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三重要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离子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离子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离子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非金属元素是指在常温下通常不具有金属特性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与金属元素有很大的差异。
非金属离子指的是以非金属元素为主体的带电离子。
本文将对非金属元素的性质、特点以及其离子化过程进行详细归纳。
1.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非金属元素在常温下大多呈现气体或固体的形态,只有少数几种是液体。
其物理性质表现为低密度、低熔点和低导电性。
此外,非金属元素通常呈现不同的颜色,如氧气是无色的,氮气呈现为无色透明,硫黄为淡黄色。
2. 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大多能与金属发生反应。
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易获得电子形成带负电的离子,成为负离子(即非金属离子)。
此外,非金属元素的还原性较弱,容易被氧化。
3. 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非金属元素经过离子化过程后可以形成非金属离子。
在离子化过程中,非金属元素接受或者共享电子,形成具有负电荷的离子。
以氯元素为例,它可以接受一个电子,形成Cl-离子,符号化学式为Cl-。
非金属元素离子化的一般规律是:非金属元素接受的电子数等于它的原子序数减去八的绝对值。
少于八个电子的非金属元素会主动接受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单负离子;多于八个电子的元素则需要与其他元素发生共享电子的过程,通常形成分子。
4. 常见的非金属离子在化学中,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主要有氯离子(Cl-)、氧离子(O2-)、硫酸根离子(SO42-)和胺离子(NH4+)。
每一种离子都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如氯离子常用于食盐的制备,氧离子则是构成氧化物和酸化物的重要基础。
总结: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离子在初中化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金属元素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出低密度、低熔点和低导电性等特点。
非金属元素通过离子化过程可以形成非金属离子,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非金属离子的种类繁多,每一种离子都有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
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与非金属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与非金属性质元素周期表是描述化学元素性质的一种表格形式,按照原子序数、原子量和电子结构等排列。
其中,元素的金属与非金属性质是元素周期表中一大特征。
金属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间位置,非金属则主要位于表的右上角。
一、金属的性质金属具有以下一些基本性质:1. 密度高:大部分金属的密度相对较高,例如铁、铜等;2. 导电性好:金属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可以传导电流;3. 导热性好:金属是良好的热导体,能够快速传导热量;4. 垂直延展性好:金属可被延展成细长的线和薄片,即具有良好的延展性;5. 铸造性好:金属可熔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6. 强度高: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二、金属的常见例子元素周期表中有多种金属元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金属及其特点:1. 铁(Fe):常用的金属之一,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和机械制造等方面;2. 铝(Al):密度轻、导电性好、耐腐蚀,常用于航空工业和建筑领域;3. 铜(Cu):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应用于电线、管道和电路等;4. 锌(Zn):能够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通常用于镀层和制备合金;5. 铅(Pb):密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常用于电池和建筑材料。
三、非金属的性质非金属具有以下一些基本性质:1. 密度低:相对于金属,非金属的密度较低,例如氧气、氮气等;2. 导电性差:非金属通常是较差的电绝缘体,不导电;3. 导热性差:非金属的导热性一般较差,不如金属传导热量迅速;4. 脆性强:非金属的硬度和韧性较差,易于断裂。
四、非金属的常见例子元素周期表中也有多种非金属元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金属及其特点:1. 氢(H):是元素周期表中最轻的元素,常用于氢气填充及化学反应中;2. 氧(O):氧气是非金属氧的常见表现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生物呼吸过程中的必需元素;3. 氮(N):氮气是非金属氮的常见形式,占据空气中的绝大部分,用于工业制氨等;4. 碳(C):是生物体中的重要元素,形成许多复杂的有机化合物;5. 硫(S):具有刺激性气味,常用于制作药品和肥料。
专题二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
专题二专题复习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知识梳理一.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比较金属性的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1、从元素原子结构判断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少,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即: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金属性依次增强。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依次减弱。
2、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1)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元素金属性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越强。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错误!(4)根据相应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弱。
如氧化性:Cu2+>Fe2+,则金属性:Cu<Fe。
(5)根据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若A能从B的盐溶液中置换出B,则A的金属性强于B。
二.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1从元素原子结构判断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弱。
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即: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2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1)单质越易跟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就越强。
如H2SO4的酸性强于H3PO4,说明S的非金属性比P强。
(3)根据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例如:Cl2+2KI===2KCl+I2,说明非金属性氯比碘强。
(4)根据相应离子的还原性强弱判断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如还原性:S2—>Cl—,非金属性:Cl>S。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教学设计)-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整理与提升本章学习主要促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请通过下表检查本章的学习情况。
【学业要求】1.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分别列举含硫元素、氮元素的典型代表物质。
2.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变化。
