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学术成就探因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作者:————————————————————————————————日期:ﻩ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王伟迪13124157理科基础班)摘要: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作为北京大学校长,他博学多才,在众多领域均有涉猎,获得了三十二个博士学位。
同时他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在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白话文,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本文首先介绍胡适的人生经历,然后说明胡适的学术成就,最后探讨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以及意义。
一:胡适简介胡适出生在安徽绩溪县,他的父亲在他三岁时就去世,所以,对于胡适而言,父亲这一角色,是缺失的。
但是在胡适的记忆中,他仍然记得父亲教他写字。
他的父亲也是一个文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决定赴京报国,但最终还是没有实现梦想,死在厦门。
他的母亲一直含辛茹苦的养育他。
胡适五岁开始在私塾里上学,学了九年的古文,为他后来的人生辉煌奠定了基础。
早年在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的思想影响。
1904年,他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
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
后来赴美留学,在康乃尔大学学习。
之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
1917年胡适回归祖国,在北京大学当教授,并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二:胡适的学术成就(1)儒学成就:胡适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把孔子和儒学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用“平等的眼光”与诸子进行比较研究,破除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开创性的影响。
胡适并不盲目崇拜孔子和儒学,他认为,“现在大多数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梦”。
(2)哲学成就:胡适在中国现代学术方面,是较早引入西方方法以来研究中国学术的。
胡适有何学术贡献
胡适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在思想启蒙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学贯中西,擅于借鉴西方的新理论、新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学问,在文学、史学、哲学等诸多领域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办过多种杂志,对中国社会、政治、时局发表意见。
由于他在知识界的领袖地位,他的言论往往产生重要影响。
他参与多次重大学术思想与文化论争,以其理性澄清人们思想上的许多困惑。
随着时间推移,他的思想的合理性愈来愈为更多人所理解。
在文学方面,除了提倡并实现了白话文学代替古文文学这一最大贡献之外,胡适还有三个方面的贡献:第一是他通过《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和《论短篇小说》等文章,较系统地提出了建设新文学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是他率先做白话诗的创作,为中国诗歌发展开闢了新途径。
第三是他用严格科学的方法整理中国文学史,他几篇著名古典小说的考证文章,被认为是无人可及的典范之作。
他的《白话文学史》,则是中国第一部完全用新观念、新方法写出的最平民化的新文学史。
胡适一生于学问上用力最多的,是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方面。
他在这方面的研究和著作,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人们往往批评胡适未能集中精力完成他的哲学史和思想史的著作,这诚然有些遗憾。
但除了他生前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及死后出版的《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之外,他还有多篇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的重要论文,以及《戴东原的哲学》这样一本专著。
可以说,胡适关于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的最具革命性的观点,大部分已通过这些论文和专题著作表达出来了。
胡适自称有“历史癖”和“考据癖”,历史学实在是他学问的本行。
哲学史与思想史是他最感兴趣、也是成绩最显著的领域,但除此之外,胡适确实还有历史学其他方面的建树。
他在大学教书时期,不但讲授过中国和外国的哲学史、思想史,也曾讲过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但没有留下相应的著作。
就其用力之多、用心之专而言,传记与学术史是最应受到注意的两个方面。
特别是前者,他一生提倡传记文学,而且提出一系列新的观念和方法,并作出了范例。
胡适的生平事迹材料
胡适的⽣平事迹材料 胡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历史家、⽂学家、哲学家,因提倡⽂学⾰命⽽成为新⽂化运动的领袖之⼀。
下⾯是店铺跟⼤家分享的胡适⽣平事迹,欢迎⼤家来阅读学习 胡适⼈物简介 胡适(1891—1962),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
绩溪县⼈。
出⾝徽商之家,1910年留学美国,1915年成为实⽤主义哲学⼤师杜威的学⽣,1917年回国任北京⼤学教授。
常识渊博,曾拥有三⼗多个博⼠头衔;1917年发表《⽂学改良刍议》,揭开中国现代⽂学⾰命运动的第⼀页;1918年加⼊《新青年》编辑部,⼤⼒提倡⽩话⽂,并撰写现代第⼀部⽩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化运动的领袖⼈物之⼀;1919年,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出“⼤胆假设,⼩⼼求证”的实⽤主义⽅法论,在全国影响极⼤;提出过“全盘西化”论点;抗战期间曾出使过美国,代表蒋介⽯签订《中美互助条约》。
政治上追随国民党,学术上是⼀代宗师,著述丰厚,治学⽅法上具有徽派朴学遗风。
胡适故居坐落在绩溪县上庄村内,建于清光绪⼆⼗三年(1897)。
正屋南向,砖⽊结构,⼆进三间两厢,“回”形通转楼。
占地208平⽅⽶,建筑⾯积350平⽅⽶。
门⾯⼆柱单门⼀楼式,上嵌砖雕、鸱吻。
门前⿊底⾦字“胡适故居”⽊牌,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题。
前进堂前摆设“⾝⾏万⾥半天下,眼⾼四海空⽆⼈”,钱君匋书。
东西分列茶⼏、靠背椅,壁间挂胡适直系亲属图表。
西部是胡适和江冬秀结婚房间,房内有⽊床、桌、椅、橱、凳等。
前厢房是胡适童年读书处。
东部房间连厢房为胡觉(胡适⼆兄)使⽤。
正厅两厢房展出胡适家书⼿稿和部分著作、胡⽒宗谱、海内外名⼠所赠字画、诗词和胡适“全家福”照⽚。
后堂堂前挂胡适⽗亲铁花画像,东侧有胡适⽣母冯顺娣照⽚。
堂上⾼悬朱底⾦字巨匾“持节宣威”四字,为⾢⼈程东屏书,款落“绩溪县长朱亚云赠,民国三⼗⼀年”。
当时胡适出任驻美⼤使,这四字意在勉励他衔命持节,不忘国威。
胡适学术成就概述
胡适学术成就概述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胡适是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动荡社会中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近百年学术史、文化史、思想史甚至教育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曾遭到批判,而今日在学术自由的空气里,胡适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人物之一。
然而不论是毁是誉,不可否认的是,胡适在文学、史学、哲学、道德、教育、文化等诸多思想和学术领域都以“但开风气不为师”为己任,做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开拓性工作。
北京大学的欧阳哲生教授曾说:“胡适留下的文字多达2000多万字,他可能是上个世纪写作量最大的大师级人物了。
”[i]胡适自己也常说:哲学是他的“职业”,历史是他的“训练”,文学是他的“娱乐”。
他在其所涉足的领域的成就可以简要概括如下:在文学领域,他开创了一条“用白话文作新文学”的路子。
胡适以《文学改良刍议》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暴得大名”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为中国的新文学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他的《尝试集》首次以白话文写诗。
《终身大事》是新文学运动中第一部问世的独幕话剧。
译著《短篇小说》(第一集)包括了都德、莫泊桑、契诃夫等举世公认的一流作家的作品,打破了以往用文言文翻译外文的惯例,采用白话文译介外国作品。
胡适对古典文学的贡献一是他先后写了《〈水浒传〉考证》、《〈西游记〉考证》、《〈三国演义〉考证》、《〈醒世姻缘〉考》、《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等多种研究考证中国古典小说的著作。
特别是他的《〈红楼梦〉考证》首次提出《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体小说,标志着新红学的崛起,对后来周汝昌、俞平伯等红学家影响深远。
二是他写了一部《白话文学史》,较早系统地探索中国通俗文学。
“他钩沉出近千年的白话,尤其唐、宋以来的白话小说……胡适写出《白话文学史》(卷上),就是告诉人们:白话文学是有很长又很光荣的历史的,而不是这三四年几个人凭空捏造出来的,国语文学乃是一千多年历史进化的产儿。
”[ii]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胡适也是值得一提的,“他提倡传记文学是为了保存真实的历史材料,并着眼于它的感化功能。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胡适的贡献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胡适的贡献作者:刘培强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19期胡适在回国并开始任教于北京大学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一跃而成为新学术、新思想的领导人物,这样“暴得大名”的例子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很少见到的。
