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娲与后土的文献考证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抟土造人

历史趣谈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抟土造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
导语:在乾坤之初,混沌玄黄,所谓的宇宙就像个蛋一样。

也不知何年何月,诞生了第一个生灵,混沌天神。

他的身体与宇宙、自然是一样的,他能够从中
在乾坤之初,混沌玄黄,所谓的宇宙就像个蛋一样。

也不知何年何月,诞生了第一个生灵,混沌天神。

他的身体与宇宙、自然是一样的,他能够从中得到生存的活力。

混沌天神渐渐有了思想,但却不知道该去想什么,他拥有着巨大的力量,也不知道应该用这力量来做什么。

没有白天与黑夜,没有时间的概念,一切永远都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不知道什么是孤独,什么是寂寞,更不知道生活了多久,因为混沌中只有它自己,它自得其乐的不停生活着。

盘古开天辟地
第二个诞生的精灵叫做盘古氏。

盘古氏对永远的混沌世界十分的厌倦,于是他取出身边的斧子,一斧头劈开了这个混沌的世界!盘古氏开天辟地之后,为了怕它复合,用头顶着天,脚撑着地,他不停的长高,天地也就越离越远,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天与地的距离已有36000里,盘古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于是他低头望向地面,看到从崖石中流出的血化成了水,水中又生出了元虫,元虫生滨牵,滨牵生刚须,刚须又生出了龙!天地间产生出了很多生物,盘古于是把身驱化成玉京山,自称为元始天王,住在玉京山上的元始大殿里,开始吸纳天之精气,每隔一小段时间就下山取一次地之醴泉,修炼法术调整天地万物的规律。

盘古氏后来又被尊称为浮黎元始天尊。

天地又经过了两劫,忽然从石头缝的积血中蹦出一个女子,后世称她为太元玉女。

她一出生就会说话,天生丽质,是混沌的精气所化出的精灵!由于混沌之气的包罗万有,令她的身体非常不稳定,为了净。

中国神话史上的人类始祖

中国神话史上的人类始祖

中国神话史上的人类始祖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2015年第48期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

据古文献记载和近代人类学家、考古学家的考证研究,女娲乃人首蛇身,她的主要功绩包括抟土造人及炼石补天。

后世,女娲成为民间信仰中的神祇之一,被作为人类始祖和婚姻之神来祭拜。

用黄土孕育人类的始祖女娲是神通广大的“神”,但她也有着人的孤独感。

尤其是当她看到广袤无垠的天地间万兽奔跑,千鸟竞飞,却唯独没有人的景象时,她“感到非常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换句话说,女娲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

当她从水池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这种口吻带有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字里行间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女娲形象,平添了几分生活气息。

这时的女娲哪里是神,分明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她有人的感情,人的智慧才能,人的生活体验;然而,她又不是一般的人,她具有非凡的神力,尤其是她用来造人的手段,更是体现了一个神的真正的威力。

智慧豁达的创世女神聪明的女娲揉团黄土造成第一个小人,这个人一落地就具有了生命,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十分亲切地开口叫女娲“妈妈”,女娲“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更加激发了女娲伟大而又神圣的母爱。

她灵机一动,想要造出更多的人,让天地荒野不再寂寞。

我们从女娲的这些想法中可以看出,她不只是一位睿智聪明的母亲,更是一位胸怀豁达的母亲。

为了加快速度,女娲藤条一挥;为了解决人类延续的问题,女娲“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作者娓娓道来,如同一条不断流淌的小溪,一路唱着欢歌不断前进,使人读后仿佛也置身于那个生命初始的世界,感受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喜悦。

【形象趣解】在不少电视剧和小说中,“女娲补天”这一传说经常会被引用,如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第一回便将其引用,揭开了故事的序章。

古籍中有关女娲的记载

古籍中有关女娲的记载

古籍中有关女娲的记载作者:日期: 2古籍中有关女娲的记载:《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

”《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 《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娲所以七十化也。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绎史》卷三引《风俗通》:“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博雅》引《世本》:"女娲作笙簧。

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

《帝王世纪》:"女娲氏,风姓,承疱羲制度,始作笙簧"。

神话中的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传说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

还有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

另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

《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

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至今,影响甚为广泛深远。

至今中国云南的苗族、侗族还将女娲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又称女阴、女娲娘娘,风姓,生于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

