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妃的历史作用_林延清
明朝内宫制度
明朝内宫制度概述一、后宫组织明朝的后宫组织严密且等级分明,主要由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构成。
皇后作为后宫之主,拥有极高的地位,负责统领后宫,协助皇帝处理宫廷事务。
其他妃嫔则按照等级的不同,拥有不同的权力和待遇。
二、宫女制度宫女是明朝后宫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宫廷的日常生活和各项服务。
宫女的选拔严格,通常来自民间良家女子,经过层层筛选和考核后入宫。
宫女在宫中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和职责分工,且必须遵守严格的宫规宫纪。
三、宦官制度宦官是明朝内宫中的特殊群体,主要由被选入宫的男童经过特殊训练后成为。
宦官在宫中担任着各种职务,如传达皇帝的命令、管理宫廷事务等。
然而,明朝对于宦官的使用和权力有着严格的限制,以防止其干涉朝政。
四、妃嫔等级明朝的妃嫔等级制度严格,按照地位和品级的不同,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多个等级。
每个等级都有着不同的服饰、待遇和权力,且晋升制度严格,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经过皇帝的批准。
五、皇子教育明朝对于皇子的教育非常重视,设有专门的皇子府和师傅进行教导。
皇子的教育内容涵盖了经史子集、武艺骑射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继承人。
此外,皇子还需学习宫廷礼仪和规矩,以适应未来的皇帝角色。
六、内宫规矩内宫的规矩严格且繁琐,涉及到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宫女的言行举止、妃嫔的服饰穿着、宫廷的礼仪规范等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这些规矩旨在维护宫廷的秩序和稳定,确保后宫的安宁和皇权的尊严。
七、内宫财政内宫的财政管理由专门的机构负责,主要包括内府库和御马监等。
内宫财政的来源主要包括皇帝的赏赐、宫廷的收支以及官员的进贡等。
这些资金用于宫廷的日常开销、妃嫔和宫女的俸禄以及宫廷建设等方面。
八、宫闱安全宫闱安全是明朝内宫制度中的重要一环。
明朝设立了专门的侍卫机构负责宫廷的安全保卫工作,如锦衣卫和东厂等。
这些机构负责宫廷的巡逻、监控和调查等工作,确保后宫的安全稳定。
同时,内宫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止火灾、盗窃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明朝的女性地位皇后贵妃与寡妇的权力与影响
明朝的女性地位皇后贵妃与寡妇的权力与影响明朝的女性地位:皇后、贵妃与寡妇的权力与影响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朝代,而在这个时期,女性地位与权力往往被认为是相对较低和受限制的。
然而,明朝皇后、贵妃以及寡妇们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她们的权力与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肯定。
本文将探讨明朝女性地位的相关问题,并着重分析皇后、贵妃以及寡妇在政治和社会中所具备的权力与影响。
一、皇后的权力与影响在明朝,皇后是最高贵的女性地位,通常是皇帝的正式妻子。
皇后不仅仅是内廷的主要管理者,还在政治决策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皇帝对皇后的信任与依赖常常使得她们能够对朝政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明朝历史上,一些有智慧和才华的皇后更是通过自身的能力,为整个朝政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明成祖朱棣的皇后马皇后曾以她聪明智慧的头脑参与朝政,对国家治理产生了积极作用。
此外,皇后还能通过生育皇子来确保自己的地位。
她们的儿子通常会成为继位皇帝,因此,皇后的影响力可以通过子嗣对朝政产生长期的影响。
同时,明朝的后妃文化也为皇后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影响力和地位的机会。
无论是参与礼仪活动,还是广泛拓展国内外交际,皇后们都能通过这些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二、贵妃的权力与影响在明朝,贵妃是皇后之下的次要地位,她们的权力和影响力相对较小。
不同于皇后,贵妃的地位来自于皇帝的宠爱和喜好,通常是因为美貌、聪明或者其他特殊才能而备受皇帝青睐。
贵妃们的主要职责是陪伴和取悦皇帝,而非直接参与朝政决策。
然而,贵妃们并不完全没有权力和影响。
她们可以通过获取皇帝的宠爱,间接地影响朝政。
一些贵妃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艺,与皇帝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从而通过与皇帝的私人交流,对朝政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在宫廷中,贵妃也可能通过争宠和争权的手段,牵动一些政治势力,甚至会对其他后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过,这种权力和影响力通常是相对较小和相对局限的。
三、寡妇的权力与影响在明朝社会中,寡妇是指失去丈夫的已婚妇女,她们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读林延清教授《明朝后妃与政局演变》
读林延清教授《明朝后妃与政局演变》作者:刘沐晗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22期随着明朝宫廷史研究日趋火热,相关学术成果亦不断涌现。
众家侧重点各不相同,就明朝后妃对明政治发展的影响这一方面的研究,以林延清教授为当仁不让的集大成者。
林延清,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先生,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从事明清史的教学和研究四十余年。
林教授从2002年至今共发表了十余篇关于明朝后妃与政局演变的论文,《明朝后妃与政局演变》一书便是在这些论文的基础上,由林教授联合其门下诸博士、硕士系统梳理、深化研究而成。
全书共计30万字,2014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正文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绪论”、“第一编后妃制度”以及“第二编后妃与明朝政局演变”。
“后妃制度”包括后妃的选配、册封、起居及礼仪制度以及禁止后妃干政的制度及影响四章内容。
“第二编后妃与明朝政局演变”选取了有明一代对政局产生影响的十位后妃的典型事例加以详细论述。
细细拜读全书之后,感觉收获良多,粗浅总结本书几大特点,本人不揣谫陋,略言其要。
其一,绪论精到,观点鲜明绪论分为了五个部分,开篇作者便指出明朝政局演变虽是明史研究的一个重点,但以往的学者多着眼于皇帝和文武官员在明朝政治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而忽略后妃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的现状。
另外,受诸如《明史》、《万历野获编》等史书中“史臣称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等观点的影响,多数人将明朝后妃置于明代政治演变之外,作者纠正了这种观点,并明确提出有明一代,之所以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后妃一直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要研究明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全貌,必须研究明朝后妃与政局演变的历史。
紧接着作者对此课题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其中,二、三、四部分总结了三条明朝后妃对政局产生的积极作用。
(一)辅佐君主,治国安邦,以太祖马皇后、成祖徐皇后、仁宗张皇后为例;(二)果断处理皇位继承危机,实现皇位平稳更迭,如仁宗、孝宗、熹宗时期的三位张皇后;(三)支持改革,挽救危亡,则以神宗李太后为代表进行分析。
明朝皇帝的后宫生活明代皇帝与妃嫔的关系与生活方式
明朝皇帝的后宫生活明代皇帝与妃嫔的关系与生活方式明朝皇帝的后宫生活:明代皇帝与妃嫔的关系与生活方式明代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朝代之一,皇帝的后宫生活也是人们广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明代皇帝与妃嫔的关系与生活方式,以揭示明朝后宫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后宫组成与等级明代的后宫由皇后、嫔妃、妾室、贵人等组成。
