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环江岩溶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分析
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
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一、前言岩溶地区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和岩石溶解作用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地区,其特点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很容易渗入地下,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突出。
为了保护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科学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来指导实践。
本标准旨在规范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提供可操作性强、科学性高的治理方法,以期达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术语和定义1.岩溶地区:由于地质构造和岩石溶解作用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地区。
包括巅地、溶洞、峡谷等地貌类型。
2.水土流失:水和土壤因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而流失的过程。
3.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手段,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治理。
三、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特点岩溶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岩溶地区的水土流失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水土流失速度快:由于岩溶地区地下水渗透性强,地表水容易渗入地下,因此水土流失速度快。
2. 地下水是岩溶地区的重要水源: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是该地区居民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水土流失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极大的影响。
3. 土壤贫瘠:岩溶地区的土壤质量一般较差,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和流失。
4. 生态环境脆弱: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发生水土流失问题,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四、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要求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核心是减少和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综合的技术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土壤保墒措施:采取适当的土壤保墒措施,如覆盖物覆盖、植被覆盖等,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土壤的侵蚀。
2. 山体固土措施:采用植树造林、草皮覆盖以及物理固土等措施,增加山体的防护力度,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3. 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建设适当的水土保持设施,如沟渠和堤坝等,以防止水土流失。
4. 河道整治和生态恢复:对于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的河道和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整治,恢复其功能和生态系统。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摘要:为使岩溶地区工程修建的安全性得到提升,本文进行分析在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岩溶地区容易出现地表塌陷、地面变形、土洞、岩洞等地质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建筑工程的建设,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促进当地建筑工程顺利开展。
关键词: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岩溶主要是指可溶性岩石,尤其是碳酸盐类岩石,比如石灰岩、石膏等,其在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所蚀之后,受到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在生活中,表现为各种形状,比如洞穴、石林、溶洞等。
这种地貌地区,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分布,多存在于广西、贵州等地区。
岩溶地貌的出现与地下水对碳酸盐类岩石侵蚀息息相关,在水流的冲击下,岩石被溶蚀,从而形状不一的沟壑、峡谷等。
岩溶的出现导致地质更加脆弱,对于建设在岩溶地区的建筑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所以在岩溶地区开展建筑工程的时候,需要进行地质研究,了解当地岩溶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
1、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1.1岩溶地基不稳定在岩溶地区,在厚厚的地表覆盖层下有石芽溶沟,并且岩体也可能存在暗河、溶洞等地貌,因此建筑物的地基处于不够均匀的状态。
而且上覆土层由于下部岩溶受到含有二氧化碳水侵蚀而产生塌陷,最终形成土洞。
而且土洞的塌陷具有一定的突发性,而且土洞的出现地方多为地下岩溶发展区域。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压力作用直接到达地面10m以下。
所以建筑物的地基和上覆土层进行接触,甚至也会接触到下伏基岩。
岩溶地区的土层最显著的特点是土层厚度过高,土层空隙过多等。
所以地基非常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的地基出现倾斜,破坏甚至破坏。
1.2岩溶地表塌陷岩溶地表塌陷常发生在覆盖型岩溶分布的区域,由于人为活动所导致岩溶地表出现塌陷的主要原因为施工过程中抽取地下水或者施工不慎导致地下水位明显提升,导致原本的岩溶水流向或者形态出现变化,进而导致土层承受能力下降,导致岩溶地表的脆弱程度加深,出现土体塌陷的现象。
广西岩溶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
广西岩溶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张正国;黄凯;凌贤宗;吴卫熊【摘要】Karst regions account for about 51% of the total land area of Guangxi.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karst regions is deteriorating due to frequent rainstorm, low forest coverage rate, weak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bility, population overload and unscientific farming etc.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human being is subject to serious threate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oil erosion harnessing in the karst regions of Guangxi,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harnessing measures based on analysis of main influence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erosion in these regions.%广西岩溶区约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51%,由于大暴雨频发、森林覆盖率低、植被恢复能力弱、人口超载以及不科学的耕作方式等因素影响,导致岩溶区生态环境日益退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在分析广西岩溶区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素和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岩溶区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措施,为我区岩溶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广西水利水电》【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76-78)【关键词】岩溶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广西【作者】张正国;黄凯;凌贤宗;吴卫熊【作者单位】广西水利厅,南宁,530023;广西水利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23;广西水利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23;广西水利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1 研究背景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境内石灰岩分布很广,由于高温多雨,形成了典型的岩溶地貌,全区110个县(市、区)中76个县区有岩溶分布,全区裸露型岩溶面积97 735 km2,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1%,覆盖型及埋藏型岩溶面积24 752 km2,约占全区面积的10%。
