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 第4课花之歌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4课花之歌教学设计、导学案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2.文章前四句歌颂了花的什么?
3.文章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三.讨论交流、合作互学
1.《花之歌》中描绘的花,是“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也是“礼品”“冠冕”“祭献”。结合原文,联系生活,说说你眼中的“花”又是怎样的形象。
结学
拓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4花之歌
成长芬芳凋谢
积极乐观
( 语文 )学科导学案课题4源自花之歌定学导
学
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象征手法。
3.学习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
4.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
学
互
学
一、情境导入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2.想一想,最后两段表现了花的怎样的精神特质?
四、启发引导、多媒体助学
播放音乐纪伯伦的《花之歌》,在音乐声中读散文,体会作者寄予诗歌的特殊情感。
示
学
评
学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全班汇报,展示评价
用
学
测
学
练习:
本诗开篇连用四个比喻“我是……”,构思精巧,语言清新。请你也运用比喻的修辞,写一写你心目中的“花之歌”吧。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________本文作者是黎巴嫩的纪伯伦,译者仲跻昆。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教案1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几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
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曾经见过的花朵的模样呢?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之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这是一首散文诗,是一首花的赞歌。
学习这篇文章,也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就像刚才大家听那些美妙的音乐一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教案设计
4.* 花之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的丰富的哲理。
3.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4.感受花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花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理解作者笔下的花的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在诗人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充满了智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感受作者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进而体会花的精神。
(板书课题:花之歌。
齐读课题)1.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2.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交流学习情况,教师适时指导。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说一说作者将花比作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言)(提示: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找出文中体现奇特想象的句子。
(学生自由说一说)3.分小组讨论: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小组派代表交流)预设:(赏析句子)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
)三、细读品析,合作探究1.师:同学们齐读课文第1~3自然段。
思考:作者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案与反思第【1】篇〗《花之歌》要怎么上,读了五遍,我都没什么想法。
一方面觉得纪伯伦写的东西比较唯美,男生可能不太喜欢;另一方面他的想象真的奇特,要理解他的想法也不太容易。
思前想后,设计如下:1、早读,字音纠错,词语答疑(旖旎、婆娑、硕大无朋)2、课题,花之歌的歌是什么意思。
3、默读,勾画,作者把花比作了什么4、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理解纪伯伦想象的秘密5、运用学习1-4自然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5-7自然段,交流喜欢的语句。
6、花儿告诉我们的哲理是什么?第四个环节教学片断师:(指黑板)(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祭献)哪一项是你最没有想到,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生:我最没有想到的是: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觉得每一朵花,都好像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都在对我们说话。
师: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词语,花语。
如果有人送你一朵玫瑰,那他是在说生:我喜欢你师:如果是一枝百合生:很纯洁师:如果是一株猪笼草生大笑师:哈哈哈,确实很不一样,大自然会说话,是因为人类赋予了它意义,这样的想象很有画面感,真好。
还有吗?生:我和同桌喜欢的是: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荫中,我觉得特别是在夜晚的时候,茫茫的草地就像天空一样,一朵朵花儿就是一颗颗的星星,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美了。
师:你这样一说,我也感受到了。
生:我觉得奇特的是:我是诸元素之女。
一般人都只有爸爸、妈妈。
但是花却了四个父母,春夏秋冬生大笑师:是啊,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是什么呢?生:是时间生:也是轮回师:花是时间的女儿生:哇,感觉特别不一样了。
师:说到哪些想象很神奇,让你印象深刻的时候,你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了上面三个句子,我们对比着读一读,看看一二三自然段和四自然段作者在想象上,有什么不一样。
师生互读师:一二三自然段中作者是怎么在想象的?四自然,他又是怎么想象的呢?生:一二三自然段中,作者想的都是不是实际的,就是自己脑海中理解的内容。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花之歌》(部编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花之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花朵的变化?”比如,春天时花朵如何绽放,秋天时又是怎样凋谢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如何通过花朵来表达人生的奥秘。
-创意写作的开展: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能够借鉴诗歌的写作手法进行自己的创作,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诗歌的个性化解读: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不同,如何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也是一大挑战。
举例说明:
-在讲解象征意义时,可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其他常见的象征性事物,如“鸽子象征和平”,以加深对诗歌象征手法的理解。
-针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可挑选诗中的典型句子,如“太阳向我微笑,我向太阳问好”,让学生指出其中的修辞,并解释其效果。
-在创意写作环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问题,如“如果你是一朵花,你想成为哪一种?为什么?”以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创作。
