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误作蔡襄《茶录》的南宋《茶录》
书法家蔡襄的茶缘
书法家蔡襄的茶缘作者:杨多杰来源:《月读》2021年第09期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
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
衰病万缘皆绝虑,甘香一味未忘情。
封题原是山家宝,尽日虚堂试品程。
——〔宋〕蔡襄《和诗送茶寄孙之翰》宋代的书法,以苏轼、黄庭坚、米芾与蔡襄四人造诣最高。
这四人既是书法家,也是文学家,同时又都是爱茶之人。
现如今,宋四家皆有涉茶的书法流传于世,其中苏轼有《啜茶帖》《一夜帖》,黄庭坚有《茶宴》《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米芾有《道林帖》《苕溪诗卷》,蔡襄有《茶录》《北苑十咏》。
这四位的书法,谁写得最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致的答案。
但要说他们的茶学造诣,则首推蔡襄了。
他既做过与茶相关的官职,也写过茶学领域的专著,更创制了精美绝伦的名茶。
此外,蔡襄一生还作涉茶之诗二十五首,《和诗送茶寄孙之翰》就是其中之一。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仅十八岁的蔡襄进士及第,正式步入仕途。
他初为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
次年,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直到皇祐五年(1052)才奉诏回朝。
后来,蔡襄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与包拯任过同样的职务。
宋英宗即位后,蔡襄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
治平四年(1067),因病而卒,享年五十六岁。
身为福建人,蔡襄對茶本就不陌生。
他后来出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更是有机会深入研究茶事。
作为一名学者型官员,蔡襄在福建转运使任上,不仅保质保量地督造生产,还写出了一部茶学专著——《茶录》。
关于写作这部茶书的动机,他自己在序言中说道:“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
臣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
”补前人之不足,论本朝之茶事,蔡襄的《茶录》确实成为后人研究宋代茶文化的必读书。
说起蔡襄《茶录》的写作,还有一段插曲。
2018年陕西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复习题库
真题精选2010~2016 年陕西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精选及详解一、言语理解与表达(一)逻辑填空。
每道题给出一个不完整的句子,请你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依次填在横线处,使句子表达的意思完整、准确。
1.在许多大城市中,无家可归者和失业者流落街头似已______,没几个驾驶者会停下来给予施舍或提供援助,一般都会______,毫无疑问,大多数人都听过这样的告诫:一味地给这些人钱,只会养成他们懒惰、依赖的生活方式。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习以为常熟视无睹B.蔚然成风视而不见C.司空见惯呼啸而过D.见怪不怪一笑而过【答案】C【解析】AB 两项,第一空,“习以为常”用在此处语法结构不通顺;“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无家可归和失业者流落街头的现象并不是好风气;C 项,“呼啸而过”指由于迅速运动而产生的声音高速跑过,准确地形容出了“驾驶者”的特性;D 项,“一笑而过”指的是笑一下就过去了,不会真正放到心里,不符合句子的语境。
2.在房价不断______的当今中国,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中国的无产阶层已经被高房价消灭。
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是最有可能成为中产阶层的群体,然而,在这个遍地都是大学生的年代,我们看不到中产阶层成长的希望。
毕业即失业已是一种______,初入社会的他们,又不得不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他们的生存空间不断地被挤压,生活幸福感不断降低,“房奴”、“孩奴”______,整个群体被焦虑和失败所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攀升现象俯拾皆是困惑B.上涨趋势层出不穷纠缠C.上扬潮流无处不在干扰D.飙升常态比比皆是困扰【答案】D【解析】C 项,第二空,“毕业即失业”不是一种“潮流”。
第四空,“困惑”不能与表示被动意思的“所……”搭配;“纠缠”指相互缠绕或遭人烦扰不休,句子中“焦虑和失败”不是人,无法“缠绕”;与“焦虑和失败”搭配,“困扰”更恰当;第三空,“比比皆是”是指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此处形容“房奴”、“孩奴”恰当,因此 D 项正确。
茶文化:茶与名人之蔡襄
茶文化:茶与名人之蔡襄茶文化:茶与名人之蔡襄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
先后任大理寺评事、福建路转运使、三司使等职,并曾以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端明殿学士出任开封、泉州、杭州知府。
故人称蔡端明,卒后谥忠惠。
蔡襄是宋代茶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
宋代最著名的为龙凤茶,有“始于丁谓,成于蔡襄”之说。
开始时,一斤八饼,后来,庆历年间,蔡襄任福建转运使时,开始改造成小团,一斤有二十饼,名曰“上品龙茶”。
其珍贵程度,欧阳修已有生动的叙述。
蔡襄的另一个杰出之作,是撰写了《茶录》。
其文虽不长,但自成系统。
全书分为两篇,上篇论茶,下篇论茶器。
上篇中对茶的色、香、味和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盏、点茶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在下篇中,对制茶用具和烹茶用具的选择,均有独到的见解。
