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论语》

合集下载

孔子与《论语》

孔子与《论语》
C、克己复礼为仁
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参考答案:C
9、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曰()。
A、文质彬彬
B、绘事后素
C、思无邪
D、慎终追远
参考答案:B
10、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A、默而识之
D、春秋左传
参考答案:ABC
第三章测试
1、“夫子之门,何其杂也!”。有出身权贵的如(),有出身商人的如(),有坐过牢的如(),更多的是出身贫寒的弟子。
A、子贡、孟懿子、公冶长
B、公冶长、子贡、孟懿子
C、孟懿子、子贡、公冶长
D、公冶长、子路、子贡
参考答案:C
A、《诗》《易》《书》《春秋》
B、《易》《书》《春秋》《诗》
C、《诗》《书》《易》《春秋》
D、《诗》《书》《春秋》《易》
参考答案:C
13、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为《乐经》作有《乐记》,部分收录于大戴《礼记·乐记》之中。()
参考答案:错
14、《易》,即《周易》,又称《易经》,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A、天下无道
B、天下黎民
C、天下苍生
D、天下有道
参考答案:D
15、《论语》为“四书”之一,又与《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春秋》一道形成“四书五经”()
参考答案:错
16、立足于雅斯贝尔斯的理论,从思想模式上看,孔子与佛陀、耶稣不同,倒是与苏格拉底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错
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了孔子哪种教育方法()
A、学思结合
B、知行合一
C、启发诱导
D、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C

高中语文 必修一 名著导读《论语》和孔子(精品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一 名著导读《论语》和孔子(精品版)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 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其中有一句话: “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 年前孔子的智慧。”
孔子,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 第二。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 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 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曾修《诗》《书 》,订《礼》《乐》,序《周易》,撰 《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 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 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 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温,良,恭,俭,让
温——面慈貌和,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良——心地纯善,只有利他之心,而无自私 之念;
恭——出门如见大宾,平等恭敬每一个人;
俭——心安于道,自奉俭约,视名利如浮云;
让——“自卑”而尊人,言谈举止进退皆合礼 仪。
孔子思想: 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爱
人” ;主张“礼”,维护、恢复周礼;主张 “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礼乐 治国)”。
子贡善于经商
之道,富致千金, 为孔子弟子中首 富。相传,孔子 病危时,未赶回, 子贡觉得对不起 老师,别人守墓 三年离去,他在 墓旁再守了三年, 一共守了六年。
子贡赎奴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子人路在(其拯他溺诸)侯受国牛中:做 奴隶,有能把他们赎出来的人,子可路以拯到溺国者库,中其领 取个国家赎诸金侯给。国他的有中一赎赎次了金。, 一孔 个孔子 鲁子说的 国弟 人:人 之 必子 ,“拜 。 拯赐子(之 孔 溺回贡(以 子 者国子(牛曰矣后端贡,:。的木)拒子“”名赐绝路鲁))收在呀受人下一。 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 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不只是个人的事 情。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 赎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 你的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 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论语》和孔子

《论语》和孔子
《论语》
《论语》
《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一部语 录体著作,共20篇。每篇以第一则的前两个 或三个字为篇名。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 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等。是研究 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的观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思想 基础,统治我国长达两千多年(半部《论语》 治天下),至今仍有有重要影响。其中的许 多言论后来作为成语、格言对中国乃至整个 东期,大学者朱熹给《论语》 和《孟子》、《大学》、《中庸》四本 著作注释合称《四书集注》。后人因此 把这四部著作合称“四书”。【“四书” 与“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著作】
孔子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的核心 内容是“仁”、“礼”。孔子在封 建时代享有崇高的地位,被尊为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圣 人”)。

孔子与论语

孔子与论语

孔子与《论语》
一、孔子生平
(前551—前479),鲁国陬邑人。

二、《论语》的文学特征:语录体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比喻: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对偶: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喻于义,小人常喻于利。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排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言必信,行必果。

