(2)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乘减的概念,并学会乘减的运算方法。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现生活中的乘加、乘减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4. 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遇到的乘加、乘减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新课”部分,因为这是学生掌握乘加、乘减概念和运算方法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对这一部分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讲解新课部分,教师应该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理解乘加、乘减概念的同时,掌握它们的运算方法。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乘加和乘减。
1. 乘加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场景,如购买水果、分配零食等,让学生理解乘加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要买3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乘加的概念。
青岛版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案
青岛版202X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案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
但不论是那一种结构都必须环绕中心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贯穿重点,肯定讲授的层次和步骤。
同时,在挑选教法上,还必须充分重视推敲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示学生的积极思维。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青岛版202X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青岛版202X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案模板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知道。
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能够假定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
通过解决问题的进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视察、摸索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换的进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本课的主题图是十分不错的教学资源。
把它稍作修改,做一个动态课件,小熊从4x4个玉米中掰走一个。
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列式,更能让学生容易想到乘减的方法来列式。
学情分析: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运算的意识。
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动身,以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视察、摸索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控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运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进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体会说明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控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进程及模型内化和说明。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精心设计课堂,突出教学亮点——新课标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新教材的使用,又给当今教育教学注入了活力。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的亮点,对广大教师来说,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们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九单元《休闲假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研究,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设计。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课程标准还倡导,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形势下广大教师使用教科书的基本理念。
为了更好地体现青岛版教材“情境串引出问题串”的特色,我们精心改编了教材情境,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旅游为媒介,选取了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且风景优美的泰安肥城,创设了一系列吸引孩子们眼球的情境串:世上桃园——智慧转盘——精选甜桃——丰收乐园——桃木工艺品展厅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在快乐的旅程中理解并掌握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提高了学习效率。
同时也使他们深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以及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总之,从这节课的系列情境和教学效果上,完全可以透视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精巧的构思,让教学过程浑然一体,使教学效果水到渠成。
1.在“美景欣赏”中踏上学习旅途泰安肥城有十万亩桃园,是桃文化的胜地,肥城桃驰名中外。
有了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课前我们给学生提供了图片欣赏,带孩子们走进了美丽的肥城,感知了绯红如霞的桃花、个大诱人的肥桃,享受了美的熏陶,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学习的欲望,从而踏上了快乐的学习旅程。
2.在“世上桃园”中建立数学模型世上桃园情境图进行了巧妙的改造,成为我们把教材上的“登山观光” “世上桃园”风景区。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4.1 6的乘法口诀教案3 青岛版
第四单元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课题信息窗1缝沙包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学会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经历6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经历6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情境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和凯蒂去小红家做客,并一起做几个沙包,你们高兴吗?瞧,你看到了什么?二、探究新知:1、现在凯蒂正在小红家做客,小红家都有什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小组讨论一下看你们能不能编一个小故事,想想小朋友们都会在一起说什么?(小组讨论时间充分一些,让学生能充分理解图意)2个小组的同学讲讲他们编的故事缝一个沙包要用6块布、他们共缝了6个沙包、沙包真难逢……同学们看得真仔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缝3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缝4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缝5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缝6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桌上一共有多少个纸杯?墙上一共挂着多少只纸鹤?凯蒂见大家那么聪明,他想请大家帮忙算算缝6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你愿意帮忙吗?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用加法加出来的(让学生说说如何列式边列算式边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分别求出要用多少块布说一说,在小组里摆一摆,编一遍,说一说。
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你们编制的儿歌呀?)、可以列乘法算式让学生一一列出……你们能根据列的算式编出其他的关于6的口诀吗?咱们把儿歌整理一下吧!试着自己整理一下,整理完以后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交流一下。
2、刚才我们编制了儿歌,现在我们就借助儿歌来编6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乘法更方便。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6的乘法口诀。
进行相关记忆。
(让学生观察6的口诀及算式从中找出规律进行记忆)3、刚才我们编制了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看谁最有办法!茶几上放了多少个纸杯?谁来解决?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三、巩固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加法、减法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结合具体例子,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2)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3)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练习巩固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4.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六、附录本节课所需的教具、学具等物品。
注:本教案根据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相应教材的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乘法算式解决简单的乘加乘减问题。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口算和书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乘法表中的基本乘法算式,学会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问题。
