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K12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专题8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工业文明时期的世界和中国 综合练习(近代史部分)含答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工业文明时期的世界和中国 综合练习(近代史部分)含答案

专题二综合练习(近代史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世界与伊斯兰教的世界持续敌对。

但是自从欧洲开辟直接驶往东洋的航路后,发现了第三个世界。

对于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

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

作者这里主要是分析()A.儒教推动欧洲近代化B.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力C.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D.宗教对抗的历史渊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文主义发展。

从材料“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

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体现了人文思想的发展。

故选C项。

2.(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L·汉金斯在《科学与启蒙运动》一书中说:“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相信,科学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的一切活动。

理性是正确方法的关键,它甚至会毁坏宗教法庭的基础。

”该材料主要强调()A.科学革命启发理性的出现B.理性主义思想成为科学革命的根源C.启蒙运动破坏了天主教规D.科学革命冲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发轫于18世纪初期的启蒙运动,是一场重要的“思想革命”运动。

17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果,使人们意识到可以将“科学革命”的精神运用到人文社会领域,能够凭理性的力量发现有关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法则,反对一切禁锢思想和压制自由的教条和制度。

由材料可知科学深深地渗入到当时的文化和社会语境之中,社会科学的思想潮流都使用了科学探究的原则。

故选A项。

3.(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某一时期英国家庭逐渐抛弃了执行“直接代表社会”的职能,获得了执行“代表个人”的特殊职能,从一个功能多样的单位变成了相对单一的单位,使得家庭结构简化。

造成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工厂普遍建立和发展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确立C.封建制度被彻底摧毁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阶段综合验收评估(二) 近代的中国和世界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阶段综合验收评估(二) 近代的中国和世界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阶段综合验收评估(二) 近代的中国和世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9·某某某某9月高考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在评述某史事的历史影响时,有人说“这是天朝体系崩溃的开始”,有人说“这是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开始”。

该史事是( )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A 题干中“有人说‘这是天朝体系崩溃的开始’,有人说‘这是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开始’”并结合所学推知应该是鸦片战争,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向西方学习已经深入到政治层面,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故D项错误。

2.(2019·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贸易部强调,英国政府“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定的规章”,而且“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英国政府试图与清政府建立完全平等的外交关系B.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迫使英国放弃了领事裁判权C.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改变了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D.英国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清政府以维护其在华利益解析:选D 英国政府不可能与清政府建立完全平等的外交关系,故A项错误;领事裁判权的废除是在某某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故B项错误;自由主义原则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英国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对于清政府的态度有一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以维护其在中国的利益,故D项正确。

3.(2019·某某某某9月高考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 专题八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 专题八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单元能力训练卷八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C.中美两国在义和团立场上一致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2.1905年2月,陈独秀、柏文蔚联合安徽公学中的先进分子常恒芳等人,在芜湖发起成立岳王会,他们集会宣誓,订立章程,宣称“盖岳武穆抵抗辽金,至死不变,吾人须继其志,尽力排满”。

这表明岳王会()A.深受传统封建忠君思想影响B.与义和团的目标相似C.其成立反映了国内政治形势D.与同盟会有本质区别3.(2014四川成都一模)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

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

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

可见,该学者认为()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4.(2014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下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

这幅漫画反映了()A.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B.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C.中华民国建国原则名存实亡D.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5.下图是1840~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消费棉纱情况示意图。

对该图相关信息理解准确的是()①19世纪中期传统纺与织结合紧密②土纱遭到了国内外机制纱的排挤③近代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竞争并存④外国棉纱进口数量呈现逐年上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结论是(A.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B.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7.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世纪金榜】(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二阶段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1.2.8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世纪金榜】(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二阶段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1.2.8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时代 背景
斗争 矛头
组织 领导
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空
前激化
清政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
帝国主义 无统一的组织、领导和纲领, 没有建立政权
2.模块通:从现代化的角度认识辛亥革命 提示:(1)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华 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 利。 (2)经济上:颁布了一些法令,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 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4)社会生活: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大城市里婚丧仪 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1)1840-1894年:军事上以赤裸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
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着明显优势地位。
(2)1894-1931年: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以“以华治华”为主,以武力侵
华为辅;在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3)1931-1945年:以日本武力侵华为主,日本妄图独霸中国。
【拓展延伸】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中国的民族危机加剧。战前列强侵略中国边疆和邻国,战后掀起瓜 分中国的狂潮,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各阶层展开了救亡图 存的斗争。 2.中国的经济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放宽了民 间设厂的限制,接受列强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这些都有利 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变化。战前主要学习技术层面,战后上 升到制度层面及思想文化层面,相继出现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和新文化运动。
4.评价: (1)进步性: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 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局限性: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二专题八中国近现代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微专题1近代中国经济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二专题八中国近现代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微专题1近代中国经济