仁者,爱人。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阳货欲见孔子。

有关孔子与《论语》的101个趣味问题

有关孔子与《论语》的101个趣味问题

有关孔子与《论语》的101个趣味问题1.孔子的原名是什么?2.孔子的故乡在哪里?3.孔子的年龄是多少?4.孔子有多少个学生?5.《论语》一共有几篇章节?6.孔子在《论语》中的形象是怎样的?7.《论语》中最常用的字是什么?8.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过多少个国家?9.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过多少个人物?10.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过多少个城市?11.孔子的说教有多少是关于人的?12.孔子在《论语》中最喜欢用的比喻是什么?13.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过多少种品德?14.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过多少种人生观?15.孔子对待弟子的方式是怎样的?16.孔子在《论语》中有多少条教条和格言?17.孔子认为什么样的学生最为优秀?18.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过多少个学科?19.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过多少个道德范畴?20.孔子认为哪种学问最为重要?21.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过多少个礼节和规范?22.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过多少个历史事件?23.孔子认为人的天性是什么?24.孔子在《论语》中发表了多少篇弟子的赞美文章?25.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哪些宗教信仰?26.孔子对于兵器和战争有何看法?27.孔子对于家庭、社会和政治有何看法?28.孔子对于妇女和儿童有何看法?29.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大丈夫?30.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小人?31.孔子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32.孔子认为什么样的功夫才是最难练习的?33.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哪些特别有趣的故事?34.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哪些令人反思的观点?35.孔子是否表达过对于自己临终前的想法?36.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死亡和生命的看法?37.孔子对于财富和物质有何看法?38.孔子对于文学和艺术有何看法?39.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学什么样的技能?40.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哪些关于自我修养的话题?41.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哪些关于心态和个性的话题?42.孔子对于自律和纪律有何看法?43.孔子认为哪些品德和行为是大忌?44.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易经》中,有哪些内容?45.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哪些经典?46.孔子对于禅宗和佛教有何看法?47.孔子对于宗教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有何看法?48.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一个好的领袖?49.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公务员?50.孔子对于博学和多才多艺的人有何看法?51.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朋友?52.孔子对于夫妻关系有何看法?53.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54.孔子是否探讨过人的福利和福利政策?55.孔子是否认为有必要慷慨解囊?56.孔子是否认为富裕和贫困是合理的现象?58.孔子是否对于人的心理学问题进行了探讨?59.孔子是否对于性格失调和人格障碍进行了探讨?60.孔子是否认为纪律和道德相互作用?61.孔子是否认为职业和品德具有一定的相关性?62.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统治和民主的看法?63.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战争和和平的看法?64.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爱和仁爱的看法?65.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忠诚和背叛的看法?66.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愚蠢和智慧的看法?67.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世俗和信仰的看法?68.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道德和法律的看法?69.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武功和经验的看法?70.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高兴和悲伤的看法?71.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信任和怀疑的看法?72.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革命和改良的看法?73.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宽容和狭隘的看法?74.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家庭和社会的看法?75.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历史和现代的看法?77.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人的灵性和精神的看法?78.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人的自由和命运的看法?79.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天命和天道的看法?80.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宿命和自由意志的看法?81.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志向和追求的看法?82.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智慧和怀疑的看法?83.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人性和人情的看法?84.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认知和真理的看法?85.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教育和启发的看法?86.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伦理和后勤的看法?87.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人的道德性和理性的看法?88.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职业和人性的看法?89.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人本主义和宗教主义的看法?90.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女性和男性平等的看法?91.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文化和民族性的看法?92.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人权和人道主义的看法?93.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习惯和规律的看法?94.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技术和知识的看法?95.孔子对于人类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有何看法?96.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人的困境和精神压力的看法?97.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人的理想和追求的看法?98.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生活和健康的看法?99.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美德和美学的看法?100.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讲义气和友情的看法?101.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自由和平等的看法?。