•教学难点:对于乘法表的掌握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教科书《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习题册。
3.学生:课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提前复习并准备好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讲师通过口头介绍,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热身。
•在黑板上简单写下乘法表中的基本乘法算式,提醒学生之前学过的内容。
第二步:学习乘法表(15分钟)•讲师向学生详细介绍乘法表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演示如何快速记忆乘法表,并指导学生一起默写部分乘法口诀。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进行练习,巩固乘法表的学习。
第三步:掌握乘加乘减(20分钟)•讲师通过实例向学生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讲解乘法算式的书写规范,提醒学生注意乘法符号的使用。
•给学生一些习题进行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四步:巩固练习(15分钟)•讲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习题册上相关练习。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讲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回顾,并强调学生需要加强的地方。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完整计算为止,完成了“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乘加乘减”的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的《乘加乘减》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难点:在口算过程中,如3×4+2=14,学生需要快速准确地从3×4的结果12中加上2得到14,这需要较强的口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具、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透彻理解乘加、乘减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他们在本节课中能够掌握核心知识,突破难点。
(3)理解乘加、乘减在生活中的应用。
举例解释:
(1)如:3×2+2的计算顺序,先计算3×2,再将结果与2相加。
(2)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乘加、乘减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如:3×4+2=14,5×3-2=13等。
(3)实际问题举例:小明有3个苹果,又买了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3×2+2=8)
2.教学难点
(1)理解乘加、乘减运算的优先级。
(2)解决包含乘加、乘减的复合运算问题。
(3)在口算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进行乘加、乘减运算。
举例解释:
(1)难点:在遇到如3×2+2×3这样的题目时,学生可能会混淆运算顺序,需要强调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难点:解决如“小明有4个糖果,小华给了他3个,然后他又买了一些糖果,现在一共有9个糖果,问小明又买了多少个糖果?”(4+3-9=-2,但这里应该是乘减运算,即4×2-3=5)此类问题,需要学生能够识别乘加、乘减运算。
一看杂技《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看杂技《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第二节的《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我们了解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学会如何计算。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同学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具体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际问题,以及一些练习题。
同学们需要准备的是自己的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杂技表演,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用。
通过观看这个表演,同学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魅力。
2. 讲解知识点:然后我会带领同学们学习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
4. 实际问题解决:然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来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同学们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1. 规则:先乘后加(减)2. 步骤:(1)计算乘法部分(2)计算加法(减法)部分(3)将两部分结果相加(相减)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46页的练习题。
答案:(1)25 × 3 + 4 = 79(2)18 × 4 4 = 68一个篮子可以装5个苹果,3个香蕉。
现在有20个苹果和10个香蕉,问:(1)一共需要几个篮子来装这些水果?(2)如果每个篮子多装一个香蕉,还需要几个篮子?答案:(1)20 ÷ 5 + 10 ÷ 3 = 4 + 3 = 7(个篮子)(2)(20 + 10) ÷ (5 + 1) = 30 ÷ 6 = 5(个篮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实际应用。
二年级数学上册 表内乘法(二)3教案 青岛版(2021年整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二)3教案青岛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二)3教案青岛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二)3教案青岛版的全部内容。
表内乘法(二)学习目标:1、巩固所学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出乘法算式,说出是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熟练背诵乘法口诀。
学习难点:结合情景图将所学的乘法口诀运用到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学习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导学案:一、谈话:本单元在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背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几个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吗?二、解决实际问题:投影仪出示情景图.师: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图上共有几组商品?他们的价钱是多少?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生质疑,师板书:1、动画片有多少张?2、中性笔有多少枝?3、笔记本有多少本?……分小组讨论,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式。
选代表说算式. 集体订正。
(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 1、动画片有多少张?9×2=18(张)2、中性笔有多少枝?5×9=45(枝)3、笔记本有多少本?4×9=36(本)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所说符合图意就可以评价为好)三、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四、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你学会了吗。
4.6《乘加、乘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6《乘加、乘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导入,如出示一些小动物或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里有多少个小动物(物品)吗?”2. 探究乘加、乘减的意义(1)出示乘加、乘减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2)学生讨论交流,总结乘加、乘减的意义。
3. 学习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1)教师讲解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学生通过例题进行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4. 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进行解答。
5.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乘加、乘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并能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乘加、乘减,与同学交流分享。
五、板书设计4.6 乘加、乘减1. 乘加、乘减的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1)乘加:先乘后加。
(2)乘减:先乘后减。
3. 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上下功夫,通过生动的讲解、丰富的例题和有效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乘加的计算方法(1)先乘后加:在乘加算式中,先进行乘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
乘加、乘减(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乘加、乘减(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可以交换顺序,但乘法不一定可以交换顺序。
2.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够进行乘加、乘减的综合计算。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2.乘加、乘减综合计算。
3.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课题和学习重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对乘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操作练习
