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冬小麦扩种试验
2023-2024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2023-2024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2023-2024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粮食产量和质量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冬小麦是我国农田主要的冬季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种植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土壤质量、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一直面临着挑战。
为了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国家每年都会进行大规模的冬小麦品种试验,以筛选出适应不同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品种,从而推动冬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和意义2023-2024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的实施方案制定的目标是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应不同地区种植的优质品种,帮助农民提高冬小麦的种植效益,从而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次试验的意义在于为我国冬小麦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为冬小麦生产提供更好的品种支持,从而实现我国冬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试验内容1. 试验地点: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田均被选为试验地点。
2. 试验品种:选取粮食部门和农业科研机构共同研发的冬小麦新品种进行试验,以不同的气候、土壤和生长条件进行筛选。
3. 试验措施:针对每个试验地点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措施,保证试验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4. 数据采集:对试验期间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数据进行系统、全面的采集和分析,为品种的筛选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试验方案:由国家粮食部门和相关农业科研机构共同制定试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标、内容、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
2. 筛选试验品种:在全国各地进行调研和田间考察,选取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冬小麦品种作为试验品种。
3. 组织实施试验:将试验方案和品种实施到各个试验地点,确保试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4. 数据统计分析:对试验期间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表现情况,为品种推广提供依据。
贵德县冬小麦生产试验
贵德县冬小麦生产试验作者:崔成刚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7期崔成刚贵德县内黄河由西部向东贯通流向东部,贯穿贵德县的5个乡镇,周边山环,拉脊山、神宝山等,全县地形周边高中间低,形成了独特的小盆地地形,加上盆地中部黄河灌流,土壤肥沃,河阴、河西和河东三河地区是整个贵德县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尤其是麦类作物非常适合在该地区生长,尤其是河西镇,全境有黄河贯流,距离县政府驻地非常近,只有不到三公里,交通便利。
本次试验选址在地理坐标北纬35°55′,东经10°74′的瓦家村,第一该村具有种植麦类的土壤、水热条件,第二又距离县府较近,方便工作开展。
以下就是具体的试验。
一、试验目的为了提高产量,尽快将新育成品系转化为生产力,测定参试品种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的增产潜力,适应性和抗逆性,确定其适应地区和在生产上的利用价值,以便审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二、参试品系、试验地点参试品种(系)2个,代号8238、中麦175(CK)。
试验地点为贵德县河西镇瓦家村,该村距离河西镇镇政府驻地南13公里,海拔2550米。
三、试验设计、种植管理试验采用随机排列,二次重复,小区面积200平方米,播种量按照我县实际确定为27.5公斤/亩,田间种植排列图如下(图一):2019年9月15日进行了田地整地,9月25日播种,磷酸二铵作种肥30公斤/亩,撒施后旋耕,采用人工手溜种植,每小区播种量按我县常规播种量每亩27.5公斤计算,每小区播种量412.29克;10月9日浇灌种水,10月26日出苗,出苗较整齐,12月10日浇灌冬水,2019年3月15日浇灌返青水,并追施尿素17.5公斤/亩,撒施混合肥20公斤/亩,5月13日、6月22日两次人工除草,7月26日收获。
四、产量结果从产量结果表分析,参试品种(系)8238品种小区平均产量103公斤,中麦175品种小区平均产量127公斤,折合亩产量8238品种为346.84公斤,中麦175品种为426.88公斤,详见试验品种(系)产量表(表一)。
2023—2024 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2023—2024 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冬小麦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023—2024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冬小麦品种的更新升级,进一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冬小麦种植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试验目标本次试验的主要目标是:1.评价国内外优良冬小麦品种的适应性和稳产性,筛选出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
