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行业城市设计规范
GB50180-93 城市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6版)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城市的规划设计的要求规范指标大全
城市的规划设计的要求规范指标大全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雨水口间距和道路坡度的关系(多雨地区)种植树木与建筑.构筑物水平间距单位:m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 1993年城市道路分级单位:m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住宅建设日照标准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3.本表指标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
住宅建筑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注: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下限值。
住宅面积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 单位:(万㎡/h ㎡) 注 : 1,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下限值。
2,本表不计入地下层面积。
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规定注:1、L --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 L 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m); S 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S 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最小距离 单位:(m)注: 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 公园各类地表的排水坡度(%)园路宽度 单位:(m) 风景林郁密度公园各类单行绿篱空间尺度单位:(m)公园树木与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外缘最小水平距离单位:(m)注:同上。
公园栽植土层厚度单位:(cm)城市等别注:1、城市人口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城市防洪标准注:1、标准上下限的选用应考虑受灾后造成的影响、经济损失、抢险难易以及投资的可能性等因素;2、海潮系指设计高潮位;3、当城市地势平坦排泄洪水有困难时、山洪和泥石流防洪标准可适当降低。
2020年(城市规划)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2020年(城市规划)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含条⽂说明)(城市规划)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含条⽂说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5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50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137-90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九九四年⼆⽉⼀⽇起施⾏。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民共和国建设部⼀九九三年七⽉⼗六⽇⼀、总则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地和空间,提⾼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区、组团三级。
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以下图表中的规定。
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居住区⼩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区组团及独⽴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4、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规模相对应。
其配建设施的⾯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安排、灵活使⽤。
5、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2) 符合统⼀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特点和规划⽤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规划⽤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规划;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活环境;5) 为⽼年⼈、残疾⼈的⽣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6) 为⼯业化⽣产、机械化施⼯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7)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8)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的综合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4.0.2.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4.0.3便于寻访、识别和街道命名。
4.0.4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住宅建设,其规划设计必须遵循保护规划的指导;居住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依法予以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和构筑物,不得环境风貌。
1.0.5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0.5.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1.0.5.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1.0.5.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
2.0.28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m2/hm2)
2.0.29建筑面积毛密度
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m2/hm2)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
2.0.30住宅建筑净密度
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