-对于个性化解读,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促进思想的碰撞和深化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的诗句分析和创作背景介绍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象征意义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果你是一朵花,你想成为什么花?为什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提升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受力和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花之歌》的意象和修辞,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加强文化意识,让学生感悟诗歌中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通过小组合作和创意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激发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花之歌教案与反思
4.* 花之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的丰富的哲理。
3.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4.感受花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花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理解作者笔下的花的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在诗人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充满了智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感受作者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进而体会花的精神。
(板书课题:花之歌。
齐读课题)1.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2.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交流学习情况,教师适时指导。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说一说作者将花比作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言)(提示: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找出文中体现奇特想象的句子。
(学生自由说一说)3.分小组讨论: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小组派代表交流)预设:(赏析句子)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
)三、细读品析,合作探究1.师:同学们齐读课文第1~3自然段。
思考:作者将花2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花之歌》是⼀⾸散⽂诗,也是⼀篇充满哲理的美⽂。
诗⼈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动形象地表现了四季更迭的⾃然变化,塑造了花朵作为⾃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4课《花之歌》课⽂原⽂ 我是⼤⾃然的话语,⼤⾃然说出来,⼜收回去,藏在⼼间,然后⼜说⼀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与群鸟⼀起为它送⾏。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昼的那只硕⼤⽆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掌。
我总是仰望⾼空,对光明⼼驰神往;我从不顾影⾃怜,也不孤芳⾃赏。
⽽这些哲理,⼈类尚未完全领悟。
________ 本⽂作者是黎巴嫩的纪伯伦,译者仲跻昆。
【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4课《花之歌》教案1 教学⽬标 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理解课⽂内容。
2.整体把握这⾸散⽂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喻、拟⼈、排⽐等修辞⼿法,体会以物喻⼈、寄托诗⼈⼼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体会⽂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课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揭⽰课题。
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乐⽚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导语:同学们,⽼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歌曲,还有西⽅的古典⾳乐。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花之歌》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花之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花之歌》,并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2)学生能掌握诗歌中生字词的含义,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分析诗歌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尤其是对花卉美的欣赏。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与感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要点1.情境设计通过展示花卉图片,营造花园般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诗中的花卉之美。
2.教学内容的处理(1)先整体感知诗歌,再逐句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重点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3.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诗歌中的难点和亮点展开讨论,深化理解。
情境体验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中的花卉美。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花卉图片、播放诗歌朗诵音频等。
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诗歌内容、修辞手法等。
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黑板或白板及书写工具五、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六、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和阅读能力,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花卉图片,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花园氛围。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的花卉,你们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分享感受。
2. 朗读诗歌(10分钟)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听清字音、节奏和韵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4花之歌
1.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请看下面一组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些诗句都写到了花。
花是美丽的,带给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带给大自然以芬芳。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
(板书课题)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笔下的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
这花给人以启迪,富有生命的内涵。
接下来请跟随诗人,走进花的世界吧!2.介绍作者。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小说家,与印度的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作品多歌颂自然景色和爱情,流露感伤情绪。
