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合集下载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8篇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8篇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8篇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篇一1.知识与技能(1)、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现象。

(5)、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观点,同时体会到人们认识世界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和挑战的非凡勇气,不断地追求真理。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对理想实验、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CAI课件等教?学?活?动(一)引入教师活动:指出在力学中只研究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做运动学。

研究运动合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动力学。

动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用途。

动力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1678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的动力学奠基之作。

牛顿运动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进入新课1、引出错误观点——历史的回顾教师活动:马路上有一辆车,发动机坏了,这么让它运动起来?(播放课件)教师设问:车运动起来后,如果不施加力的作用,车会怎么样?继续设问:车会不会立刻停下来?教师引导:施加了力车运动起来,停止施力,车要停止;于是可得结论,要让车运动起来,就必须施加力给车,换言之: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我所推理出的这一观点正确吗?课件展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力确实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学生活动:同学们意见不一教师引导:人类在认识力和运动关系的道路中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请问在认识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中,有那几位著名的科学家?学生活动:回答: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教师活动:幻灯片简单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教师设疑:?他们各自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68-69内容,并思考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他们各自的观点和所运用的方法教师活动:教师帮助学生共同总结,得出这几位科学家各自的观点和运用的科学方法。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课题:粤教版第四章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设计者:【学情分析】1.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有过初步学习,但对力和运动的本质关系认识不深,部分学生脑中甚至有着和亚里士多德相同的根深蒂固的错误观点;2. 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操作、合作能力及分析总结能力较弱;3. 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4. 学生好奇心强,潜在的探索兴趣浓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实: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2. 了解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思想方法;3. 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的概念,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经历以实验为基础,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有关物理学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和科学的探究精神;2.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及解释,领略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1.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及其科学的逻辑推理方法;2.理解并应用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学生从“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转变到“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小车、斜面实验装置(学生演示)、双斜面装置(老师演示)视频(采访、太空黑盒子、汽车碰撞试验、UFO、刘谦螺丝魔术)【教学流程图】【小结】1、力与运动的关系: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伽利略的研究(理想实验)笛卡尔的完善牛顿的总结2、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及含义: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3、物体的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今天,我们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写板书:一.力和运动的关系)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人们又什么看法呢?请看视频。

【播放视频】因为我们生活中常见大量类似“提、拉、推”的现象,从中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点:有力,物体开始并保持运动,撤掉外力,物体马上停止运动,也就是说,运动的物体一定需要外力来维持。

高中物理第四章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3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四章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3粤教版必修1

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本节教材分析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回顾物理学家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科研过程,感受他们的研究方法,重点感悟伽利略的物理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理解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经历物理学们对力和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有关惯性的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2)在经历科学家们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后,让学生口头总结力与运动关系,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

(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获得的过程所涉及的物理学家特别是伽利略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经典的研究方法和值得后人借鉴的科研精神;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质量是惯性的量度等知识点教学难点质量是惯性量度的引导过程教学建议(1)鉴于本节伽利略理想实验的重要性与承接性,在讲解完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内容后,加入了伽利略对此理想实验的构思的过程与思考。

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内容,也让学生经历物理的科学探究与思辨过程。

(2)在理解惯性的概念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演示实验,增加了用惯性去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例子,从而解决了学生对惯性理解难的问题。

(3)充分地挖掘教材以外的资源:有机地融入了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问题更加直观,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如在解释伽利略理想实验时,教材是以文字和图片来阐明的,显得抽象。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精品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精品

【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发展,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知道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改变的意义。

5、理解运动状态改变与物体受力的关系。

理解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学习重点】1、牛顿第一定律。

2.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主要内容】一、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索历程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动力学的基本问题。

人类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十七世纪前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力是维持问题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论(正确认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基本观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设想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根据:理想实验。

方法:实验+科学推理(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

理想斜面实验3、笛卡尔对伽利略看法的补充和完善:二、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①物体不受力时将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状态。

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

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即外力是改变______________的原因,力还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__________的原因。

③一切物体都有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这种性质叫___________。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这种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即与物体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均有惯性。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高中物理第四章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1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四章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1粤教版必修1

