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800字 阅尽世间千百态,蓦然回首见真知

合集下载

2019年全国Ⅲ卷高考作文范文三篇

2019年全国Ⅲ卷高考作文范文三篇

2019年全国Ⅲ卷高考作文范文三篇改革开放三部曲历史见证,中国这颗明珠,正越来越亮!——题记有人说:“历史是铁马嘶鸣,弯弓映月的豪迈。

”有人说:“历史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气概。

”还有人说:“历史是天下大治,四海升平的祥和。

”而我说:“历史是改换容颜,改革开放的幸福!”改革开放40年前,中国如一幅尚未完成的拼图,零散而又默不作声地在一个角落,没有改变,也没有人提出改变。

他,*。

他改变了历史,改变了中国。

是他,使中国变得璀璨耀眼!中国在改变……昔日步行路程的人们,不需再长途跋涉,大街上来来往往的汽车足以将你带到所需的去处。

要去异乡?不用再带上一些干粮,用双足行走几十里的路程,一只能够在天上飞行的“大鸟”——飞机,就能够让你舒适省时地到达目的地。

昔日矮小狭窄的房屋,也如人们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长高”,还随着时间的流潮“穿上了各式各样的新衣”。

与以前的房子相比,现在的高楼大厦可谓是“庞然大物”了。

昔日那洗得发白的、粗糙的布衣,已“不见踪影”。

代替它的,是各种样式、各种材料做成的衣物,而且正随着时尚的潮流所改变。

昔日人们粗略、简单的饭菜,也逐渐增变为海鲜或更多的鸡鸭鱼肉等。

以前,吃肉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

现在,每个餐桌不光是菜式丰富,还更注重营养的均衡。

昔日的马车成为了各种汽车;坑坑洼洼、漫天黄沙的大路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电话到传呼机到移动电话,越来越先进,也越来越方便;从报纸到收音机到电视再到电脑……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难怪人人都感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是平的!改革开放40年了,回收,中国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就在这40年里,中国从懒散到辛勤,从破碎到完整,从平凡到富强!改革开放后,生活改变了,人们幸福了,国家富强了!我们90后的儿女,谁能说是不幸福的?让我们珍惜,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我们努力,努力让国家更富强;让我们憧憬,憧憬祖国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中国—这幅以前尚未完整的拼图,正一块块地连接在一起……人生是一次曲折的旅行,如果走的过快,便会忽略沿途的风景,但如果走得过慢,就会浪费时光最终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

2019年高考上海卷满分高分作文精选10篇

2019年高考上海卷满分高分作文精选10篇

2019年高考上海卷满分高分作文精选10篇
2019年高考上海卷满分高分作文精选10篇以“寻找‘中国味’”为材料作文
2019高考上海卷满分高分作文:1
“乐”享中国味
★一考生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多少浪漫的音符柔柔地缠绕在历史深处,浸透了深根,释放满满中国味。

楼兰、敦煌、莫高窟,撇开叮叮当当驼铃声,西域戴着紫色的面纱,伴着优美轻快的音乐,跳着曼妙多姿的舞蹈。

数千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

在那纵横长远的丝绸之路上,西域人接受了瓷器,中。

高中作文 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大全:只待蓦然回首-精品

高中作文 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大全:只待蓦然回首-精品

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大全:只待蓦然回首在生命的纵横阡陌,踽踽而行,或见落花翩跹衰草盘桓,或经流水人家榆柳娉婷,或恍然听见悠远山谷中传来的黄鹂声声清啼,或一路尘满客袍。

在行途的终止,我站定身子,蓦然回首,曾经的舟车劳顿原来是用以抵化一个明媚的春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我们或许都曾像格林兄弟,在面对零碎的情节,无法预知它与未来有怎样的串联。

对看似白费的努力不免心灰。

可是,这联系一直都存在着,如一条透明的丝线纵贯历史的长空,酬我们以璀璨的银河,只待蓦然回首,验证曾忠于心声的无悔。

几时看过《康熙大帝》这壮阔豪迈的帝王史诗,惊羡于作者非凡的叙事能力和渊博的才学。

后来才知。

作者凌解放,学历尚低。

在下放农村的年代里,他用劳动之余研读了许多古文史书。

谁也无法理解这样的痴迷能为那个萧艾遍生的年岁带来什么。

而就在一次研讨会上,凌解放突发奇想将目光投向那个开创盛世的康熙大帝。

以二月河为笔名,那些了然于心的史料经帙真如河流般汇成浩瀚壮丽的海洋。

他填被的、又岂只是一个帝王的寂寞?他是为文学的画卷上那空白的一角,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蓦然回首,那些枯坐灯下的岁月仿佛都充盈了起来,饱满而鲜艳。

人们常常以为,成功多带有偶然性、殊不知,智慧女神的光芒更胜过幸运女神的眷顾。

只有始终撇试身外的杂音,聆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呼唤,也许《格林童话》的成功就不会来得那样迟。