3.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角度,设计含硫物质、含氮物质的转化路径。
4.能根据实验目的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实验试剂,探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能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5.能利用二氧化硫、氨、硫酸根和铵根的性质和反应,选择适当的实验试剂,设计检验二氧化硫、检验溶液中硫酸根和铵根等离子及实验室制取氨的实验方案。
6.能运用元素分析法对有机物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计算推断有机物的最简式。
7.能说明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如二氧化硫、氨等)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如酸雨及防治)的讨论。
8.能从材料组成的角度对生活中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进行分析,能根据使用需求选择适当的材料,能解释其使用注意事项,并能科学合理地使用。
任务一:本章知识体系任务二:物质的性质及转化1.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运用元素原子结构知识,可预测和解释物质的性质。
以硫和氮为例进行说明。
2.从物质的类别视角认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研究金属或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可以按照物质的类别认识各类物质及其转化关系。
请以硫及氮为例进行说明。
3.从元素价态视角认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以一种原料转化成多种产品,路径之一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主要元素化合价,从而实现物质转化。
请以含硫和含氮物质的相互转化为例中,说明如何实现下列转化关系。
4.辨识化学物质通过对构成物质的阴、阳离子的检验,可以辨识化学物质。
例如,在实验室可通过检验或来辨识硫酸盐或铵盐。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非金属元素
第九单元非金属元素一、非金属通论1、结构和位置(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有16种(外加6种稀有气体元素)。
除氢外,非金属元素地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
H元素在左上方。
F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化合价①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为4~7个,H为1个,He为2个,B为3个),次外层都是饱和结构(2、8、或18电子结构)。
②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非金属原子核电荷数较大,原子半径较小,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表现氧化性。
③最高正价等于族序数,对应最低负价等于族序数减8;如S、N、Cl等还呈现变价。
2、非金属单质(1)几种重要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物理性质(2)重要气、液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物理性质(3)结构与单质的化学性质3、非金属单质的制备(1)原理:化合态的非金属有正价态或负价态。
0R R nen−−→−-++,0R R nen−−→−---(2)方法: ① 氧化剂法,如: MnO 2+4HCl (浓)==MnCl 2+Cl 2↑+2H 2O222Br BrCl −→−-,22)(Cl g HCl O−→−(地康法制氯气) ② 还原剂法,如:Si SiO C −→−2,242H SO H Zn−→−③ 热分解法,如:23O KClO−−→−加热,24H C CH+−−→−高温④ 电解法,如:电解水制H 2、O 2,氯碱工业制Cl 2等。
⑤ 物理法,如: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N 2(先)、O 2(后)4、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1)分子构型与物理性质ⅣA ——RH 4 正四面体结构,非极性分子; ⅤA ——RH 3 三角锥形,极性分子;ⅥA ——H 2R 角型(或“V “型)分子,极性分子; ⅦA ——HR 直线型,极性分子。
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常温下H 2O 是液体,其余都是气体。
(2)化学性质① 稳定性及水溶液的酸碱性非金属元素原子跟氢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气态氢化物,一般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跟氢化合能力越强,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因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非金属元素概论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元素有22种,除H外非金属元素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H在左上方)。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化合价(1)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多,次外层都是饱和结构(2、8或18电子结构)。
(2)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非金属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多,原子半径小,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表现氧化性。
(3)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O、F无+6、+7价)‘对应负价以绝对值等于8–主族序数。
如S、N、C1等还呈现变价。
3.非金属单质(1)组成与同素异形体非金属单质中,有单原子分子的He、Ne、Ar等稀有气体;双原子分子的H2、O2、Cl2、H2、Br2等,多原子分子的P4、S8、C60、O3等原子晶体的金刚石,晶体硅等。
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常见的有O2、O3;红磷、白磷;金刚石、石墨等。
(2)聚集状态及晶体类型常温下有气态(H2、O2、Cl2、N2…),液态(Br2)、固态(I2、磷、碳、硅…)。
常温下是气钵,液态的非金属单质及部分固体单质,固态时是分子晶体,少量的像硅、金刚石为原子晶体,石墨“混合型”晶体。
4.非金属的氢化物(1)非金属氢化物的结构特点①IVA—RH4正四面体结构,非极性分子;VA—RH3三角锥形,极性分子;VIA—H2R为“V”型,极性分子;VIIA—HR直线型,极性分子。
②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常温下H2O是液体,其余都是气体。
(2)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因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3)非金属氢化物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如:NH3:H2S可被O2氧化HBr、HI可被Cl2、浓H2 SO4氧化等等。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含氧酸)的组成和酸性。
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一项基础知识,并且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了分类和排列。
其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两个重要类别。
本文将深入探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应用。
一、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主要成员。
它们占据了周期表中大部分的位置,并且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下面是金属元素的一些主要特征:1. 密度: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密度。
这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在结构上较为紧密,并且原子核周围存在许多自由电子。
2. 电导性: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电导性。
这意味着它们可以轻易地传导电子流,使得金属常被用作导电材料。
3. 热导性:与电导性类似,金属元素也具有较高的热导性。
这使得金属物质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
4. 可塑性和延展性:金属元素通常易于塑性变形和延展。
这使得金属材料可以通过冶金过程,如锻造和拉伸,加工成各种形状和结构。