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探究2:物体的静止状态需要力来维持吗?探究3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1、实验探究:推动一辆放在毛巾上的小车一段时间,然后放手并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2、实验探究:推动一辆放在桌面上的小车一段时间,然后放手并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3、理论外推:对1和2步骤中小车的运动情况作一个比较,并设想在一个绝对光滑的平面上,小车的运动情况又会是怎样?学生归纳三个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课堂练习:请分析下面这两个情况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一辆奔驰的公交车上坐满了乘客,其中几位是“站客”.由于有人横穿马路,司机紧急刹车,一位小伙子猛地向前倒去,碰上了前面的一位女士.女士一脸不高兴,白了男青年一眼说:“瞧你那德性.”男青年红了脸忙赔不是:“对不起,不是德性是惯性”!一句话竟把女士和其他乘客给逗乐了物理科代抱着一条小狗来参加同学集会.他请围观的同学取来一个装满了水的脸盆,并将那条小狗浸在了脸盆中.“请各位注意!”他说道.这时,这条浑身湿透的小狗跳出脸盆,不停地抖动身体,以抖落体毛上的水.“你们看到没?连我的狗都懂物理!”课堂小结: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它一切因素都无关!一切物体,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课后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惯性是只有在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B. 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6篇)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6篇)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6篇)篇一、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篇一知识目标: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最新4-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1.doc

最新4-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1.doc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通过实验加探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3.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二、教学内容剖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内容简述:本节怎样承前启后,梗概知识及研究问题的方法,本节的地位等)2、本节课教学重点: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结论。

2、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3、本节课教学难点:1.消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

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3、惯性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思路与方法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为主线,以多媒体中的动画为辅助手段,以实践、讨论、思考、总结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逐步设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开展学习活动,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气垫导轨装置、伽利略针和单摆实验装置.五、课堂教学设计锻炼学生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态,所以“力不是维解释下列现象:给学视野拓展在我国古代著作中,对于力和运动问题,已有一定的认识。

远在春秋时期成书的《考工记》就有这样的记载:“马力既竭,辀犹能一取也。

”就是说,马已停止用力,车还能向前走一段距离。

这里虽然没得出惯性的概念,但是已经注意到了惯性现象。

在《墨经》里,还给力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在《经上》第21条里说:“力,行之所以奋也”。

这里的“行”就是“物体”,“奋”字在古籍中的意思是多方面的,像由静到动、动而愈速、由下上升等都可以用“奋”字。

经文的意思是说,力是使物体由静而动、动而愈速或由下而上的原因。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方法。

⑵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能解析惯性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⑵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⑵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和解析,领略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材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力学体系的基石,而牛顿第一定律又是这个“基石”中的“基石”,它定性地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惯性的概念,为定量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拉开了序幕。

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主要有四方面的不同。

一是定律内容深浅不同:初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高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它强调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独立性和重要意义,也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铺垫。

二是惯性的认识层次不同:初中强调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高中侧重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三是实验的设计、探究及思维深度不同:初中为斜面小车实验;高中为伽利略理想实验,突出了理想实验这种科学方法的价值所在。

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同:初中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历史一语带过,高中教材回顾了历史,让学生体会一个规律的获得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能够激发学生追求科学,勇于创新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回顾历史,探究定律1.情景设问,经验猜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运动和力如影随形,总是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高中物理第四章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2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四章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2粤教版必修1

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过程设计】【实验与推理,经历过程】(1)精心观察演示气垫导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小车在手停止施力后仍向前运动一段时间才停止下来”这个实验现象,并认真思考其中的道理、气垫导轨演示实验(2)理想实验,逻辑推理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伽利略理想实验,遵循伽利略思辨的思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理想实验的内容,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并了解,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下,将以原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演示气垫导轨实验,强调“小车在手停止施力后仍向前运动一段时间才停止下来”这个实验现象。

提问学生:如果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那么手一旦撤去力,小车应该立刻停止,为什么还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呢?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权威。