皇后地位最高,贵为皇后者居于顶尊的位置。
其次是嫔妃,包括世袭妃子和选召妃子,嫔妃地位次于皇后但高于妾室。
然后是妾室,她们的地位相对较低。
最后是贵人,贵人地位较低但依然比妾室高。
二、后宫生活与规矩1. 服饰与仪仗:后宫妃嫔的服饰极为讲究,根据等级不同,服饰款式也有所区别。
皇后的服饰华贵典雅,而嫔妃、妾室则相对简约。
妃嫔不仅需要注重外表,还要学习礼仪知识,懂得如何行走、如何与皇帝交流等。
2. 居住与集会:后宫中,皇后有专属的寝宫,嫔妃们也有各自的居所。
而在大殿上,皇帝会根据行事需要与各位妃嫔进行会见。
有时,皇帝还会举办宴会或观看戏剧等活动,这时妃嫔们也会参与其中。
3. 仪仗与礼节:后宫中的一切活动都十分注重礼仪。
每次皇帝进入后宫,都会有金鼓击节、仪仗护送等隆重的场面。
而妃嫔们在与皇帝交流时也需要遵循各种规矩,比如行礼、言行举止等。
4. 学习与才艺:在明代后宫,皇帝对妃嫔的要求并不仅仅是美丽貌美,更看重她们的才学与才艺。
妃嫔们需要学习诗词、书法、音乐舞蹈等,以满足皇帝的各种需求。
三、皇帝与妃嫔的关系1. 皇帝的宠爱:在明代,皇帝对妃嫔的宠爱程度不尽相同。
有些皇帝可能只宠幸一位皇后,其他妃嫔地位相对较低。
而有些皇帝则喜好宠爱多位妃嫔,甚至可能拥有数十位妃嫔。
2. 情感与争宠:在后宫生活中,妃嫔之间的情感和争宠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为地位和宠爱程度不同,妃嫔之间可能会产生嫉妒、争斗等情绪和行为。
3. 生育与子嗣:在明代社会,生育子嗣对于皇帝和妃嫔们都至关重要。
皇帝希望妃嫔们能够生育健康的子嗣以维护王朝的血脉延续。
而妃嫔们也通过生育子嗣来获取更多宠爱与地位。
明朝的后妃与后宫生活
明朝的后妃与后宫生活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其后妃与后宫生活一直备受关注。
后妃们身份尊贵,虽然享受了荣华富贵,但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明朝后宫的生活方式、权力关系以及后妃们的遭遇。
明朝的后宫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由皇帝、皇后、妃嫔、贵妃以及宫女等组成。
皇帝一人拥有多位后妃,其中皇后地位最高,她是皇帝的合法妻子,负责生育继承皇位的儿子。
贵妃则是掌握着相当大的权力,她们通常是皇帝的宠爱之选,可以干预政务,对国家大事发表意见。
其他妃嫔则按照级别高低分为嫔妃、妾室等,她们的地位和待遇相对较低。
明朝后宫的日常生活充满了规矩和仪式。
每个妃嫔都有自己的居所,并有专门的宫廷仪式和礼仪要求。
她们要定时拜见皇帝,向他请安,还要在特定的节日和场合参加各种仪式活动。
此外,后妃们还要学习诗书礼仪,绣花织锦,以展现她们的文化修养和贤良淑德。
在后宫里,妃嫔们之间也存在相互竞争和争宠的现象,她们常常要通过巧妙的手段争取皇帝的宠爱和关注。
然而,明朝后宫生活虽然看似庄重华丽,实际上却充满了竞争和残酷。
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调整后妃的地位和位次,这就使得宫廷内部存在着争斗和嫉妒。
后妃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防被其他人挤压或排挤。
有时,皇帝还会宠幸某个妃子,并赐以封号和特殊待遇,这往往引起其他妃嫔的嫉妒和不满。
为了争宠,后妃们也会加入各种宫廷政治斗争,甚至暗中谋害其他妃嫔,这样的例子在明朝后宫中并不少见。
除了权力斗争,后宫的生活还困扰着后妃们的身心健康。
由于皇帝一夫多妻制度的存在,后妃们经常面临着竞争和被冷落的境地。
她们不能选择自己的伴侣,也无法拒绝皇帝的宠爱。
虽然有些妃嫔得以生育,但更多的后妃则面临生育困难和流产的风险。
此外,后宫生活繁忙而枯燥,没有太多的自由和娱乐,这让后妃们感到无聊和孤独。
总的来说,明朝的后妃与后宫生活可以说是光鲜而复杂的。
她们享受了权力和财富,但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壬寅宫变”与嘉靖朝政的转变
“壬寅宫变”与嘉靖朝政的转变第38卷第1期2010年1月辽宁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Liaoning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V o1.38No.1Jan.2010编者按:林延清先生的《"壬寅宫变"与嘉靖朝政的转变》一文,对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发生的一群宫女险些将嘉靖皇帝扼死的事件进行了重新梳理.认为,该事件在朝廷内外引起极大的震动,对嘉靖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亦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它是影响朝政走向的重大事件,值得高度关注.但长期以来,史界对此却重视不够,仅将其归结为一次偶发的宫延事件,进行一般的事件起因和过程的阐述,并未揭示其深刻影响,这也使得我们对嘉靖朝政的发展演变缺乏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而《"壬寅宫变"与嘉靖朝政的转变》一文,则在翔实的资料基础上,对"壬寅宫变"施加给嘉靖朝政的巨大冲击波,予以全面而又深入的剖析,指出它是嘉靖朝政由盛入衰的转折点.这就首次将"壬寅宫变"与嘉靖朝政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根据其作用的力度,判定为嘉靖朝政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论断新颖独到,具有很鲜明的创新性,值得一读."壬寅宫变"与嘉靖朝政的转变林延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摘要: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发生的宫婢之变,险些将嘉靖皇帝扼死.它是嘉靖皇帝专横暴躁,横施淫威所造成的,对嘉靖朝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开启了嘉靖皇帝怠政的时期;第二,狂热地崇信道教,专一奉道事玄;第三,直接导致严嵩专权乱政的出现."壬寅宫变"是嘉靖朝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关键词:嘉靖皇帝;壬寅宫变;朝政下滑中图分类号:K248.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91(2010)01—0007—07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发生的一群宫女险些将嘉靖皇帝扼死的严重事件,历史上称为"壬寅宫变".它对嘉靖朝政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定意义上说,它是嘉靖朝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应对此进行深入地探讨.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二十一日是很不寻常的一天.嘉靖皇帝遭到比三年前南巡途中险被烧死更为严重的劫难——差一点被宫女杀死.因嘉靖二十一年为农历壬寅年,故此事件被称为"壬寅宫变"一般情况下,要想加害明朝皇帝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不要说紫禁城内外戒备森严,就是弄清皇帝某夜在哪里就寝也是不易的.皇帝居住的乾清宫暖阁有九个房间,"中一间置床三张于房下,收稿日期:2009—08—26作者简介:林延清,男,山东菜州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明清史.8辽宁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正即以天桥上左一问之下置床三张于上,又以天桥下左二问之下间置床三张于下,又以天桥上左三间之上间又置床三张于上,又以天桥下左四问之下间置床三张于下,右四间亦如之.天桥即人家楼梯也.凡九间,有上有下,上下共置床二十七张,天子随峙居寝,制度殊异"【1].九个房间,二十七个床位,皇帝可以随意选择,因而很难弄清他到底在哪里安寝.同时,皇帝除在乾清宫暖阁起居外,还时常到后,妃,嫔居住的宫中留宿.明代皇后在坤宁宫居住,妃嫔也各有自己的宫室.后, 妃,嫔亦配有定额的宫女,以侍奉其起居,即皇后十名,贵妃八名,妃嫔六名等.尽管防范严密,但对在嘉靖皇帝身旁侍奉的宫女而言,还是难以奏效.十月二十一日晚上,嘉靖皇帝来到曹端妃宫就寝.在宁嫔王氏与宫女杨金英等的谋划下,杨金英等十几个宫女悄悄地溜进嘉靖帝的寝室.她们利用嘉靖帝熟睡之机,准备勒死他.开始时杨金英把用丝花绳搓成的一条粗绳递给宫女苏川药,苏随即又传给杨金英.杨则拴好绳套.与之同时,宫女姚淑翠接过邢翠莲递来的黄绫抹布后,就用它将嘉靖皇帝的脸蒙住.众宫女见状一拥而上,姚淑翠掐脖子,邢翠莲按前胸,苏川药和关梅香则把着左右手,刘妙莲,陈菊花按着两腿.杨金英就势把绳套在朱厚璁的脖子上,姚淑翠和关梅香两人用力拉绳套.眼看嘉靖帝就要归西,可惜的是,杨金英误把绳套打成死结,拉了好久也没致嘉靖帝于死命.