《论语》中的“君子”及其现实意义

《论语》中的“君子”及其现实意义

论语》中的“君子”及其现实意义一、孔子和《论语》孔子(公元前551年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

《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

二、君子的内涵“君子”见于《论语》107 次。

孔子所谓君子分为两种:身份意义的君子,即有贵族身份而未必有道德学问的人;道德意义的君子,即非贵族身份而有道德学问的人。

具体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一)崇德重仁,孝悌安乐。

首先,德是儒家君子人格的基本内涵与至高要求,“君子怀德”(《里仁》)。

其次,仁义是君子人格的核心内涵。

作为道德标准的“仁”见于《论语》105 次。

仁本质在“爱人”,即对人类的爱,包括积极的“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和消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即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是君子的基本要求。

二)用礼贵和,恭让忠信。

美国芬格兰特认为,人类的尊严在于礼仪,君子是一尊神圣的礼器。

“礼”见于《论语》74 次,指礼仪、礼制。

有学者认为,儒家的思想核心是礼。

孔子主张运用礼仪规范人的行为,“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君子以仁为本,以礼为质,学礼立身。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雍也》),以礼约文;“君子和而不同”(《子路》),“礼之用,和为贵”(《学而》)。

(三)重义轻利,改过徙义。

义即适宜,指内心的道德约束,即做事合于礼仪。

“义”见于《论语》24 次。

“君子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卫灵公》),“义”是君子的修身原则和必备品质。

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因态度恭敬、事上负责、施恩于民、役民合道而获君子美誉。

读《论语》,谈孔子教育思想

读《论语》,谈孔子教育思想

读《论语》,谈孔子的教育思想一、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办立私学。

———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第十三章)在周朝,只有贵族弟子才有受到教育的权利,然而孔子从三十岁就开始办私立学校,奉行“有教无类“的原则,招收一切愿意来学习的人来学习,打破了教育被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的范围,并使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者,吾未尝无悔焉。

”(《述而》第七章);子欲巨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第十四章)。

孔子指出凡是能送上微薄见面礼得人,他都收他做弟子,这是孔子“有教无类”原则的具体表现;孔子认为,教育不应该分对象,不管你是官宦子弟或是普通老百姓,不管你或贫穷或富裕,不管是南方人,北方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男人或是女人;也不管你比较聪明,亦或者头脑比较迟钝等等都是有权受到教育的。

孔子坚信即使是文化落后的确的人也可以接受教育,并且坚信办私立学校的教育能使很多人受益。

2.有关教育方法:2.1启发式教育,并掌握时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第十八章)。

孔子阐述了自己启发式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他指出。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积极主动为主,对学生进行启发要掌握好时机,不到必要的时机不要进行启发。

2.2师生要相亲相敬:子畏于匡,颜渊后。

子曰:“吾以为女死矣。

”曰:“子在,何敢死。

”(《先进》第二十三章)。

孔子在匡地被围困,颜渊落在了后面。

当孔子找到颜渊后高兴的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

”颜渊笑着说:“老师还在,我怎么敢死啊。

”这体现了孔子所倡导的师生就应做到相亲相敬。

2.3思无邪,注重教材的思想性。

子曰:“《诗》三百,舍以敬之,曰思无邪。

”(《为政》第二章)。

古代文献都藏于官府,书写工具简陋一般人读书非常困难,相传孔子曾对古代典籍整理册订,编写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课本,即后世所谓的“六经”。

孔子和《论语》简介

孔子和《论语》简介

孔子和《论语》简介孔子啊,那可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极为璀璨的巨星。

他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在两千多年前的时光里,用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为后人点亮了一盏又一盏明灯。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这旅程就像一场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冒险。