专题八中国近现代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线索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随后,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线索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逐渐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线索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封建的陈规陋习逐渐被抛弃,社会节奏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新习俗、新风尚、新观念层出不穷。

线索四:近现代中国的关税与个人所得税。

海关税收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象征和保证。

近代西方列强通过船坚炮利打开中国大门,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攫取了近代中国的海关税收权。

新中国的成立,从帝国主义手里收回海关税收权,为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保障。

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一个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条例,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198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微专题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类型时期表现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19世纪四五十年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通商口岸出现了外国资本家创建的近代工业洋务经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始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短暂发展的机会,为新文化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重新受到压制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国民政府推进经济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全民族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劫难,大批企业内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工业区域分布解放战争期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使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处于独占地位;官僚资本压制民族资本主义,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考向1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2021·广东卷)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综合测试(含答案)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综合测试(含答案)

《近代中国》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个4分,共48分)1.(2018·广东二模)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民国初年(A)AB.袁世凯权力已被制约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D.政治民主化持续发展【解析】材料反映了1912年到1915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称帝,这说明当时民主理念和实践存有偏差,故A项正确;材料内容并不能反映袁世凯权力已被制约,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故C项错误;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称帝说明政治民主化遭遇挫折,故D项错误。

故选A项。

2.(2018·呼和浩特二模)日俄战争期间,买办出身的清朝工部侍郎盛宣怀邀请英、美、法、德代表,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

1910年,清政府降旨派盛宣怀任该会会长。

盛上任后,将“中国红十字会”易名为“大清红十字会”。

这表明当时(D)A.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被列强掌控B.买办成为左右清廷的新政治力量C.满清贵族已经无力控制政局D.大清红十字会官办色彩浓厚【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红十字会由“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到“中国红十字会”,再到“大清红十字会”,其机构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大清红十字会具有浓重的官办色彩,故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红十字会名称的演变,没有涉及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被列强掌控,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涉及买办出身的盛宣怀担任红十字会会长,不能推断出买办成为左右清廷的新政治力量,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满清贵族能否掌控政局的消息,而是强调大清红十字会官办色彩浓厚,故C项错误。

3.(2018·商丘三模)《商人与共产革命,1919~1927》一书指出,中国共产党以打倒资产阶级为目标,但是在发展工人运动和工人革命的过程中,却注重和商人建立联合战线。

这主要是因为(A)A.商人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一面B.团结商人有利于提高经济实力C.中国共产党和商人的革命目标一致D.商人掌握革命统一战线领导权【解析】近代中国商人主要属于中小资产阶级,他们往往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一面,这与近代无产阶级的革命要求有部分的一致,故A项正确;中共团结商人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提高经济实力,而是反帝反封,故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和商人的革命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故C项错误;当时国民党掌握了革命统一战线领导权,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板块综合检测(二)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板块综合检测(二)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板块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1.(2020·广东深圳二模)1841年,英军对广州发动进攻,所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三元里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

周边百余村的团练手持戈矛犁锄,“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使得英军“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三元里抗英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小生产者存在固有阶级局限C.战斗的意志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D.民众团结抗争勇于反击侵略解析:材料“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体现出民众团结抗击外来侵略,故选D项;A项是1842年《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民众的抗争精神,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关,排除B项;战斗的意志影响战争成败,实力才是取胜的关键,排除C项。

答案:D2.(2020·山东青岛二模)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全部财政收额为1 387万元,所借内外债占81.3%,其中外债就占61.3%。