事物的联系与发展总是暗藏奥秘玄机。

横陈在我们面前的荆丛,萦绕于身畔的夜雾,甚至由自我衍生的孤独,都是命运的安排。

当我们剥落虚无,触摸心壁上的纹脉,点亮梦想,哪怕灯火阑珊,也必定能照亮一寸欣喜的脚印。

当我摊开掌心,无数的掌纹仿佛凌空而起,泛着萤火,交织成神秘的幻象;霎时是我魂牵梦萦的江南古镇,转瞬又融成玉龙雪山的清澈雪水,忽而一面经嶓扬起庄严的图腾,最后耸立起一座孤崖。

我临崖垂望。

崖下是一面澄静深蓝的湖面。

我可以窥见,那一个钟爱诗词,沉醉文学的青衫少女,凌波而来,在历史蓦然回顾中,化羽涅盘……2019年01月10日。

2019年上海市高考作文优秀范文

2019年上海市高考作文优秀范文

2019年上海市高考作文优秀范文作文题目: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范文一69分】“中国味”里的精神还乡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语言的丰富表达,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生活抽象、深透而又敏感的一方角落。

从奏到唱,从古至今,从内及外,多样的音乐形式,让我们在领略品味的同时,认识、感受并思考着生活的种种。

于我而言,古筝、琵琶、二胡……这些镌刻着“中国风”的乐器,似乎称得上是我音乐的启蒙。

那些音域宽广、极富表现力的演奏,似乎天生就带着一种浓厚的、刺激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气息。

我把它归功于乐器和乐曲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中国味”。

直到有一次,有幸看到了方锦龙先生的演奏。

他用一把琵琶,将古琴、京韵大鼓、印度的西塔琴、西班牙的响板、吉他等乐器形式悉数演示。

震撼之余,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音乐其实没有国界。

难怪有人会感慨,在异国的音乐、异域的音调中,依然能看到“中国味”的影子。

是的,纵使音乐本身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形式以及语言,但音乐背后承载的其实是生生不息的文化浇灌和历史积淀。

我们对于“中国味”的感知,本质上就是一种根植于心的文化自觉。

其实,音乐的传播或许有着更大的深意。

对这些中国风格、中国特质的乐曲的精细化探索,不只是一次艺术的交流共享,更是我们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种反哺。

我们理应相信,中国音乐能在世界层面上得到更好的弘扬和传播。

这不仅是我们作为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更是吾辈应当肩负起的传承文化的使命。

这是一个绝不止于音乐的命题,而是一个不只有“走出去”,更有“找回来”的过程。

贝聿铭先生留美数十载,为各国设计各式建筑,斩获无数奖项,却依然强调着自己在中国度过的少年时代,乃是血统里的根。

他所经手的香港中银大厦,恰到好处地代表了“中国人的雄心”;晚年退休前所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有着他对中国文化、东方艺术透彻的领悟和表达,也是他为家乡留下的小小纪念和贡献。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内含范文)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内含范文)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内含范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70分)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实践创新:技术运用、问题解决科学精神:批评质疑、勇于探究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引导语要求考生“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考生的“思考和感悟”不能脱离题目给出的材料,写作时要从材料出发,最终落点还应在材料上。

2.立意限制。

材料的重点不是音乐的“中国味”,而是考生对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味”的认识和感悟,或进一步上升为对“如何认识事物”的思考。

要抓住关键词,比如“中国味”“寻找”“认识事物”等,也要注意表述,注意在对比中发现差异,找到“中国味”的真正内涵,并对其做相应的阐发。

3.思维限制。

材料关键词为“中国味”,材料由对音乐的“中国味”的感受递进为对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味”的寻找。

材料暗含的归纳推理暗示考生,思维的起点是对音乐的“中国味”的感受,思维的过程是对“中国味”的寻找,思维的终点是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认识事物的规律。

考生应注意材料本身的逻辑,构思时不可只抓住一个关键词简单列举。

4.选材限制。

选材要突出的不是音乐的“中国味”,更不是“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而是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味”。

不能机械罗列,而要对中国文化特有的价值做一些适当的分析归纳,从而体现考生分析问题、表达见解的能力。

开放性1.立意角度是自由的。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可以谈对材料的思考,也可以由“这段材料”谈谈自己对如何认识“中国味”乃至“认识事物”的思考。

比如要写“中国味”是个限制,但写什么样的“中国味”则具有开放性,考生可写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家国情怀、中国的特色文化或政治经济形态,可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承和发扬;还可以赋予“中国味”新的时代内涵。

2019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 阅尽世间千百态,蓦然回首见真知

2019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 阅尽世间千百态,蓦然回首见真知

在那个网络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我们的童年,是听着爷爷奶奶收音机里的京剧,黄梅戏度过的。

从那时起,“中国风”的印象便烙在了心上。

长大后,当我们听过了热情奔放的非洲音乐,高雅庄重的欧洲音乐,再去品味音乐中的中国元素时,才恍然发现,只有它能拨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那根弦。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阅历也在丰富。

