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框善用法律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框善用法律教案新人教版

善用法律一、学习目标1.了解能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2.知道诉讼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明确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会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评价任务1.知道怎样与侵权行为作斗争。

2.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中学生小华从超市出来,门口的报警器鸣叫起来,再次通过仍然鸣叫。

随后,小华被保安带到一边询问,并强迫小华脱下衣服接受检查。

(1)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提示:(1)商场保安的行为侵犯了小华的名誉权。

非经法定程序批准,非由执法人员执行,任何人不得对他人进行搜身。

(2)帮助小华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三框善用法律(二)自主预习1.填空(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法律服务所、、公证处、。

(3)受到非法侵害,除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也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的任何一个机关、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4)诉讼是在参与下,依照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诉讼俗称。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4)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包括我们在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利益、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

(5)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但是,身为未成年人,不具优势,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因此青年人要斗争。

要在自己、减少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制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办?3.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机构和方式有哪些?4.什么是诉讼?诉讼的类别有哪些?诉讼在维权中地位怎样?5.我们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6.青少年为什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三)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探究一:P58探究与分享镜头一:高三学生王某高考前夕,其弟被李某打伤,遂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优质课教案_24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优质课教案_24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2. 知道违法行为的类别;3.了解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表现;4.掌握遵章守法的要求。

(二)能力目标1.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2.正确认识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自觉远离违法犯罪;2.增强规则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遵纪守法观念。

二、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新闻:2017年10月,一批新法将实施思考:为什么要接二连三的出台这么多的法律法规?教师总结: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规范作用。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我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引出课题《法不可违》(二)自主预习知识点梳理:1)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规则),法律是的社会规则。

2)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

3)法律明确告知人们________做什么,______做什么,_______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______和_______。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_____的_____。

4)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______、______的规定,危害的行为。

5)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6)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_____________,应当承担___________的行为,如__________的行为。

7)行政违法行为指违反____________,应当受到___________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_______________的行为。

8)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____________,应当受到____________的行为,如___________的行为。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预防犯罪》优质课教案_17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预防犯罪》优质课教案_17

教学设计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第2课时预防犯罪学科:道德与法治讲课人:《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要求本课依据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学法用法”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二)教材分析本框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层。

第一层,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

第二层,告诉我们法律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及法律的主要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第三层,告诉我们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所以,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三)学情分析一方面,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没有真正意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也有不少学生认为法律离自己的生活较远。

另一方面,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规矩”、“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规矩”、“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规矩”“法律”产生反感,从而不能自觉遵守。

同时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并进而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生活离不开法律,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没有人可以例外,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做到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四)教学理念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设计教学情境。

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感悟,归纳、提炼主题,达到提高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优质课教案_24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优质课教案_24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增强法治观念,加强自我防范2.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刑法的作用及刑罚的种类。

3.了解犯罪的危害,掌握加强自我防范的要求。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已经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思维能力,但往往看事情又很片面,情绪不太稳定,做事容易冲动,对法律及犯罪等知识的了解非常有限,法治观念淡薄,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

因此,对中学生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重点难点:重点: 了解犯罪的危害,探究远离不良行为的方法。

难点: 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区分罚金与罚款、拘役与拘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频:《熊出没之禁止捕猎日》片段思考:1.在禁止捕猎日,光头强如果执意要追捕熊二,可以吗?为什么?2.如果第二天,光头强又遇到了熊二,此时再猎捕熊二合法吗?【师生活动:(师:播放视频,提出问题;生:观看视频,思考回答)】【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二、探究学习,体验感悟1.出示学习目标2.自学基础知识,难点突破(1)刑法的作用(2)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3)犯罪的含义及犯罪的基本特征(4)刑罚及刑罚的种类3.易混点区分:罚金与罚款;拘役与拘留4.实战演练:案例分析【师生活动:(师:出示问题,引导启发,适时点拨;生:认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引领,知道一些基础的法律知识,加深对于犯罪及相关内容的理解,突破难点。