4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4.0.1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窨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4.0.1.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
4.0.1.2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第五章都市规划技术原则与规范新增《镇规划原则》、《都市绿地分类原则》。
《都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城乡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
技术原则1、《都市规划基本术语原则》(GB/T50280—98)2、《都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原则》(GBJ137--90)3、《镇规划原则》(GB50188—)规划旳建设用地原则应涉及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比例和建设用地选择三部分。
4、《防洪原则》(GB50201--94)根据防护对象旳不同需要,其防洪原则可采用设计一级或设计、校核两级。
(2)下述防护对象旳防洪原则应按下列规定拟定:④遭受洪灾或失事后损失巨大,影响十分严重旳防护对象,可采用高于本原则规定旳防洪原则;⑤遭受洪灾或失事后损失及影响均较小或有效期限较短及临时性旳防护对象,可采用低于本原则规定旳防洪原则。
5、《都市绿地分类原则》(CJJ/T85—)绿地分类应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
都市绿地分为5大类、13中类、11小类。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技术规范1、《都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94)都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应与规划阶段相适应。
分为总体规划勘察阶段和具体规划勘察阶段。
都市规划内旳各场地,应根据其场地条件和地基旳复杂限度分为I、II、III三类。
具体规划勘查阶段,近期建设区内旳拟建工程旳级别,应根据地基损坏导致工程破坏旳后果旳严重性分为:一级,很严重(重大工程,20层以上旳高层建筑等);二级,严重;三级,不严重。
总体规划勘察应对规划区内各场地旳稳定性和工程建设合适性作出评价。
对地震设防烈度等于或不小于7度旳规划区,尚应鉴定场地和地基旳地震效应具体规划勘察应对规划区内各建筑地段稳定性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总体规划和具体规划勘察前,必须获得都市规划部门下达旳勘察任务书及地形图等文献。
2、《都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居住区、社区、组团三级,其控制规模为:居住区10000—16000户,30000〜50000人)、社区(3000 —5000户,10000—15000人)、组团(300—1000户,1000~3000人)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旳原则;居住区用地(R)分为:住宅用地(R01)、公建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公共绿地(R04)等四类。
GB50180-9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6年版)
1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一_ -一一一
户數(户)
10000-16000
3000—5000|
300〜1000
人口(人)
30000-50000
10000〜15000
1000^3000
1.0.3a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組团、居住 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前 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94号文件《关于印发“一九九八 年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对现行国家标 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进行局部修订。
本次规范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凡个方面:增补老年人设施和停 车场(库)的内容;对分级控制规模、指标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 的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进一步调整完善住宅日照间距的有 关规定;与相关规范或标准协调,加强了措辞的严谨性。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技 术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员:涂英时、吴晟、刘燕辉、杨振华、赵文凯、 张播。
其他参加工作人员:刘国园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
'建标[1993]542 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 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 冇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 会审,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 93为强 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起执行。
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 93(2002 年版)局部修订的条文,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条文及具体内容,将刊登在我部有关网站和近期 岀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
城市规划与设计规范
都市快题用典型第一节选址和布置大中型商店建筑基地宜选择在都市商业地区或要紧道路的适宜位置。
大中型菜市场类建筑基地,通路出口距都市干道交叉路口红线转弯起点处不应小于70m。
小区内的商店建筑侍候半径不宜超过300m。
商店建筑不宜设在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厂房、仓库和易燃、可燃材料堆场四面;如因用地条件所限,其正常距离应符合防火典型的有关。
条大中型商店建筑应有许多于两个面的出进口与都市道路相邻接;或基地应有不小于1/4的周边总长度和建筑物许多于两个出进口与一边都市道路相邻接。
大中型商店基地内,在建筑物后头或侧面,应设置净宽度不小于4m的运输道路。
基地内消防车道也可与运输道路结合设置。
新建大中型商店建筑的要紧出进口前,按当地部门要求,应留有适当集散场地。
大中型商店建筑,如四面无公共停车场地时,按当地部门要求,应在基地内设停车场地或在建筑物内设停车库。
第2步行商业街内应禁止车辆通行,并应符合都市和消防、交通部门的有关。
原有都市道路改为步行商业街时,必须具备邻近道路能负担该区段车流量的条件。
步行商业街的宽度,依据不同情况,应符合以下:一、改、扩建两边建筑与道路成为步行商业街的红线宽度不宜小于10m;二、新建步行商业街可按街内有无设施和人行流量确定其宽度,并应留出不小于5m的宽度供消防车通行。
第2步行商业街长度不宜大于500m并在每间距不大于160m处,宜设横穿该街区的消防车道。
第2步行商业街上空如设有顶盖时,净高不宜小于5.50m,其构造应符合防火典型的,并采纳正常的采光材料。
步行商业街两侧如为多层建筑,因交通功能而设置外廊、天桥和梯道时,应符合防火典型的。
步行商业街的各个出进口四面应设置停车场地。
商业步行区的紧急正常疏散出口间隔距离不得大于160m。