而我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正是在阅历增长的条件下而日渐深刻的。

王国维就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提出了三种境界,其最终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话用来阐释阅历与事物认知的关系同样恰当。

事物就在那里,但想要揭开它的真面目,必须把世界翻个底朝天,经历得多了,积累得多了,蓦然回首,才能参透事物的本质。

倘若人们只是安顿于舒适的一隅,怯于迈开双脚跋山涉水,那便如井底之蛙,遭人嘲笑。

坐在井底的青蛙只看见天空的一角,它就认为世界只如这井口这么大。

同样,如果人们没有听过世界各地的音乐,他们也不会对“中国风”情有独钟;如果人们未曾离开家乡,他们也就感受不到“乡愁”的滋味。

阅历是认识事物,认清事物的必要条件,没有阅历作为支撑,认识事物只能是管中窥豹,坐井观天。

同时,我们还应意识到,阅历只是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想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事物,还需动用辩证法理性分析。

譬如,曾经不可一世的手机市场霸主诺基亚,对市场营销的理解与经验不可谓不丰富。

然而由于太过自大执著,顽固坚持自家手机系统,忽视了安卓与苹果手机的巨大潜力,最终走向衰败。

又譬如十几年前遭到各种专家学者口诛笔伐的电子游戏,如今为社会创造了巨额的财富,甚至发展为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

因此,尤其是对于新事物,阅历很难完全指导人们正确认识。

这时,辩证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既要看到新事物优秀的一面,又要对比出新事物的不足。

处在产品快速迭代时期的我们,更要注重这种方法的培养。

但无论如何,阅历对于认识事物是至关重要的,毕竟辩证法也是在一次次的运用之中才日趋成熟。

2019上海高考作文题解析千帆过尽

2019上海高考作文题解析千帆过尽

2019上海高考作文题解析千帆过尽遍阅人情,千帆过尽,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范文:《人生的主角》。

人生如同一场舞台剧。

起起落落,浮浮沉沉,自己永远是这场舞台剧的主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每个人的人生都独一无二,别人的成功永远只属于别人。

人生路上,自己去感受去体验,收获属于自己的掌声与喝彩,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人生在世,难道就只能像西西弗斯那样辛苦劳作来回奔波?是汲汲于功名利禄,还是在观众席上艳羡他人的成功?都不是!我们不能只羡慕他人的成就,而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幸福,不是只羡慕别人的光环,而是朝着诗和远方,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拼尽全力向它奔赴。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自己能以一种淡定与从容行走人生,若处烟雨深巷,走过青石板小路,巷口的一串冰糖葫芦也能陶醉;若处喧嚣闹市,走过天桥,便融入茫茫人海,流连于街市的繁华和城市的沧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踟蹰犹豫,莫徘徊不前。

虽然我们还很年轻,犹如盛夏一棵独立的向日葵,虔诚地仰望着自己的人生,跟着理想目标,始终坚持着奋力向前。

人生之路不尽平坦,或许会有狂风骤雨,或许翅膀会被折断,但只要天空还在,翱翔之梦就永不会停止;或许会有崎岖的山路,或许铁蹄会被踏破,但只要大地还在,驰骋的心将永远存在。

相信自己,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

正如汪国真所说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想起一位挑战生命极限的作家——史铁生。

他用残缺的身体,表达出最为健全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展现的是存在的明朗和欢快。

他成了自己人生的主角,他不甘当那个在路边为他人鼓掌的人。

恰恰相反,他那用生命书写的文字,获得了他人的掌声与喝彩。

顺其自然,春去秋来,不忘陌上初心,秋去冬来,不惧瓦上素凉寒霜。

淡看浮世繁华,学会淡然,把自己活成一帧静美的风景,把自己的人生书写成一道最靓丽的文字。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与掌声,人生这一场舞台剧,主角还是自己。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解析及高分作文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解析及高分作文
2019.10(高中) 18
大考瞭望 性的事物的独特性:拓展视野,见识、了解更多与自身不一样的事物,在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自我的 体认,以便更好地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东西。
立意分析
立意角度示例
写作点拨
1.必须坚持文化自信 2.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 的 3.民族文化在互鉴中升华
4.眼界开阔,方能正视自 我
熬。熟悉的门铃声——小提琴曲《梁祝》响起,
奇怪,这么晚了谁会来?打开门,一位长者走了 进来,原来是夏乐的恩师——托马斯先生。
“孩子,曲目定了没有?” “没有,这不,我正为此事发愁呢!” “说说你的想法吧。” “恩师,我来自中国,我的音乐骨子里都 有‘中国味’,这么多年来,我倾听了不同国家 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 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 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但寻找到最后,我发 现‘中国味’还是在我早先多年演奏的中国曲目 中。我一直将《梁祝》作为我的门铃声,就是因 为听着它,每天都能感觉生活在自己国家里。所 以,我想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演奏《梁祝》,只 是担心您老不高兴,因为这不是您老传授给我的 曲子。” “孩子,你多虑了。我这次来,就是要你 演奏你们国家的《梁祝》,你虽然是我的学生,
大考瞭望
2019年高考 上海卷作文题解析及高分作文
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 孟晓东
文题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 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 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得了多届少年小提琴大赛冠军。不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对中国小提琴曲的演奏,让夏乐渐渐失去了兴趣,他开始尝试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评析例文10篇+点评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评析例文10篇+点评