伴随着他的“暴得大名”的是“批胡”或“反胡”的言论,这一现象在他生前与死后都没有停止过。
不管是“拥胡”也好,“反胡”也好,后生的我们已无法还原历史的每一个细节,去揭开每一个疑问。
但我们不能像周明之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无时不把我们想当然的道德观,强加之于古人,定他们的罪。
近几十年来,更无时不以盲目的政治教条,作为判刑和褒扬的尺度。
……我们为民族社会所留下的,几乎都是自我贬抑的集体记忆而已。
”我们需要的是客观、平和的心态。
不管胡适的功大于过也好,还是过大于功也好,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地位都是无法磨灭的,本文便通过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试图找回一个真实的胡适。
一、提倡白话文如前文所述,白话文的提倡与顺利实施使胡适在学术思想史上名声大噪。
但白话文的使用对中国思想、社会和文化具有更大更为深远的影响。
周策纵在《胡适对中国文化的批判与贡献》一文中说:“从五四时代起,白话文不但在文学上成了正宗,在一切写作文件上都成了正宗。
这件事在中国思想、学术、社会和政治等方面都有绝大的重要性,对中国人的思想言行都有巨大的影响。
在某些方面看来,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
……这无疑是胡适对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
”由提倡白话文而带来的一场文化革命,也是对于社会秩序的象征性重建。
胡适把林纾所鄙视的“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提升到“国语”的地位,打倒了文言的权威,实际上也就夷平了操纵着书写特权的士大夫阶级。
这也正是格里德在《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指出的:“这种书面语言,与其他任何制度一样,维护了传统中国中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等级界限。
……这场文学革命的目标就远远超出了对一种文学风格的破坏。
这场革命的反对者所保护的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价值体系。
重识胡适的学术成就及局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重识胡适的学术成就及局限㊀㊀㊀周仁政摘㊀要:㊀中国现代学术文化起源于‘新青年“,在胡适所倡导的 整理国故 运动中蔚为大观㊂胡适是现代学院派学术文化传统的典型代表㊂疑古证古,评古论今;实证主义,科学至上;反体系建构,论说观点化㊁实用化;反对唯心主义,否定形而上学,成为现代学术文化思想建构和方法论变革的重心㊂此等现代学术文化遗产,需要当代学术界认真反思和清理㊂关键词:㊀现代学术文化;胡适;新文化观;学术方法论中图分类号:B261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4-9142(2019)05-0083-09收稿日期:2019-02-28作者简介:周仁政,男,湖南津市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㊂(湖南㊀长沙㊀410081)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 ‘新青年“回顾与研究:以思想㊁文学为中心 在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上,胡适的思想方法和学术造就,始终作为中国现代自由主义学术文化的一座重镇,引领着一部分同样具有自由主义思想观念的知识分子在各自的学术思想领域作出不同的开拓,产生不同的成就㊂欧美教育背景与相应的知识观念体系对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成长及其学术生活的确立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决定了他们在学术道路的选择和基本研究方法及思路上具有某种共性和共同特征㊂于此,胡适堪称典范㊂从‘先秦名学史“的写作和 整理国故 运动中可以看出:一方面,胡适确立自己的学术志向,就是要以实验主义的 科学 方法,从历史的土壤中寻求因缘, 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㊁协调和继续发展 ①;另一方面,以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为方针,至力于学术开拓与思想创造,为新文化添砖加瓦㊂在方法尚实㊁思想求真的意义上,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锲而不舍地创设研究领域,开辟学术新路,其新文化观与他人不同,其学术思想也与别人迥异㊂本文试图以此为切入点,对胡适的学术贡献与局限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并据此反思五四新文化的反传统问题㊂笔者认为,中国现代学术既要回到胡适,又应该超越胡适㊂一㊁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及文学史研究1920年代,以‘先秦名学史“为开端,胡适首选的研究领域是中国哲学史,这也是他1917年任教北京大学时开设的主要课程㊂其著1918年完成部分书稿,1919年2月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题名为‘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至1929年共出15版㊂1931年收入商务印书馆 万有文库 版本时更名为‘中国古代哲学史“㊂胡适说,他当时正撰著‘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决定不再用‘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中)“的名称了,即将其以‘中国古代哲学史“为名单行,以后著述另称‘中国中古思想史“‘中国近世思想史“㊂①这是他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个总体规划㊂最终除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外,‘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未完稿1930年在上海中国公学出过油印本,部分章节在一些刊物上公开发表,全书手稿本1970年代在台湾影印出版㊂可留意的是,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研究1930年代转向为中国思想史研究㊂1942年胡适在美国时,于一本英文杂志‘亚洲研究“(Asia Magazine)上发表了‘中国思想史纲要“一文②,可以一窥其研究设想和基本思路㊂在中国哲学及古代思想史研究学术史上,‘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一书无疑具有重要的开拓性㊂蔡元培在为其撰写的序言中指出,除了在材料上去伪存真的功夫,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于 形式 上填补了中国古代学术历来无史的空白㊂由于旧有之学及古人之述无所依傍,胡适不可避免地采用了西洋哲学史的撰述体例及方法㊂这也是中国现代系统性学术研究在形式和方法上西洋化的表现㊂由于胡适出身 世传 汉学 的绩溪胡氏 ,又留学美国 兼治文学哲学 ,这是他的学力功底及优势所在㊂对他在学术方法和观念上的创新,蔡元培总结出四大 特长 : 第一是证明的方法 ,对于一个哲学家,考实其生存的时代,辨析其思想的来源,辨别其遗著的真伪,对此多下功夫, 不但可以表示个人的苦心,并且为后来的学者开无数法门 ; 第二是扼要的手段 ,从 一半神话,一半政史的记载 中 截断众流,从老子孔子讲起 , 抽出纯粹的哲学思想,编成系统 , 认定所讲的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发达史,不是中国民族的哲学思想发达史 ,诚为胡适撰著的高明之处; 第三是平等的眼光 ,传统哲学尊儒崇孔,意气争讼,胡适 此编,对于老子以后的诸子,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 ,学术态度 平等 公允; 第四是系统的研究 ,胡适撰著不似古人旧学之 平行法 ,而于诸子之学 排比时代,比较论旨,都有递次演进的脉络可以表示 ,乃其 系统法 的优胜㊂③直至晚年,胡适对于自己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所自诩的是: 我这本书的特别立场是要抓住每一位哲人或每一个学派的 名学方法 (逻辑方法,即是知识思考的方法),认为这是哲学史的中心问题㊂ 他对哲学所真正关心的问题是知识论性质的方法问题,即逻辑思维的问题㊂在他看来,不仅历史上的诸子百家争鸣是一个 名学方法的争论 ,至于朱熹㊁王阳明关于 格物 的不同解释,也是存在于 名学方法 上的根本分歧㊂因此,他理解的中国哲学史不是各家的杂陈,而是思维方法的不同解说与辩护,以及知识论性质的对于社会历史的不同认识与观察,因而都难免带有经验论色彩,都有客观的和主观的依据可循㊂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的不同,解释社会历史的知识观念的差异,才是哲学的根本问题㊂实则这也是胡适在对于杜威思想的接受中所获得的带有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色彩的哲学世界观,以此解释和研究中国哲学史,亦必使其充满了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色彩㊂在经验论的意义上,胡适只承认各家学说有不同的来源,及不同的认识和实践价值,不承认其有高下等级㊂各种经验(知识)之间是可以排比和互证的,因而不能彼此分割㊂历史上关于诸子百家的不同解释,正是基于互相割裂,以儒家思想为准绳判定其高下的偏颇,方法上的不同和对立才是根本问题㊂所以,他认为,必须 推翻 六家 ㊁ 九流 的旧①胡适:‘ 中国古代哲学史⓪台北版自记“,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㊃中国哲学史(上)“,北京:中华书局, 1991年版,第3-4页㊂说,而直接回到可靠的史料,依据史料重新寻出古代思想的渊源流变 , 这个治思想史的方法是在今天还值得学人的考虑的 ㊂①在对于中国哲学㊁思想史的研究中,胡适以思想方法为重点,按其所理解的近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即所谓 为反对独断主义和唯理主义而强调经验,在各方面的研究中充分地发展科学的方法,用历史的或者发展的观念看真理和道德 ,归纳和阐释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发展历程㊂他认为,从远古到汉代, 古典时代 的儒学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㊂而中古时代(唐代及其以前),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盛,把中国人的思想导入各种非理性主义的宗教狂热㊂反对经验,逃避现实,儒学也便在这中间渐渐失去原有的光彩,中断了它的生命力㊂宋明的新儒学派企图以两种不属于儒家的逻辑方法重新解释死去很久的儒学,意在 复兴儒学 ㊂一是宋代程朱理学的 格物致知 ㊂宋儒学派对 格物 的提倡使儒学关注的中心重新回到经验层面,但其逻辑方法却有三大错误: (1)缺乏实验的程序,(2)忽视了心在格物中的积极作用㊁指导的作用,(3)最不幸的是把 物 的意义解释为 事 ㊂ ②因而也没能走上如西方近代哲学那样建立哲学与科学的必然联系的道路,失去了它应有的社会价值㊂另外,明代王阳明的 