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人物素材整理——胡适
人物素材之胡适的“独”
有的人天性开朗,喜欢社交,比较合群。
有的人天生内向,喜欢独处,比较沉静。
胡适是个例外,他的一生两者兼有。
他很好的说明了:合群走得远,独处飞得高。
走得远,是说这个人路子宽,吃得开。
飞得高,是说他在某一方面(学术)有很高的成就,可以一招鲜吃遍天。
胡适年幼丧父,自小在母亲的教导下读书,性情比较孤僻。
同伴都喜欢叫他穈先生。
因为性情内向,一心读书,所以早年的胡适学术成果丰富,成就很高,年纪轻轻就成为北大教授。
但是后来,身逢国难,胡适放弃了书斋里的生活,转而成为一个社会活动家。
北京城里流行一句话——我的朋友胡适之,足见他交际之广。
后来他成为文化部长,和他广泛的社会活动分不开。
所以,一个人内向外向,合群独处,都无需惊讶,更不必褒贬。
每一种活法,都有自己的价值。
胡适在早年大部分时间闷在书斋里,所以学术一途进步很快。
他考证《红楼梦》,在很短的时间里,推倒了旧红学,并建立了新红学。
今人如果要研究红楼,没人能绕开胡适。
后来,胡适开始参加社会活动。
为了让自己不“手生”,他白天在外面主持社会活动,晚上回家写文章。
他活跃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和名人、走卒打成一片。
在担任驻美大使期间,经常半夜还在接待来宾。
往日宁静的书斋生活,自此与他告别。
此时的胡适更多的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活动家,而非学者了。
独处的人善于谋划,合群的人适合领导胡适小时候是个不合群的,身边的小伙伴和他玩不起来,而他也自娱自乐,自给自足。
长大之后,社会名流、贩夫走卒,每个人去他们家做客,他都热情招待,从不让人失望。
这两种性格,一个向内,一个向外。
一个是内心的修养,一个却是现世修行。
喜欢独处的人选择独处,喜欢合群的人选择合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无论哪种,只要适合,就是最好的活法。
作文素材一,胡适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自取的名“适”与字“适之”,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父亲: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朝贡生,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后因战争离台,著有《台湾纪事两种》,1895年8月22日病殁于厦门。
胡传逝世时胡适尚未满四岁,但胡传已给胡适留下了希望他好好读书的遗嘱。
在胡适的幼年中,虽然父亲不在,但他的母亲冯顺弟时常教导儿子要学习父亲,不要丢脸。
所以自胡适懂事起他已经开始学习和了解胡传的思想了。
他恪守父亲的训示,追求“以期作圣”的人生目标。
可以说,从小时候开始,父亲的影子就一直留在胡适的心中。
并且胡适曾在台湾台东跟随过父亲一段时间,他的心里多多少少对台湾存有一些感情。
母亲冯顺弟,安徽省绩溪县人。
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
这23年间,仅婆家和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
母亲极为重视他的教育,对他要求很严。
要求他用心学习,认真做人。
对人宽容。
论点一:家教(家庭环境的重要性,父母的期望)个人经历胡适5岁启蒙,在绩溪老家上庄受过9年私塾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古文基础。
早年在上海的学堂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
1904年,他到上海进新式学校,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庚款官费留学生只取前二百名,考试两场,文章和杂科(政史地物理化生等),头一场文章胡适扬扬洒洒一篇得了一百分,如此可见他的文章造化!(论点二:机会与才能;抓住机遇)胡适一生得过35个博士学位,照说智慧一流。
可是他当初到美国留学时,却被三十多种苹果树难倒,因而改行——胡适初到美国留学时,最先是进入纽约州康奈尔大学的农学院。
胡适在康奈尔农学院必须实习各项农事,包括洗马、套车、驾车等,还要下玉米田。
高分高考作文人物素材
高分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历年高考作文都少不了各个英雄人物的素材描写,有了好的素材会给作文增添很多色彩,#整理了《高分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作者希望以下多篇内容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素材一】胡适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胡适被称为胡博士,他一生共获得 35 个荣誉博士头衔,中外罕见。
胡适先生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可以做一总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做事,严肃做人。
蒋介石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是颇值得玩味的。
胡适先生著述丰厚,在哲学、文化研究成果方面值得后人研究、借鉴的东西很多,他的墓志铭由台湾著名学者毛子水撰文,具体如下: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殚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202X 年,在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之际,北大设立了胡适人文讲座,以此欢迎胡适先生回家,但是,以胡适名义冠名的讲座,能在多大程度上承续他的人文情怀,传播他的自由理念,并契合时代精神,从而真正请回胡适一代人所代表的精神、气质和操守,尚需观察。
多维解读 1.宽容的价值胡适代表的正是五四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且带有一点儿浪漫色彩的人文精神,足见在思想世界中,自由、人权、民主这些概念是不分地域的;在人性的领域中,宽容和尊重这些价值也是穿越时空的,它们共同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帮助和感念,从而设定了人类文明的高度道德规范。
2.有人味的社会只有自由民主才能造就有人味的社会是胡适一生的民主诉求,也是美丽中国应有的人文内涵。
法国哲人伏尔泰说得最好,你说的话,我一个字也不赞成,但是我要拼命力争你有说这话的权利。
这是多么有人味的容忍态度!自己要争自由,同时还得承认别人也应该享受同等的自由,这便是容忍。
容忍,既是个人品德,也是政治德行。
