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2
高教版中职语文第1课《胡同文化》课件2
课文中的语言艺术与修辞手法
生动的描绘
作者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将胡同的四季风光和人文气息呈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 仿佛置身于老北京的世界中。
对比手法
课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将胡同的宁静与城市的喧嚣相对比,将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落 寞相对比,突出了胡同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
象征手法
作者通过描绘胡同中的老树、石阶等象征性元素,表达了胡同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们对传统 文化的情感寄托。同时,这些象征性元素也构成了课文独特的审美意境。
写作特点鲜明
作者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韵 味的老北京世界。同时,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表达了作者 对胡同文化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重点段落解读与赏析
01
胡同的四季风光
作者通过描绘胡同四季的不同景象,展现了胡同的美丽和多彩。春天万
物复苏,夏天热闹非凡,秋天宁静祥和,冬天银装素裹,每个季节都有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练习题一
简要概括《胡同文化》中作者对 胡同文化的态度和情感。
练习题二
分析《胡同文化》中运用的写验,谈谈你对 胡同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答案解析
针对以上练习题,提供详细的答 案解析,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
加深对胡同文化的理解。
小组讨论与课堂展示准备
04
胡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胡同文化的传承方式
口头传承
通过老一辈居民的口述,将胡同 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传递给
年轻一代。
物质文化传承
保留和维护胡同中的传统建筑、文 物和艺术品,作为胡同文化的物质 载体。
非物质文化传承
传承胡同中的传统手工艺、民间艺 术和民俗文化等,通过实践活动和 体验,让年轻人感受和了解胡同文 化的内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课《胡同文化》ppt课件(2)
汪曾祺
(1920-1997)
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小说 家、散文家、戏剧家。不平凡的 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 有深刻独到的见解,经过他的描 述,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 活,就像一幅立体感强的油画, 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 他擅长短篇小说,有“短篇圣手” 之称,风格清晰明快,恬淡自然。 代表作有《受戒》和《大淖记事》 等。汪曾祺平中显奇,淡中有味 的作品,备受众多读者的真心喜 爱,并在海外产生广泛的影响。
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叭胡同
1992 北京 福顺胡同
1992
北京 新街口七条胡同
1992
北京 油漆作胡同
1992
北京
四合院
香串胡同
(二)什么叫胡同?
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北京大大小 小的胡同数不清,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八大胡 同。
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 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
百顺胡同
胭脂胡同
韩家胡同
陕西巷
石头胡同
王广福斜街
朱家胡同
李纱帽胡同
八大胡同曾是烟花柳巷的代名词。 在清朝末年北京民间曾经流传一首顺口 溜暗指这八条胡同: 八大胡同自古名,陕西百顺石头城。
韩家潭畔弦歌杂,王广斜街灯火明。
万佛寺前车辐辏,二条营外路纵横。 貂裘豪客知多少,簇簇胭脂坡上行。
赛金花
北京的第三绝 就是——胡同文化。 有人说,没去过北 京的胡同,算不上 真正的了解北京。 如果想要真正了解 北京城,北京人, 一定要去北京的胡 同与四合院,去感 受北京古老的文化 气息。
今天,在我们 的课堂上,虽然没 办法亲眼目睹北京 石狮子,也无法品 尝北京小吃,但我 们可以通过汪曾祺 先生的小品文来感 受北京的《胡同文 化》。
汪曾祺《胡同文化》课件PPT(44页)
-《胡同文化》
胡同大概算是老北京民居建筑的主要形态。作家以敏锐而细 致的观察,介绍着胡同的诸多特性:建筑方位上的方正感,名字 由来的市井味儿,胡同的小而多,离闹市区的近又似乎远,胡同 与四合院的连成一体……总之,与胡同相关的方方面面、种种情 景,都说明得绘声绘色,饶有兴味。这不但给人以知识,而且为 阐释由胡同形成的胡同文化作了铺垫。
③“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这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样的环境特点?