区内的道路网密度可采纳13-18km/km2。
商业步行区的道路应满足送货车、清扫车和消防车通行的要求。
道路的宽度可采纳10~15m,共其间可配置小型广场。
商业步行区内步行道路和广场的面积,可按每平方米容纳0.8-1.0人计算。
GB 50180—93(2002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2月1日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31号关于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8]94号)的要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进行了局部修订。
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对该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进行了共同审查,现予批准,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1.0.3、3.0.1、3.0.2、3.0.3、5.0.2(第1款)、5.0.5(第2款)、5.0.6(第一款)、6.0.1、6.0.3、6.0.5、7.0.1、7.0.2(第3款)、7.0.4(第1款的第5项)、7.0.5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该规范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规定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3月1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5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7月16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94号文件《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对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进行局部修订。
本次规范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增补老年人设施和停车场(库)的内容;对分级控制规模、指标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进一步调整完善住宅日照间距的有关规定;与相关规范或标准协调,加强了措辞的严谨性。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指标大全
规划设计规范常用指标居住区教育配套建筑指标:居民量幼儿园小学中学4000居民以上●●8000居民●配比数量40名/千人80名/千人80名/千人最低面积配比(平方米)幼儿园班数4班6班9班12班用地面积1800 平方米2700 平方米3700 平方米4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 平方米1800 平方米2500 平方米3200 平方米小学班数12班18班24班30班用地面积9700 11800 13600 15700 建筑面积2900 4300 5100 6200 班数18班24班30班36班用地面积15500 18100 31700 37000 建筑面积6300 8200 9100 11700居住区人口分区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 组团?户数10000-15000 2000-4000 300-700? 人数30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 住宅用地(R01)50-60 55-65 70-802 公建用地(R02)15-25 12-22 6-123 道路用地(R03)10-18 9-17 7-154 公共绿地(R04)7.5-18 5-15 3-6居住区用地(R)100 100 100停车位配置比例名称? ?? 单? 位? 自行车机动车公共中心车位/100㎡建筑面积7.5 0.3?商业中心车位/100㎡营业面积7.5 0.3集贸市场车位/100㎡营业场地7.5 ---饮食店车位/100㎡营业面积 3.6 1.7?医院、门诊所车位/100㎡建筑面积 1.5 0.2?居住区用地指标? 项?目???平均每居民用地(平方米)小区用地????14.5-22.0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5-2.0???居住区级道路用地 1.5-2.0?居住区级公共绿地?1.0-2.0其它用地?? 1.0?合??? 计? 19.5-29.0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 居住区?小? 区组团1.住宅用地(R01)?45-6055-65?60-75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20-32 18-27 6-183.道路用地(R03)?8-15 7-13 5-124.公共绿地(R04)?7.5-15 5-12 3-8居住区用地合计(R)?100 100 100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人)居住规模层??? 数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居住区多??? 层? 16-21 16-22 16-25 多层、中高层14-18 15-20 15-20 多.中高.高层12.5-17 13-17 13-17 多层.高层? 12.5-16 13-16 13-16小? 区低??? 层 ? 20-25 20-25 20-30 多??? 层 ? 15-19 15-20 15-20 多层.中高层14-18 14-20 14-20 中? 高? 层13-14 13-15 13-15 多层.高层? 11-14 12.5-15 -- 高????? 层10-12 10-12 --组团低????? 层18-12 20-23 20-25 多?? 层 ? 14-15 14-16 14-20 多层.中高层12.5-15 12.5-15 12.5-15 中? 高? 层12.5-1412.5-14?12.5-15多层.高层? 10-13 10-13 -- 高????? 层7-10 8-10 --注:本表各项指标按每户3.5人计算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千人)居? 住? 区小区组团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总指标1605-27002165-3620) 2065-4680(2655-5450)1176-2102(1546-2682)????1282-3334(1682-4084)363-854(704-1354)502-1070(882-1590)其中教??育600-1200 1000-2400 600-1200 1000-2400 160-400?300-500医疗卫生(含医院)60-80??(160-280)100-190(260-360)20-80?? 40-190 6-20??? 12-40 文??? 体 100-200? 200-600 20-30 ? 40-60 18-24?? 40-60商业服务700-910? 600-940 450-570 100-600 150-370?100-400金融邮电(含银行.邮电局)20-30(60-80)?25-50 16-22?? 22-34 -- --市政公用(含自行车存车处)40-130?(460-800)70-300(500-900)30-120?(400-700)? 50-80(450-700)9-10?(350-510)?20-30(400-550) 行政管理85-150? ? 70-20040-80?? ? 30-10020-30??? 30-40其??? 它-- -- -- -- --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道? 路? 类? 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 ≥0.3≤8.0?L≤200m≤5.0L≤600m非机动车道≥0.3≤3.0L≤50m≤2.0L≤100m居住规模类别注: L为坡长步行道?? ≥0.5?