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

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

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女娲的形象由来之一

女娲的形象由来之一

至于伏羲,《楚辞·大招》中有“伏戏驾辩”之语,王逸注:“伏戏,古王者也,始作瑟。驾辩……曲名也,言伏戏氏作瑟,造驾辩之曲。”《大招》的作者,历有屈原与景差的之说,并无定论。但无论作者是谁,仅可证明的是在战国中后期的楚地,虽然伏羲的传说可能已经流传,但与女娲是否已形成关系密切的“二皇”形象,现有的文献资料尚不足以说明。
在战国中后期,女娲尚未形成如汉代较为固定的“人头蛇身”的形象,从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关于“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粟广之野,横道而处”的记载中也可以反映出来。其中及涉及到女娲造化万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神话,但并没有关于女娲外在形象的具体阐释。特别是在《山海经》的记述中,也没有关于伏羲的直接记载。据闻一多先生《伏羲考》:“伏羲与女娲的名字,都是战国时才开始出现于记载之中的。伏羲见于《易·系辞下传》、《管子·封禅篇》、《轻重戊篇》、《庄子·人间世篇》……女娲见于《楚辞·天问》、《礼记·明堂位篇》、《山海经·大荒西经》……二名并称始见于《淮南子·览冥篇》,也是汉代的书”,[3]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先秦典籍中,言伏羲者不同时言女娲,言女娲不同时言伏羲”。(注:吕微:《神话何为》第七章第二节《先秦、两汉文献中伏羲、女娲的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23页。吕微先生认为这只是“针对文献所作的形式分析得出的上述结论,近年来却由于出土文献研究的新进展遭到严厉的质疑。特别是长沙子弹库楚墓帛书乙篇的成功释读,向我们展示了战国中后期在楚地民间的一则可能是讲述伏羲、女娲创世的神话文本,从而将伏羲、女娲对偶神话最早记录本的上限提到了先秦时代”(参见第325-328页)。关于长沙子弹库楚墓帛书乙篇的释读,李零先生认为,据台湾学者严一萍和金祥恒考证“帛书所述传说人物的头两位就是古书常见的伏牺和女娲,‘女娲’之释虽不能肯定,但‘伏羲’之释已获普遍承认“(李零:《中国方术考》修订本,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第187页)。看来,楚帛书是否可以证明伏羲和女娲在战国中后期就已并列出现于楚地,还是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探索女娲足迹 弘扬女娲文化

探索女娲足迹 弘扬女娲文化

探索女娲足迹弘扬女娲文化作者:刘金荣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11期摘要:女娲“捏土造人”实为抗洪救人;女娲“炼石补天”实为烧制石灰补修山洞穹顶的漏洞。

本文在女娲传说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历史遗址和记载,客观地探索女娲原型,以上古时期的抗洪救灾为主题,高度赞扬了女娲带领族人与大自然斗争的创造精神、拼搏精神和奉献精神,将女娲文化推向新的高潮。

关键词:女娲文化;探索原型;抗洪救灾;烧制石灰;修补漏洞“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一说还没得到世界认可,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文字记载和相关的考古证据。

西安半坡遗址和河南具茨山等遗址(距今5000-6000年),是母系氏族聚落遗址,出土有彩陶、生产工具、编制品、稻谷、岩刻及二十二种刻画符号等。

郭沫若称半坡彩陶上的符号有文字性质。

上古时期,历史久远,能发现这么多文物资料实属不易。

女娲“捏土造人”和“炼石补天”的故事人人皆知,女娲遗址、庙宇到处都有。

陕西平利县有个女娲乡,女娲乡有座女娲山,女娲山上有个女娲庙,女娲庙下有女娲坟,女娲坟里挖出女娲碑,石碑上刻写“中皇山女皇氏之墓”,专家确认“女皇氏”就是女娲。

女娲庙里还有守墓人,名叫杜立发,70多岁。

据他说,他家祖祖辈辈都在守护着女娲坟。

2003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陕西考古研究所和平利县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女娲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女娲文化是上古母系社会文化,今天的平利县曾是女娲氏隐居或居住的地方,是女娲文化的发祥地。

”这是五千多年来,首次对女娲的客观评价。

这对我们探索女娲足迹,弘扬女娲文化指明了方向;也大大地激发了历史学家和女娲爱好者研究、弘扬女娲文化的积极性;为唱响“华夏文明五千年”高歌鼓起了勇气。

一、弘揚女娲文化的意义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一系列脱贫政策,藴含着传承千年的中国智慧,为探索人类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华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女娲氏

中华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女娲氏

中华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女娲氏女娲被尊称为女娲娘娘,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女神,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是华夏文明的人文始祖,民间都有女娲造人、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神话传说,许多地方都有女娲娘娘庙,四面八方香客络绎不绝。

西方国家传说上帝造人,上帝创造了伊甸园和亚当夏娃。

中华民族有女娲创世说,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

《山海经》中记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先秦文献古籍有《史籀篇》、《楚辞》、《礼记》、《山海经》、《淮南子》和秦汉以来的《史记》、《汉书》、《风俗通义》、《帝王世纪》、《独异志》、《路史》、《绎史》、《太平御览》等都有女娲的记载。

女娲在历史上被称为女娲氏、娲皇氏、阴皇氏,反映了人们对人类出现的种种猜测和设想,也反映了原始人类如何出现和出现之后的状况。

母系氏族是人类的原初,上古时代人们不知道人类是古猿、类人猿进化而来,认为是由神仙造人,那就是女神女娲娘娘。

女娲娘娘像经过考古学家的努力,发现生活在肯尼亚约400万前的南方古猿人、中国云南170万前的元谋人、中国北京房山70万前的北京猿人,是人类的始祖。

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

原始社会又分为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按器具的发展逻辑和历史探究的推导出:木器时代、木石器混用时代、陶器石嚣混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现代化时代。