这句话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了环境动中取静、 闹中取静的特点。
-《胡同文化》
内容探究
• 如何理解“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 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内容探究
如何理解“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 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02 文学常识
-《胡同文化》
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1997)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 家、戏剧家。被誉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935年秋,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 中。1939年夏,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 开始创作小说,受沈从文指导。
代表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 《晚翠文谈》《端午的鸭蛋》等。
语言特色
YUYANTESE
三、语言雅致,充满古典韵味。
如“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这样的句子在文章 中毫不生涩,雅致而流畅,很好地将古典语言与现代汉语融合在一起,表现 出胡同衰败的景象,以及作者的伤感之情。
-《胡同文化》
06 课堂小结
-《胡同文化》
课堂小结
《胡同文化》ppt课件
胡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传承胡同文化价值
01
重视胡同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和弘
扬胡同文化。
创新胡同文化发展模式
02
在传承胡同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创新胡同文化
的发展模式。
提高公众对胡同文化的认识
人文关怀
现代社会应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营造 具有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胡同的建筑材料与构造
北京胡同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土、木、砖、瓦等传统材料。 房屋的墙体多采用粘土和石灰混合而成的夯土墙或土坯墙, 屋顶则采用传统的青瓦。
胡同的构造注重实用性和耐久性。墙体采用夯土或土坯砌筑 ,屋顶则采用木梁和木檩条支撑,青瓦覆盖。胡同的排水系 统也十分完善,多采用暗沟和雨水口相结合的方式。
03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胡同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
强文化自信。
05 《胡同文化》的文学价值 与社会意义
《胡同文化》的文学价值
语言特色
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中运用了 独特的语言风格,将北京胡同的 日常生活描绘得生动传神,展现 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
情感表达
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 北京胡同居民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念,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文化 情感。
胡同建筑风格变化
一些胡同的建筑风格在改 造过程中被破坏,失去了 原有的历史风貌。
胡同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胡同历史风貌
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保护胡同的历史建筑和风貌,禁止随 意拆除和改建。
合理利用胡同资源
汪曾祺作品《胡同文化》简介及其赏析
汪曾祺作品《胡同文化》简介及其赏析汪曾祺作品《胡同文化》简介及其赏析胡同文化,作者:汪曾祺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
下面是汪曾祺作品《胡同文化》简介及其赏析,欢迎阅读!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
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
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
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作品简介: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
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
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
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
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作品赏析:为文作序,历来都有既成的章法。
或以记叙为主,或以议论为主,或以说明为主。
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总体说来,是篇以说明为主的序言。
但读后你会感到,在平实的说明文字中,似乎飘忽着一缕情思,沉淀着某种哲理。
《胡同文化》是作家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
但作家并未从摄影艺术的角度落笔。
作家既不说明光与影的交汇和谐,也不论及构思、线条、色彩的运用。
行文的思路是由影集表现的对象──胡同入手,再由胡同引出胡同文化,最后直扑全文主旨:“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
胡同文化课文笔记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北京胡同的历史、文化和生活。
以下是一些关于这篇课文的笔记:
1. 胡同的起源:胡同起源于元朝,是蒙古语“水井”的意思。