人与人之间的宽容,是有人味的体现;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宽容,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作者:李辉来源:《作文周刊·初二·人教·同步辅导版》2011年第10期【名家概述】胡适(1891~1962),是我国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闻于世。
作为学识渊博的学者,胡适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成就。
他的论文平实、深刻;散文明白晓畅,以学识见长,自然清新;诗歌注重感情化、平民化。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因倡导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开风气之先,成为我国摆脱封建旧文化、推行现代新文化的开山宗师。
【选文一】少年中国的人生观现在中国有几种人生观都是“少年中国”的仇敌:第一种是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固然不消说了。
第二种是退缩的人生观,是消极的缩头主义。
这种人没有生活的胆子,不敢冒险,只求平安。
第三种是野心的投机主义,这种人不惜利用他人做他们自己的器具,不惜牺牲别人的人格和自己的人格,来满足自己的野心。
这三种人生观都是我们该反对的。
少年中国的人生观,依我个人看来,该有下列的几种要素:一是须有批评的精神。
一切习惯、风俗、制度的改良,都起于一点批评的眼光。
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的习俗,都最容易陷入机械的习惯,到了“机械的习惯”的时代,样样事都不知不觉地做去,全不理会何以要这样做,只晓得人家都这样做故我也这样做,这样的个人便成了无意识的两脚机器,这样的社会便成了无生气的守旧社会。
我们如果发愿要造成少年的中国,第一步便须有一种批评的精神,批评的精神不是别的,就是随时随地都要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二是须有冒险进取的精神。
我们须认定这个世界是有很多危险的,是需要冒险的;世界的缺点很多,是要我们来补救的;世界的痛苦很多,是要我们来减少的;世界的危险很多,是要我们来冒险进取的。
俗语说得好:“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我们要做一个人,岂可贪图自在?我们要想造一个少年的中国,岂可不冒险?这个世界是给我们活动的大舞台,我们既上了台,便应该厚着面皮,拼着头皮,大着胆子,干将起来。
“胡适”先生
“胡适”先生胡适(1891年-1962年),字越轮,号志庵,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文学与思想史家。
他是中国著名的文化评论家、翻译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胡适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积极倡导科学思想、民主政治和现代教育,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适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家中有传统的文化氛围。
年少时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古文,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胡适曾就读于南京的金陵大学,他在这里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和思想,对于现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7年,胡适留学美国。
他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和社会学。
在美国期间,胡适深入研究了西方的文学和思想,尤其对于英美文学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翻译了许多西方文学作品,将西方现代思想引进中国。
胡适还参与了一系列社会改革运动,如反对帝制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推动社会进步。
回到中国后,胡适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积极倡导新思想、新文学和新教育。
他曾担任北京大学国文系主任,大力推动新文化运动在校园的传播。
胡适的学术观念主张着重关注人的“自我解放”,认为学术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他坚持在学术研究中强调实证主义,反对虚无主义和形式主义。
胡适还提出了“中国人要居室内,学要出国门”的名言,强调了人们要开阔视野,积极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重要性。
他认为,中国要通过学习西方,借鉴西方的经验,把好的东西吸收进来,在保持自己独特性的追求现代化的进步。
胡适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提倡“普及教育”与“大众教育”。
他认为,教育是国家进步的基石,只有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胡适也提出了“自由教育”的概念,主张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胡适晚年致力于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和批评。
他的作品涉及文学史、思想史、教育史等多个领域,对于理解中国现代文化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的一系列著作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和现代化的进程。
胡适
胡适评价一、人物简介:胡适(1891—1962),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
绩溪县人。
出身徽商之家,1910年留学美国,1915年成为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的学生,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常识渊博,曾拥有三十多个博士头衔;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中国现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第一页;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并撰写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1919年,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在全国影响极大;提出过“全盘西化”论点;抗战期间曾出使过美国,代表蒋介石签订《中美互助条约》。
