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内蒙古凌汛

合集下载

内蒙古主要侵蚀规律

内蒙古主要侵蚀规律

内蒙古主要侵蚀规律
一、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是内蒙古地区最为常见的侵蚀类型,主要发生在降雨量较大、地形坡度较陡的地区。

由于雨水的冲刷作用,地表土壤和岩石被冲刷侵蚀,形成沟壑、河谷等地貌。

水力侵蚀对地表的破坏较大,会降低土地的生产力和肥力。

二、风力侵蚀
内蒙古地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风力资源丰富,因此风力侵蚀也是该地区的一个重要侵蚀类型。

在干燥气候和强风条件下,地表土壤和岩石会被风吹走,形成风蚀地貌。

风力侵蚀会导致土地贫瘠化和沙漠化。

三、冻融侵蚀
内蒙古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凉,因此冻融侵蚀也比较常见。

在冬季,土壤和岩石因冻结而产生裂隙,随着气温升高,裂隙扩大,导致岩石碎裂、剥落,形成石海、石河等地貌。

冻融侵蚀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水文循环。

四、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是指由于耕作、采矿、道路建设等人为因素导致的土壤流失。

内蒙古地区的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过度开垦、放牧和采矿等区域。

土壤侵蚀会导致土地退化、肥力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

五、混合侵蚀
混合侵蚀是指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侵蚀类型,如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的组合、水力和冻融侵蚀的组合等。

混合侵蚀对地表的影响更大,会形成更加复杂的地貌类型。

总结:
内蒙古地区的主要侵蚀规律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土壤侵蚀和混合侵蚀。

这些侵蚀类型会对地表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导致土地退化、生态失衡和生产力的降低。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应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少各种侵蚀的影响。

凌汛

凌汛
灾一般都在汛期。而凌汛是指水冻成冰排。 两者不同。
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
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态。在高寒地
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且河道形态呈上宽下窄,河道弯曲
回环的地方出现严重凌汛的机遇较多。这是因为河流封冻时下段早于上段,
解冻时上段早于下段。而且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厚度下厚上薄。当河道下段出现冰凌以后,
危 害 及 治 理 措 施
凌 汛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
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 象 。 通俗来说就是水表有冰层,且破裂成块
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 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 即为凌汛。
和汛期的区别:汛期即一个水利名词,
“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 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
成严重的凌洪。
总之凌汛主要是由于受 1、气温、
2水温、 3、流量与河道形态
等几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
河流产生凌汛的条件(简单概括)
1.有冰期的河流。(凌汛多发生在河流的融冰
期和结冰期)
2.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 明显的南北流向


凌汛的危害及整治措施
①冰凌冻结江河、湖泊、港口,影响航运交 通 , 可采用 破冰船破冰 ,或在港岸和船闸 附近采用空气筛等防冻措施; ② 冰凌冻结水力发电厂的引水渠,或阻塞拦 污栅,影响发电出力,可设法抬高渠道中
世界上有凌汛的河流主要有:
黄河 松花江 乌苏里江 鄂毕河(中国境内称额尔齐斯河) 叶尼塞河 勒拿河
阻拦了一部分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当融冰开河时,这部分槽蓄 水急剧释放出来,出现凌峰向下传递,沿程冰水越聚越多,冰峰节节增大。 当上游的冰水向下游传播时,遇上较窄河段或河道转弯的地方卡冰形成 冰坝,使上游水位增高。凌汛严重于否,取决于河道冰凌对水位影响的程

地理凌汛现象所有知识点

地理凌汛现象所有知识点

地理凌汛现象所有知识点
地理凌汛现象所有知识点:
凌汛是指当降雨量超过地表水土保持能力时,造成水在地表流动并形成洪水的
现象。

凌汛通常发生在降雨强烈或降雨量很大的地区,主要由于土壤饱和或铺装不透水而无法吸收水分。

以下是关于地理凌汛现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凌汛的成因:凌汛的主要成因包括降雨强度超过土壤的渗透能力、土壤饱和、水流失去径流水路以及不透水铺装等。

2. 影响凌汛的因素:地理凌汛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土地利用、
土壤类型和降雨强度等。