】三、小组合作,思考交流1.辩一辩:有同学认为:我们现在年龄还很小,就算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2.问题: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呢?(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关于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

)3.案例:二狗的发展史提出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你有何发现?明确: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4.小组活动:远离犯罪大作战以小组为单位,寻找我们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或可能会演变为不良行为的做法,并写出整改措施。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善用法律》优质课教案_13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善用法律》优质课教案_13

八年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三框善用法律教学设计课题5-3善用法律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2.能力目标:逐步认识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重、难点诉讼的含义和类型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教学过程流程时间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5分钟导入新课播放音频大家好,我叫路路,今年14岁,是西安市某中学初二年级的一名学生。

我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最近几日我遇到了很多身边的事情,这些事让我觉得很难过,对这些受害者也很同情,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他们,同学们,你们能给我一些建议吗?下面是路路写的日记:2017年10月5日阴国庆假期本来是美好的,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在了邻居小梅身上。

小梅是一个5岁的小女孩,独自在家附近玩,不料房东家10多条狗扑向她,小梅被发现时还被狗叼着,浑身是血,伤口数都数不清。

小梅的父母都是从外地来这里打工的,面对巨额的医疗费欲哭无泪……问题:1、如果你是小梅的父母,你会怎么做?2、你觉得谁应该承担小梅的医药费?学生听音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音频的播放,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本课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思考。

7分钟问题引领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问题导读自主预习。

导读问题:1、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会怎么做?2、当我们不了解法律时我们应该怎么办?3、打官司时要去哪里?4. 诉讼的含义是什么?一般分为哪三种类型?分别加以说明。

阅读教材P57~62,整理基础知识。

要求:1、学生会听课,记好笔记。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独立解决各题。

自主学习方法不一定得当。

措施:深入到小组中,遇到问题点拨、指导。

5分钟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小组交流整理,疑难问题可组间合作。

深入组内巡视并点拨指导。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预防犯罪》优质课教案_10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预防犯罪》优质课教案_10

预防未成年犯罪一、教学目的:1、使每一位同学能预防并纠正不良行为。

2、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二、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三、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四、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现在同学们都处于十五、六岁,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呢?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居高不下呢?我们来看一下原因。

(一)客观原因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着深刻的客观背景,主要受不良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另外,文化垃圾也污染着未成年人的心灵,文化市场虽然多次清理整顿,但出于牟取暴利迎合低级趣味,还是有及少数经营者公然出售大量不健康的宣扬暴力和污浊的书籍、杂志、音像制品。

这样的文化市场环境,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二)主观原因1、性心理逐步形成,但性道德观念相对薄弱,意志力不强。

2、客观上对事物的认知存在片面性和不彻底性,易受外界不良社会意识影响,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情绪冲动,缺乏理智,自控力差。

4、不良的交际关系引发错误的“义气”心理。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

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

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框 善用法律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框 善用法律教案 新人教版

5.2 善用法律
课题善用法律课时安排共(1 )课时课程标准
会用法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教学重点三种法律机构
教学难点
怎样使用法律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前作业自读教材,完成基础训练填空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环节一思考: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

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从材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环节二
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课中作业
1、教师组织两组同学到讲台前表演;
2、学生表演;
3、其他学生汇报他们的行为和后果;
4、师生共同得出区别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方法。




导学三:了解刑罚(多媒体展示材料视频)
课后作业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基础训练
(修改人:)
板书设计: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教学反思: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预防犯罪》优质课教案_18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预防犯罪》优质课教案_18

所在单位:
教师姓名:
教师职称:
课程名称:预防犯罪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教育部审定
八年上道德与法治
年级、班级八年二十二班
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合作探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体现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整合。

运用感知篇、感悟篇、践行篇贯穿,突破重难点。

环节流畅,恰到好处。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良行为。

通过本课学习,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作为中学生,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公民,到底实实在在能做些什么呢?这就是课堂落实情况的不足。

