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通史专题突破 模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3-11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知识整合篇 第四板块 中外关联(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课件
解析:根据题干中“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由选民直 接选举产生,县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 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信息可知①正确;根据题干中“人民代表 大会代表共有280多万人,来自各民族、各行业、各阶层、各 党派”的信息可知②③正确;题干信息并不能体现出渐进性特 点,故④错误。 答案:A
②经济:各国经济调整后,相 ②经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继走出困境,经济继续向前发 设新局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
表 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 革开放;建立健全市场经济。
现 趋势加强。
③文化:现代化的科技文教事业取
③文化:以互联网为核心的高 得跨越式发展,如计算机、神舟号
新科技发展。
飞船、“科教兴国”战略。
盟运动)。
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
(二)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世界与中国
世界
中国
特 征
世界处于新旧格局的过渡中, 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改革开放后逐步走向世界,综合国 力提升:
①政治: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①政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立
后,俄罗斯影响力大减;美国 基层民主制度,实施依法治国战
推行单边主义,企图独霸世界。略。
强;战后德、日、意进行 立,发展历程曲折。
政治民主化改革。
②经济:确立计划经济体制,社会
②经济:二战后国家垄断 主义曲折探索,如“一五”计划、
资本主义发展,经济进入 三大改造;总路线、“大跃进”和
黄金时期;斯大林模式日 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
表 现
益僵化,赫鲁晓夫、勃列 日涅夫进行改革。 ③科技文艺:第三次科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的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
2017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模块整合3 信息文明时代的
-5-
第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 基本 展和相互竞争,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模式 特征 都发生重大变化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至今 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经 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成就
-6(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得到恢复 与发展 (2)“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取得 重大进展 (3)外交领域成果斐然,为社会主 义建设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1)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先 后开展,逐渐形成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2)对外开放从广度和深度上不 断扩大和提升,逐渐形成全方位 的新格局
模块整合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3-
现 代 世 界
现 代 中 国
第 一 20 世纪上半期(1917 年至 1945 年)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至 1978 年 阶 段 基 20 世纪上半期是资本主义国家模式调整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本 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 特 时期,两种社会制度和经济模式并存是 探索时期,既有成就,也有教训, 征 这一时期的典型特点 成功与失误相伴
-9-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 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 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 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 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 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 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 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 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通史专题突破 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1-3
02 高效课堂合作探究
全程互动导学,活化学科思维
考点一 通史主干整合
明清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提炼要点,扫除盲点 [主干知识]
1.明朝 (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______,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 行的________宣告结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明成祖时, 内阁出现, 它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
关注史学前沿
名家连线,视野拓展
明初规定“凡内外管属衙门官吏, 有系父子、 兄 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 为常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 权; 后又设六科给事中, 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 《明 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大不敬”及结党营私均处以 极刑。由于其所立律文标准多从推测定性,造成冤狱无数;官 员受财“一贯以下杖七十,八十贯绞”。朱元璋曾对贪腐官员
[历史追问]上题中提到明朝废行省,设三司,这样做的目 的是什么? 提示:加强中央集权。
练习 1
[2016· 新课标全国卷Ⅱ] 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
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 此类现象在清乾隆 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
了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总量 地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 仍然处于世界前列; 封建政 展,市民文化取得辉煌成 府执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 就,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
关政策, 中国已经开始落后 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 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抨击
明清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君主专制程 度空前加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资本主义萌 芽产生。明清文化异彩纷呈,理学占据主导地位。专制、闭关和抑商等政策导致中 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后主专制制度强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有利于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 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 展。③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发展和提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世界史板块总结(共76张PPT)
(三)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14—17 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对人们思想的 垄断和束缚。 (2)成就:代表人物有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3)历史影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宗教改革(16 世纪) (1)原因:中世纪教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2)成就:马丁·路德等。主要观点: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信仰即可得救。 (3)影响: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 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②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 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实 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 1936 年苏联宪法 的颁布为标志,“斯大林模式”确立,高度集中、集权是其基本特征。
2.成就:1687 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物体运动 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影响 (1)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2)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促进了两次科技革命的出 现。 (3)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文明多样性、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3.启蒙运动(17、18 世纪) (1)背景 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②近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2)核心:理性主义。 (3)成就 ①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等。 ②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论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篇 专题讲座3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融会贯通课件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大业