广西水资源利用上线分析
广西水资源利用上线分析
孙夏平;覃江林
【期刊名称】《广西水利水电》
【年(卷),期】2024()3
【摘要】根据水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要等因素,充分衔接既有水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和成果,分析广西水资源利用上线,确定地区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等控制目标,客观评价利用现状,并分区分级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管控区,提出相应的管控要求。
【总页数】5页(P43-46)
【作者】孙夏平;覃江林
【作者单位】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广西环江岩溶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分析
2.广西水资源近年来变化趋势及可利用水资源潜力分析
3.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分析——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4.滨海城市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r——以广西钦州市为例
5.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广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一个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区,因此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利用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分布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水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区内的各大河流和湖泊之中。
该地区的主要河流有西江、右江和邕江,这三条江河形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大水系。
西江全长近600公里,是广西地区最大的河流,流经梧州、桂林等地,水质较好。
右江全长近400公里,流经百色市,是广西南部的重要支流。
邕江全长约400公里,它与西江汇合后流入广西的大海。
此外,广西还拥有许多湖泊,如南宁市的秀灵湖,横县的西山湖等,这些湖泊为广西的农田灌溉提供了重要的水源。
二、水资源利用方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农业占据了该地区经济的重要地位,因此水资源的利用主要以农业灌溉为主。
广西的主要农田灌溉方式有引水渠灌溉、雨水灌溉以及井灌等。
引水渠灌溉是广西最常见的灌溉方式之一,广西的一些地区主要通过修建引水渠和水库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此外,广西的一些地方还利用雨水灌溉的方式来补充水资源,特别是在雨季来临之前,通过蓄水池将雨水进行储存,以备干旱时期使用。
除了农业灌溉外,广西壮族自治区还将水资源用于其他领域,如城市供水、工业用水等。
广西的一些大城市,如南宁市、梧州市等,拥有完善的供水系统,通过建设水库和水厂来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
此外,广西还利用水资源发展了一些以水产养殖和水运为主的产业,这些产业对于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虽然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是在其利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广西地区地理条件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一些地区水资源供应不足。
其次,由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需求的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旱季时期,供水困难成为了一种常态。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广西的一些地区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水环境保护。
广西来宾岩溶地下水分布特征
广西来宾岩溶地下水分布特征发布时间:2008-11-1 21:31:16 | 发布:dajing | 分类:广西打井 | 评论:1 | 引用:0 | 浏览:来宾位于广西中部,面积约4364km,。
该地气候温和,降雨充沛,有广西最大河流红水河从中部穿过.区内碳酸盐岩广布,岩溶极为发育,属广西石山干早贫困地区。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旱情频繁,生态环境更加恶化、脆弱。
当地政府为解决干旱问题,虽修建了不少水利设施,但只是解决了红水河两岸和部份中型水库灌区的灌溉问题,干旱问题仍未予解决。
我们通过对该区进行岩溶水文地质调查与资料分析,认为来宾的干旱属典型的岩溶干旱,虽然地表水缺乏,但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
只要合理地开发岩溶地下水资源,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配,辅之以恢复生态的措施,解决干早是可能的。
1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特征来宾在构造上位于广西山字型构造马蹄形盾地,南部靠近弧顶和前弧东翼①。
构造格局为加里东运动后形成的盖层褶皱和断裂。
红水河以北构造线近南北向,以宽缓的短轴褶皱为主,断裂次之,红水河以南构造复杂,褶皱轴向、断层走向和地层产状变化较大。
其在南部边缘靠近山字型弧顶和前弧东翼,断裂发育,致使地层支离破碎。
全区出露地层以石炭系和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为主,南部有小面积的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和硅质岩出露。
上二叠统至三叠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在各向斜的核部。
下白奎统砂页岩呈角度不整合零星出露在南部和东部(图1)。
岩溶地下水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
地下水运移方向和排泄场所主要受地质构造和地貌控制。
全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红水河从中部由西向东斜切褶皱和断裂而过。
两岸的峰丛山地和宽阔的谷地大体呈北北东向展布,红水河的一级支流穿流谷地中,向中部红水河汇集.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受构造和地表水系的控制,地下水以顺层运动为主,从南北两端分别沿北东、南西向构造线运移,最终排向红水河。
2岩溶地下水富集分布特征岩溶地下水的分布主要受控于广西山字型,在山字型盾地,构造较简单,岩层较完整,地下水的富集主要取决于岩层的富水性;南部靠近弧顶和前弧东翼,地下水富集与构造密切相关。
岩溶水的特征
五、岩溶水的循环速度
岩溶水的循环速度(V)是指岩溶循环体内的水流速度。即由输入端 通过循环体至输出端的流程(L)与循环系统反应时间(τ)的比值:
V=L/τ 这个概念里也包含了两个效应:粘滞效应和加速度效应,主要是 由于介质糙率和水力坡度不同引起的。
循环速度可通过示踪剂连通试验测得,示踪剂的类型很多,如 萤光红、食盐和放射性元素。岩溶水的循环速度变化范围较大,我 国广西、云南、贵州岩溶区,枯水期、平水期和洪水期的流速一般 分别为每秒0.1~0.2、0.2~0.5和0.5~1.5米,有的洪水期可达到2米/秒。
落水洞、漏斗、竖 井、溶洼等负岩溶
迅速径流 (管、洞流)
地下径流
附属系统
输出
附属系统
出口 大泉
地下河
海
地表江河、湖
岸
泊、水库
或
海
海洋
底
泉
充
气
非
带
饱
水季 垂
带节 直
变循
动环 岩
带带 溶
浅 饱 水 带
水 平 循 环
水 循 环 体
饱
带
水
浅
带
循
深环
饱带
水 带
深 循
环
带
二、岩溶水循环系统分析
在岩溶水循环系统分析中,把渗入、运移与蓄存、排泄,分 别相应称为输入函数e(t)、传递函数z(t)(或叫系统特征函数)、 输出函数s(t)。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蒸散降雨落水洞流渗流渗入土壤水裸露岩石裂隙水封闭洼地渗流隙流小洞穴快速渗流渗流渗漏狭窄裂隙缓慢渗流洞流充水洞穴主管道存储于充水裂隙泉水或地下河溢流时间降雨量水位线岩溶水循环系统渗入储存运移排泄示意图渗流关系图水文图第一水文显示类型泉水或地下河溢流存储于充水裂隙主管道充水洞穴洞流渗流渗漏狭窄裂隙缓慢渗流渗流隙流小洞穴快速渗流封闭洼地裂隙水裸露岩石土壤水渗流渗入落水洞流降雨蒸散降雨开始后历时水位线降雨量第二水文显示类型水位线降雨量时间蒸散降雨落水洞流渗流渗入土壤水裸露岩石裂隙水封闭洼地渗流隙流小洞穴快速渗流渗流渗漏狭窄裂隙缓慢渗流洞流充水洞穴主管道存储于充水裂隙泉水或地下河溢流第三水文显示类型2
水资源分析
水资源分析水源条件项目区灌溉用水主要耕地灌溉水源主要为白石河、山涧来水和山塘。
由于各片区分散,水源利用基本单独使用,各片区水源情况如下:A片区主要为莫埌村和双底村耕地,其主要灌溉水源为白石河、大国塘和3处山涧来水。
白石河,珠江水系西江干流浔江段支流。
源于广西藤县境埌南镇屋勤村交界处,流经南安镇汇入浔江。
全长69.95km。
流域面积335.20km²。
多年平均径流量1.87亿m³。
多年平均流量1.40 m³/s。
平均比降5.85‰,自然落差408m,可用94.50m。
B片区主要为莫埌村耕地,其灌溉水源主要为大塘底沟和4处山涧来水,大塘底沟,发源于埌南镇大湴村、上管埌北面山岭,由东向西流经大湴村,在双底村大埌屯处汇入白石河,为白石河上一级支流,全长6.533km。
流域面积8.766km²,多年平均流量0.544 m³/s。
平均比降6.331‰,枯水期流量为0.127 m³/s。
C片区主要为大湴村和双底村耕地,其灌溉水源为白石河、上小沟、6处山涧来水和7宗山塘。
上小沟,发源于埌南镇侠村、大埌脚南面山岭,流经莫埌村、律村,在律村处汇入白石河,为白石河上一级支流,全长4.766km。
流域面积6.733km²,多年平均流量0.412 m³/s。
平均比降4.57‰,枯水期流量为0.113 m³/s。
7宗山塘分别为无乃山塘、管埌山塘1、管埌山塘2、管埌山塘3、管埌山塘4、井汶山塘、下巴山塘。
D片区主要为泗门村耕地,其灌溉水源主要为山涧来水和7宗山塘,7宗山塘分别为孔禀塘、大坤山塘、上垌山塘1、上垌山塘2、上垌山塘3、上垌山塘4、上垌山塘5。
E片区主要为界垌村耕地,其灌溉水源为大圳沟、山涧来水和3宗山塘,大圳沟,发源于埌南镇古山底村西面山岭,流经古山底村,在项目区西面流入项目区,从187县道南侧农田中间流过,在坡头岭处流出项目区,往东在苍梧县新也镇汇入新也河,为新也河上一级支流,全长7.377m。
广西岩溶土地现状与石漠化治理模式探析
2 岩 溶 土 地 石 漠 化 治 理 模 式
2 1 恢 复 林 草 植 被 模 式 .