宫女张金莲见事不成,思想发生动摇,竟偷偷地跑去报告方皇后.当方皇后赶来解救时,被姚淑翠打了一拳.陈菊花吹灭灯.方皇后一面命人点灯解救嘉靖帝,一面命太监张佐, 高忠将四处藏匿的宫女们一一逮捕.此时,嘉靖皇帝虽没被勒断气,但也处于昏迷不醒状态.方皇后立即召集御医进行抢救.事关万岁爷的性命,御医们面面相觑,不敢轻易向前.工部尚书掌太医院许绅知道自己无法推脱,就冒着可能被处死的风险, 为嘉靖帝把脉,开药.他用桃仁,红花,大黄等下血药为嘉靖帝医治,"急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血数升,遂能言,又数剂而愈."[2]嘉靖皇帝虽被抢救过来,但因惊吓过度,身体很虚弱,不能理事,对"谋逆"宫女的处治,就由方皇后主持.她命司礼监太监张佐,高忠等审讯被捕宫女,并将结果上报嘉靖皇帝,"言金英(即杨金英)与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亲行弑逆,宁嫔王氏首谋,端妃曹氏时虽不与,然始亦有谋.张金莲事露方告,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皆同谋者."(3]这里,将端妃曹氏也牵连进去,显系方皇后主意.她早就对曹端妃受宠怀有深深的妒意,正好利用此事发生在曹端妃处所的机会,加其以罪名,以便予以惩治.根据司礼监的上奏,嘉靖帝遂颁谕旨称:"这群逆宫婢杨金英等,并王氏各朋谋害弑朕于卧所,凶恶悖乱,好生悖逆天道, 死有余辜.你们即打问明白,不分首从,便都孥去,依律凌迟处死,坐lJ尸枭首,示众尽法.各该族属,不限籍之同异,逐一查出,着锦衣卫孥送法司,依律处决,财产抄没交官.",4]于是刑部会同锦衣卫将杨金英等十六名宫女绑赴市曹,凌迟处死.还将丝花绳和黄绫抹布封收官库.王宁嫔和曹端妃的身份是妃嫔,自然不便在街头行刑,可能是在紫禁城内秘密处死的.需要指出的是,依据《明世宗实录》卷二百六十七"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丁酉条"的记载,参与此事的有杨金英等十五名宫女.而明人沈德符在其所着《万历野获编》中,引用刑部处置宫女的奏疏中称处决宫女十六名.同时,两者在宫女姓名的记载上也略有出入.笔者以为沈德符所引刑部奏疏所记较为可靠,可定为十六名宫女参与宫婢之变,具体姓名如下:杨金英,杨翠香,苏川药,姚淑翠,邢翠莲,刘妙莲,关梅香,黄秀莲,黄玉莲,尹翠香,王槐香,张金莲,徐秋花,张春景,邓金香,陈菊花[5].宁嫔王氏和杨金英等十几个宫女为何要冒灭九族的风险,去谋害嘉靖皇帝呢?这个问题涉及宫闱秘事,史书多讳不言.但这次事件是经过较长时间准备的,"时诸婢为谋已久"[6].这也表明宁嫔王氏及杨金英等宫女对嘉靖皇帝的仇恨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因而要铤而走险,此为宫变发生的主要因素.嘉靖皇帝专横暴躁,恩威莫测,不仅常在外廷施用廷杖责打群臣,在内廷也对后妃及宫女横施淫威,"世宗性卞,待宫人多不测,宫人惧."[7]嘉靖皇帝的第一个皇后是孝洁皇后陈氏.她是大第1期林延清:"壬寅宫变"与嘉靖朝政的转变9名府元城县生员陈万言的女儿.嘉靖元年(1522)被选人宫,与嘉靖帝成婚.嘉靖七年(1528)九月的一天,嘉靖皇帝与陈皇后在宫中闲谈时,方,张二妃进来献茶.嘉靖皇帝见二妃之手很白嫩,就拉过抚摸.陈皇后妒意顿生,起身要离开.专横的嘉靖帝怎能容忍,立刻大发雷霆.这将陈皇后吓得魂飞魄散,惊悸之下堕了胎,没过几天就撒手而去.临死前,陈皇后欲见其母冀氏一面,嘉靖帝竟不允准.陈皇后去世后,嘉靖帝甚至还令礼部从简发丧,并定下不中听的谥号:悼灵,草草埋葬于袄儿谷.继之而立的第二位皇后张氏的命运更惨.张氏初封顺妃,嘉靖七年陈皇后死后,继立为后.嘉靖十三年正月,嘉靖皇帝颁谕礼部,宣布废黜张氏, 时距她被立为后仅五年多.张后被废与孝宗张太后有关,"说者谓建昌侯张延龄坐罪当死,昭圣太后乞哀于废后(指张皇后).后乘新正侍上宴,微及其事.上震怒,立褫冠服鞭挞之,斥谴以去"[8].仅仅是替人说情,嘉靖帝就鞭挞张后,并予以废黜, 实在是寡恩乖戾.对待皇后尚且如此,其他妃嫔的境遇更可想而知.宁嫔王氏是在嘉靖十九年册立的,短暂的受宠之后,就是冷落,随之而来的是接二连三的责罚.王氏性格倔强,不甘受辱,内心埋藏着对嘉靖帝的仇恨.至于宫女,处境就更加悲惨.当时正在北京的朝鲜使节,对此记述道:"盖以皇帝(指嘉靖帝)虽宠宫人,若有微过,多不容恕, 辄加笙楚.因此殒命者,多至二三百人,蓄怨积苦, 发此凶谋."[9]还说:"皇帝好道术,炼丹服食,性寝躁急,喜怒无常.宫人等不胜怨惧,同谋构乱云." [1o]这两段邻国记载,虽系传闻,但从中可以看出嘉靖皇帝的残暴程度,以及宫女所受的苦难.最令宫女无法忍受的是,嘉靖皇帝还用宫女的经血烧炼"红铅".据说这是一种长生不老药,服之可成仙升天.嘉靖皇帝崇信道教,乞求长生的愿望十分强烈,于是他就强制采取宫女的经血,以炼制这种药物.在收集过程中,宫女备受摧残和折磨,不少人失血过多或血崩.这些人即使当时不死,也会落下病根,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如此残酷的压迫和蹂躏,逼得她们走上反抗之路.宫变发生之前,王宁嫔和杨金英等人商议说:"咱们下手吧,强如死在他手里."尽管最后未获成功,但她们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精神却彪炳史册,受到后人的崇敬.十几个宫女起而造反,差点使嘉靖皇帝命丧黄泉,这使举国上下十分震惊.朝野内外,街头里巷,流言四起,人心浮动,"是时中外震惶,次日始知上体康豫,群心乃定."[11]大学士严嵩等遂上疏,以"事出仓卒,人心惊惑.今虽甫平,犹恐传闻未定",请求昭告天下,以安人心(12].嘉靖皇帝认为自己大难不死,定有神灵护佑,有必要宣示天下,便对严嵩说:"卿言甚善,群婢大肆逆谋,实变出非常,仰荷天地,祖宗,皇考妣,百神佑护,以致朕躬安宁,宜即择吉,遣官祭告祗谢及降敕中外, 以安人心."[13]于是在事件发生后的十天——十一月一日,嘉靖帝派遣文武大臣成国公朱希忠等告谢天地,宗庙,社稷及各方神祗,还于宫内外举行斋醮活动.第二天又昭告天下:"朕诞膺天眷,临御大宝二十一年于兹,夙夜兢兢,钦若上帝,祗奉庙谟,罔敢怠遑.故凡八柄之操,五刑之用,皆稽谋自天,考训于祖,恩宥罔偏于近御,刑赏大同于宫府,凡以成平明之治,洽于变之风,以期无负天与祖宗付托之重.虽每自防微,岂期是年十月二十一日变生榻寝,二逆御氏结宫婢杨金英等,大肆谋逆,戕害朕躬.仰荷天地,祖宗,皇考妣洪庇,百神护佑,假手中宫,力救朕躬,获臻宁吉.即将逆犯依律凌迟处死,各该族属尽夷.已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及应祀神祗,恭行谢典.恐中外传疑未的, 尚怀隐忧,手足腹心,保爱胥戚,兹特降敕抚慰尔等.夫朕以冲弱,遇兹危笃,卒获康宁,然非天地,神人阴佑默相以保,我国家万万载灵长之祚何以有此!尔等宜念此眷恩,深加庆幸,安心官守,共迓皇厘,睹兹祈天永命之休,共飨久安长治之盛.尔等其钦承之哉!"[14]诏书中,嘉靖皇帝并未检讨自己的过失,反而宣扬施政之公允,得当,"临御大宝二十一年于兹,夙夜兢兢,钦若上帝,祗奉庙谟,罔敢怠遑……凡以成平明之治,洽于变之风.以期无负天与祖宗付托之重."他还把自己脱险,归功于"天地,神人阴佑默相",要臣工"安心官守",不要因此事件而受任何影响.尽管向天下发布了诏书,但此次突发事件的影响仍然是无法抹去的.首先是开启了嘉靖皇帝怠政不上朝视事的时期.在这次事变中,嘉靖皇帝10辽宁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正在昏迷中度过了大半天,亲身体验到"死"的滋味. 正当壮年的他,一夜之间竞与死亡的距离这么近, 这使他充满了恐惧和不安.有人说死而复生的人就不会再畏惧死亡.而嘉靖皇帝却恰恰相反,他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依恋却大为增强了.出于长生的愿望,嘉靖皇帝总觉得乾清宫及大内皆非吉祥之地.一则此处曾为列祖列宗升天去世之所,二则他自己在此处也几乎被宫女扼死.只要嘉靖皇帝一想到当时情景,眼前就出现杨金英等宫女怒目圆睁的形象,这使他胆战心惊,坐卧不宁.于是他决定搬到太液池西岸的永寿宫去住.永寿宫是明成祖朱棣当燕王时的旧居,他正是从此地起兵,最后登上皇帝宝座的.仅这一点,嘉靖皇帝就认为是吉址福地.加之,自明兴以来,从来没有皇帝或妃嫔在此处去世,更令其满意.嘉靖帝认为在永寿宫居住,自己就一定可以避开灾祸,长生不老.于是, 在宫婢之变发生的第二天,即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二十二日,嘉靖皇帝就离开大内,移居西苑永寿宫,将先朝金宝法物都搬进室内,后宫妃嫔也同时迁入永寿宫.从此,嘉靖皇帝就住在永寿宫,再也不回大内了.不上朝视事,典礼仪式也几乎是遣官代行.移居西苑后,嘉靖皇帝认为完全摆脱朝会典礼等例行公事的束缚,不仅使他多病的身体得以充分的休养,而且还能专心玄修,确实是很惬意的事情. 因而,他从嘉靖二十一年十一月始,直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止的二十四年时间里,只有嘉靖二十二年(1543)正月,嘉靖二十五年(1546)正月和嘉靖二十九年(1550)八月,还曾有三次朝见群臣的记录,除此而外,就再也没有上朝视事了. 经筵亦被废止,皇帝与朝臣处于长期隔绝状态,创明兴以来皇帝怠政的新纪录.不出席祭祀典礼,遣官员代为致祭.按明例,凡祭祀天地,宗庙,社稷等大典,必须由皇帝本人亲自主持,以表示对天地,祖宗,社稷等的尊敬.嘉靖皇帝本是个很重视封建礼乐之事的人,即位初期和中期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仅按时出席郊庙典礼,而且大力进行改正祀典的活动,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祭祀制度.