心学 是对宋儒学派的一种反动,也是一种发展㊂他提出的 致良知 把人的思维方法引向 心学 一途,提出 万物皆备于心 , 心外无物 ,却在 独断主义和唯理主义 的意义上误入歧途㊂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哲学这一长期的发展进程,并没有对现实社会政治产生任何实际的促进作用,乃是宋儒 格物致知 的学说引导了清代由 汉学 所代表的学术昌炽,发展了一种在当时世界堪称先进的学术研究的科学方法,大概这才是它在传统文化史上的实际效应㊂然而在胡适看来,孔子所代表的儒学却是最积极的社会哲学㊂孔子是最伟大的社会改革家㊂在春秋社会大变动的特殊时代,他最先把由老子所开创的柔懦的 儒 发展成为刚毅进取的儒学㊂他不仅为老子学说中那个 无名 的 道 找到了最实际的 名 仁(人) ,并且旗帜鲜明地在 为政 与 为人 两条道路上提出 正名 ㊂倡言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即其先于政治重建的思想重建与道德重建的观念㊂他在求知的道路上尚 简 崇 易 ,把老子消极的物质运动观(自然社会观)发展为积极的社会实践理论和教育哲学㊂在‘易经“一书中,他用一种在当时来说极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方法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为他的哲学思想提供理论依据㊂另在‘说儒“一文中,胡适依据仅有的史实不惜笔墨地塑造了一个作为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的孔子形象,寄寓自己的现实情怀和政治理想,借古人之樽浇自己的块垒㊂首先,他根据有限的材料论断老子和孔子都是殷商遗民的后裔,他们所执的 礼 原本都是殷礼㊂在春秋之际列国纷扰, 礼崩乐坏 的时代,老子首先以 柔懦 的姿态厌世避世,力主回复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㊂而继起的孔子则反其道而行之,力求 入世 ㊂ 举逸民 , 继绝世 ㊂努力实践殷商民族亡国后流传着的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的 救世圣人 的预言㊂他为政为教,只在贯彻一个 礼 字,但在 礼 的问题上他没有老子似的保守和偏执㊂他相信周公文武当年伐纣是顺乎天命的,数百年前的殷礼也变成实际的周礼,所以他感慨道: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他最高贵的品质就在于克服了一个保守 柔懦 的殷商遗民的靡废心态,坚信 天生德于予 ㊂不仅在鲁国贵族的议论中,更在他自己的心灵里执着于一个信念: 圣人之后,必有达者,今其将在孔丘乎! 他为人仁爱温厚,旷达乐观㊂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㊂他周游列国,四处碰壁之后专心执教后生,令受教者仰之曰: 以予观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在其崇拜者眼中,他仍葆有一副 素王 的面目㊂一部‘论语“使他仪容俱在,传输着后世对他的景仰㊂他的 克已 姿态使他谆谆从事于文化事业,整理出‘诗“‘书“‘易“‘礼“,以为后世 复礼 之凭据㊂以其未竟之志写作了微言大义的‘春秋“,寄托对现实政治的愤懑之情,令后世乱臣贼子惧㊂及终,他慨叹之曰: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在胡适看来,作为 素王 的孔子这种 不满意 的结局,多么像犹太民族亡国之后应命而生对其民族实施精神拯救的耶稣㊂大哉孔子!胡适写道: 他抱着 天下其孰能宗予 的遗憾死了,但他死了也 复活了: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㊂ 他打破了殷周文化的藩篱,打通了殷周民族的畛域,把那含有部落性的 儒抬高了,放大了,重新建立在六百年殷周民族共同生活的新基础之上:他做了那中兴的 儒 的不祧的宗主;他也成了 外邦人的光 , 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 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 ㊂ ①在胡适看来,孔子所 复活 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带优势性的文化,而是成就了一场存在于殷周民族之间颇有意义的文化上的 反征服 ㊂改革家的人格魅力与 调和三代文化 的开放精神,以及 仁(人) 的人文主义观念,是胡适从近现代政治文化意义上推崇孔子的思想基础㊂与此相对应,在胡适的心目中,老子的地位便与孔子大相径庭㊂胡适在其论述中把老子的活动和哲学思想,视为孔子及其学说产生的 背景 ㊂据胡适论证,老子生活的公元前六世纪初,是由诗人和 辩者 构成的 古代中国的启蒙时代 ㊂老子就像古希腊的普罗塔哥拉, 是他那个时代的最大的批评者,并且他的批评总是带破坏性和反权威性 ㊂从近代哲学与政治意义上来说,他便是一个 哲学上的虚无主义者 和政治上的 放任的无政府主义者 ②㊂然而,老子是 中国哲学的始祖 ,他的哲学思想 全是当时社会政治的现状所唤起的反动 ㊂③在他的思想中,为寻找一个世事万物的根本而提出了 道 ,并设定其内涵是 无为 和 无 ,因而 他主张废除一切由文明创设的人为约束和制度返回到自然状态中去 ④㊂从‘老子“一书中老子抨击时政的观点看,他的学说的产生可谓一场革命㊂但他毕竟是一个 殷商老派的儒 ,以 柔懦 的本色,奉其 不争 之道㊂ 损不足以奉有余 的世道人心使他 从一个最拘谨的丧礼大师,变到了一个最恣肆无礼的出世仙人 ⑤㊂但仍不改其 柔懦 本色㊂他尚沉思,反对行动,认为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㊂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㊂他倒退的历史观 使他关于变化的概念不大像是从 简单 和 细致 到 复杂 和 困难 的一个连续展开,却成为一个可以周期地倒退到最初的和原始的状况的循环过程 ⑥㊂为了强调 无名 的自然状态的优越性,他过于看重事物的相对性而使 名 的概念变得不真实㊂如此等等㊂在胡适看来,老子哲学恰好代表了一种 诡辩 时代哲学上的非逻辑性,而有待于发展到孔子哲学所代表的 逻辑时代 ㊂并且,为维护这种理论上的逻辑性,胡适在研究中反复论证并坚持老子及其‘老子“一书在时间上先于孔子及其著述的观点㊂无论是胡适的哲学史观还是其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论断,均可看出胡适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特征是对于中国文化思想史的逻辑论和经验化的理解和解释㊂他关心的不是哲学和思想本身的问题,而是其在历史序列中的意义和价值定位㊂即它的 有用 性而非 唯理 性,它的已然的价值和意义而非未然性的 终极 思想和理论㊂故此,胡适否定老子哲学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认为这一切都是保守和消极的要素,不利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㊂而及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实际,胡适也不欲再谈论孔子及其儒学的哲学思想内容和价值 早在1917年2月,在他发表于‘新青年“2卷6期上的‘白话诗八首“中,就这样评述过孔子及其学说: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亦不知老之将至,认识这个真孔丘,一部‘论语“都可废㊂ (‘孔丘“)无疑,在胡适看来,孔子的人格作为历史的经验化的赋予是可效仿和永存的,但其思想(学说)则未必,甚或已过时而不足道也㊂以思想㊁文化为重点,胡适的文学史研究亦颇有建树,古典小说研究包罗万象㊂他把自己关注的重心放在俗文学史序列,在于他要以自己的方式,通过搜罗历史材料,重新解释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规律,求证他在文学革命中提出的 白话为中国文学正宗 的观点㊂‘白话文学史“一书正是他演绎自我观念,寻①②③胡适:‘说儒“,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㊃中国哲学史(下)“,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657页㊂胡适:‘先秦名学史“,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㊃中国哲学史(下)“,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783-785页㊂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㊃中国哲学史(上)“,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43页㊂求学术支撑,建构文学(文化)革命思想体系的重要实践㊂胡适认为: 白话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㊂ 文学革命乃是中国的 文艺复兴 ㊂因为处处要拿 传统的死文学(按:文言文学)来做比较 ,以阐明白话文学进化的事实,一部白话文学史在胡适笔下俨然一部货真价实的 中国文学史 ㊂其撰述中常能上下求索,旁征博引㊂实质上,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是一部在其历史观念指涉下的中国文学由文言到白话的演化史㊂而且,在书中胡适对 白话 作出了宽泛的解释: 白话 有三个意思;一是戏台上说白的 白 ,就是说得出,听得懂的话;二是清白的 白 ,就是不加粉饰的话;三是明白的 白 ,就是明白晓畅的话㊂ ①就研究方法上说,除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审慎的态度和实证的方法亦使这部著作增色不少㊂研究中,胡适坚持用材料说话,不尚空谈,尽管为着演绎观念用心良苦,但总体上并不给人空泛突兀之感㊂通过这部书的写作胡适坚定了两个文学史上的基本观念:(一) 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间 ②,(二) 国语文学乃是一千几百年历史进化的产儿 ③㊂不同于激进主义者对于历史的断章取义和粗暴拒绝,胡适以自己的学术成就证明了中国文化革命的基因是潜伏在自己民族的血脉和历史源流中的,现代文化革命乃是 中国的文艺复兴 ㊂二㊁胡适新文化观及其学术文化品格以 中国文艺复兴 的思想来建构自己的新文化理念,是胡适学术文化活动的特征㊂在这个意义上,一方面,胡适认为中国现代文化不是外来文化,它必须建构在自己文化历史的深厚根基上;另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化也不是传统文化,它在思想和方法上必须接受现代世界文化的影响,达到 充分的世界化 和真正的现代化㊂他说:历史上存在着 近一千年的 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㊂从西历纪元一千年到现在,将近一千年,从北宋开始到现在,这个九百多年,广义的可以叫做 文艺复兴 ㊂一次 文艺复兴又遭遇到一种旁的势力的挫折,又消灭了,又一次 文艺复兴 ,又消灭了㊂所以我们这个四十年前所提倡的文艺复兴运动,也不过是这个一千年当中,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当中,一个潮流㊁一部分㊁一个时代㊁一个大时代里面的一个小时代 ㊂他认为,新文化运动所进行的 革命 其实是复活和再生,即 文艺复兴 (Renaissance),这正是傅斯年等当年所订‘新潮“刊名英文译名的由来,胡适极为赞赏㊂白话在胡适看来则 是我们老祖宗的话,是我们活的语言,人人说的话 ㊂白话文学就是以 全中国百分之九十的区域,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口所说的话 