5. 反射性:金属元素对光具有良好的反射性。
因此,许多金属常被用于反光镜、镜面等光学装置中。
金属元素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例如,铜和铝常被用作电线和导线,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电导性。
另外,铁和钢是常见的结构材料,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金属元素还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航空工程、建筑领域等。
二、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相比,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数量较少,具有不同的特点。
以下是非金属元素的一些主要特征:1. 密度: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密度。
这是由于其原子结构中的电子云较为稀疏。
2. 电导性: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差的电导性。
它们无法像金属那样轻易地传导电子流。
3. 良好的绝缘性:非金属元素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
这使得它们在电子和电器隔离中发挥重要作用。
4. 一些非金属元素是半导体:除了绝缘性外,某些非金属元素,如硅和锗,具有半导体的特性。
这使得它们在电子器件制造中具有重要地位。
5. 多样化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非金属元素表现出更为多样化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比较PPT课件
2.(2011·福建,7)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H3BO3 的酸性比 H2CO3 的强 B.Mg(OH)2 的碱性比 Be(OH)2 的强 C.HCl、HBr、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 M+和 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 序数:R>M
第8页/共84页
第18页/共84页
解析: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 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 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 学问题的能力。推出的元素为:X N;Y O;Z Al;W S;Q Cl,A 项正确;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依次增大,B
第39页/共84页
考点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
规律
内容
相同电子 层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与同周期非金属元 素形成的阴离子以及下一周期金属元素 形成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第40页/共84页
规律
由原子 序数确 定元素 位置的 规律
内容
(1)若某元素原子序数比相应稀有气体元素多1或2,则该 元素处于该稀有气体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周期的ⅠA族 或ⅡA族;若比相应稀有气体元素少1~5,则该元素处 于稀有气体元素所在周期的ⅦA~ⅢA族 (2)预测新元素位置时,可利用原子序数较为接近的稀有 气体元素,依据上述方法进行推测
第12页/共84页
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通常既 显一定的金属性,又显一定的非金属性,而过渡元素 是指副族和第Ⅷ族元素,D 错误。
答案:C
第13页/共84页
4.(2011·天津,2)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 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与元素分类
元素与元素分类
摘要:
一、元素的概念
二、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
2.非金属元素
3.半金属元素
三、元素周期表
1.周期表的构成
2.周期表的规律
3.周期表的应用
四、我国在元素研究方面的贡献
正文: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以原子的形式存在,具有特定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化学性质。
科学研究表明,目前已知的元素共有118 种,其中大部分是自然界存在的,部分是人工合成的。
元素可以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金属元素是指在常温下大多数呈固态或液态,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的元素。
非金属元素则是指在常温下大多数呈气态,不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的元素。
半金属元素则介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它们具有一定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了解元素,科学家们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元素周期表由横向排列的周期和纵向排列的族组成,其中周期代表原子序数的增加,族代表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元素周期表的发明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为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我国在元素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科学家们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元素和新的规律。
此外,我国还成功合成了许多人工元素,为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可以按照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的方法,为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八年级化学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八年级化学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将对金属与非金属元素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特性、应用等方面。
一、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是指具有金属特性的元素,其在化合物中的化学性质常常表现为失去电子而形成阳离子。
金属元素具有以下特点:1. 密度大:通常情况下,金属元素的密度较大,如铁、铜等。
2. 导电性强:金属元素能够自由传导电流,这是因为金属元素中的电子能够在晶格中自由移动。
3. 导热性好:与导电性类似,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如铝等。
4. 延展性好:金属元素能够在受力作用下不断延展而不断裂。
5. 阳离子性:金属元素通常会失去电子,并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
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建筑、电子、航空航天等。
其中,铁和铝是最常用的金属。
铁在建筑领域用于建造桥梁、房屋等;铝在航空航天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和导弹等。
二、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指不具有金属特性的元素,其在化合物中的化学性质常常表现为获得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或共价键。
非金属元素具有以下特点:1. 密度小: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小的密度,如氢气、氧气等。
2. 导电性差:非金属元素通常不能传导电流,因为其电子配置不足以形成自由电子。
3. 导热性差:非金属元素通常导热性能不佳。
4. 脆性强:非金属元素一般脆性较大,易于碎裂。
5. 阴离子性或共价键:非金属元素通常会获得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离子或共价键。
非金属元素在生活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如氧气在呼吸过程中是必需的,氮气常用于保鲜食品。
三、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合金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固溶体。
由于合金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
常见的合金包括铜合金、铁合金等。
1. 铜合金:铜合金是一种将铜与其他金属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材料。