北京猿人按神话传说和历史记载可以分为女娲氏时期,为人类出现后第一价段,经历200-300年或更长的时间;有巢氏时期,为人类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构木为巢,出现了原始的农业,草木用具规模扩大;燧人氏时期,为人类发展的第三个阶段,钻木取火和燧石火具的使用,农业发展,并出现了简单的陶器,人口增加寿命变长。

伏羲氏时期,结绳记事,发明八卦,有了文字和宗教,出现部落首领部落联盟,出现了冶炼业;神农氏时期,为人类文明的第四阶段,农业农具青铜器具出现,开始有王权和政治。

中华女娲神话及信仰所在土壤的文化分析

中华女娲神话及信仰所在土壤的文化分析

111中华女娲神话及信仰所在土壤的文化分析李祥林(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4)摘 要:女娲神话是中国文化语境的产物。

从“阴阳”词语知识考古、先秦诸子学说透视、农耕文明原始发生入手,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女娲神话及信仰所赖以产生的文化土壤。

关键词:女娲神话;女神信仰;中国文化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19)01-111-10收稿日期:2018-11-05项目基金: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民间神灵信仰研究”(项目编号:11JJG75001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祥林(1957-),男,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教授。

四川省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女娲神话的产生和女娲信仰的流播,离不开中国文化的特有语境。

从性别研究视角观之,源远流长又积淀深厚的华夏本土文化具有未必不浓郁的雌柔化气质,其中奥妙值得从深层次考察。

本文拟结合此,从“阴阳”词语的知识考古、先秦诸子的学说透视、农耕文明的原始发生三方面入手,就女娲神话及信仰在中国社会所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进行分析(随文配图除了“道”、“儒”二字外,均是本人田野考察中所拍摄)。

一“人文之元,肇自太极。

”(《文心雕龙•原道》)太极者,阴阳和合也。

阴阳观念在华夏文化史上由来甚古,从文献记载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传•系辞上》),“阴阳者,二仪也”(王夫之《周易外传•说卦传》),古老的《易》作为中华先民智慧的文化结晶,以其“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神奇卦象讲述着东方国度的阴阳理论(见图1)。

图1:太极八卦是伏羲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易》分经、传,经为母本,传乃释义。

《易》之卦象发生,古往今来释者多多,立足文化人类学追溯之,此可谓是远古先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符号化产物。

“《易》以道阴阳”(《庄子•天下》),就经说《易》,这阴阳是通过卦符“-”(乾)、“--”(坤)直观地表现出来的,所谓“乾,阳物也;坤,阴物也”(《易传•系辞下》)、“乾刚阴柔”(《易传•杂卦》)。

道教文化:大地之神--后土

道教文化:大地之神--后土

后土在道教中被列为四御之一,与玉皇大帝管理天上相反,她是主宰大地之神。

她是一位女神,被人们称为"地母",而玉皇大帝就被称为"天公"。

对于后土的崇拜,实际上来源于上古时代人们对大地的崇拜,后来才把它人格化和神格化。

根据道家的阴阳思想,由最开始的男性神转化成为女性神,特别是到隋朝(581-618年)以后,逐渐定型。

在为她建立的神庙里,人们把她塑造成一位端庄的女性,一般民众称她为"后土娘娘"。

人们相信,该神是农业获得丰收的保护神,还是生育之神、大地之神。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根本的国家,所以,上自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非常崇拜该神。

在中国的历史上,每年都要举行对该神的大型祭祀仪式,许多时候由皇帝亲自主持。

后土圣母:人祖与地母的结合——也谈后土与女娲的关系

后土圣母:人祖与地母的结合——也谈后土与女娲的关系

作者: 陈振民
作者机构: 后土文化研究会,山西万荣044200
出版物刊名: 运城学院学报
页码: 26-27页
主题词: 后土 女娲 人祖 地母 演变 结合
摘要:后土圣母的具体人格是女娲氏,有古代墓碑、庙碑、诗词、典籍和形象文字等多种证据可以说明。

随着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力提高,后土逐渐地由原本的人格演变为大地的代称。

社字的古代几种写法是其最明显的演变形象。

故所谓后土圣母,是人类始祖与大地之母的结合,是孝道文化与生态文化的双重载体。

一些史书所说的句龙、黎之为"后土",实际只是其荣誉性尊称。

种种土神的说法也仅是后土的流变而不是其原本。

关于神仙的故事:“皇天后土”原来后土是女神仙

关于神仙的故事:“皇天后土”原来后土是女神仙

关于神仙的故事:“皇天后土”原来后土是女神仙对,后土是一位道教女神仙,她属于天尊级别的,在上古时代就有了,传说她是共工氏的女儿。

共工氏是谁?共工氏就是共工,他是水神,专管洪水,跟火神祝融是死对头。

“水火不相容”这个典故说的就是这二位大神。

这二位曾经动过手,后果相当严重,因为共工输了。

共工一怒之下把不周山给撞坏特了,不是开车撞的,是拿头撞的。

撞完后这个世界发生了改变,天地开始倾斜,山川易了位,连日月星辰的运行也发生了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因为共工而发生了改变,要说这位也真是牛啊。