明朝时期,胡同成为北京城的主要街道。
清朝时期,胡同的数量达到了顶峰,形成了独特的胡同文化。
2. 胡同的特点:胡同狭窄、弯曲、纵横交错,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胡同里的四合院是北京传统的建筑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3. 胡同的生活:胡同里的生活丰富多彩,人们在这里交流、娱乐、互助。
胡同里的邻里关系非常紧密,大家互相帮助,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
4. 胡同的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京剧、评书、相声等传统艺术形式。
胡同里的茶馆、酒楼、戏园等场所,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5. 胡同的保护与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胡同被拆除或改建,胡同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胡同文化,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措施,如修复古建筑、保护传统艺术、开展文化交流等。
6. 作者对胡同的感情:汪曾祺对胡同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认为胡同是北京的灵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主要内容
胡同文化主要内容
胡同是中国传统城市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城市历史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胡同文化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居民生活文化
胡同里的居民往往具有相似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素养,在这个群体中形
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例如,胡同里的邻里关系非常紧密,邻里之间互相照应,互相帮助,形成了“邻里相称,和谐友爱”的文
化氛围。
另外,胡同里也有很多的传统文艺活动,如五陵年画、梨花戏、地神庙会等,这些古老的活动也是胡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胡同建筑文化
胡同里的房屋一般都是四合院和四合楼式的传统建筑,有着悠久的历
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每个四合院大门前面都有一个石狮子或石马的
雕像,寓意着家庭的富贵安康。
同时,胡同里的街巷也有一些特别的
命名,如“鹿仙桥胡同”、“棕花胡同”等等,这些命名也反映出当
时居民生活的习惯和文化。
三、传统手艺文化
胡同里曾经也是城市的商贸集散地,商人经过这里的时候也带来了一
些传统手艺和民间工艺品。
如金银珠宝、铜铁锁匠、陶瓷艺人等,这
些手艺人不仅是当时社会的一部分,更是胡同文化的重要代表。
总之,胡同文化是中国传统城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虽然现在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很多的胡同
被拆除,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传统文艺活动、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感受到胡同文化的魅力。
胡同文化简介
胡同文化简介
胡同,在汉语里的意思是“细长的沟”。
从字源上看,“沟”最初的含义是指“土山”,后来逐渐引申为“狭窄”、“狭窄的
地方”。
胡同,也就是土山。
后来,在不同的地域中,人们为了
方便,根据地形地貌,便把一些有特点的土山改造成了胡同。
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
北京的胡同是一种最
能体现北京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的文化形态。
它
是北京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一面镜子和缩影,也是北京这座古
都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每条胡同都有不同的功能、用途和形态结构,有的与四合院
结合在一起,有的则与胡同名称相一致。
从整体上看,胡同似乎
是一个长方体。
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每一条胡同都有其独特的
个性。
每一条胡同都有着它悠久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故事。
胡同文化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胡同文化是北京
的一种地域文化,它体现了北京的历史和人文风貌,也体现了北
京人的生活习俗。
胡同是北京最具有特色的道路之一,在北京,你可以看见很
多条胡同。
这些胡同里,每条胡同都有它独特的风貌。
如果你住
在这些胡同里,那可真是有口福了!
— 1 —
因为北京是首都,所以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参观、游览。
这就给了我们大量的机会去了解、参观胡同文化。
— 2 —。
探索北京的胡同文化
探索北京的胡同文化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胡同文化。
胡同,即巷道或小巷,是老北京城里独有的街道形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深入探索北京的胡同文化,介绍其起源、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胡同的起源与演变北京的胡同起源可以追溯到元代,在元朝时期,胡同被称为“断头巷”。
最初的胡同是为了方便城市管理和民众生活而形成的,胡同连接起了宫殿、城墙和寺庙等重要地点。
到了明清时期,胡同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增加,成为了老北京城市格局的主要组成部分。
胡同的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拓展和修整。
元代的胡同较为简单粗糙,土质路面,两侧低矮的房屋。
而明清时期,胡同逐渐演变成以四合院为主要建筑形式,形成了胡同特有的布局和风貌。