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用于电线、管道等制造。
非金属专题二--氢、氧、硫、氮、磷、碳、硅 3.其它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
非金属专题二--氢、氧、硫、氮、磷、碳、硅3.其它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考点扫描]1.水的组成测定(电解水实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2.水分子结构与性质的相互关系。
3.氢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4.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验证。
5.氧气的性质、制备、用途。
6.催化剂的概念。
7.臭氧、过氧化氢的性质及用途。
8.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单质及化合物性质递变关系。
9.硫的主要性质。
10.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
11.二氧化硫的污染及环境保护。
12.硫酸的性质、用途,工业制法。
13.SO42-的检验方法及原理。
14.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上相似性和递变性。
15.N2的性质、用途。
16.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17.白磷与红磷的结构、性质、用途。
18.NH3的结构、性质、制取、用途。
19.铵盐的性质、用途、NH4+的检验。
20.硝酸的化学性质。
硝酸的贮存方法和用途。
21.从浓、稀硝酸性质的比较,理解氧化性强弱。
22.碳族元素原子结构及其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3.碳的同素异形体的结构、物理性质、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24.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制取、用途。
25.碳酸、碳酸盐的一些性质。
26.硅的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取,硅元素的存在。
27.二氧化硅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28.硅酸盐的表示,性质,硅酸盐工业简述。
29.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30.硫、氮、碳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的防治。
31.生活用水的净化及工业污水的处理方法。
32.石油化工、煤化工、农副产品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
[知识指津]1.水组成测定实验作为定量实验,应理解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学会分析实验误差。
①电解水实验,应弄清:能否使用交流电?两电极的名称是什么?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有何作用?怎样证明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由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得出水的分子式为H2O还需要什么条件?等等。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依据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依据弱的九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九条依据一、比一、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如F>O>N>C>B;Cl>S>P>S i 等。
②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如F>Cl>Br>I;O>S>Se;N>P>As等。
2.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如F2、Cl2、Br2、I2与H2化合由易到难,所以非金属性F>Cl>Br>I3.气态氢化物的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如稳定性:HF>H2O>HCl>NH3>HBr>HI>H2S>PH3,所以非金属性:F>O>Cl>N>Br >I>S>P。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如酸性: HClO4>H2SO4>H3PO4>H2CO3>H4SiO4,则非金属性:Cl>S>P>C>Si。
5.非金属性强的元素的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元素的单质。
如2F2+2H2O=4HF+O2↑;O2+4HCl=2H2O+2Cl2(地康法制Cl2);Cl2+2NaBr=2NaCl+Br2;3Cl2+2NH3=N2+6HCl;Cl2+H2S=S+2HCl。
6.非金属单质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该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常见阴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S2->I->Br->Cl->F-,则非金属性S<I<Br<Cl<F。
7.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所呈价态越高,非金属性越强如Cu+Cl2 →CuCl2;2Cu+S→ Cu2S,说明非金属性Cl>S。
8.几种非金属同处于一种物质中,可用其化合价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如HClO、HClO3中,氯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说明氧的非金属性强于氯。
9、能量: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放热,放热越多离子越稳定,非金属越强。
说明:①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F、O、Cl、N、Br、I、S、P、C、Si 、H:②元素的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是并不完全一致的:如元素的非金属性:O>Cl,N>Br;而单质的活泼性:O2< Cl2,N2< Br2二、理解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1.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越容易,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初中化学专题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
中考化学专题三 金属和金属材料[考点梳理] 考点一、金属材料(一)、纯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重金属:如铜、锌、铅等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等(二)、合金(几千种):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
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属,也可能是合金。
2. 合金可能是金属与金属组成,也可能是金属与非金属组成。
金属材料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是合金。
合金的优点:(1)熔点高、密度小;(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3)抗腐蚀性能好;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纯金属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钛合金的优点:①熔点高、密度小;②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③抗腐蚀性能好钛镍合金具有“记忆”能力,可记住某个特定温度下的形状,只要复回这个温度,就会恢复到这个温度下的形状,又被称为“记忆金属”。
此外,钛还可制取超导材料,美国生产的超导材料中的90%是用钛铌合金制造的。
3.注意:(1)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2)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于不同的用途。
(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
(4)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4.2.合金的形成条件:其中任一金属的熔点不能高于另一金属的沸点(当两种金属形成合金时)。
5.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生铁和钢是人类利用最广泛的合金.6.合金都属于混合物。