后土就是共工的女儿,民间称她为后土娘娘。

我前面写财神的那篇文里说过,中国古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在农业社会,老百姓追求的就是能吃饱饭。

土地承载万物,在母系社会人类开始崇拜女性和自然土地。

人类信赖土地,觉得大地象母亲一样温厚而稳重。

后土的后字则指女人,这和母系社会有关,甲骨文中的后字就是一个女人的形象,大着肚子半蹲着产子,所以人们把这位管理土地的女神仙称为后土娘娘,后土就是打这儿来的。

你们可别小看这位娘娘,她位列“四御”之一哦。

何为四御?道教经常提到一个词叫三清四御,三清就是元始、太上、灵宝三位天尊,四御则是仅次于这三位天尊的神仙,要是神仙排名次,后土娘娘是妥妥的前十名啊。

那她都具体管理些什么呢?按天地之分,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那么上有天帝,下就有后土。

天帝是谁?就是玉皇大帝啊。

按照人间皇帝和皇后相对应的称呼来看,天帝和后土才是一对,人家才是正经夫妻好嘛。

啥?你问我王母娘娘呢?不好意思,道教神仙里没有这么一号,是小说里编出来的,古代文人的笔真厉害。

反正姐是只知西王母不知王母娘娘的。

接着说哦。

后土掌管三十六地,那三十六地则有三十六位土皇,他们负责掌管阴阳,化育大地,消除幽暗,指引神明。

凡进行与土有关的事情都归他们管理,比如动土,镇宅,修路,铺桥都要举行谢土皇的斋仪,以祈求道路通畅,家宅平安,消灾降福。

再说回她爹共工。

话说后来全球范围发大水,大禹治水时要求共工氏帮帮忙,共工氏不高兴帮。

芦鸣说《山海经》:女娲的身世之谜

芦鸣说《山海经》:女娲的身世之谜

芦鸣说《山海经》:女娲的身世之谜女娲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这样崇高的地位究竟是如何被认定的,其中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女娲的原始出处来自《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山海经》是一部系统阐述天、地、人的著作,故解读其中任何一段文字都要时时与这三者相对应。

笔者在前面一篇《炎帝究竟是人还是神》的文章中就曾经论述过颛顼的八卦之象,而“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恰恰就是后天八卦顺序里的第二象,是用来代表坤卦的。

因此,对于“国”的解读即可解出三味:一味象征“果”,指八卦的果象之一(属天);一味象征“国”,指具体的地理位置(属地);一味象征“子”(属人),如此即可以明白为什么颛顼既可作人名亦可作国名的道理。

“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用了刚好十个字,目的除了要强调“天国”及十天干的概念外,关键是要关照后话,而“有神十人”正好就承上启下,引出了“女娲之肠”这个所谓大地的母亲(属坤)。

其实“十人”是一分为二的“木”字,故“女娲之肠”的本相是“神木”,和“圣母”或“生母”发的是一样的音,但“女娲之肠神木”自然会出“阳象”(亦可通“洋相”,暗示的是海洋)。

这样看,我们很自然就能理解“女娲”之所以被后人解读成大地母亲的根本原因。

但是女娲是否有用五石补过天呢?且看后面那句“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前面两段概括性地说了天和地,紧接着自然就说“石夷”这个天地之“人”了。

“石夷”音通“11”,暗含两仪之象,为人则有“司仪”之表,为地则有半岛之形(或曰大平之地)。

“来风曰韦”说明了“石夷”这个人的来头和颛顼之子(天)与女娲之肠(地)有关,应合了“天地生人”之说。

至于“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的意思,实际是为了强调阴阳此消彼长的自然规律,是人应该掌握的。

后土娘娘和女娲的关系是什么

后土娘娘和女娲的关系是什么

后土娘娘和女娲的关系是什么后土娘娘有着大地之母的称号,是创世之神,那么后土娘娘和女娲娘娘是一个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后土娘娘是女娲娘娘吗,希望对你有帮助!后土娘娘是女娲娘娘吗有人说,后土娘娘就是女娲娘娘。

在记载中国远古传说中的《风俗通义·皇霸篇》引《春秋纬运斗枢》记载着古时候的三皇分别对应的是天皇伏羲、地皇女娲和人皇神农。

而后土娘娘又是最早的地上之王,也就与地皇女娲相对应,就有了后土娘娘就是女娲娘娘的说法。

但是,也有人说后土娘娘和女娲娘娘并不是同一个形象,后土娘娘就是后土娘娘,女娲娘娘就是女娲娘娘。

在一些神话传说之中,后土娘娘是十二巫祖之一,而女娲娘娘是妖族大圣,因为造人的功德而自妖成圣。

巫族掌管大地,妖族掌管天空,一天一地乃是两个极端,也就不可能是一个人。

而在女娲成圣之后,后土身陨,化身六道轮回,不可能是一个人。

在百科中,也将后土娘娘和女娲娘娘归为同一神灵,认为后土娘娘便是女娲娘娘。

但是按照两者的神话传说,女娲娘娘应该出现在后土娘娘之前。

女娲造人、创世。

补天,而后土娘娘则是与玉皇大帝相对应的掌管大地的女性神,在女娲创世之后才有了后土,因此,后土娘娘与女娲娘娘并不是一个人,虽然都有着大地之母之称,但是两者并不是同一个神灵。