陡峭的地形和山区容易形成山洪,城市中的大量不透水表面增加了径流水的量。

3. 凌汛的影响:凌汛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广泛的影响。

它可能导致洪水、土
地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预防凌汛的方法:为了减少凌汛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改善水
土保持措施,如建设沟渠和水坝,以减缓水流速度和降低洪水威力。

此外,也可以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确保有效排水。

5. 凌汛的例子:凌汛是全球性的现象,在许多地区都会发生。

一些具有显著凌
汛问题的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国和中国的一些沿海地区。

总的来说,地理凌汛现象是一种常见且有潜在危险的自然现象。

了解凌汛的成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对我们理解和应对凌汛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凌汛知识点总结

地理凌汛知识点总结

地理凌汛知识点总结引言凌汛,是指冷水阻塞河流或水库而发生的冰凌阻塞现象,通常发生在寒冷地区,在河道、湖泊及水库严重威胁现代生活和基础设施的安全。

凌汛不仅会引发洪水,还可能导致交通阻断、居民疏散和电力中断等问题。

了解凌汛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对于减轻凌汛带来的风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凌汛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并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举例说明。

一、凌汛的形成原因1.气温骤降河流或水库的水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水中的悬浮物或沉积物会结冻成冰,从而形成冰凌。

2.流速减慢在流速减慢的情况下,水中悬浮的冰块更容易聚集在一起,并形成冰凌。

3.水面局部降温一些特殊的地形和地势,可能导致局部的水温骤降,从而引发冰凌。

4.河流或水库内积雪增多冬季,积雪容易在河流或水库内凝结成冰,从而导致冰凌的形成。

二、凌汛的危害1.洪水灾害冰凌会堵塞河道,导致河水倒灌,河水无法正常流入河床,从而引发洪水灾害。

2.交通中断冰凌会阻塞水路交通,造成交通中断,给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带来严重的不便和影响。

3.居民疏散凌汛发生时,可能会导致居民被迫疏散,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

4.生态破坏冰凌造成的洪水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破坏植被和动物生境,对生态系统产生长期的影响。

5.电力中断凌汛可能导致输电线路受损,造成电力中断,给居民生活和企业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凌汛的预防措施1.加强监测和预警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河流和水库情况的监测,及时掌握冰凌的形成情况,并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周边居民和相关单位做好准备。

2.畅通河道在冰凌发生前,可以采取人工或机械清理河道的方法,确保河水顺畅通畅,减少冰凌的产生。

3.技术改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排冰作业,如使用抽水机或高压水枪等设备对冰凌进行处理。

4.建设冰堤在极易发生冰凌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设置冰堤,减小冰凌对周边地区带来的危害。

5.社会宣传加强对凌汛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居民和相关单位对凌汛造成的风险的认识,以及如何采取预防措施。

内蒙古地理知识

内蒙古地理知识

内蒙古地理知识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地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起东经126°29′,西至东经97°10′,北起北纬53°20′,南至北纬37°20′。

其疆域辽阔,东西直线距离为2400多公里,南北跨度为1700多公里,总面积达到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

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

其东部是莽莽的大兴安岭林海,南部是富饶的嫩江平原、西辽河平原和河套平原,西部是浩瀚的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沙漠,北部是辽阔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

全区涵盖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

内蒙古的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气温在25℃左右,冬季中西部最低气温低于-20℃,东部林区最低气温低于-50℃。

从东向西由湿润、半湿润区逐步过渡到半干旱、干旱区,晴天多,阴天少,日照时数普遍都在2700小时以上,长时达3400小时。

冬春季多风大,年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光热、风能资源。

但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

内蒙古的地跨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西辽河四大水系,河流稀少,径流量小,汛期主要在夏季,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大。

土壤在分布上东西之间变化明显,基本呈东北至西南向排列,最东为黑土壤地带,向西依次为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土地带、黑垆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

内蒙古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8省区相邻,外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

其首府是呼和浩特,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文化魅力的地区。

地理凌汛知识点

地理凌汛知识点

地理凌汛知识点地理凌汛是指在短时间内持续暴雨或强降雨导致地表水体积增加,以及排水系统无法有效排水而造成的洪水现象。

它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了解地理凌汛的知识点对于我们应对洪灾和提高自救能力非常重要。