在胡同文化的影响下,四合院代表了老北京的传统建筑风格,成为了传承和展示胡同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胡同文化的特点1. 社区共同体:胡同以其独特的空间和群体结构形成一个紧密的社区共同体。
居民之间密切的互动和相互扶持,让胡同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
2. 传统文化传承:胡同是传统文化的摇篮,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胡同里,可以找到传统的茶馆、剧场、老字号等,这些传统元素为北京的文化积淀提供了重要基础。
3. 生活方式与习俗:胡同文化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吸引着人们。
胡同里的小吃摊、夜市,以及庙会等传统活动成为了老北京人生活的一部分。
4. 艺术表达:胡同是很多艺术家和文人墨客的栖息地,也是众多文化艺术活动的举办地。
在胡同里,可以欣赏到传统的戏曲、杂技、京剧等艺术表演。
三、胡同文化的价值与影响胡同文化是北京城市发展历程和变迁的重要见证,对于珍视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胡同文化的传承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启示。
首先,胡同文化是北京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在胡同文化的引领下,北京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胡同文化课文精讲
《胡同文化》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胡同文化》这篇文章可以按照其内容和结构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介绍北京胡同。
这部分首先概述了北京城的整体布局,即“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并指出这种方正的布局不仅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接着,介绍了胡同的取名来源,胡同的数量之多,以及胡同与大街的关系,即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最后,作者在第5自然段明确指出,“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第二部分(第6~12自然段):分析胡同文化的特征。
这部分首先指出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然后详细描述了北京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如讲究“处街坊”、易于满足、爱瞧热闹但不爱管闲事等。
最后,作者在第10~12自然段中总结了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探讨胡同文化的衰落。
这部分首先指出北京的胡同正在衰败、没落,然后表达了作者对胡同消失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最后以“再见吧,胡同”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胡同文化的深深眷恋和怀念。
《胡同文化》这篇文章可以按照其内容和结构划分为三大部分,即介绍北京胡同、分析胡同文化的特征、探讨胡同文化的衰落。
这样的划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二、文章赏析《胡同文化》是一篇深情描绘北京胡同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的散文。
文章以平实的语言,细腻地描述了胡同的形态、取名来源、与大街的关系,以及胡同里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展现了胡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章通过描述胡同的形态和取名来源,生动地勾画出了胡同的形象。
胡同大多取自各种行业,如“羊肉胡同”“裤子胡同”等,这些名称既具有生活气息,又富有民俗特色。
胡同的走向大多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这种方正的布局不仅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这种布局使北京人形成了强烈的方向感,也使得胡同成为了北京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深入剖析了胡同文化的特征。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胡同文化
现象呢?
课桌文化 桂林阳朔——西街文化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发现 了以阳朔西街为核心向周边 辐射的田园风光、民俗风情, 并且引来了西方文化;阳朔 人顺应西方的口味,形成了 遍地开花的旅游模式,进而 形成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 “阳朔西街” 。
谢谢观赏!
•《胡同文化》是作者为 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 写的序,而本文更像是 一篇清新的小品文。
汪曾祺
(1920—1998),江苏高邮人,
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 文学系,当过教师、编辑,熟悉 市井民居,师从沈从文,擅写小 品文,文字质朴、自然,给人以 亲切自然的感觉,代表作有《受 戒》、《大淖记事》、剧本《沙 家浜》等,被誉为“短篇圣手”。
胡同文化:
特指老北京胡同居民的生活习 惯和思想状态。
三、胡同的没落
思考:作者对没落的胡同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胡同逐渐走向了—— 没落
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没落
情感上:有怀旧情绪(怀念)、伤感
理智上:知道它走向终结是必然
无可奈何
课外研讨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都有哪些文化
5、过渡: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形成文化 。 (居住方式———文化形态)
二、胡同文化的内涵
胡同文化是怎样的一种文化? 请在课文中找出揭示胡同文化内涵 的语句。
胡同 文化 内涵
6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 家