这导致了( )A.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B.列强承认新生的南京临时政府C.动摇了封建经济的根基D.对外政策方面表现软弱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所借外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61.3%,过多地受制于外国,难以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对外政策具有软弱性,故选D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由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决定的,外债比例过高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并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外债本身不会动摇封建小农经济的根基,排除C项。

答案:D3.(2020·重庆二模)五四前,人们还在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白话应有的规范以及白话能否成为诗的语言等;五四后,白话竟不需任何形式的批准与认可,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

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A.是白话取代文言的文学革命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解析:材料中“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到“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的变化可知通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在白话文普及上有了重大进步,故选D项;五四运动在白话文上的影响是客观作用,而非主要目的,五四运动主要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排除A项;五四运动确实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但是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其在白话文上的国内影响,不涉及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故材料与五四运动的本质没有关系,排除B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文字形式的转变,与民族意识是否觉醒无关,排除C项。

[精品]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近代世界综合测试

[精品]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近代世界综合测试

《现代世界》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个4分,共48分)1.(2018·济南三模)1930年3月,苏联农业集体化比例由1929年12月的20%猛增到58%。

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随后集体农庄数量开始减少,1000万户农民退出农庄。

据此可知( A )A.苏共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进程B.苏联农业公有化方向发生变化C.世界性危机影响苏联农业决策D.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解析】从材料中的“由1929年12月的20%猛增到58%”可以看出,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进程出现急躁冒进的现象,因此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行批评是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的进程,故答案为A项。

B项不符合史实,农业公有化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世界性危机对苏联的影响,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2018·泉州二模)1931年,苏联领导人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取得良好成效。

但直到1935年初,煤矿业的风镐和截煤机利用率分别为49%和74%。

据此推知( C )A.口号不符合当时社会需要B.经济危机影响苏联的建设C.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足D.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解析】材料表明苏联大力引进机器和设备,但从1935年的统计可以得出,其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主要是受技术人才的缺乏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正确;苏联是利用经济危机的契机大力引进机器和设备,B 项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D项不正确。

3.(2018·高考历史模拟卷一)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

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

这说明( C )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C.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解析】“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说法明显错误,故A项错误;苏联社会制度早已建立,故B 项错误;1931年正是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而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经历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人才、技术设备和资金,故C项正确;材料比较的不仅有设备,还有人才,故D项错误。

推荐学习K12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专题7

推荐学习K12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专题7

第二部分一、近代世界专题七一、选择题1.(2018·辽宁联考三模)16世纪初,威尼斯人和埃及人力图帮助印度王公把葡萄牙人赶出印度洋。

后来,土耳其人也参与到反对葡萄牙人的运动中来。

葡萄牙人遭到反对的主要原因在于(B)A.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冲突B.新航路开辟导致的经济利益矛盾C.葡萄牙人主导了早期殖民扩张D.亚洲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解析】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冲突与题干内容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时间16世纪初可知,此时的时代背景是新航路开辟,这条航路促进了欧亚贸易的发展,也是葡萄牙和欧洲其他国家在亚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开端。

1508年威尼斯人和埃及人力图帮助印度王公把葡萄牙人赶出印度洋,土耳其人也参与到反对葡萄牙人的运动中来,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导致的经济利益矛盾,故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葡萄牙和其他国家在印度洋的矛盾,与早期殖民扩张无关,故C项错误;亚洲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题干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广东二模)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C) 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D.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解析】1585年到1604年,英国尚未进行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英国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是在18世纪打败法国后,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列强的殖民竞争激烈,英国与西班牙的矛盾尖锐,故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而是强调殖民扩张的矛盾,故D项错误。

故选C。

3.(2018·濮阳三模)弗兰克曾说:“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

’……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配套K12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2 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

配套K12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2 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专题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中国近代工业化艰难起步。

2.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20世纪初,实业救国思潮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的美好愿望,具有爱国的进步性,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4.中华民国成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5.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导致了官僚资本主义的迅速膨胀。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官僚资本的压榨和国民政府出卖主权的险恶环境下,民族资本主义陷入了发展困境。

深化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与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关系(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百日维新挽救民族危亡奠定了基础,也促成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

(2)民国初期出现兴办实业高潮,为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扩大了阶级基础。

(3)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发展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表现,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支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国民政府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迫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对国民党的幻想,走上了同共产党合作的道路。