一、地理凌汛的原因地理凌汛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量超过地表水体的蓄水和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

这可能是由于短时间内的暴雨、降雨集中在特定区域、排水系统不完善或堵塞等原因导致的。

此外,地质条件也会对地理凌汛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地面的坡度、土壤的渗透性等。

二、地理凌汛的影响1.水灾:地理凌汛会导致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体的水位上升,进而造成周围地区的淹水。

这不仅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也会对农田、城市和交通系统等造成严重破坏。

2.土壤侵蚀:地理凌汛会冲刷土壤,并将其带到附近的水体中。

这不仅导致土地的贫瘠,还会对水体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疾病传播:洪水可以导致水源受到污染,从而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例如,洪水会导致饮用水和卫生设施的破坏,从而引发水源性疾病的暴发。

4.经济损失:洪灾不仅会对个人和家庭造成财产损失,也会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洪水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工厂停产以及基础设施的损坏等,从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三、地理凌汛的预防和应对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排水系统,包括清理河道、堤防和排水管道等,以提高排水能力。

2.增强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了解天气预报,尤其是暴雨预警,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合理规划城市和农田:合理规划城市和农田的布局,避免建设在易受洪水影响的区域。

4.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加强对地理凌汛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5.加强国际合作:地理凌汛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总结起来,地理凌汛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了解地理凌汛的原因、影响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对于我们应对洪灾和提高自救能力非常重要。

地理黄河凌汛知识点总结

地理黄河凌汛知识点总结

地理黄河凌汛知识点总结黄河,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素有“中华母亲河”之称,其流域辽阔,涵盖了多个省市,河流漫长,河水浑浊,水量大,流速快,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

然而,由于黄河地处高原和山地之间,河岸陡峭,地形复杂,多种因素导致了黄河河谷的水灾频发,其中凌汛是黄河水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黄河凌汛的成因1.气候因素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干旱带和半干旱带交界,气候较为干旱,特别是春秋两季的气温变化较大,降水不均匀。

由于干冷气流和暖湿气流的交汇引起了大幅气温变化,由此引发的霜期冰雪融化,造成河水急剧增大。

2.地形因素黄河流域地形复杂,河床较为狭窄陡峭,河谷受到地形的限制,河流流速快,水流湍急。

当冬季气温骤降,河水迅速凝固,形成冰块和冰凌,进而堵塞河道。

3.水文因素黄河流域河水丰富,水流湍急,流速较快,冰雪融化后汇入河流,迅速流向下游,造成河道冰凌移动,形成冰封和冰堰。

以上三个方面因素相互作用造成了黄河凌汛频发。

二、黄河凌汛的危害1.冻水灾害黄河凌汛导致的冰凌和冰块在河道中移动,造成河道迅速冰封,形成冰害,阻碍了河水通畅流动,容易引发冻水灾害。

2.漫滩洪水河流本身湍急,流速快,一旦受到冰凌的阻碍,河水回流上涨,易造成漫滩洪水,危害周边农田和居民住房。

3.阻碍交通运输由于冰块和冰凌的移动,易造成河道交通运输中断,尤其是水路交通。

4.损坏水利设施河道冰封和冰害对水利设施造成损坏,加重了修复和维护负担。

5.影响生产生活凌汛造成的冻水灾害、漫滩洪水、交通中断等危害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上述危害表明,黄河凌汛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因此应当对黄河凌汛有充分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三、黄河凌汛的应对措施1.监测预警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气象、水文、地质等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掌握冰雪融化、河道冰凌等状况,提前预警,加强对凌汛的监测。

2.减少冰凌形成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降低冰凌形成的可能性。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凌汛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凌汛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凌汛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一、知识讲解凌汛产生的原因及危害1、有冰期的河流。

(多指零度以下的河流)2、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

我国黄河在宁夏和在山东境内的河段都有凌汛现象,东北的河流在满足上述条件时也同样会出现凌汛现象。

3.危害。

①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

通常发生在封冻期,且多发生在急坡变缓,持续时间较长,逐步抬高水位,对工程设施及人类有较大的危害。

②冰坝引起的洪水危害。

通常发生在解冻期。

常发生在流向由南向北的纬度差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坝形成后,冰坝上游水位骤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③冰压力引起的危害。

