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全国新高三摸底联考历史试题(扫描版)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 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o满分140分o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A. 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 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C. 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 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君王由相信天命到否定天命观,强调民心的重要性,体现了西周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统治者要求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求,A符合题意;B说法不正确,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措施均着眼于维护自身的统治;C是近代西方思想;商周时期没有宗教神学,D不正确。
点睛: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为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王权通过借助神权来提高自身的权威,材料中的占卜即是表现之一。
2. 汉武帝元朔五年之前,凡是做宰相的都是侯爵。
之后武帝广开门路,宣招四方之士,任贤序位,量能以授官。
据此说明A. 汉代已形成完善的选官制度B. 异性诸候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C. 汉初对宰相治政素养要求不高D. 丞相权力过大引起皇帝的猜忌【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出于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起用身份地位较低的官员为相,说明其对宰相的政治素养的要求不高,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代选官制度的相关信息,A不正确;材料所述选取的是有识之士,不是诸侯,B不正确;材料所述是皇帝旨在削弱相权的措施,不是对丞相的猜忌,D不正确。
点睛: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频繁更换宰相,启用身份地位较低的官员做宰相,实行内外朝制度等,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3. 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60分)1、周代分封制首封传说时代及夏商帝王后商和吕尚等周室功臣,后又扩及秦、楚、戎狄等许多臣服于天子的异族部落。
分封对象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
这一做法有助于A.推动周朝文化传播B.强化伦理道德秩序C.突出宗法血缘纽带D.逐步实现家国同构2、宋代选官入仕的途径相当多元,通过恩荫入仕者尤多;但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在当时被认为“无出身”,在出官,转迁等方面都受到种种限制,而跻身高层者更是寥寥无几。
这种现象说明宋代A.世家大族左右国家政权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C.科举制得到进一步完善D.党派纷争破坏官僚体制3、古希腊时期的雅典人普遍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做一点显著的事业”。
这主要说明A.民主政治牺牲了人的个性B.雅典人公民意识强烈C.雅典公民的素质有限D.城邦是民主政治基础4、华盛顿希望制宪大会抓住《邦联条例》的缺陷,“直中要害,并提供根治的办法,不管大家是否一致赞成,这种做法将给大会带上明智和尊严的印记”。
美国l787年宪法为弥补“缺陷”所采取的主要办法是A.确立并不断完善民主共和制 B.贯彻三权分立的原则C.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D.规定总统由选举产生5、太平天国曾颁布法令:“凡朝中大小官员,觐见天王,东王需行三叩九拜大礼;……王、侯、相等乘轿各按等级,不得逾越……见王轿而不行回避者,斩首不留。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 学年上期中考高三历史试题说明: 1.本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第Ⅱ卷的答题表(答题卡)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 小题,每小题2分,共48 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庄子最早提出“天人合一”: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
这表明当时A. 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B.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C. 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D. 唯物思想初步形成2.钱穆在《秦汉史》一书中说到,“秦始皇帝灭六国,一天下,其政治措施之重要者,当首推废封建而行郡县。
自春秋以来,西周封建旧制,固已曰在崩坏之中,封建制渐崩坏,即郡县制渐推行,二者相因,本属一事。
”钱穆旨在说明A.春秋时期已普遍推行郡县制B.春秋时期郡县制就已经存在C.秦始皇开创郡县制推行全国D.郡县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3.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作有条件的迁移。
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
这一变化A.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B.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C.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 D.有益于封建统治的维系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卷从东水门外虹桥以东的田园开始,向西是汴河上的市桥及周围的街市、城门口的街市、十字街头的街市。
画面人物达770 多人、房屋楼阁100 多间、大小船舶20 多艘,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各类商店的招牌幌子,酒楼、茶坊与“瓦子”都通宵营业。
这些可以佐证开封城A. 布局凸显浓厚商业色彩B. “瓦子”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C. 设计体现皇权至上风格D.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5.有学者认为:“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河南郑州2019高三上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
河南郑州2019高三上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历史试题卷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单就宗教而言,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那确实是从西周开始,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开,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
”这集中表达于西周实行的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井田制2.“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该典故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3.春秋战国时期,“土”阶层迅速崛起,“士与一般社会成员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往往能超越个人经济地位和阶级背景的狭隘限定,从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民众富足的宏观规模和长远目标上思考政治人生。
“以下言论不能充分表达该观点的是A、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也B、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C、士志于道D、士可杀不可辱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而不耢”〔平坦土地〕,不如做暴”。