岩溶 土地石 漠化 治理 的终极 目标 就是恢 复 林草
植 被 ,提 高植被 覆盖 率 ,保 持 水 土 ,涵养水 源 ,改
善 区域 生态 环境 ,达 到人 与 自然 和谐 相融 。林 草植 被恢 复模式 可分 封 山管 护模 式 、封造 一体 和人 工造
因素 。
2. 1 林 牧 结 合 模 式 2.
( )适 宜条 件 1
主要 适 用于 石灰 岩类 、 白云岩
类低 山 区 ,坡 度 较 陡 ( 0 以上 ) 基 岩 裸 露 度 达 6。 、
7 %以上 、土壤极 少 的灌 木林 地或 疏林 地 区域 。 0 ( )地 形特 征 2 这类 区 域多属 峰 林状 山体 ,山
直接 影 响周边 及下 游地 区的国 土生态 安 全 、江河水 质 和人们 生命 健康 。
1 2 3 岩溶 土地 分布 区域 经济 发展 落后 ..
石漠 化治 理进 程 。
l 广 西 岩 溶 土 地 现 状 与分 布 特 征
1 1 基 本 概 况 .
岩溶地 区人 多 地少 ,水 资 源 缺 乏 、地 漏 严 重 ,
果 uJ ,广 西 岩溶 土地 面积 8 3 0万 h , 占国土 面 3. m2
积 的 3 .% , 涉 及 全 区 1 个 市 7 52 0 6个 县 ( 、 市 区) 。在 岩 溶 土 地 面 积 中 有 石 漠 化 面 积 2 7 9万 3.
h 、潜在石 漠 化 面积 16 7万 h ,非 石 漠 化 面 m2 8. mz
极 性 提高 ,可结 合 当前大 力发 展林 下 经济 的政 策优 势加快 石 漠化治 理进 程 ,切 实提 高农 民收入 和 增加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瑞良龙仙岩风景区特色及开发建议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瑞良龙仙岩风景区特色及开发建议环江县瑞良龙仙岩风景区以螺旋式洞穴景观,传承毛南族的”龙”和”三界公”文化;洞外视野开阔,山水田园风光秀丽,景区区位优势明显,已具备一定开发基础,开发潜力大为特色;建议景区开发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适当超前、科学化、现代化、人性化的开发理念;开发程序从洞内到洞外,从山上到平川,从小河源头到上游,从山、水、洞建设到人文景观及”三界公”文化建设,从基础建设到媒体宣传、人才培养为方向;以提高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为目的,当好环江世界自然遗产地外围景区开拓的先锋。
标签:龙仙岩风景区特色开发建议当人们还没有精神准备时,2014年6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广西桂林、环江两地岩溶区归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第二批)。
一向不被人们重视的环江岩溶景观资源顿时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并蒂,一跃为世界级景观资源,真是受宠若惊。
如何开发?如今大趋势是绿叶托红花的模式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瑞良龙仙岩风景区是喀斯特自然遗产地前沿区的一朵鲜花,具体位于环江县城西北48千米处川山镇瑞良屯旁,有柏油路接1千米的水泥路直达景区。
2014年10月笔者亲临现场,感受颇深。
1龙岩风景区特色1.1洞穴呈螺旋式立体框架结构龙仙岩洞中有三层洞腔,规模由大变小,景观由少变多,引人入胜,玲琅满目。
其中第一层洞厅长98米,最宽30米,高6米,洞底平坦,局部低洼处堆积半透明穴珠,四壁石幕遍布。
洞底稀疏分布如龙似凤的石笋,洞顶沿裂隙分布有参差不齐的石旗和较小的钟乳石、白色的鹅管,灯光下显得金碧辉煌,人在其中如入仙境;于大厅一侧沿石梯向上10米进入第二层洞厅,长90米,最宽60米,高3-4米,洞厅钟乳石种类多,密度大,造型奇特;于二层向上10米进入第三层洞厅,洞长30米,宽10米,高3米,二、三层钟乳石呈连续过渡态势,石柱、石笋、石钟乳、石幕应有尽有,仪态万千,观之令人震撼。
1.2传承毛南族同胞的“龙”、“三界公”文化传说中龙仙岩内曾居住过三位仙人即龙王、龙子和三界公,专门为附近毛南族同胞惩恶助善,确保一方平安,深受当地毛南族同胞尊敬爱戴。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岩溶地区是指石灰岩、石膏岩、大理石等溶蚀岩出露面积较大的地区。
地下水在岩溶地区中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地质特征,因此深入研究岩溶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治地下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下水的循环特征岩溶地区属于高地下水位区,地下水与岩层、土层联系非常紧密,由于地层构造特殊,地下水循环特征相对显著。
地下水在不断地向低处流动,沿岩隙、裂缝、缝合、岩洞等通道渗漏,形成独特的水文地貌。
由于石灰、石膏等溶蚀岩的溶解和化学作用,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较多,加上水流速度较快,地下水的悬移负荷(颗粒物、有机物、氧化物等)会较高,而地下水中的总溶解固体(TDS)则相对较低。
地下水的组成也因岩层和孔隙特性的不同而不同,氢离子浓度和碳酸盐酸度是地下水中pH值和碱度产生的主要因素,这也是影响地下水生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岩溶地下水的裂隙特征岩溶地下水的裂隙特征非常明显,岩体中通常有裂隙带和静水面,裂隙的大小和水流量与孔隙度有关。
经常出现的裂隙类型有断层裂隙、塌陷裂隙、拉张裂隙、剪切裂隙、压实裂隙等。
这些裂隙通常呈现为纵向和横向交错的断裂带和岩层之间的破碎带,是岩溶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对象。
裂隙的密度和覆盖范围对地下水的输送和排泄具有重要的影响。
既然裂隙可能成为大气和地下水的通道和储存区,也可能成为地下水和大气污染物交换的通道,因此岩溶裂隙的研究对岩溶地区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和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岩溶地区的水文条件由于岩溶地区岩体和孔隙特殊,每种岩石结构和含水层流的水文特性也不尽相同。
岩溶水文地质研究表明,岩层的水力传导能力与表面接触面积有关,裂隙密度和方向决定了传导能力的水平分布。
石灰岩的含水层易于产生流通裂隙,水层深度通常浅,间接地控制着地表水的形成和运动。
每个孔隙都有独特的堆积特性,每个石灰岩中含水层的水化学特性因此也不同。
四、岩溶地下水的特点(1)浅层地下水岩溶地域有一个主要特点:浅层地下水。
岩溶地貌对环境与资源的作用
岩溶地貌对环境与资源的作用岩溶地貌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地形类型,由于长期的溶蚀作用形成的,能够对环境和资源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文环境、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三个方面对岩溶地貌的作用进行探讨。
1. 水文环境岩溶地区以疏水性强、地下水循环迅速的特点而著名。
岩溶地貌中的溶洞、溶沟和湖泊等地下和地表水体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为周边地区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例如,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地区就依托岩溶地貌发育的漓江和深潭景区,成为了当地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到来。
但是,岩溶地貌也存在着一定的水环境问题。
由于地层中的岩石多为碳酸盐岩,容易发生溶蚀,导致地下水质量不稳定。
一些乡村的饮用水中含有较高的溶解物质,给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岩溶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 生态环境岩溶地貌的特殊地表和地下形态为生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环境。
