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_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②知道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元素;③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的物理性质。

②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的方法,总结结构、性质、用途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并开阔学生的眼界。

②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③通过对C60、碳纳米管等的发现及研究,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科学永无止境的问题,感受化学的学科价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重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实验仪器四、教学过程1、导言: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碳的世界!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展示钻石石墨图片)大家喜欢吗?(学生回答后)你能想象吗,这两个看似完全不同,一个亮晶晶,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在化学组成上竟然是相同的,研究表明,它们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差异如此巨大,它们各自都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学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板书:金刚石、石墨、C60)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来,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一起朗诵一遍。

3、身边的发现引入在同学们的笔袋中发现2B铅笔,引导大家观察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穿插有趣的导电性实验,生活中遇到的锁生锈打不开问题,一一释疑。

最后学生总结归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结合探究石墨物理性质的角度自学归纳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金刚石物理性质和用途5、总结性质和用途的联系。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及用途,C60分子的结构特点;木炭、活性炭的吸附特性及其用途,教材注重图文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学内容的编排注意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便于学生接受使学生学得轻松,同使使学生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学情分析】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动手操作。

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由现象知性质,由性质知用途”的思维,但对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不知道,所以要使学生建立:“用途——性质——结构”三者之间关系的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了解活性炭、木炭的吸附性,知道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

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树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初中化学_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金刚石、石墨和C60》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可知他们对新鲜事物有趣的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想动手试一试、做一做。

而这节课的知识就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比如钻石、玻璃刀、铅笔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手尝试做探究实验触摸铅笔芯、石墨电极和铅笔芯的导电性、木炭吸附性实验、制取炭黑等实验可以充分的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前面前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了有现象推知性质、由性质了解用途的思维,但是对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不知道,所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初步认识“用途——性质——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

《金刚石、石墨和C60》效果分析教师的教学模式符合教改意识,能够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分组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并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充分利用了直观手段和教材中的相关资源,分析现象和问题,突出了教学重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一、教材处理与资源开发。

本节课教师把握课标到位,全新整合教材内容,重难点突破到位。

教师充分能够运用方法来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同时有效地开发教材外的资源和课堂内新生成的动态资源,处理得当。

二、主要学习活动有效性分析。

1.学习氛围。

学生组成小组,进行相关学习的讨论。

在这节课中,老师能够营造良好的思维活动氛围,不断地激励学生完成探究问题。

本节课堂中总是不断以问题呈现,教学设计中体现平等、激励,这让学生能有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

2.思维活动。

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首先让学生能够思想高度集中。

这也为学生完成下一个问题提供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以往知识的回顾和应用。

3.师生、生生互动的质量。

本节课中能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效果不错。

教师就教材内容提出问题,把问题的解决权交给学生,由学生对问题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设计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一、教材分析》是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第六单元的《金刚石、石墨和C60课题1,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相关内容。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化学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学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这一课题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碳的单质;二是碳的化学性质。

教材内容在呈现形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生活中见到的玻璃刀、钻石和铅笔等;本课题还紧密联系社会和高科技,例如人造金刚石、碳纳米管等,特点是图文并茂、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丰富了教材内容,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木炭吸附性的实验和碳高温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等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物质性质通过对C60决定用途的观点。

三、重点、难点1.重点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以及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金刚石、石墨和C602.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四、教学准备1.仪器:金刚石的分子模型、石墨的分子模型、C的分子模型、玻璃刀、铅笔60芯、干电池、石墨电极、导线、灯泡、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足球2.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五、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总结、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能组成单质,那么同种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物质呢?答案是肯定的,例如我们之前学过氧气和臭氧,红磷和白磷等,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

研究表明,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展示玻璃刀、C60的分子模型、铅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碳的基本概念、化学性质以及一些常见碳化合物的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和C60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学生对这些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应用方面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进行巩固和拓展。
3.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合作、探究、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金刚石、石墨和C60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并尝试举例说明。要求不少于200字,明天课堂上分享。
学生对实验探究活动充满兴趣,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尚需提高。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交流欲望,但在倾听他人意见、总结归纳方面仍有待加强。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通过合作、探究、实验等方式,深入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交流与互动中共同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及其应用;碳的同素异形体概念;碳循环的基本概念。
2.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比较法的运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关系。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1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1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是学生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概念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这一课题不仅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概念有初步了解。