冰压力是冰直接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力,包括由于流冰的冲击而产生的动压力,由于大面积冰层受风和水剪力的作用而传递到建筑物上的静压力及整个冰盖层膨胀产生的静压力。

二、例题分析下图所示甲河流流域地处北纬48°35′~61°55′,东西宽约1805 km,干流全长3688km,流域面积1 38万km2,干流总落差256 m。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甲河流在L河段流域狭长的最合理的解释是A. 此河段为“地上河”,少支流B. 流经高山峡谷段,缺少支流C. 流经较为干旱的低地,少支流D. 流经湿润的丛林地带,无支流2. 依据提供的信息推断,该河流的汛期主要发生在A. 冬季B. 春季C. 夏季D. 秋季【答案】1. C 2. B【解析】1.据图可知,甲河流在L河段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且流经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几乎没有支流流入,导致河流的流域比较狭长,故C项正确。

2.甲河流流经气候干旱地区,纬度较高,降水稀少;冬季积雪不易融化,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形成径流,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河流,河流进入汛期,故B项正确。

三、跟踪训练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中游龙门至潼关的干流河道(见下图),全长132.5km,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穿梭于汾、渭地堑谷凹地区。

内蒙古地理知识点归纳

内蒙古地理知识点归纳

内蒙古地理知识点归纳
内蒙古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

以下是一些关于内蒙古的地理知识点:
1. 位置:内蒙古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它横跨东经95°23′- 126°04′,北纬37°10′-53°23′之间,东邻东北地区,南界河北省和山西省,西连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蒙古、俄罗斯。

2. 地形:内蒙古的地形南部平原地区较多,有华北平原和河套平原。

北部是草原和沙漠,包括有著名的库页岛戈沙漠和鄂尔多斯沙漠。

内蒙古还有一些山脉,如大兴安岭和太行山。

3. 气候:内蒙古地区气候多样,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北部则属于寒温带草原气候,夏季短暂而凉爽,冬季漫长且严寒。

东部和西部气候差异更大,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和干旱气候。

4. 水系:内蒙古有多条重要河流,包括黑龙江、额尔古纳河和松花江等。

内蒙古境内有一些湖泊,如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库布其湖和杭爱大草原上的杭爱湖。

5. 自然资源: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农牧业基地,盛产大豆、玉米、小麦、牛羊等。

内蒙古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

6. 文化特色:内蒙古是中国著名的牧区,蒙古族是内蒙古的主要民族。

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深受牧民生活和草原环境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民俗、音乐和舞蹈等表现形式。

这些是关于内蒙古地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考相关地理学书籍或资料。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凌汛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凌汛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凌汛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一、知识讲解凌汛产生的原因及危害1、有冰期的河流。

(多指零度以下的河流)2、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

我国黄河在宁夏和在山东境内的河段都有凌汛现象,东北的河流在满足上述条件时也同样会出现凌汛现象。

3.危害。

①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

通常发生在封冻期,且多发生在急坡变缓,持续时间较长,逐步抬高水位,对工程设施及人类有较大的危害。

②冰坝引起的洪水危害。

通常发生在解冻期。

常发生在流向由南向北的纬度差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坝形成后,冰坝上游水位骤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③冰压力引起的危害。

冰压力是冰直接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力,包括由于流冰的冲击而产生的动压力,由于大面积冰层受风和水剪力的作用而传递到建筑物上的静压力及整个冰盖层膨胀产生的静压力。

二、例题分析下图所示甲河流流域地处北纬48°35′~61°55′,东西宽约1805 km,干流全长3688km,流域面积1 38万km2,干流总落差256 m。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甲河流在L河段流域狭长的最合理的解释是A. 此河段为“地上河”,少支流B. 流经高山峡谷段,缺少支流C. 流经较为干旱的低地,少支流D. 流经湿润的丛林地带,无支流2. 依据提供的信息推断,该河流的汛期主要发生在A. 冬季B. 春季C. 夏季D. 秋季【答案】1. C 2. B【解析】1.据图可知,甲河流在L河段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且流经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几乎没有支流流入,导致河流的流域比较狭长,故C项正确。