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礼乐祭祀制度愈完备,嘉靖皇帝参与这类活动的兴趣却愈来愈小,于是逐渐出现由官员代行主持大典的事情.嘉靖十一年(1532)正月,嘉靖皇帝以身体有病,不能出席在圜丘举行的祈谷大典,特地派遣武定侯郭勋代行礼.给事中叶洪认为这不合祖制, 请求嘉靖皇帝身体恢复后再举祈谷礼,不要遣官代行.嘉靖皇帝则"以遣官代祭乃祖宗朝故事"为由,拒绝了叶的请求.史书记载道:"上自即位,岁亲郊,其遣代实自此始."[15]凡事一开了头,便会接二连三地发生.同年五月"戊午夏至,大祀于方泽,遣武定侯郭勋代."[16]十一月二十四日,离冬至大祀之典只有两天了.嘉靖皇帝"偶有小疾",就写信给礼部官员,说明情况,礼部很知趣,随即上疏请求遣官代行.这正中嘉靖皇帝的心思,谕日: "朕因偶冒风寒,切念祀天重事,连日调理,欲躬亲奠献.今尚未痊,不能为礼,其遣武定侯郭勋暂代."[17]然而,这一时期遣官代祭虽屡有发生,但嘉靖皇帝亲祀之事毕竟还较经常,只是宫婢之变发生后,才基本不参加祭祀大典,几乎完全由官员代行了.不视朝,不举经筵,不出席典礼,嘉靖皇帝把自己禁闭在西苑的小圈子里,一意玄修,幻想长生不老.其次,崇信道教日趋狂热,出现专一奉道事玄的严重局面.嘉靖皇帝崇信道教由来已久.早在湖广安陆时,因其父兴王朱{右杭信道教,年幼的朱厚璁耳濡目染,对之产生很大兴趣.入主北京后,因一时不惯北方生活,身体屡有不适,为消灾祛病,就在宫中搞起斋醮活动.但这一时期正值嘉靖皇帝锐意礼乐,改正祀典,建立功业之时,没有太多精力放在道教上,崇道是有限度的.不过,从嘉靖十年(1531)起,嘉靖皇帝对道教的态度由冷转热. 主要是因为当时他已二十五岁,但仍未有子嗣.为祈求神灵,使后妃早降龙子,嘉靖皇帝又热衷于搞斋醮之事.这使他对道教的崇信加深一步.但直到宫婢之变发生之前,嘉靖皇帝对道教的信奉仍停留在祛病祈嗣的阶段,对朝政的危害还不严重.宫婢之变的发生,使这种情况有了重大的改变.嘉靖皇帝认为自己得以死里逃生,张金莲的告密,方皇后的救驾,及许绅的抢救固然起了作用,但主要是天地,祖宗,神祗的保佑,尤其是他自己崇信道教的结果.嘉靖二十二年(1543)七月,事变已过去大半年,嘉靖帝仍不忘道教之恩,他对礼部说:"朕生辰且至,思去岁宫变非赖天地洪恩重,安有兹辰. 第1期林延清:"壬寅宫变"与嘉靖朝政的转变11 朕将举大报典.供事诸臣其体朕诚,勿怠."[18]于是在朝天宫建大醮七El.八月,嘉靖皇帝又以自己生辰将至,复思上天复生之恩,再举报恩之典十日.宫婢造反险遭不测,并没有使嘉靖皇帝反思自己的过错,改弦更张,反而使他与上天神仙的距离拉近了.他相信只要崇信道教,虔诚地进行斋醮活动,神祗就能保佑他免遭任何的伤害,就能延年益寿,永享人间的荣华富贵.尤其是移居西内后,他不上朝理事,更加放手地崇道修玄,"遭宫婢变,移居西内,日求长生,郊庙不亲,朝讲尽废,君臣不相接,独仲文得相见,见辄赐坐,称之为师而不名.心知臣下必议己,每下诏旨多愤疾之辞,廷臣莫知所指.小人顾可学,盛端明,朱隆禧辈,皆缘以进."[19]明人沈德符记的更为具体,(嘉靖皇帝) "以无极为拜天之所,当正朝之奉天殿;以大高元为内朝之所,当正朝之文华殿;又建清馥殿为行香之所,每建金篆大醮坛,则上必Et躬至焉.凡人值撰元诸侍臣,皆附丽其旁,即阁臣亦昼夜供事,不复至文渊阁.盖君臣上下,朝真醮斗几三十年"[20].嘉靖皇帝不仅狂热地祈求长生,还十分荒唐地将军国大事与修玄奉道联系起来,使嘉靖朝政治逐渐带有"道术治国"的色彩.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月,明大同边卒刘圮擒获叛卒王三.王三是明大同左卫指挥王铎之子.他叛降鞑靼后,不断引导鞑靼军向内地骚扰,成为明边防大患.这次王三被擒,实为明边军智勇所致.但嘉靖皇帝却将功劳归之于上玄,说什么:"叛恶就擒,固义勇之效力,实神鬼有以默戮之."[21]竞加秉一真人陶仲文少师,仍兼少傅少保,"一人兼领三孤,终明世,惟仲文而已."[22]边疆将士的战功竟然成道士加冕的资本.这以后,每逢有边防捷报传来,嘉靖皇帝都要归功于道教,并举行告谢典礼.甚至嘉靖皇帝还将崇玄与刑法相联系.嘉靖二十四年(1545)八月,在扶觇中,有"神"降于箕,请求宽宥杨爵,周怡和刘魁等三名官员.嘉靖皇帝对箕仙十分敬畏,立即下令将已关押四年之久的杨爵等三人释放出狱.一个月后,吏部尚书熊浃上疏极言乩仙之妄. 嘉靖皇帝生气地说:"我固知释爵,诸妄言归过者纷至矣.'[23]又命东厂旗校将杨爵等三人重新逮捕人狱.嘉靖二十六年(1547)-V一月,大高玄殿遭火灾.嘉靖皇帝在露台祈祷.火光中好像昕到有呼喊杨爵等三人为忠臣的声音.嘉靖皇帝吃惊不小, 立即传旨将杨爵等三人释放出狱.杨爵等人被释固然是好事,但对官员的处治以奉玄事为转移,适足表明嘉靖皇帝溺道之深.再次,出现了严嵩专权的局面."壬寅宫变"后,世宗躲进西苑,日祈长生,朝讲尽废.他虽然仍通过批阅章奏,掌握着军政大权,但朝廷日常事务却无法亲自处理.同时,整日忙于斋醮祈祷,和朝臣们极少会面,君臣隔阂亦愈益严重.这种情况使嘉靖皇帝更加需要一个既忠实又柔顺的大臣充任内阁首辅,帮助他处理朝政.一位名叫严嵩的大臣引起他的兴趣.严嵩,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此人极善迎合,嘉靖七年(1528)升任礼部右侍郎后,步步高升.嘉靖十五年任礼部尚书.他在改正祀典中,处处附合嘉靖皇帝,赢得欢心.嘉靖二十一年八月,以武英殿大学士人值文渊阁.宫婢之变后,嘉靖皇帝移居西苑,与外界接触极少,除方士外,朝臣中只有严嵩能够见到他的面.于是严嵩便利用独承顾问的有利地位,排挤其他阁臣.嘉靖皇帝下的谕旨,他都尽可能不让别的阁臣知晓.这样,他就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理朝政.对于内阁最重要的票拟之事,严嵩更是抓住不放,不允许别的阁臣参与其问.严嵩此人机敏,善于揣摸嘉靖皇帝的意向.他人阁时已六十多岁了,年纪毕竟大了,反应也渐渐迟钝.但他仍不准其他阁臣插手,而是让其子严世藩代行. 严世蕃凭仗其父权势,官至工部侍郎.他奸猾机灵,颇通国典,晓畅时务,对嘉靖帝所下手诏,常能准确揣摩其意,做出符合其心愿的批复.严嵩遂悄悄地让世蕃进人值房,为其代办票拟之事.严嵩父子专权自恣,这就使与他同在阁的南京吏部尚书张治,国子监祭酒李本"益不敢预可否"[24].即使后来人阁的徐阶,在一段时间内,"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25].内阁而外,严嵩对各府院部衙门也加紧控制.他遍引私人居要地,形成严密的亲信势力网,以掌握大权.严嵩父子窃取朝中大权后,贪赃枉法,疯狂地攫取财富.内外官员升迁任免,多以贿赂多寡而定.这就造成政以贿成,吏治极为腐败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嘉靖朝政日益下滑,社会矛盾和危机也就日益尖锐和严重了."壬寅宫变''12辽宁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焦发生后,嘉靖初期政治较为清明的局面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更为腐败的政治.这次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确是不可低估.参考文献:(1](清)于敏中,英廉等.日下旧闻考:卷三四[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527.[2]张廷玉.明史:卷299[M~.许绅传.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7650.[3][6][11]明世宗实录:卷267(M).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丁酉.台湾中文出版社,1984.[4][5](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18[M].宫婢肆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470.[7]明宫词[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145.[8](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3[M].世宗废后.北京:中华书局,1959.(9]【101李朝中宗实录:卷99[M3.日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
明朝的后宫制度
明朝的后宫制度
摘要:
1.明朝后宫制度的基本情况
2.后宫嫔妃的等级和待遇
3.明朝后宫制度的特点
4.后宫制度对明朝政治的影响
正文:
一、明朝后宫制度的基本情况
明朝的后宫制度是皇帝的妻子和妾室居住的地方,也是皇帝履行皇家职责的重要场所。
后宫中的嫔妃分为不同的等级,包括皇后、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等。
这些等级在后宫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待遇。
二、后宫嫔妃的等级和待遇
明朝后宫嫔妃的等级大体上并无严密的等级分别,对于后宫嫔妃的等级有着很大的弹性。
除以皇后为最高之外,贵妃仅次于皇后。
明宪宗时又封万贵妃加皇”字为皇贵妃,以后渐成定制。
皇妃位号除贵妃之外,亦以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等为众妃位号。