政治上追随国民党,学术上是一代宗师,著述丰厚,治学方法上具有徽派朴学遗风。
二、人物评价胡适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胡适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居功至伟!是鲁迅他们所不能比的,他的天赋不光是文字,还涉及到其他方面。
蒋界石多次向他求教!胡适为人宽和,文笔也最为顺畅!是继梁启超之后中国又一位思想启蒙者,他领导了中国的文艺复兴,由于共党的关系,不容异己,对思想家不尊重,所以他去了台湾!胡适既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又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胡适是二十世纪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还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礼。
1962年3月,蒋中正手书挽联对此高度概括,云: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的“极左”时期的中国大陆是个受到官方批判的人物,尤其是“极左”的斯大林主义学者的攻击对象,其时的中国大陆的教材曾一度否定他的政治思想;50年代初,曾对胡适展开大规模的批判运动。
50年代中期,毛泽东说:“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
胡适语文人物素材
上了大学父母还要去“陪读”,寻工作、找对象离不开父母 帮助,也成了当今的一景。
• 想想当年兵荒马乱,胡适却敢于让读中学的儿子离开家庭,
“操练独立的生活”,这样的“教子经”,恐怕仍然值得今 天的父母们借鉴。
胡适与鲁迅
• 1922年时的胡适对鲁迅推崇备至,几乎把 短篇小说的创作成绩归于鲁迅。 • 对于包括鲁迅在内的左翼作家的抨击以至 谩骂,胡适非常大度,以“老僧不见不闻” 的淡定,不气,不急,不理会。迄今为止 未见胡适回骂鲁迅的文字。 • 当鲁迅遭到无端谩骂、人身攻击时,胡适 却为鲁迅辩诬、主持公道。
• 在当时的北京大学,交游之广,朋友之多,他是第一位。是天性使然 还是有所为而然,这要留给历史学家兼心理学家去研究;专从现象方 面说,大家都觉得,他最和易近人。即使是学生,去找他,他也是口 称某先生,满面堆笑,如果是到他的私宅,坐在客厅里高谈阔论,过 时不走,他也绝不会下逐客令。——张中行
• 胡先生,和其他的伟大人物一样,平易近人。‘温而厉’是最好的形 容。我从未见过他大发雷霆或盛气凌人。他对待年轻、属下、仆人, 永远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就是在遭到挫折侮辱的时候,他也不失 其常。“其心休休然,其如有容。”——梁实秋
胡适的“教子经”
• 胡适生有二子一女,长子取名祖望,次子思杜。他在《我 的儿子》的文章里说:做父母的,对子女绝不可居功,绝 不可示恩,千万不可把自己看作 “放高利债”的债主, 而要彻底解放孩子。所以,他一直主张让孩子过自己的生 活,走自己的路。
• 祖望在苏州读中学,胡适有一封家书给他,对他小小年纪
胡适的“胡说”
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 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 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反而损害骂者自己 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 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 有恩了,我自然很愿挨骂。
胡适_精品文档
THANKS
谢谢聆听
民国时代
胡适
胡适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嗣穈,字希疆,留美后改名 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今安徽绩溪上庄村)。现代著名学 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提倡“五四”文学革命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曾 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职务。 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1917年,当时胡适还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他在《新 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使用白话文写作,石破 天惊,引起很大反响。
胡适的二郎腿
在一张1958年的旧照片上,我们可以看 到两张普通的木椅,木椅上面安坐的正 是蒋介石和胡适。二人并肩而坐。蒋介 石的神情气度保持了他一贯的严肃与威 仪,符合一个领袖的身份,他正襟危坐, 服饰严整,身姿端正。出乎意料的是, 胡适却二郎腿高跷,神情轻松,一幅旁 若无人的样子·
Q:“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胡适说的吗?
初恋——威廉斯
• 在与威廉斯的通信中,胡适发现,自己遇万事讲究一个“忍”字,而西方人却 尊重自由与独立。于是胡适也渐渐开始渴望自由,开始质疑为什么自己一定要 接受父母定下的婚约,不能自己选择呢?
• 于是,胡适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迂回曲折的表达了想要解除婚约的 意愿,但被母亲回绝。他母亲甚至还给威廉斯的母亲写了一封信, 告诉她胡适在中国已有妻子。
她死后被埋在家乡的一个 小山坡上,好像永运在等待着她 思念的人
梦与诗
都是平常经验 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涌到梦中来 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语
偶然碰着个诗人 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做你的梦·
我最敬佩的人——胡适
胡适的父亲
字铁花,号钝夫, 清朝贡生,官至 淞沪厘卡总巡、 台东直隶州知州, 著有《台湾纪事 两种》, 1895年8月22日病 殁于厦门。
胡 适 一 家 人
胡适故居