值得注意的是,全书各条均是围绕着“斗试”这一内容的,其上篇各条,与下篇各条均成一一对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因而,《茶录》应是一部重要的茶艺专著。
苏东坡在著作《荔枝叹》中说,“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这首七言古诗,作为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晚于蔡襄在福建转运使二十五年,苏东坡正被谪贬在广东惠州(今惠阳县)。
作者初次尝到南方甜美的果品荔枝、龙眼,极为赞赏,就差点儿将“荔枝”比作“佳人”。
但作者能浮想联翩,不禁联想到汉唐时代进贡荔枝给百姓带来了灾难。
在诗中作者揭示了由于皇家的穷奢极欲、官吏媚上取宠、各地名产都将进贡的弊政。
他笔锋又一转,对当时宋代的进茶、进花一并作了深刻的讽刺。
这首诗给苏东坡带来了许多声誉,但给蔡襄盖上了一顶“买宠”的帽子,这是不应该的。
总之,蔡襄在任福建转运使时,监制北苑贡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争新。
他先从改造北苑茶的品质花色入手,将“大龙团”改制为“小龙团”,提高贡茶的质量,达到“名益新、品益出”的技术革新、茶与茶艺术融为一体。
宋代文人的书茶生活——以蔡襄《茶录》为视角
宋代文人的书茶生活一以缠《茶录》为视S 宋太祖时期,整个社会以佑文政策为主导,不仅政治集团或是社会各阶层都对知识分子十分重视。
随着宋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科举制度的不断优化,宋代文人的社会地位逐渐攀升,大批文人进入统治阶级,文官政治成为了宋代的一大特色。
宋人的气魄已然不同于唐代“大漠边关、战场弓马”的豪迈之气,而逐渐走向书斋吟诗作画、抚琴书法、品茗斗茶,整个社会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形成了浓厚的文人雅士之氛围。
宋代文人无一不博览群书、诗词歌赋,以求在书卷之中敛情约性、平静心志。
唐人性情豪迈,嗜酒高歌,在豪饮中消忧破闷、万般红尘皆以杯酒解愁;宋人性情文雅,书茶净幽,在汲泉煮水中陶钧文思、荡涤肺腑。
乃至有“欲醉则饮酒,欲醒则烹茶”(李正民《余君赠我以茶仆答以酒》)之感悟。
也正是因为宋代文人以读书明志、书画修身之态度,相继而生出品茗养性、提神破唾、激发诗情的清迈生活。
“儿大诗礼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黄庭坚《送王朗》)“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翁森《四时读书乐》)读书与品茶已然成为了宋代文人惬意生活。
也正是这浓郁的书卷气与淡雅的茶香气相融合,才能使得宋代士大夫观书日富,不断丰富自身的学养,在萦绕的书香、墨香、茶香中尽脱世俗凡尘、精心思索、体悟人生。
而书法作为中国古代一种文字艺术,以记载文献、表露书家性情的特有形式,很好的发挥了它独特的艺术、文献价值。
也正是因为宋代土大夫好读书、善书法,才能在当代历史环境下,让我们通过历史遗存窥探宋代文人的书茶生活之情趣。
而茶书法作品的内涵中,不仅包含着宋代文人书茶生活的详细内容,更是将宋代文人的人生体悟、思想境界、审美意识等诸多方面综合地表现在我们面前,通过一件件宋代的茶书法作品,我们能感悟到宋代文人天人合一、物我两忘、顺乎自然的尚韵心态。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
其为人忠厚正直、学识渊博,是宋代文人的典型代表,其以书法闻名于世,后世将其列于“宋四家”之中。
《学习强国》考试题库100题CJJ【含答案】
《学习强国》测试题库100题[含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纳税人赡养一位以及被赡养的赡养支出,纳税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标准扣除2.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10米,围绕花坛修一条宽2米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24II)。
3.2019 年 1 月 21 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4.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5.在中央军委军事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强化战斗队思想,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各项工作和建设.各方面力量和资源都要聚焦军事斗争准备.服务军事斗争准备,推动军事斗争准备工作有一个很大加强。
6.干部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敢抓善管.精准施策,体现组织的力度;也是一门艺术,要撑腰鼓劲.关爱宽容,体现组织的温度。
组织敢于担当,干部才会有底气。
要在强化责任约束的同时【鼓励创新】.【宽容失误】。
探索就有可能失误,做事就有可能出错,洗碗越多摔碗的几率就会越大。
我们要正确把握失误的性质和影响,坚持我讲的“三个区分开来”,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7.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既要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又要积极稳妥.蹄疾步稳,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8.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把优秀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9.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重点是要做好干部【A 培育】.【B 选拔】.【C 管理】.【D 使用】工作。
10.聚民心,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国家开放大学茶文化概论所有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国家开放大学茶文化概论所有答案唐朝张又新的《煎茶水记》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茶汤品级的著作,主要是论述点茶的技艺及茶具()。