≤8.0?≤4.0雨水口间距和道路坡度的关系(多雨地区)道路坡度(%) <1 1-3 3-4 4-6 6-7 >7雨水口间距(m) 30 40 40-50 50-60 60-70 80种植树木与建筑.构筑物水平间距??????????????? 单位:m 名????????? 称? 最? 小? 净? 距至乔木中心至灌木中心有窗建筑物外墙 3.0-5.0 1.5无窗建筑物外墙?? 2.0 1.5挡土墙顶内和墙角外 2.0 0.5人行道路面边缘? 0.75 0.5道路路面边缘0.75 0.5高2m以下的围墙? 2.0 1.0排水沟边缘1.0 0.5天桥.线桥的柱及架线塔.电线杆的中心??2.0 不限喷水冷却池外缘??? 40.0塔式冷却塔外缘??? 高的1.5倍体育用场地? 3.0 3.0厂内铁路中心线? 4.0 3.0窄轨铁路中心线 3.0 2.0一般铁路中心线 5.0 4.0邮筒.路牌.车站标志 1.2 1.2警??? 亭 3.0 2.0测量水准点 2.0 1.0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 1993年人均建设用地(m*m/人)人均公共绿地(m*m/人)?城市绿地率? (%)?城市绿化覆盖率(%)2000年2010年2000年2010年2000年2010年<75 >5 >6 >25 >30 >30 >35 75-105 >6 >7 >25 >30 >30 >35 >7 >8 >25 >30 >30 >35 城市道路分级??????????????????????????????????? 单位:m道路类别红线宽度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居住区道路20-30?? 9-14? 2-4居住小区道路≥14(采暖区)≥10(非采暖区)5-8? 1.5-2组团道路≥10(采暖区)?≥8(非采暖区5-7 -宅间小路≥2.5?-?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指标级别用地指标(㎡/人)Ⅰ??60.1 - 75.0Ⅱ??75.1 - 90.0Ⅲ?90.1 - 105.0Ⅳ?105.1 - 120.0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 (m*m/人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允许调整幅度(m*m/人)指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级别指标(m*m/人)<=60.0?Ⅰ60.1 - 75.0+0.1 - +25.0 60.1 - 75.0Ⅰ60.1 - 75.0>0Ⅱ75.1 - 90.0+0.1 - +20.0 75.1 - 90.0???75.1 - 90.0不??? 限Ⅲ90.1 - 105.0+0.1 - +15.0 90.1 - 105.0Ⅱ75.1 - 90.0-1.5 - 0Ⅲ90.1 - 105.0不??? 限Ⅳ105.1 - 120.0+0.1 - +15.0105.1 - 120.0Ⅲ90.1 - 105.0-20.0 - 0Ⅳ105.1 - 120.0不??? 限>120.0?Ⅲ90.1 - 105.0<0Ⅳ105.1 - 120.0<0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类别名称用地指标 (㎡/人)居住用地18.0 - 28.0工业用地? 10.0 - 25.0道路广场用地7.0 - 15.0绿??? 地其中:公共绿地≥9.0≥7.0规划建设用地结构类别名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居住用地20 - 32工业用地? 15 - 25道路广场用地8 - 15绿??? 地? 8 - 15?住宅建设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Ⅶ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 寒????? 日? 冬? 至? 日日照时数(h) ≥2 ???≥3?? ≥1有效日照时间带?? (h)8 - 16?? 9 - 15计算起点底? 层? 窗? 台? 面?住宅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方?位0°-15°15°-30°30°-45°45°-60°>60°折减系数 1.0L 0.9L 0.8L 0.9L 0.95L?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城市的发展、建设和改善。
为了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规划设计规范被制定出来并严格执行。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城市规划设计规范。
首先,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土地利用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土地利用规范涉及到城市中不同区域的用途划分和规划。
例如,商业区应该集中在市中心,以方便人们的购物和娱乐活动。
住宅区则应该远离了工业区,以减少噪音和环境污染对居民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范,城市可以达到最优的空间布局,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建筑规范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关键部分。
建筑规范涉及到建筑物的高度、密度、立面设计等方面。
合理的建筑规范可以保证城市的整体风貌和人居环境。
例如,在历史保护区,建筑物的高度和外观应该符合传统建筑风格,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而在商业区,建筑物的外观可以更加现代化、创新,以吸引顾客和游客。
另外,交通规划也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交通规划涉及到道路、公共交通和步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一个高效的交通系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
例如,合理规划道路和公共交通线路,可以减少汽车使用量,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步行系统的规划也非常重要,为行人提供便利和安全的步行环境,鼓励人们步行,减少汽车使用。
还有,绿化和景观规划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绿化和景观规划涉及到公园、绿地、花园和景点的规划和设计。
通过合理的绿化和景观规划,城市可以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在城市中心建设公园和绿地,可以提供人们休闲放松和锻炼的场所,减轻城市的压力。
最后,环境保护规范也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关键内容。
环境保护规范涉及到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系统等方面。
一个环保的城市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规定建筑物必须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和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要求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要求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设计成为了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确保城市规划设计的质量和效果,各地纷纷制定了相关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设计的常见规范要求。