溶洞中独特的湿度、温度和气体组成等条件,为一些特殊的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在中国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龙洞和浙江温州市的溪南等地,发现了多个珍稀物种,其中包括特有的蝙蝠、蟾蜍和圣地亚哥血蜱等。
此外,岩溶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一般较高,土地多为坡地和丘陵,有助于维持水土流失的稳定性。
这些山坡地上的植被能够起到拦截雨水、保护土壤和保持水源的作用,对于当地的防灾减灾和生态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资源利用岩溶地区独特的地质条件也为资源的发现和开发提供了机会。
碳酸盐岩中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铀、铜、铅、锌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同时,岩溶地质还常常伴随着丰富的石灰岩,可以作为建筑材料、水泥和化工原料等重要的工业原料。
此外,岩溶地区的地下洞穴和溶洞景观也为旅游开发提供了无限的商机。
中国湖南张家界的天门山和贺龙山等地,利用其独特的岩溶地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了当地的旅游经济的支柱。
综上所述,岩溶地貌对环境与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水文环境中的地下水资源和水质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生态环境中的特殊地表形态和森林覆盖率有助于维持地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资源利用方面,岩溶地貌中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广西环江岩溶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分析
广西环江岩溶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分析广西环江属于喀斯特岩溶地区,其水资源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
广西环江降水量大,水总量丰富,但由于岩溶地区水环境差,土壤流失严重,以及开发利用难度大,利用率低等原因,成为限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高度认识岩溶地区水资源的来源以及储存特点,认清环江目前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原因,文章提出了几点有关解决当地水资源问题的建议,供相关规划开发部门在做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时予以参考使用。
标签:环江;水资源;地下水;开发利用引言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简称“环江”)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1’-108°43’,北纬24°44’- 25°33’,位于广西西北部,隶属于广西河池市,是桂西北喀斯特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4572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93%,该县森林覆盖率59.2%,耕地面积24.7千公顷,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1.9%,地处于黔中高原南部边缘的斜坡地带,总地势为北高南低,中部为丘陵,略成盆地,西部和南部以岩溶山地为主,间有土山、半土半石山,县境内的地貌受岩性、地质构造的控制,碳酸盐岩分布广泛,以岩溶地貌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39.9%。
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群落主要以常绿阔叶为主,土壤有红壤、黄红壤、黄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5个亚类,境内降雨丰盛,南北部山区平均年降雨量为1569.6mm。
环江岩溶地区水总量虽大,但却在具体得开发利用中遇到很多问题,下面文章就来谈谈广西环江岩溶水资源的来源及特点,并结合开发利用中的问题给出几点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1 岩溶地下水的来源广西环江岩溶地区水资源丰富,其岩溶水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途径:1.1 地表降雨补给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是来源于大气降雨[1]。
该县北部年平均降雨量为1750.1mm,南部为1389.3mm,集中于4-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1%,历年最小降雨量922.8mm,降雨通过地表溶洞以及溶缝隙补给岩溶水,尤其是大环江河流的中、上游以及小环江,岩溶水主要通过管道储存,降水则通过广布在山谷的峰丛洼地、地下河天窗等垂直形态,常见为集中补给,在岩溶零散地区,以入渗式补给为主,兼集中补给。
广西隆林岩溶地下水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
广西隆林岩溶地下水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探讨杨灿宁 广西北海地质工程勘察院【摘 要】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约3551km2。
处于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全县各地年平均气温为14.9~20.4°C。
具有南冷北暖,山顶冷、谷地暖,垂直温差显著的特点。
区内岩溶地貌以高基座的峰丛及小规模的洼地、谷地呈链状排列,岩溶层状发育,属广西大石山干早贫困地区。
关键词 地质构造 富水性特征 岩溶地下水 富集规律 开发利用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约3551km2。
处于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全县各地年平均气温为14.9~20.4°C。
具有南冷北暖,山顶冷、谷地暖,垂直温差显著的特点。
有南盘江从北部穿过. 区内岩溶地貌以高基座的峰丛及小规模的洼地、谷地呈链状排列,岩溶层状发育,属广西大石山干早贫困地区。
我们通过对该县进行1:10水文地质调查与资料分析,认为隆林县的干旱属典型的岩溶干旱,虽然地表水缺乏,但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
只要合理地开发岩溶地下水资源,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配,辅之以恢复生态的措施,解决干早是可能的。
1. 区域地质构造隆林县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西段南侧,经初期构造运动产生,后期构造运动改造,形成演变的构造形迹,组成了隆林县东西向构造展布,北东向构造穿插为主要特点的构造格架。
根据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组合特征及成生联系等的综合分析,隆林县有纬向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
2.水文地质特征2.1含水岩组富水性特征2.2.1纯碳酸盐岩岩组富水性特征带状分布于隆林北部的安然背斜;中部的克长背斜,马雄背斜,南部的蛇场背斜两翼,东部的隆或背斜内。
分布面积1020km2,占隆林县面积的28.72%。
主要地层包括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等地层,属于均匀状碳酸盐岩。
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