★例文1:走出去,返回来罗素曾言:“多远乃万物之本源。

”正如大千世界,古老的华夏文明乃是古埃及、古巴比伦等诸多历史起源中的一支,面对纷繁的世界,我们该如何认识我们认为自己早已熟识的事物。

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走出去”进而“返回来”的过程。

不同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化,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认识事物时带有简化作用的偏见的产生。

布朗斯说过:“偏见是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思考能力缺乏的体现。

”我们以“中国味”的大气磅礴定义所有中式风格的音乐,而以西方的小夜曲、圆舞曲最为著名,在不知不觉中便沦为了偏见的奴隶,此时便具有了“走出去”的必要性。

华为老总任正非否定了“自主创新”所带有的光辉,这并非是否定“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而是倡导人们避免陷入偏见的泥沼,一再简化前进的目的,而无法深刻地认识事物的多样,以致丧失了认识自我的感情。

沉重的历史积淀化作包袱,迫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浮于表面,使我们安逸于认识的舒适圈中。

失去了交响曲的激情澎湃,我们如何体悟高山流水的悠扬绵长;失去了摇滚音乐的自由舞动,我们如何沉醉陕北民歌的精神支柱。

失去了与其他事物的交融与荟萃,我们在认知惰性中越陷越深,正如路遥所写:“当一个人沉浸在温柔之乡以后,就再也难以获得重回风暴的勇气。

”走出去,突破局限,更为全面而理性地看待与认识事物。

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走出去,让我们窥探到一个更为全面的世界。

同时,“返回来”的重要性也是应当重视的。

若是只管“走出去”那便向鲁迅先生笔下“拿来主义”所批判的那样所靠拢,只知“进去”而不知“拿来”。

在“走出去”的基础上,我们冲破了偏见与局限的束缚,我们要“返回来”,形成更为深刻的感受。

中国社会具有“从旧见行古道”的传统意识。

我们寻找的“中国味”常常是能令我们孤芳自赏的“历史荣耀”,可是,缺失了对于多样事物的认识,我们如何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似已熟知的事物,缺失了深刻的认识,很快我们的兴趣或许便灰飞烟灭,我们如何才能更有意识地去创造自己的价值?走出去,返回来,这是缺一不可的过程。

(赏析)2019上海卷语文作文题目及优秀范文

(赏析)2019上海卷语文作文题目及优秀范文

2019上海卷语文作文题目及优秀范文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目适用地区:上海全市题目要求: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中国味”在历史的回眸中,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拥有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成就着这多滋多味的中国味。

回眸历史,仰望苍穹,中国味是什么?中国味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对恋人的思念,她在帘卷西风中,人比黄花瘦地等待着,她对明诚的等待坚如磐石,衣带渐宽终不悔。

无言的爱孕育那份心酸,中国味是无尽含蓄的等待。

中国味是“问汝平生之功绩,黄州惠州詹州”的淡然。

乌台案平息后,你的政敌为你在黄州划下了一方窄窄的土地,并判你一个“监视居住”,他们的丑恶嘴脸大笑着,要看你那高贵的头颅如何低垂。

但你只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地淡然处之。

中国味是安之若素的淡泊。

中国味是“死亦为鬼雄”的豪迈。

乌江边,天空已被染成血红色,你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地倒下,接着,爱妃的自刎更使你怒不可遏,你和着四面的楚歌,在乌江边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向那奔腾不息的乌江,你知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你亦知道,跟随你的三千子弟一去不复返。

你自人愧对江东父老,愿以死来保全他们以后的安定生活。

中国味是不惧生死的豪迈。

中国味是我心一片磁石针,终向南方心不改的忠贞。

在蒙古铁骑入侵,国破家亡,在惶恐的滩头,零丁洋里叹零丁的世界,你被俘虏,他们威逼利诱你投降,你只选择了三条路:腰斩,活剐,下油锅。

你皆不怕,秉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信念。

中国味是无畏的忠肝义胆。

中国味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中国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淡定;中国味是“曳尾涂中”于濮水临竿而钓,夜梦蝴蝶的逸出尘世;中国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具欢颜”的忧思情怀;中国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志向;中国味是…………透过历史的眸子,中国味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厚重沉淀,它给我们以信念,给我们以坚定,给我们以淡然,给我们一从容,给我们以力量,给我们以坚强的后盾………。