一、总体规划要求1. 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因素,制定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 根据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功能定位,合理确定城市的规模、布局和结构。
3.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交通规划要求1. 制定合理的交通总体规划,确保交通网络的连通性和通行效率。
2. 合理规划道路交通布局,确保道路的通行安全和交通流畅。
3. 公共交通设施的规划应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三、建筑规划要求1. 建筑物的布局应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确保建筑风格和环境相协调。
2. 建筑物的高度和体量应与城市整体形象相一致,避免高楼大厦过度拔高。
3. 建筑物的功能应与土地利用相适应,合理安排各种建筑用途的比例。
四、绿地规划要求1. 根据城市的人口密度和绿地供给需求,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布局。
2. 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地覆盖面积,提高绿地的质量和景观价值。
3. 合理设置城市公园和休闲空间,提供良好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五、环境规划要求1. 充分考虑城市环境质量和污染防治问题,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2. 合理规划城市噪音源和污染源的分布,减少对居民的干扰和污染。
3. 提高城市的生态素质,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监测措施。
六、配套设施规划要求1. 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的服务需求,合理规划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布局。
2. 优化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供应,提高供应质量和供应效率。
3. 提供完善的社区设施和便民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七、安全规划要求1. 充分考虑城市防灾和抗灾能力,制定合理的安全规划措施。
2. 加强城市的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管理,确保城市安全稳定运行。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 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
居住区:2000~3000
小区:400~600
--
(15)餐饮
主食、早点、快餐、正餐等
--
--
(16)中西药店
汤药、中成药及西药等
200~500
--
(17)书店
书刊及音像制品
300~1000
--
(18)市场
以销售农副产品和小商品为主
设置方式应根据气候特点与当地传统的集市要求而定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
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 附表A.0.3
类别
项目名称
服务内容
设置规定
每处一般规模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教
育
(1)托儿所
保教小于3周岁儿童
(1)设于阳光充足,接近公共绿地,便于家长接送的地段
(2)托儿所每班按25座计;幼儿园每班按30座计
--
3~5万人设一处
700~1200
300~500
(47)市政管理机构(所)
供电、供水、雨污水、绿化、环卫等管理与维修
宜合并设置
--
--
(48)派出所
户籍治安管理
3万~5万人设一处;应有独立院落
700~1000
600
(49)其他管理பைடு நூலகம்房
市场、工商税务、粮食管理等
3万~5万人设一处;可结合市场或街道办事处设置
--
--
商
业
服
务
(13)综合食品店
粮油、副食、糕点、干鲜果品等
(1)服务半径:居住区不宜大于500m;居住小区不宜大于300m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一、引言城市规划设计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城市进行布局、设计和管理的过程,旨在提高城市的功能、美观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是指规范城市规划设计行为的一系列准则和要求,对于保障城市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布局、道路设计、绿化环境、建筑设计等方面,探讨城市规划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
二、城市布局规范1. 结合地理环境:城市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合理选择城市的位置,避免建设在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
2.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城市规划设计应统筹规划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医院、学校、公园等,使其分布均衡,方便居民使用。
3. 交通网络布局:城市规划设计应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桥梁、公交线路等,提高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
4. 分区规划:城市规划设计应根据城市的功能需求,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确保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道路设计规范1. 道路宽度:城市规划设计应根据道路的交通流量和功能确定道路的宽度,避免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2. 步行和自行车道:城市规划设计应合理设置步行和自行车道,提供便利的交通方式,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
3. 道路绿化:城市规划设计应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增加城市的美观度和空气质量。
4. 道路标志和标线:城市规划设计应设置清晰明确的道路标志和标线,指导驾驶员行车,提高交通安全性。
四、绿化环境规范1. 公共绿地:城市规划设计应合理规划公共绿地的位置和面积,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
2. 植被选择:城市规划设计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被,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和生态效益。
3. 绿化维护:城市规划设计应规定绿化的维护标准和周期,确保绿化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美观度。
五、建筑设计规范1. 建筑高度和密度:城市规划设计应规定建筑的最大高度和密度,避免城市过度拥挤和资源浪费。