三、明朝后宫制度的特点
明朝后宫制度的特点包括:
1.后宫嫔妃的等级大体上并无严密的等级分别,对于后宫嫔妃的等级有着很大的弹性。
2.后宫中的嫔妃有着不同的待遇,这些待遇与封建王朝其他官员一样,当
时都是以粮食的数量为计量的。
3.明朝后宫制度,最重纲纪”两字,《明书》有载,明朝各项制度立意在治理后宫方面,恐怕历朝历代都无法与明朝相比吧。
四、后宫制度对明朝政治的影响
明朝后宫制度对明朝政治的影响不大。
明朝后宫制度,最重纲纪”两字,《明书》有载,明朝各项制度立意在治理后宫方面,恐怕历朝历代都无法与明朝相比吧。
在治理后宫方面,明朝在历朝历代都无法与明朝相比。
明朝后宫制度,使得后宫中的嫔妃有着不同的待遇,这些待遇与封建王朝其他官员一样,当时都是以粮食的数量为计量的。
明朝后宫制度
明朝后宫制度1. 引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后宫制度对于了解明朝社会、政治和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明朝后宫制度是指皇帝的妻妾和相关的规章制度。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介绍明朝后宫制度的组织结构、妃嫔的选拔与管理以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 后宫组织结构明朝后宫制度中,后宫按照等级分为内廷和外廷两个部分。
2.1 内廷内廷是皇帝及其妻妾居住的地方,包括皇帝的配偶、贵人、妾室等。
内廷由太监主持管理,太监被称为“内侍”。
内廷中各级别的女性有严格的等级之分,例如皇后位列最高,其次是贵人、妃子、嫔妃等。
2.2 外廷外廷是指除内廷以外其他女性所居住和工作的地方。
外廷中包括诸多官员家属、侍女、舞姬等。
外廷的管理相对较松散,但仍然受到一定的规范和限制。
3. 妃嫔的选拔与管理明朝后宫中的妃嫔选拔方式相对严格,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3.1 皇帝选秀明朝皇帝会定期进行选秀活动,从全国各地选拔美貌、才艺出众的女子入宫。
这些女子经过多轮选拔,最终有幸成为皇帝的妻妾。
3.2 官员推荐明朝官员可以推荐自己家族或亲戚中的女性进入后宫。
这些女性通常具有良好的家世和教养,被视为高贵品质。
3.3 捐献一些富有或有特殊背景的家庭可以选择将自己的女儿捐献给皇帝。
这种捐献被视为一种荣耀,并且能够提升家族地位。
在进入后宫之后,妃嫔们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
她们必须遵守礼仪、服从管理,并接受太监的监督。
同时,后宫中还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妃嫔们的地位和待遇根据等级而定。
4. 后宫对社会的影响明朝后宫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风气。
首先,后宫制度为皇帝提供了丰富的政治资源。
皇帝可以通过与妃嫔们建立密切关系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并通过子嗣继承来延续王朝。
其次,后宫制度对于一些家族来说是一种提升地位的方式。
通过将女性捐献给皇帝或推荐进入后宫,家族可以借此获得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
另外,明朝后宫中也涌现出了一些文化艺术的繁荣。
舞姬、歌妓等艺人常常在后宫中表演,为皇帝和妃嫔们提供娱乐。
明朝的宫廷生活帝王后妃与宫廷文化
明朝的宫廷生活帝王后妃与宫廷文化明朝的宫廷生活:帝王后妃与宫廷文化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其宫廷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本文将为您介绍明朝帝王后妃的生活方式以及宫廷文化的瑰丽。
一、帝王后妃的生活方式1. 皇帝的日常生活明朝的皇帝拥有隆重而繁忙的日程安排。
每天早晨,皇帝会起床后进行朝会,处理政务。
随后,他会参观宫殿,寺庙或其他重要建筑。
午后,皇帝通常会享用丰盛的午餐,然后休息片刻,进行读书或娱乐活动。
晚上,皇帝会参加盛大的宴会,邀请文人雅士来赋诗作曲,演奏音乐,整个宴会气氛十分热烈。
2. 皇后与妃嫔的生活明朝的皇后和妃嫔们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她们的主要职责是生育子嗣,维护皇族的尊严。
她们的日常活动包括绣花、刺绣、演奏乐器、歌唱等。
皇后和妃嫔们也会举办各种宫廷活动,如才艺表演、诗词比赛等,以增加与皇帝的亲近感。
3. 儿童的教育明朝的皇子与公主们接受精心的教育。
他们会上学,学习各种科目,如经史、文学、礼仪等。
皇子们也会参加主题为儒家思想、历史故事等的诗词比赛。
此外,皇子们还会学习武艺,如马术和射箭,以锻炼身体素质。
二、宫廷文化的瑰丽1. 文人雅士的活动明朝的宫廷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皇帝会亲自招待许多文人,与他们交流文化艺术。
文人雅士们会在宴会上表演自己的才艺,赋诗作曲,演奏乐器等。
这些活动旨在提升宫廷文化的瑰丽,丰富帝王及后妃们的生活。
2. 书法绘画的鼎盛明朝是中国书法和绘画发展的黄金时期。
皇帝和后妃们都对书法绘画有很高的品味。
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都被邀请到宫廷进行书画创作。
皇帝和后妃们也经常参观艺术展览,并与艺术家进行交流,以促进文化艺术的激荡。
3. 宫廷乐队的演奏明朝的宫廷乐队每天都会表演音乐,供皇帝和后妃们欣赏。
宫廷乐队通常由乐器演奏家和歌唱家组成,他们会演奏一些古老的音乐作品,如宫廷乐曲和祭祀音乐,以增添宫廷的庄严氛围。
总结:明朝的宫廷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明朝妃嫔制度
明朝妃嫔制度(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明朝妃嫔制度简介2.明朝妃嫔的等级划分和任命方式3.明朝妃嫔的生活和工作4.明朝妃嫔制度的影响和评价正文(篇1)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妃嫔制度也是备受关注。
明朝的妃嫔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后宫的秩序和管理,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明朝妃嫔制度的内容。
首先,明朝的妃嫔被分为不同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名称和待遇。
最高的等级是皇后,其次是皇贵妃、贵妃、妃、嫔等。
这些等级的划分是根据她们的地位、品德、才能等因素来评定的。
妃嫔的任命方式也比较特殊,一般是通过皇帝的册封来确定的。
其次,明朝的妃嫔生活和工作比较丰富多彩。
她们不仅要负责皇帝的衣食住行,还要负责后宫的管理和组织活动。
妃嫔们也会有自己的私人生活,比如和宫女们交往、娱乐等。
最后,明朝妃嫔制度的影响和评价也是比较显著的。
一方面,妃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皇室的权威和秩序,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限制。
总之,明朝的妃嫔制度是一个比较复杂和繁琐的制度,它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目录(篇2)I.明朝妃嫔制度的背景和历史背景III.明朝妃嫔制度的实际运作和影响IV.明朝妃嫔制度的评价和影响正文(篇2)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妃嫔制度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明朝的妃嫔制度是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等级和待遇相对较为复杂。
明朝的妃嫔分为皇后、贵妃、妃、嫔、贵人、美人、才人等不同等级,每个等级都有不同的地位和待遇。
其中,皇后是皇帝的正式配偶,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第二位贵人,而其他等级则是一些较低的地位。
在明朝,妃嫔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好。
她们享有较好的住房、饮食和医疗条件,也有一定的礼仪和娱乐活动。
同时,她们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才艺和表现来获得皇帝的宠爱和恩赐,从而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待遇。
然而,明朝的妃嫔制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妃嫔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为封闭,她们很难获得自由和独立的生活。
其次,妃嫔们的生活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她们可能会因为皇帝的宠爱而获得较高的地位,但也可能因为皇帝的厌弃而失去一切。