1.理论形成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重大转变;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1982 年 12 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的相关规定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4 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 导方针。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基本形成(1954~1956 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新中国政 治体制的基本形成。这一时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时期结束。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民主 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新阶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 1954 年宪法里有明确的规定,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度。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曲折发展阶段(1956~1978 年)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2)两个方面: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召开,实行“八字”方针;挫折失误 ——“三面红旗”“文化大革命”。 (3)“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三项内容”: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发展重工业。 (5)三个“一”:一个转变——工作重心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转变为 “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场浩劫——“文革”;一个错误——“左”倾错误。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曲折发展(1956~1978 年) 这一时期,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特别是在 1966~ 1976 年“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通史专题突破模块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11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__
课时作业11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上第一次模拟]二战后,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方针:“第一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
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在内,以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
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
”这一方针反映出英国在欧洲一体化初期的态度是( )A.冷漠 B.热情C.排斥 D.徘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三环外交’方针……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即可排除与此不符的B、C、D三项,选择A项。
答案:A 2.[2016·宁夏大学附中高三下第二次模拟考文综]在朝鲜战争初期,苏联的某些做法颇有意味。
苏联采取秘密措施支援中国进行抗美援朝。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空中支援中国时,要求苏联参战的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鲜语通话,参战的米格飞机涂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外装,同时空军不许在海上作战。
这表明( )A.苏联不愿与美国发生全面冲突B.苏联在与美国争霸中处于劣势C.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已出现裂痕D.苏联响应中朝两国的战略请求解析:材料反映了苏联不愿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A符合材料主旨。
B错误,仅从材料内容无法判断谁优谁劣。
C无法从题中体现。
D不是材料的主旨。
答案:A 3.[2016·贵州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冷战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中一段特殊时期。
冷战双方处在特殊环境中,它们用特殊的语言、特殊的武器、特殊的意识形态反对它们各自设定的敌人。
但最特别的是冷战双方既没有赢者,也没有输家,彼此都在默认一种特殊的游戏规则,以此保持一种特殊的力量平衡。
”以下解释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文化是冷战期间一种特殊武器B.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对抗C.冷战对抗的双方没有经济往来D.冷战期间世界维持了相对和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通史专题突破 模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3-12
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3.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 ) 4.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 )
5. 《共同纲领》和 1954 年宪法的主要区别是其体现的原 则不同。( )
6.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是 《共同纲领》 。( )
(5)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 年,________访华,签署《中美 联合公报》 。1978 年,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 1979 年 1 月,中美正式建交。 ②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 年,________访华,中日关系正 常化。 ③影响: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使我国外交出现 新局面。
(4)1954 年宪法: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该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________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 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中国的民主法制建 设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秩序混乱。
3.现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① 方 针 : “________”“ 打 扫 干 净 屋 子 再 请 客 ”“ 一 边 倒”。 ②成果: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 17 个国家建立了 外交关系;1950 年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 年,周恩来提出了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______的标志。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①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 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万隆会议: 1955 年,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 “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 年,第____届联合国 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课件:第1部分 模块3 通史讲座3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通史融会贯通 精品
世界三大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
西方模式(英国) 所有制 所经历工业化 道路 农业制度 经济体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料公有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 有制成分并存
先轻工业, 后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资本主义大农场 集体化农庄(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表 政治 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 现 文明 主选举制度等,构成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走上世界 舞台,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良 好的外部环境
(1)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 表 思想 现 文明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教育、 文艺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第三次科技 革命迅猛发展,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现代主义文学、 美术、 音乐得到 一定程度的发展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高度集中的计划 体制 经济体制
从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 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 的商品经济发展到将政 机制的调节作用,限 特点 府干预与市场自发调节 制商品货币关系,用 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 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具有僵化性、封闭性
肯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 制的作用, 利用计划和市 场两种经济手段; 具有开 放性
[史实定位] 1.政治上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为人类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给后世以借鉴,成为 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渊源。 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而缜密的法律, 对近现代法制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经济上 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为古希腊民主、罗马法的发展完善提供了经济基础和 社会条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突破 模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0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
模块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课时作业10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安徽淮南高三模拟]历史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讨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