为基础的文学,就是国语文学㊂以 文艺复兴 的观点来看,胡适把千百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看成是一种双重进化的历史: 一个是上层的文学,一个是下层的文学㊂ 上层文学是 贵族文学,文人的文学,私人的文学 , 大部分我们现在看起来,是毫无价值的死文学,模仿的文学,古典的文学,死了的文学,没有生气的文学 ;下层文学 是老百姓的文学㊂是活的文艺,是用白话写的文艺,人人可以懂,人人可以说的文艺 ㊂譬如儿歌,民间的山歌㊁情歌;‘今古奇观“㊁ 三言二拍 ㊁‘三国演义“‘水浒传“那样的小说㊂其产生既不关个人功名利禄,流行于民间亦无补于人们建功立业㊂宋元以降, 话本 弹词 戏曲 等都 是由老百姓唱的 情歌 ㊁ 情诗 ㊁ 儿歌 这些东西变来的 ㊂这就是我们新文学的基础㊂以此为基础的新文学的产生就是 文艺复兴 ㊂因此,所谓 中国的文艺复兴 ,胡适解释说:我们老祖宗已经做的事体我们拿来提倡,我们学他们的样子,我们来发扬光大㊂我们从前以为这是老百姓的东西,士大夫看不起,我们当初大学教授们号称为学者,都是从古文里面打了跟斗出来,从古文里面洗了澡出来㊂在古文里面,无论是古文,无论是古诗都站得住了,在社会上已经有了①胡适:‘白话文学史㊃自序“,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㊃中国文学史(上)“,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42页㊂地位了,我们愿意解放这一种古诗古文,我们愿意采用老百姓活的文字,这是我们所谓的革命;也可以说不是革命,其实还是文艺复兴㊂我们的资本 这个语言的资本,是我们的几万万人说的语言,是我们文学的资本,文学的范本,文学的基础;几百年来,一千年来,老百姓改来改去,从无数的无名作家,随时改来改去,越改越好,这些名著这些伟大的小说做了我们的资本㊂所以说文艺复兴,正是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的材料,给我们的基础㊂①新文化 也好, 新文学 新文艺 也好,在胡适看来只要从历史中重新择取,重新判断其优与劣,重新掂量其是与非,让已泯灭的再生,让被压制否弃的恢复应有的地位,就是我们的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化㊂其中需要我们重新建构的,仅仅是新的方法和观念㊂对于文学革命,胡适强调的是 国语 的观念建构㊂他说:在现代欧洲文学发展史上,文学的语言必定是一国的 国语 ,任何 国语 都必须是文学创作的最佳工具㊂ 大凡一种方言被选择为一国的国语 ,需要有三个条件: 第一,这方言是该国最普遍使用的方言 ,即 它必须是各该国最流行的语言㊂在中国,后来被尊为 国语 的 白话 ,原是 官话 ㊂它是中国最普遍使用的方言 ㊂第二, 最好这个方言之中曾产生过一些文学 ,如但丁写作‘神曲“所用的意大利多斯加尼的方言㊂ 中国的 官话 包括北京方言㊁华北方言㊁长江中上流域的方言㊂纯 北京话 曾产生过像‘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等小说名著㊂ 普通话 也曾产生过许多小说,最早的像‘西游记“和‘儒林外史“㊂这许多大部头的官话小说,使中国的 官话 具备了足够的资格作为中国的 国语 ㊂第三, 是一个方言之内的文人学士,对该方言的文学价值的有意识的肯定 ㊂这正是五四文学革命之功㊂文学革命就是改变了人们对于语言与文学的观念,以白话为工具,创造了 国语的文学 和 文学的国语 ㊂就更广大的 新文化运动 ( 新思想运动 )而言,犹如欧洲的文艺复兴,是促进 新文学㊁新文艺㊁新科学和新宗教之诞生 ,及现代民族国家之形成㊂亦如 国语 的观念一样,其最高的建构亦必然是 国家 的观念㊂对此,胡适指出:新文学的产生适应了人们自我表达的要求,白话成为 新的自我表达的工具 ㊂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和欧洲的文艺复兴 还有一项极其相似之点,那便是一种对人类(男人和女人)解放的要求,把个人从传统的旧风俗㊁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㊂欧洲文艺复兴是个真正的大解放时代㊂个人开始抬起头来,主宰了他自己的独立自由的人格,维护了他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㊂与此相呼应的,五四时代便有周作人提出 人的文学 的观念㊂因此,人们开始讨论 人类的性生活㊁爱情㊁婚姻㊁贞操等等问题 ,以及 个人与国家㊁个人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 等各种问题㊂ 家庭革命 伦理革命 等口号应运而生㊂这种 新潮 便是文艺复兴的潮流㊂ 科学 和 民主 ,胡适认为只是一种不同以往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㊂他说: 在我看来, 民主 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 科学 则是一种思想和知识的法则㊂科学和民主两者都牵涉到一种心理状态,一种行为的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㊂ 一方面, 因为我们拥护德先生,我们必须反对儒教,反对旧家庭传统,旧的贞操观念,旧的道德和旧的政治㊂因为我们拥护赛先生,我们一定要提倡新文学㊁新艺术和新宗教,正因为我们要拥护德㊁赛二先生,我们只有去反对所谓 国粹主义 ;但另一方面,这一切作为 新思潮的意义 ,则只在于 一种新态度 ,这种新态度就是 评判的态度 ,即尼采所谓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㊂对于 新文化运动 而言,其最重要者在于: 第一是研究当前具体和实际的问题 ,第二是 输入学理 ,第三是 整理国故 ㊂用新的观念来认识国家,重建政治 民主 ;用新的方法来研究历史,重构文化 科学 ㊂这正是胡适 中国文艺复兴 思想的核心和目标㊂②余英时认为,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胡适代表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建构自己意识形态的要求,他 从资本主义的美国带回来的实验主义便恰好能满足这个阶级的精神要求 ㊂这一方面使近代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 中体西用 的保守主义文化观念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一方面使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的。
胡适图书馆学思想及贡献研究
胡适图书馆学思想及贡献研究胡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百年学坛之巨子”,其在图书馆学领域的思想和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旨在对胡适在图书馆学领域的思想和贡献进行研究。
1. 博物馆与图书馆的区别胡适在其《增广贤文集释疑·博物馆·卷》中提到了博物馆与图书馆的区别。
他认为博物馆是一种通过展示物品来传递知识的场所,而图书馆则是通过书籍传递知识的场所。
他还指出了博物馆和图书馆在知识传递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认为博物馆可以直接让人们观察事物,使人更直观地了解知识;但同时,博物馆缺乏书籍所具有的文字解释和批判,难以传达深度和广度方面的知识。
2. 图书馆的作用胡适在其《胡适文艺论丛书·读书方法》中提到了图书馆的作用。
他认为图书馆是一个知识的存储库,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更能提供广泛的知识,帮助人们修身养性、提高素质。
他还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是人们成长、学习的有效途径,是获取知识、提高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胡适在其《胡适文艺论丛书·读书方法》中还提到了图书馆员的职责。
他认为图书馆员不仅仅是管理图书馆的人,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学识和文化底蕴,能够帮助读者寻找适合自己的书籍和阅读方法,指导读者在阅读中更好地成长和提高自己的素质。
二、胡适在图书馆学领域的贡献1. 提出“人文主义的图书馆学”思想胡适主张图书馆学应该以人为本,注重阅读的过程和价值,而不仅仅是关注图书馆的管理和技术问题。
他提出了“人文主义的图书馆学”思想,强调图书馆的作用在于提供适合读者需要的知识和文化资源,帮助读者得到知识和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这种人本主义的图书馆学思想弥补了管理学和技术学对于图书馆学研究中人本因素不足的缺陷。
2. 组织中山大学图书馆建设胡适是中山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亲自组织了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工作。
他认为图书馆是中山大学学术研究的核心,也是学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胡适学术成就概述
胡适学术成就概述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胡适是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动荡社会中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近百年学术史、文化史、思想史甚至教育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曾遭到批判,而今日在学术自由的空气里,胡适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人物之一。
然而不论是毁是誉,不可否认的是,胡适在文学、史学、哲学、道德、教育、文化等诸多思想和学术领域都以“但开风气不为师”为己任,做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开拓性工作。
北京大学的欧阳哲生教授曾说:“胡适留下的文字多达2000多万字,他可能是上个世纪写作量最大的大师级人物了。
”[i]胡适自己也常说:哲学是他的“职业”,历史是他的“训练”,文学是他的“娱乐”。
他在其所涉足的领域的成就可以简要概括如下:在文学领域,他开创了一条“用白话文作新文学”的路子。
胡适以《文学改良刍议》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暴得大名”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为中国的新文学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他的《尝试集》首次以白话文写诗。
《终身大事》是新文学运动中第一部问世的独幕话剧。
译著《短篇小说》(第一集)包括了都德、莫泊桑、契诃夫等举世公认的一流作家的作品,打破了以往用文言文翻译外文的惯例,采用白话文译介外国作品。
胡适对古典文学的贡献一是他先后写了《〈水浒传〉考证》、《〈西游记〉考证》、《〈三国演义〉考证》、《〈醒世姻缘〉考》、《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等多种研究考证中国古典小说的著作。
特别是他的《〈红楼梦〉考证》首次提出《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体小说,标志着新红学的崛起,对后来周汝昌、俞平伯等红学家影响深远。
二是他写了一部《白话文学史》,较早系统地探索中国通俗文学。
“他钩沉出近千年的白话,尤其唐、宋以来的白话小说……胡适写出《白话文学史》(卷上),就是告诉人们:白话文学是有很长又很光荣的历史的,而不是这三四年几个人凭空捏造出来的,国语文学乃是一千多年历史进化的产儿。