明朝的皇家婚姻联姻与后宫生活
明朝的皇家婚姻联姻与后宫生活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朝代,而皇家婚姻联姻及后宫生活也是这个朝代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明朝皇家婚姻联姻的特点以及后宫生活的现象与影响。
一、皇家婚姻联姻的特点在明朝,皇家婚姻联姻被视为一种政治手段,通过联姻可以巩固亲情关系、维护统治地位以及增进国家利益。
因此,皇帝的婚事往往由朝廷高层决策,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皇室的权威。
首先,明朝皇帝的选择受到世袭原则的限制。
根据制度,明朝皇帝的妻子必须来自于皇位继承人所属的氏族。
这种制度保证了皇帝妃嫔的身份和地位,并避免了一些潜在的政治不稳定因素。
其次,明朝皇帝的婚姻涉及到了外交关系。
明朝是一个强大而繁荣的国家,与许多邻国和藩属国都有密切的交往。
通过皇家婚姻联姻,明朝可以巧妙地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国际关系的稳定,消除一些潜在的敌对势力,并获取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
同时,明朝皇家的婚姻联姻也与亲情有关。
皇帝的妻子和儿女在皇室中的地位尊崇,有助于增强皇帝的亲情纽带,维护皇权。
此外,一些妃嫔的身份和地位也直接影响着她们在后宫中的地位,甚至可能影响到皇帝的政治决策。
二、后宫生活的现象与影响明朝的后宫生活是一个充满权力斗争、勾心斗角和生活细节的世界。
在后宫中,各位皇后、妃嫔们争夺着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权力,这往往带来了一系列的现象与影响。
首先,后宫中的权力斗争是常见的。
每位妃嫔都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宠幸和重视,因为这关系到她们的地位、待遇和未来。
因此,各位妃嫔们争相争斗,采取各种手段来争夺这有限的资源,如谄媚、陷害他人、进行背后交易等。
其次,后宫中的勾心斗角也是普遍存在的。
在一个庞大的后宫中,怀揣着不同目标和利益的妃嫔们常常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展开明争暗斗。
她们可能相互勾结,也可能互相排挤,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这种勾心斗角在后宫中常常导致了亲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后宫生活也受到了明朝社会结构的影响。
在明朝,妇女地位低下,无论是在大臣家庭还是在皇家后宫中,妇女都受到男性统治和控制。
明代后宫异族妃嫔与明、蒙、朝三方关系
明代后宫异族妃嫔与明、蒙、朝三方关系
崔靖
【期刊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46)002
【摘要】明立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达到削弱北元、拉拢朝鲜的目的,欲通过联姻的方式与藩属国高丽、北元权臣王保保等人结成稳定的政治集团,他征选了一批蒙古、高丽女子入宫,这也打破了自古以来“胡妇”不入宫传统.异族妃嫔作为政治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明、蒙、朝三国的联系,但所起政治作用与明政府的期望值相距甚远.随着国力的下降,明代的外交政策从开放进取转变为消极保守,蛰伏已久的“华夷之辨”思想再度出现.明宣宗之后的明朝统治者放弃了明初民族融合的政策,不再选择“胡妇”入宫,此后,明后宫中再无异族妃嫔的踪影.异族妃嫔从产生到消失从表象上看只是后宫制度的变化,但在本质上却是明、蒙、朝三方势力不断变化的结果.
【总页数】6页(P151-156)
【作者】崔靖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
【相关文献】
1.由《后宫》看明代后宫女官制度 [J], 孑j、丽华
2.明代长城沿线明蒙互市贸易市场空间布局探析 [J], 范熙晅;张玉坤
3.明代大同镇之败虎堡考略——兼论败虎堡石碑题字"永宁"所体现的蒙汉关系 [J], 翟禹;薄音湖
4.清代妃园寝制度及其对明代妃嫔埋葬方式的继承 [J], 夏连保
5.明蒙马市与蒙汉民族关系——评《明蒙关系Ⅲ贸易关系:马市(1400-1600)》 [J], 张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明朝后妃制度》课件
明朝后妃制度的形成
总结词:制度特点
详细描述:明朝后妃制度的特点在于其严格的等级划分和选拔程序。后妃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 妃、嫔等多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职责和待遇。此外,明朝还规定了后妃的选拔标准,强调品 德、才艺和家世背景等方面的要求。
明朝后妃制度的演变
总结词:历史影响
详细描述:明朝后妃制度的演变与明朝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明朝初期,后妃制度相对严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 现了变化。在明朝中后期,宦官势力崛起,对后妃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后妃的生活方式和 文化素养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对明朝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年龄与相貌
年龄适中,相貌端庄秀丽,身 材匀称也是选秀的重要标准。
后妃的册封仪式
祭告天地
册封仪式开始前,需祭 告天地,以示尊重和祈
求天地的庇佑。
册封诏书
皇帝会颁布册封诏书, 宣布册封事宜,并昭告
天下。
册封典礼
在皇宫内举行册封典礼 ,由礼部官员主持,皇 帝、皇后及文武百官出
席。
受赐礼
册封典礼结束后,新册 封的后妃会接受皇帝和
05
CATALOGUE
明朝后妃制度的意义与影响
后妃制度对明朝政治的影响
政治联姻
明朝后妃多来自勋贵家族,这种 婚姻关系加强了皇室与权臣之间 的联系,对巩固政权有重要作用 。
后宫干政
在特定历史时期,后妃通过各种 手段干预朝政,如明英宗时期的 “土木堡之变”,王贵妃、钱皇 后等对英宗复辟起了关键作用。
后妃干政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使皇 帝在处理政务时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后妃干政往往会引起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 和派系之争,对政治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明朝后妃制度
明成祖仁孝皇后徐氏
后妃封号问题:
后妃的等级是以其封号而定。
其名号通常为贤、淑、庄、敬、惠、顺、 康、宁等,寓有“闺房雍肃”之意。如:太祖 李淑妃、郭宁妃、崔惠妃,宣宗吴贤妃。当 然并不只限于这几个字,诸妃的名号还有 “德、哀、裕、恭”等称,如:英宗魏德妃、 万哀妃,神宗王恭妃,熹宗张裕妃。
2.后妃人员编制及人选 人员编制: 皇后一人; 妃位数人; 嫔位数九; 选侍、才人人数不定。
人选问题: 在后妃的人选上,明初规定,凡天子、
亲王的后妃宫嫔,均通过选秀女方式,从 家境清白的低级官员或平民百姓家选取, 绝对禁止大臣以各种理由进献美女。因此, 有明一代,除成祖徐皇后外,后妃“率由 儒族单门入俪宸极”,有的后妃甚至连身 世都搞不清楚。
后妃选配的地域: 明初一般在两京(北京、南京)附近,
• “又命工部制红牌,镌戒谕后妃之词,悬于 宫中。牌用铁,字饰以金。复著令典,自 后妃以下至嫔御女史,巨细衣食之费,金 银币帛、器用百物之供,皆自尚宫取旨, 牒内使监覆奏,移部臣取给焉。若尚宫不 及奏,内使监不覆奏,而辄领于部者,论 死。或以私书出外,罪亦如之。宫嫔以下 有疾,医者不得入宫,以证取药”。
明中叶以后则主要限于北京附近。还有部 分妃嫔由周边小国定期进贡,如成祖的权 妃便来自朝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后宫管理
女官: 《明史·后妃》记载“立六局一司。局曰尚
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司 曰宫正,秩皆正六品。每局领四司,其属 二十有四,而尚宫总行六局之事。戒令责 罚,则宫正掌之。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 人”。
• 1.等级划分 最高:皇后 其次:皇妃 再次:九嫔 再有:选侍、才人
• 皇后:《明实录》有云,“(皇后)上承至尊奉宗 庙之祀”,“下理宫闱之政”,“所系甚重”。
明朝的后宫制度
明朝的后宫制度【最新版3篇】目录(篇1)1.明朝后宫制度简介2.后宫等级和职责3.后宫生活和待遇4.后宫的影响正文(篇1)一、明朝后宫制度简介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后宫制度也独具特色。