专题三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化理解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变迁的影响及其认识(1)影响①政治上:有利于近代中国反封建社会变革的开展,推动了资产阶级社会改良和民主革命的进程。

②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推陈出新,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增添文明科学内涵。

配套K12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专题6

配套K12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专题6

第二部分一、近代世界专题六一、选择题1.(2018·菏泽期末)文艺复兴中的艺术把握了人文主义的精髓,提出了愈完善就愈接近自然的基本原则,艺术中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为精确观察而进行的实验、透视法所带动的数学方法的兴起,促进了观察实验与数学方法的各自发展,并将二者相结合。

这说明(B) A.文艺复兴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建立B.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建立C.近代科学是文艺复兴的有力武器D.近代科学直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解析】“为精确观察而进行的实验、透视法所带动的数学方法的兴起,促进了观察实验与数学方法的各自发展”说明文艺复兴对于自然科学的推动作用,B项正确;近代科学建立的标志是牛顿经典力学,A项错误;文艺复兴促进自然科学诞生,C项错误;D项中直接说法错误。

2.(2018·高考押题卷二)罗色林的“三神论”思想认为:“三位一体”只是一个名字,上帝作为一个神圣的实体,不可能既是圣父,又是圣子或圣灵,只有当他们个别存在时才是真实的,“三位一体”的神是没有的。

1012年索松宗教会议宣布“三神论”为异端邪说。

罗色林被称为异端的原因是(A)A.破坏了对上帝的唯一信仰B.“三神论”不符合人们的需要C.他提出对宗教进行改革D.他使人民对上帝产生了怀疑【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的异端思想。

由材料“三神论”的基本含义可知,罗色林提出了多个信仰中心,打破了对上帝的唯一信仰,故A项正确;“三神论”主要是调整了教会的权威,与人们无关,B项可排除;材料时间是1012年,宗教改革是16世纪开始的,C项可排除;材料说的不是人们对上帝产生了怀疑,是一个结论,材料只是说明“三神论”威胁到教会的地位问题,故D项错误。

3.(2018·青岛5月模拟)随着西方宗教文化的衰落,西方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不再是体现人与神之间的宗教关系,服饰的目的只剩下服务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这一变化(D) A.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B.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开展C.体现了科技革命的成就D.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分析,西方服饰经历了从体现宗教关系到日益突出功能性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实现、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了西方服饰的这种变化,故D 项正确,A、C两项错误;宗教改革仍然以宗教为信仰,故B项错误。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上篇二轮近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归纳与综合测评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上篇二轮近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归纳与综合测评新人教版

鸦 了两次鸦片战 的加剧,中国的经 朝上国”的愚昧
片 争,中国的主 济结构发生了变 思想受到冲击,
战 权遭到破坏, 动,自给自足的自 向西方学习的要
中 争 开始沦为半殖 然经济开始解体, 求逐渐成为主流
国 后 民地半封建国 洋务运动创办了大 思想,林则徐、
的 家;太平天国 量近代企业,民族 魏源“师夷长技
业文明,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
核心问题 ·反思归纳
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表现和特点 1.原因 (1)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瓦解着自然经济。 (2)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 (3)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 (4)统治者思想的转变(清末新政)。
中 运动兴起,沉 资本主义产生,中 以制夷”,洋务
国 重打击了中外 国开始向近代化迈 派提出“中体西
反动势力

用”
(1)资本主义兴起阶段的西方文明:从专制到民主,从 人治到法治 东 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 西 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 方 (2)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西方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 对 转型 比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2.表现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使传统手工业部门遭到重大打 击。 (2)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外贸中 心由广州转向沿海开放城市,买办商人开始出现。 (3)近代机器生产开始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 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陆续兴起。
3.特点 (1)生产方式的改变;产业资本构成的变化;主要生产部 门的变化。 (2)新兴社会阶层的出现;生产管理方式和制度的改变; 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

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专题8

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专题8

第二部分一、近代世界专题八一、选择题1.(2018·福州三模)1790年英国政论家伯克在《法国革命论》中提出:人的权利并非来自任何空洞或抽象的契约,而是来自于人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权利并非天赋,而是人赋的,是由传统而形成的。