”[ii]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胡适也是值得一提的,“他提倡传记文学是为了保存真实的历史材料,并着眼于它的感化功能。
胡适研究报告
胡适研究报告
胡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文化活动家和政治人物,他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文化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适研究报告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1. 胡适的学术成就:介绍胡适在哲学、文学、翻译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探讨他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
2. 胡适的教育理念:分析胡适在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和观点,探讨他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3. 胡适的文化观点:阐述胡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西方文化的借鉴,探讨他的文化观点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4. 胡适的政治理念:探讨胡适对中国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的思考和建议,分析他的政治理念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影响。
5. 胡适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介绍胡适在国际学术交流和文化合作中的重要角色,分析他对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与合作的推动作用。
6. 胡适思想的现实意义:总结胡适的思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文化变革的现实意义,探讨他的思想对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应对方向。
以上仅为胡适研究报告的一个大致框架,具体内容可根据需求和研究角度进行展开。
胡适图书馆学思想及贡献研究
胡适图书馆学思想及贡献研究1. 引言1.1 胡适图书馆学思想及贡献研究概述胡适(1891-1960)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图书馆学者。
其对图书馆学的深刻思考和实践贡献不仅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
胡适的图书馆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图书馆的角色和功能、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读者教育和馆藏建设等方面。
通过对胡适在图书馆领域的具体贡献以及对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启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借鉴其思想,拓展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提升图书馆服务的品质和水平。
本文旨在通过对胡适图书馆学思想及贡献的研究,探讨其在图书馆学领域的影响和价值,以及对其思想的思考和展望,从而充分展现胡适在图书馆学领域的重要性和贡献。
2. 正文2.1 胡适对图书馆学的重要观点胡适认为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为民众提供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平台。
他强调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不应该设限于某些特定群体,而是应该让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进入图书馆,获取所需的知识。
胡适强调了图书馆的文化使命,认为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存放书籍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书籍传播文化,促进人们的思想交流和精神提升。
他认为图书馆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殿堂,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华。
胡适强调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认为图书馆应该为人们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拓展视野。
他倡导图书馆要不断更新自身的信息资源,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胡适的观点强调了图书馆的开放性、文化使命和信息服务功能,他的思想对今天的图书馆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2 胡适在图书馆事业中的具体贡献胡适在图书馆事业中提倡并倡导了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和方法。
他强调图书馆应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积极推动信息服务和知识传播,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需求。
他提倡图书馆要不断引入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使图书馆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机构。
胡适作为著名学者和思想家,他在图书馆事业中的具体贡献还表现在推动图书馆学科的发展和完善。
胡适图书馆学思想及贡献研究
胡适图书馆学思想及贡献研究胡适(1891-1962)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学术贡献涵盖了众多领域,其中包括了图书馆学思想及贡献。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胡适在图书馆学方面的思想及其贡献。
一、胡适的图书馆学思想胡适认为图书馆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的仓库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他在《新知识分子与图书馆》一文中指出:“图书馆对新知识分子的意义在于,能给他一个还击社会的基本武器。
”这体现了胡适对图书馆的重要性的看法。
他认为,图书馆的存在不仅仅是传承文化,更是为新知识分子提供了获取知识、参与社会活动的平台。
胡适还强调了图书馆的世界性和综合性。
他认为图书馆应该收集全球各地的知识作品,以丰富读者的知识视野。
他还主张图书馆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知识机构,集合了不同领域的知识资源,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研究资源。
胡适在图书馆学方面还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观点,例如他强调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为所有人开放,无论其出身、社会地位或财富状况。
他还提出,图书馆应该尊重读者的需求,秉持服务读者的宗旨,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和更加方便的借阅途径。
胡适在改革图书馆服务和管理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图书馆应该注重读者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使图书馆成为一个为读者服务的中心。
他还提出了一些管理上的创新观点,例如建议建立多媒体资料库,推广电子阅览室等,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变化。
胡适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理论观点,例如他认为图书馆应该注重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读者的文化修养和素质。
他还强调图书馆要注重挖掘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的图书馆学思想和贡献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理论思想和实践经验对当代图书馆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图书馆学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胡适学术成就探因摘要:胡适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颇多,这在学术界已逐渐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
本文通过对胡适生平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出了他在学术上取得成就的“四因子”:雄厚的国学基础,这为他后来治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丰富的新知识、新思想,为其治学提供了参考比较的材料;科学方法论的指导,是他治学的一把利刃;现实社会的需求,是他治学前进的动力。
有这四个因素,才使他能够在学术研究中驰骋,也正是在这四个因素的作用下,才使得他在学术的研究中取得了卓然的成就。