考点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4)密度和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区别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区别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是化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区别展开探讨。
一、金属元素的性质金属元素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导电性和热导性:金属元素是优良的导电和导热材料,电子能够在金属晶格中自由移动,导致良好的电导率和热导率。
2. 可塑性和延展性:金属元素通常是可塑的,可以通过加热和施加力量来制成各种形状和结构。
同时,金属元素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被拉成细丝或轧成薄片。
3. 高密度和高熔点:金属元素的原子通常相对紧密地排列,因此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密度。
此外,金属元素的熔点通常较高,使得它们能够在高温条件下保持稳定状态。
4. 金属光泽和反射性:金属元素表面通常具有金属光泽,能够反射光线,产生明亮的亮面。
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相对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具有一些不同的特征,下面是一些非金属元素的性质:1. 非导电性:非金属元素不像金属元素那样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电子不能自由移动。
2. 脆性:大多数非金属元素是脆的,无法像金属元素那样轻易地被拉伸或压扁。
3. 低密度和低熔点:相对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低的熔点。
4. 非金属光泽:非金属元素一般没有金属光泽,表面呈现出无光泽或者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三、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别根据以上的性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可以通过一些明显的区别来区分。
1. 物理性质: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和可塑性,而非金属元素则相反,通常是脆的,无法导电和导热。
2. 外观特征:金属元素通常具有金属光泽,反射光线,而非金属元素一般没有金属光泽,表面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3. 密度和熔点:金属元素通常具有高密度和高熔点,而非金属元素则相对较低。
4. 化学性质:金属元素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元素通常容易接受电子,形成阴离子或形成共价键。
总结起来,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存在明显的差异。
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用来分类和组织化学元素的一张表格。
这个表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提供了有关元素性质、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等方面的丰富信息。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大类。
本文将就这两类元素进行深入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元素周期表及其中所包含的元素。
一、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间位置。
它们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
金属元素通常呈现出银白色或灰色,并且在常温下处于固态。
其特征性质还包括良好的塑性,即可以通过锻造、拉伸和挤压等方式成型。
金属元素还倾向于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并且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的总数超过70个。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金属元素之一是铁(Fe)。
铁是地壳中丰富的元素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和其他行业。
还有铜(Cu)、铝(Al)、锌(Zn)等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元素。
这些金属元素不仅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于制作各种器具、电子设备和装饰品等。
二、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相比,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侧位置。
非金属元素的特点是不具备典型的金属特性,如导电性和延展性较差。
非金属元素通常呈现出多样的外观,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许多非金属元素在常温下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如氢气(H₂)、氧气(O₂)、氮气(N₂)等。
与金属元素相比,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较为复杂。
非金属元素倾向于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并且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
元素周期表中最常见的非金属元素之一是氢(H)。
氢气经常用于氢燃料电池中,可以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替代品。
还有氧气、碳(C)、氮(N)等非金属元素在许多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总结起来,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是化学领域中重要的分类。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塑性,而非金属元素在这些方面表现较差。
化学必修二第二节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规律
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 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 电子的能力。
1.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特点相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的 相同,都为 。
递变性:从Li 到Cs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中, 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 。
根据教材实验,完成下表相似性:都能与O 2和H 2O 发生 反应,都有强 。
递变性: 比 的还原性更强,更易与O 2和H 2O 反应。
有关反应方程式:①与O 2反应:锂与氧气反应: 钠在不同条件下与O 2反应:常温下: 加热(或点燃):小结:从Li 到Cs 在空气中燃烧其产物越来越复杂。
②与水反应:钠与水反应: 钾与水反应: (3)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根据教材表1-1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归纳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相似性:除 略带金色光泽外,其余的都呈 色;它们的质地都比较 ,有 性;密度都比较 ,熔点都比较 ,导电性和导热性 。
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碱金属的密度逐渐 (钠除外),熔、沸点逐 。
2.卤族元素卤族元素包括 、 、 、 、5种元素,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纵行,属于第 族。
(1)原子结构特点相同点:卤族元素原子的 相同,都为 。
递变性:从F 到I ,卤族元素原子的 增多,原子半径 。
阅读教材的资料卡片,归纳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单质的颜色逐渐 ,密度逐渐 ,熔、沸点逐渐 。
(3).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①卤族单质与氢气的反应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思考:1.以上卤素单质的置换反应中用三组实验来说明(1)元素性质的影响因素元素的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与 有关。