伯克的主张(A)A.要求维护英国的宪政传统B.肯定了法国革命的理念C.促成英国议会改革的完成D.发扬了启蒙运动的精神【解析】从材料“1790年”“人的权利……来自于人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权利……是人赋的,是由传统而形成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克认为,法国革命与英国光荣革命不可混为一谈,英国光荣革命所捍卫的是传统和秩序,法国革命却以暴力摧毁宝贵的传统,故A项正确,B项错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促使英国进行议会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权利并非天赋,而是人赋的”说明D项不符合题意。

2.(2018·河南六市二模)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针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基于南方各州代表的坚持,最终通过的法案规定:国会在20年内无权禁止奴隶交易。

这反映了美国(D)A.中央政府缺乏强制权力B.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不同C.宪法遵循分权制衡原则D.1787年宪法体现实用主义精神【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对于不禁止黑奴贸易的规定,体现出对于南方各州利益的妥协,实际上体现出宪法的实用主义精神,故D项正确;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A项错误;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分权制衡原则属于中央政府权力运行的原则,故C项错误。

3.(2018·南昌三模)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国下院出现了“党鞭”。

这一职位的设置是为了加强政党内部沟通和纪律监督,以适应议会斗争。

但凡重大问题,特别是两党分歧严重时,表决前各党“党鞭”都会通报党的立场,并要求本党议员按照党的指示投票。

“党鞭”在英国的出现(A)A.加强了内阁的政治影响B.改变了议会至上的原则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D.消除了两党之间的矛盾【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党鞭”是政党纪律主管,其功能是为了确保议员出席并按照政党立场行事。

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近代世界综合测试

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近代世界综合测试

《现代世界》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个4分,共48分)1.(2018·济南三模)1930年3月,苏联农业集体化比例由1929年12月的20%猛增到58%。

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随后集体农庄数量开始减少,1000万户农民退出农庄。

据此可知(A)A.苏共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进程B.苏联农业公有化方向发生变化C.世界性危机影响苏联农业决策D.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解析】从材料中的“由1929年12月的20%猛增到58%”可以看出,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进程出现急躁冒进的现象,因此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行批评是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的进程,故答案为A项。

B项不符合史实,农业公有化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世界性危机对苏联的影响,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2018·泉州二模)1931年,苏联领导人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取得良好成效。

但直到1935年初,煤矿业的风镐和截煤机利用率分别为49%和74%。

据此推知(C)A.口号不符合当时社会需要B.经济危机影响苏联的建设C.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足D.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解析】材料表明苏联大力引进机器和设备,但从1935年的统计可以得出,其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主要是受技术人才的缺乏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正确;苏联是利用经济危机的契机大力引进机器和设备,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D项不正确。

3.(2018·高考历史模拟卷一)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

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

这说明(C)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C.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解析】“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说法明显错误,故A项错误;苏联社会制度早已建立,故B项错误;1931年正是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而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经历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人才、技术设备和资金,故C项正确;材料比较的不仅有设备,还有人才,故D项错误。

【最新资料精选】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 近代的世界和中国 专题8 含答案

【最新资料精选】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 近代的世界和中国 专题8 含答案

专题8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考点一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b)2.宗教改革【加试】——(c)(1)背景 ①文艺复兴在当时欧洲的影响,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的是通过宗教改革加入到思想解放运动中来的。

②中世纪的德国一直处于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的状态,罗马天主教廷在德国的势力最大,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

(2)宗教改革的内容①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他的思想和主张引发了德国和欧洲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形成了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派。

②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

他认为,《圣经》代表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

(3)宗教改革的意义: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1.以唯物史观认识文艺复兴的社会影响(1)经济上:在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积累了原始财富。

(2)思想上: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宣扬创造现世幸福,为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作了思想准备。

(3)科学上:提倡科学实验和实践,催生近代自然科学。

(4)消极方面: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产生了负面影响。

2.以唯物史观认识宗教改革的社会影响(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3)思想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4)总之,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 近代的世界和中国 专题8 含答案

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 近代的世界和中国 专题8 含答案

专题8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考点一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b)2.宗教改革【加试】——(c)(1)背景 ①文艺复兴在当时欧洲的影响,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的是通过宗教改革加入到思想解放运动中来的。