他带着自己的弟子们,风餐露宿,从一个诸侯国走向另一个诸侯国。

他是不是像一位执着的传教士,一心想要把自己心中的“道”传播出去呢?他面对各国君主,不卑不亢,用自己的学识和见解去说服他们,可这过程并不容易。

有些君主像紧闭双耳的石头,对他的理念毫无兴趣,孔子是不是也会感到一丝失落呢?但他从未放弃,就像一位勇敢的航海者,即使遇到狂风巨浪,也依然坚定地驶向心中的彼岸。

而《论语》呢,它就像是孔子思想的宝藏箱。

里面记录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简单的话语,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习的快乐之门。

它告诉人们,学习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像品尝美味的糖果,每一次复习都能收获新的甜蜜。

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简直就是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

如果人人都能遵守,那世界是不是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少了许多纷争与矛盾呢?孔子的教育理念更是独特。

他对待弟子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因材施教。

他能看到每个弟子的不同之处,就像能分辨出花园里每一朵花的品种和习性。

对于聪明伶俐但有些浮躁的弟子,他是不是像一位耐心的工匠,精心打磨,让其变得沉稳?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弟子,他又像温暖的阳光,慢慢融化其内心的坚冰,鼓励他们勇敢表达。

《论语》中的很多语句都富有哲理且极具画面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仿佛能看到孔子带着弟子们在路上行走,他用手指着周围的人说,看啊,这些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这是多么谦逊又深刻的思想啊。

孔子在河边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场景就像一位诗人站在时光的河边,看着河水奔腾而去,心中涌起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与敬畏。

孔子和《论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那是深远得像深深扎根于大地的古老大树。

孔子其人与《论语》其

孔子其人与《论语》其

《论语》其书

“论语”之名,始见于《礼记-坊记》: 、 于 云:“君于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论语》 曰:“三年无改于父之 道,可谓孝矣。” 可 见战国时期,《论语》已经成书,其后弟 子可能又有损益。至于文本章句 的整理工 作,则一直延续到西汉中期。

“论语”一词,自古就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有 三种。现在比较通行的是 采用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 弟子时人及弟子相 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 也。当时弟产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 相与辑而论 纂,故谓之论语。”则班固以为 “论”就是论纂之义,盖以论为抡之假借。 《说文》:“抡,择也。”在这个意思上, “论”读平声。
《论语》的传承

《论语》成书虽然在战国时期,但是秦以 前《论语》的流传情况,今天已不可知, 我们只能从汉代讲起。

汉代《论语》的传授主要也是齐论和鲁论, 后来又有古论。刘向《别录》:“鲁人所学 谓之鲁论,齐人所学谓之齐论,孔壁所得 谓之古论。”

齐、鲁、古三家之间根本的差异,当然是 三家各有师说,对经文昀解释不 一样。从 文本上说,其差异,大致有三点:
重返鲁国后专力从孔子先祖中几个重要的人物微子正考父七世祖木金父五世祖宋湣公拂父何十世祖孔父嘉六世祖防叔三世祖孔子近亲?叔梁纥父亲颜征在母亲?伯尼又名孟皮跛孔子哥哥?亓官氏妻子孔伋字子思孔伋字子思孔子孙子曾师事曾参孟子是其再传弟子孔鲤字伯鱼孔子儿子孔子孙子曾师事曾参孔子的弟子?孔子的弟子非常多史记孔子世家说

《论语》的编者是孔门弟子,这一点是毋 庸臵疑的。但是具体地说,到底是由哪些 人编纂的?前人有过很多推测。影响比较大 的有三种意见:

(1)郑玄在《论语序》中说是仲弓、子游、 子夏等人编纂的,但是并没有说明理由。 推测郑玄的意思,可能是说《论语》是由 孔子的那些高才弟子编 定的,并不见得就 只是这两三个人。