2.进行对比试验,评估新品种的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特性,为优化种植结构提供参考数据。
3.推广优秀冬小麦品种,提高冬小麦的整体产量和品质水平,促进冬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4.探索改良品种的途径和关键技术,为未来冬小麦品种改良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试验范围试验范围包括我国的主要冬小麦种植区域,具体包括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黄土高原等地。
通过在不同地区的试验,全面评估不同品种的适应性和稳产性,为不同地区的种植者提供科学种植建议。
四、试验内容1.品种选育:对国内外优良冬小麦品种进行评价和筛选,选取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品种作为试验品种。
2.对比试验:在不同试验点设置对比试验田地,对新品种和传统品种进行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特性等方面的对比评价。
3.生长期管理:探索不同生长期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高田间管理水平,促进冬小麦的健康生长。
4.抗逆性评估:针对常见病虫害和自然灾害,对试验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逆性进行评估。
5.品质评估:对试验品种的面筋品质、面粉品质和加工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冬小麦的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五、试验组织1.试验组织机构:由国家农业科研机构和相关省级农业部门共同组织,确保试验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2.试验人员:试验组织机构选派专业人员负责试验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确保试验结果可靠。
3.试验协作单位:各试验点的协作单位协助完成试验工作,提供试验场地和必要的技术支持。
2023—2024 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2023—2024 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2023—2024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一、试验目的和任务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较大,产量及品质的提高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冬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品种试验,选育出适合不同地区的优质冬小麦新品种。
具体试验任务如下:1.选取不同地区的试验点,开展新品种的适应性试验;2.对新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丰产性、品质和抗逆性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应性好、产量高、品质优良且抗逆性强的优质冬小麦品种;3.结合专家意见和市场需求,制定推广计划,推广优质冬小麦新品种。
二、试验内容和方法1.试验品种的选择:根据往年的试验成果和市场需求,选取适合不同地区的优质冬小麦品种作为试验品种,确保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试验布置:根据试验需求和资源条件,在不同地区选取试验点,包括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海拔。
每个试验点设立品种试验区,根据随机分组原则,每个品种重复种植3次,试验区间留行留株,留地势均。
3.试验技术指导:为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组织一组技术骨干,负责试验技术指导和现场管理工作,包括一系列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例如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4.观测和数据收集:对试验品种的生育期、株高、分蘖数、有效穗数、单株产量等进行逐期观测和数据收集。
对成熟期的冬小麦进行品质检测,包括色泽、蛋白质含量、沉降值等。
同时,对试验地的气象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
5.数据分析和评价:将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每个品种的平均产量和相关指标。
综合评价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品质和抗逆性,并进行排序。
根据评价结果,筛选出适应性好、产量高、品质优良且抗逆性强的优质冬小麦品种。
三、试验时间安排本次试验计划从2023年10月开始,至2024年5月结束。
具体安排如下:1. 2023年10月:确定试验品种、选址和试验点;2. 2023年11月:试验点土壤检测,施肥和准备土壤;3. 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进行试验品种的种植、栽培管理和观测数据收集;4. 2024年5月:进行品质检测、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价。
冬小麦扩种试验
《 青海 农技推 广} 0 0年第 1 21 期
3. 57 O 3 .o 4o 3 .3 89 1 57 6. 0 2 36 O .6 2 8Ol 1.
2. 25
黄 家 寨 上 赵 家磨 村
长 宁 镇 王 家 庄 村
大
景 阳
28 30 水 地
26 3O 水地
r ” " -
总
6 67 6 . 保苗 达标 。其 中 : m 水地 和低海
拔 旱 地 ,6 .m 保 苗 在 2 — 5万 株 66 。 7 13 之 间 , 山和浅 山试验 点, 小麦 出苗 脑 冬
较 晚 ,但 田间 麦苗长势 正常 ,6 .m 保 苗达 6 67 2
2 .8_ . 59 . 78万株 。冬 小麦越 冬 前总茎 数 除个 4 别试 验点外 均达 到 3 5万株/ 6 . 6 67 以上 , m 冬 小麦 生长正 常 。详见 表 1
表 1 冬前 苗调 查表
县 名 示 范 点 海 拔 ( ) 米 丑
安
县
品种
播 期
播 量 ( 克) 千
越 冬 前
越 冬 前 总茎
基本苗( 万株 ) 数 (s ) T株 -
三合 镇 新庄 村 三合 镇 新 安 村
2 8 20 2 6 6o 浅 山
2 2 80
种 场 ( 拔 2 0 m 、 巴镇 羊 圈 村 海 4 0 )多
懋 黪黪 静 黪
技
海 s1 冬 前 苗 情 况 .