该岩组岩溶中等~强烈发育,地下河管道特征明显,微地貌发育良好,地下水赋运移于裂隙溶洞之中。
岩溶水的特征
岩溶水的特征岩溶水是指通过岩石中的裂隙和溶洞流动的地下水。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岩溶水具有丰富的溶解物质。
岩石中的溶解物质通过水的作用被溶解并带走,使得岩溶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离子。
这些矿物质和离子对生物生长和地质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岩溶水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
由于岩溶水中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碳,形成了碳酸水,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
它可以溶解石灰石等碳酸盐岩,形成溶洞和地下河道。
在溶洞中,岩溶水溶解的岩石部分会沉积下来,形成钟乳石、石笋等奇特的地下岩石景观。
第三,岩溶水具有高度的活性和流动性。
岩溶水可以通过裂隙和溶洞迅速流动,形成地下河道和地下水系。
它对地表和地下的岩石具有侵蚀和破坏作用,形成地下溶蚀地貌,如溶洞、溶壑、峡谷等。
岩溶水的流动性还使得它可以携带溶解的矿物质和离子,对地下水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岩溶水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和储存能力。
由于岩石中的裂隙和溶洞,岩溶水可以在地下形成一定规模的水库,储存大量的地下水资源。
同时,岩溶水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可以通过岩石的裂隙和孔隙进入地下水层,补给地下水资源。
岩溶水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例如,岩溶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较低,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有一定限制。
岩溶水中还含有一些特殊的微生物,如岩溶细菌和真菌,对岩石的溶解和侵蚀有一定的作用。
岩溶水具有丰富的溶解物质、高度的溶解能力、活性和流动性强、渗透性和储存能力大等特征。
它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地下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岩溶水也是地下水资源利用和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岩溶区(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现状与成因分析
岩溶区(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现状与成因分析[摘要]桂林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分布区,在实现了造林灭荒和绿化达标后,石山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针对桂林水土流失特点、现状及成因、主要人为因素及治理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关键词]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分析桂林0引言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
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
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它可导致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
1桂林市水土流失现状桂林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分布区,土地总面积276.23万hm2,林业用地面积187.72hm2,石山总面积30.04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97%,占林业用地的16%。
按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土地类型划分,石山面积中属林业用地(可造林)石山面积7.89万hm2,非林业用地(不可造林)石山面积22.15万hm2,分别占石山总面积的26.3%、73.7%。
2000年底,全州、灌阳、灵川、临桂、阳朔、平乐、永福、雁山八个县(区)纳入广西石漠化生态治理一期工程建设规划,根据《广西石漠化生态治理一期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技术方案》的有关技术要求,对规划区铁路、公路两边及农村居民点四周能见第一面坡石山绿化状况进行了调查规划,并完成了一期工程规划设计。
规划区石山总面积14.3万hm2,其中,已达标面积2.1万hm2,未达标需治理面积12.2万hm2,占规划面积的85.3%。
2水土流失成因分析2.1自然因素2.1.1气候条件的影响桂林属亚热带气候,日照长,热量多;雨量充沛,平均降雨量一般为1400~1800mm,最多的超过3000mm,最少的也在1000mm以上,而且雨量集中,多在5~9月。
岩溶形成机理分析及工程实践
岩溶形成机理分析及工程实践岩溶是指在含有可溶性矿物质的岩石或土壤中,由于地下水的侵蚀和溶解作用,形成的洞穴、溶洞、地下河和地下溪流等地貌特征。
岩溶地貌在地球表面分布广泛,尤其在喀斯特地区(如中国南方、西南部分地区、云南、广西等)较为明显,以其独特的地貌景观而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1.可溶性岩石的存在:岩溶地貌主要形成于含有可溶性岩石的地质环境,如石灰岩、石膏岩、岩盐等。
这些岩石中的主要矿物质能够在地下水的侵蚀和溶解作用下溶解,从而形成岩溶地貌。
2.地下水的作用:地下水是岩溶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地下水渗透到可溶性岩石中,通过溶解作用使岩石表面和内部发生溶解或侵蚀。
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还可以搬运和沉积溶解出的矿物质,形成各种岩溶地貌特征。
3.断裂和裂隙:地壳运动形成的断裂和裂隙对岩溶地貌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断裂和裂隙可以提供水的渗透通道,加速地下水的流动,同时也增加了溶洞的形成概率。
4.生物作用:生物作用是岩溶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和分泌物可以加速溶解岩石,形成溶洞。
此外,生物体的根系也能通过物理性破坏,促进岩石的风化和溶解。
岩溶地质工程实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岩溶地质勘察:对于规划建设岩溶地区的工程项目,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
地质勘察包括对地下水位、岩溶地貌特征、断裂裂隙以及可溶性岩石的分布等进行详细测量和分析,以制定合理的工程方案。
2.岩溶水文地质研究:对于岩溶地区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需要进行岩溶水文地质研究。
研究岩溶地区的地下水径流规律、水质特点、水文动力学等,为水利工程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岩溶地下空间利用:岩溶地区的洞穴、溶洞等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可以建设地下水库、地下停车场、地下物流中心等,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
4.防治岩溶地质灾害:岩溶地区常常存在地质灾害,如地面塌陷、地下洞室坍塌等。