但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形象生动的实例和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碳纳米技术可能较为陌生,教师可通过相关科普资料帮助学生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

2.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及其差异。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增强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了解化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

2.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及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模型或图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

3.实验材料和仪器:石墨、金刚石、C60样品等。

4.科普资料:碳纳米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外观和性质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呈现(10分钟)1.介绍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

2.展示相关实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种碳单质的性质。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性质差异的原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6.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
1.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
2.结构特点与物理性质差异;
3.碳的同素异形体转化关系;
4. C60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a.解释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差异;
b.画出C60分子的结构,并说明其与金刚石、石墨的关系;
2.语调起伏,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尤其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
3.适时放缓语速,确保学生能够跟上讲解思路。
二、时间分配
1.实践情景引入阶段不超过5分钟,确保迅速吸引学生兴趣;
2.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各分配15分钟,保证学生充分理解和练习;
3.实验演示和总结归纳各占10分钟,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作业布置不超过5分钟,明确作业要求。
3.了解C60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差异,碳的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关系。
难点:C60分子的结构理解,碳同素异形体转化的化学反应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金刚石、石墨样本,C60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实验器材,碳的同素异形体学习资料。
3.提问方式导入,如“你们认为金刚石和石墨有什么区别?”。
教案反思
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了解他们对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教学方法:评估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如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
3.时间管理:反思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影响了教学效果;
4.教学效果: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解析碳的同素异形体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
4.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教学内容: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涉及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预测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总结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异同点,梳理碳的同素异形体概念。
2.难点: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碳的同素异形体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和联系;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实物模型、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
-针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3.教学评价: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评价内容涵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课知识的掌握情
况,并进行分层
教学。
4
拓展总结
引导学生分别从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 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总结:本节课中 的收获。
对这节课的重点 内容梳理,提升 学生的知识运用 能力。
5
的方程式。
3.板演:写碳 与氧气反应的方 程式。
意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5.提问:新闻中人中毒 4.讨论新闻中
的原因是什么?
人中毒的原因。
6.小结:反应物的浓度 5.板演:碳与
不同,产物也可能不相 氧气反应生成一
同。
氧化碳的方程
7.投影:3 克碳和 6 克 式。
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是什 6.讨论:投影
么?
中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 用化学知识解释 生活中的一些现 象,增强安全意 识。
交流合作 分层训练
活动三:实验探究
通过学生动手参
1.投影:(1)阅读教 1.按要求阅读教 与木炭还原氧化
材。
材中的碳和氧化 铜的实验,进一
(2)火法炼 铜反应的实验。 步培养学生的操
铜。
2.讨论该实验现 作技巧和分析思
2.指导学生实验。
2.提问:距今上千年的 原子结构示意
古画为何能保存至今? 图。
引出碳单质常温
3.提问:观察碳原子的 3.讨论碳单质常 下的稳定性,及
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 温下为什么具有 日常生活中的运
电子数是多少?在化学 稳定性。
用。
变化中,是易得电子还 4.举例碳单质
是易失电子?
常温下的稳定性
4.小结:
在生活中的运
通过一组有梯度的习题检查学生 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分 层教学。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第1课时 碳的单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碳氏三兄弟”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具有广泛应用高科技材料”。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碳的单质提出问题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 、石墨和C 60化?(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知识拓展(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白磷、红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

因此,我们不能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探究点一无定形碳提出问题无定形碳是碳的单质吗?它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类物质呢?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因为它们没有固定⑴木炭具有吸附能性,可以吸附气体、色素,可用来作冰箱的去味剂。

(2)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可以用在防毒面具中吸收毒气、制糖工业中脱色制白糖、处理水等。

(3)焦炭用于冶金工业,作还原剂。

(4)炭黑用于制造油墨、油漆、鞋油、橡胶工业的填充剂等。

知识拓展1.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木炭、活性炭的脱色吸附是物理变化。

2.“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比如碳元素、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

而“炭”指的是具体物质,它表示由碳元素组成的某种单质——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一般在未指明具体单质时,习惯上用碳。