胡适故居———座落在上庄村内。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建。 1998年被批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由一座庭院和四幢徽 派房屋组成。分为四个展厅,展示的东西包括胡适及其家人曾 经使用过的家具,以及一些珍贵的照片和文献资料。 其中有蒋介石送给胡适的一幅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选自《尝试集》)
胡适的博士帽
最后的5顶是:美国柏克纳尔大学授予的 名誉文学博士(1943年),英国牛津 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1945年1 1月赴伦敦以中国首席代表身份出席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美国柯鲁开特大学 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1949年),美 国克莱蒙研究所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1 950年),美国夏威夷大学授予的名誉 人文学博士(1959年)。
1920年出版中国新 文学史上第一部白 第一部白 话诗集《尝试集》 话诗集《尝试集》; 他第一个用白话写 第一个用白话写 作独幕剧《 作独幕剧《终身大 事》,确立了现代 话剧的新形式,产 生了广泛而强烈的 反响。
胡适
在学术上,他曾致力于白话文学史的研究和 章回小说的考证工作,其中所著的《红楼梦 《 考证》 考证》,否定了索隐派的旧红学,开创了 开创了 红楼梦》研究的新红学派。 《红楼梦》研究的新红学派
胡 适
在治学方法上, 他提出的“大胆 提出的“ 提出的 的假设, 的假设,小心的 求证” 求证”,在学术 界深有影响。所 界深有影响 有这些,使胡适 成为“五四”文 学革命和初期新 文化运动的重要 代表人物。
高中大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乐于助人的一代大师胡适
乐于助人的一代大师胡适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经常资助一些学业优秀的穷学生。
有一次,一个学生因为经济拮据萌生退学之意,胡适知道后,深表同情。
他立即找到这个学生,开导鼓励他,答应开学时资助100元钱,帮他完成学业。
就在这一段时间里,胡适因为有些事情外出,他就把这件事郑重地向妻子江冬秀作了交代。
从外地回来,胡适以为妻子已经把事情办妥,就没有过问。
一个偶然的机会,胡适在街头与那位学生相遇。
正是上课的时间,可那学生竟然还在到处游逛,令胡适大为生气。
于是,他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了那个学生,批评他不抓住大好时光认真学习。
那位学生站在那里,一声不响地接受老师的训斥。
“你这样做,至少对不起资助你的老师.”胡适气呼呼地说.那学生只是低着头,一句辩解的话也没有。
训斥了很长的时间,胡适不知是累了还是感到不妥当,就问学生好好的为什么要逃学,那位学生吞吞吐吐,不愿以实情相告,只说自己已经就业了。
好不容易胡适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妻子江东秀并没有把资助这个学生的钱拿出来。
胡适一时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他向学生道歉后,赶回家中,向江冬秀大发雷霆,盛怒之下提出离婚。
江冬秀自知理屈,不敢分辩,只好请族中长辈来调解。
在长辈的极力劝解之下,胡适不再坚持离婚,但却向妻子提出一个条件:“今后我要给哪个学生30元,你就付30元;要给50元,你不准付49元。
我要用全部家当资助谁,你也不准说个‘不’字!”江冬秀见事情有所转机,便满口答应下来.湖畔诗人汪静之当年在杭州读书,家里没钱寄给他。
这时的大诗人是饥一顿,饱一顿,有时甚至两三顿都没饭吃。
这种情况下,有人介绍他认识了胡适,他就把自己写的诗拿给胡适看。
那时,胡适正在搞新文化运动,他一目十行地看了汪静之的诗,大声叫好,于是就到处联系帮汪静之出版诗集.此时,汪静之和胡适嘴里谈着诗,可肚子却饿得“咕咕”叫。
实在没有办法,他也顾不上对面这人是什么文化泰斗了,便斗胆开口向他借钱。
胡适一听汪静之说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吃饱饭了,忙把他带到一家馆子,先让他填饱肚子再说.然后,问他需要多少,立即满足了他。
高中作文素材:胡适的保护人
高中作文素材:胡适的保护人【人物名片】胡适,字适之,原名嗣穈。
徽州绩溪人。
被余英时誉为二十世纪影响力最大的学者和思想家。
[1]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
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是新红学考据派的创始人、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五四运动的核心人物。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胡适的保护人1917年,后来成了著名历史学家的顾颉刚,与后来当过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的傅斯年(字孟真)正在商谈,要不要将一个叫胡适的新教授从北大哲学系的讲台上赶走。
顾颉刚说,原先的教授从三皇五帝讲起,讲了两年才讲到商朝,这位新教授却抛开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宣王讲起。
同学们都说这是割断中国哲学史,是思想造反,他们想将这位教授赶走。
他自己倒是觉得胡先生讲课很有新意,但也拿不定主意,希望对方去听听课,做个评价。
这位傅斯年天分极高,11岁时读完《十三经》。
在北大读本科后,他受到刘师培、黄侃、陈汉章等国学大师的器重,在学生中的声望很高。
当时很自负的傅斯年,听了顾颉刚的话,同意去听听胡适的课,以决定是否赶走这个新来的留学生。
认真旁听了几次之后,傅斯年对那些要赶走胡适的同学说:“这个人虽然书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
你们不能闹。
”于是胡适留在了北大哲学系。
多年以后,当傅斯年去世后,胡适在怀念文章中提及此事,动情地说:“我这个二十几岁的留学生,在北京大学教书,面对着思想一般成熟的学生,没有引起风波,过了十几年之后才晓得,是孟真暗地里做了我的保护人。
”【名师解读】白居易诗云:“试玉需烧七日满,辨材须待十年功。
”树木如树人,任何参天大树都是由小树苗成长而来,人才的成长就如树木一样,需要适宜的土壤,更需要成长的时空。
而优秀的领导人就像伯乐,不但要善于发现人才,而且要给予人才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适用话题】知人善任懂得识才创造机会敢于创新高中作文素材第 1 页共1 页。