冬前 苗 情 调 查 结
果 :8个试 验点 均 出苗 整齐 ,长势 良 l 好, 、 水 旱地 和浅 、 山地 , 脑 田间 苗情 没有 多大差 异 , 各试 验 点虽 海拔 高度
小麦试验示范项目方案
小麦试验示范项目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和产量逐渐受到威胁。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种植和产量对于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开展小麦试验示范项目,旨在通过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应用,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小麦的产量:通过优化土壤管理、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小麦的产量水平;2. 提升小麦的品质:通过合理的品种选择和种植技术,提高小麦的品质,增加小麦的市场竞争力;3.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通过示范项目的开展,向农民普及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和综合素质;4. 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组织小麦种植技术培训班和现场指导,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三、项目实施计划1. 选址和土壤改良: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进行土壤改良,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2.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好的小麦品种;3. 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质量和小麦生长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确保养分供应充足;4. 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合理轮作、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生物防治等,降低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5. 灌溉管理:根据小麦生长需要和水资源情况,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6. 田间管理:包括密植管理、留茬管理、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确保小麦生长健康;7. 收获和贮存:采用科学的收获技术和贮存措施,确保小麦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四、项目实施步骤1. 项目启动:确定项目组织架构,明确各自责任和任务;2. 土壤调查和改良:对选定的试验示范地进行土壤调查,制定土壤改良方案;3. 品种选择和试验设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并制定试验设计方案;4. 种植和管理:按照试验方案进行小麦的种植和管理,包括施肥、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5. 技术培训和指导:组织小麦种植技术培训班和现场指导,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6.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小麦生长过程中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试验效果;7. 结果总结和推广:总结试验结果和经验,编写试验报告,并向农民推广科学种植技术。
临夏县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推广JISHUTUIGUANG临夏县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范祥妍临夏县位于甘肃省中西部地区,正处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这里海拔高(最高达到4636m),年均气温低(最低-20℃),年无霜期151d 左右,年降水量超过600mm以上,属于高海拔河谷温寒阴湿区。
当地土壤属于川地大黑土,土层相对深厚且土壤肥沃,适合于大规模果蔬种植栽培。
目前当地正在热衷于种植和研究冬小麦,希望结合高产稳产技术提升冬小麦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的固有价值,为县内农户增加经济收益。
1 临夏县的冬小麦种植情况临夏县当前拥有5万hm2耕地面积用于种植粮食经济作物,其常年粮食种植面积超过15万hm2以上,主要种植作物就是小麦和玉米,其中以冬小麦为主。
因为冬小麦的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欢迎,所以当地多年来也在思考冬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即希望基于小麦单产基础结合当地小麦种植实践经验,制定一套完整且高效率的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2 临夏县冬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临夏县冬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围绕多种技术展开,其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良种选配。
临夏县虽然地方干旱,但他们在固有土壤条件下所选择的小麦品种都具有极强适应性,希望基于高产栽培技术与当地耕地条件选择性能优良的冬小麦品种。
例如济麦22、良星66、良星77、良星99等等。
本着因地制宜、科学选种的基本原则,临夏县的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了以下3种。
2.1 深松免耕配合镇压节水栽培技术应用深松免耕配合镇压节水是临夏县小麦的特色栽培技术,该技术内容就主要包括两点:第一是深松小麦麦苗,同时配合镇压、条旋耕进行深度播种施肥。
在具体的技术实施过程中就采用到了镇压一体机播种节水栽培技术,其中还运用到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配合30~50cm的深松镇压技术,真正实现了当地小麦的条旋耕施肥播种全面优化。
再一点就是小麦深松配合镇压、旋耕以及节水栽培技术,该技术中同样运用到了玉米秸秆还田,但配合15cm旋耕与耙压两项技术,并在播种后在实施镇压。
2020-2021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2020-2021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2020-2021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1. 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国家对冬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
2020-2021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我国冬小麦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实施方案的背景和目的、具体内容和关键要点、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等方面展开探讨。
2. 实施方案的背景和目的针对当前冬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加强对冬小麦品种的筛选和推广,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推动我国冬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该实施方案还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确保我国冬小麦的丰收和品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3. 具体内容和关键要点(1)试验范围:根据实施方案,试验范围将覆盖全国各地的冬小麦主产区,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试验目标:针对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明确了试验目标,包括增加冬小麦的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逆性等方面。
(3)试验方法: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法,包括田间试验、室内试验等,以保障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试验管理:规范了试验的管理流程和标准,确保试验的严谨性和公正性。