板书设计第1课时碳的单质成功之处本堂课在教学中设法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融入社会生活,引入广阔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学化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激发和维持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不竭源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含反思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化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3.通过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科技发展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2. C60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其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异同。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利用模型、动画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微观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其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b.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差异,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探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异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认识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和用途,提高学习效率。
c.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C60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2.教学过程设计:
a.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金刚石、石墨和C60,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b.新课内容:以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呈现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c.练习巩固: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进行反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学 程 导 航”课 时 教 学 计 划施教日期年 月 日 共几课时2教学内容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几课时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 60的有关性质;2、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教学重难点重点 :1、知道碳的有关单质;2、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难点: 对三种单质排列方式的理解教学资源图片展示及多媒体展示碳的排列方式预习设计1、预习内容:书本P106-1092、预习作业:自主学习:P66预学先知 1、2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导入1、我们了解的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有哪些?(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甲烷……)2、以上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

新授不是,例如氧气和臭氧就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红磷和白磷就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一、碳的单质讲述我们所知道的金刚石的有关用途。

可以制成钻石、可以制玻璃刀刻划玻璃。

无色、透明、固体坚硬总结:1、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坚硬(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加工为钻石,可用来刻划玻璃铅笔、电池中的碳棒总结:2、石墨⑴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磷片状固体,质软,有滑腻感,有导电性,具有较高的熔点刚石是一种正四面体结构,各原子紧密联系在一起,原子与原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大,结构十分牢固。

石墨是层状结构,同一层内原子结合得比较紧密,但层与层之间通过提问引出课题第六单元中我们主要研究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含有碳元素的氧化物强调:这里的“碳”指的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所谓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引导学生想一想一种元素是不是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同样,碳元素也能组成不同的单质。

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主要有金刚石、石墨、C60等。

(配以图片)出示金刚石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其用途“钻石”的图片及“非洲之星”的图片,由此你想到金刚石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可以刻划玻璃又说明金刚石具有什么性质投影石墨的图片,讲述所了解的含有石墨的物质?展示碳棒。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一 金刚石 石墨和C60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一 金刚石 石墨和C60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神秘,学习了一些根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刻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前面的内容对本课题起到铺垫作业。

本课题包含两局部。

第—局部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金刚石的硬、石墨的软和导电性等重要物理性质以及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第二局部介绍碳的化学性质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再通过活动探究理解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响,并能依据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化学反响的特点并总结复原反响的概念。

学情分析1.在前两个单元的学习中,由于难点较多,学生普遍感觉枯燥和困难,而本单元与生活联系较多,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具备了肯定的化学知识。

3.学生认知障碍点是碳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②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③了解碳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①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②会对教材中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以开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②树立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金刚石、石墨和C60子排列方法的分析。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响。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一、碳的单质1、金刚石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2、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3、木炭、活性炭有强吸附性。

二、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不生动1、可燃性----作燃料2、复原性----锻炼金属复原反响复原性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用课堂检测的方法进行评价,用课件展示检测题,统计正确率,老师给以评价与改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含反思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化学)鹿泉区大河镇第一中学李延俊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一。

碳是重要的化学元素,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前面学习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使本单元的高度上升了一个新台阶。

本课题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C、木炭及活性炭的重要物理性60质、结构特点和用途。

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碳的单质”的类型。

(2)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同一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和方法(1)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展示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2)能设计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再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碳单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增强学生对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

2)通过碳单质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学习重点(1)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学习难点: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学习方法:(1)对展示的资料进行归纳(2)能分析实验现象教学资源:多媒体、木炭、活性炭、药匙、烧杯、各种铅笔芯二、教学理念本课题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出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采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图文并茂,使知识活动化、游戏化,给学生营造自由、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协助者,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肯定和鼓励。

三、教学过程:新课的引入 [展示]图片我国发现的最大钻石,世界上最大的钻石。

过渡:这么漂亮的钻石,是有什么元素组成呢?出示科学趣事说明组成它的化学元素竟然是我们最常见、最熟悉的——碳元素!展示黑色木炭,请学生说木炭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什么。

既然化学成份都是碳,为什么外观上有那么大的差别?[教师] 同种元素能组成不同的单质吗?[学生] 可以[教师]学过的物质中有没有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反思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反思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反思教案
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
作者及工作单位
陈杏花
南宁市邕宁区朝阳初级中学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在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无论从教材内容现代化、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物质组成多样性的角度都应该介绍碳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
学情分析
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对一种元素不一定只组成一种单质的说法理解不透,金刚石和石墨混合在一起,虽然只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混合物。