作文素材一,胡适(DOC)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自取的名“适”与字“适之”,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父亲: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朝贡生,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后因战争离台,著有《台湾纪事两种》,1895年8月22日病殁于厦门。
胡传逝世时胡适尚未满四岁,但胡传已给胡适留下了希望他好好读书的遗嘱。
在胡适的幼年中,虽然父亲不在,但他的母亲冯顺弟时常教导儿子要学习父亲,不要丢脸。
所以自胡适懂事起他已经开始学习和了解胡传的思想了。
他恪守父亲的训示,追求“以期作圣”的人生目标。
可以说,从小时候开始,父亲的影子就一直留在胡适的心中。
并且胡适曾在台湾台东跟随过父亲一段时间,他的心里多多少少对台湾存有一些感情。
母亲冯顺弟,安徽省绩溪县人。
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
这23年间,仅婆家和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
母亲极为重视他的教育,对他要求很严。
要求他用心学习,认真做人。
对人宽容。
论点一:家教(家庭环境的重要性,父母的期望)个人经历胡适5岁启蒙,在绩溪老家上庄受过9年私塾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古文基础。
早年在上海的学堂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
1904年,他到上海进新式学校,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庚款官费留学生只取前二百名,考试两场,文章和杂科(政史地物理化生等),头一场文章胡适扬扬洒洒一篇得了一百分,如此可见他的文章造化!(论点二:机会与才能;抓住机遇)胡适一生得过35个博士学位,照说智慧一流。
可是他当初到美国留学时,却被三十多种苹果树难倒,因而改行——胡适初到美国留学时,最先是进入纽约州康奈尔大学的农学院。
胡适在康奈尔农学院必须实习各项农事,包括洗马、套车、驾车等,还要下玉米田。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胡适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胡适
1、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2、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3、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4、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5、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6、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7、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点评:
胡适说,“我是一个爱自由的人,我最怕的是一个猜疑、冷酷、不容忍的社会”,他坚持使用白话文,写白话诗,尽管半部《中国哲学史大纲》毁誉参半,毕竟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人物。
高中作文第 1 页共1 页。
高考语文人物素材之胡适
高考语文人物素材之胡适⏹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胡适语录1.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2.在中国,做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是异常艰难的,但并非全无报酬。
历史是一盆黄河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只要人们肯拿出足够的耐心,总归会看到清浊分明的那一天。
3.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1.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2.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3.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4.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时要在有疑处不疑。
5.要有话说,方才说话。
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
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
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6.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7.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
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
把自己铸造成了自由独立的人格,你自然会不知足,不满意现状,敢说老实话。
8.堕落的方式很多,总结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条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条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追求。
9.保险的意义,只是今天作明天的准备;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儿女幼时作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
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
能做到这三步的人,才能算作是现代人。
1.真正的个人主义指:一种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二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利害。
初中语文 文摘(历史)胡适先生二三事
胡适先生二三事胡先生是安徽徽州绩溪县人,他对于他的乡土念念不忘,常告诉我们他的家乡的情形。
徽州是个闭塞的地方,四面皆山,地瘠民贫,山地多种茶。
每逢收茶季节,茶商经由水路从金华到杭州再到上海求售,所以上海的徽州人特多,号称徽帮,其势力一度不在宁帮之下。