附:板书设计:
第五课第2课预防犯罪
※一、了解罪与罚二、加强自我防范
1.刑法 1.远离
2.犯罪 2.杜绝
3. 刑罚 3.自律。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善用法律》优质课教案_19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善用法律》优质课教案_19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正义感与社会责任感,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能力目标:提升学生依法维权和维护社会正义的能力,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通过恰当的途径获得法律帮助,并通过诉讼和非诉讼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能采取恰当的方式维护正义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知识目标:了解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知道受到非法侵害后,可以通过诉讼和非诉讼方式维权;明确诉讼的含义及分类;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全体公民的责任;知道青少年应采用恰当的方式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学情分析作为初二的学生对于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懂得法律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具备一定的维权意识。

但由于其自身社会经验并不是十分丰富,再加上自身能力有限,有时在面对非法侵害时,不会选择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在维护社会正义时,有时会过于莽撞,使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胁。

在合法权益受侵害后,由于对于社会上提供法律服务于帮助的机构不甚了解,往往不能有效维权。

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掌握维权的途径,并学会正确应对违法犯罪行为。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维护合法权益的机构和方式;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教学难点: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四、教学方法案例讨论法、情境分析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播放法治宣传视频《做自己的大英雄》,请学生谈谈对于两段视频的看法,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视频中的主人公是靠什么变成了自己的大英雄的?2.视频中的侵权行为是第一次发生吗?3.为什么侵权行为会一次又一次的发生?法律为什么没能及时发挥作用呢?引入新课:《善用法律》板块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活动一:我来当编剧视频中的被侵权者是怎样化身为自己的大英雄,惩治侵权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请同学们用三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将视频的情节补充完整。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三框 善用法律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三框 善用法律

第三框 善用法律教学重点: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阅读教材P 58“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1)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提示:(1)保安的做法是违法行为,侵犯了小华的人身自由和名誉权。

超市的保安不是执法人员,无权搜查他人的身体,其搜身行为损害了小华的人格尊严。

(2)建议小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运用法律武器讨回公道。

教师过渡: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今天我们来学习《善用法律》。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1.阅读教材P58“探究与分享”。

思考:遇到类似情形,你会怎么应对?提示:遇到类似情形,我会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采取非法方式,更不能以牙还牙、以恶制恶。

教师总结: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展示材料:中学生小峰自创的歌词在“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获特别奖,但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

经调查发现,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做了手脚,将奖项给了张某。

小峰一纸诉状将李某和张某告到法院,状告他们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

经人民法院审结,小峰获得1.7万元赔偿。

思考: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权?提示: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3.展示材料:材料一小华的父母离异,小华跟妈妈生活,非常贫困,爸爸经济情况很好却坚持不肯支付抚养费。

材料二小明每年寒假都乘坐飞机到奶奶家过年,他认为航空公司在春运期间票价随意上涨侵犯了广大旅客的合法权益。

材料三小莫的继父经常虐待小莫,他身上伤痕累累,曾两次因遭到毒打住院治疗。

思考:(1)请你帮他们出谋划策,告诉他们该到哪里,应如何去讨还公道?(2)哪种维权方式最正规、最权威?提示:(1)他们都应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善用法律》优质课教案_22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善用法律》优质课教案_22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第三框《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了解能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知道诉讼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明确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有勇有谋。

2、能力目标: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善用法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三框题的内容。

这个框题由“遇到侵害,依法求助”和“有勇有谋,应对犯罪”两目组成,意在帮助学生在树立“法不可违”的信念和积极预防犯罪的基础上,认识法律救济的相关知识,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2、教材内容本框题主要涉及的问题为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有勇有谋,敢于并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以保证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对应课标的内容是:“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中的“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初步认知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概念”;“初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处理纠纷,理性维护权利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作为八年级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

由于涉世不深,缺少社会经验,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要么忍气吞声,要么私自报复,对依法维权认识和行为方面还是存在偏差。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优质课教案_17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优质课教案_17