学生在书写物质名称时,常常“碳”“炭”不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2)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C60和纳米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能够说明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4.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实验研究表明,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他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他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106页---109页,解决下列问题:1.结构主要物理性质(颜色、硬度、有无金属光泽、滑腻感、导电性等)对应用途金刚石2.C60这种单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3.木炭、活性炭等物质为什么具有吸附作用?三、合作探究回忆:什么是单质?什么是化合物?单质化合物是以什么标准划分的?1.物质由元素组成,大家讨论: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举例说明2.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3.金刚石可以打磨而成光彩夺目、价值连城的钻石,金刚石可以制成用来切割玻璃的刀和钻头。

根据金刚石的用途你能够推测出它的性质吗?4.演示[实验6-1],锥形瓶中有何现象?说明了木炭、活性炭具有什么性质?请你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这一性质有什么实际用途吗?5、通过阅读教材我们知道,石墨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够转化成金刚石,请问这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四、学习小结这节课通过对比分析、实验,从结构、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介绍了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

你们能发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吗?【结构()性质,性质()用途;反之,用途()性质,性质()结构】五、达标测评教材112页练习题1.2.3.4.5.6【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第1课时)天长市汊涧中学 瞿康山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结构决定性质;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过程方法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不同用途的探讨探究,体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道理。

【教学重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碳单质的微观结构与他们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学生认知分析学生对于碳单质比较熟悉,如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物质:石墨电极、玻璃刀、钻石、铅笔芯,冰箱除味剂,木炭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积木可以千变万化,告诉同学们同一种原子可以拼成不同的形状,从而具有不同的能力(性质),拿出球棍让同学们发挥想象。

好奇,参与本节课的教学课堂就设置在球的组合变化的世界里。

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经过讨论、探究,轻松、愉快地达到各项学习目标。

这种活泼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新奇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感到化学和生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环节二、通过球的连接形状的变化,了解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球棍模型】让学生认识碳的第一种单质金刚石的结构,指出金刚石可以打磨成光彩夺目、价值连城的钻石,金刚石也可以制成的用来切割的玻璃刀刀头和钻探机的钻头。

大家根据金刚石的用途能够推测出它的性质吗?观看、思考回答:金刚石是透明的正八面体,非常坚硬。

【评价并提出新问题】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咱们继续认识碳的第二种单质——活性炭。

【模型展示】石墨的结构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如下内容:深灰色片状固体,软,滑腻,导电,耐高温。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杨静单位鄂温克旗大雁镇第一中学授课年级九年级课题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科目化学课时1
教材版本人教版课型新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碳的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及用途,而后又简单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本课紧紧围绕着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展开教学。

碳单质是学生学习氧气后,学习的第一类固态非金属单质,为以后学习碳的氧化物及金属单质打下了基础,故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氧气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由现象推知性质,由性质了解用途的思维,但对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不知道,所以教师在介绍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用途中,一定要构建三者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以碳单质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
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展示,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C60,碳纳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
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 C60的结构,性质,用途。