关键词:胡适学术成就原因Abstract: The accomplishment that Hu Shi gets on leaning is quite much. This zais to have gained acception of a major scholar already academic circles. By direct on Hu Shi all one’s life ,collection, the collate of a data, sum up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having put up “four factors” that he is getting accomplishment on learning: The tremendons studies of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 basics, is that he does scholarly research having laid down solid basics; Rich new knowledge, new thought, provide referential umparative material to do scholarly research; Need of real society, the driving force that is to go ahead that his does scholarly research. Exactly be that have had this four factors, the effect has gone down, he has got just now will do among research of the learning brilliant accomplishment just now if he is able to gallop, also to exactly be among academic research among this four factors.胡适在近代史上是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但其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已被大多数学者所肯定,正如胡明先生在《胡适文化学术思想概论》中指出:“胡适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者中是学科领域涉猎最广、研究面最宽的一位,有所谓‘十项全能’之美称。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胡适(1891-1962),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化评论家、翻译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哲学的奠基人。
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胡适在哲学领域的成就是显著的。
他是中国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开启了中国现代思想的新纪元。
他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思考,使他对中国儒学和传统文化提出了批评和反思。
他通过对西方文化和哲学的借鉴,提出了“文化自觉”、“维新精神”等理念,为中国自强不息、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提供了思想支持。
其次,胡适在文学批评领域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在文学批评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
他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独特而有力的批评,力图改变中国文学的现状,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他提出了“演说家与审美家”的观点,认为一个作家既要有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也要追求艺术的美感,追求艺术与社会的结合。
此外,胡适在教育领域也有卓越的贡献。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
他的教育观念对于中国教育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提出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后,胡适在翻译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
他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向中国读者介绍了西方文化和思想。
他的翻译工作既注重忠实于原著的精神内涵,又力求语言的自然流畅,使西方文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理解。
胡适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主要得益于他对学术研究的执着追求和深入思考。
他具备非凡的批判精神和勇于挑战传统的勇气,敢于对权威进行质疑,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的态度。
另外,他具备广博的学识,熟悉中西方的文化和哲学,这使他能够深入领会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精髓,从而能够产生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总而言之,胡适的学术成就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对哲学、文学批评、教育和翻译等领域的研究和思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持和理论指导。
他勇于挑战传统,追求真理,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胡适的治学思想及影响
论胡适的治学思想及影响一代学术名人及教育家胡适,受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自幼逐渐形成了一套自身的治学思想。
他认为治学过程中务必要培养和坚持怀疑的、批判的、自由的、不苟且的和科学的精神,同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治学方法,首先要正确选择学习切入点,依据学习兴趣和个人禀赋选择学科专业;其次要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为核心方法,以保持基本的治学习惯为基础。
他的治学思想对其本人、学术思想界和教育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标签:胡适;治学精神;治学方法胡适一生主要活跃在学术思想界和教育界,他的治学思想无疑在当时的学术界掀起了一阵阵浪潮,并指导和培养了大批学生,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不为过,其中不乏学术界的知名学者人士;而他的治学思想也是一份独特的精神遗产,对当今乃至后世的历史借鉴意义不言而喻。
一、胡适治学思想的来源(一)家庭教育的熏陶胡适治学思想的形成与他所受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胡适的父亲胡传生前对他的亲身教育有限,仅教他识得几百汉字,但其治学精神对于胡适的影响却是启蒙性的。
胡传去世后,不到四岁的胡适得父亲遗嘱教他努力读书上进,胡适的母亲冯氏得丈夫嘱咐“穈儿天资聪颖,应该令他读书”,寥寥数语,对胡适一生的影响却非常之大。
幼年的胡适无疑从父亲的治学上受到了莫大的启发,他十多岁时对宗教的怀疑倾向与批判精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亲所遗留的精神遗产的影响。
母亲冯顺弟在胡适的学习和成长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自胡传逝世之后,冯顺弟以胡传为样板对胡适进行教育,严格督促他念书学习。
胡适全然记在心中,母亲用她全部的生活和为人处世教给了他一种做人和做学问上的容忍精神,“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接人待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这位慈母对此后胡适一直践行思想自由和包容精神起了重要作用。
(二)学校教育的浸染胡适治学思想的趋渐成熟归功于学校教育及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自身领悟,尤其是他在美国留学期间所受的几位老师和人物的影响与启发。
下文关于胡适的判断
下文关于胡适的判断
【最新版】
目录
1.胡适其人及其时代背景
2.胡适的学术贡献
3.胡适的社会影响
4.对胡适的评价
正文
胡适,原名适之,字曾琛,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生于清朝末年,成长于民初时期,是我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生活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面对民族危机和国家困境,他积极投身于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的潮流中,为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胡适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哲学、文学、教育等领域。
在哲学上,他倡导实用主义,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对我国传统的儒家哲学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在文学上,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倡导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在教育上,他提倡“民主科学”的教育理念,倡导启发式教育和个性解放,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胡适的社会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思想和观点,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也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张,既受到了一些人的热烈欢迎,也受到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对。
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为我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对胡适的评价,历来有赞有弹。
一些人认为他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贡献和影响是无法忽视的。
另一些人则认为他的观点和主张存在一些问题,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过于激进之嫌。
然而,无论如何,胡适都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和思考的人物。
历史趣谈胡适有多少个博士学位呢?探究胡适与徐志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胡适有多少个博士学位呢?探究胡适与徐志摩
导语:胡适博士学位一共有36个,胡适可谓是一个考试高手,就凭拥有36个学位这一点,他足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考霸”。
胡适做了很多的学问,他的
胡适博士学位一共有36个,胡适可谓是一个考试高手,就凭拥有36个学位这一点,他足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考霸”。
胡适做了很多的学问,他的学术建树主要从文学和法学两个方面入手。
那么胡适的36个博士学位是怎么得到的呢?