2019上海高考优秀作文4篇及点评

2019上海高考优秀作文4篇及点评

2019上海高考优秀作文4篇及点评作文题: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今年高考上海卷作文命题注重引导考生对材料整体性的把握和分析,注重引导考生对认识事物的理解,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材料第一句使用叙述性语言,涉及的信息比较丰富,我们不妨从逻辑的角度进行分析,整体上非常明显的因果逻辑:因为“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所以“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局部来看,“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与“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两个原因属于并列关系,“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与“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又是先因后果的关系。

其实,这一句话还隐含着一个逻辑关系在里面,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下两个“更”字,这样一来隐含的递进关系浮出水面,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第一句话:在没有倾听、接触不同国家与风格的音乐之前,我对音乐的“中国味”感受深度不够,寻找“中国味”的意识不够强烈;倾听、接触不同国家与风格的音乐之后,我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材料第二句使用议论性语言。

“这段话”承接第一句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中的“启发”意味着考生要从第一句材料的事例里面领悟道理并予以探究、挖掘,也可以这样说第一句只是一个引子;“如何去认识事物”是第二句的核心,也是整个材料的第一核心。

明确了写作核心,再联系起来看,找出“如何去认识事物”与第一句所给事例的联系,很明显第一句涉及“如何认识中国味的音乐”是通过广泛接触异域音乐,比较中国音乐与异域音乐的相同与不同,从而拓宽音乐认识的视野,甚至吸收异域音乐的长处,发现中国音乐的不足,从而加深对本土音乐的认识。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一类卷(30篇)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一类卷(30篇)

2019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作文作文试题: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目录1.知知与共,美美与共 (4)2.全面比较方能深刻 (5)3.走出去,返回来 (6)4.守着窗儿,看遍千山万水 (8)5.见之广,乃可思之深 (9)6.曲之道 (11)7.因鉴而思 (12)8.多元认识 (13)9.差异铸就独特 (15)10.跳出箱子思考 (16)11.美人之美,天下大同 (17)12.递进的认知过程 (19)13.寻悟此中味 (20)14.论认识事物之道 (21)15.认识差异,珍视本质 (23)16.识广寻根以致妙 (24)17.构建“个性化”之自我 (25)18.聪明见雪,智者见白 (27)19.博泛而精 (28)20.万籁中的共鸣 (30)21.以外来之识,悟原生之知 (31)22.大视野下的回眸与前行 (32)23.接触陌生 (34)24.向外张望,向内审视 (35)25.拥抱不同,探寻原“根” (36)26.打开格局,从他物认识事物 (38)27.比较的艺术 (39)28.致广大,尽精微 (40)29.多元眼光与认识事物 (42)30.慎内而后开外 (43)1.知知与共,美美与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出了人之三境,乃是迷茫、探寻,终会偶遇;我认为人之认识也有三境,认识事物并非是一味探寻的过程。

其一乃是各识其识,各美其美。

就好比对音乐的“中国味”来讲,初听这类音乐,我们对“中国味”的含义理解不深,只能在浅层感受它的音韵之美。

这是一种模糊又笼统的美的感受,我们此时将它与其他国家的音乐做出简单的区分,欣赏认识“中国味”音乐,在这些“单曲循环”中我们揣摩并鉴赏。

因此我们是只知其知,与其他风格的音乐各美其美。

2019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全解全析)

2019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全解全析)

这是上海阅卷场中的一篇标杆作文。

文章之所以能得高分,阅卷组认为主要有三大优点:1.审题精准。

作者在细读材料文本的基础上抽绎出“自由”与“束缚”两个核心词语,可谓是抓住了材料的实质。

2.标题夺目。

标题“为了自由的束缚”也颇具鲁迅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的思辨的意味。

3.富有思辨。

在行文中,作者充分施展了其辩证思维的才能,充分论述了“自由”与“束缚”对立而统一、相辅而相成的关系,没有过多的例子,也没有常规的引用,完全靠绵密而富有逻辑力量的阐述坚实地支撑自己的观点。

有时候这种逻辑力量或许就体现在一两词语的恰到好处的选择与运用上,如第五段第二句中的“主动”与“适当”两个词语,第六段第一句中“追求”与“平衡”两个词语,将观点推向了深处,极富思辨的张力。

【阅卷解读】这是上海阅卷场中的一篇一类卷下的标杆作文。

阅卷组判定的理由如下:1.契合材料,立意准确。

沙漠即困境,使我们不自由的是我们心中的道德、肩负的责任和社会的良知;要在不自由中舞出自己的魂。

这样的立意和表达是准确的。

2.起承转合,颇得文法。

这是一篇行文颇得起承转合结构之妙的议论文。

作者开篇点题,用笔经济。

第二段联系自我和现实,进一步阐发和引申题意,是为紧承。

从第三段开始,作者转入原因分析,指出“惟其不自由,有当担,敢作为,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观点旗帜鲜明,掷地有声。

末段,运用博喻,形象地再次扣合题意,并提出希望。

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全文不仅晓之以理,而且还动之以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开篇设喻引出中心,形象生动。