遵循伽利略思辨的思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理想实验的内容:(1)设想如果对接斜面没有摩擦力,小球将达到跟原来同样的高度;(2)减小对接斜面的倾斜度,小球仍达到同一高度,通过的路程更长;(3)对接斜面的倾斜度越小,小球经过的路程越长;(4)把对接斜面变成水平面,小球无法达到原来的高度,只能以原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演示:(1)摆球拉到左观察思考回答思考回答思考回答有了对亚里士多德权威的怀疑才有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才能发现牛顿第一定律。

经历由经验得出结论到实验推翻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理想实验的内容,能让学生对伽利略理想实验有深入的理解,并在此过程中抛掉错误观点,建立新的正确的观点。

让学生经历伽利(3)伽利略单摆实验演示伽利略单摆实验——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前身,引导学生思考单摆实验与理想实验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边,与尺子同高度的地方,静止释放摆球,小球运动到右边等高的地方;(2)在悬挂小球的正下方固定一根针,当球往右边摆的时候,碰到针后还能摆到相同的高度;(3)改变针的固定位置,摆球都能上升到原来的高度,通过的路程有长短。

粤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 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其对科学发展的贡献; -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2.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 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 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 -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如下:时间教学内容授课方式15 min课前导入讲授25 min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讲授、对话35 min牛顿第一定律讲授、实验20 min课堂练习对话、实践5 min课堂小结讲授4.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对话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对话和实验等,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和能力,下面我就我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

1. 教学方法的选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选择了讲授、对话、实验的教学方法。

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时,我会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实验环节中,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牛顿第一定律的运用,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2. 教学内容的选择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牛顿第一定律。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其中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讲解,例如什么情况下物体没有受到合力等。

因此,我会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相关延伸,使学生的理解更深。

3. 教学效果的评价整节课下来,我觉得教学效果还比较不错,学生的参与度也比较高。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体验到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这也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一、教案背景1、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物理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①初读课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大致内容和探究过程。

②收集有关研究力与运动关系的历史人物资料,了解其探究的过程特点。

③发现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同学间互助解答。

二、教学课题:《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三、教材分析在前三章关于运动和力的分别研究基础上,本章进一步综合研究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其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是力学中也是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而牛顿第一定律则是这个基础的开端,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些关键结论,为进一步确立力与运动的定量关系,建立牛顿第二定律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所以学好这一节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一节内容彻底打破人们习以为常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念,强烈地冲击了学生的思维,更让学生懂得如何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

对于如何探究这个问题,百度网上有丰富的科学家探究的历史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特别是对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鉴于其一定的不现实性和思维外推性,网上的视频资源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既满足了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的需要,更提升了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水平。

五、教学方法1、网络搜索2、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合理推理。

3、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力与运动、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贴近生活更易理解。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多媒体播放《考工记》图片文字,提问为什么“马力既竭,辀犹能一取也。

”从而引出“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这个问题。

(/doc/0f19339275.html,/bbs/dispbbs.asp?boa rdid=34&id=10049)2、学生思考回答。

(二)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索历程教师活动:要是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怎么办?学生活动:对小车施加一个推力作用。

4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4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4.1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实;(2)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装置;(3)了解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思想方法。

(4)理解惯性的概念,能解释惯性现象;(5)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以实验为基础,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理解物理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有关物理学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及解释,领略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和合理推理,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贴近生活更易理解。

三.教学教具:多媒体、黑板刷。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展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1.用力推课桌;现象:课桌能够在推力的作用下运动,撤去外力后,课桌不再运动。

2.踢出去的足球,与小时候玩的秋千;现象:足球踢出去之后,滚动段距离,最后停下来。

秋千在推力作用下,荡开之后,不再推秋千,最终也会停下来;通过这两种现象的对比,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是否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够运动或者保持运动状态。

教师:长期以来,我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总与推、拉等行为联系,如果不再推、拉,原来的运动便会停止。

根据刚才的实验现象可知,这时需要给静止的黑板刷个力的作用,才能使它运动,之前那些运动的物体,如果失去了力的作用就会停下来。

长期以来,我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总与推、拉等行为联系,如果不再推、拉,原来的运动便会停止。

是不是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即:a. 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就不能运动;b. 运动的物体失去了力的作用,就不能继续运动下去。