明朝的后宫分为皇后、贵妃、妃子、嫔主等多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不同的职责和待遇。
后宫中的女性必须通过选秀进入后宫,她们的出身和背景也会影响她们的晋升和地位。
二、后宫等级和职责明朝后宫等级森严,最高等级是皇后,其次是贵妃,妃子,嫔主等。
每个等级都有不同的职责和权限。
皇后是后宫之主,负责管理后宫的一切事务;贵妃则负责协助皇后处理政务;妃子和嫔主则负责照顾皇子和公主等。
三、后宫生活和待遇后宫中的女性们生活条件优越,她们有专门的侍女和仆人服侍,有专门的厨师为他们做饭,还有专门的医生为他们看病。
她们的穿着也非常华丽,首饰和珠宝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她们还有专门的娱乐设施,如花园、音乐厅等。
四、后宫的影响明朝的后宫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也影响了后世。
目录(篇2)1.明朝后宫制度概述2.后宫等级和待遇3.后宫生活和工作4.后宫在明朝政治中的作用5.后宫制度的变革正文(篇2)一、明朝后宫制度概述明朝后宫制度是在封建社会中最为完备的,皇帝拥有众多嫔妃,这些嫔妃分为不同的等级,如皇后、贵妃、妃子、贵人、才人等。
她们生活在深宫之中,受到严格的礼仪和规矩的约束。
二、后宫等级和待遇明朝后宫等级森严,每个等级都有不同的待遇。
皇后是后宫之主,享有特殊的地位和待遇,如皇宫内的私人住宅、特殊的服饰和礼仪等。
贵妃、妃子等则享有较为一般的待遇,如一定的俸禄、生活用品等。
三、后宫生活和工作后宫嫔妃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严格的安排和管理。
她们需要遵守皇宫内的规定和礼仪,不得随意外出,不得与外人有私交。
她们的主要工作是为皇帝提供服务和娱乐,如陪伴皇帝宴饮、观赏歌舞等。
四、后宫在明朝政治中的作用后宫在明朝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宣宗孙皇后与明朝中叶政治
宣宗孙皇后与明朝中叶政治
林延清
【期刊名称】《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01)001
【摘要】在明代史籍中,对宣宗孙皇后多有褒词.其实,这些记载多属不实之词,需予以澄清.孙皇后在明代中叶政治中所起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方面:其一,孙皇后在宣德时期争金宝,废元后,变乱宫闱,促使明朝政治由清明向腐败转变;其二,孙皇后在正统"土木之变"时期,阻挠郕王朱祁钰即位,影响抗击瓦剌入侵准备工作正常进行;其三,孙皇后在"夺门之变"这个导致明朝倒退的宫廷政变中起了消极的作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孙皇后在明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转变中,确实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总页数】5页(P35-39)
【作者】林延清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8.2
【相关文献】
1.唐宣宗"大中政治"述评 [J], 张卫东
2.论宣宗孙皇后与明代中叶政治——兼与林延清先生商榷 [J], 郑彩云
3.作为政治话语的题材与风格选择:明宣宗画猫 [J], 孟雷
4.明宣宗绘画的视觉特征及其时代意义与政治意蕴 [J], 许景怡;刘洪强;胡海若;陈明
5.明宣宗绘画的视觉特征及其时代意义与政治意蕴 [J], 许景怡;刘洪强;胡海若;陈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明朝的后宫制度
明朝的后宫制度【最新版3篇】篇1 目录I.后宫制度简介II.明朝后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III.明朝后宫制度的特征与影响篇1正文后宫制度是指古代帝王在后宫设立的规则和组织,用于规范后妃的生活和地位。
后宫制度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明朝的后宫制度尤为著名。
I.后宫制度简介后宫制度起源于周朝,随着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后宫制度也逐渐完善。
明朝后宫制度是在元朝后宫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明朝的后宫分为皇后、贵妃、妃子、嫔主等不同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地位和待遇。
II.明朝后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明朝后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与明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明朝是一个重视礼仪和规矩的时代,后宫制度作为礼仪和规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III.明朝后宫制度的特征与影响明朝后宫制度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等级分明:明朝后宫制度中,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地位和待遇,等级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
2.规矩森严:明朝后宫制度中,后妃们的生活和地位都受到严格的规范和限制,不能随意违背。
3.权力集中:明朝后宫制度中,皇后的地位非常重要,她不仅是后宫的主宰,也是皇帝政治决策的重要助手。
4.封闭性:明朝后宫制度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后妃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界的人和事。
明朝后宫制度的存在对于封建社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首先,它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秩序和稳定,通过规范后妃的生活和地位,使得封建社会的秩序得以维持。
其次,它也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女性教育和发展,通过设立后宫制度,女性有机会接触到教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篇2 目录I.后宫制度简介II.明朝后宫制度的形成与特点III.明朝后宫制度的影响IV.后宫制度的现代启示篇2正文后宫制度是指历代帝王所建立的一套管理后妃、宫女和皇子的制度。
明朝后宫制度是在元朝后宫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特点在于对后妃的等级、待遇、职责等方面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规定。
明朝后宫制度的影响深远,不仅影响了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对现代后宫制度的构建产生了启示。
明朝妃嫔位分表
明朝妃嫔位分表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的妃嫔位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明朝,妃嫔的位分是非常严格的,按照等级高低分为皇后、妃、贵妃、嫔、常在、侍妾等六个等级。
下面将一一介绍这些等级的特点和权利。
1. 皇后:皇帝的正妻,位高权重。
在宫中享有最高的地位,有权管理宫廷日常事务,参与政治决策。
皇后的权力往往取决于皇帝的信任和态度。
2. 妃:皇帝的次正妻,位次于皇后。
妃的地位和皇后相比略有差距,但也非常尊贵。
妃同样享有一定的宫廷管理和政治参与权利,但比皇后受到更多的限制。
3. 贵妃:皇帝的妾室,属于高级妃嫔。
贵妃的地位相当于后宫的“头号”,享有较高的尊重和待遇。
贵妃也有一定的宫廷管理和政治参与权利,但比妃更加受到限制。
4. 嫔:皇帝的妾室,属于中级妃嫔。
嫔的地位相对较低,但在后宫中仍然比较尊贵。
嫔同样有一定的宫廷管理和政治参与权利,但比贵妃更加受到限制。
5. 常在:皇帝的妾室,属于低级妃嫔。
常在的地位比嫔更低,但在后宫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和尊重。
常在的权利相较于其他妃嫔较少,主要职责是侍奉皇帝。
6. 侍妾:皇帝的妾室,属于最低级别的妃嫔。
侍妾的地位非常低,只有侍奉皇帝的职责,没有任何的政治和宫廷管理权利。
总的来说,在明朝的后宫,妃嫔的位分非常严格,按照等级高低分为六个等级。
每个等级的妃嫔都有不同的地位和权利,但总体来说,皇后和妃享有最高的地位和权力,而侍妾的地位和权利最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一 心 ,非 但 国家蒙福 , 祖灵 昭鉴亦 必敷佑卿等 , 使卿子孙安荣永世 。 ” ⑦ 为使宣宗更好 地