《道德和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北京青年报:郎永淳醉驾被拘:酒桌文化喧嚣下守法意识何在?”的案例思考:央视名牌主持郎永淳因醉驾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

引出课题《法不可违》。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违法无小事(一)法律的规范作用活动一:行为的底线(学生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1.思考: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教师讲述: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行为。

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了解法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教师总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二)违法行为的含义活动二:认识违法行为(学生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1.思考:上述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给社会造成哪些危害?行为人落得什么结果?2.什么是违法行为?3.学生情景剧表演,根据这三个案例和教材知识,回答违法行为有哪些。

教师讲述:教师总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三)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活动三:认识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1.观察与思考: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又可以分为哪几种?2.从“承担的法律责任”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总结:目标导学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四)警惕和远离违法行为活动四:警惕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学生了解教材P49“探究与分享”)思考: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教师总结:材料链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五条(略)教师讲述:我们可能想不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活动五:警惕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 (学生了解教材P50“探究与分享”)思考:上述行为违法吗?会受到哪些处罚?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活动六:远离一般违法行为思考: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我们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为呢?教师总结:三、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违法行为及其种类,知道了身边的一些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懂得了违法无小事,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优质课教案_29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优质课教案_29

课框架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认 识到法律规范作业的 指引和评价作用,得出 结论法不可违、不违法 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 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 力
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引 导学生得出违法行为 的含义、分类
检测学生对于三种违 法行为的判断,达到巩 固的目的
帮助学生理解违反治 安管理的行为,知道其 是一种常见的行政违 法行为;帮会组学生理 解民事违法行为,引导 学生意识到不管是哪 一种违法行为都要承 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 们必须要自觉依法规 范自身行为。 利用框架让学生清晰 地掌握本课内容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1.苏某拾到手表
拒不归还
2.宾阳县两名男
子身着二战日本
服装作秀
看材料
3.杭州保姆纵火 回答问


环节二:学以致用
1.呈现谎报险情、 观看材
殴打他人相关的 料回答
情境
问题
2.呈现不履行合
同、艺龙网利用葛
优躺宣传、《锦绣 观看材
未央》侵权案 料回答
3.品味名言(名言 问题
告诫我们什么道
理)
引导学生回顾本 学生回
国英雄烈士保护 回答问
法》相关规定 题
问题:这些规定体
现了法律的什么
作用?
自主探究学习:1. 阅读课
什么是违法行 本
为?
尝试寻
2.违法行为可以 找答案分为哪些?依据什么来自划分?3.不同的违法行
为要承担哪些责
任?
环节一:探究与分 学生观

看材
下列行为是不是 料,回
违法行为?属于 答问题
哪一类违法行
为?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优质课教案_2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优质课教案_2
3.无意中违法,就可以不追究法律责任吗?
布置学习任务。
4.我们应如何避免违法。
思考并回答问题。
完成学习任务。
呈现学习任务。
知道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逐步增强法治观念。
课后作业
整理笔记,画出知识结构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探究问题:
1.镜头中朱某\李某\赵某的行为对谁、有何危害?
2.他承担了什么法律责任?
3.从这件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4.如果你是他,你应该如何做?
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呈现问题。
明确违法行为的危害,理解违法无小事,感受法律的尊严。