四马路一带就有好几家徽州馆子。
1928年至1929年间,有一天,胡先生特别高兴,请努生、光旦和我到一家徽州馆吃午饭。
上海的徽州馆相当守旧,已经不能和新兴的广东馆、四川馆相比,但是胡先生要我们去尝尝他的家乡风味。
我们一进门,老板一眼望到胡先生,便从柜台后面站起来笑脸相迎,满口的徽州话,我们一点也听不懂。
等我们扶着栏杆上楼的时候,老板对着后面厨房大吼一声。
我们落座之后,胡先生问我们是否听懂了方才那一声大吼的意义。
我们当然不懂,胡先生说:“他是在喊:‘绩溪老倌,多加油啊!’”原来绩溪是个穷地方,难得吃油大,多加油即是特别优待老乡之意。
果然,那一餐的油不在少。
有两个菜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一个是划水鱼,即红烧青鱼尾,鲜嫩无比;一个是生炒蝴蝶面,即什锦炒生面片,非常别致。
缺点是味太咸,油太大。
徽州人聚族而居,胡先生常夸说,姓胡的、姓汪的、姓程的、姓吴的、姓叶的,大概都是徽州的,或是源出于徽州的。
努生调侃地说:“胡先生,如果再扩大研究下去,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起源于徽州了。
”相与拊掌大笑。
吾妻季淑是绩溪程氏,我在胡先生座中如遇有徽州客人,胡先生必定这样介绍我:“这是梁某某,我们绩溪的女婿,半个徽州人。
”他的记忆力特别好,他不会忘记提起我的岳家早年在北京开设的程五峰斋,那是一家在北京与胡开文齐名的笔墨店。
胡先生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酒。
有一次他的朋友结婚,请他证婚,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筵席只预备了两桌,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酒已告罄。
胡先生大呼添酒,侍者表示为难。
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节酒会的会员。
胡先生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说:“不干新郎新娘的事,这是我们几个朋友今天高兴,要再喝几杯。
胡适的名人故事
胡适的名人故事话说胡适当北大校长的时候,有个学生因生活所迫要辍学。
胡适得知后,表示一定会资助他,要他继续学业。
开学前,胡适将此事交代给夫人江冬秀,自己出差去了,回来却发现夫人根本没给学生交学费,夫人说照胡适这个资助法,他早晚有一天得靠别人资助。
胡适大怒,要与她离婚。
后来经人协调,二人达成协议:今后,只要胡适资助学生或有困难的人,江冬秀都要无条件照办;而胡适不得喜新厌旧,抛弃发妻。
二人遂得以白头偕老。
预支汪静之稿费1922年,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爱情诗集《蕙的风》出版了,这不仅是汪静之的倾力之作,也凝结了胡适的心血,是他亲自审阅删改,并作序言,推荐给书局出版的。
胡适对汪静之的帮助远不止于此。
在《蕙的风》刚邮寄给胡适不久,汪静之便写信向胡适借钱。
信中说:“我真有不能维持之危险,只好请你再借20元。
是的,20,要20才够!邮局寄来,越快越好。
你起先借我的40,10元是还上学期的债,30元是暑假内的膳费书费。
”过了两个月,汪静之再次写信给胡适:“我从前预料在现在这时候可以得到《蕙的风》的稿费以供我的需要了,但到了现在,徒然失望……在欠债里生活的我,现在又过不去了,所以又无路可归地找到你了,请快快寄30元来借我罢!”1922年11月汪静之又写信向胡适说道:“你前些时由亚东汇给我的30元钱,还了债就完了。
到如今,新债依然如故。
夏衣早已入了上海的当店,冬衣还睡在杭州的当店里,又需要看书报没钱买。
自去年下半年来,家中没有钱寄我。
请原谅我,我现在还要向你借50元才行。
”不到1年的时间里,汪静之已经向胡适预支了140元,胡适一而再、再而三地满足了汪静之的要求,而《蕙的风》全部稿费是150元。
暗助林语堂林语堂留美期间,经济上遇到困难,便向胡适求助。
他知道胡适的财力也只够自给自足,便特意注明:能否由尊兄作保向他人借贷1000块大洋,待我学成归国偿还。
胡适果然没有让林语堂失望,不久便如数将款寄到,并说明这是北京大学给林语堂的工资“预支款”。
胡适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
胡适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
他在勤奋的一生中,扮演了无数的角色:五四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白话文运动的理论奠基者、中国现代化高等教育与高深研究的倡导者、二三十年代因发表《人权论集》而遭受国民党政府通缉的自由斗士、史学家、考证学者、外交家、文化明星等等。
但从大的方面归纳来看,胡适一生的事业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开创了现代新文化运动它是中国人文传统的更新与变革,胡适称之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他早期围绕这一运动,在诸多文化领域里留下的著述,都是前无古人的;另一个方面是传播中国自由主义的真谛,它是近世西方文明的吸取和引进,胡适认定为“世界文化的趋势“和“中国应采取的方向。
“胡适的一生,特别是在晚期,为实现这而已目标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成为中国自由民主运动的精神脊梁。
而他的后一方面,在中国大陆差不多是被故意忽视或避而不谈的。
“胡适的一生是坚持自由主义的一生。
难能可贵的是,他是以与这一信仰相匹配的温和态度坚持了60年,同时不失坚定。
他既未被那个时代所激怒,在激怒中一起毒化;又未被逃避那一时代的文人情趣所吸引。
他完全有理由走向这两极的某一极,但是这个温和的人竟然做到了某种倔强性格做不到的事情——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
仔细想想,这样一个平和的态度,竟能在那样污浊的世界里坚持了
60年,不是圣人,也是奇迹。
胡适的性格,与这一性格生存的60年环境放在一起,才会使人发现,这也是一件值得惊讶的事。
高中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胡适:独为神州惜大儒精品素材
高中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胡适:独为神州惜大儒精品素材高中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胡适:独为神州惜大儒精品素材1924年,清华研究院成立时,胡适竭力举荐王国维出任导师。
胡适推举王氏,源于对王国维学术上的敬重.他对王国维的学术研究成果大加推崇,认为“旧式学者只有王国维最有希望。
〞不过,王国维和胡适的政治及文学观念都不同,他对胡适则是“有一说一〞,尤其反对胡适对文言文的“抛弃〞。
1922年王国维在给胡适弟子顾颉刚的信中说:“顷阅胡君适之《水浒》、《红楼》二卷,犁然有当于心,其提倡白话诗文,则所未敢赞同也。