选择一项:对错答案是:正确答案是“错”。
赋是古代一种文学样式,大体可分为言志和体物两类,后者是以描写具体事物为主旨的,其中一项为建筑,《荈赋》就是属于这一类的()。
选择一项:对错答案是:正确答案是“错”。
宋代许多官吏到过建安北苑督造贡茶,他们后来写的许多有关北苑的茶书,如陆羽就是在任福建转运使主管帐司时撰写了《北苑别录》()。
选择一项:对错答案是:正确答案是“错”。
唐代以前,饮茶之风普及全国,许多文人作家如司马相如、张载、左思都写了很多茶书()。
选择一项:对错答案是:正确答案是“错”。
《荈赋》是历史上第一次全面记述茶树生长环境、采摘、用水、茶具、茶汤、泡沫、功效各方面的作品,它是研究唐代茶叶历史的重要资料()。
选择一项:对错答案是:正确答案是“错”。
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是专门记述明代青花茶具的最早著作,是研究明代青花茶具的重要文献()。
选择一项:对错答案是:正确答案是“错”。
唐代最重要的茶书共有4部,除了《茶谱》和《十六汤品》外,还有()和()。
《茶考》《茶经》《煎茶水记》《茶录》答案是:正确答案是:《煎茶水记》, 《茶经》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成书于公元()年,是专门记载宜兴()的的最早文献。
紫砂壶118401640孟臣罐3答案是:正确答案是:紫砂壶明代中期同时出现两部论水的茶书,一部是田艺蘅《煮泉小品》,另一部就是徐献忠的()。
选择一项:《煎茶水记》《水品》《茶说》《茶考》答案是:正确答案是:《水品》自唐代《茶经》问世以后到清代为止,我国历史上刊印的各类()有百种之多。
选择一项:茶书诗经史籍医书答案是:正确答案是:茶书清代的茶书以资料汇集为主,其中篇幅和影响较大的《茶史》其作者是()。
选择一项:顾元庆刘源长陆廷灿钱椿年答案是:正确答案是:刘源长蔡襄是在任职福建转运使监督()贡茶生产时撰写《茶录》一书。
茶道阅读试题及答案
茶道阅读试题及答案【易错考点二】分析与概括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题。
茶道邸永君饮茶、嗜茶,是中华儿女发自内心的喜好,是炎黄子孙绵延千载的雅趣。
古语云:“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
”茶道与六艺相通,成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茶还被人们视为生活之享受,治病之良药,提神之佳品,友谊之纽带,文明之象征。
饮茶有益,更应有礼、有道。
基于此念,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我们的祖先赋予了饮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已不局限于日常物质生活需求的层次,日益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所谓茶道,是以通过饮茶而修道、悟道并力求最终证道的一种生活艺术,是饮茶健体与修身证道的统一。
无茶,道则无从谈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也;而无道,用茶则不啻蛙吞牛饮,了无情趣。
因此,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茶道之大要有四:曰茶艺、茶礼、茶境、修道。
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整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而所谓修道,就是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以求最终达到精神升华的至美意境。
茶道中所修何道?到底是儒家之道,道家、道教之道,还是禅宗及佛教之道,会因饮者旨趣不同而各有偏重。
一般而言,应为各家之道的综合融会,概括起来有养生、怡情、修性、证道四大层次。
而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目标,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既可诠释为儒家之“尽精微而致广大”,又可体味出道家之“无为而无不为”,还可领悟到佛家之“一尘不染万虑不生”。
回顾国人饮茶历史,饮茶之法有一个演变过程。
最初多用煮茶之法,后来逐渐摸索出煎、点、泡等3种方法。
而茶艺便是依煎、点、泡三法而成,中国茶道也就先后出现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等3种形式。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而茶道之形成必然要以饮茶的普及为前提。
唐代以前虽已有饮茶习俗,但普及程度尚低。
东晋时,士大夫之间饮茶之风渐盛,已有茶艺的雏形,然而远未完善。
北宋名人蔡襄的著作《茶录》
北宋名人蔡襄的著作《茶录》蔡襄茶录蔡襄除了是北宋著名的官员之外,他更出名的身份其实是书法家,蔡襄其实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
可见蔡襄的书法还是值得一提的。
蔡襄塑像蔡襄的传世的书法作品有很多,在农业科学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
蔡襄撰写过《荔枝谱》和《茶录》两本著作。
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荔枝种植的一本书籍。
这本书应该就是蔡襄在福建任职的时候所写的。
《荔枝谱》中记载了福建荔枝盛产情况和销售的情况,荔枝的用途、栽培办法、贮藏加工的办法等,还记载了三十二种荔枝的种类及其产地。
《茶录》是古代关于饮茶文化的的一本著作,是著名的茶学专著。
蔡京因有感于陆羽的《茶经》中的“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作此书来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
茶录也是《茶经》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关于茶文化的著作。
蔡襄的《茶录》对福建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正是因为蔡襄的推动福建的众多好茶才能被广大的老百姓们所熟知。
蔡襄还有一本《蔡襄忠惠集》,里面收录了包括蔡襄的传世的刻碑《万安桥记》,还有书迹《书谢赐卿御书诗》和一些书札诗稿等。
蔡襄有名的一些书法作品基本上都收录在了这里。
另外蔡襄还有《龙寿丹记》、《茶果》、《荔枝故事》、《墨谱》、《讲〈春秋〉〈左传〉疏》等一些作品流传后世。