(5)试验成果的应用:明确了试验成果的应用方向和途径,以便更好地推广优质冬小麦品种。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冬小麦生产领域的从业者,我对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的重视和制定表示充分的认同和支持。
我深知冬小麦品种的选择对于产量和品质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实施方案的制定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我也希望实施方案能够更加注重与基层农民的沟通和合作,促进试验成果的推广应用,从而真正惠及到农民和农业生产。
5.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2020-2021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的全面评估,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冬小麦生产的认识和理解。
实施方案的制定为冬小麦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也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冬小麦调查项目及标准
河北省冬小麦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一、田间记载(一)物候期1、出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的植株幼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以下均同)。
2、抽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顶部小穗(不含芒)露出旗叶叶鞘,或从叶鞘中上部钻出的日期。
3、成熟期:全区有90%以上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接近本品种正常状态,用指甲不易划破的日期。
4、全生育期:从播种次日至成熟期的日期。
(二)形态特征1、幼苗习性:于分蘖盛期观察,分匍匐、半匍匐、直立三级,以1、3、5表示。
2、株高:从地面至主穗顶端的长度,不连芒,量20株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3、芒:分五级。
(1)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2)顶芒穗顶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3)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4)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5)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
4、穗型:分五级。
(1)纺锤形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2)椭圆形穗短,中部宽,两头稍小,近似椭圆形;(3)长方形穗子上、中、下正面与侧面基本一致,呈柱形;(4)棍棒型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5)圆锥型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
5、壳色:分白壳(包含淡黄色)、红壳(包含淡红色)两级,分别以1、5表示。
(三)生育动态1、基本苗数:三叶期前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重复,每重复取适当样点,数其苗数,折算成“万/亩”表示。
2、最高总茎数:拔节前分蘖数达到最高峰时调查,方法与基本苗同。
3、有效穗数:成熟前在三个重复内随机取样,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在5粒以上者),折算成“万/亩”表示。
4、有效分蘖率:即成穗率,以“%”表示。
有效分蘖率(%)=(有效穗数÷最高总茎数)×100(四)抗逆性1、耐寒性:分越冬、春季两阶段调查,目测地上部分冻害程度,分五级。
(1)无冻害;(2)叶尖受冻发黄;(3)叶片冻死一半;(4)叶片全枯;(5)植株或大部分蘖冻死。
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冬小麦栽培技术
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冬小麦栽培技术作者:汪军来源:《乡村科技》 2018年第18期[摘要]近些年,冬小麦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成为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
本文主要介绍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冬小麦的种植状况,对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冬小麦的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冬小麦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栽培技术;高海拔地区;青藏高原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背景下,冬小麦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但冬小麦在高海拔地区很容易出现越冬死苗、春冻等问题,因此,加强对冬小麦栽培技术的研究,对于提升种植质量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1 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冬小麦栽培现状青藏高原的自然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轻的水平地带性以及垂直地带性紧密结合的自然地理单元。
高原腹地中的平均年温度在0 ℃以下,大片地区中最暖月的平均温度在10 ℃以下。
青藏高原在海拔3 000~5 000 m,其平均海拔则在4 000 m以上,海拔较高。
2015—2016 年,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业技术人员引进冬小麦新品种蓝天15 号在新庄镇海拔2 550 m处进行试验性种植,获得397.5 kg/667 m2的产量,并且收获早,可以复种一茬青贮饲草,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在青藏高原中,青稞有着良好的抗冻性,适应青藏高原的环境,也是青海省的第一粮食作物。
但青稞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性状不良,无法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而冬小麦种植可以有效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所以小麦目前已成为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高寒生态环境的影响下,目前青藏高原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在4 万hm2左右,其整体的品质不佳,蛋白质含量较低。
过去,青藏高原每年都需从内地调运大量的小麦,但近些年随着青藏高原全区温度的提升,冬小麦在高海拔地区的种植数量也在不断提升。
最初,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小麦种植,选择的品种生育期相对较长,在一些高寒及半干旱地区无法成熟。
宁南山区水地冬小麦生产试验汇总
宁南山区水地冬小麦生产试验汇总(2011-2012年度)一、试验目的根据宁农种管涵[2011]14号通知,为进一步鉴定区试品种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及利用价值,为自治区小麦品种审定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设置本组试验。
二、试验概况(一)参试品种参试品种2个,Z0219-1、WF0201,中引6号(CK)。
(二)试点分布本组试验共5点:原州区清河镇、隆德县沙塘镇、彭阳县城阳乡、西吉县将台乡、泾源县兴盛乡。
(三)试验设计试验按照统一方案执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2次,小区面积133.34㎡。
播量以35万/亩有效粒数计算。
(四)试验实施情况原州区:试验设在清河镇大堡村,海拔1720m,前茬马铃薯,土质浸湿性黑垆土;前茬作物收获后机耕翻地一次,耕深20cm;亩基施农家肥2000㎏,磷酸二铵20㎏,尿素15㎏; 9月28日人工用三行播种机播种;返青期亩追施二铵10㎏,尿素7.5㎏;4月26日人工锄草1次,5月26日人工拔大草1次;生育期内虫害较轻,未喷药;7月中旬收获。
隆德县:试验设在沙塘良种场,海拔1920m,前茬胡麻,土质黑垆土。