2.甲河流流经气候干旱地区,纬度较高,降水稀少;冬季积雪不易融化,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形成径流,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河流,河流进入汛期,故B项正确。

三、跟踪训练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中游龙门至潼关的干流河道(见下图),全长132.5km,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穿梭于汾、渭地堑谷凹地区。

自然灾害-凌汛

自然灾害-凌汛

内蒙古乌兰木头河段民堤凌汛决口。 2001年黄河宁蒙河段封河时间 较往年提前近1个月。特别是巴 盟封河较早,从而造成乌海段 水流不畅。从12月13日起,乌 海地区气温骤降,河道开始大 量淌凌。16日气温迅速回升, 开河约3公里,大量流冰堵塞河 道,水位逐渐壅高,短时间内 即形成堤内外1.5~2 米的落差。 加之堤岸防御标准不高,水势 迅猛,导致17日9时乌兰木头河 段民堤发生溃堤决口。溃水淹 没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 桥西镇和乌兰乡五个村,三个 养殖场、养鱼场;两所学校, 13个加工厂,受灾面积近50平 方公里。其中受灾农户近900户, 人口4000余人,大量房屋倒塌; 死亡大小牲畜4900余头;水毁 乡村公路15公里,扬水站6座等。
• ①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封冻期,且多发 生在急坡变缓和水库的回水末端,持 续时间较长,逐 步抬高水位,对工程设施及人类有较大的危害。 • ②冰坝引起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解冻期。常 发生在 流向由南向北的纬度差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 快,冰坝形成后,冰坝上游水位骤涨,堤防溃决,洪 水泛滥成灾。 • ③冰压力引起的危害。冰压力是冰直接作用于建 筑物上的力,包括由于流冰的冲击而产生的动压力, 由于大面积冰层受风和水剪力的作用而传递到建筑物 上的静压力及整个冰盖层膨胀产生的静压力。
• 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 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 理位置及河道形态。 在高寒地区,河流从 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 且河道形态呈上宽下 窄,河道弯曲回环的 地方出现严重凌汛的 机遇较多。这是因为 河流封冻时下段早于 上段,解冻时上段早 于下段。
凌汛在我国的多发范围主要是黄河段。黄河开河有 “文开河”和“武开河”之分。凌汛的主要影响如 下:
中文名称 凌汛 英文名称 ice flood
•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 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 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 或决堤,称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 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

高三地理凌汛知识点

高三地理凌汛知识点

高三地理凌汛知识点地理学科中,凌汛是指在雨季或极端降雨情况下,地表水无法迅速排泄或透入地下,导致水体在地面形成深水或泛滥的现象。

高三地理课程中,凌汛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以下将详细介绍高三地理凌汛的相关知识。

一、凌汛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凌汛是指在雨季或极端降雨情况下,地表水无法迅速排泄或透入地下,导致水体在地面形成深水或泛滥的现象。

主要形成原因有以下两点:1. 降雨过程的异常性:持续性的大雨或短时间内的暴雨容易导致凌汛。

这是由于降雨量超过了地表水的蓄水量和排泄能力,使得水不能迅速排泄或透入地下。

2. 地表条件的不利因素:比如,土壤质地疏松、地表覆盖无法迅速排水等因素,会加剧凌汛现象的发生。

二、凌汛的影响凌汛对人类和环境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影响:凌汛会导致城市和农田内涝,造成道路交通阻塞、农作物减产等问题,给当地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2. 生活影响:凌汛会造成城市内涝,影响人们的出行、居住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洪水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损失。

3. 生态影响:凌汛会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冲毁植被和土壤,影响生物多样性,并可能导致水资源污染。

三、凌汛的应对和预防为了应对和预防凌汛带来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建设城市防洪体系:包括修建排水系统、加强河道治理、建设水库和蓄洪区等,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

2.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通过建设气象监测站和提升预警能力,及时准确地发布洪水预警信息,降低凌汛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3. 推行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改善土壤质地,减少水土流失和凌汛发生的可能性。