〞王国维对胡适的评说,很快由顾颉刚传给了胡适。
胡适听后笑了,如果王国维能赞成白话诗文,那么,他就不是王国维了。
1923年12月16日,胡适拜访了王国维.直到晚年,胡适还保留着见面时的特殊印象:“他的人很丑,小辫子,样子真难看,但光读他的诗和词,以为他是个风流才子呢!〞他们主要谈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代大学者戴震(字东原)的哲学思想,一是中西艺术的比较研究。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交谈,让胡适真正感到了王国维的价值.王氏对中外历史文化的深切关注、独到见识和极强的求知欲深深地震撼了胡适!胡适得到了一次学人少有的高峰体验,也因此明白学术界同样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勤勉的胡适从王宅出来就借来书籍,开始着手研究戴震。
第二天,王国维又回访胡适。
此后,两人书信往来,学问相交,了解更深了。
胡适在学问上日益进取,地位和名声也与日俱增,但他希望能够开发王氏身上的文化热力。
1924年,清华学校“改办大学〞,同时设立研究院。
校长曹云祥于2月22日致函胡适,要聘他“担任筹备大学顾问〞,还动员他担任清华研究院院长。
胡适不能、也不愿离开北京大学,但他建议曹校长采用宋元书院的导师制,并推荐了四个人选:梁启超、王国维、章太炎、赵元任(后因章太炎不就,清华改聘陈寅恪)。
梁启超名扬天下,章太炎满腹经纶,赵元任学贯中西,王国维的名头怎么能和他们并列?胡适知道曹云祥会有疑问,他便于1924年12月8日,陪同曹校长去专程拜访王国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适温文尔雅的“斗士”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素材整理:张韩棋2020年3月27日胡适档案────────胡适,1891年12月出生于上海,曾用名嗣靡,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而闻名于世。
胡适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母亲的教育对其影响至深。
胡适上了九年私塾,广泛阅读儒家经典著作,奠定下坚实的学术根基。
19岁时,他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瀚。
杜威,其治学深受这位当代‘实验主义领袖’影响。
1917年初,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成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
同年夏天,他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1918年则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
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的领袖。
“五四运动”之后胡适同陈独秀,李大钊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与以往的”同道中人”开展多次论战。
1949年赴美,此后他在几年里辗转美台,两处奔波,1962年在台北逝世。
借钱达人胡适在北大的工资很高,并且很大方,经常借钱给别人。
1920年,林语堂考上了哈佛的研究生。
去留学时出了点问题,原本的经费没了,于是他给胡适发电报:“能否由尊兄作保他人借贷1000美元,待我学成归国偿还。
没过多久,胡适就把钱汇给他,还告诉他:这是北大给你预支的工资,留完学一定要来北大工作。
结果,林语堂拿到哈佛的硕士学位后,又跑去莱比锡大学读博。
然后,学习经费又出问题了。
林语堂又给胡适写信,请他再预支1000美元工资。
胡适又给他汇了钱。
四年后,林语堂学成归来,很多大学都想聘请他。
但是考虑到已经预支了北大的工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林语堂就去了北大。
正巧,胡适不在北京。
于是,林语堂找北大领导蒋梦麟,商讨还钱的事。
蒋梦麟表示一脸懵逼:北大啥时候借钱给你了?原来这2000美元,都是胡适自己节衣缩食、东拼西凑弄来的。
胡适担任北大校长之后,被邀请到电台做了个广播演讲。
北洋大学的学生陈之藩听到后,就写了封名曰《提出一些疑问与感想》的信给他。
然后这封信就作为听众回应,摘录在胡适的一篇文章里,还被四十多家报纸发布出来。
陈之藩看到后,又写了封信给胡适,胡适也回信了,两人逐渐变成忘年之交。
后来,陈之藩去美国留学,胡适借了2400美元给他作为留学的保证金。
陈之藩努力还钱,在收到他第一批400元还款后,胡适专门写信说:“其实你不应该这样急于还此四百元。
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的。
”对此,陈之藩说:“我感觉自己污浊,因为我从没有过这样澄明的见解与这样宽广的心胸。
”自认“胡说”胡适经常搞演讲。
有次他在一个大学里做演讲时,经常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话,就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
等到他说自己的观点时,就在黑板上写了“胡说”,全场笑翻。
胡适一旦聊嗨了,拉都拉不住。
据季羡林先生回忆,有一次开会,胡适声明了要提前离席。
开会的时候,有人谈到了《水经注》,成功引起了胡适的注意。
这就类似于,对一个追星girl谈起她正在拼命追的idol。
胡适宛如打了鸡血,口若悬河地聊了起来,完全忘记了提前离席的事。
胡适不仅自己能侃,还不介意别人侃。
他交友广泛,经常有人去找他。
就算只是学生去找他,他也口称某先生,面带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如果有人去他家里高谈阔论,到点了还赖着不走,他也绝不赶人。
最失败的催稿人胡适觉得当时的中国缺乏传记文学,就到处劝说老辈朋友们写自传,但是效果不太理想。
比如林长民先生就答应他,五十岁的时候一定会写五十自述。
结果,50岁生日时,林长民说自己太忙了,明年生日再补写。
果然人不能乱立flag,林长民没过多久就战死了。
林长民的亲家梁启超也答应了胡适。
但梁启超觉得自己身体很好,不用着急写自传。
结果,梁启超50多岁就过世了。
还有在北洋政府管财政的梁士诒先生,也被胡适劝着写一部自叙,讲讲他的心路历程。
后来,胡适就看到了梁士诒的讣告。
但胡适的催稿工作并不总是失败。
有一位女士写了一部六七万字的自传,给胡适看了。
胡适觉得很感动,这简直是“中国妇女的自传文学的破天荒的写实创作”。
然而,这个妹纸一抽风,把稿子全烧了,胡适那里也没有保留一份副本。
挖坑神手经历多次催稿失败的痛,胡适在四十岁时决定自己动手,写他的《四十自述》。
他决定把40年生活分成三个阶段来写,但写到新文化运动那里就没有后续了。
他的几个朋友,如郭沫若、李季等人的自传都已经出版了,他的《四十自述》依然没有完成。
胡适“挖坑不填”的问题,也不是第一次了。
他有一本非常牛逼的书,叫做《中国哲学史大纲》。