展示生活中违法的例子。
提问:
1.你自己或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
2.他们做出这种行为,说明他们缺乏什么意识?
3.4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本单元的前两课已经分别介绍了社会规则及社会规则中的道德,第五课围绕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法律展开。第一框的主要内容包括违法无小事和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第一目从法律规范的社会作用出发,引出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接着介绍了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法律责任。第二目由对违法行为的总体介绍到聚焦身边的一般违法行为,最后落脚到对学生进行守法教育。
第2部分课程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2)能力
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3)知识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案新人教版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法官、律师、当事人等,模拟法庭审判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实践,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法律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法律概念时,可以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法律规定。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社会问题充满好奇,希望能够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上,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理解抽象的法律概念。学生的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喜欢通过阅读理解,有的喜欢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法律的概念和规定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和接受。其次,学生对于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不够清晰,难以将法律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难以理解遵守法律的义务和责任。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教师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
-解答疑问: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法律知识判断和处理问题。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法不可违一、教学内容分析《法不可违》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的第一框,主要内容是违法无小事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违法无小事”主要分析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违法行为,类别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理解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本课既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又为下一单元内容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同时,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既维护自己的权益,又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讨论违法行为的类别、危害和承担的法律责任,分享展示自己的见解,感悟违法行为的危害,认识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尊法守法的自觉性,提升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分享展示的技能。

知识与技能:知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明白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能够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知道无论是哪种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平时的观察与了解,八年级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不法侵害;部分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对违法行为的理解还不深入,学生的守法状态与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

在课堂上,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能力,能够积极主动的分享展示自己的想法,能够在观察、分析中有所感悟,但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等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以“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引,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在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中掌握知识,理解违法行为及其类别;在自主比较、质疑释疑中清楚的分辨不同的违法行为;引领学生在分组讨论、比较分析、分享展示、案例分析等活动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认清自己身边的违法行为,逐步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律信仰,知道法不可违、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自觉远离和抵制违法行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3.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4.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5.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6.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第1课时法不可违一、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二、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重点:认清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

难点: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教师准备:各种违法活动的幻灯片.学生准备:预习新课,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材料导入:2020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接连出手,1个月里3名省部级高官应声落马!4月12日,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志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4月19日晚,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孙力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4月29日,河北省委原常委、副省长张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三人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19年至少已有19名省部级官员落马。

思考问题:这些省部级高官落马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说明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内容《法不可违》。

错误!(一)法律的规范作用教学活动一:行为的底线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点拨提示:(1)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行为。

(2)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小勤可以多了解法律,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教案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 法不可违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感悟,树立遵守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能力目标 能结合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 通过自学书本和分析案例,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

重点 难点 重点: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类别。

难点:区分违法行为的三种类别。

教法学法 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为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式一:案例导入用课本上46页小勤的案例导入,引导学生们思考,要强的小勤为什么会丢面子?教师启发学生认识到学法、懂法的重要性,导入新课。

方式二:情境导入设置问题情境:老师上班前捡了个钱包,大家觉得应该怎么处理?(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等失主,上交派出所——拾金不昧,道德高尚;据为己有——可以吗?——违法行为,引出做人的底线——不违法,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二、问题导学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有哪三种?3.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含哪两种违法行为?4.我们身边有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5.我们应如何做到遵章守法?导与学过程板书设计法不可违课堂练习1.小刚与李明、小群在观看音乐会时大声喧哗、打闹。

他们的行为属于( A )A.违反了行政法,应受行政处罚B.违反了民法,应承担民事责任C.违反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D.违反了宪法2.高中男生李某(17岁),平时喜欢上网。

有一天在网吧看到旁边一男生好像很有钱,就尾随其出门,在僻静处拿出水果刀,从该男生处抢得400元。

李某的行为( C )A.违反了行政法,应受行政处罚B.违反了民法,应承担民事责任C.违反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D.是不道德行为,应受舆论谴责3.黄某在公园游玩时,掏出小刀,在园内一树上刻下“××到此一游”几个字,结果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预防犯罪》优质课教案_12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预防犯罪》优质课教案_12

八上第五课第2课时预防犯罪一、备课理念教育教学新要求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形成法治意识是核心素养必备中的重中之重。

为此,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设定学习目标,努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二、课标要求本课内容对应的课标是:一、成长中的我部分(三)心中有法1、了解违法与犯罪的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三、教材分析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二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二框,主要内容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的法律后果及分类、预防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加强自我防范。

教材从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入手,帮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预防犯罪,远离不良行为,对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全书的重点章节。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辨明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情感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遵纪守法。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六、教学方法情境表演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七、教学课时:两课时,本节是第二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师总结、过渡: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是我们本课首先要巩固提高的的内容。