让学生分组练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小黑板上进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
教师循序渐进地展示每一个步骤,并通过复盘回放来巩固学生的记忆。
3. 案例解析
通过学生的操作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出一些乘加、乘减的综合计算。
教师可以自己设计一些例子,让学生进行计算,或者让学生自己编出一些例子,然后答案进行核对。
4. 举一反三
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去。
例如,工厂需要制作200个相同的产品,请问需要多少原材料?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够进行乘加、乘减的综合计算,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还需要深入理解乘法运算的本质,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加复杂的问题中去。
一 看杂技《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看杂技《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其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2.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教学难点:运用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学具:草稿纸、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杂技表演,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对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吗?2.新课讲解-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 讲解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强调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课堂练习- 设计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 每组选取一个问题进行解答,并分享解答过程和答案。
5.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提醒学生课后做好复习。
(六)板书设计1.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2.板书内容:- 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课后练习题: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思考题:设计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尝试运用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解决。
(八)课后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乘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乘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青岛版二班级上册《乘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学校数学第三册第十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学问。
本课指导同学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挨次,把握简洁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在仔细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到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同学的基础上,我预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一、领悟课程标准新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当从同学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动身,给同学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供应充分的数学活动和相互沟通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学问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乘加(减)混合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在同学已经把握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是今后连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简单问题的基础。
教材通过游人来到景区购票、付车费的情境,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绽开对简洁四则混合运算学问的学习。
本节课的设计依旧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挨次。
这样支配,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关心同学理解运算挨次。
另一方面,有助于同学体会运算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结合同学年龄和已有学问阅历,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挨次的合理性。
2、在详细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详细情境,简洁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索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念,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由于二班级同学还处于详细形象思维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对于同学来讲,理解“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挨次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把握运算挨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1、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小学青岛版数学上册100—101页信息窗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先乘后加的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也蕴藏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旅游团一起去泰山游玩,好吗?
二、合作探究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泰山脚下,(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快来说一说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有9辆大汽车
生2:9人一组,分成了4组,还剩下5人。
师:还有其他的吗?引导学生找出小汽车的信息。
生:每行有4辆,一共有3行。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么你能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一共有几辆大汽车?
师:大汽车有几辆啊?生:9辆
生2:9人一组,分了4组,还剩5人,一共有多少人?师板书
生3:大车和小车一共有多少辆?
师: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好不好?生:好
师:小车比大车多几辆?
师:问题找到了,这一节课我们先来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好吗?请同学们快来找一找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信息在哪里?
生:9人一组,分了4组,还剩5人。
师:把我们找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好吗?生齐读
师:谁来说一说,要求一共有多少人,我们要先求什么呢?
生:先求出4组一共有多少人,再加上剩下的5人
师:也就是求的?生:一共的人数。
学生自己列算式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算式。
生说教师板书:4×9+5=41(人)
师:同意她的算法吗? 4代表什么?
生:4组的人数。
师:9代表什么?
生:一组9人。
师:4×9求的是什么?
生:4个组有多少人?
师:再加5呢?
生:加上剩下的5人
师:就是
生:一共的人数。
师: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有谁的和他的不一样的?
4×9=36(人) 36+5=41(人)
师:在这两个算式里你先的求得是什么?
生:4组的人数
师:为什么加5?
生:加上剩下的人数,就是一共的人数。
师: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生:李海算的是一个算式,桑玉婷算的是两个算式。
师:不管是一个算式还是两个算式,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
生:得数,单位
师指算式生:先算4×9
师:在有乘有加的算式里,我们都是先算的什么?
生:在有乘法有加法的算式里,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师:老师说一遍看谁能重复老师的话。
生重复。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接下来有没有信心表现得更棒呢?我们再来挑战有难度的问题好吗?
出示问题: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师:在这个问题里,谁是知道的,谁是不知道的呢?
生:小汽车的数量不知道,大汽车9辆。
板书
小汽车虽然不知道,但是你能找到与小汽车有关的信息吗?看谁先找出来。
生:一行4辆,有3行,教师简单板书。
)
师:要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要先求谁?
生:小汽车
师:再求谁?
生:多几辆。
师:接下来的时间交给你们,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来好吗?
学生展示
4×3-9=3(辆)
师:代表什么呢?4呢?
生:3行,每行4辆。
师:减9呢?
生:小车比大车多几辆的。
师:和他的算式写法不一样的有吗?
生:4×3+12(辆)12-9=3(辆)
师:你的4×3求出的是什么?
生:小汽车的辆数。
师:减9呢?
生:多几辆。
师;看着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生:上面是两个算式,下面是一个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