(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失电子能力 ,得电子能力 ,金属性 ,非金属性 。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1)钠、镁、铝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实验探究]钠、镁、铝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 ,置换出氢越来越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 ,因此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而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在化学中,元素被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金属元素具有许多独特的化学性质,而非金属元素则有其自身的特点。
本文将比较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1. 密度和硬度: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硬度,如铁、铜和铝等。
而非金属元素的密度和硬度相对较低,如氧、氮和碳等。
2. 熔点和沸点:金属元素的熔点和沸点较高,如铁的熔点为1538℃,铜的熔点为1083℃。
而非金属元素的熔点和沸点较低,如氧的熔点为-218.8℃,氮的熔点为-210℃。
3. 导电性和热导性: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能够自由传导电流和热量,如铜是一种优良的导电材料。
而非金属元素通常不具备导电性和热导性。
二、化学性质1. 反应活性: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容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如铁容易被氧气氧化生成铁锈。
而非金属元素的反应活性较低,如氧气和氮气在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2. 氧化性: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如钠在与氧气反应时生成氧化钠。
而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如氯气与钠反应生成氯化钠。
3. 酸碱性:金属元素通常具有碱性,能够与酸反应生成盐和释放氢气,如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氢气。
而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酸性或中性,如氧气和氮气不具有酸碱性。
4. 与水的反应:金属元素与水反应时,通常会生成氢气和相应的金属氢氧化物,如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
而非金属元素与水反应时,通常不会生成氢气,如氧气和水反应只会生成氧气和水蒸气。
三、用途和应用1. 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中,如铁、铜和铝等被用于制造建筑材料、电线电缆和汽车零部件等。
而非金属元素主要应用于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和医药等领域,如氧气被用于氧化反应和医疗氧气供应。
2. 金属元素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电子器件和导线等。
初中化学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解析
初中化学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解析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分子类别,它们在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性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进行解析,并探讨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一、金属的特性金属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1. 金属元素的结构:金属元素中的原子排列成紧密堆积的晶格结构,导致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2. 金属的导电性: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能够在金属结构中自由移动,使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3. 金属的热传导性:金属中的电子和离子以及结构紧密的原子使得金属具有优良的热传导性。
4. 金属的光泽性:金属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强,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光泽性。
二、非金属的特性非金属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1. 非金属元素的结构:非金属元素中的原子更倾向于形成共价键或离子键,形成分子结构或离子晶体。
2. 非金属的导电性:非金属中的电子不能自由移动,导致非金属通常不具备良好的导电性。
3. 非金属的脆性:非金属通常具有较低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容易发生断裂。
4. 非金属的化学活性:非金属通常比金属更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三、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金属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其特性如下:1. 结构: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通常采用离子晶体结构,其中金属元素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元素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2. 物理性质: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呈固体或液体状态。
3. 导电性: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在熔融或溶解状态下可以导电,因为离子能在液体中自由移动。
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氯化钠是由金属钠和非金属氯形成的化合物,被广泛用作食盐;氧化铁是由金属铁和非金属氧形成的化合物,常见的红色铁锈即为氧化铁的一种。
总结: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分子类别,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化学性质。
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热传导性,而非金属则更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三重要金属元素及非金属元素题一将0.01mol下列物质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①Na2O2 ②Na2O ③Na2CO3④NaCl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题二右图是一种稀酸对Fe-Gr合金随Cr含量变化的腐蚀性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稀硝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比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弱B. 稀硝酸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6HNO3(稀)=Fe(NO3)3+3NO2↑+3H2OC. Cr含量大于13%时,因为三种酸中硫酸的氢离子浓度最大,所以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最强D. 随着Cr含量增加,稀硝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减弱题三将0.4gNaOH和1.06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题一甲、乙两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相同pH的氨水和NaOH溶液,各加入10mL 0.1 mol·L-1 AlCl3溶液,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多B.甲中沉淀可能比乙中的多C.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少D.甲中和乙中的沉淀可能一样多题二碳酸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
以β-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2O⋅Al2O3⋅4SiO2)为原材料制备Li2CO3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Fe3+、Al3+、Fe2+和Mg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5.2、9.7和12.4;Li2SO4、LiOH和Li2CO3在303K下的溶解度分别为34.2g、12.7g和1.3g.(1)步骤Ⅰ前,β-锂辉石要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Ⅰ中,酸浸后得到的酸性溶液中含有Li+、SO42-,另含有Al3+、Fe3+、Fe2+、Mg2+、Ca2+、Na+等杂质,需在搅拌下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填“石灰石”、“氯化钙”或“稀硫酸”)以调节溶液的PH到6.0~6.5,沉淀部分杂质离子,然后分离得到浸出液。