前茬作物收获后结合旋耕整地亩秸秆还田300kg、尿素8kg,磷酸二铵10kg, 9月27日人工用三行播种机播种,亩施种肥尿素10kg,磷酸二铵20kg。
返青后于3月28日亩追尿素10 kg,磷酸二铵5kg;5月5日人工锄草1次,5月23日人工拔大草1次。
生育期内虫害发生较轻,未进行喷药;7月中旬全部收获。
彭阳县:试验设在彭阳乡任湾村,海拔1450m,前茬小麦,土质黑垆土;前茬作物收获后畜力耕翻地一次,整地质量良好;亩基施农家肥1500㎏,磷酸二铵15㎏,尿素10㎏;10月2日畜力三行播种机播种。
4月21日灌水1次,4月22日亩追施尿素10㎏;生育期内人工锄草多次;7月上旬收获。
西吉县:试验设在将台乡牟荣村,海拔1836m,前茬胡麻,土质浅黑垆土;前茬作物收获后拖拉机耕翻地一次,整地质量良好,同时亩基施优质农家肥4000㎏,普磷50㎏,碳铵40㎏。
2024年度冬小麦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项目模版
2024年度冬小麦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项目模版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北方地区。
为了推动冬小麦的发展和引进新品种,我们拟定了以下2024年度冬小麦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项目模版。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口粮安全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冬小麦的品种相对较单一,对抗逆境能力较弱,迫切需要引进和选拔适应性更强、产量更高的新品种。
本项目旨在引进、试验和示范冬小麦新品种,提高冬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引进新品种的程序和标准1.确定引进新品种的适应范围和优先区域,包括气候、土壤和生态条件等。
2.搜集国内外冬小麦新品种的相关信息,了解其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指标。
3.结合引进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新品种的筛选标准,包括产量、品质、抗病虫害等指标。
4.通过实地考察、试验地选址等方式,确定具有潜力的新品种。
三、试验方案和内容1.选取引进区域的代表示范点进行试验,确保试验结果的代表性。
2.设计不同品种的对比试验,比较其产量、品质等指标。
3.测试新品种对不同逆境如干旱、病虫害等的抗性和适应性。
4.若新品种表现良好,还可进行品种混合试验,以提高冬小麦的整体抗性和稳定性。
四、示范措施和效果评估1.在示范点种植新品种,并与传统品种进行对比。
2.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民掌握新品种的种植技术。
3.对新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等进行监测和评估。
4.组织示范点的农民进行交流和经验分享,促进新品种在引进区域的推广应用。
五、项目预算和时间安排1.根据引进和试验的规模,制定项目的预算。
2.合理安排项目的时间节点,确保各项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六、风险评估和管理1.鉴于冬小麦品种选择和引进会受到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相关风险。
2.随时收集和分析试验数据,及时调整试验方案和引进计划。
3.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包括针对病虫害、气候灾害等的应急措施。
冬小麦播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冬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探究冬小麦播种技术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实验旨在通过不同播种方式、播种时间、播种密度等处理,分析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冬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地点:河南省某农业大学试验田供试品种:郑麦9023实验材料:小麦种子、肥料、农药、播种机、施肥机、测量工具等。
2. 实验方法(1)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以下处理:A组:常规播种(播种深度3-4厘米,播种量150千克/公顷,播种时间10月20日)B组:深播(播种深度5-6厘米,播种量120千克/公顷,播种时间10月15日)C组:浅播(播种深度2-3厘米,播种量180千克/公顷,播种时间10月25日)D组:稀播(播种密度300万株/公顷,播种时间10月20日)E组:密播(播种密度500万株/公顷,播种时间10月20日)(2)实验操作1. 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试验田,进行深耕、平整,确保土壤墒情适宜。
2. 在播种前,对小麦种子进行筛选、消毒,提高种子发芽率。
3. 根据各处理方案,分别进行播种、施肥、喷药等操作。
4. 播种后,定期观察小麦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各处理小区的出苗率、株高、分蘖数等指标。
5. 成熟期,对各处理小区进行测产,记录产量及品质指标。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出苗率经统计分析,各处理小区出苗率差异显著。
A组出苗率为85%,B组出苗率为90%,C组出苗率为75%,D组出苗率为80%,E组出苗率为85%。
结果表明,深播处理有利于提高出苗率。
2. 株高与分蘖数各处理小区株高和分蘖数存在显著差异。
A组株高为80厘米,分蘖数为15个;B 组株高为85厘米,分蘖数为18个;C组株高为75厘米,分蘖数为13个;D组株高为78厘米,分蘖数为14个;E组株高为82厘米,分蘖数为16个。
冬小麦播种期镇压试验示范初探
冬小麦播种期镇压试验示范初探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
然而,由于冬季气温低,土壤湿度大,种植冬小麦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延迟播种或定点播种等方式。
本文将介绍冬小麦播种期镇压试验示范初探。
镇压试验示范是指利用农村社区的农田进行科技示范和推广,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途径。
镇压试验示范的主要工作是制定技术方案、推广技术、建立示范田和技术推广站等。
对于冬小麦的播种期,传统做法是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以及种植技术的进步,实际种植时间可以适当调整。
在镇压试验示范中,可以尝试延迟播种或定点播种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延迟播种是指将冬小麦的播种时间延后一段时间,一般是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进行。
这样可以避免早期生长的冬麦受到霜冻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浸泡灭苗和冬季干旱等问题。
因为冬季天气干燥,所以如果播种时间过早,一旦发生天气干旱,作物就会面临枯萎的危险。
定点播种是指在田地中选定适宜的位置,进行小面积试种。
通过试种,可以选择较为适合播种的时间和地点,提高产量和品质。
定点播种可以在镇压试验示范中得到更好的应用,通过试验不同的播种方式,制定出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种植方案,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
总的来说,冬小麦播种期镇压试验示范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通过对种植方式的调整和优化,可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提升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助力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
甘肃河西地区扩种冬小麦的生态效益分析
甘肃河西地区扩种冬小麦的生态效益分析
祁旭升
【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
【年(卷),期】2004(013)004
【摘要】通过剖析影响河西地区小麦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农业气象因素及病虫害流行规律,从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改善生存环境的角度出发,把种植冬小麦与春小麦进行了比较,认为该地区扩种冬小麦有其特殊的生态效益:①延长植被覆盖期,弱化沙尘暴,减少土壤风蚀;②缩短轮灌周期,调节供水压力;③减轻干热风和小麦吸浆虫为害,提高产量;④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⑤优化品种布局,改善小麦品质.并总结提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发展对策.