文化犹如“鹰”,现实犹如“末世荒城”,古直悲凉之感激荡在读者心中。

第二段紧承第一段,指出第一段的设喻本体,明确本文的写作对象,毫不拖沓。

在设喻过程中巧妙扣合文题中“末世”,也暗含了下文重点要对“新生”做论述。

2.善用“然而”,行文在转折中推进。

细细品味,本文的语言颇有鲁迅的风味,在论述的过程中,随着转折不断推进论述的深度。

第三段中指出民族应该敬重“传统文化”,紧接着用“然而”,指出现实却是举步维艰,进而论述应该怎么办;第四段中指出社会背景方面的原因之后,用“然而”一词,转向更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即“我们的轻视”;在第六段,同样运用了“但”,将论述进一步深化,指出要“有意识地去自觉穿越”。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及解析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及解析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及解析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选择》作文题目描述:选择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无论是对大事物,还是对小事物做出选择,都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请你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选择的看法,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子进行说明。

作文正文:选择,似乎是一个无法逃脱的生活主题,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生部分。

它贯穿了我们的每一天,伴随我们走过的每一步。

对于我而言,选择如同通往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指引我走向自己的目标。

记得那是一次寒冷的冬天,我们刚刚高三,面临着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大学专业。

作为学霸,希望我选择理科或者工科,这似乎是个顺理成章的选择。

然而,在我内心深处却有一股声音告诉我,我对文学、历史和人类学等人文学科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面对这个困境,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喜好、优势和人生志向。

通过深入思考和对未来的规划,我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我决定放弃其他人的期望,追随自己的内心,并选择了攻读人文学科。

这个决定不仅让我感到欣慰,更是对我的激励。

我意识到,只有选择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才能使我感到充实和满足。

我的这个选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当我告诉我的父母我决定报读人文学科时,他们曾表示担忧和犹豫。

他们担心我将来的就业问题以及价值观与社会环境的不匹配。

然而,在我坚定的立场下,他们也开始尊重我的选择,并给予我支持。

通过这次选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每个人而言,选择都是一场考验。

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而这些选择都将塑造我们的未来。

在选择之初,我们可能会迷茫,会犹豫,但是只有敢于迈出第一步,才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选择,从大到小,都需要我们付出思考和努力。

我们无法预知每一个抉择的结果,但只有胸怀理想,坚守初心,相信自己的选择,我们才能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正面的变革。

解析:本文以个人经历为切入点,围绕作文题目“选择”展开。

文章开头通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选择的重要性,连接到自己的亲身经历。

2019年高考优秀作文精选点评之上海卷

2019年高考优秀作文精选点评之上海卷

2019年高考优秀作文精选点评之上海卷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90、灵光一现〔选段〕“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

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题记如果智慧是一朵莲花,那莲花正中一定擎有一支点亮的蜡。

荧荧的那一剪光虽微弱暧昧,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十里平湖,智慧的闪光就仿佛是微风漾起的一道道涟漪;万紫千红,智慧的闪光就好像是那偶尔飞来嗅闻芬芳的彩蝶;晴空万里,智慧的闪光就好似那展翅翱翔啸唳长鸣的云鹤。

残酷的岁月扬起漫天黄沙,将一个个或悲壮或悠然的身影埋没于九尺黄泉,然而,这又怎能湮没在黑暗中闪动的智慧的火焰呢?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撩拨着我们的情思。

情思,是灵感的触发器。

灵感,是和我们捉迷藏的玩伴,稍一疏忽,它就化为一缕青烟无影无踪。

凡人需要灵感,文人更需要灵感。

后者比之于前者,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多半会紧紧抓住这黑暗中的那一道闪电。

南山之下,遍地金菊,不正是激发出陶潜灵感的产物吗?菊香弥漫,再酌上几杯浊酒,岂不美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景此情,夫复何求?会稽山阴兰亭,云天朗朗,惠风和畅。

诸位文人墨客列坐水滨,流觞饮酌,歌咏唱答,不也是出自内心深处被激发出的那些许情感吗?一篇《兰亭集序》,唱出了“齐彭殇为妄作,一死生为虚诞”的感慨。

还有赤壁古战场,不只有多少人去凭吊过。

2019上海高考优秀作文4篇及点评

2019上海高考优秀作文4篇及点评

2019上海高考优秀作文4篇及点评2019上海高考优秀作文4篇及点评认识事物的途径与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在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但是对于这些事物的认识程度却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去认识事物。

从一篇高考作文中,我得到了一些启示。

首先,我们需要广泛接触同类事物。

就像文章中所说,通过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作者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说明,只有通过接触更多的事物,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它们。

其次,我们需要通过比较鉴别,发现异同与优劣。

在接触到不同的事物之后,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更好地认识它们。

例如,在比较中国音乐与异域音乐的相同与不同之后,作者发现了中国音乐的不足,从而加深了对本土音乐的认识。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地拓宽认识的视野。

认识事物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认识视野,吸收更多的知识与信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事物,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认识事物需要广泛接触同类事物,通过比较鉴别,发现异同与优劣,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并不断拓宽认识的视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事物,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听千曲而知一声真味在接触了不同国家的音乐、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之后,我意识到了音乐中的“中国味”更加深刻。