后土娘娘之是谁道教“四御”尊神为道教天界尊神之中负责辅佐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三清”的四位尊神,也叫做“四辅”,分别是: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指的便是后土娘娘,因此,在后土娘娘之上的是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简称为勾陈大帝或者天皇大地,是道教“四御”尊神中的第三位神。

勾陈大帝最早源于中国古代对于星辰的崇拜,勾陈同“钩陈”,乃是天上由靠近北极星的六颗星组成的紫微垣中的星座名。

《星经》记载:“勾陈六星,皆在紫宫中。

……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

”而道教在吸收了中国古代对于星辰的崇拜之后,设立了勾陈上官天皇大帝的名目,将其尊为“四御”之一,还将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一定为勾陈大帝的圣诞日。

女娲非后土浅见

女娲非后土浅见

作者: 孙安邦[1] 陆峰波[2]
作者机构: [1]三晋出版社,山西太原030006 [2]河东博物馆,山西运城044000
出版物刊名: 运城学院学报
页码: 21-24页
主题词: 女娲 后土 遗址 遗迹 彩陶信息
摘要:后土,史籍不乏记载,特别是牛河梁文化遗址中的圆形祭坛和方形祭坛,充分说明了在5000年前就形成了天圆地方的祭祀定制,迄今庶民仍称后土为“地爷”。

女娲,据考古出土的文物遗址、遗迹和彩陶纹饰提供的史前人类与洪水抗争及对生殖崇拜的生活印迹信息,当是古人赋予聚落首领(母系)的名字。

至于女娲造人之说,出现于战国,西汉称为化生说,到了东汉方形成了“抟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的神话故事,唐代得以完善,故被尊为人文始祖。

只有理清女娲、后土的源流,才能还原其本来神性:人类始祖,土地神祗。

所以,“女娲者,后土也”之说,实属杜撰矣。

娲皇_中华民族文化之母

娲皇_中华民族文化之母

第19卷 第4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9年12月 V ol.19 No.4 Journal of Handan College Dec. 2009娲皇:中华民族文化之母周汝昌(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9)————————————————————————————————————————————按 语:中华文化学家、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积数年思考,费数月之功,口述而成的大作《娲皇:中华民族文化之母》,长达三万余言,全文围绕“娲皇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实际创始和实践者”这一主题,运用古文献学、古文字学、民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多种途径,辨踪觅源,逸韵独标,特色弥显,对娲皇文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周先生认为,考论中华文化的起源必然要从“伏羲画卦”讲起,而讲伏羲就又不能离开女娲,二圣相连而不可分割。

但历来讲伏羲、八卦的典籍很多,讲女娲的论著稀少而分散。

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移向女娲,经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女娲协助伏羲完成了“地学”的大关目。

二、她第一个将“方”的意识明确而建立起来。

三、她发明创造了“矩”这个重要无比的科技工具。

四、她发明创造了制陶之艺。

五、她创造发明了建筑宫室房屋的建筑之学。

六、她发明了笙簧和掐塑泥人。

七、她将水火两种自然现象的祸福交关之道理识得透彻无比,即人若掌握了水火的正当关系则幸福无穷。

总结以上七端,可以明确告知:我们中华民族由洪荒上古发展到今日这般辉煌灿烂之文化文明境界的开端者就是娲皇。

娲皇者一身而兼多圣,是一位多方面的大圣人,大智大慧、大仁大勇,也包含了大慈大悲,所有这一切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内容和精神。

周先生已91岁高龄,目已全盲。

这篇大作分几次口述,由儿子建临记录,各自成篇,前后难免有所重复,但有的重复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为保存这份珍贵口述文献的原貌,本刊不做删改,避免丢失信息。

只是更正了个别引文错误,增加了部分标题,统一了各级标题之间的序号,使全文构成一体。

同时,将中国社科院先秦史专家孟世凯研究员、《河北大学学报》原主编姜文英编审、河北省社科院文学所蔡子谔研究员的审读感言附在文后发表,便于读者理解本文。

道教神话:后土娘娘——四御之中唯一的女神

道教神话:后土娘娘——四御之中唯一的女神

道教神话:后土娘娘——四御之中唯一的女神后土皇地祇,又称地母元君、尊称后土娘娘。

源于母系社会自然崇拜中的土地与女性崇拜。

全称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她掌阴阳,滋万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相传她是最早的地上之王。

起源“后土”之称始于春秋,其身份、来历有人名、官名、神名等不同说法。

汉代列入皇朝祀典,为历代帝王所沿袭。

宋代时,道教列为“四御”尊神之一。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称“后土皇地祇为阴地者,五方相乘,五气凝结,负载江海山林屋宇。