4. 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加强凌汛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总结起来,高三地理凌汛知识点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了解凌汛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影响,以及应对和预防凌汛的措施,对于应对地理考试和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凌汛事件都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增加地理知识储备,提高应对凌汛的能力。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之凌汛知识点是什么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之凌汛知识点是什么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之凌汛知识点是什么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地理复习资料之凌汛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考地理复习资料:黄河下游凌汛黄河下游凌汛黄河,从河南省桃花峪到入海口称为下游,全长786公里,两岸筑有大堤,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

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河道走向呈西南、东北方向,冬季经常受寒潮侵袭,日平均气温上下河段相差3~4℃,并且是正负交替出现,河道流量一般在每秒200~400立方米。

由于河道、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作用,下游每年都有凌汛,经常发生插凌、封河。

新中国成立以来封河30多次,大多先由河口开始封河,而后逐段向上插封。

一般年份封冻总长约400公里左右,最短40 公里,最长703公里。

开河则由上而下,冰水沿程积集,造成明显凌峰,并易在浅滩、急弯或狭窄河段受阻卡塞,形成冰坝,使河段水位迅速抬高,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造成凌灾。

黄河下游凌汛在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危害严重、难以防治而闻名。

据历史上不完全统计,自1883年至1936年的 54年中,就有21年凌汛期发生决口,平均五年二决口。

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黄河下游山东河口地区仍发生过两次凌汛决口。

历史上曾有“伏汛好抢,凌汛难防”、“凌汛决口,河官无罪”之说。

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河下游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战胜了多次严重凌汛,扭转了历史上五年两决口的险恶局面,连续取得了49年凌汛未决口的伟大成就。

总结:由于冰凌、流冰插塞,过流面积减少,可形成冰坝,随着水位的提高,将会出现水鼓冰裂、冰凌漫堤的情形,形成凌灾,其危害程度常常超过洪灾。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内蒙古凌汛内蒙古段凌汛黄河内蒙河段,地处黄河最北端,从宁夏的石嘴山市和内蒙古伊克昭盟的拉僧庙入境,至伊克昭盟准格尔旗马栅的榆树湾出境,干流全长840公里,总落差仅162.5米。

泫河段河宽坡缓,逶迤曲折,虽地处上游,但在昭君坟至头道拐的河道比降已接近黄河河口的比降。

凌汛的名词解释

凌汛的名词解释

凌汛的名词解释凌汛,是指河流的结冰现象开始解冻,而融水较多或凍层较薄时,上游的冰块开始融化,强大的水流推动剧烈的强行冰面碰撞。

在这种情况下,河道中的冰与水共同并排流动,形成了独特的河流景观,也被称之为“凌河”或者“崩墙”。

凌汛的形成源于地理学和气候学的多种因素。

当寒冷的冬季开始转为春季时,地表气温的上升导致冰层开始融化,而河流的水量上升,则增加了冰块被冲刷的机会。

另一方面,冰块固有的脆弱性也导致了凌汛现象的出现。

冰块在冬季的低温环境下逐渐形成,由于季节性的冷热变化,冰块会因为温度差异而出现裂隙,这使得冰的强度下降。

当流水冲击裂隙时,冰块会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而崩塌或打碎,形成巨大的冰团。

凌汛现象常出现在临近极地地区或者高纬度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寒冷且干燥,冬季持续时间较长。

例如,北半球的北美、欧洲和东亚地区,以及南半球的南极洲就常常发生凌汛现象。

此外,高山地区也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在这些地区,冷空气和暖湿空气的冷热湿干变化往往比较频繁,这种气候环境对于凌汛现象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凌汛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还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凌汛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有一定的挑战。

由于凌汛的出现使得河流中的冰块成为水流的一部分,而冰块的存在会对水流的流速和流量造成影响。

这种不稳定的水流可能导致堤坝、桥梁等工程设施的破坏,给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带来很大的困难。

其次,凌汛对于交通运输也带来了难题。

河流的冰块漂移和碎裂容易阻碍船只的航行,造成航道的封锁或者船只损坏。

此外,冰块的存在还可能导致桥梁和渡口无法正常使用。

因此,在冬季到春季之间的这个季节,航运和交通运输都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准备和措施,以确保安全和流畅。

除了对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的影响之外,凌汛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兴趣,成为一种特殊的自然景观。

凌汛时,河面上漂浮着的巨大冰团和碎冰给人以壮观的视觉效果,吸引了不少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在一些凌汛频繁的地区,人们还组织了一系列与凌汛相关的活动,例如冰节、冰雪嘉年华等,将凌汛的到来视为对冬季的告别,同时也是迎接春天的象征。

【课外地理】什么是凌汛?怎么发生的?有哪些危害?