蔡襄陵园蔡襄的陵园位于今天的福建恒莆田市境内,在仙游县枫亭镇铺头锦岭下古官道旁。
原来在这个官道边上还有一块巨型的石碑,上面刻着“宋端明殿学士忠惠蔡公神道”。
蔡襄晚年的时候就住在莆田南门外,在这里去世之后就葬在了莆田的将军山,后来才迁坟到了这枫亭。
在明朝成化年间的时候有人重新给蔡襄修建了陵园、坟墓。
还把欧阳修所写的墓志重新篆刻在了石碑之上,立在了这里。
蔡襄陵园到了明朝正德年间,蔡襄的陵园又重新修建过,现在的陵园坐东朝西,见证着时间的变迁。
根据传说,当年蔡襄的墓地就有六十亩地,墓的大道上还有“武官下马、文官下轿”的碑文。
到了1997年的时候,蔡襄的后裔又重新把蔡襄的陵园又重新整修了一遍,修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整修之后整个圆领占地只有二十亩,但是却比以前精致了许多。
《茶录》--蔡襄(原文、注释、译文)
《茶录》--蔡襄(原⽂、注释、译⽂)茶录朝代:宋朝作者:蔡襄【原⽂】序朝奉郎右正⾔同修起居注⾂蔡襄上进[1]:⾂前因奏事,伏蒙陛下谕⾂先任福建转运使⽇,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
⾂退念草⽊之微,⾸辱陛下知鉴,若处之得地,则能尽其材。
昔陆⽻茶经,不第建安[2]之品;丁谓茶图[3],独论采造之本,⾄于烹试,曾未有闻。
⾂辄条数事,简⽽易明,勒成⼆篇,名⽈茶录。
伏惟清闲之宴,或赐观采,⾂不胜惶惧荣幸之⾄。
仅序。
上篇(论茶)⾊茶⾊贵⽩。
⽽饼茶多以珍膏油其⾯,故有青黄紫⿊之异。
善别茶者,正如相⼯之瞟⼈⽓⾊也,隐然察之于内。
以⾁理润者为上,既已未之,黄⽩者受⽔昏重,青⽩者受⽔鲜明,故建安⼈开试,以青⽩胜黄⽩。
⾹茶有真⾹。
⽽⼊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
建安民间皆不⼊⾹,恐夺其真。
若烹点之际,⼜杂珍果⾹草,其夺益甚。
正当不⽤。
味茶味主于⽢滑。
惟北苑凤凰⼭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
隔溪诸⼭,虽及时加意制作,⾊味皆重,莫能及也。
⼜有⽔泉不⽢能损茶味。
前世之论⽔品者以此。
藏茶茶宜箬叶⽽畏⾹药,喜温燥⽽忌湿冷。
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焙中,两三⽇⼀次,⽤⽕常如⼈体温温,则御湿润。
若⽕多则茶焦不可⾷。
炙茶茶或经年,则⾹⾊味皆陈。
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两重乃⽌,以钤箝之,微⽕炙⼲,然后碎碾。
若当年新茶,则不⽤此说。
碾茶碾茶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
其⼤要,旋碾则⾊⽩,或经宿则⾊已昏矣。
罗茶罗细则茶浮,粗则⽔浮。
候汤 候汤最难。
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
沉瓶中煮之不可辩,故⽈候汤最难。
熁盏凡欲点茶。
先须熁盏令热。
冷则茶不浮。
点茶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聚。
钞茶⼀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添注⼊环回击拂。
汤上盏可四分则⽌,视其⾯⾊鲜⽩,著盏⽆⽔痕为绝佳。
建安⽃试,以⽔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相去⼀⽔两⽔。
下篇(论茶器)茶焙茶焙编⽵为之裹以箬叶,盖其上,以收⽕也。
隔其中,以有容也。
《学习强国》考试题库100题DLF【含答案】
《学习强国》测试题库100题[含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资源将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2.91.2019年要推动城镇化发展,抓好已经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工作,督促落实(2020))年(1亿)人落户目标,提高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4.【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
5.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我军建设发展的关键,关系强军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6.强调,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7.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重点是要做好干部【A 培育】.【B 选拔】.【C 管理】.【D 使用】工作。
8.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是【中国】9.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记录了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神话.生物等内10.我国历史上孔子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1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2.“乘风好去,长空万里..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太常引》为:词牌13.优秀年轻干部既要数量充足,又要【质量优良】。
各地区各部门要着眼近期需求和长远战略需要,培养选拔一定数量规模的优秀年轻干部。
14.“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15.不属于科学史上科学论战《月圆说和月缺说》16.“宁德位于福建东北翼沿海,是中国大黄鱼之乡17.“纸上得来终觉浅,少壮工夫老始成”18.当光从一种介质穿到另一种介质中时,它会【D以上全是】19.我国最早求出圆周率第七位有效数字的人是【D祖冲之】20.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且能够特化形成组成该类型组织的细胞)21.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家是【C顾炎武】22.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东坡种花二首》:“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