(3)步骤Ⅱ中,将适量的H2O2溶液、石灰乳和Na2CO3溶液依次加入浸出液中,可除去的杂质金属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步骤Ⅲ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一有以下七种饱和溶液(1)Ba(NO3)2(2)Ca(OH)2(3)Na2SiO3(4)CaCl2(5)Na2CO3(6)NaAlO2(7)NH3和NaCl,分别持续通入CO2,最终得到沉淀或析出晶体的是A.②③④⑥B.①③⑥C.③⑤⑥⑦D.②③⑥题二高铁酸钾( K2FeO4)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它的性质和作用是A.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B.有强还原性,可消毒杀菌,氧化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C.有强氧化性,能吸附水中杂质,还原产物能消毒杀菌D.有强还原性,能吸附水中杂质,氧化产物能消毒杀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B.K、Zn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C. Li、Na、K的原子半价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D.C、P、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题四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C.制备AlCl3、Fe 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D.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是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题五下表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Y得到W的一组化合物是题六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究讨Mg的活泼性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D、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题七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Na2CO3B.Na2O2 Na2CO3C.NaOH Na2CO3D.Na2O2 NaOH Na2CO3题九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 K+一定存在B 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32-C Cl-可能存在D 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题十下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
已知:①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②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E可以发生反应:2E+I点燃2F+D,F中的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回答问题:(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合物Ⅰ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3)1.6g G 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与铜粉完全反应,计算至少所需铜粉的质量。
(4)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溶液与过量化合物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E在I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题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题三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NO2通入FeSO4溶液中B.CO2通入CaCl2溶液中C.NH3通入AlCl3溶液中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第三部分考点梳理第四部分金题精讲题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铝制容器可盛装热的H2SO4 B.AgI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C.K与水反应比Li与水反应剧烈D.红磷在过量Cl2中燃烧生成PCl3题二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题三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题四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常见非金属固体单质A与常见金属单质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C,C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和气体E,D既能溶于强酸,也能溶于强碱。
E在足量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体G,G在大气中能导致酸雨的形成。
E被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得到无色溶液F。
溶液F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发生反应,生成物之一为H。
H与过氧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其溶液显黄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单质A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
(2)B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G与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消毒杀菌剂二氧化氯。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当生成2 mol二氧化氯时,转移电子mol。
(4)溶液F在空气中长期放置生成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H的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现象为。
题一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A.酸性B.脱水性C.强氧化性D.吸水性题二下列溶液中通入SO2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A.Ba(OH)2 B.Ba(NO3)2C.Na2S D.BaCl2题三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A.常温下浓硫酸能是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贮藏贮运浓硫酸B.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C.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差,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题四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题五“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
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题六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见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存,所以Cl2不与铁反应D.图4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题七以硫铁矿(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定条件下,SO2转化为SO3的反应为2SO2+O22SO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过量的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