这要紧是强调农业生产A、需要改革生产工具B、应当抓紧农时C、必须讲究耕作方法D、如何选种播种5.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洛阳南市“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
长安崇仁坊“一街别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从材料能够看出,唐朝时期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商业活动有严格的地点限制③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④政府重视对商业活动的治理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存天理,灭人欲”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格物致知”7.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受。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pdf版)
郑州一中网校2018—2019学年(上)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第Ⅱ卷的答题表(答题卡)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立子以贵不以长,立适以长不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
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
”材料表明宗法制A.注重任人唯贤,维护贵族政治B.强调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C.维护等级关系,强化封建专制D.约束兄弟子女,追求政治平等2.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上述材料表明分封制A.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进一步扩大周王室统治区域C.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统治体系D.使王位世袭制进一步发展完善3.《礼记·乐记》云:“礼乐政刑,其极一也。
”它表现在婚丧、祭祀等一系列活动上,要按规定的“礼仪”办事,等级不同的阶层所享受的“礼乐”待遇也是不同的。
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B.规范统治阶级的行为C.团结和凝聚家族亲情D.稳定和巩固统治秩序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A.封建制度无法长期有效运行B.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C.分封制下统治者素质不能保障D.圣贤在分封制下很难出现5.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
这一历史现象A.造成分封制彻底崩溃B.说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强化了君主专制独裁D.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集权趋势6.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黄河沿线筑堤,恶意将灾害加诸邻国,彼此妨碍对方的安全。
2019届全国新高三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2019届全国新高三摸底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所有试题都要答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合要求的。
1.商人之所以祭祀祖先,是因为他们相信成为鬼神的祖先是他们与至上神上帝之间的纽带,仍然有赏罚的能力。
而周人祭祀祖先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在宗族文明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功列于民”者。
由此可见,与商代相比,周代政治文化A.突出宗法等级秩序B.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C.彰显人文理性因素D.神权与王权结合更为紧密2.晋文公即位之初,就下令“通商宽农,懋穑劝分”;卫文公则制定了“务材、训农、通商、惠工”等政策;诸侯会盟也都把维护正常商业交往作为重要的内容写入盟约。
这些做法A.迟滞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推动了民间市场的形成和完善C.降低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提供了商业发展必要的政治保障3.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
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而同时批评其“无儒”。
这说明荀子A.违背了儒学的基本信念B.关注现实充满事功精神C.实现了儒法的完美结合D.政治诉求有理想化倾向4.西汉时期的画像石雕刻主要采用錾凿法勾勒出人物、动物,形象稚拙,画面层次少,刻痕较深,线条较粗,不够流畅。
东汉时期,画像石雕刻线条流畅,刻痕较浅,用线注重人物内在结构表达,动物及各种背景图案刻画也恰如其分,浑然一体。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冶铁技术的提高B.绘画艺术的进步C.佛教文化的影响D.思想观念的变迁5.西汉时君主习经以强调“正名分、寓褒贬、明善恶”的《春秋》为五经之首,东汉时期则将记录尧舜禹和三代政事事典、圣王治国嘉言懿行的《尚书》上升到五经之首。
【全国百强校顶尖名校】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4月全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4月全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本试卷共20页,47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25.北魏后期,许多北方的汉族士大夫认为南方已不是正统所在,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
这种认识反映了A.北方经济重心地位仍然较稳固B.儒家文化自南向北的传播趋势C.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D.南方三教合一的趋势日趋明显26.宋代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这说明宋代理学A.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B.否定了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C.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D.完成了向近代学术体系转型27.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松江一带“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植棉”,太仓等地“务本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花者则有十之七八”,嘉兴地区“物产直稻”却“每不能自给,待食于转输者十之三四”。
2019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郑州市2019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6至8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西周的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这说明分封制A.强化了各地的风俗B.有利于不同民族的融合C.导致了西周的分裂D.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可知,分封制下的诸侯要融入当地的风俗习惯之中,这一规定显然有利于民族融合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
强化了各地的风俗不符合材料主旨,A选项排除。
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与西周的分裂无关,C选项排除。
诸侯与当地领袖建立亲戚关系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是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D选项表述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准确把握。