与茶有关的名著
以下是一些与茶有关的名著:
1.《茶经》:唐代陆羽所著,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
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2.《大观茶论》:宋代赵佶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
论著,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
3.《吃茶养生记》:日本第一部茶书,由荣西禅师所著,记录了他
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对日本的茶道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4.《茶之书》:冈仓天心所著,以“茶道”为核心,阐述了东洋文化
的审美理想,是日本近代文化的经典作品。
5.《中国茶经》:陈宗懋、杨亚军主编,是一本兼具科学性、文化
性、艺术性、实用性的茶叶百科全书。
6.《茶典》:陆羽所著《茶经》、蔡襄所著《茶录》、黄儒所著《品
茶要录》、宋徽宗赵佶所著《大观茶论》、朱权所著《茶谱》、许次纾所著《茶疏》、田艺蘅所著《煮泉小品》、袁枚所著《随园食单》八部茶学经典的合集。
宋朝茶书《茶录》著作介绍
宋朝的茶书,首推蔡襄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所著的《茶录》。
蔡褒(1012 -1067年),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今属福建省),北宋书法家。
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后先后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圈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还曾出任过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的知事。
蔡襄一生为人忠厚、正真,讲信义,具有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书艺。
在书法史上,他是宋代“苏、黄、米、蔡”四大书家之一。
此外,蔡襄对于植物学也很有研究,著有两部农艺名著《茶录》和《荔枝谱》。
蔡襄是茶学大家,他在担任福建转运使时,精心制作了“小团芬享贡茶”,在他的提携下,宋代建茶驰名全国,当时论茶的人没有人敢在他面前班门弄斧。
特别地,他所著的《茶录》除了献给皇帝外,还勒石传世,对福建茶叶的发展,以及日本具有美学艺术的“茶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茶录》一书共两篇,上篇论茶,下篇论器,总共800多字。
《茶录》的上篇主要论述了茶的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火螭盏和点茶。
关于茶色他认为:“茶色贵白,而饼茶大抵于表涂膏泽,故有青、黄、紫、黑之异。
”关于茶香他认为:“茶有真香,而人贡者,微以龙脑和膏以助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
这符合现代观点:茶叶在制作方法上不宜掺杂“芬享贡茶珍果香草”,这会把茶的真香夺去。
关于茶叶,他认为:“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场产者味佳,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与味莫能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损味,前世论水晶者,以此”。
这是对茶味与产地、水土、环境等密切关系的论述。
关1=藏茶,他认为:“茶宜箬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湿冷。
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人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温,则御湿润。
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
这是说茶叶有很强的吸异昧性,不要和香药放在一起,另外还要把握好温度和湿度。
《茶录》的下篇是关于茶器的论述,主要对茶焙、芬享贡茶、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和汤罐进行了详细论述。
《中国茶书全集校证》选刊(之二)
《 中国茶 书全集 校证 》 刊 ( 二 选 之 )
苏州市 协作 经济 委员 方 健 会
《 大观 茶论校 证》 刊行 后 , 陆续 收到 师友来信 , 勉励 我把这项 工作进行下 去。事实 上 , 唐宋茶 书的校 证和辑 佚 已经完成 。最难的《 茶经》 经 文史学 界师友和 版本 目录专家的审 阅 , 于年 前写定 。拟 以< , 亦 陆羽 及其 <茶经 >研 究》 为题谋求 单独出版 , 这也许 是 最接 近陆 羽写 本 的本子 。关 于各 书的作 者 及茶 书 内容 , 版本 沿 革 等 内
清 雍正裔孙 蔡仕舢逊敏斋 刻本《 宋端 明殿 学 士蔡忠惠公 文集》6 ( 别纪 补遗》 3 卷 附《 2卷)⑤ 四库 全书 本《 明 ; 端
集》 0卷 ; 吴 以宁点校《 襄集》0卷( 海古籍 出版社 ,96 ; 蔡 襄全集》 福建人 民出版社 ,99 。3 4 ⑥ 蔡 4 上 1 ) ⑦《 9 ( 19 ) 6卷 和4 0卷两 大系列 , 主要是 诗文编 次 、 卷数厘 合的不同 , 收诗 文仅略有 出入 。今以《 所 全宋 文》 全 宋诗》 收 和《 所
容 , 《 证》 书 中抽 出单 行 , 已从 校 各 汇为拙 文 :中国 茶书总 目叙 录( 《 唐宋部 分 ), 于《 》刊 文史 》 5 辑 (OO 第 2 2O 年第
3期),今年再将 我国历史上 第一部 关于茶 烹点 的专著—— 蔡襄《 茶录》 证 本 刊行 , 校 意仍 在听取 意见 , 力求为 茶学 界提供 一个可信 的善本 。今 仍循《 校证》 体例 , 首列 作者 、 茶书 内容简介 及版本 沿 革 、 卷数分 合等 情况 , 次
赴 任) 。皇桔三年 十一月 , 茶 录》 篇上进 。四年九 月, 撰《 二 进知制 诰 ; 寻迁起 居舍 人 、 同判吏部流 内铨 。 至和 权
最早的茶文化辞典南宋《茶录》作者考索
On the Author of Tea Records, the Earliest Dictionary of Chinese Tea Culture 作者: 邱志诚[1]