②中世纪的德国一直处于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的状态,罗马天主教廷在德国的势力最大,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

(2)宗教改革的内容①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他的思想和主张引发了德国和欧洲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形成了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派。

②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

他认为,《圣经》代表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

(3)宗教改革的意义: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1.以唯物史观认识文艺复兴的社会影响(1)经济上:在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积累了原始财富。

(2)思想上: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宣扬创造现世幸福,为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作了思想准备。

(3)科学上:提倡科学实验和实践,催生近代自然科学。

(4)消极方面: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产生了负面影响。

2.以唯物史观认识宗教改革的社会影响(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3)思想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4)总之,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一、近代世界专题八一、选择题1.(2018·福州三模)1790年英国政论家伯克在《法国革命论》中提出:人的权利并非来自任何空洞或抽象的契约,而是来自于人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权利并非天赋,而是人赋的,是由传统而形成的。

伯克的主张(A)A.要求维护英国的宪政传统B.肯定了法国革命的理念C.促成英国议会改革的完成D.发扬了启蒙运动的精神【解析】从材料“1790年”“人的权利……来自于人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权利……是人赋的,是由传统而形成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克认为,法国革命与英国光荣革命不可混为一谈,英国光荣革命所捍卫的是传统和秩序,法国革命却以暴力摧毁宝贵的传统,故A项正确,B项错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促使英国进行议会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权利并非天赋,而是人赋的”说明D项不符合题意。

2.(2018·河南六市二模)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针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基于南方各州代表的坚持,最终通过的法案规定:国会在20年内无权禁止奴隶交易。

这反映了美国(D)A.中央政府缺乏强制权力B.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不同C.宪法遵循分权制衡原则D.1787年宪法体现实用主义精神【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对于不禁止黑奴贸易的规定,体现出对于南方各州利益的妥协,实际上体现出宪法的实用主义精神,故D项正确;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A项错误;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分权制衡原则属于中央政府权力运行的原则,故C项错误。

3.(2018·南昌三模)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国下院出现了“党鞭”。

这一职位的设置是为了加强政党内部沟通和纪律监督,以适应议会斗争。

但凡重大问题,特别是两党分歧严重时,表决前各党“党鞭”都会通报党的立场,并要求本党议员按照党的指示投票。

“党鞭”在英国的出现(A)A.加强了内阁的政治影响B.改变了议会至上的原则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D.消除了两党之间的矛盾【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党鞭”是政党纪律主管,其功能是为了确保议员出席并按照政党立场行事。

在英国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上台组阁,而“党鞭”一般是议会中的代表政党的领袖,故“党鞭”在英国的出现加强了内阁的政治影响,故A项正确;“党鞭”的出现属于代议制发展的体现,没有改变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排除B项;“党鞭”的出现属于代议制发展的体现,应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两党之间的矛盾可以调和,但无法消除,排除。

4.(2018·湖南衡阳二模)美国1787 年宪法规定,任何法案都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美国国会分为参众两院是(A) A.基于对立法权过大的担忧B.英国上下院制的翻版C.出于对总统行政权的牵制D.追求直接民主的体现【解析】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说明在国会内部参众两院相互制约,实际上就是对立法权过大的担忧,故A项正确;美国参众两院不同于英国上下两院,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总统权力,故C项错误;美国是间接民主,故D项错误。

5.(2018·湖北武汉4月调研)1972年,女众议员玛莎·格里菲斯推动过去被搁置的“男女平权宪法修正案”获得参众两院通过,但在宪法规定的七年期内由于没有达到38州的同意而宣告失败。

这一过程说明美国(B)A.三权分立的制度受到冲击B.多元价值观念影响法律变革C.中央集权的原则逐渐削弱D.女性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失败【解析】材料反映出联邦参众两院与地方州的制衡,与联邦政府内部三权分立的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联邦参众两院与地方州的制衡,联邦参众两院与地方州的多元价值观念导致该宪法修正案未通过,影响法律变革,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联邦参众两院与地方州的制衡,并未冲击联邦权威,不是中央集权削弱的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争取的是“男女平权”,而非女性的选举权,故D项错误。