教学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分析讨论法,对比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1.课件:幻灯片1.自然界中的金刚石及其所做的装饰品
幻灯片2.金刚石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幻灯片3.自然界中的石墨
幻灯片4.石墨的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的关系。
决定
决定
结构
性质
用途
反映
反映
结并提交。 思考问题、归纳。
【分组实验】分别从上面和 侧面两个方向按压和推动模 型,结合金刚石和石墨的性 质作出猜测。
《金刚石、石墨和 C60》 教学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初中部 汤淑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金刚石、石墨和 C60》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年级册次
金刚石、石墨和 C60 九年级上册
页码 课时
P106-P110 第 1 课时
版本名称
新人教版 2012
设计者 华师一初中部汤淑蓉
教学分析
教材 分析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微课教学、教学助手互动课堂等合作、交流的互动平台,极大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即时呈现、反馈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更好 地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刚石的外观和硬度及其对应的用途。 2.掌握石墨的外观、质软、导电性、滑腻感及其对应的用途。 3.知道同一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二)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中的铅笔和钻石入手,从它们的用途引出各自物理性质,再从物理性质总结 用途,通过质疑不同的物理性质,引出不同的结构,让学生体会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 系。 2.通过学生对石墨烯形成过程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碳单质性质和用途的探究,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处处离不开化学, 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 思路
本课题依据《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的思想设置教学目标,并基于学习进阶理论,设计过 程中从学生熟悉的铅笔和钻石入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知的欲望,让学生去讨论, 猜想,设计,动手做实验,得出结论。通过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到性质、性质到结构的学 习,引导学生从物质结构的角度出发,用自然界已知的物质制造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物质。整 个教学过程层层深入、教学环节步步推进,充分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 教育宗旨。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铅 笔的神奇,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 形成新知
【提出问题】 1.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视频中主要反映了石墨的什么物 理性质? 3.生活中哪些用途反映了这个性 质? 【组织讨论、评价】 【展示图片】石墨电极、电刷 【提出问题】 1.石墨还有哪些物理性质? 2.生活中哪些用途反映了这些性 质? 组织学生实验、交流、评价 【学以致用】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 碰到因为生锈而打不开的锁,应该 怎么办呢? 【过渡】石墨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 软的矿物质之一,天然存在的最硬 的物质则是金刚石。 【展示图片】钻石恒久远,一颗永 流传 【提出问题】 1.描述金刚石的外观。 2.生活中哪些用途反映了这个性 质? 【组织实验】切玻璃(分别用小刀 和玻璃刀刻划玻璃片) 【提出问题】 1.实验过程反映了金刚石的什么物 理性质? 2.生活中哪些用途反映了这个性 质? 【展示图片】切割大理石、装在钻 探机的钻头 【梳理知识】总结金刚石和石墨的 物理性质和用途(通过教学助手推
【展示学生成果】投影展示
【总结】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
系。
决定
性质
用途
反映
【提出问题】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
碳原子构成的物质。为什么金刚石
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
【展示模型、提出问题】哪一个是
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哪一个是石墨
的模型?
组织讨论、评价(播放兴趣小录
制的组装模型的视频)
【总结】物质结构与性质、用途之
引入神奇的碳材料,发散思维
归纳总结、课堂反馈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模型(自制石墨的结构模型:层与层之间用铁丝连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情景创设】一支铅笔的故事: 同学们知道铅笔除了可以写字还可 以干什么吗? 【播放视频】一支铅笔点亮一座微 型城市
观看视频。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是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第六单元课题 1:金刚石、石墨和 C60,其主旨是在学 习这三种单质物理性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 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把教学情境和学生生 活实际相联系, 既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碳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电车电刷等, 又引入了一些高新科技材料,如石墨烯等。教材图文并茂,为开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和 条件。 2.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已经获得了一些有关碳单质的感性认识,通过前面五个单元 的学习,基本形成了由现象分析性质,由性质推演用途的逻辑思维方式。然而,学生对于物 质的性质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因此,使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三 者之间的关系,即构成本课题的重要认知目标。在技能方面,学生已有一定的基本操作能 力,并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强化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 其学习兴趣,使之真正把化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代表演示试验】 其 他同学观察,推导出金刚石 的性质。
设置对比实验,让学生 感受金刚石的硬度。 通过金刚石的学习,再 次让学生感受性质决定 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阅读课本 P106-P107,完成 通过归纳总结,构建性 老师推送到 pad 上的归纳总 质和用途的关系,对比
送表格至学生的 pad)。
思考问题、全班交流。
从用途引出性质,再通 过性质寻找生活中的用 途,引导学生自觉思 维,让学生初步建立性 质和用途的关系。
【分组实验】观察铅笔芯的 颜色、分别用铅笔和小石头 写字感受硬度、用小刀刮铅 笔芯并搓磨铅笔芯粉末。
思考问题、全班交流。 思考问题、全班交流。
运用得出的结论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 生感受生活中的化学。 初步感受用途反映性 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 学基本思想。 从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告 词入手,从生活走进化 学。
教学 重点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分析,使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 间的关系。
教学 难点
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教学 方法
观察——分析——总结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教学流程
一支铅笔的故事引入新课
创设探究情境: 探究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创设探究情境: 探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