著有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中的《组歌》,《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另四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雨之歌》《浪之歌》。
纪伯伦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2.自读课文,注意标注读不通顺的地方。
3.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苍穹(qióng) 孕(yùn)育冠冕(miǎn) 赠予(yǔ) 摇曳(yè)馥(fù)郁硕(shuò)大无朋琼(qióng)浆鸣啭(zhuàn) 婆娑(suō)(2)检查词语的理解。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苍穹”的意思:天空。
②难字突破法。
“心驰神往”中“驰”的意思是(心神)向往,词语的意思: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
③理解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优质教案【最新】
4*花之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感受并交流课文和《杨柳与水莲》中想象奇特的地方。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关于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多幅鲜花的图片)同学们,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美的感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让我们跟随诗人纪伯伦一起去感受花的美好和花的灵性吧。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花之歌散文诗)3.介绍作者。
(1)教师简介作者: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赞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
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这位诗人就是——纪伯伦。
课件出示: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主要作品有:《泪与笑》《沙与沫》等。
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纪伯伦和鲁迅、泰戈尔一样,是推动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者。
(2)学生默读资料,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相应补充。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用赏花的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期待,又为接下来理解文本作铺垫。
此外,本环节对作者的介绍,也能使学生对这首散文诗的写作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受音韵美1.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
(2)同桌互读,提醒注意“旖旎”“冠冕”“婆娑”“摇曳”的读音。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 花之歌 名师教案
精品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并修改后使用!4*花之歌【课前解析】关注体裁:《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
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的向往和追求光明。
关注写作手法:本文语言清新,哲理隽永、全文无一“花”字,却句句在写花,作者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运用奇特的想象,为花描绘出一个个积极向上的形象,如“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交往的礼品”“婚礼上的冠冤”“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与晨风群鸟一道迎送光明”,营造出丰富雅致的诗文意境。
关注语言特点:作者连续使用大量结构整齐的句式,很有特色。
如,第1—4自然段均以“我是……”开头,第3自然段中“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去”,第5自然段“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第6自然段“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这些整齐的句式使本文语言富于节奏感和音韵美,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层次清晰地将作者的想象一一铺陈开来,画面丰富而有气势。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各种形象,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教师引入:人们都喜欢花,那五颜六色、清香四溢的鲜花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 第4课花之歌
4*花之歌《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
诗人以花自喻,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体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态度: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
无论处于哪一种境遇,总要积极地追求光明。
诗歌第1~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以“我是……”的句式对花的成长、芬芳、凋谢的过程展开了详细的描绘。
第5~7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以“我在做什么”的句式继续描绘花的形象,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
本文语言清新,哲理隽永,富有感染性和启发性。
最出彩的地方就是诗歌中没有一个“花”字,却每一句都在写花。
且作者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运用奇特的想象,描绘了一个个积极向上的花的形象。
如“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的星星”“诸元素之女”“婚礼上的冠冕”等,营造出了丰富雅致的诗文意境。
其次,在语句表达方面大量运用结构整齐的句式。
如第3自然段“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等。
这些整齐的句式使诗文语言富于节奏感和音韵美,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层次清晰地将作者的想象一一铺陈开来,画面丰富而有气势。
此外,“阅读链接”中的散文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杨柳和水莲的对话引发思考,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个版块的设置意在指导学生继续练习“找出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能够说出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感受花“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重点感受散文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体会作者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难点感受花的各种形象,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1.字词教学字音方面,注意注音的字词,“啭”是翘舌音;“娑”是平舌音。
部编版语文六上第4课《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
六上第4课《花之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文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能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想开去”。
3.感受并交流课文与“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想开去”。
教学难点感受并交流课文与“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揭示目标——“想开去”1.PPT出示本课学习目标,齐读。
2.导语:同学们,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在想象的天地。
老舍的《草原》,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感受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温馨。