通过科学的地质灾害评估和防治措施规划,可以减少或避免这些地质灾害给工程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浅析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旅游资源特征
浅析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旅游资源特征摘要】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这是对广西地形地貌最为简明的概括。
本文在广西地貌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山”、“水”、“田”的旅游资源特征及分布情况,便于深入了解广西丰富的特色资源条件。
【关键字】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旅游资源广西山多地少,周围高中间低,岩溶地貌面积大,南部海岸曲折,滩涂广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山地丘陵性盆地。
境内山地面积(包括山地、丘陵)约为19万平方千米,占76.54%,平原和台地约5万平方千米,占23.46%,水域5100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万平方千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1]一、广西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分析(一)总体特征广西是世界上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类型中最集中、最典型的地区,峰林平地拔起,气势超群,造形奇特,山地旅游资源品位较高。
一是类型多样的山地景观。
广西岩溶、丹霞、砂岩、峡谷等山地景观一应俱全,其中以岩溶地貌分布最为广泛。
形态最典型、风景最秀美的岩溶景观为桂林喀斯特及环江喀斯特,两者共同被列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并获评世界自然遗产。
岩溶景观的代表还有乐业天坑群、凤山岩溶地质公园、大化七百弄、崇左弄岗等。
此外,还有以八角寨、都峤山、铜石岭、宴石山为代表的丹霞地貌;有以猫儿山、桂平西山等为代表的花岗岩地貌;有以大瑶山、大明山为代表的砂岩地貌;还有以通灵-古龙山峡谷群、百崖大峡谷、钦州九寨沟为代表的峡谷地貌等。
二是多姿多彩的森林资源。
广西的森林主要分布在盆地周边的山地,大多山体雄伟,林木葱郁,动植物资源丰富。
广西森林覆盖率高达62%,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以阔叶林景观型和山地矮林景观型为主,林木高大茂密、终年常绿、林内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且资源植物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
森林植被较为丰富的山峦主要有猫儿山、青秀山、大明山、圣堂山、莲花山、十万大山、姑婆山、大容山、龙虎山等。
三是神奇独特的岩溶洞穴。
广西岩溶洞穴众多,素有“无山不洞,无洞不奇”之称,据统计广西的溶洞约有10万个。
广西岩溶水文地质分析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广西岩溶水文地质分析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叶开云【摘要】广西具备岩溶水文地质发育的有利条件,因此形成了典型的岩溶地貌。
虽然这种地貌在可以开发发展旅游业,但也对工程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岩溶水文地质的发育特征,并论述了对各工程建设的影响。
【期刊名称】《科技风》【年(卷),期】2012(000)015【总页数】2页(P163-164)【关键词】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建设;影响【作者】叶开云【作者单位】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广西柳州 545006【正文语种】中文1.1 碳酸盐岩的制约作用碳酸盐岩是岩溶地貌赖以发育的物质基础。
碳酸盐岩的岩石性质及结构构造(组合特征)是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的最重要因素。
从岩石类型看,广西的岩溶地貌基本上都属于碳酸盐岩地貌。
主要是由上古生代中泥盆纪至下二叠纪及中生代三叠纪各种沉积类型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而成。
仅在局部(如桂东北资江流域、桂西百色盆地、桂东南桂平麻洞白石山、博白沙河的花石山、藤县、容县都峤山和北部湾海域)分别可见到少量的由中生代白垩纪—新生代早第三纪钙质及含碳酸盐岩成分的红色碎屑地层形成的红层岩溶地貌—丹霞地形和新生代第四纪期间由珊瑚礁形成的生物礁岩溶地貌。
碳酸盐岩岩性的差异,导致岩溶发育强弱不一,岩溶地貌类型各异。
纯碳酸盐岩(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灰质白云岩)一般发育为全岩溶地貌(峰丛洼地及峰林平原);不纯的碳酸盐岩或间互夹层型碳酸盐岩发育为半岩溶地貌(丘岭谷地、丛丘谷地、缓丘台地及缓丘平原等)。
纯度高的碳酸盐岩岩溶化程度高,岩溶发育强烈,岩溶地貌特征显著。
碳酸盐岩的结构构造(组合特征)不同,岩溶地貌类型不一样。
全广西4个碳酸盐岩岩溶层组组合类型分别发育形成为全岩溶地貌及半岩溶地貌两个不同的地貌类型。
即:全碳酸盐岩组合(纯碳酸盐岩组)形成的是全岩溶地貌;间层组合(碳酸盐岩夹非碳酸盐岩组)、互层组合(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互层岩组)及夹层组合(非碳酸盐岩夹碳酸盐岩组)形成的是半岩溶地貌。
岩溶水的利用
岩溶水的利用
岩溶水是指储存在岩溶洞穴中的地下水。
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目前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式有4种,分别为:表层岩溶泉蓄引取水、地下河巷道截水、地下河堵洞成库、钻井取水。
其中,表层岩溶泉蓄引取水是指受表层岩溶带补给的泉水,其形成主要是西南岩溶山区地表和近地表附近,四大圈层(大气、水、岩石、生物)交汇,碳-水-钙循环活跃,岩溶动力作用强烈,导致地表和近地表附近岩溶发育强烈,岩溶发育深度一般在几米至几十米之间,相对于下伏致密灰岩,表层岩溶带含水透水性强,降水入渗后,地下水沿表层岩溶带与下伏基岩交界面径流,在表层岩溶带变薄或地形转折处出露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环江岩溶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分析广西环江属于喀斯特岩溶地区,其水资源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
广西环江降水量大,水总量丰富,但由于岩溶地区水环境差,土壤流失严重,以及开发利用难度大,利用率低等原因,成为限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高度认识岩溶地区水资源的来源以及储存特点,认清环江目前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原因,文章提出了几点有关解决当地水资源问题的建议,供相关规划开发部门在做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时予以参考使用。
标签:环江;水资源;地下水;开发利用引言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简称“环江”)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1’-108°43’,北纬24°44’- 25°33’,位于广西西北部,隶属于广西河池市,是桂西北喀斯特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4572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93%,该县森林覆盖率59.2%,耕地面积24.7千公顷,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1.9%,地处于黔中高原南部边缘的斜坡地带,总地势为北高南低,中部为丘陵,略成盆地,西部和南部以岩溶山地为主,间有土山、半土半石山,县境内的地貌受岩性、地质构造的控制,碳酸盐岩分布广泛,以岩溶地貌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39.9%。
