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习题整理
马克思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D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B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3.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4.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5.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DA人们选择的主动性 B人能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C人类能够摆脱必然性 D人们在对必然认识的基础之上对客观的改造6.“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7.“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8.“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B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9.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D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1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CA时间性概念 B空间性概念 C历史性概念 D物质性概念11.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D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1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条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13.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14.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D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1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C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6.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A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17. 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根本条件是AA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B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人类19世纪创造的优秀理论成果 D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18.共产主义社会实行的分配制度是C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C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D其他的分配方式19. 科学共产主义之所以是科学,主要在于其DA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C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D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0.在马克思经典作家看来,社会主义是DA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段B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过程中的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C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过程中可以跨越的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低级阶段2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三个方面的关系是AA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B彼此分割的 C相互独立对等的 D相互矛盾对立2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B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23.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 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24.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B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 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25.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DA社会主义革命中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26.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C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 B按需分配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27.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28.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DA展望的内容是否正确 B展望的目的和动机是否正确C有没有预见性 D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科学29.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之一是DA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C以科学类比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D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30.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之一是CA在剖析以往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B在剖析以往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具体情况C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D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具体情况31.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之一是AA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B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详尽细节,而不作一般特征的描绘C立足于描绘未来社会的全部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揭示D立足于既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又作详尽的细节描绘32.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D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按需分配 B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劳分配C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各取所需 D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33.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BA社会关系极大提高,人们精神境界高度和谐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社会关系高度发展,人们精神境界极大和谐 D社会关系高度发达,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4.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AA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B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D每个人自由而自主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35.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CA具有客观可能性的 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 C具有客观必然性的 D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36.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之所以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因为DA基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B基于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C基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未来美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D基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37.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DA最困难的事业 B最艰巨的事业 C最长期的事业 D最伟大的事业38.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DA实际体现 B客观体现 C真实体现 D根本体现39.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说明实现共产主义是DA 一个长期的艰巨过程 B一个长期的曲折过程C一个艰巨曲折的过程 D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40.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建设DA 发达的社会主义 B真正的社会主义 C民主的社会主义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1.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体现在积极投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行动中,这应该是BA大家都来做,大家一起做 B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C鼓励大家都来做 D号召大家一起做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 BDA共产主义渺茫论 B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2.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涵义的有: ABCD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BC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4.下属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 ACD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5.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BCDA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B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 D有其历史局限性6.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BCD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 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 D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7.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 ABCD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8.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涵义的有:CDA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B获得绝对自由C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9.人的全面发展是指:ABC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C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10.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ABCDA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B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D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11.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BCD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C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12.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 ABCD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13.下列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BCDA实现了共同理想也就实现了远大理想 B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C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D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1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 ABCDA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 B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C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1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ABCDA现阶段我党的低级纲领 B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16.“两个必然”是指ABA社会主义的胜利 B资本主义的灭亡 C阶级的消亡 D人的自由解放17.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内容包括ABCD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18.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有ABCDA以人为本 B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C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D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9.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B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坚持了科学发展观 D坚持了对外开放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ABC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21.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因为ABCDA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B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C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D资本主义灭亡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2.“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是ABCDA有着内在联系的 B相互矛盾的 C 前者是根本方面D前者是讲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后者是这种客观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23.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因为ABCDA共产主义需要由社会主义的发展来提供实现的条件B社会主义是这同一社会形态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则是高级阶段C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D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首先要使社会主义有充分的发展三、判断题1.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T2.自由王国是在必然王国中自由时间积累的结果.T3.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的发展.F4.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T5.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因为这一社会理想具有客观必然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T6.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是有内在联系的,不矛盾的.T7.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应该积极投入中国特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T8.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F9.“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F1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F11.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类能够摆脱必然性.F12.“人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T13.“物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F14.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F15.自由王国是指人们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F16.共产主义社会实行的分配制度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T17.在马克思经典作家看来,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过程中的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F1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T19.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预见性.F20.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F21.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是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具体情况.F22.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是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详尽细节,而不作一般特征的描绘.F23.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按需分配.F24.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T25.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F26.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F27.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也是一种现实运动.T28.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F29.人类解放的涵义是指人类获得了绝对自由.F3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F3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T3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T33.“两个必然”是指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T34.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坚持了对外开放.F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毛泽东思想.F36.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T。
马克思原理题
马克思原理题
1. 哲学的根本问题
- 错误的哲学观念如何影响社会的发展?
- 如何通过正确的哲学观念来解决社会问题?