说起胡适的第一个博士学位,可以说是先上车,后补票的。
1927年,胡适从英国赶赴美国,向母校哥伦比亚大学补交了他的毕业论文,完成了他的哲学博士学位的手续,得到了第一顶博士帽。
其实这个论文早在他留学时就已经完成了。
但那时正碰巧收到陈独秀来信,说蔡元培校长已经聘请他为北大的教授,希望他快速去任职。
于是胡适就没有进行博士论文的答辩,回国接受任教,结束了他7年的美国留学生涯。
其实胡适的论文《先秦名学史》开始时并没有通过答辩。
这也难怪,中国的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都难以理解,更不用说外国人了。
但是胡适非常懂得变通,他暂时放弃了他的学位,回到北大教书,在中国的,名气越来越大,胡适顶着美国博士的头衔在中国一举成名。
外国教授看到自己的学生在中国那么有名。
自然而然的胡适就顺利的拿到了他的博士学位,也取得了他的第一顶博士帽。
之后在1935年,胡适在香港大学获得了他人生的第二顶博士帽,香港大学授予胡适法学名誉的博士学位。
之后胡适先后拿了36个博士学位。
胡适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占据过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在文学、史学、生活常识分享。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摘要】胡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和语言文字学领域的重要人物,其学术成就是我们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着重探讨了胡适的学术背景和经历对其学术成就的影响,以及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散文的贡献。
还分析了胡适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成就,并强调了他在这些领域的重要性。
通过对胡适学术成就的探究,可以深入了解他对中国文学和语言文字学发展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现代文学理论的演变和推动力。
结论部分总结了胡适学术成就探因的重要性,强调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和语言文字学领域的不可替代地位。
通过对胡适学术成就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对中国文学和语言文字学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胡适、学术成就、学术背景、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散文、语言文字学、文学理论、探因、重要性。
1. 引言1.1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的重要性胡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学术成就的探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究胡适的学术背景和经历对其学术成就的影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学术成就背后的原因和动力。
胡适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散文的贡献,以及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展现了他在不同领域的学术造诣和影响力。
通过对胡适学术成就探因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探讨他对文学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影响,以及对后人的启示和借鉴。
对胡适学术成就探因的深入探讨,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胡适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胡适的学术背景和经历对其学术成就的影响胡适的学术背景和经历对其学术成就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胡适在早年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曾经留学于美国,并在哈佛大学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这样的学术背景为他后来在文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胡适在学术领域的广泛涉猎也为他的学术成就提供了广泛的支持。
他不仅在文学方面有深入研究,而且还涉及语言文字学、哲学等多个领域,这使得他能够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灵活的思维交流,从而为他的学术探索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和观点。
《胡适——新文学的开拓者》(博士学位论文)
作者: 徐改平
出版物刊名: 当代作家评论
摘要:本论文要探讨的是胡适作为新文学的开拓者 ,在新文学领域的成就与局限 ,探讨由于他的登高一呼和身体力行给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第一章指出 :胡适的新文学理论是在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基础上 ,针对中国当时的文坛状况而独立思考出的 ;胡适理论的核心就是要以欧美近代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为榜样 ,在中国也产生与中国社会上最多数的人生有所交涉的现实主义文学。
为此 ,胡适选择了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作为这场革新的突破口。
第二章重点谈以《尝试集》为代表的胡适的创作。
《尝试集》是胡适知行合一的表现 ,他在每一阶段对文学的认识 ,都可在其中找到对应的例子 ;《尝试后集》收录的多是胡适生前未曾公开的诗篇 ,它们真实记录了胡适的思考和生活的某些侧面 ;胡适的散文以明白清楚而在现代散文中独树一帜。
此外 ,胡适作为新文学的开拓者 ,还写了第一个问题剧 ,最早地开始问题小说的写作 ,其传记作品也开了现代传记之先河。
为了确认胡适的独特性 ,本论文将胡适放在两个参照系中进行对比。
在第三章 ,笔者把胡适与《新青年》同人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鲁迅进行比较。
在第四章把胡适放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这个时间段中 ,考察胡适与作为二十世纪...。
学术上的里程碑
学术上的里程碑——读胡适先生的文章有感胡适先生治学的方法,让人感慨遂深。
对胡适一生的总结,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学术和政治了。
民国时期,胡适先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
不仅仅可以用于治学,还可以用于解决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学术上,我对胡适是及其崇拜的。
有人说胡适每开一门课,其上课的讲义就是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
这一点我是很相信的,这从他的治学态度上是可以看出来的。
胡适当时在中国学术界的朋友,笔友,随便拿出一个到现在应该都是“国宝级”的人物吧。
那时候,貌似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有时候我在想,物以类聚,难道天才也是一样的吗?先秦的百家,唐代的诗人,宋代的词人,明代的小说家哲学家,近现代的学者,随便哪个,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
但凑巧的是都生在一个时代。
我想这不是巧合吧。
这需要历史条件,也需要政治文化氛围的。
胡适这样的学术天才依然在大陆被很少人知道就是佐证。
钱学森去世前发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
我想钱老心里应该有答案吧。
想想那个时候,蔡元培,胡适,刘半农,徐志摩等等,在北大任教时,即使生活再拮据,也是认真做学术研究,认真教授学生的。
现在呢,教授们都在干什么呢?在上经济学课程时,老师讲解中国每年由于偷税漏税而损失大量的税收,举了一个例子,说是中国法律规定,年薪12万以上的实行个人所得税自动申报制。
而现在不说别的,就大学的教授,除了正常的工资,所赚的外快超过12万很多很多,但是有几个傻了去申报啊。
(老师的原话)。
真是可笑。
不是现在的学生不尊重老师了,而是老师自己在透支自己本来就不多的可尊重的东西。
胡适能取得那样的成就,和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条件是分不开的。
我前面所说的,胡适随便一个讲义都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著作,那下面听课的人呢。
在接受大师教导的学生,能不优秀吗?至少比现在只教怎么赚钱,怎么考试的优秀吧。
人家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而我们是恶性循环,会点算数的代数加减一下,就知道差距了。
我在看邹韬奋的日记时,看到邹韬奋的一点小愤慨时,我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然,生在徽州的胡适,不可能脱离皖学派对他的影响。朱熹、戴震、吴敬梓对他都有很深的影响。对朱熹、戴震的崇拜使他懂得了宋儒理学,对吴敬梓的敬仰使他顿悟到了文学发展的趋势,这些都是影响他后来学术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此,本文的前后均有所论及,这里就不再作专门的论述。
胡适对于国学所取得的坚实基础无疑成了他以后治学的一个前提,一个基础。没有如此的基础他就不可能在治学中取得很高的成就。