因此,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总结起来,就是“听千曲而知一声真味”。

这句话或许可以启发我们:通过广泛了解、体验,将诸多同类事物与认识对象进行对比,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认识对象本身。

通过将认识对象与诸多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可以在对比中发现认识对象的特点。

例如,中国音乐的五音调式,如果不与异域音调进行比较,很容易以为常。

但是,与东洋精巧凄异的六音调式、西洋饱满丰富的七音调式进行对比,才能突显出中国调式古朴典雅的特性。

这不仅适用于音乐,对于其他事物也是如此。

例如,中国古代数学长于建模的特性,如果不与古希腊几何学之严密滞重、古印度代数学之简捷精巧进行对比,也不容易发现。

最新-2019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杂2 精品

最新-2019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杂2 精品

2019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杂朝晖夕晒夜深,才入寐,忽梦有乌姓编辑挟一《高考杂谈》嘱余为序。

问之,乃知国考虽休,出题、教学、师生诸家仍有满腹言辞待发。

乌编遂应市场之需、集众人所言,成此册。

乌编乃我忘年,盛情难却,余遂勉为是文我以为,这本《高考杂谈》很好,好就好在一个杂字。

诸子百家中,最能助秦王统一天下的是吕氏杂家;晚清大诗人龚自珍,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巳亥杂诗》;中国现代文学泰斗鲁迅,最可表现其思想成就的是杂文……杂岂不很好?当然,杂大多在奋斗与竞争时展现其好处,所以杂物总能表现出勃勃的生命力。

大自然中,植物方面,杂草的生命力总强于庄稼,庄稼中最有活力的是五谷杂粮,精粮水稻中最有价值的是杂交品种;动转方面,野生动物中最长寿的是杂食动物乌龟,家畜中最得力的是马和驴杂交出来的骡子;社会生活方面,人群中最好看最聪明的是混血儿,国家中最先进最发达的是人种最杂的新大陆上的国家,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存留下来的国家,也是因为一直以来众多民族杂处一起不事纷争同舟共济。

原来,杂是一种多极,一种包容。

正所谓千帆竞发,一日千里;海聚百川,有容乃大。

只有万类霜天的世界才显得自由,只有厚德载物的气度才耐得长久,生命的活力与耐力,不正是靠杂才得以加强和延续的吗?但杂在梳理与整治时却又往往是不好的,所以杂物是需要收拾与约束的。

大自然生生相克,淘汰纷杂落后的物种;各国家制定法律,惩治纷杂败坏的罪行;能源与矿产,要等到提纯之后再来供人使用;著书与立说,要理清规矩条理才能钻研传承……请想一想,在这种时候,我们岂能杂乱无章?所以,《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是否也可以说天下万物、杂久必纯,纯久必杂呢?最后回到这本书上来,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惟其重要,才更要有敢于杂的精神——让大家都来参与建设,集思广益,使我们国家的考试制度考试方法更加成熟更加有效,使我们国家的优秀人才更有机会脱颖而出接受培养服务大众,这有什么不好?当然,杂谈一番之后,辽是要把出题判分的事纯交给考试院阅卷组去办,因为他们可以集杂成纯,不至于杂乱无比趁杂牟利。

【高考满分作文】2019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2019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2019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1.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这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作文简析】我一直是喜欢上海作文题的,因为它总能够给我们这样的感觉:令人意料之外却往往又在情理之中,但这情理之中总是让我眼前一亮!所谓情理之中,是因为上海作文题已经形成了自己一脉相承的“中国味”,2016年考查了对评价他人社会现象的看法,2017年考查了对预测现象的看法,这都属于社会现象类的,而2018年的“被需要”属于心态认识类的,今年的作文题则是感受与认识事物类的。

尤其它从社会现象,人类心态上升到今年国家层面的“中国味”,这都是在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感知心态,家国情怀。

这些都是当今人们于立身处世之中不得不要关心的实际问题。

所以说,上海作文题一直在引导青年学生善于观察,认识事物,关注社会,思考人生,提升素养,做一个高素质的时代新人。

上海作文试题沿袭了近几年高考作文敢于直面现实,关注社会,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的传统。

尤其在生活是作文之根,思想是作文之魂,情感是作文之命等方面尤为突出,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即逻辑思维和思辨思维的能力。

众所周知,越是自己的,才越是民族的,越是中国的。

上海历来以海派,国际化著称,这些独特的个性就是上海,因为最具上海,所以可以代表中国,因为代表中国,所以最具“中国味”。

因此,今年的上海作文题具有“三气”:大气,底气,霸气。

因为上海作文试题总是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把握时代脉搏,引领人们走向新时代,所以具有大家风度,是“大气”的作文题。

因为在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之后,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这种以“我”的经历和感受出来的东西最具说服力,这种来自于生活的感受最接地气,有宏大深厚的根基,所以“底气”十足。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和分析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和分析