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群落主要以常绿阔叶为主,土壤有红壤、黄红壤、黄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5个亚类,境内降雨丰盛,南北部山区平均年降雨量为1569.6mm。
环江岩溶地区水总量虽大,但却在具体得开发利用中遇到很多问题,下面文章就来谈谈广西环江岩溶水资源的来源及特点,并结合开发利用中的问题给出几点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1 岩溶地下水的来源广西环江岩溶地区水资源丰富,其岩溶水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途径:1.1 地表降雨补给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是来源于大气降雨[1]。
该县北部年平均降雨量为1750.1mm,南部为1389.3mm,集中于4-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1%,历年最小降雨量922.8mm,降雨通过地表溶洞以及溶缝隙补给岩溶水,尤其是大环江河流的中、上游以及小环江,岩溶水主要通过管道储存,降水则通过广布在山谷的峰丛洼地、地下河天窗等垂直形态,常见为集中补给,在岩溶零散地区,以入渗式补给为主,兼集中补给。
1.2 毗连的非岩溶地区的地表径流、地下水出露补给毗连的非岩溶区的地表径流、地下水出露也是岩溶水的重要来源。
当非岩溶区的溪流进入岩溶区后,常通过进水洞、落水洞下漏形成地下潜水,进而通过隔水层下渗形成承压水[2];在岩溶区周边,基岩裂隙水以及孔隙水对岩溶水的侧向潜流补给也很常见[3]。
环江龙岩乡的龙岩洞以及大安乡的顶新溶洞就是源于非岩溶区的地下水对碳酸盐具有很高的溶蚀性,从而在接触带形成洞穴,对侧面的岩溶水形成潜流补给。
1.3 引水、蓄水工程渗漏及灌溉水回渗补给引水、蓄水工程渗漏及灌溉水回流渗透(回渗),也是岩溶水的一种重要补给源。
环江有较大的下甫、下庙水库,均属小(二)型水库(10万立方米≤库容(W)<100万立方米),山塘星罗云布,灌渠纵横交错,但实际效益较差,渗漏量大。
据环江水利局数据统计,下庙水库蓄水工程的渗漏量达到数百至数千立方米每天,这些灌渠渗漏水通过渗流的方式给附近岩溶地下水。
2 广西环江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的特点2.1 岩溶水总量大,分布面积广环江岩溶地区水资源总量大,水资源拥有量35.966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为2.863亿立方米,但已查处环江有地下河16条,地下水点403点,地表水流有大环江、小环江、中洲河、打狗河4条河流,总流域面积达3644.26平方公里,占环江地域面积的79.7%,分布面积广。
2.2 主要赋存于溶洞(含管道)和溶隙中,但富集程度不均匀径流特征有集中管道流和分散裂隙流,其中山谷地區相对富水,集中管道流和分散裂隙流并重[4],在环江上南乡,山谷较多,谷低储水量大,但面积大,积水不均匀。
2.3 岩溶地区,多为潜水,补给资源丰富潜水是浅埋于地表之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地下水,通常地下水潜水流出地面时形成有自由水面的泉水[5]。
潜水是重要的供水水源,通常埋藏较浅,分布较广,开采方便[6]。
如环江明伦镇集中挖掘连片山脉地下深处岩层天然潜水,再经处理,为环江饮水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4 岩溶水随降雨呈周期性变化岩溶水资源的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局部地区为地表水补给,即通过溶蚀裂隙等面状入渗补给或者直接通过落水洞等以渗漏、集中注入的方式补给[7],最终以岩溶泉或地下河形式排泄,岩溶水时空变化性大,表层岩溶泉与降雨近乎同步变化,呈现出季节性和周期性[8]变化的特征。
3 广西环江岩溶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的问题3.1 岩溶地质环境脆弱,开发利用难度大,利用率低广西环江石灰盐岩分布广泛,以岩溶地貌居多,占全县的39.9%,土层较薄且贫乏,灌溉水源不足,岩溶石山区原始森林大多早已被毁,固土保水能力严重退化,石漠化现象较严重,加上地质脆弱以及地貌构造复杂,使得岩溶水的开采难度加大,从而在部分地区出现了工程性缺水,即便已开采,也仅为地下水总量的21.92%。
由此可见,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潜力远尚未发挥。
3.2 岩溶地区水质量差由于保护水资源观念破旧、意识不强,保护措施欠缺,水源受到污染的现象日益突出,加上城镇化发展,治理生活污水滞后,许多乡镇枯水期的取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9],此外,最近几年政府鼓励种植桉树[10],其耗水量较大,加之其成分液为碱性,渗入地底后土壤对种植其他作物了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污染水资源,导致饮用水变质,再是,由于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每年由陆地被暴雨径流带入河流的水体的沉积物中携带大量的N、P、K元素的化合物,使水体遭到严重污染,特别是对于湖泊、水库等容易造成高营养化,影响水产,污染环境,并危及人体健康。
2011年环江水利局设立农业饮用水样监测点40个[11],年检测共160份,总合格84份,合格率才52.5%,由此说明水资源质量有待改善。
3.3 水资源浪费严重在环江,农业用水量约占全县总用水量的96.6%,耗水量大,但农业灌溉用水系数低于0.5,加上环江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增长方式基本上仍处于粗放型扩大再生产状态,使得生活用水大多数是单水单用,重复利用系数低于0.3,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3.4 地下河蓄水少,渠道输水远,渗漏量大由于河堤较低,水库库容小,调蓄性能差,造成汛期弃水、枯期无水现象,此外,渠道输水路程较远,渠道设施破旧老化,渗漏损失大,导致开发成本太高,对老百姓来说有些负担不起。
3.5 岩溶地区水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脆弱,岩溶内涝灾害环江下南乡、木论乡、洛阳镇以及水源镇等地区石漠化严重,导致植物退化,水土流失,水资源总量不断缩减,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漏失,甚至造成严重的岩溶内涝灾害现象[12,13,14]。
4岩溶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4.1 开展新认识,转变旧观念,健全法制,加强管理深化对环江岩溶地区水资源地质环境的脆弱性和开发难度大的认识,开发利用应贯彻“三先三后”精神[15],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变传统的“无节制用水”观念,转变为“有理有节,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关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方面的法律,制定详细的技术规程和保护措施,并督促实施。
4.2 合理规划取水工程,加大岩溶地下水开发力度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取水工程[16]。
在峰林平原地区,采用钻井取水;河谷地段,选择抽水为主,钻井为辅;在分界线地区,应重点开发地下河,结合有压抽水。
加大地下水开发力度,以弥补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缺点,应积极开发环江已查明的16条地下河,403个地下水测点,以增加地下库容及调蓄能力。