作者机构: [1]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农业考古
页码: 171-176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期
主题词: 《茶录》;朱胜非;《绀珠集》;《类说》;曾慥;蔡襄
摘要:南宋类书《类说》录有《茶录》一书,已有研究认为作者为蔡襄或曾慥,均误.通过其录文本身的"破绽",并与《绀珠集》所收《茶录》比较,可以确定其真正的作者是朱胜非.朱氏《茶录》作于绍兴五年至七年间,该书汇辑它书制茶、饮茶等方面术语,每一术语单独列为一个条目,在宋代茶书中别具一格,称得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茶文化辞典.。
《茶山集》考辨
《茶山集》考辨曾几,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是宋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有诗集《茶山集》八卷传世。
茶山诗的艺术风格,上承黄庭坚、陈师道和吕本中,下启陆游和杨万里,开“诚斋体”的先声,后人把曾几列入江西诗派。
近年一些文献,以讹传讹,误将曾几的《茶山集》归属为宋代茶书。
《茶山集》是宋代茶书吗?谨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茶山集》误成宋代茶书中国茶诗、茶书异彩纷呈,名家辈出。
宋代,文人学士嗜茶咏茶的特别多。
欧阳修、梅尧臣、苏轼、范仲淹、黄庭坚、曾几、陆游、杨万里、朱熹等,都有吟咏茶的诗词。
仅苏轼一人就写过几十首咏茶诗,其《和曹彦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诗中“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之句,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成为评品佳茗的习惯用语。
(1)宋代的茶书较唐代明显增多,如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欧阳修的《大明水记》、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沈括的《本朝茶法》等多种茶书,(2)都是研究古代茶叶科技、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
宋代有些文人学士,不仅撰写茶诗,还撰写茶书。
如欧阳修写了《尝新茶呈圣俞》、《次韵再作》、《虾蟆碚》、《和梅公仪尝茶》、《双井茶》、《送龙茶与许道人》等多首茶诗,此外欧阳修还撰有茶书《大明水记》。
(3)不过,更多的文人学士只撰有茶诗,而没有撰写茶书。
宋代诗人曾几撰有《茶山集》,其中有咏茶诗。
检阅有关的古籍研究工具书以及其他文献,例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4)、《续修四库全书总目录•索引》(5)、《中国农学遗产文献综录》(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7)、《茶书总目提要》(8)、《中国古今茶书简目》(9)等,都没有将曾几所撰《茶山集》列入宋代茶书。
但是,近年一些文献,将曾几的《茶山集》归属为宋代茶书。
兹举几例:1996年,《中国农史》第3期《台湾各大图书馆收藏祖国农业古籍概况》一文的“茶”书部分,在列举了唐代陆羽的《茶经》、宋代沈括的《本朝茶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宋代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等茶书后,紧接着列出“《茶山集》八卷(宋)曾几撰拾遗一卷(清)劳格撰(清)孙星华录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第五三二册”,并且指出该书藏于台湾傅斯年图书馆。
(2)蔡襄与《茶录》
(2)蔡襄与《茶录》蔡襄与《茶录》蔡襄(公元1012—1067年),宇君谟,谥忠惠,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
宋代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齐名,并称“宋四家”。
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宫。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知福州,转福建路转运使,监造小龙团茶,名重一时。
后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枢密直学士知福州、端明殿学士知杭州。
他还是一位书法家,苏轼奉为“本朝第一”。
其著作有《端明集》(一作《蔡忠惠集》)蔡襄生于茶乡,习知茶事,又两知福州,采造北苑贡茶,茶文化造诣颇深。
《茶录》作于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订正刻石,拓本今存。
《茶录》传世版本达十余种,目前以《四库全书》所收《端明集》为底本,参校其他诸本。
序跋有自序,治平元年后序,同年欧阳修序。
全书不足800字,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十条。
下篇论茶器,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条。
大都是论烹试方法和所用器具的。
其中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宋人品茶的技术和审美要求。
《茶录》是宋代茶书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茶艺形成的标志。
除了强制建茶的色、香、味,还弥补了陆羽《茶经》中的若干不足之处。
因为,饮茶发展到宋时,趋势正向欣赏的艺术境界挺进。
饮茶通常谓之“品茗”,可意会出其已达登峰造极之境。
宋代的龙凤团茶,始于丁谓,成于蔡襄。
丁谓为人狡黠,好媚上。
他在任福建路转运使时曾造大龙团以为贡,并著《茶图》,详细介绍各类贡茶的采制方法。
蔡襄对造茶工艺作了改进,将原来一斤八饼的大龙凤团茶改制成一斤二十饼(一说二十八饼)的小龙凤团茶,使贡茶尤为精美。
上至皇室,下至达官显贵,无不对此珍视叹奇,一时赞美之声不绝。
熊蕃《御苑采茶歌十首》之一云:“外台庆历有仙官,龙凤才闻制小团。
争得似金模寸壁,春风第一荐宸餐。
”《渑水燕谈录》中载:“仁宗尤所珍惜。
《茶录》读后感
《茶录》读后感蔡襄的《茶录》分为上下俩个部分,上半部分要紧论述了茶汤品质与烹饮方法,下半部分则要紧论述了制茶工具与品茶器具。