【总页数】5页(P93-97)
【作者】祁旭升
【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1
【相关文献】
1.高海拔地区冬小麦扩种试验 [J], 彭冬梅
2.冬小麦扩种试验 [J], 吴晓林;彭冬梅
3.桓台县冬小麦和夏玉米秸秆长期还田的生态效益分析 [J], 张鑫;李菁园;孟凡乔;吴文良;李洪波;胡正江
4.河西绿洲灌区扩种冬小麦防沙固尘引种研究 [J], 何春雨;张礼军;周祥椿
5.在甘肃省传统春麦区扩种冬小麦的研究初报 [J], 杨芳萍;赵贞祥;郭莹;何春雨;李志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洮县洮河二阶台地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初探
临洮县洮河二阶台地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初探临洮县洮河二阶台地是临洮县冬小麦的主产区之一,冬小麦占该区作物种植面积的35%以上。
随着近年来冬小麦价格的提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重茬、连茬较为普遍,加之盲目增加化肥用量,肥料的偏施、滥施现象较为严重。
为此,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于2009年进行了洮河二阶台地冬小麦配方施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块基本情况“3414”试验设在临洮县洮阳镇五里铺村,海拔1 870m,年降水量401mm,生长季降水量228mm,占全年降水量的56.80%,年平均气温7.20℃,≥10℃有效积温2 823℃,生长季≥10℃有效积温900℃,无霜期62d。
试验地为黑垆土,中等肥力,地势平坦、整齐、均匀,洮河二级阶地,灌溉条件便利,前茬为冬小麦。
经化验,播种前试验地耕层土壤(0~20cm)含碱解氮47mg/kg、速效钾135mg/kg 、有效磷33.70mg/kg、16.90g/kg,pH为8.40。
1.2供试材料供试品种为在临洮县冬小麦种植区广泛种植的冬小麦品种92362。
供试氮肥为尿素(含N46%),由中国石化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磷肥为普通过磷酸钙(含P2O512%),白银磷盐化工厂生产,钾肥为硫酸钾(含K2O50%),白银丰宝农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3“3414”肥料试验设计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对“3414”试验设置要求,设置氮、磷、钾 3 个因素、4 个水平、14 个处理。
4 个水平分别为,0 水平:不施肥,2 水平为当地常规施肥量,1 水平=2 水平×0.50,3 水平=2 水平×1.50(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该试验中2水平施肥量如下:N为179.40kg/hm2、P2O5为90kg/hm2、K2O为59.40kg/hm2,具体方案设计见表1。
试验设14个小区,小区面积20m2,随机排列,不设重复。
2023—2024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实施方案
2023-2024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实施方案1. 引言为了推动中国冬小麦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冬小麦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国家决定在2023-2024年度实施冬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
本试验的目标是通过联合体试验的方式,对不同品种进行全面比较和评估,找出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冬小麦品种,并为冬小麦产业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 试验目标本次试验的主要目标包括:•综合评估各个冬小麦品种的抗病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关键指标。
•发现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冬小麦品种,并推广应用。
•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冬小麦产业的发展。
3. 试验计划3.1 试验地点本次试验将选取具有不同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的试验地点,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全面有效性和适应性。
3.2 试验品种试验将选择包括传统品种和新培育品种在内的多个冬小麦品种,以确保试验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3.3 试验方案试验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不同处理组和对照组。
每个处理组将种植不同的冬小麦品种,而对照组将种植传统品种作为对比。
3.4 试验参数和指标本次试验将收集和记录以下参数和指标:•冬小麦的生长状况和生育期•冬小麦的抗病性和适应性•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冬小麦的耐逆性和适应性3.5 试验数据收集和分析试验过程中,将密切监测和记录冬小麦的生长状况和各项指标数据。
试验结束后,将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各个品种的表现,并进行比较和总结。