宗璞的《丁香结》,让我们仿佛闻到了丁香花那幽雅淡淡的甜香,感受到丁香花在细雨迷蒙中的丝丝愁绪。
今天我们将跟随一位黎巴嫩的作家走进花的世界,听听花的声音,感受花的生命追求。
请同学们举起右手,我们一起板书课题《花之歌》。
3.在走进课文之前,老师为大家带来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谁来读?PPT出示:婚礼的冠冕原野上摇曳芬芳馥郁风光旖旎婆娑起舞小鸟鸣啭4.看到这些词语,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嗅觉、听觉来谈自己脑海中生成的画面)。
预设:我仿佛听到了鸟儿之间啁啾、呢喃;我仿佛闻到了花儿的芬芳馥郁;我仿佛看到伴随清风中摇曳的花朵。
小结:你们看,动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就能通过词语想象出丰富的画面,使人如临其境。
这节课我们就要这样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字当中,充分想开去,动用你的各个感官去体会作家笔下的文字之美。
(板书:想开去)二、从“文意”中想开去1.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先从“文意”中想开去。
通过预习,细心的你一定发现课题是“花之歌”,但全文没有出现一个“花”字。
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个任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文,想想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我”是花。
请你一边阅读,一遍拿起笔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一会儿我们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2.读完了吗?请看大屏幕,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来交流:读到时,我仿佛看到花。
第4课《花之歌》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花之歌》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教学过程一、体验隐趣,导入新课。
1.读诗谜,猜猜我是谁。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二、新课学习(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字词。
(1)读写下列字词苍穹坠落绿茵祭献旖旎馥郁琼浆领悟硕大无朋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2)字词释义苍穹:天空。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已经存在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这里指婚礼的礼帽。
摇曳:摇荡。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巨大。
琼浆:指美酒。
啭:鸟婉转地叫。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2.朗读诗歌,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共7段,从内容及语言表达上来看,可分为两部分。
第1至4段为第一部分。
这部分以“我是……”的句式对花的形象展开描画。
第1段写“我是大自然的话语”,第2段写“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以星喻花,突出花的高洁夺目。
第3段写“我是诸元素之女”,诸元素指春夏秋冬,写出了花孕育、生长的过程。
第4段写“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写出了花对人类无私的奉献。
第5至7段为第二部分。
这部分主要围绕“我在做什么”,继续描写花的形象。
分别写了“我”的一天如何度过,我怎样和周遭世界和谐相处,以及我在享受世界无私给予是同时,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与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花之歌《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
诗人以花自喻,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体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态度: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
无论处于哪一种境遇,总要积极地追求光明。
诗歌第1~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以“我是……”的句式对花的成长、芬芳、凋谢的过程展开了详细的描绘。
第5~7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以“我在做什么”的句式继续描绘花的形象,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
本文语言清新,哲理隽永,富有感染性和启发性。
最出彩的地方就是诗歌中没有一个“花”字,却每一句都在写花。
且作者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运用奇特的想象,描绘了一个个积极向上的花的形象。
如“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的星星”“诸元素之女”“婚礼上的冠冕”等,营造出了丰富雅致的诗文意境。
其次,在语句表达方面大量运用结构整齐的句式。
如第3自然段“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等。
这些整齐的句式使诗文语言富于节奏感和音韵美,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层次清晰地将作者的想象一一铺陈开来,画面丰富而有气势。
此外,“阅读链接”中的散文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杨柳和水莲的对话引发思考,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个版块的设置意在指导学生继续练习“找出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能够说出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感受花“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重点感受散文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体会作者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难点感受花的各种形象,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1.字词教学字音方面,注意注音的字词,“啭”是翘舌音;“娑”是平舌音。
词语理解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苍穹、冠冕、馥郁、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教学本文隽永清新,读来旋律优美,朗朗上口。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重点。
先让学生充分朗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丰富想象力和象征意义,并通过多种方式反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语感,真正走入作者的内心去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其次,在交流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打开学生的联想,能说出为什么能够看出“我”是花。
最后引导学生结合作者曲折的人生经历来体会他独特的人生态度,如此一来便是从他的人生感悟想开去,从文中的“花”读到文中的“人”,再想到生活中的自己,从而获得人生启迪。
3.表达运用本文想象奇特,多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花的特点,抒写理想。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多读,多想,多议。
最后可通过小练笔的方式,指导学生运用“我是……”的句式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草之歌”“树之歌”“风之歌”等,真正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
1.课前搜集纪伯伦的相关资料。
2.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旋律美和音韵美。
思考: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课时板块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多幅鲜花图,进行欣赏。
2.谈话:同学们,一朵朵娇艳夺目的鲜花,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
在诗人纪伯伦的笔下,花是有灵气、有生命、有个性的事物,她与万物和谐共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她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启迪。