【课外地理】什么是凌汛?怎么发生的?有哪些危害?

【课外地理】什么是凌汛?怎么发生的?有哪些危害?汛期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

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而凌汛是汛期的一种,也是自然灾害。

凌汛指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

发生的条件:1、有冰期的河流。

(多指零度以下的河流)2、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

发生的时间: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

发生原理:有结冰期的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且河道形态呈上宽下窄、河道弯曲回环的地方多凌汛。

这是因为河流封冻时下段早于上段,解冻时上段早于下段。

当上游的冰水向下游传播时,遇上较窄河段或河道转弯的地方卡冰形成冰坝,使上游水位增高。

凌汛严重于否,取决于河道冰凌对水位影响的程度,通常只有在河道中出现严重的冰或冰坝后,才会引起水位骤涨,造成严重的凌洪。

凌汛多发地:我国黄河在宁夏和在山东境内的河段都有凌汛现象,东北的河流黑龙江、松花江在满足上述条件时也同样会出现凌汛现象。

俄罗斯的鄂毕河(中国境内称额尔齐斯河) 叶尼塞河、勒拿河。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二、凌汛的危害与防治虽然我国对冰情、凌汛的认识较早,但由于受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对凌汛灾害产生的机理总结、研究不够,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所以历史上凌汛也给人们带来较大影响。

通常,凌汛的危害主要有三方面。

一、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封冻期,且多发生在急坡变缓和水库的回水末端,持续时间较长,水位逐步抬高,对工程设施及人类有较大的危害。

二、冰坝引起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解冻期,常发生在流向由南向北的纬度差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坝形成后,冰坝上游水位骤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三、冰压力引起的危害,冰压力是冰直接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力,包括由于流冰的冲击而产生的动压力,由于大面积冰层受风和水剪力的作用而传递到建筑物上的静压力及整个冰盖层膨胀产生的静压力。

凌汛专题知识

凌汛专题知识

凌汛专题知识凌讯专题知识防凌名词解释“文开河”与“武开河”:当大地回春,气温升高时,河里的冰开始融化,分解的冰块随河水向下流动,河流开封。

但并不是所有的河冰都平安无事地解冻,有时候解冻来得很快,特别是气温猛升或水位暴涨,大块冰凌汹涌而下,这样就易造成冰凌。

水利上的人们给河流的开河方式起了两个名字,一个叫“文开河”,一个叫“武开河”。

慢慢解冻的开河,叫“文开河”,这种开河方式一般危险性较小;迅速解冻易引起冰凌的开河叫“武开河”,这种开河危险性较大。

由南向北的河流由于温差影响特别容易发生武开河。

当上游已是春光明媚,下游还是冰封千里的时侯,融水带着冰凌顺流而下,时而阻塞,水位抬高,时而溃决,横冲直撞,使下游冰层遽然胀破,于是就形成巨大的冰排,向下猛冲,造成严重的凌汛。

什么是冰坝:每年冬春季,黄河的某些河段,因为流凌的堆积而形成巨大的冰体,这种冰体会阻断河水而形成凌汛。

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多湾多滩,是最易形成冰坝的河段之一。

黄河史志资料记载,1970年1月27日,济南老徐庄弯曲河段,冰坝上排到齐河县南坦以上,冰坝长17公里,堆冰厚2—3米,最厚达8.3 米,总冰量约2160万立方米,冰坝以上北店子水位陡涨4.21米,最高水位达34.18米,高出1958年洪水位0.19米。

冰坝是造成凌汛决口的主要因素之一。

黄河和黄河凌汛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素称“九曲十八弯”,实际直线距离只有2068公里。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