你认为下列哪个小组讨论的观点是正确的( ) A.第一小组的结论:两国革命目标相同,都是用武装斗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B.第二小组的结论:两国革命道路相同,都是由城市到农村,武装夺取政权C.第三小组的结论:俄国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D.第四小组的结论:俄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解析:A错误,俄国革命旨在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B错误,它仅仅符合俄国十月革命。
C 错误,二者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而D正确,两者由于国情不同,革命道路不同。
答案:D2.[2016·黑龙江哈尔滨高三模拟]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
“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主要是指( ) A.签订条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B.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C.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解析:本题以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共性与联系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能力。
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故“继续”应是指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B 项正确;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一战,但这并不符合题干问题的要求,A项排除;C项在二月革命即已实现,排除;D项“共同执政”说法与史实不符。
答案:B3.[2016·四川宜宾县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 ____________ 经济 军事 马歇尔计划 北约组织
(3)影响: ①导致部分国家分裂和国际局势紧张,呈现 __________________相交织的状态,加剧了世界动荡局势。 ②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 大战的爆发。
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洲走向联合:法德和解是基础。 1967年欧洲共同体 成立,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有利于世界多极化。 (2)日本崛起: 20世纪 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 国,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 20世纪 60年代初 (1961年),不结盟运动 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兴起,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崛起: 1978年实行 ________,中国的综合国力不 断增强。
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而不是意味着美苏两极格 局的完全形成。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 极格局最终确立。
3.×
提示:美苏“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 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但这并不能说明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 争。在 “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发生了“热战 ”, 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4.× 提示:作为谋求世界霸权的战略方针,杜鲁门主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突破
模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第11讲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 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
01宏观概览融会贯通 课时作业 02高效课堂合作探究
01 宏观概览融会贯通
构建知识体系,打通知识脉络
[建时空坐标 · 知识定位更准确 ]
[通阶段特征· 发展脉络更清晰]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 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运行 渡。二战后初期,美苏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 机制调整,经济获得恢 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 冷战,两极格局形成; 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 了生产力发展;现代主 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 义文学、艺术有了迅速 共体、日本等新兴力量 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 发展;20世纪末,随着 崛起,多极化趋势出 迅速发展,经济区域集 现;伴随着苏联解体两 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 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发展 进入信息时代 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 明显 势加强 从1945年至今是革命与战争逐渐转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阶段。政治上,资 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冷战共处,社会主义经历了迅速发展和重大挫折,两极 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经济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双重趋势;科技上,第三 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思想文化上,现代主义色彩浓厚
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结成军事政治同盟。 7.× 员国。 提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但不是不结盟运动成
8.√
提示:“冷战” 中,美苏两国争夺势力面;双方的军备竞赛与 全面对抗,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肆意践 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 世界和平。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均不敢 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9.×
提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是苏
联经济的衰退和苏联解体;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 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国家实力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 位提高。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 局多极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10.× 提示: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特
义的推行不仅限于杜鲁门政府时期,而是贯穿于战后历届美 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中,其所确定的遏制共产主义、对抗苏联 的方针一直延续到 20世纪 90年代初“冷战” 结束。
5.√
提示:两者本质上具有一致性,目的在于遏制苏
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秩序,确立美 国的霸权地位。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地、赤裸裸地反苏反 共,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 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反共反苏。 6.× 提示:“不结盟 ”不是反对任何结盟,而是指不
7.中国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 )
8.“冷战”的影响并非都是消极的。 (
9.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出现的根 本原因。( ) )
10.当今世界格局是多极化格局。 ( 11.国际格局就是国际局势。 ( )
答案 1.× 志。 2.× 提示: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的确 提示: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
(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②美国之外的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 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③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 越高。
答案 1.(1)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 (2)杜鲁门主义 华约组织
(3)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2.(4)改革开放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瓦解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0世纪 80年 代末 90年代初,东欧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2)“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总体上趋于缓和,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但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 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 强”的局面,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02 高效课堂合作探究
全程互动导学,活化学科思维
考点一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提炼要点,扫除盲点 [主干知识 ]
通史主干整合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______________冲 突;西欧衰落,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2)表现: 领域 美国 苏联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 报局 经济互助委员会 ____________
[易错辨析 ] 1.“铁幕演说”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
2.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的确立,标志着 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 ) ) )
3.“冷战”背景下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 4.“杜鲁门主义”仅在杜鲁门政府时期推行。(
5.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 ) 6.不结盟运动反对任何结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