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一起去感受花的美好和灵性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交流资料,介绍作者。
(1)学生分享搜集到的关于纪伯伦的资料。
(2)介绍纪伯伦,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与印度的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其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远大的理想,并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
主要代表作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
《组歌》共五首,包括《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花之歌》和《幸福之歌》。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诗歌,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3.出示本课容易读错的词语,并进行警示,对其中难理解的词语进行点拨。
苍穹孕育冠冕摇曳馥郁琼浆鸣啭婆娑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4.默读诗歌,边读边思考:诗歌围绕《花之歌》写了哪些内容?5.学生小组汇报,课件相机出示相关内容。
第1~4自然段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的过程。
第5~7自然段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赞扬了她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6.同学们,这首散文诗在写花,却没有出现一个“花”字,你能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我”是花呢?找出描写花的语句,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语句的。
句段1: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思考: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介绍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花开花落。
“大自然说出来”喻指花开,“又收回去”喻指花落,“然后又说一遍”喻指这个过程的循环往复。
(2)指导朗读,学生读出花开花落的韵味。
句段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2)(出示草地上鲜花盛开的图片)学生分享直观感受。
仿佛看到了草地上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天空坠落下来一样。
(3)男女生比赛读,读出美的感受。
句段3: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1)引导学生从前后语句中体会“诸元素之女”指四季,即春、夏、秋、冬。
(2)四季的变化是怎样的?你能试着从四季的变化来理解这句话吗?这句话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写出了花在冬天孕育,在春天开放,在夏天成长,在秋天凋零的过程。
(3)指名读,读出花在四季更迭变化的过程。
句段4: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花是什么?这句话是说花是人类纯洁和神圣感情的寄托。
花可以作为表达情意的礼物,可以作为婚礼的装饰,可以作为葬礼的祭献。
(2)引导学生从读中想开去,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花还有什么用处?(3)教师展示花在不同的场景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感知花的作用。
(4)分小组比赛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块三介绍背景,读懂诗情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和重音等。
2.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花的形象,然后说一说花在做什么。
句段1: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和“硕大无朋的独眼”是什么意思?(2)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指夜空中的星星,“硕大无朋的独眼”指太阳。
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昼夜更替的自然变化。
3.想一想,你觉得纪伯伦是在写花吗?他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学生交流。
(1)补充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
在短暂而光辉的生命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感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
他出生在黎巴嫩的一个农家。
12岁时,因不堪忍受当时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了美国,过着清贫的生活。
1898年,15岁的纪伯伦返回祖国学习民族文化。
1902年返回美国后,病魔先后夺去了他的三位亲人,之后他以写文卖画为主,挣扎在社会底层。
1908年他得到友人的资助奔赴巴黎学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指点。
以后一直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
当他感到生命即将到达终点时,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于是无视病痛的折磨,坚持写作,直到48岁英年早逝。
(2)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之后,结合最后一自然段,说一说你对课文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句段2: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从花的精神“对光明心驰神往”“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感受到了作者追求光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再读,读出花向往光明、积极向上的精神。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想开去,谈谈自己的理解。
板块四拓展阅读,互学互享1.过渡:看来,我们要真正读懂一首散文诗,就要学会在阅读时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样才会对诗歌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有更准确的认识。
2.出示“阅读链接”中《杨柳与水莲》一文,简介作者宗白华。
3.自由朗读选文,想一想文中又有哪些想象奇特的地方。
本文是一个寓言故事,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以“杨柳”和“水莲”之间的对话形式来说明道理。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思考:面对刚刚逝去的夜,杨柳和水莲有着哪些不同的感受?杨柳:感受“夜的美”。
水莲“恐惧悲哀”,感受着“夜的黑暗”“污泥的冷湿”。
(2)从杨柳与水莲的对话中,你能说一说它们各自都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吗?杨柳:立于“碧夜的幕中”。
水莲:躲于“绿叶的帘里”,“抱着她悲哀的心,含泪的眼,婷婷地立在黑暗的深处”。
(3)由杨柳与水莲的对话想开去,说一说,她们的对话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杨柳”代表一种执着探寻、积极追求的人生态度;“水莲”代表一种畏畏缩缩、缺乏自信的人生态度。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的肯定。
4.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文章的理解。
5.结合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小练笔:以“________之歌”为题(如“草之歌”“树之歌”“雪之歌”等),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仿写一首散文诗。
板块五 课文回顾,拓展延伸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花之歌⎩⎪⎪⎨⎪⎪⎧⎭⎪⎪⎬⎪⎪⎫“我”是谁⎩⎪⎨⎪⎧ 大自然的话语坠落的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祭献“我”在做什么⎩⎪⎨⎪⎧ 与晨风迎光明 与群鸟送光明在原野摇曳 在清风中呼吸渴饮朝露 听鸟鸣唱仰望高空 向往光明不顾影自怜不孤芳自赏 2.拓展阅读《浪之歌》《雨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