封 闭
7独门独院,自扫门前雪 8易满足,对生活的物质 要求不高
9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
10—12精义是“忍”
特点一:
方正
特点二: 取名来源 各异
特点三: 宽窄不一
特点四:
数目数不清
特点五: 和四合院一体
胡同文化
汪曾祺:胡同文化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城里有大街,有胡同。
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
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
老两口睡觉,老太太赚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
这是外地少有的。
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
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
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
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
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
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
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吧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吧。
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
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
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
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
羊肉胡同当初想必是卖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
高义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
小羊宜宾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
大概是因为这两条胡同的样子有点像羊尾巴、狗尾巴。
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
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
这些胡同两边大都是“宅门”,到现在房屋都还挺整齐。
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
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
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
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
胡同文化2
汪 曾祺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 1943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 先后任中学国文教师、历史博物馆 职员。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主要 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纪 事》、《异秉》等。他那种清秀隽 永、生趣盎然的风俗画描写风格得 到了文坛的普遍赞誉。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
四合院的宅门
再见吧,胡同
蒙古语称城镇为“浩特” 第一种说法 是:蒙古语称城镇为“浩特”,蒙 古人进入中原后,建元朝,将北京作为大都, 古人进入中原后,建元朝,将北京作为大都, 便按照自己的习惯, 便按照自己的习惯,将中原城镇街巷也称为 浩特” 后被京城汉人读音诈叫成了“ “浩特”,后被京城汉人读音诈叫成了“胡 同”。 胡同”本是蒙古语“ 第二种说法 是:“胡同”本是蒙古语“井”的 意思,其发音为“忽洞” 意思,其发音为“忽洞”。因为城镇居民生存 离不开水井,所以“ 离不开水井,所以“井”渐渐成为人们居住地 的代称。蒙古人建立元朝后将此语带入中原, 的代称。蒙古人建立元朝后将此语带入中原, 忽洞”谐音变为“胡同” “忽洞”谐音变为“胡同”。 元时期, 第三种说法 是:金、元时期,中原汉人将北方 少数民族称为“胡人” 蒙古人建立元朝后, 少数民族称为“胡人”。蒙古人建立元朝后, 京城汉人仍私下叫他们“胡人” 胡同为“ 京城汉人仍私下叫他们“胡人”,胡同为“胡 人大同” 人大同”之意
中国人有一种哲学,叫做“忍”。 我小时候听过“百忍堂”张家的 故事,就非常讨厌。现在一些名 胜古迹卖碑帖的文物商店卖的书 法拓本最多的一是郑板桥的“难 得糊涂”,二是一个大字“忍”。 这是一种非常庸俗的人生哲学。 这是一种非常庸俗的人生哲学。 汪曾祺全集· (汪曾祺全集 六)
思考: 思考:作者对没落的胡同流露出怎样的情 你怎样看待胡同的没落? 感?你怎样看待胡同的没落?
《胡同文化》优秀课件
《八月骄阳》
07
电梯事件
08
安分守己 逆来顺受
09
胡同文化的特点
01
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02
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体现?
03
{
04
《八月骄阳》-----“易忍”、“易满足”
05
电梯事件 ----- 精义“忍”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
北京的胡同
安静 封闭 独门独院 (盒子)
各人自扫门前雪 易于满足 冷漠(冷眼旁观)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逆来顺受
留恋
批判
历史
建筑
数量:
方位:
取名:
环境:
正
俗
多
静
文化
态度
小结
总结:
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通过对北京胡同的介绍,以及它所蕴含着的独特的市民文化的揭示,表达了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使人们对居住在北京的市民文化心态有了生动,深刻的理解。
分组讨论
我们该怎样对待处于 现代文明中的传统文化?