引出课题《预防犯罪》。

环节一复习:了解刑法与犯罪1.什么是刑法?2.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点评总结:1.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善用法律》优质课教案_11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善用法律》优质课教案_11

教学设计善用法律学习目标:1.能结合具体案例懂得遇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权、依法求助。

2.知道诉讼的含义、种类及重要性。

3.结合具体案例懂得面对违法犯罪,要有勇有谋。

学习重、难点:依法维权见义智为学习过程:导入:2016年王娜娜被顶替上大学事件再起波澜,十年寒窗却被冒名者“偷”走了进入大学学习、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这刺痛了社会公众的神经。

思考:王娜娜应该怎样解决她遇到的问题?请大家帮助出主意。

(法律是我们维权的有力武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法律保护自己。

新授:环节一:遇事找法(1)王娜娜维权求助抱着纠结的心情,王娜娜打通了“假王娜娜”的电话,没想到对方这样回复:“你这样折腾有啥用?你就算当年上了那个学校,你也不一定当得上老师!你折腾到联合国我们也不怕!”然后,“假王娜娜”换了手机号码。

思考:王娜娜应该怎样维权?如果不清楚如何维权,可以向谁求助或咨询?王娜娜的合法权益被侵害,应该依靠法律维权。

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2)王娜娜将对冒名顶替者起诉追责2016年3月19日,河南省周口市调查组公布了对王娜娜被冒名上大学事件的调查结果,“假王娜娜”的学籍被注销,工作被商水县教体局解聘,9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处分。

昨日,王娜娜返回周口,与学院进行交涉,拿到了“假王娜娜”的致歉信,并正式委托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文谦代理其所有的法律诉求。

思考:王娜娜采取了什么方式维权?具体可以怎么做?(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打官司就是向人民法院起诉。

而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讼诉、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环节二:有勇有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重点:掌握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刑事处罚的含义和种类;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难点 难点: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法 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案例设置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法
一、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
方式一:课本案例导入
用课本 52 页的图片导入,引导学生们思考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教师启发
联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属于违法行为,都触犯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违法行为包括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教师小结: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可能发展为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
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我们青少年学生要树立法律意识,防微杜渐,做懂法、尊法、学法、用法的
新一代青少年,将来为祖国的发展作贡献!
阅读教材 P47“探究与分享”中的三个案例,思考下列问题。
(1)三个场景分别是哪种违法行为?
参考答案:三个场景分别是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
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
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
知识目标
通过自学书本和分析案例,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

点 重点: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类别。 难 难点:区分违法行为的三种类别。 点

法 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为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
方式一:案例导入 用课本上 46 页小勤的案例导入,引导学生们思考,要强的小勤为什么会丢面子?教师启发学生认识到 学法、懂法的重要性,导入新课。 方式二:情境导入 设置问题情境:老师上班前捡了个钱包,大家觉得应该怎么处理?(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等失主,上交派出所——拾金不昧,道德高尚;据为己有——可以吗?——违法行 为,引出做人的底线——不违法,导入新课。 二、问题导学

为?(见课件)
教师随笔
第1页/共7页
学 引导学生回答:1.刑事违法行为 2.行政违法行为 3.民事违法行为 4.民事违法行为 5.刑事违法行

为 6.行政违法行为 7.行政违法行为

教师小结:我们应该分清楚一些违法行为分别属于哪种违法行为,从而提高法律意识。
活动 2:探究课本 49 页三个场景(结合课件),思考一下,你身边有类似的事吗?这些行为违法吗?
学生认识到犯罪的严重性,导入新课。
方式二:案例导入 17 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 1 000 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 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赵某为什么要受法院审判,受到什么处罚?我们将会 在这节课上进行探讨。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重点:怎样与侵权行为作斗争;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教法 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
学法
导 一、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
与 方式一:图片及案例导入
第4页/共7页
学 【课件投影】前面我们学了“法不可违”,当今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越来越健全的法律体系正 过 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越来越可靠的保障,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仍有许多违法侵权事件与我们的法 程 治社会格格不入。请观察:家庭暴力的图片和案例。(见课件)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 1 课时 法不可违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感悟,树立遵守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 防微杜渐。