2. 劳动与社会
- 劳动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是什么?
- 如何通过更公平的劳动分配来实现社会公正?
3. 历史唯物主义
- 社会如何通过阶级斗争实现发展?
-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变革的意义是什么?
4. 资本主义与剩余价值
- 资本主义经济系统如何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
-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如何分析现代社会的贫富差距?
5. 阶级与阶级斗争
- 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如何影响社会进步?
- 如何通过解放阶级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6.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如何通过社会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社会?
7.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问题
- 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 社会主义国家构建中的困境和解决途径是什么?
8. 蒙昧主义与资本主义
- 为什么马克思认为蒙昧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一种特征?
- 如何通过启蒙运动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9.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意义
- 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
- 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1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如何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危机?- 如何通过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来实现生产力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复习题
作业马克思复习题1.第1题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标准答案:C2.第2题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标准答案:D3.第3题经济根底是〔〕。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D.由社会一定开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标准答案:D4.第4题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理论创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标准答案:D5.第5题资本主义开展经历的两个阶段是〔〕。
A.原始资本主义和兴旺资本主义B.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C.近代资本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D.地区资本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标准答案:B6.第6题生产关系中,最根本、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关系D.产品的交换方式标准答案:B7.第7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锋利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标准答案:D8.第16题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根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标准答案:A9.第17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被称为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关键是〔〕。
A.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哲学的优秀成果B.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C.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坚持科学的实践观标准答案:B10.第18题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头脑中固有的B.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1.第19题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马克思选择整理(全)
绪论及哲学基础知识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B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D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B)。
A.整体与局部的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C )A.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思维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6.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 C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7.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 C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9.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的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 B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1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A. 重商主义B. 古典政治经济学C. 庸俗政治经济学D. 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11.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 D )A.社会实践基础 B.阶级条件C.思想理论来源 D.自然科学前提1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 C )A.客观性B.辩证性C.实践性D.系统性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 C )A. 客观性B. 矛盾性()C. 实践性D. 社会性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D )A.科学性和阶级性 B.原则性和灵活性C.实践性和阶级性 D.科学性和革命性15.“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 )A.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16、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A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
考试题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2023年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1、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成果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共产主义学说
C. 社会主义学说
D. 科学社会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唯心主义
D. 形而上学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
A. 阶级斗争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社会演进理论
D. 劳动价值理论
4.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是:
A. 社会形态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阶级斗争理论
D. 生产力理论
5.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A. 阶级分析
B. 实证研究
C. 历史唯物主义
D. 综合分析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劳动价值论?请简要说明其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 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理论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4. 请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学理论的贡献。
5.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三、论述题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论,并分析其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留白,供回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单项选择题1. 在事物的转化过程中C、有些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些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2. 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B、生产关系3. 人的本质是指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达和主要标志是D、科学技术5. 反映生产关系性质的是B、经济制度6. 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B、生产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8.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9.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说明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10.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1. 广阔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12.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13.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C、人的实践活动14. 表象D、属于感性认识,是对知觉的再现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种。
这一情况说明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16.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17.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18.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9.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开工具的状况20. 感觉是认识的起点C、既可能是唯物主义观点,也可能是唯心主义观点1、“文化蕴藏关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
马克思原理经典选择题
马克思原理经典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
a) 社会主义b) 共产主义c) 唯物史观d) 阶级斗争答案:c) 唯物史观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
a) 唯物史观b) 阶级斗争c) 社会主义d) 共产主义答案:a) 唯物史观和b) 阶级斗争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a) 实现共产主义b) 泯灭私有制c) 实现阶级斗争d) 实现人民民主答案:a) 实现共产主义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一个没有阶级和私有制的社会形态,实现了人类的自由和平等。
4.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是()。
a) 资本主义b) 意识形态c) 剩余价值d) 阶级斗争答案:d) 阶级斗争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5.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 列宁b) 马克思c) 恩格斯d) 斯大林答案:b) 马克思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
马克思是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6.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著作是()。
a) 《资本论》b) 《共产党宣言》c) 《哲学的贫困》d) 《德意志意识形态》答案:a) 《资本论》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著作是《资本论》。
这部著作详细阐述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
7.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括()。
a) 自由b) 平等c) 公正d) 和谐答案:a) 自由、b) 平等、c) 公正、d) 和谐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括自由、平等、公正和和谐。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说,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
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3.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社会阶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阶级是由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地位间的对立所确定的,包括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
4.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国家?-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利益的机构。
5. 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有何批判?-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剥削和压迫,导致了阶级对立和社会不平等,必然会走向崩溃,为新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的兴起创造条件。
6.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社会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是推翻旧的统治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手段,通过革命实现社会变革。
7. 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平等。
8.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基础,社会变革又反作用于经济发展,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9. 马克思主义主张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路径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逐步消灭阶级和剥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10. 马克思主义对于个人自由有何看法?- 马克思主义主张实现个人自由的前提是消除阶级和剥削,建立平等的社会制度,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能。
马克思习题集
四、论述题2.试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5.试论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6.试论述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立场。