2. 建筑外观和立面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应鼓励建筑的创新和美观,避免单调和重复的建筑风格。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1. 引言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为保障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旨在统一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提高城市规划的质量,促进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和遵循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几个重要方面:2.1 环境保护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可以指导城市规划师在规划过程中考虑到环境因素,例如空气质量、水资源保护以及垃圾处理等。
这些标准和规范可以有效地降低城市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2 土地利用与规划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可以指导城市规划师在土地利用与规划方面的决策。
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
通过制定相应的标准与规范,可以确保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避免资源过度消耗以及土地的无效利用。
2.3 建筑与交通规划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对于建筑和交通规划也具有重要影响。
标准和规范可以指导建筑物的设计和布局、道路的设计和建设。
例如,制定建筑物的高度限制标准可以保护城市的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制定交通流量和交通设施标准可以优化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3.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内容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3.1 城市总体规划标准与规范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基础,也是整个规划系统的骨架。
城市总体规划标准与规范规定了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要求、内容和程序,以及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方向。
3.2 土地利用规划标准与规范土地利用规划标准与规范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强度和混合用地的要求等。
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可以有效指导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3.3 建筑规划标准与规范建筑规划标准与规范主要涉及建筑的高度、容积率、建筑物的布局和设计等。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规划设计规范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良好的城市规划设计能够创造出宜居的城市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从城市建设与发展、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城市规划设计规范的重要性和应遵守的原则。
一、城市建设与发展1.1 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划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城市发展目标。
要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社会需求,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目标。
例如,发展海洋经济的城市应注重港口和航运设施的规划;以旅游为主导的城市应注重提升景区和旅游设施。
1.2 高品质城市环境城市规划设计应追求高品质的城市环境。
这包括合理的建筑布局、美观的城市景观和绿化环境、便利的公共设施。
城市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要,使居民生活在一个舒适、安全、宜居的环境中。
1.3 城市生态平衡城市规划设计应注重生态平衡。
要合理规划绿地和自然资源,保留和修复生态系统,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城市建设中,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
二、土地利用2.1 土地分类与规划城市规划设计必须遵守土地分类和规划原则。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将土地按照不同用途进行划分,例如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同时,在划定土地用途时,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
2.2 城市用地密度控制城市规划设计要合理控制城市用地密度。
过大的用地密度会导致拥挤、交通拥堵等问题,而过小的用地密度则会浪费土地资源。
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确定合理的用地密度。
2.3 土地保护与再利用城市规划设计要注重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
要对环境敏感地区和重要的自然资源进行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同时,要积极推动土地的再利用和综合开发,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交通规划3.1 交通网络规划城市规划设计要注重交通网络的规划。
城市规划建设规范
城市规划建设规范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空间。
而城市规划建设规范,则如同城市发展的“蓝图”和“准则”,决定着城市的形态、功能和品质。
城市规划建设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首先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序性和稳定性。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规范,城市的建设可能会变得杂乱无章,各种建筑和设施随意布局,交通混乱,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这将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运行效率。
规范有助于保障公共安全。
在城市规划中,对于建筑的抗震、防火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合理规划的消防通道、紧急疏散场所等,能够在灾难发生时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规范也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规定,如道路的承载能力、水电供应的稳定性等,确保城市能够正常运转。
再者,城市规划建设规范有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保护生态敏感区,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能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建筑设计方面,推广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也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城市规划建设规范具体包含哪些方面呢?首先是土地利用规划。