04
又包括这种建筑影响之下人
05
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
06
思维特征。它是对居住在胡
07
同里的北京市民物质和精神
08
生活的透视和概括。
09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 。1943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先后任中学国文教师、历史博物馆职员。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主要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异秉》等。他那种清秀隽永、生趣盎然的风俗画写风格得到了文坛的普遍赞誉。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2024《胡同文化》ppt课件
01定义02特点胡同文化是北京地区特有的一种城市文化现象,以胡同为载体,融合了北京的历史、民俗、社会风情等元素。
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历史传承性、民俗性和社会性,是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同文化的定义与特点03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是蒙古语“水井”的音译,后来逐渐演变成城市街道的代称。
元代起源明清时期,北京胡同数量急剧增加,形成了独特的胡同文化现象。
明清发展民国时期,胡同文化继续发展,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至今,北京胡同仍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民国至今胡同文化的历史渊源胡同文化在北京地区的影响力对北京城市风貌的影响胡同是北京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赋予了北京城市独特的魅力。
对北京民俗文化的影响胡同是北京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故事、传统技艺和社会风俗。
对北京旅游业的影响胡同文化已成为北京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01布局特点胡同的布局一般呈鱼骨状,以南北走向为主,东西走向的胡同为辅,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肌理。
02建筑结构胡同内的建筑多采用传统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以四合院为基本单元,院落之间通过胡同相连。
03空间尺度胡同的宽度一般较窄,营造出一种亲切、宜人的空间尺度,使人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
胡同的建筑布局与结构建筑风格特点四合院的建筑风格简约而精致,注重细节处理,如雕花门楼、影壁、垂花门等,体现了传统建筑的韵味和美感。
四合院的构成四合院是胡同中的典型建筑形式,由正房、厢房、倒座房和院墙围合而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院落空间。
色彩与装饰四合院的建筑色彩以灰色调为主,营造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
同时,在建筑装饰上也采用了传统的砖雕、木雕等工艺,增添了建筑的艺术魅力。
胡同四合院的建筑风格胡同中的传统建筑元素门楼与影壁01门楼是胡同四合院的重要入口,常采用传统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造型精美。
影壁则位于门楼内侧,起到遮挡视线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屋脊与瓦当02胡同四合院的屋脊和瓦当也是传统建筑元素的重要体现,屋脊上常装饰有脊兽等饰物,瓦当则采用传统的青瓦或琉璃瓦,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胡同文化(2)
文章的最后三段表现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
作者批判反思了封闭性市民文化。他知道 在时代大潮下,这种文化必然要衰弱下去, 遭到淘汰。他知道这是下层平民的文化、旧 时代的文化、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文化、无力 抗争的文化,但他还是怀着伤感的情绪的。
胡同在衰败
北京在前进
作业: 1.完成相关的课后练习。 2.课外阅读汪曾祺的《受戒》 等代表作,进一步体会其语言特色。
——英•泰勒《原始文化》
“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 的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 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 机构。 ——《辞海》
学习目标
• 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并由此产生对中 国文化博大精深、兴衰存亡的随想。 • 训练自己概括要点、提取精义的能力。 • 体味文章清新流畅又不失风趣幽默的语 言风格。
?
• 石刻的史书,凝固的音乐 • ——建筑
?
• 北京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 • ——胡同、四合院
• 老北京——胡同、四合院
四合院俯视图
四合院的宅门
门 墩
和
影壁
四合院门前上马石
胡 同汪 文曾 祺 化
博白县王力中学 覃幼燕
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 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作者简介
•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 现代作家。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 系。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先后曾任 《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 学》编辑,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 为北京京剧院)任编辑。主要作品有小说 《受戒》、《大淖(nào)记事》,京剧 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评论 《沈从文和他的〈边城〉》。他那种清秀 隽永、生趣盎然的风俗画描写风格得到了 文坛的普遍赞誉。
胡同文化2
北京胡同的特点
布局 方正 取名 多种来源;俗 数目 多 环境 闹中取静
长期生活在这样方正 而又安静的胡同里的居民 又形成怎样的生活习惯和 精神状态呢?
•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 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 独门独院。
•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物质 要求不高。
同。”一声长叹,这叹息声中有着几份清醒、几 分伤感以及几分无奈,表达了无限怅惘之情。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本地的 民居特色、民居文化及保护现状 的看法
小结
《胡同文化》犹如一杯陈年佳酿,使人们品尝到了原 汁原味的北京,了解了老北京市民的生活和心态,体味到 了胡同文化的深刻内涵,并感受到了悠闲的小品文的精美。
•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 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 来顺受
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 1.老舍《茶馆》
• 2.汪曾祺《八月骄阳》
• 3.电梯事件
这三个例子可不可以颠倒顺 序?为什么?
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 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 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 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 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 的!