使用 这 些 朝 臣 , 张 太 后 还 将 他 们 的性 格 和 才 能 介 绍 给 宣 宗 , 说 : “先 帝 囊 在 宫 时 议 诸 臣 优 劣 。 辅 ( 即张 辅 ) 武 臣 , 达大 义 , 厚 重小 心 ,但 多 思少 断 。 士奇 能持 正 , 不 避 怜 意 , 每 议 事 , 先
的正 常运转 , 起到很好的作用 。 张太后 还着力倡导减轻 民众 负担 , 休 养生息 , 促进农业 生
产 的发 展 。 宣 德 三 年二 月 , 张太 后 告 诫 宣 宗 : “天 下 百 姓 皆天 与 祖 宗 之 赤 子 。 为 人 君 但 在 保安 百 姓 , 使 不 至 于饥 寒 。 ”⑩ 宣 德 五年 二 月 , 张 太 后 又对 宣宗 说 : “古 帝 王 保 有 天下 , 垂 裕 子 孙 , 令 闻长世 , 千 载 之下 , 人 犹 仰 慕 , 亦 惟 能 安 民耳 。 国家 恒 轻 摇 薄 赋 以存 恤 为 务 , 庶 几 为
极 的 作 用 。 马 皇后 原 是 郭子 兴 养 女 , 但 她 “仁 慈 、 有 智 鉴 , 好 书 史 ” 。① 郭 子 兴 起 兵 反 元 后 ,
于 元 至 正 十二 年 (135 2 ) , 将 马 氏嫁 与其 部 将 朱 元 璋 。 郭 虽 很 器 重 朱 元 璋 , 但 他 性 格 暴 躁 , 胸 襟 狭 小 , 常 无端 猜 忌 贬 斥 朱元 璋 。 马 氏见 状 就 拿 出 个 人 积 蓄讨 好 义 母 , 让 她 在 义 父 面前 替 自 己丈夫 说 好 话 。 朱 元 璋 这 才转 危 为 安 , 终 于 在 郭 子 兴 死 后 , 接 管 了他 的 部 队 。 马 氏还 精 心 掌管 朱 元 璋 的 文 札 , 等 到查 问时 , 立 刻检 出 , 从 不 误 事 。 遇 到危 机 时 刻 , 马 氏 冷 静 地 处 理 事 务 , 为 朱 元璋 分 担 忧 患 。 朱 元 璋 领军 渡 江 攻 打 江 宁 。 马 氏率 领 眷 属 留 守 和 州 , 元 军 封 锁 长 江 两岸 的交 通 往来 , 和 州 孤 立 无 援 , 马 氏 临 危 不 乱 , 抚 慰 眷 属 , 安 定 民心 , 鼓 励 将 士 坚 守 城 池 。 朱 元 璋 攻 占江 宁后 , 陈 友 谅 领兵 来 攻 , 不 少 人 惊 慌 失 措 , 忙 着 作 逃 跑 的准 备 , 马 氏 却 从 容镇 静 地 拿 出宫 中金 玉 布 帛 , 搞 劳 将 士 , 激 励 他 们 奋 勇 作 战 。 可 以说 , 在 朱 元 璋 推 翻 元朝 , 战 胜 群 雄 , 建 立 明王 朝 的 伟 业 中 , 马 氏做 出 了 杰 出 贡 献 。 洪 武 元 年 ( 136 8 ) 马氏被立 为 皇 后 , 继 续 协助 朱 元 璋 实施 缓 和 阶 级矛 盾 与 民休 息 政 策 。 她 对 朱 元 璋 说 : “法 屡 更 必 弊 , 法 弊则 奸 生 ;民数 扰 必 困 , 民困 则 乱 生 ” 。 朱 元璋 深 以为 然 , 即命 女 史 记 下 , 作 为 临 民施 政 的戒 律 。 每 遇 岁 旱 年荒 , 马后 辄 率 宫 人 蔬 食 。 一 日 , 太 祖 回宫 , 马 皇 后 问 明 太 祖 , “天 下 之
之弊 , 然贤才不免于淹滞 。 故往古 今制有 出众之才 , 必有不次之 摧 ;积年 劳多亦有叙 升之
典 , 二 者 并行 则 士无 枉 才 , 官得 实 用 而 治效 可 治 ” ④ 为使 文武 大 臣更 好 地 为 朝 廷 效 力 , 徐 皇
后还将他们的夫人召进宫 , 让她们 以民生为念 , 做贤 内助 。
明朝 后 妃对 明代 政 局 的发 展 产生 不 可 低 估 的积 极作 用 和影 响 。
辅佐 君主 , 治国安邦 。 这在 明初的历史演变 中表现得很突 出 。 洪武永乐盛世 、 仁宣之
治 和 正 统 初 治 的 出现 都 和后 妃 密 不 可分 。 开 国 皇帝 朱 元 璋之 妻 马 皇后 辅 佐 其 夫 , 平 定 天 下 , 治 理 国 家 , 对 洪 武 政 治 起 到 十 分 积
演变之外 , 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 尤其说明朝后妃 “不预一发之政 ”更是 武断的 , 没有历
史依 据 的 。 事 实 是有 明一 代 2 7 年历 史 长 河 中 , 后妃 并未 置 身 于政 治 之 外 , 而是 一 直 发 挥
或 积极 或 消极 的作 用 , 这是 无 法 抹杀 的 。 因 而要 理 清 明代 历 史 发 展 的脉 络 , 要 了解 明 代 历
太后 的张 氏更 是 掌 握 了 国家 的军 政 大权 , “凡朝 廷 大 政必 白于太 后 然 后 行 ” 。 ⑥ 张 皇后 在 参 与政 务 过程 中知 人 善任 , 重 用 贤 臣 。 宣德 年 间 , 她 召 见 英 国公 张 辅 , 尚 书蓦 义 , 大 学 士 杨 士 奇 、 杨荣 、 金 幼孜 和 杨溥 等 朝 臣 , 要这 些 老 臣尽 心 辅佐 宣宗 , “卿 等 皆先 朝 旧人 , 自今 更 须 协
三百年明朝历史的演变过程中 , 后妃其实是起 了很大 的作用 。 在一 定意义上说 , 明朝之所
以能跌 跌 撞 撞 地延 续 近 三百 年 之久 , 与后 妃 的 作用 和 影 响密 不 可 分 。
后 妃 干 政 是 中 国封 建 社 会 特 有 的 一 种 政 治 形 式 , 是 集 权 制 与 宗 法 制 相 结 合 的 产 物 。 后妃 干 政 并 非 是一 般 意义 的参 政 , 而是 手 握 国 柄 , 执 掌 朝 政 , 有 的甚 或 成 为 最 高统 治 者 , 如 西汉 的 吕后 , 唐 代 的武 则 天 , 以及 清 朝 的慈 禧 太 后 等 。 从 临 朝 称 制 的女 主 来 看 , 始 于 战 国 时秦 国和 赵 国 。 而 西汉 和 东 汉 则 分 别 有 两 位 和六 位 临 朝 称 制 的女 主 。 以 下 各 朝 中 , 唐 代 有两 位 , 宋 代 有 九 位 , 元 代 有 四 位 , 清 代 有 一 位 。 值 得 注 意 的是 , 有 明一 代 2 7 年 , 不 仅 没 有 出现 一 位 临朝 称 制 的女 主 , 而且 在 一 些 史籍 中 , 还 称 明朝 后 妃 “不 预 一 发 之 政 ” 。 明朝 人 沈德 符 曾写 道 : “故 列圣 以来 , 不 第 后 妃 专 司 阴教 , 即 以英 庙 及 今 上 冲圣 御 宇 长 乐 , 居 尊 惟 保 护 皇 躬 , 未 曾预 闻一 政 , 治谋 远 矣 。 ”① 清 修 《 明史 ·后 妃 传 》序 中称 : “是 以 终 明 之 代 , 宫 壶 肃清 。 论 者谓 其 家 法之 善 , 超 轶 汉 、 唐。 ” ② 而 《明 史 · 外 戚 传 》序 中则 更 称 : “明 太 祖 立 国 , 家 法严 。 史 臣称 后 妃居 宫 中 , 不 预 一 发 之 政 ;外 戚 循 理 谨 度 , 无 敢 恃 宠 以 病 民 , 汉 唐 所
不 及 。” ③ 对 于这 些评 述 , 应 从 两个 方 面 来 剖析 。 一 方 面 , 这 些 对 明 朝 后 妃 与 政 治 关 系 的论 断 , 不 是 没有 道 理 的 。 应该 肯 定 在 有 明 一 代 的历 史 发 展 中 , 确 实 没 有 出现 一 位 手 握 国 柄 , 执 掌朝 政 的 女主 , 也 没有 后 妃 专权 祸 国 的记 录 。 而 另 一 方 面 , 它 将 明朝 后 妃 置 于 明 代 政 治
规劝成祖要与民休息 , “数言南北 战斗累年 ,兵 民俱敝 , 宜与休息 。” ② 还说 : “况今 日贤才皆 高皇帝所遗 , 望陛下不以新 旧为间 ” 。 ③ 要对新 旧官员一律对待 。靖难之役 中 , 徐 皇后之 弟
徐 增 寿把 建 文朝 情 报偷 送 给 燕 王 朱 棣 。 后 被 发 觉 , 徐 增 寿 被 建 文 帝 杀 掉 。 成 祖 准 备 追 赠 他 官 爵 , 徐 氏反 对 。 朱 棣 并 不 依 从 , 还 是 封 徐 增 寿 为定 国 公 , 并 允 其 子 袭 封 。 徐 皇 后 称 这 不 是 她 的意 愿 , 也 不 向朱棣 致 谢 。 徐 皇 后 还 要 朱 棣 不 拘 资 格 选 用 人 才 , “资 格 可 以革 选 曹
仁宗 张 皇后 则 辅政 仁 宗 、宣 宗 、 英 宗 三 朝 。 仁 宗 即 位 后 , 身 为 皇 后 的 张 氏对 中外 大 事 “莫 不 周 知 ” , 是 仁宗 治 国 的 得 力 助 手 。 宣 宗 在 位 期 间 , “凡 军 国大 事 悉 上 皇 太 后 ( 即 张 皇
后)参决 , 皇太后亦每事咨询 ,不 敢 以听政 自居 , 擅外廷议 ” 。 ⑤ 英宗 以幼 冲即位 妃的 历史 作 用
林延清
明朝 政 局演 变 是 明史 研 究 的一 个 重 要方 面 。 以往 学 者 专注 皇 帝 和文 武 官 员在 明朝 政 治发 展 中所 起 的作 用 , 而 对 后妃 在 其 中的影 响则 注 意 不 够 , 深 人 探 讨 就 更 欠 缺 了 。 而 在 近
帝数不乐 , 后竞从士奇言 。 ”⑧ 正统初年 , 英宗年幼 无法 行使职权 的情况 下 , 张太后还委 政
内 阁 , 加 重 阁 臣职权 , 充 分 发挥 内 阁作 用 , “朝廷 大 政 , 群 臣 白太 后 , 太 后 悉 令 送 内 阁 , 侯 杨 士奇 等 议 决然 后 行 。 ”⑨ 这 使 永乐 时 期 建立 的 内阁制 得 到进 一 步 发展 ,对 正 统 初期 中 枢 机 构
① ③
《明 史 》 卷一一 三 《太祖孝 慈高皇后 传 》 。 《明太 宗实录 》 卷六九 , 永 乐五年七 月 乙卯 。
② 《明史 》 卷一一 三( 太祖 孝 慈高皇后传 》 。
壤滓l
明朝后妃的历史作 用
啤守 , 城 赖 以全 ” 。 ① 成 祖 即位 后 , 针 对靖 难 之役 后 经 济 凋 敝 , 民生 艰 难 的状 况 , 徐 皇后 经 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