蔡襄认为陆羽的《茶经》中没有记载建州的茶,丁谓的《茶图》中独记载了茶的采制,至于有关于茶的烹试却没有见到过。
因此写了有关于建州茶的《茶录》。
论述茶色的时候,蔡襄说饼茶的膏油在其表面因此有青黄紫黑这些颜色的差异。
饼茶的纹理华润的是好的,黄白的受水不好,青白的比较好,青白比之黄白更佳。
而在茶香的时候,蔡襄认为茶有自己本身的香气,进贡的茶有其他香料体香,但是建安的人弄茶的时候都不用香料,怕把茶的本身香气夺去。
在茶味的时候,认为茶的品质与产地与用水有关。
在论述茶叶的贮藏的时候,要讲究茶器与方法,应该藏在温暖干燥的地方不能放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在下篇介绍的了各类茶具,要紧讲解各类茶具的评价标准。
说明要弄好茶是要各个方面具备的。
较之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介绍了产地对茶叶生长的影响及要采取的措施,认为要阴阳相济。
把天时与茶叶的优劣的影响相结合,认为在制茶的时候要在一日之内造茶完毕,假如过夜则茶的色香味就有了改变。
《大观茶论》的吸取前人的经验的同时也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全面介绍了茶的有关知识。
《大观茶论》关于茶叶的采摘有着严格的限制,采茶要在黎明太阳出来就停止采茶。
采茶不能用手指揉,避免汗渍等关于茶叶的品质影响。
《大观茶录》的出众在于“点茶”,描写了点茶的手法与力道的大小与工具的应用,与点茶的时候的茶汤的变化。
为后人研究宋代的点茶留下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第二篇:茶殇:中国茶品牌进展忧思录前一阵子"西湖龙井"因难以支付500万元赞助资金,倒在奥运门槛外的消息令我震惊不已,刚刚对中国茶业兴起的一股自豪感荡然无存。
且不说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进展的阶段,能够随手拿出500万而不皱一下眉头的富豪在中国何止千万,更况且是每年稳坐中国gdp头把交椅、卧虎藏龙的长三角江浙沪一带。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
龙源期刊网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2019年第41期【原文】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
【出处】《尹师鲁墓志铭》【大意】遇到事情无论难易,都要敢于尝试,坚持到底,这样才能克服困难。
蔡襄与《茶录》的故事蔡襄做宋仁宗秘书的时候,总是陪仁宗喝茶。
从唐德宗时期开始,政府便垄断了茶叶贸易,到北宋时期,茶叶更是一度成为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
宋仁宗又是个勤快的皇帝,经常与蔡襄讨论茶政,每次都不会出错。
可每当谈到具体泡茶过程的时候,宋仁宗总是容易忘记,比如他从来记不住茶如何采制、如何碾磨以及如何使用器皿煎茶,每次都要问蔡襄。
不过这也难怪,唐宋喝茶的文雅仕人皆有童子司茶,坊间更有专门的“茶博士”这类职人,所以宋仁宗这种身份的人当然记不住了。
蔡襄心想:不如我把整个过程写下来呈于圣上,免得他再问了。
不过遗憾的是,蔡襄自己忙得鸡飞蛋打,直到后来离开京城,这个心愿也没能实现。
其实,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蔡襄整理過一本《茶录》,不料手稿却被身边的一个掌书记给偷了。
最气人的是,对方抵死不承认他偷了手稿。
这一来二去的,蔡襄也就没了重写的心情。
没过多久,宋仁宗便去世了,自然也就没机会读到蔡襄的《茶录》了。
宋仁宗去世后的第二年,蔡襄被偷的《茶录》初稿就被翻录,还流通到了市场上,可惜存在颇多错处。
蔡襄气愤之余也不由得生发出怀旧思故之情,当年与仁宗二人品茗论政的往事历历在目。
他敬佩、感激仁宗,仁宗也对他格外欣赏和偏爱,可惜现在仁宗已经去世,二人不会再有共品一壶好茶的时光。
蔡襄越想越觉得难过,最后伤心到号啕大哭。
最终,蔡襄不畏艰难,决心重写《茶录》。
蔡襄生怕在完稿之后以讹传讹,便请来了石匠,将《茶录》刻于石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史资料 ,后来各书都是据此抄引有的还只见 此书才有保存的 。
不过 ,回过来说 ,将曾忄造《茶录》误作蔡襄 《茶录》,也不是今天王汝涛等《类说》校讠主者的 过错 ,而是始错于宋 。后来的人 ,不过是以讹传 讹 ,对前人的错判未加鉴别纠正而已 。《类说》 是曾忄造一人编纂 ,有些书籍是校刊他人著作 , 但也有不少文章 ,出自他自己所编写 。这篇和 蔡襄书名相同的《茶录》,即是曾忄造亲自所辑 。 但是 ,由于曾忄造在撰刊《茶录》时未加上自己的 名字 ,其他人不知是谁的作品 ,见到 、听到《茶 录》二字 ,就和当时知名度很大的蔡襄《茶录》联 系了起来 。事实也是如此《, 类说》出版不久 ,在 南宋的《记纂渊海》一书中 ,在引录《类说·茶录》 “顾况论茶”等内容时 ,就将出处误定为“蔡君谟 《茶录》”。也即是说 ,从现在能够看到的材料 说 ,将曾忄造《茶录》错称为蔡襄《茶录》,是由南 宋《记纂渊海》开始的 。之后 ,就讹传一直延续 下来 ,曾忄造的《茶录》,也就一直默默掩没在其 巨作《类说》之中 。所以 ,在讹传了 800 多年以 后的今天 ,把这本书反正过来 、发掘出来 ,虽纯 出偶然 ,但应说还是颇有意义的 。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局 陈红敏 孔伟仙)
书》改版为六十卷) 。绍兴九年 ,秦桧当国 ,起用 忄造为户部员外郎 ;十一年 ,擢太府正卿 ,总领吴 广江西财富 ,后又进文殿修撰和知庐州等职 。 绍兴 25 年卒於官 。除《类说》外 ,还撰有《宋百 家诗选》、《雅府诗词》、《高斋诗话》和《高斋漫
录》等书 。
曾忄造《茶录》,全文内容共分云脚浮面 、候 汤 、茗战 、火前火后 、报春鸟 、蟾背暇目 ,文火 、苦 茶 、秘水 、茶诗十节 ,全部辑自他书 ,无一是自己 所写 ,所以谈不上什么学术价值 。但过去古书 和古史内容 ,在古代条件下 ,也正是靠这种互相 抄录 ,才得以流传下来的 。笔者查对了是书的 一部分内容 ,如其中有关“茗战”“、秘水”等唐代
黑刺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黑刺粉虱是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 。近年
来 ,在丽水茶区发生普遍 ,多次猖獗为害 ,给茶 叶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 ,该害虫均以幼虫群集 于叶背刺吸茶树汁液 ,其分泌物能招致煤菌寄 生并诱发煤病 ,使树势衰退 ,发芽减少 ,严重时 可导致茶园一片乌黑 ,叶片大量脱落 ,甚至茶树 死亡 。因此 ,加强黑刺粉虱的防治 ,对保证茶叶 高产优质至关重要 。