胡适在澄衷学堂读书时受到了当时“思想很新”的国文教员杨千里很大的影响。他曾在胡适的作文本上题了“言论自由”四个字。这在当时仍把皇帝和孔夫子的话当作绝对真理的年代,无疑是有很大进步的。以后,这几个字几乎成了胡适终身奋斗的目标。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杨先生还用吴汝纶删节的严复译本《天演论》作教本,而且出了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11]的很新颖时髦的作文题。这对于胡适思想上启蒙的影响可谓很大了,正如他自己所说::“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12]杨先生对于胡适,不仅传授了新思想新知识,而且为其新思想、新知识的接受打开了一扇天窗。
在私塾里胡适还得到了一项意外的收获,那就是为他“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在他的儿童生史上“打开了一个新鲜的世界”[8]的小说。这一时期他一共读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三十多部“小说”(包括弹词、传奇以及笔记小说在内)。这些大量“白话小说”的阅读,使得胡适在“不知不觉之中得了不少白话散文的训练”,并且“在几十年后”于他“都是很有用处”。看这类小说的另一好处便是帮他“把文字弄通顺了”。他后来也说:“《周颂》、《尚书》、《周易》等书都是不能帮助我作通顺文字的,但小说书却给了我绝大帮助。”他不但要看这些小说书,还要把其中的故事讲出来给自家姊妹听。这样就逼着他“把古文的故事翻译成绩溪土话”,使他“更了解古文的文理”。以至于他到“十四岁来上上海开始作古文时,就能做得很像样的文字了”。[9]这就使胡适在无形中得到白话散文的训练,对他后来倡导白话文和考证小说早早打下了基础。
二、新知识、新思想接受与丰富
胡适在上海求学时期正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年代。新文化与旧文化进行着激烈的碰撞。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如火如荼,气象峥嵘。这一瞬息万变的全新世界是胡适在那被高山崇岭封闭着的家乡所不能梦想的。此时少年的胡适正闪烁着一对睿智的眼睛,拼命的汲取着时代赐与的思想文化营养。
在上海六年的“新学”教育中,胡适仍继续坚持自习“汉学”,而且还特别“留心读周秦诸子的书”及“宋明理学的书”。[10]蔡元培先生在《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序文中就对胡适“虽自幼进新式的学,还能自修‘汉学’,至今不辍”而大加褒扬,并且进一步指出了这在他治中国哲学史中的大作用。
海外的七年求学之中,胡适是更注意中西古今兼修,力图在学问上融包古今,贯通中西。这一时期,他对中国的古典哲学与文学特别留心,他对老子,墨子的思想作了认真的研读和思考,并留意将研究心得写成了文字,为他后来系统地研究先秦思想史作了坚实的准备。对裴 “崇有论”,范缜的“因果论”的认真检阅,对宋儒注经的公正评价无不显示出他对中国哲学史自觉的留心考察。1914年8月,胡适在日记里还专门排列出了一个现代哲学研究系统的纲目。文学方面,他作了不少唐宋诗词的研究札记。他的一些关于文学的主要见解已经相当成熟。他对白居易《与元九书》为代表的“文学实际主义”创论抱有浓厚的兴趣,专门作了深入研究,由之生发出他的一篇相当重要的文学专论(见1915年8月18日日记)。
这一时期,胡适所读的书也开始由《四书》、《五经》转到《明治维新三十年史》、《新民丛报》一类新书上了。这使胡适的眼光从古代转到了近代;从旧世界转到了新世界。新书的广泛阅读一方面为他增添了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他的思想。为其治学增加了“新源流”。
在胡适所读的新书中,对有他有深远影响的却是梁启超的《新民说》、《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这两部著作使胡适“受了梁先生无穷恩惠”。[15]《新民说》诸篇文章历举了西方民族的许多优长,解剖中国国民的奴隶根性,给胡适“开辟了一个新世界”,使之“相信中国之外,还有很高等的文化”,[16]鼓舞了他以后的求知之路中去寻找那高等民族的新文化。《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也给胡适“开辟了一个新世界”,使他“知道《四书》《五经》之外中国还有学术思想”,[17]这本“第一次用历史眼光来整理中国旧学术思想”的学术著作第一次给胡适“一个学术史”[18]的见解。这对于胡适将来用历史的眼光治哲学史无不裨益的。《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缺了的三个最要紧的部分”也使胡适发了野心,“心想:‘我将来若能替梁先生补作这几章阙了的中国学术思想史,岂不是很光荣的事业?’我越想越高兴,虽然不敢告诉人,却真打定主意做这件事了。这一点野心就是我后来做《中国哲学史》的种子。”[19]可见《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不仅为胡适“开辟”了知识的“新世界”,也给了他一个新启示:治中国哲学史。正是因为有此时播下的“种子”才有“开山”巨著《中国哲学史大纲》的诞生。
在读完赫胥黎《天演论》时,胡适的思想随之受到了震动,这震动也影响了他的一生。赫胥黎人类进化论与存疑主义的哲学方法论实际上成了“胡适思想”的重要构成因素。这也为他以后注解、阐释与运用进化论思想,提供了知识养料。胡适自己也说:“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教我明了科学方法的性质与功用……”[13]后来,正是由胡适将进化论与实验主义合而为一种方法论。他将这种方法论与历史的方法结合起来,从而在哲学史及文学史等的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开拓性成就。从实际的效用来看,正是这种“进化”思想的接受和大量新学理的输入,才使胡适能够写下长文《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他也是以进化论的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流派使其“一一显示出变迁的痕迹”“递次演进的脉络”[14]的。可以说,赫胥黎,达尔文的天演进化学说直接启迪了他的治学思想,使其能够从一个新角度、新手法对中国学术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产生具有创见性的之一,但其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已被大多数学者所肯定,正如胡明先生在《胡适文化学术思想概论》中指出:“胡适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者中是学科领域涉猎最广、研究面最宽的一位,有所谓‘十项全能’之美称。他在思想史、哲学方法论、认识论、逻辑学、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版本目录、校勘辨伪等领域均沉替下来做过一番理论探索工作,写出一大批有很高学术造诣的研究专著和文章,在诸多学科都作出了开风气的重大贡献”。[1]这段话虽有溢美之感,但确实反映出了他在学术上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学术界对胡适的研究多偏重于他的思想、五四时期的主张和政治活动,而对其在学术所取得成就的原因很少论及,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他在学术上所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以期能够给予即将从事学术研究的工作者和已在学术上进行研究的式作者一点借鉴,这也是本文的一个主要目的。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
摘要:胡适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颇多,这在学术界已逐渐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本文通过对胡适生平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出了他在学术上取得成就的“四因子”:雄厚的国学基础,这为他后来治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丰富的新知识、新思想,为其治学提供了参考比较的材料;科学方法论的指导,是他治学的一把利刃;现实社会的需求,是他治学前进的动力。有这四个因素,才使他能够在学术研究中驰骋,也正是在这四个因素的作用下,才使得他在学术的研究中取得了卓然的成就。
关键词:胡适 学术成就 原因
Abstract: The accomplishment that Hu Shi gets on leaning is quite much. This zais to have gained acception of a major scholar already academic circles. By direct on Hu Shi all one’s life ,collection, the collate of a data, sum up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having put up “four factors” that he is getting accomplishment on learning: The tremendons studies of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 basics, is that he does scholarly research having laid down solid basics; Rich new knowledge, new thought, provide referential umparative material to do scholarly research; Need of real society, the driving force that is to go ahead that his does scholarly research. Exactly be that have had this four factors, the effect has gone down, he has got just now will do among research of the learning brilliant accomplishment just now if he is able to gallop, also to exactly be among academic research among this four fa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