[参考答案要点:]2.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定的阶段——机器大工业的社会化生产的新的阶段。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社会经济根源。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19世纪30年代以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开始上升到了首位。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当时欧洲的发达国家,已经逐步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业无产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3.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在于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在它创立时就批判的继承了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凝结着人类思想最高成就的思想精华;马克思主义是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对世界本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坚持以实践为基础,不断研究和解决前进和实践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因而它能够成为永葆青春火力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个领域,其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它们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a.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b. 个人的意识和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c. 社会发展是不可逆转的d. 私有制是社会进步的动力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的经济观点是:a. 价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b.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充满竞争和危机的c.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本来源d. 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是社会主义的基础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历史发展的看法是:a. 历史是无目的的,客观的过程b. 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c. 革命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关键力量d. 历史发展存在阶级斗争的规律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意识的看法是:a. 意识来自于人们的社会实践b. 意识对人们社会存在的反映有限制c. 知识是经验和理性的结合体d. 意识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结果5.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观点是:a.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的制度b. 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相对低级的资本主义阶段c.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础d. 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是共产主义举例说明:1. 关于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活动,通过劳动,人类能够改变自然和满足自身物质需求。
劳动不仅可以创造物质财富,也可以培养和提高人的智慧和能力。
例如,一个农民通过劳动种植庄稼,不仅可以获得粮食,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农业技能。
因此,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2. 关于私有制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导致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根源,社会进步的动力在于消除私有制。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富人拥有大量生产资料和财富,而穷人则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机会和资源分配。
只有通过彻底消除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3. 关于历史发展存在阶级斗争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导致社会动荡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原则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核心,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等内容。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决定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
历史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过程。
3.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有何特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了阶级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剩余价值与剥削、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等重要问题。
它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认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4.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科学社会主义主张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人阶级政党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社会。
其核心内容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专政等。
5.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驱动历史前进的根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包括剥削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等。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路径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通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团结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坚持不断革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7.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思想武器,是指引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南针。
它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原理等。
2.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关联、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唯物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对立统一和发展规律。
3.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变革的动力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变革的动力是阶级斗争。
社会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动力。
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原理是什么?社会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包括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
其中,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无产阶级专政是确保公有制得以巩固和发展的政治制度。
6.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看法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主张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即达到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7.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私有制?马克思主义批判私有制,认为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公有制,以消除阶级差别,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8.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原则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倡导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和统一,主张各国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共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反对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
9.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阶级斗争的本质,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原则和政治原则,为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习题答案
马克思习题答案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C )A.万物皆备于我B.存在就是被感知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心外无物2.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C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3.“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是( A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不可知论观点D.二元论观点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 A )A.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C.世界是怎样被认识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D.世界是怎样被改造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5.“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 A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种观点是( C )D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7.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 B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8.时间和空间是 ( A )B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9.形而上学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错误在于否认 ( C )A.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B.时间空间的有限性C.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相联系D.时间和空间的不变性10.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D )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11.《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库
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库1.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在其基础上产生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的变化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3.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之间的斗争来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这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阶级斗争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4.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所得到的工资。
这是由于资本家占有并支配生产资料的特殊关系所导致的。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剥削的表现,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追求实现所有制的公有化,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社会主义的实现需要通过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专政。
6.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是统治者用来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的机构。
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是由于社会内部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国家是为了巩固工人阶级的政权而存在的。
7.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观点认为,共产主义是最终实现的社会形态。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不再受到任何私有制的束缚,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公有的,个人能够自由而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版练习题1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基础知识题1、首次提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观点的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朴素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庸俗唯物主义2、哲学是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3、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是指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C.无产阶级世界观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D.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7.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