(二)新课教学这种说法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就有提出。

高中物理第四章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粤教必修

高中物理第四章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粤教必修

4.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D.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越来越大2.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物体A,通过绳子与物体B相连,假设绳子的质量以及绳子与定滑轮之间的摩擦力都可以忽略不计,绳子不可伸长.如果两物体的质量都为m,则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大小为A.mg B.2mg C.3mg/4 D.mg/23.如图所示为两轻绳栓接一定质量的小球,两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如图,则在剪断a绳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1,剪断b绳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2。

则a1:a2为( )A.1:1B.2:1C.:1D.2:14.如图所示,长L、质量m的极其柔软的匀质物体在台面上以水平速度v0向右运动,台面上左侧光滑,右侧粗糙,该物体前端在粗糙台面上滑行S距离停下来.设物体与粗糙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的初速度v0为()A.B.C. D.5.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某实验小组在升降机水平地面上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升降机运动状态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图如图甲所示,将压敏电阻、定值电阻R、电流显示器、电源E连成电路,在压敏电阻上放置一个绝缘重物。

0~t1时间内升降机停在某一楼层处,t1时刻升降机开始运动,从电流显示器中得到电路中电流i随时间t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高中物理第四章4.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四章4.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粤教版必修1

4.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在圆形空间区域内存在关于直径ab 对称、方向相反的两个匀强磁场,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一金属导线制成的圆环刚好与磁场边界重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使圆环向右平动,感应电流先沿逆时针方向后沿顺时针方向B .若使圆环竖直向上平动,感应电流始终沿逆时针方向C .若圆环以ab 为轴转动,a 点的电势高于b 点的电势D .若圆环以ab 为轴转动,b 点的电势高于a 点的电势2.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10:1,原线圈接有正弦交流电源u =2202sin314t(V),副线圈接电阻R ,同时接有理想交流电压表和理想交流电流表。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压表读数为2VB .若仅将原线圈的匝数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则电流表的读数会增加到原来的2倍C .若仅将R 的阻值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变压器输入功率增加到原来的4倍D .若R 的阻值和副线圈的匝数同时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变压器输入功率不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光电效应中,增加入射光的强度,饱和光电流不变B .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C .两个氘核的聚变反应方程式为22311120H H He n +→+D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光子发生跃迁后动能增加4.嫦娥三号的飞行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假设嫦娥三号在环月段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运动时,只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则( )A.嫦娥三号由环月段圆轨道变轨进入环月段桶圆轨道时,应让发动机点火使其加速B.嫦娥三号在环月段椭圆轨道上P点的速度大于Q点的速度C.嫦娥三号在环月段椭圆轨道上Q点的速度大于月段圆轨道的速度D.若已知嫦娥三号环月段圆轨道的半径、运动周期和引力常量,则可算出月球的密度5.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B.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6.如图所示,做实验“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高中物理第四章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粤教必修

高中物理第四章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粤教必修

第1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课程导入: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过众多的观点,包括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还有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同时他经过日常经验出发,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然而事物的本质有时会被掩盖在表面现象中。

教学目标:1、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装置,了解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思想方法;2、知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的概念,能具体解释惯性现象,知道惯性只跟质量有关。

自主教学:自行阅读教材第78到79页,回答以下问题:1、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2、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B、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反馈精讲:(包括评讲自学题目)1、由第一题引入物理发展史: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其中,伽利略把实验与逻辑推理和谐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问题——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2、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运动的物体会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状态。

b、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3、惯性:(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一、教案背景
1、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物理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初读课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大致内容和探究过程。

②收集有关研究力与运动关系的历史人物资料,了解其探究的过程特点。

③发现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同学间互助解答。

二、教学课题:《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三、教材分析
在前三章关于运动和力的分别研究基础上,本章进一步综合研究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其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是力学中也是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而牛顿第一定律则是这个基础的开端,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些关键结论,为进一步确立力与运动的定量关系,建立牛顿第二定律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所以学好这一节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一节内容彻底打破人们习以为常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念,强烈地冲击了学生的思维,更让学生懂得如何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