4.3 联合地表水与地下水,增加水库兴利库容在岩溶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通过岩溶缝隙、渠管道等相互补给[17]。
环江的洪水期(3~9月),通过管道输送,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层,使得地下水位升高,这有利于降低钻井的深度,进而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在环江下南、水源以及中部木论、川山、大安、明伦一带,枯水期(10~次年2月)期间,地下水层回灌给地表水库及河流,从而增加水库的兴利库容,更好的解决灌溉水源不足、干旱缺水的现象。
4.4 整修水利工程,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据2004年底不完全统计[18],环江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680余处,其中蓄水工程239座,总库容1918.4万立方米,引水工程1216处,但这些小型水利工程,几乎都是20世纪50年代修建,当时建设标准低,输水路程远,经几十年的运行,工程早已老化失修。
此外,维修养护资金落实较慢,管理欠缺,致使工程输水管道受损严重,效益衰减,阻滞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刻不容缓。
4.5 改善生态环境和水环境,防治岩溶地区土壤石漠化注重土地整理,加强生态环境与水环境的治理,加快水土保持工作,重视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发展岩溶生态林、江河护岸林、旱区农田防护林等防止岩溶地区的水土流失,提高岩溶山区的旱涝灾害抵抗能力,从而改善岩溶地区的土壤环境,防治石漠化,更有利于岩溶地下水的开采。
环江下南乡地区就设立多个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点,对小地方试验,在岩溶石山区中、下部土层,种植玉米、桑叶、黄瓜等植被,实现截雨固土,增强植被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防治土壤石漠化。
5 结论与建议(1)广西环江岩溶地区水资源丰富,但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工程建设设施差,开采利用率低,部分江河水质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了局部地区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制约了当地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所以解决环江岩溶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刻不容缓。
(2)鉴于环江岩溶地区地下水分布广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脆弱性,地下水的开发必须强调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在水文地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走勘查-试验-评价-开发-评估地下水的道路。
(3)应尽快建立节水农业体系,提高工业、乡镇企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杜绝用水浪费。
加大节水力度宣传工作,转变旧观念,狠抓水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环江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的发展。
(4)为了更好的开采利用地下水,建议摸清环江已查明的16条地下河的来龙去脉,以及有关河道的水文特性、形状、规模、流量变化情况,确定引水堵水建筑物稳定性等的详细数据,从而满足开发利用地下河工程设计的需要。
参考文献[1]袁道先,蔡桂鸿.岩溶环境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裴建国,梁茂珍,陈阵.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及其主要特征值统计[J].中国岩溶,2008,1:6-10.[3]梁杏,韩冬梅,靳孟贵,等.忻州盆地边山岩溶水系统与盆地孔隙水补给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6:28-32.[4]袁道先.对南方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一些意见[J].中国岩溶,2000,19(2):103-108.[5]曹红霞,康绍忠,何华.灌溉对土壤水分分布和潜水蒸发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69-72.[6]王德潜.洛川塬黄土潜水开采资源的初步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6,5:16-19.[7]魏晓鸥.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形成演化规律[D].太原理工大学,2013.[8]Chen Weihai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orage function of karstic aquifers in Fenglin Plain areas[M]. Karst in China,1999,18 (1).[9]王延勇.我国生活饮用水安全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1):34-36.[10]项东云,陈健波,叶露,等.广西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广西林业科学,2006,4:195-201.[11]韦凤栖,韦永光,吴正铜,等.2011年环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2,11:160-161.[12]陈洪松,王克林.岩溶干旱特征及其治理对策[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暨青年学术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04:4.[13]彭晚霞,王克林,宋同清,等.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复合退化控制与重建模式[J].生态学报,2008,2:811-820.[14]Guang Yaohua.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inundating waterloggings in karst areas of Guangxi[J].Journal of Geologic Hazards and Control in China,1996,7(4).[15]罗佳翠,谢志国.“三先三后”调水原则在滇池补水工程中的体现[J].人民长江,2013,12:8-10+20.[16]叶成明,李小杰,刘迎娟. 浅层地下水取水工程综述[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1,6:29-32.[17]王中根,朱新军,李尉,等.海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拟[J].地理科学进展,2011,11:1345-1353.[18]韦秀兰.环江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索[A].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学会.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研讨会文集[C].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学会,2005:6.作者简介:伍威(1989-),男,湖南耒陽人,硕士研究生,湖南省耒阳市水利局职工,主要从事于水资源利用与水利工程应用及水土保持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