故曰天阳地阴,天公地母也。

千百年来,民众为了生存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之目的,建庙塑像祭祀地母,以求赐福灭灾,给众生带来吉祥康泰。

敬奉祈祀地母神已成为历代民众极为虔诚的宗教信仰之盛举。

信仰后土信仰源于中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

《礼记·都特牲》曰:“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

故教民美报焉。

”古代人们生括有赖于地,故“亲于地”,并加以“美报、献祭”,遂有“后土”崇拜,大约始于春秋时期。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人们称大地是“人类的母亲”。

因此,后土被奉为社神。

远古时代,与黄帝同列中央之神,汉建“后土祠”,有“皇皇帝天,皇皇后土”之说。

天为阳,地为阴,帝又与后相对,于是后土成了女神。

而今称为“大地母亲”。

文献记载关于后土的记载很多,大多集中在《左传》、《礼记》、《山海经》、《淮南子》中,文意大致称后土为共工氏之子,为中央之神。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

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

后土为社。

《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山海经·梅内经》:“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郭璞注:生十二子,皆以岁名名之,故云然。

袁珂《山海经全译》案:古神话当谓噎鸣生十二岁或噎鸣生一岁之十二月。

道教故事|后土女娲:大地的母亲

道教故事|后土女娲:大地的母亲

道教故事|后土女娲:大地的母亲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的平陆和芮城两县处,有一座后土庙。

在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后土娘娘的故事。

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和女英去世后,上升到天界,被后土娘娘追封为正神。

后土娘娘感佩于娥皇和女英的品德,加之民间对两位正神的崇敬有加,后土娘娘有意给娥皇和女英寻一处好风水建一座庙宇,供人祭祀,享受人间香火。

于是,后土娘娘下到凡界到处游历。

这一天她来到平陆县和芮城县交界处。

但见一处方圆十几亩的空地,四周山清水秀,林木郁郁葱葱。

后土娘娘在半空中四下观望,空地北面是中条山,南面是大河,山水相映,地脉雄厚,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

后土娘娘一眼便喜欢上了这里,决定在这里修建后土庙,供奉娥皇和女英两位女神。

后土娘娘化作凡人,降临到空地上仔细勘察。

刚一走进空地,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袭来。

她睁开天眼,四下观望,看见空地的正中央金光四射,走近一看,是师祖神的宝剑插在那里!后土娘娘突然明白了,原来师祖神也下凡寻找建庙宝地,看中了这块地方!眼看自己好不容易寻到的风水宝地,被别人抢了先,后土娘娘十分不快,放弃却又不甘心,遂起了争夺的念头,于是耍了一个手段。

只见她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手拈秘诀,口吐莲花,一个绣花鞋落在手上。

她四顾无人,将宝剑拔了出来,把绣花鞋埋在地上,又将宝剑插回原处。

回头再说师祖神,他降临凡间寻到了风水宝地,高兴万分,寻了一个良辰吉日,就想动工建庙。

动工第一天,后土娘娘找到了师祖神,问道:「师兄怎么在我先占定的风水宝地之上修建庙宇呢?」师祖神听了一愣:「这片风水宝地,是我数日之前相中的,有插剑为证。

」后土娘娘微微一笑:「请师兄大开天眼,在师兄插剑之前,我已经相好了这块宝地,早就埋下了一只绣花鞋作为记号。

」师祖神一听,急忙睁开天眼,果然在自己的宝剑下面,埋着一只绣花鞋。

师祖神心胸宽广,做事光明磊落,没有多想,便不再相争,将宝地让给了后土娘娘。

随后,后土娘娘选定良辰吉日,托梦给平陆和芮城两县人民。

在后土娘娘神梦的指引下,两县人民开始修建后土庙。

有两个女神仙,她们号称大地之母,一个家喻户晓,一个成为天后!

有两个女神仙,她们号称大地之母,一个家喻户晓,一个成为天后!

有两个女神仙,她们号称大地之母,一个家喻户晓,一个成为天后!看过书籍封神榜的读者都知道,在书中有数不胜数的神仙,但是大部分都是男神仙,女神仙的数量就比较少。

仔细看完这本书,我们会发现书中也有几个非常厉害的女神仙,比如炼石补天的女娲娘娘,还有十二金仙中的慈航真人。

我们在这里分析一下两个女神仙,她们都号称大地之母,地位极高,这两个女神仙就是女娲娘娘和后土娘娘。

女娲娘娘算是家喻户晓的上古正神,而后土娘娘成为了天后。

在封神榜的第一回,书中就提到女娲娘娘这一个神仙,记得书中说女娲娘娘是上古正神,曾经炼石补天,拯救了天地万物。

也有一些书籍说女娲娘娘是创世神,当天地出现以后,女娲娘娘一天七十二变,变化出各种各样的生灵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女娲娘娘使用泥土创造出了人类,后来人们把女娲娘娘叫做大地之母。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相传女娲娘娘和盘古大神是天地间出现最早的两个神仙,但是从封神榜中的内容来看,开天辟地的盘古,应该就是伏羲的化身。