黄河流域东西跨越23个经度,南北相隔10个纬度,流域内冬季气温的分布是:西部低于东部,北部低于南部,高山低于平原。

元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

年极端最低气温:上游-25~-53℃,中游-20~-40℃,下游-15~-2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4.中国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台湾海峡属东海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日、菲、文、马、印尼)7.东西部晨昏差异:两地经度不同,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0度,经度没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南北方季节差异:两地纬度不同,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约50度,气温变化幅度大8.我国行政区域划分9.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两湖两广两河山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五江(疆)二宁青陕甘,江西、江苏、黑龙江、浙江、新疆、宁夏、辽宁、青海、陕西、甘肃重蒙台海福吉安 云南、贵州、西藏、四川、北京、上海、天津 云贵西四北上天 重庆、内蒙古、台湾、海南、福建、吉林、安徽香港澳门喜回归, 祖国一片好河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10.“三字经”法记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黑吉辽,内蒙古,京津冀,晋豫鲁,赣皖浙,苏浙沪,滇黔蜀,鄂湘渝,陕甘宁,青新藏,桂粤琼,港澳台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14.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凌汛什么意思

凌汛什么意思

凌汛什么意思凌汛,俗称“冰排”。

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水面结冰的河道,上游河冰先融,下游河道尚未解冻,易出现“凌汛”。

一、产生凌汛的原因: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态。

在高寒地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且河道形态呈上宽下窄,河道弯曲回环的地方出现严重凌汛的可能性较多。

我国黄河上游宁(宁夏)蒙(内蒙古)河段和下游河段,黑龙江支流额尔古纳河、松花江、乌苏里江,额尔齐斯河;俄罗斯涅瓦河、北德维纳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欧洲易北河下游联邦德国汉堡河段;加拿大圣劳伦斯河蒙特利尔河段等,这些都是世界上发生严重凌汛的主要河流。

二、凌汛的分类:1、流凌期,黄河下游河道在冬季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水温到达零摄氏度,河水表面开始结冰,水内产生冰花。

冰花随水流而下逐渐凝结成冰花团或冰块,俗称淌凌,一般年份流凌期多在12月。

2、封冻期,河道流凌期间,随着气温降低,流凌密度增大,冰凌逐渐聚积冻结,遂自下而上逐段封冻,为黄河“封冻期”,俗称“封河期”。

黄河下游据观测资料统计,河道封冻最早在12月,最晚在2月中旬。

3、开河期,春初,气温升至零摄氏度以上,封河冰开始融化;气温继续升高,冰盖脱边滑动,封冰解冻开河。

据观测资料统计,黄河下游解冻开河最早在1月上旬,最晚在3月中旬。

扩展资料:凌汛的危害:1、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

通常发生在封冻期,且多发生在急坡变缓和水库的回水末端,持续时间较长,逐步抬高水位,对工程设施及人类有较大的危害。

2、冰坝引起的洪水危害。

通常发生在解冻期。

常发生在流向由凌汛图片南向北的纬度差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坝形成后,冰坝上游水位骤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内蒙古凌汛
黄河在内蒙古河段,区间的支流较少而且均为雨洪产流的时令河,冰期几乎无水补给,因此,内蒙古河段冰期来水绝大部分是兰州以上的来水。

内蒙古段凌汛
黄河内蒙河段,地处黄河最北端,从宁夏的石嘴山市和内蒙古伊克昭盟的拉僧庙入境,至伊克昭盟准格尔旗马栅的榆树湾出境,干流全长840 公里,总落差仅162.5 米。

泫河段河宽坡缓,逶迤曲折,虽地处上游,但在昭君坟至头道拐的河道比降已接近黄河河口的比降。

内蒙古河段地处黄河流域最北端,高程海拔千米以上,离海洋距离远,暧温气流难以到达,常为蒙古高压控制,大陆性气候特征显着,冬季严寒漫长,气温在零度以下的时间持续45 个月,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5℃,这段河流冰冻期45 个月,大部分为稳定封河段。

由于河道流向自南向北,其上游甘宁夏段温度高,内蒙古段温度低,故河道流凌段溯源而上,而解冻开河则由甘肃、宁夏段逐渐向下发展,在自然情况下,内蒙古段包头的流凌封冻时间,常比兰州早20 多天,而解冻开河时间却晚一个多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