2.武帝初即位,大臣惩吴、楚七国行事,议者多冤晁错之策,认为“诸侯连城数十,泰强”,并向武帝“数奏其过恶”,要求对他们“稍侵夺”。
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立即批准。
据此可知,汉武帝意在A.扩大分封王国规模B.调整中央行政体制C.巩固皇族之间关系D.削弱诸侯王的实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推恩令的建议,削弱诸侯国的势力,D选项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诸侯连城数十,泰强”可知,郡国并行制威胁中央集权,A选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中央行政体制无关,B选项排除。
根据材料“要求对他们“稍侵夺””可知,主要是为了调整皇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地方诸侯的关系,而不是巩固,C选项排除。
河南郑州2019高三大联考2--历史
河南郑州2019高三大联考2--历史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2.本试卷考试内容:以高中新课标历史必修2为主〔兼顾必修1〕。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恩格斯指出:“在社会进展某个特别早的阶段,产生了如此的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那么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
那个规那么首先表现为适应,后来便成了法律。
”以下法律的产生,最能够印证恩格斯这段话的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适应法2、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说:“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
”符合其“有所不为”的是〔〕A、反对美国独立之初的邦联制B、参与制订了联邦宪法C、严词拒绝由他当国王的提议D、同意奴隶制度的存在3、汉初“驰山泽之禁”,吴王刘濞得以“专山泽之饶”,势力日增。
后汉武帝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贾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
材料认为实行专卖制度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B、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C、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行为D、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表现4、《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
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
这那么材料要紧反映了A.实行抑商政策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C.农业的重要地位D.对“市”严格治理5、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
既耕以饭,亦桑贸衣。
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这说明了他的田庄〔〕A、要紧从事商品生产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要紧从事手工业生产6、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A、中国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中国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中国大力进展陆路交通7、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截了当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
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西周的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这说明分封制A. 强化了各地的风俗B. 有利于不同民族的融合C. 导致了西周的分裂D. 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可知,分封制下的诸侯要融入当地的风俗习惯之中,这一规定显然有利于民族融合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第一中学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第一中学分校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其谐音,戏称为“围脖”。
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0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
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D.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参考答案:考点:8A:信息技术的发展.分析:本题以博客、微博为考查背景,考查对信息技术发展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解答:A、材料强调的是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激发了人们参政议政的人情,不是“只有~才”的关系,排除;B、了解民意并不是只有网上交流这一种途径,排除;C、材料中只是阐述了“微博”等,激发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政治热情,未涉及民主进程的有效信息,排除;D、材料中显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热情的激发,本质上是由于我国民政进程加快的推进作用,正确;故选D.2. 在武昌起义中,湖北的立宪派首领曾经()A.积极配合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B.与清政府暗中联络反对革命C.用和平方式取得军政府领导权 D.杀害革命党人取得军政府领导权参考答案:C3. 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
”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C.率先探索新航路D.局欧洲商业中心地位参考答案:C解析:“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
”表明葡萄牙人率先开辟新航路。
4. 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2019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卷及解析
2019届郑州市高三上学期一模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6至8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西周的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这说明分封制
A. 强化了各地的风俗
B. 有利于不同民族的融合
C. 导致了西周的分裂
D. 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可知,分封制下的诸侯要融入当地的风俗习惯之中,这一规定显然有利于民族融合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
强化了各地的风俗不符合材料主旨,A选项排除。
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与西周的分裂无关,C选项排除。
诸侯与当地领袖建立亲戚关系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是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D 选项表述错误。
2.武帝初即位,大臣惩吴、楚七国行事,议者多冤晁错之策,认为“诸侯连城数十,泰强”,并向武帝“数奏其过恶”,要求对他们“稍侵夺”。
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立即批准。
据此可知,汉武帝意在
A. 扩大分封王国规模
- 1 -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