我们都知道伏羲是女娲娘娘的哥哥,在封神榜中是三圣皇之一,掌管天地人三界。

女娲娘娘诞辰那一天,女娲娘娘也要去朝拜伏羲,说明伏羲在书中的地位更高。

后来火云洞的一个门童说伏羲是上古圣人,掌管天地人三界,号称开天辟地昊皇上帝,说明伏羲就是盘古的化身。

女娲娘娘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上古正神,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更是耳熟能详。

由于商纣王写诗亵渎女娲娘娘,后来女娲娘娘让元始天尊执行封神榜,姜子牙下山代天执掌封神大任。

然而通天教主在武王伐纣的路上竟然逆天行事,甚至违背女娲娘娘的懿旨。

通天教主是鸿钧老祖最疼爱的一个徒弟,修为非常厉害,创立的碧游宫在三界中有万仙来朝的美誉。

后来元始天尊联手多位先天圣人,最终打败了通天教主,完成了女娲娘娘的懿旨,而封神榜上的有名之人也变成了通天教主的徒子徒孙。

除了女娲娘娘,还有一个女神仙也叫做大地之母,这个神仙就是后土娘娘。

这一个神仙在封神榜中并没有出现,是《西游记》中的一个女神仙,洪荒流小说中也多次提到。

上古大神女娲的传说

上古大神女娲的传说

上古大神女娲的传说女娲神话中,从最初的女娲化神然后到女娲化万物到女娲造人、补天,这一系列的功绩都是在天地对立的状态中展开。

女娲之前是无天无地无人的状态。

自女娲诞生之始,她先以身化神,神的出现导致天的诞生,然后女娲以身化万物,紧随着万物的出现,地也出现,这个时候天地一片祥和。

《山海经·大荒西经》、《楚辞·天问》、《说文解字》等秦汉典籍对女娲记载可以看出,女娲自身化成了万物与神族,与世界各民族创世神话中古神陨落后身体器官化为万物与诸神的思路一致。

由于后来的盘古神话及其它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中也有身体化生万物与诸神的内容,这项肯定也更增加了几分可靠性。

把女娲与各国记录的古代创世神话进行比较,实则这种描述表示创世之始,未有一切之先,神用来创造的材料只能是自己的躯体。

学者们从《山海经》、《淮南子》、《楚辞》、《风俗通义》、《水经注》、《独异志》、《太平御览》等古籍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神话传说人物之一的女娲,最突出的业绩是“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制笙簧”和“置婚姻,合夫妇”等。

但有一点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民间活态神话传说中所反映的女娲是世间万物的创造者。

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流传着女娲正月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初七才造人的传说。

有的活态神话还说女娲的肉体变成了土地,骨头变成了山岳,头发变成了草木,血液变成了河流,就像创世的盘古大神一样。

这些活态神话传说,乃是古老信仰在当今民间的延续,值得人们格外重视。

古人认为鸡、狗、猪、羊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牛、马代表地和天。

所以班固《汉书·律历志·上》中才说:“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这是把正月初七叫“人日”的来源之一。

许慎《说文》中也强调指出:“娲,古之神圣女,化育万物者也。

”这就是说,女娲不但是炼石补天的英雌和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伟大的自然之神。

而在根据《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记载,女娲伏羲造物之时已有天地,但仍是一片荒芜,于是伏羲娶女娲,生子四,命名万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女娲 为女皇 .
《 纲鉴》 “ 日:女娲与太昊 同母而生神灵 , 佐太昊 ,
正婚姻以重万 民为神媒 。都于中皇之山, 是为女皇 。
命 臣遂作 笙簧 , 五十弦之瑟 于泽 丘。 泽丘则是泽 中 用 ” 方 丘 , 雕上 。其事 说 明女娲早 在 雕上 一带 活动 。 即
5女娲 为 帝 .
这个 “ ” 后 ” 而女娲 在 氏族母 系社会 称 后 , 最 厚 即“ , 是
早管理大地的神。易经》 《 上说 的“ 厚德载物”指的就 ,
是女娲 , 并非 后 土 , 因为那 时未有 “ ” “ 传说 , 自都必 然 留下 了历史 印迹 。尽管 或 各
的生育之事和管理大地而言 , 她被看作是女娲的化
身, 雕上后 土祠 的后 土 和女娲 是 一 回事 。 而女 娲是 中
华 民族 的始祖 , 这里 纪念 后土 就是 纪念 始祖 女娲 。 在