6.(2018·肇庆三模)18世纪末,有个美国政治家认为,危险的野心多半为热心于人民权利的漂亮外衣所掩盖,很少用热心拥护政府坚定而有效率的严峻面孔作掩护。

该论断的意图是(A) A.为强化联邦政府权力做辩护B.呼吁美国人民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C.论证民主社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D.主张政府权力要分权与制衡【解析】“很少用热心拥护政府坚定而有效率的严峻面孔作掩护”说明当时联邦政府的权力较为弱小,为此要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A项正确;行使正确权力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错误;C项属于民主和专制问题;D项中属于中央政府权力运作程序。

7.(2018·高考模拟历史调研卷一)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谈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美国(C)A.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B.法制建设完全满足了人民C.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D.政治制度借鉴了法国宪法【解析】材料突出的是“民情”,即强调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是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最主要原因,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说法绝对,错在“完全”,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政治制度早于法国宪法,所以不可能借鉴了法国宪法,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8.(2018·湖南六校联考)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有一条极富争议的规定:“总统的每一命令须给部长副署方能有效”。

有学者据此判断,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

反对者的合理依据应是(C)A.部长地位过低导致无法与总统抗衡B.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C.宪法规定总统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D.君主派的实力在当时的政坛占上风【解析】依据材料“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并结合《1875年宪法》的相关信息,可知反对者认为部长副署对总统不能起到限制作用,原因在于总统掌握行政权,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部长是由总统任免的,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均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涉及君主派和共和派之争,D项不正确。

9.(2018·濮阳三模)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

这种制度变革主要影响是(D)A.拓宽了下层民众参加政治的通道B.以新的不平等代替封建等级制C.废除了封建贵族专制的等级制度D.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解析】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的爆发都属于政治革命变革,这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A项属于代议制改革的作用;材料中措施有利于废除不平等,B项错误;贵族等级制并没有完全废除,C项错误。

10.(2018·梅州5月模拟)1871年有德意志观察家说:“我们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手段却给我们的未来投下了阴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

”由此判断,德意志统一中的局限性是(D)A.自上而下的统一使德国未能建立起代议制B.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不利于统一的真正实现C.联邦制国家不利于国内外市场的开拓D.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被带到德意志【解析】材料“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手段却给我们的未来投下了阴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反映了德国统一过程中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带来消极影响,故D项正确;当时德国建立起了代议制,故A项错误;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促进了统一的实现,故B 项错误;联邦制国家体制并不属于德意志统一中的局限性,故C项错误。

11.(2018·高考押题卷二)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下院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男子按照普遍、直接、秘密的普选制选出,议员任期五年。

25岁以下的男子、25岁以上领取贫民救济金的男子、妇女、军人均无选举权。

这表明德意志帝国(C)A.封建君主专制加强B.无产阶级没有选举权C.民主范围非常狭窄D.继承了雅典民主形式【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德意志宪法对议会的选举方式和民众选举权从年龄、性别等多方面设置了资格限制,由此体现出德国民主的狭窄,故C项正确;“封建君主专制加强”明显与史实不符,可排除A项;材料在阶级属性上未作限制,故B项错误;雅典民主形式是直接民主,而近代德国是代议制民主,故D项错误。

12.(2018·泉州二模) 1881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出工伤事故保险法案,由于意见存在严重分歧未获国会通过。

1882年经过修订后的法案提交国会,再次遭到反对。

俾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

这一事件体现了(D)A.立宪政体能阻止国王专权B.国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C.首相和皇帝的权力遭削弱D.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解析】材料所述为德国民主政治体制下,国会对国王和首相提出的法案的否定,体现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D项正确;A、B两项与德国史实不符,德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C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

二、非选择题13.(2018·烟台4月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

秦汉时期,我国古代监察体系初步建立。

魏晋至隋朝,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

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此外,还建立了系统的谏官制度。

宋代沿袭唐制,又在地方上的州内设通判监察行政,设提点刑狱司专司刑讼,设转运使监督财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察院,同时,设置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地方设按察使司。

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实现了高度的严密统一。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监察权力来源于皇权。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虽然具有其独特性,但也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

——摘编自高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探析》材料二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

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

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

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