1 发生动态 茶树生长茂密郁蔽 、偏施氮肥 、 地势低洼 、通风透光不良 、较阴湿的茶园 ,受害 常较重 。
2 为害习性 黑刺粉虱在丽水茶区 1a 发生 4 代 ,其第四代 ,即越冬代幼虫于 10 月上旬前后 盛孵 ,当年开始为害 。11 月后进入越冬期 ,幼 虫生长发育十分缓慢 ,翌年 3 月气温回升 ,直至 4 月中旬 ,越冬幼虫继续大量取食为害 ,这代幼 虫严重影响春茶的萌发与生长 。在早春由于幼
一次 ,在古旧书库的墙角中 ,在一堆要作废 纸处理的国民党政治书籍和其他破旧书刊中 , 我敏感看到一本无面无底的线装书残本 ,首页 上有不少“茶”字 ,随手拣来一看 ,是一本茶书的 最后一页 ,共这样 4 条 107 字 :
“文火” “顾况《论茶》之“煎以文火细烟 , 小鼎长 泉”。
“苦茶 “陶隐居云 “: 苦茶换骨轻身 ,丹岳 (丘子) 、 黄石 (山) 君服之仙去 。 “秘水
曾忄造 ,字端伯 ,号圣游居士 。福建晋江 (一 称“温陵”) ,今泉州人 ,北宋名医曾公亮的五世 孙 。曾忄造在靖康初 ,任仓部员外郎 ,金人陷汴 京 ,登城不下 。但其岳父吴千干是怕死鬼 ,投敌仕 金傀儡张邦昌伪楚政权 。及宋高宗即位后 ,忄造 因吴千干的牵连被罢官 ,侨寓银锋 ,杜门著书 。绍 兴六年 (1136) 起 ,开始博览自汉以来的百家小 说 ,选择史实 ,仿唐人马总《意林》的体例 ,编成 《类说》五十卷 (明天启岳钟秀刊本和《四库全
茶业通报. 2001 ,24 (4) ,47 - 48
茶史拾零
一部误作蔡襄《茶录》的南宋《茶录》
朱自振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 ,香港九龙)
〔分类号〕 S57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5768 (2001) 04 - 0047 - 02
1961 年 ,为查对地方志中的农业资料 ,我 在中国科学院图书舍官书库 ,整整看了二个多月 的古籍 。因所住招待所离图书舍官较远 ,图书舍官 中午吃饭 、体息闭舍官 有二个小时 ,当时制度不 严 ,图书舍官的同志对我也较友好 “, 可怜”我中午 没有去处 ,不忍我在街头“流浪”,就同意我的要 求 ,他们关门下班吃午饭时 ,把我锁在书库 ,看 书也好 ,伏在桌子睡觉也好 ,听我的便 。我则利 用这段时间 ,看抄了一般读者接触不到的许多 史籍 。本文要讲的南宋曾忄造《茶录》,就是这个 机会中说来十分偶然的重大发现之一 。
〔收稿日期〕20则 ,我借了我们中国文化中心的几 本校讠主专著 ,如《敦煌变文校讠主》《、齐民要术校 释》和 1996 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汝涛所 编的曾忄造《类说校讠主》等作参考 。意想不到的
是在这后一本书上 ,找到了我几十年没找到只 有最后一页的茶书 。
在这部校讠主的《类说》第十七卷中 ,有一篇 《茶录》的校讠主 。出于兴趣或者对茶叶历史的
职业病 ,我别的没看 ,自然的翻看了这篇文章 。 不看则罢 ,一看对校讠主者的在这篇校讠主中的不 懂装懂 ,信口乱说 ,吃惊得真是令人发怵 。校者 在题名《茶录》的讠主释中说 “: 本书 (指《茶录》) 一卷 ,宋蔡襄撰 。今据《百川学海》本《茶录》校 。 然百川本所收 ,内容与《类说》所收 ,相同者不 多 。可能原书已佚 ,两本各自收录了一部分 。” 这里需要指出 《, 类说》中的《茶录》和蔡襄《茶 录》不是“相同者不多”,确切说 ,相同的除“题 名”以外《, 类说·茶录》仅在“云脚浮面”条中 ,引 录蔡襄《茶录·点茶》中的“茶少汤多则云脚散 , 汤少茶多则乳面聚“这 16 字是相同的 ;除此 ,全 文就毫不相同 。两本根本不同的茶录 ,即使校 者找出宋版《百川学海》的《茶录》,也是风马牛 不相及无法作校的 。所以 ,这篇文章 ,作校的 , 仅仅是上说的 16 字中 ,作了二处小改 ,其他则 是不需讠主硬讠主 ,如“《茶经》,硬讠主为“唐陆羽撰 ; “建人 ,建即建安”“; 雅州 ,宋州名”“; 禁火 ,即寒 食”;所释令人看后啼笑皆非 。另外 ,所讠主也就 只几条 。既然发现不同 ,又不去分析 ,寻找不同 的原因 ,便毫无根据地想当然说 ,蔡襄《茶录》, 也已失传 ;现存的蔡襄《茶录》和《类说》中的《茶 录》,都只是“各收录了一部分”,随口便糊说八 道。
“唐秘书省中水 ,最佳 ,名秘水 。 “茶诗 “古人茶诗 ‘: 欲知花乳清冷味 ,须是眠云卧 石人’。杜牧茶诗云 :‘山实东吴秀 ,茶称瑞草 魁 。’刘禹锡试茶诗云 ‘: 何况蒙山顾渚春 ,白泥 赤印走香麈’”。
说其是“茶书的最后一页”,这非常明显 ,因 为是页反过来 ,是辑录的另一本书的首页 。因 已掷之于废纸堆 ,我也就不客气 ,随手把这页撕 下夹在自己的“答刂记”本中 。这页纸收是收起来 了 ,但是什么朝代 、什么人写的什么茶书 ? 当时 存疑 ,一直留意了 30 多年 ,都无结果 。这次应 聘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商务印书舍官打听到我是 研究农业历史的 ,要我汇校一本古农书 。为了
虫龄期已大 ,体壁加厚 ,化学防治幼虫的效果不 好 。4 月上旬 ,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 ,4 月中旬 大量羽化 、产卵 ,此时防治成虫 ,可抑制下代幼
虫的大发生 。
3 防台措施 根据该虫的为害习性 ,可采用如 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 3. 1 加强茶园管理 勤除杂草 ,合理施肥 ,3 月中 、下旬进行疏枝清园 ,既可清除部分虫口 , 又可促使茶丛内通风透光 ,可降低虫口密度 。 3. 2 保护和利用天敌 已知黑刺粉虱的天敌 有寄生蜂 、瓢虫 、草蛉及寄生菌等 ,尽量减少茶 园施药次数和农药用量 ,以保护和促进天敌种 群的繁殖 ,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生态控制作用 。 3. 3 药剂防治 掌握幼虫盛发期及时喷药防 治 ,尤其是要狠治第 1 代 。667m2 喷施 40 %乐 果 、50 %马拉硫磷 、50 %辛硫磷 、80 %敌敌畏 50~60ml (或 1500 倍液) 、25 %扑虱灵 70ml (或 1000 倍液) 药液重点喷至茶树中 、下部叶背 ,喷 匀 、喷透 。注意施药必须抢在晴天进行 ,至少要 求在喷药后 12h 内不下雨 ,否则应补喷 。雨后 应待茶丛叶片干后喷药 。
作者在发现校讠主者的错误后 ,认为这明明 是二本书而不是什么二本蔡襄《茶录》的不同辑
佚本 ,于是我便想到我拣来的一页纸 ,请邻居从 家中找出后传真给我 ,一对照 ,我的拣来的资 料 ,真正的“拾零”,一点不错 ,就是曾忄造《类说》 中《茶录》的最后一页 。
48 茶 业 通 报 200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