母 系氏族 时期对女娲 的称 呼
1 娲称 毓 、 . 女 后
《 山海经》 郭璞注说 :女娲 , “ 女神而帝者 , 后来创
关键词 : 土 ; 后 女娲 ; 天 后 土 ; 史 遗迹 皇 历 中 图分 类 号 : 0 . I 76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9 1( 0 20 — 0 8 0 10 — 0 2 2 1 )2 0 6 —6
读古今史料 , 闻悠久传说 , 从未有人对女蜗与后
女娲还好说 , 自始至终在传说 中她是一个活生生的
人, 而后 土 则 不 同 , 是 人名 , 官 职名 , 它 是 又是 神 名 。 作 为神来 说 , 社神 , 土地 神 , 大 地神 ; 为人 是 是 又是 作
来说 , 是男 性 , 又是 女性 。那 么她 到底是 什么 ?在 大
收 稿 日期 :0 2 0 — 8 2 1— 5 1
21 0 2年 6月
山西社 会 主义学 院学报
J OURNAL OF S HANXII  ̄ T E OF S NS UT OCI AU S M
J n,2 2 u 01
第 2期 ( 总第 8 9期 )
N . G 18 ) o 2( e. 9
三 晋 人 文
关于女娲 与后土 的文献考证
作者简介 : 孙清珉 , 运城学院师范分 院高级讲师 , 中国传统文化研 究员; 孙召 , 北京市《 万荣北京人 》 杂志社编辑。
6 8
土 , 娲 就是 女 娲 ?我 考 虑 , 者表 面有 区别 , 际 女 二 实 有联系 , 最后 会归 结 为这样 一种 看 法 : 后 土管理 人 就
史料与传说不很全面 , 但毕竟是记载 。我们 只要用
历 史 唯物 主 义观 点辩 证 地分 析 问 题 , 者经 过 研究 或 集 思广 益 , 至少会 发现 一些 蛛丝 马迹 , 能把女 蜗 与后 土 的来 龙 去脉大 体上 搞 明 白。这 应该 说是一 个很 有
历史 意义 的探讨 。 的确 , 研究 女娲 与 后 土 的历 史 , 问题 大 而 复 杂 ,
土是否 为一 人 、 者有 何关 系作 出肯定 的说 明 , 二 或经
过研 讨作 出 明确 的判 断 , 似乎 很 少 有人 重 视 这个 问 题 。然 而 , 着历 史 的发 展 , 随 女娲 与后 土 , 文字 记 或
量 的史料 和传 说记 载 中 , 后土 在不 同 的历 史 时期 , 其 作 用与 女娲相 近 。 比如 管理 土地 , 称为 “ 厚德 载物 ” ,
地时所 祭的大地神女娲是一样 的。远古管理大地的官员是 “ 八恺 ” 不是 “ , 八元 ”今 山西万荣后土祠《 , 历朝立庙致 祠实迹》 碑上 刻的“ 八元” 是误 刻。黄帝第 一人第一 次在 汾阴雕丘扫地 祭祀大地神女娲 , 汉武帝 因扫 地事建后土 祠, 可知后土与女娲是联系在一起 的。在这一点上 , 后土娘娘 必然是女娲的化身 , 即始祖无疑。
荆、 珉 别、 召 清
(. 1运城学院师范分院, 山西 运城 0 4 0 ;.万荣北京人》 4 00 2《 杂志社, 北京 1 00 ) 00 0

要: 女娲时代 “ 与“ 是单独使用 的 , 后” 土” 没有“ 后土” 二字连用这个词 。“ 后土 ” 一词是黄帝时第一次 出现 的,
是指人 名 , 称相 , 为法官。“ 皇天后土” 四字连起来用是舜时第一次使 用 , 这里的“ 后土” 是指大地神女娲 , 和黄帝扫
起 的词 。 比如 , 又 称后 土为 娘娘 , 管理 生育 的事 , 这娘 娘是 啥 时叫起来 的 , 真不好 说 , 可是 女娲早 在史 书上 有称 娘 娘 的记 载 , 又称 神 媒 、 媒 , 她制 定 了婚姻 高 说 制 度 , 人亲切 地称 她为 送子娘 娘 。可见 , 娲与 后 后 女 土 有相 同处 。 其实 以女性 来说 , 土 的所 作所 为都 是 后 女 娲 已做过 的事 , 她不 过是 女娲 的化 身 。 在说 女娲 现 与后土 是一 人 , 是就 二者 相 同处 而 言 。 则 根 据历史上有关史 实和传说 , 与后 土在不 同 女娲 历史 时期 留下 了不 同历史 印迹 。 当人 们发 现这 些历 史 印迹 时会 有何 种感 受 呢?是 否还会 说后 土 就是后
造 了 ‘ ’ , 是 倒 立 的女 阴 ,土 ’ 加 ‘ ’ 为 地 字 帝 ‘ 字 也 字 ‘ ’‘ ’ 地 ,地 也是 女 阴。 ‘ ’ 帝 字后 来演变 为 天神 ,地 ’ ‘ 字则 为地 神 。这里说 的女娲 为 帝 , 她 为大地 神 。 ” 是说
6女娲是 人 类始祖 .
郭沫若在《 甲骨 文字 研 究 》 中说 , 辞 说 : 王 “卜 今 称 王 , 王 称 毓 。毓 字 是 产 子 的形 状 , 后 字 同 ” 先 与 。 又 , 映后 毓 之 义 的另一 字 “ ” “ ”郭 云 :罗振 反 聱 读 娥 , “ 玉 甲骨文 研 究 , 以为 ‘ ’ , ‘ ’ 同 。 日本人 赤 娲 字 与 娥 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