孔子与《论语》

孔子与《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 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 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问仁德。孔子道:“出门[工作]好像去接待贵宾,役 使百姓好像去承当大祀典,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就不强 加于别人。在工作岗位上不对工作有怨恨,就是不在工作 岗位上也没有怨恨。”
在道德修养方面,孔子提出树立志向, 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 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 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 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 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用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 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因此对待经 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如 在鲁宣公十五年实行“初税田”,法律 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
孔子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 教的方法,他毕生从事教育活动,学 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 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 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 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 光辉典范。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 “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 “仁”为最高道德标准。“礼”是 “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 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 正充实。
颜回,字渊,少孔子三十岁,鲁国人。 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鲁国人。
端木赐,字子贡,少孔子三十岁,卫国人。 仲由,字子路,少孔子九岁,卞国人。 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鲁国人。 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卫国人。 曾参,字子與,少孔子四十六岁,南武城人。 季文子,鲁国的大夫季孙行之父。 颛孙师,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陈国人。

孔子与论语》导读

孔子与论语》导读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
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名著导读《论语》
——汉 董仲舒 21
03.12.2021
意思是:
如果没有孔子,中国的 历史会比黑夜还长.
汉平帝时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唐代开始加封为“文宣王” 元代又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代以后封为“大成至圣先师”
张颐武观点:
一、“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 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 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 一个好例子.”
二、“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
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
—摘自《新周刊》 03.12.2021
名著导读《论语》
29
《论语》
❖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记载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新加坡前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李光耀:
“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一九五九到一九六九那 段艰辛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 的人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 困难和挫折的.”这些价值观“为新加坡的繁荣进步做 出了贡献.”
03.12.2021
名著导读《论语》
28
谈一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34
译名句:孔子论人生态度
❖ 一.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 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
贵,于我如浮云. ❖ 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 ❖ 四.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五.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

《论语》为什么不叫《孔子》呢?

《论语》为什么不叫《孔子》呢?

龙源期刊网
《论语》为什么不叫《孔子》呢?
作者:
来源:《月读》2014年第01期
稍有留意之人会发现,先秦诸子的书往往以作者的名字命名,比如《孟子》《庄子》《韩非子》等。

那么,《论语》为什么不叫《孔子》呢?
关于这个问题,现代学者赵纪彬先生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论语》一书在先秦时就叫《孔子》,到了汉代才新创了《论语》这个书名。

正是由于“论语”一名是汉代新创,所以当时人还不太习惯使用,仍沿用旧的名称,称为《孔子》。

如:
司马迁《史记·宋世家赞》有“《孔子》称:微子去之,箕子为子奴,比干谏而死”。

这一
条见于《论语·微子》,是记事的语言,并非孔子本人说的话。

刘向《说苑·建本》有“《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一条见于《论语·学而》,是孔子弟子有子的话。

类似的情况,赵纪彬先生举出了19条之多,像司马迁、刘向这样的人,都是当时的博学之士,他们不可能错误地将记事之语和别人的话都当作孔子所说加以引用,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孔子曰”“孔子称”中的“孔子”是书名。