这本书原本是他在美国哥大的博士论文,后来改编成了在北大教哲学史的讲义,再后来由蔡元培作序并出版。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有划时代的意义。
蔡元培说它有四个特点:证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统的方法。
就连谦虚到拒绝诺奖提名的胡适本人也说:“我自信,治中国哲学史,我是开山的人,这一件事要算是中国一件大幸事。
这一部书的功用能使中国哲学史变色。
以后无论国内国外研究这一门学科的人都躲不了这一部书的影响。
凡不能用这种方法和态度的,我可以断言,休想站得住。
”然而,这本书只有上半部。
虽然胡适承诺一定会在有生之年写完下半部,但大家永远等不到了。
胡适还有一本书叫《白话文学史》,也是只有上半部,坑得相当任性。
胡适是搞白话文的,北大的另一位老师黄侃是搞传统文学的,并且黄侃的高徒傅斯年还跑去胡适那边了,所以黄侃一直和胡适不对付。
对于胡适写书只有上半部的问题,黄侃在课堂上调侃说:“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
”学生听不懂,黄侃解释说:“监者,太监也。
太监者,下部没有也。
”文人毒舌起来,真是招架不住。
没办法,谁让胡适兴趣太广泛,精力无法兼顾。
胡适金句────────1、“温而立,威而不猛,恭而安。
”梁实秋曾评价胡适说:“温而历适最好的形容,我从未见过他大发雷霆或盛气凌人。
他对待年轻人,属下,仆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2、宁鸣而生不默而死。
3、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4、有人告诉你牺牲你个人的自由去争取国家的自由可是我要告诉你为个人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为社会争人格,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
5、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6、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7、东方人见人富贵,说他是“前世修来的”;自己贫,也说是“前世不曾修”,说是“命该如此”,西方人便不然,他说,“贫富的不平等,痛苦的待遇,都是制度的不良的结果,制度是可以改良的,”他们不是争权夺利,他们是争自由,争平等,争公道,他们争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私利,他们奋斗的结果是人类绝大多数人的福利。
8、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镕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曳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力的俘虏,你在那俘虏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成社会的顺民了,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该有的信心。
9、女子能识字读书,固是好事,既不能,也未必是大缺陷,书中之学问,纸上之学问,不过人品百形之一,吾见有能读书作文者而不能为令妻贤母者多矣,吾安敢妄为责备求全之念乎。
10、若有人骂北大不活动,不要管他;若有人骂北大不热心,不要管他,但是若有人说北大的程度不高,学生的学问不好,学风不好,那才是真正的耻辱。
他人评价永远适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
就是在在即遭到挫折侮辱的时候,他也不失失常。
”曾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主张废除被遵奉为典雅的文言,而是提倡粗野的大白话,遭遇无数讥讽和谩骂,回击却总是和风细雨,平心静气,连一句刻薄话都罕见。
“五四”后,他与曾经的同道中人分道扬镳,各自走进不同的营垒。
胡适温良,服膺杜威的“实验主义”,主张走改良道路;鲁迅刚烈,受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从而主张走激进革命道路。
不认同胡适的“妥协”,鲁迅愤激似火,在多篇文章中对胡适极尽挖苦,讽刺与谩骂,而胡适大多数时候对此一笑了之,从不与鲁迅公开应战,而始终保持敬重,肯定鲁迅的贡献于成就。
杜威先生有一句话,用来评价胡适怕是再恰当不过了——“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他的特性有两种:一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
二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的利害。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才可以塑造出这样一个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的胡适之吧!也让“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八个字,被后人牢牢记住。
格里德在《胡适传》结尾处所写道的:“鉴于他如此真诚地要在中国培养的恰是‘现代文明’,所以我们不能忘记,他奋力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也正是我们希望看到其实现的东西。
甚至,即使我们认识到他对于即将来临的事情的理解是不完善的,我们也不能忽略掉他对于未来和前途的想象是明晰透彻的。
”素材运用适用主题:知识分子、品格修养、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等,如2012年山东卷《孙中山箴言》,2010年海南卷《参与》。
示例: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何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忧于未形,恐于未炽”后选择“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中国自古便有“文死谏,武死战”的传统,文人学者以笔墨舌口为利剑,为国家社会的建设冲锋陷阵。
胡适先生终其一生追求自由民主,倡导自由的言论之下是坚守底线,温文尔雅的风度之下是铁骨铮铮。
为追求言论自由殚精竭虑,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惧辱骂与艰险,在黑暗污浊的时代里始终坚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无怪乎人们评价他为“二十世纪影响力最大也最长久的思想家和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