(zhòng)
虾蟆陵(há má同“蛤蟆”)
作者简介
•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著 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 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代表作品有《受戒 》和《大淖记事》等。
•
汪先生当过教师、编辑,不平凡的生
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的见
解,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他对市井居民
2、“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 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胡同文化(5篇)
胡同文化(5篇)第一篇: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教案一一、导入同学们刚才欣赏的一首歌曲叫<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原汁原味的京曲,将我们带进了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北京。
一提到北京,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想到故宫、长城、颐和园┅┅想到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008年奥运会可能在北京举行,我们一定要多得金牌。
想到北京的胡同、四合院看看。
同学可能没有想到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胡同、四合院就是老北京的象征,说不定它与北京的文化、乃至中国的文化还有关系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去看一看。
二、板书课题。
三、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北京的胡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学生看图片、老师介绍。
四、再让我们来欣赏课文,请同学们看课文第第5一12节,思考问题:北京胡同文化什么样的内涵?(用原文的话回答)。
“北京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物质的要求不高”“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
”北京市民有忍的精神,怕事,有什么不顺心的,忍一忍也就算了。
安土重迁住四合院(盒子)封闭易于满足忍不爱管闲事逆来顺受,安分守己居住方式上的安土重迁和独门独院,饮食条件上的易于满足,处世方式上的明哲保身;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忍”的具体内容即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五、这就是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到这里我们又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称北京文化为胡同文化,而不说是香山红叶文化?让我们还是从课本中寻找答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1-4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1、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胡同将四方四正的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的方块;2、胡同的取名、宽窄和数量与市民生活关系密切,并深刻地影响着市民的生活与思想;3、胡同接近闹市又远离闹市,与闭合的四合院是一体的。
特点:方正取名(计数、物御、人物、行业、形状、其它)数量“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网络(方便、安静)胡同的总特点是“方正”,这种方正影响了北京市民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市民的思想,并形成了封闭的胡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同文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序言。
单元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序言的学习,了解序言的相关知识,提取文章的信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艺小品文。
普普通通的胡同,在作者的笔下,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汪曾祺先生用富有京味而又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又通过对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的描写,传达出了胡同文化封闭隐忍的内涵,在悠闲散淡而平和的语言风格之下透出作者对胡同之没的淡淡伤感。
课文的教学重点应是概括胡同的特点,领会胡同文化的内涵,体味作者极富表现力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是对胡同文化内涵的领悟以及北京人心态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阅读全文,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感情。
2、培养学生概括要点、提取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品读,领会本文语言平白朴素、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此,我主要采用“品读赏析”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安排一课时。
借助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体味本文深沉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特点;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课文:
如果现在大家有机会去北京旅游的话,最想去哪里?(故宫、长城等)有的想去长城一睹塞内外的大好风光,有的想去故宫感受历代皇朝的神秘,有的想去圆明园重温那段屈辱的历史等等。
的确,北京有许多的名胜古迹值得我们去回味去思考。
但今天我想去带大家看一个地方,那就是北京的胡同。
有人说没去过北京的胡同就不算真正的了解北京。
首先我们就来听一首京歌,看看北京的胡同是什么样儿的。
(播放flash)听完这首歌后,我们对北京胡同有了一个初步印象,那就是(问学生)“多”。
现在我们来学习作家汪增琪先生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言《胡同文化》,去进一步了解胡同及胡同文化。
(二)研习文本,问题设计:
1、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提示归纳要点的方法)
明确:胡同特点——胡同文化的特点——胡同及胡同文化的衰落
2、速读1——4段,概括胡同特点。
明确:方正胡同取名有各种来源多安静
3、速读5——12段,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北京人的心态。
明确:
①居民安土重迁;②讲究处街坊,但平常过往不多;③易于满足,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④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4、讨论交流:对于胡同文化“忍”的精义,你怎么看,谈谈你的观点。
5、品读课文最后三段(13——15),体会作者对胡同之没的感情。
6、本文的语言富有京味,内涵隽永,很有表现力。
请从文中找几句这样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
然后听课文的朗读片断。
(三)布置作业
我们学校的圣园碑林古城墙都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请以“圣园印象”为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