对于如何探究这个问题,百度网上有丰富的科学家探究的历史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特别是对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鉴于其一定的不现实性和思维外推性,网上的视频资源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既满足了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的需要,更提升了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水平。

五、教学方法
1、网络搜索
2、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合理推理。

3、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力与运动、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贴近生活更易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播放《考工记》图片文字,提问为什么“马力既竭,辀犹能一取也。

”从而引出“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这个问题。

(/bbs/dispbbs.asp?boardid=34&id=10049)
2、学生思考回答。

(二)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索历程教师活动:要是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怎么办?
学生活动:对小车施加一个推力作用。

学生演示实验:
l、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教师活动: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需要力?
学生活动:是
教师活动:这个也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从生活经验直接出发得到“物体的运动是需要力来维持的”
学生活动:(部分学生提出)可是力撤物不停,怎么能说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呢?
教师活动:这些同学观察得很细致,刚好与伽利略的说法不谋而合。

他认为: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不需要外力来维持。

1、事实来源:
(1)给竖放着的易拉罐初速度,它运动一段距离才停下
来;给平放的易拉罐初速度,它运动得更远才停下来。

——摩擦力越小,运动更远。

当摩擦力为零时,情况
怎样?
(2)伽利略单摆实验。

2、科学推导:
伽利略理想实验
/v/b/23807755-1577231667.html
(1)对称斜面,没有摩擦小球滚到等高。

(2)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位置释放要滚到等高,滚动距离就会越远,运动时间更长。

(3)把另侧斜面放平,小球要到等高,就会一直滚下去。

根据这一现象伽利略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活动:观察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物体将匀速运动下去。

教师活动:用气垫导轨消除摩擦。

让滑块在导轨上滑动,利用光电门测出滑块在不同位置的速度。

学生活动:学生记录数据并比较。

确信他的正确性。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找出其他科学家对此问题的探究情况:1:笛卡尔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补充说明: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2:最后,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力与运动的关系明确的指出来,确立了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三)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比较几种观点的全面性,发现牛顿第一定律描述得更为完善。

)
我们初中时也学过牛顿第一定律,与我们现在高中学的有什么不一样,请大家比较一下。

学生活动:比较理解初中和高中的两种描述:
初中: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高中: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得出:
1、初中强调一种理想状态和物体的固有性质。

而高中在强调物体固有性质
的基础上更指出外力对运动状态的作用,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运动状态是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①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说明物体具
有惯性
②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其运动状态——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速度
改变的原因。

(从而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教师活动:牛顿第一定律可否用实验来验证?
学生活动:不可以,因为没有物体不受任何力的情况存在。

教师活动:什么时候可以看作不受力并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受力但合力为零时。

比如:冰面上的滑动的冰块。

冰壶球。

教师活动: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

那惯性是指什么?
学生活动: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播放视频,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惯性。

装满水的气球爆破瞬间
/page-20033.html)
教师活动: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

那什么因素是影响惯性的大小呢?假如你开着一辆奔驰在一个红绿灯中等待,当绿灯亮时,你和你旁边的一辆大货车一同启动,谁启动得更快?
学生活动:我的奔驰。

这说明质量大,运动状态难改变。

教师活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即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受力情况、所处环境等因素无关。

那请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质量影响惯性大小的例子。

学生活动:乒乓球可以实现快速抽杀,而铅球不行。

战斗机要提高作战灵活性必须丢掉副油箱。

(四)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整理出知识框架。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学习牛顿、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等科学家探究史实。

(多媒体播放视频、图片资料。


(五)课外视野拓展
牛顿/view/1511.htm
亚里士多德/view/4482.htm
伽利略/view/4162.htm
笛卡尔/view/4704.htm
七、教学反思
教学中发现,要从根本上彻底根除学生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错误认识必须在其感官认识的基础上达到理性思维的提升。

不受力物体就可以运动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因为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借助科学家探究此问题的艰辛历程,特别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力量帮助学生重新建立正确的认识,更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家们奇妙而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程,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

另外,其实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在初中时,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如何突破高中与初中对此问题的理解,提升其思维的高度是这节内容的闪光点,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知识的成就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