能力目标
能结合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

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探究(二)联系身边或媒体上报道的未成年人犯罪,探究犯罪的原因,寻找自身是否有不良行为,共同探讨避 免或矫治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
教师随笔
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学会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多角度考虑问题。 教师小结: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
通过分析几种违法行为的危害,让学生们理解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
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也是犯罪。然后请学生们讨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的区别与联
系。
参考答案:区别: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犯
罪(刑事违法行为)情节比较严重,社会危害性特别大。
①违纪行为 ②一般违法行为 ③犯罪行为 ④严重违法行为 ⑤行政违法行为 ⑥民事违法行为 ⑦应受刑罚处
罚 ⑧应受到行政处罚 ⑨应承担民事责任 ⑩比较严重
A.① B.③④⑦⑩ C.②⑥⑨
D.②⑤⑧
4.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有大有小,由于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较小,所以被称为( B )
A.犯罪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导 1.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与 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有哪三种? 学 3.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含哪两种违法行为? 过 4.我们身边有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 程 5.我们应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三种违法行为及危害
①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观念 ②在心灵深处憎恶犯罪,行为上远离犯罪 ③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④认清犯罪的 危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教 学 反 思
第 3 课时 善用法律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情感、态 度、
价值观目标
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善于斗争的能力;懂得受到非 法侵害忍气吞声或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是错误的,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2)这几种违法行为有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这几种违法行为都危害社会,危害社会安全与治安,危害人民利益。
教师小结:我们要了解三种违法行为,知道其危害,增强法律意识。

探究(二)活动 1:知识竞答活动,看哪个同学回答得最快、最准确。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
C.严重违法行为
D.不良行为
教 学 反 思
第 2 课时 预防犯罪
教学 目标
情感、态
度、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感悟,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好公
价值观目标 民。
能力目标 提高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第2页/共7页
知识目标 掌握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刑事处罚的含义和种类;认清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 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引导学生自己回答,像上面的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的行政违法行为。有些人实施了这些行为,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
教师小结:所以,我们要学法懂法尊法用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探究(三)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的区别、联系
C.《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2.下列刑罚种类属于主刑的有( C )
A.罚金 B.罚款 C.管制 D.剥夺政治权利
3.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下列选项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课 (B)
①旷课、夜不归宿 ②多次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③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④吸食毒品

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习 4.“一个具有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的人,一般不会因为贪图钱财而贪污、盗窃、抢劫等而走上犯罪道路。”这句话表
明( A )
A.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
B.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
C.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护法
D.法律调整的范围比道德广
5.要做到预防犯罪,就必须( D )
1.什么是刑法? 导 2.什么是犯罪? 与 3.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学 4.什么是刑罚? 过 5.刑罚种类有哪些? 程 6.怎样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通过分析案例分清刑罚及种类 某犯罪集团采取各种手段,走私香烟、汽车等货物,案值共计人民币 273.95 亿元。赖某先后向
64 名国家工作人员行贿送钱款、房产、汽车等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 3 912.89 万元。市中级人




法不可违
1.小刚与李明、小群在观看音乐会时大声喧哗、打闹。他们的行为属于( A )
A.违反了行政法,应受行政处罚 B.违反了民法,应承担民事责任
C.违反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D.违反了宪法
2.高中男生李某(17 岁),平时喜欢上网。有一天在网吧看到旁边一男生好像很有钱,就尾随其出门,在僻静处拿出水果
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判定被告人赖某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无期徒刑,剥
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
民币两千万元。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学生分小组讨论: (1)法院是根据哪部法律对赖某进行判决的? 参考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3页/共7页
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 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