2019 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和分析【题目回放】( 70 分)预测,是指预先推测。

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 2)很多于 800 字。

【评分标准】一类卷 (63 ~70 分)总体标准:能准确理解材料,角度恰当,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

有新意,有文采。

一类上 (68 ~70 分)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一项者:1.能从材料中引发深刻的道理并富有说服力,文采优美的。

2.能从材料中引发深刻的道理并富有说服力,语言朴实无华而有一定功力的。

3.在立意、构思、文体应用等某一方面有创新的。

4.思考角度独特且富有说服力的。

一类中 (65 ~67 分)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者:1.能从材料中引出有深度的道理,但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

2.在立意、思考角度、结构、文体某一方面有创新,但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

一类下 (63 ~64 分)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者:能从题意中引出有意义的道理,角度比较独特,但在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

二类卷 (52 ~62 分)总体标准:理解材料基本准确,角度较恰当,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 (40 ~51 分)总体标准:尚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当,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 (21 —39 分)总体标准:偏离材料,角度或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 (0 ~20 分)总体标准: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卷1.脱离材料。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 400 字。

【一类文上( 69 分)】:预测与立命“余路还要走多久/你攥着我的手/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赵雷《成都》2016 年,赵雷的一曲《成都》让多多少少被命运刺痛过眼睛的入暗自垂泪:生活的无奈在于你预测到了余路,却还是在挣扎。

2019上海高考优秀作文_作文900字_高考作文_

2019上海高考优秀作文_作文900字_高考作文_

2019上海高考优秀作文摘录: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任由寒光毕露的双眼,战栗世界的暖意。

我们不愿再看到专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听到不古人心的日渐冷漠。

只是希望,坚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软可以裹藏尖锐的棱角,温存人性的美好。

正文:刚柔并济造就和谐自我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

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

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我想,无论猛虎,是在需要勇敢的时候迎难而上,还是在蔷薇盛开的时候迷醉芬芳,都是我们造就和谐自我所需要的两种品质。

于是,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

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

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

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

然而,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任由寒光毕露的双眼,战栗世界的暖意。

我们不愿再看到专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听到不古人心的日渐冷漠。

只是希望,坚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软可以裹藏尖锐的棱角,温存人性的美好。

人心之柔软,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

是特蕾莎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是南丁格尔提灯时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祷的“拥有一颗透明的心和会流泪的眼睛”。

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不甚苛求,尽享流年温润,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在坚硬的壁垒下,重新拾得爱与感性的回归。

同样,所谓柔软,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却不加反抗。

我们不愿看到,心的柔软之处在现实的狂风暴雨中流血受伤,更不愿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刚硬的外壳蹂躏的体无完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800字阅尽世间千百态,蓦然回首
见真知
在那个网络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我们的童年,是听着爷爷奶奶收音机里的京剧,黄梅戏度过的。

从那时起,“中国风”的印象便烙在了心上。

长大后,当我们听过了热情奔放的非洲音乐,高雅庄重的欧洲音乐,再去品味音乐中的中国元素时,才恍然发现,只有它能拨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那根弦。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阅历也在丰富。

而我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正是在阅历增长的条件下而日渐深刻的。

王国维就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提出了三种境界,其最终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话用来阐释阅历与事物认知的关系同样恰当。

事物就在那里,但想要揭开它的真面目,必须把世界翻个底朝天,经历得多了,积累得多了,蓦然回首,才能参透事物的本质。

倘若人们只是安顿于舒适的一隅,怯于迈开双脚跋山涉水,那便如井底之蛙,遭人嘲笑。

坐在井底的青蛙只看见天空的一角,它就认为世界只如这井口这么大。

同样,如果人们没有听过世界各地的音乐,他们也不会对“中国风”情有独钟;如果人们未曾离开家乡,他们也就感受不到“乡愁”的滋味。

阅历是认识事物,认清事物的必要条件,没有阅历作为支撑,认识事物只能是管中窥豹,坐井观天。

同时,我们还应意识到,阅历只是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想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事物,还需动用辩证法理性分析。

譬如,曾经不可一世的手机市场霸主诺基亚,对市场营销的理解与经验不可谓不丰富。

然而由于太过自大执著,顽固坚持自家手机系统,忽视了安卓与苹果手机的巨大潜力,最终走向衰败。

又譬如十几年前遭到各种专家学者口诛笔伐的电子游戏,如今为社会创造了巨额的财富,甚至发展为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

因此,尤其是对于新事物,阅历很难完全指导人们正确认识。

这时,辩证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既要看到新事物优秀的一面,
又要对比出新事物的不足。

处在产品快速迭代时期的我们,更要注重这种方法的培养。

但无论如何,阅历对于认识事物是至关重要的,毕竟辩证法也是在一次次的运用之中才日趋成熟。

总之,生活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时代的我们,亟须增长阅历,来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祝愿我们在苦苦追寻,历尽千帆过后,蓦然回首,望见真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