《论语》一书初名《孔子》,到了汉代才改称《论语》,这一观点似乎不为人们所熟知,也没有形成定论。

但是,这一看法值得重视,它是关于《论语》书名变化的一种比较有说服力的说法。

《论语》与孔子介绍

《论语》与孔子介绍

4、西周:始祖弃;周原;周文王姬昌“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 殷”;牧野之战, 武王克商;“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西 周制度、文化对后世的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与周公“制礼作乐” 密不可分。
周代三大制度:
一是宗法制度;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制;与分封制度互为表里。 “血而优则仕”、“世族世官”“世卿世禄”; “宗统”; 二是分封(封建)制度:周王自上而下分封诸侯,建立中央与地方 的隶属关系;同姓诸侯、异姓诸侯,而同姓诸侯居多;卫国、鲁国、 齐国、宋国、燕国、晋国、郑国等等; “君统”。
(二)孔子的生平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
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 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 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 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 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庙、孔林、孔府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 中体现在它所保存的文物上。300多座、1300 多间金、元、明、清古建筑反映了各个时期的 建筑规制和特点;1000多件汉画像石、孔子圣 迹图、石仪、龙柱等反映了石刻艺术的变化和 发展;5000我多块西汉以来的历代碑刻既是中 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 思想、经济、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10余万 座历代墓葬是研究墓葬制度的重要实物,17000 余株古树名木是研究古代物候学、气象学、生 态学的活文物。10余万件馆藏文物中,以元明 衣冠、孔子画像、衍圣公及夫人肖像,祭祀礼 器最为著名;其中元明衣冠是中国罕有的传世 同类文物,对于研究古代服饰、纺织艺术具有 重要价值。30万件孔府明清文书档案是中国为 丰富的私家档案,是研究明清历史尤其是经济 史的重要资料。“三孔”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孔子《论语》古诗的意思

孔子《论语》古诗的意思

孔子《论语》古诗的意思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言,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 子
( 公 元 前 五 五 一 前 四 七 九 年 )
——
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 孔 最高原则,它规范着高尚者的行为。 子 “仁”在有些时候可以解释为“爱”, 公 但我们最好将它理解为对人类的关 元 前 心。“礼”是道德、礼节、规矩、传 五 五 统等观念的总和。 一 孔子的学说维护家长制,强调 孝悌;认为“君君、臣臣、父父、 前 四 子子”是“礼”的根本,不可改变;提 七 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主张“民 九 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他所说的 年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名言。
孔子 与《论 语》
孔子像
孔庙 大成殿
孔庙 杏坛
圣人之门
重光门
孔 府 大 门
孔 府 院 落
孔林神道
孔林一角
孔子墓碑
孔林前的守护神
北京孔庙
礼 堂 等 古 迹 。
礼 器 库 及 诗
御 赞 碑 亭 、
故 居 , 内 有
老 的 地 方 , 门 一 间 , 门 内 为 孔 子
孔 庙 、 孔 府 之 间 , 是 孔 庙 中 最 古
孔 子 故 居 面 对 阙 里 街 , 夹 于
念 此 事 而 建 。
现 , 鲁 壁 即 为 纪
西 汉 景 帝 时 被 发
经 》 等 藏 入 墙 壁 ,
《 论 语 》 、 《 孝
鲋 为 避 秦 火 而 将 《 书 》 、 《 礼 》 、
于 明 弘 治 年 间 。 据 传 孔 子 九 代 孙
诗 礼 堂 位 于 孔 子 故 宅 内 , 建
鲁壁位于孔庙东路。始建于宋代,单
檐3间,金代重建,两侧加廊。明弘治时, 为纪念孔子教育儿子孔鲤学《诗》学《礼》 命名诗礼堂。当年孔庙祭孔时,此为礼生 演礼的地方。现存建 筑面阔5间,进深3间。
论 语 碑 苑
伟大哲学家孔子是中国思想 文化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 公 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元 前 “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 五 民为体”。儒家思想渗入中国人的 五 一 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 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一大部分人 前 四 近两千人。
( ) —— 七 九 年
孔 子
孔子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 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的第 一人,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他循循 善诱,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 施教”。
孔 子
( ) 公 元 前 五 五 一 —— 前 四 七 九 年
大约公元前551年,孔子诞 生在一个小国鲁国(现在山东曲 阜)。他幼年丧父,母亲带着他 在贫困中度日。成年以后,他曾 做过鲁国的小官,不久去职开始 讲学,为期16年,吸引了大批门 生。50岁那年,他任鲁国司寇, 摄行相事。4年后,因遭宫中小人 暗算,被撤职,从而开始了长达 13年的周游列国之旅。在生命的 最后5年,他回到鲁国,逝世于公 元前479年。
( ——
孔 子
( )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 它是孔子生平和思想的最可靠 的记载,是孔子弟子和再传弟 子们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公 元 前 五 五 一 前 四 七 九 年
——
பைடு நூலக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