4. 试验管理和支持本次试验将由国家农业科学院和各地农业科研机构共同组成试验管理团队,负责试验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同时,国家将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技术支持,保障试验的顺利进行。
5. 试验成果推广和应用试验结束后,将根据试验结果和评估报告,对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冬小麦品种进行推广和应用。
同时,国家将通过农业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形式,向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宣传和推广试验成果,并促进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6. 总结通过2023-2024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的实施,我们将能够全面了解各个冬小麦品种的特性和适应性,为冬小麦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冬小麦播种期镇压试验示范初探
冬小麦播种期镇压试验示范初探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冬季粮食作物之一,而播种期对于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起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探索冬小麦播种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个镇压试验示范。
该试验示范选取了中国北方地区一个典型的农业镇作为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北纬40度左右,海拔200米左右,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
该地区的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降水量适中,土壤肥沃,适宜冬小麦的生长。
在试验示范中,我们选取了3个不同的播种期进行试验:早播、适时播和晚播。
早播是在10月中旬播种,适时播是在10月下旬播种,晚播是在11月上旬播种。
为了保证试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设立了3个重复区,每个重复区面积为1000平方米,每个区块均分为4个小区,每个小区种植50米长的小麦条。
在播种期的选择上,我们主要考虑到冬小麦的生长需求和地方实际情况。
早播有助于冬小麦在生育期间更充分地利用温度和光照资源,有利于积累更多的养分,提高产量。
适时播是根据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冬小麦的生长需要选定的,能够在最适合的环境中生长。
晚播则是考虑到早春时期的保护,避免夏季高温对冬小麦的不利影响。
试验示范中,我们对不同播种期的冬小麦进行了全程监测和管理。
包括播种前的土壤处理和栽培管理,播种后的喷药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
我们还对不同播种期的冬小麦进行了生长和产量的监测。
对于冬小麦的株高、茎粗、叶片数量和面积、穗长、穗粒数和粒重等进行了测量和记录。
通过试验示范的初步结果,我们发现播种期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早播和适时播的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相对较好,而晚播的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相对较差。
早播和适时播的冬小麦长势良好,茎粗、叶片数量和面积较多,穗长、穗粒数和粒重较大,产量相对较高。
而晚播的冬小麦生长较弱,产量和品质较差。
我们初步证实了冬小麦播种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由于试验示范的面积和时间有限,初步结果仅供参考。
今后,我们将继续进行更大范围的试验示范,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冬小麦播种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机制,为冬小麦的种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高产稳产冬小麦在西吉县北移东扩
高产稳产冬小麦在西吉县北移东扩
马尚明
【期刊名称】《作物杂志》
【年(卷),期】2003()4
【摘要】根据 1997~ 2 0 0 2年冬小麦在西吉县北移东扩的试验、示范与推广 ,结果表明 ,无论在雨水正常年份还是在干旱歉收年份或正常偏丰年的旱地冬小麦增产、增值均极显著。
据此 ,提出了切实搞好北移东扩布局规划 ,克服盲目性 ;选用寒旱安全越冬品种 ;大力推广膜侧栽培技术 ;精细整地提高耕作质量 ;施足有机肥、增施化肥、培育壮苗 ;因地制宜、适时播种 ;防治病虫害 ,加强田间管理 ;适时收获、做好复种和加强相关配套技术研究等措施 ,推动该县冬小麦北移东扩进程 ,提高种植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总页数】4页(P7-10)
【关键词】冬小麦;西吉县;北移东扩;试验示范推广;规划;品种选择;膜侧栽培技术;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作者】马尚明
【作者单位】宁夏西吉县农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1
【相关文献】
1.冬小麦北移东扩播量试验研究 [J], 冯天梅;常国琴;马步朝;杨瑞霞;李荣生;陈德明
2.彭阳县冬小麦北移东扩播深试验研究 [J], 陈世平;冯天梅;李春燕;李德琴;陈德明;李荣生
3.江苏新沂南移北接东扩西进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 [J], 钱钢