这种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8.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A.投身社会实践B.认识客观规律C.加强主观努力D.制订周密计划9.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10.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宿命论观点1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1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不可知论13、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A.形而上学不变论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论D.庸俗进化论14、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自然界B.人类社会C.精神D.实践15、哲学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1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D.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1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18、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1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2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2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22、发展的实质是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3、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2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B.有否高尚的理想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25、意识的本质是A.人脑的分泌物B.人与生俱来的特性C.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D.观念的综合26、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有限性和无限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同一性和斗争性27、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28、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29、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A.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B.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D.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征30、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31、矛盾的客观性是指A.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B.矛盾只存在于社会领域中C.矛盾只存在于自然界中D.矛盾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中的反映32、矛盾的转化是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B.由坏到好的转化C.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33、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B.事物变化显著不显著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34、作为辨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指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B.新事物和旧事物达到合为一体C.新事物在本质上区别于旧事物D.新事物优于旧事物35、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C、认识来源于精神D、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36、质量互变规律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源泉和动力D、必然和偶然37、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C、事物质变的临界点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38、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 实物B 具有体积和重量C 运动D 客观实在性39、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A. 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B. 事物中消极的方面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40、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 个人的主观努力B. 社会实践C.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D.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题1.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
马克思主义原理习题
附:各种类型的参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判断1、《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4、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5、思维(意识、精神)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7、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8、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9、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0、“观念的东西不过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11、凡是唯物的必定是辩证的,凡是辩证的必定是唯物的。
(×)12、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3、世界统一于存在。
(×)14、一维性是时间和空间的共同特性。
(×)15、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16、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7、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18、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19、人们引水上山是改造规律的结果。
(×)20、一切以条件、地点、时间为转移,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事物间普遍联系的观点。
(∨)22、“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2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24、事物的发展都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25、量和事物的存在具有直接同一性。
(×)26、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会陷入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27、割裂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会陷入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28、“扬弃”就是全盘否定,完全抛弃。
马克思习题(带答案)
1一、单项选择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正确答案是】:A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正确答案是】:B3、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共产党宣言》B.《德意志意识形态》C.《资本论》D.《神圣家族》【正确答案是】:A4、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和恩格斯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正确答案是】:C5、马克思主义是()A.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正确答案是】:A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2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正确答案是】:A7、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正确答案是】:C8、从不同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回答。
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这是()A.从理论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形成的回答B.从理论的阶级属性角度形成的回答C.从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角度形成的回答D.从理论品质角度形成的回答【正确答案是】:B9、从不同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习题整理一.试结合当前的现实问题,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在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2.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下,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在多元文化发展中,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文化。
3.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一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信念,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4.青少年实现中国梦,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二.评价: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观点是错的,经济性与科学性无必然联系,两者可以相容,代表某一阶段利益的理论,只要符合人类发展规律,也是符合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第一次将阶级性与科学性统一的理论。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实践将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三.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已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1.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应2.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3.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5.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6.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在实践中贯彻7.把马克思主义看成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体系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教材P26-27、P29)五.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六.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答:(一)我们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是我们学习和了解这一哲学原理的根本目的。
①学习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从而正确的认识事物。
②从工作方法来看,学习该原理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
③从中国革命建设的指导思想来看,学习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
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所有这些,都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1)矛盾具有普遍性,只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现阶段,我国及世界普遍存在这一矛盾,我国面对社会现状的政策体现了我国政府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社会矛盾。
(2)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这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做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七.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性的辩证关系答:(一)1、通过前一段时间对马克思基本原理这门课的学习,使我懂得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必须要以主动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原则为依据,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才能实现中国梦。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才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
3、在这个充满竞争、充满压力的知识经济时代,青年人的聪明才智,社会的大熔炉为每一位有志有才的青年提供了实现各自中国梦的机会。
一份耕耘自当有一份收获,为了梦想,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奋斗就能获取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4、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我们发挥青年自身优势,发扬勇于创新、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用辨证的唯物主义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指导工作学习。
5、青年的优势体现在接受新鲜事物快,上手能力强,敢于创新等等几个方面,它的体现还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积极主动,以小改革、小创新带动大改革、大创新。
这样我们就有了更强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不仅能为“国家梦”作出贡献,并且也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八.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
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九.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世界怎么样;第二,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无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条件性,孤立和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题;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是世界,万事万物都包含着矛盾,不包含着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认识矛盾就是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就是处理问题。
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承认矛盾,发现矛盾和处理矛盾。
这样,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第四,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总体上都是有低级向高级不断的发展,它的发展是由量的不断积累,超出度的范围,达到质的飞跃。
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和中要重视量的积累,以便突破质的飞跃;第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我们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要以唯物辩证法作思想导。
十、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一)概念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三)意义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