4.南移北接东扩西进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 [J], 钱钢
5.中关村北扩拉动北京楼市热点北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度 的沟 岔 水地 和 部 分 浅脑 山 ( 有灌 溉 条 件 ) 区 发 展 , 地 加 大 向川水 沟 岔地 区规 模 连片 种植 推广 力度 , 开拓 推 广空 间 ,
积 极 挖 掘 黄 河 沿 岸 地 区 的 土 地 资 源 优 势 , 冬 小 麦 种 植 区 域 将
不 同区域 具 有代表 性 的2 o个 县作试 验 点 5 水地 区 试 验 】 O
冬小 麦 。
表 1 冬 小 麦 扩 种 试 验 生 育 期 比 较
通 过 生 育 期 比 较 , 农 4 1收 获 时 间 比 对 照 阿 勃 提 京 1
早 1  ̄ 1d 兰 天 1 6 3 ; 5收 获 时 间 比 阿 勃 ( K) 早 8 2 ; C 提 ~1 冬 d
6 0I) C , 山 地 区 试 验 2个 ( 6 T ( )脑 / 海拔 28 0m) D) 试验 采 2 ( 。
用 田间小 区 试验 与大 田阿 勃示 范 田作 对 比 的试 验方 法 。 即 品 种 间以 阿勃 作 对照 ( K)小 区试 验 面 积 2 。大 田示 范 C 。 0m , 面积 6 67m 以上 , 重复 , 6. 3次 随机 排列 。
30 2 9 0 - 4 0m) B ;半 浅 半 脑地 区试 验 4个 ( 拔 25 ( 2 () 海 0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试 验 与 示 范 ” 目 , 冬 小 麦 现 有 黄 河 、 水 谷 地 低 海 拔 项 在 湟
( 0 主 产 区 的 基 础 上 , 种 植 范 围 向 海 拔 2 0 ~ 0 20 0m) 将 0 280m 2
大量 基础 数据 嗍 成 熟后 , 小麦 测产 , 。 对 并对 不 同海拔 地 区不
右 , 高产量 达 到 1. t m 高 海拔地 区 冬小 麦扩 种试 验 的 最 O5 / 。 h
成功 , 升 了全 省冬 小麦 综 合生 产 能力 , 动 了区域 经 济 的 提 带 发展。 由于冬 小 麦具 有成 熟 早 、 产量 高 、 品质 优等 优势 , 众 群 生 产积 极性 高 , 推广 前景 十分 喜人 。
大 , 品种返 青 率都在 9 .%以上 : 各 35 C区茎数 差 异较大 : 京农
4 1 常 返 青 , 青 率为 9 .%, 天 1 1正 返 2 4 兰 5和 冬 2 0茎 数较 原
来 茎 数 减 少 12以 上 , 青 率 在 5 % 以 下 ; 区 返 青 率 只 有 / 返 0 D O3 %- .0 , 小 麦 不 能 正 常 生 长 , 明 该 区 不 适 宜 种 植 .5 1 % 冬 8 说
向高 海拔 地 区 拓 展 , 力 打 造全 省 冬 小麦 重点 推 广示 范 基 极
地 。 大 其 种 植 区 域 和 种 植 面 积 [ 通 过 连 续 2年 的 试 验 与 扩 1 ] 。
不 同 品 种 播 种 量 均 为 3 0k/m [ 田 间 管 理 措 施 与 大 0 gh 2 , 3 l 田 相 同 [ 对 各 试 验 点 的 田 间 苗 情 进 行 详 细 调 查 , 录 有 关 4 1 。 记
农艺 学
现 代农 业科 技
2 1 年 第 1 期 01 1
高海 拔地 区冬 小 麦 扩种 试 验
彭 冬梅
( 海省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总 站 , 青 青海 西 宁 8 0 0 ) 10 0
摘 要 不 同 小麦品 种在 不 同海拔地 区进 行扩 种试验 , 验结 果表 明 , 试 小麦不 同品 种在 不 同海拔 地 区的生 长表现 各 不相 同 , 青海省 冬 小 麦 在 海 拔 25 0m , 的 各 类 地 区均 可 种 植 , 收 获 期 比春 小 麦 提 前 3 0 v下 Y 且 0d左 右 , 量 比 春 小 麦 提 高 10 0k/m 右 。 产 0 gh 左 关键 词 冬 小麦 ; 高海拔 地 区; 扩种 ; 育期 ; 量 生 产 中图分类 号 ¥ 1. 5 2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材 料 与 方 法
同 品种产 量进 行多 重比较 和方 差分 析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1 不 同 海 拔 地 区 冬 小 麦 苗 情 与 成 熟 表 现 .
从 表 1 以看 出 , 冬 前 不 同 品种 在 A、 C区 均 能 可 越 B、 正 常生 长 , 田间保 苗数 均达 到 了正 常范 围要 求 , 田间小 麦 茎 蘖 数 无多 大 差 异 。 越 冬后 , 但 由于 部 分苗 株 死 亡 , 蘖 数相 茎 对 减 少 , 区 间茎蘖 数差 异 较大 , 地 A区 和 B区茎 蘖数 差 异不
11 试 验 材 料 .
供 试 小 麦 品 种 为 : 小 麦 品 种 [有 京 农 4 1 早 熟 品 冬 2 1 1( 种 ) 兰天 1 ( 、 5 中熟 品种 ) 冬 2 ( 熟 品 种 ) 春 小 麦 品 种 有 、 0晚 ,
阿勃 。
12 试 验 设 计 . 试 验 设 立 了 3个 试 验 区 , 括 不 同 品 种 在 不 同 海 拔 、 包
10 — 7 9 2 1 ) 1 0 8 — 2 0 7 5 3 (0 1 1 - 0 8 0
随 着 种植 业 结 构调 整 和特 色 产 业 带 的 布 局 与 发 展 ,
20 -2 1 0 8 0 0年 , 海 省 农 业技 术 推 广 总 站 实 施 “ 小 麦 扩 种 青 冬
个 ( 拔 22 0 22 7m)A) 海 0 ~ 5 ( ;浅 山 地 区 试 验 4个 ( 拔 2 海
示 范推 广 , 冬小 麦 种植 面积 由 2 0 0 6年 的 90 67h 6 . m 发展 到
21 0 0年 的 1 9 . h 全 省 冬 小 麦 平 均 产 量 在 75t m 左 36 33 m . ./ h
冬 小麦播 种 期 、 小麦 越冬 前 、 冬后 单位 面 积总 茎蘖 数等 冬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