这涉及到对城市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等。
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减少城市内部的通勤距离,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同时,要考虑到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交通规划也是关键的一环。
包括道路网络的布局、公共交通设施的设置、停车场的规划等。
良好的交通规划能够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建筑规范更是不容忽视。
它涵盖了建筑的高度、面积、外观、结构安全等方面。
不仅要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还要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以及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同样重要。
学校、医院、公园、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要合理,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城市规划建设规范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城市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规划与设计规范引言城市规划与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准则。
它旨在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生活质量,以及保护城市的环境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与设计规范的重要性,并探讨一些常见的规定和指南。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为了解决城市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首先,城市规划可以有效管理城市的土地资源。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的用途和分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和不合理开发。
这有助于构建更加紧凑和高效的城市结构,降低城市的能耗和碳排放量。
其次,城市规划可以提升城市的功能和便利性。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的交通、公共设施、绿地和社区等基础设施,可以提升城市的可达性和便利性,提供更好的出行和生活条件。
这有助于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此外,城市规划还可以保护城市的环境和文化遗产。
通过合理规划和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历史建筑,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
这有助于维护城市的独特性和可持续性,并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常见的城市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用地规划城市用地规划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它通过对城市土地进行划分和规划,确定不同区域的用途和功能。
常见的城市用地规划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绿地和公共空间等。
在城市用地规划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最大化利用;2.公共设施:确保公共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质量,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3.环境保护:确保规划区域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4.社会经济发展:确保规划区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规范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准则。
它涉及到建筑的结构、功能、安全、节能等方面的要求。
常见的建筑设计规范包括:1.建筑结构:规定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构造要求,确保建筑的安全和抗震性能;2.建筑功能:规定建筑的功能布局和使用要求,确保建筑满足使用者的需求;3.建筑安全:规定建筑的消防、安全通道、疏散等安全要求,确保建筑的安全性;4.建筑节能:规定建筑的节能设计和技术要求,提高建筑的能效。
城市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规划与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出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用于指导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它既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性文件,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法则。
城市规划与设计规范的制定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城市规划与设计规范通过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避免了城市建设中的混乱和无序状态。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严格遵守规范能够保证城市布局的合理性和完整性,提高城市的美观程度和宜居性,使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更加舒适和便利。
其次,城市规划与设计规范还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一个遵循规范的城市,其建筑、道路、绿化设施等都会经过精心设计和规划,使城市更加具有标志性和独特性,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三,城市规划与设计规范还能够保护城市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规范城市的建设过程,能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例如,在规划城市的绿化设施时,需要考虑植被的种植方式和数量,以确保城市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清新的空气质量。
最后,城市规划与设计规范还能够提高城市的社会安全性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能够提高城市的交通便利性,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的发生,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规范对于城市的安全设施和指引系统也有明确的要求,保障了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与设计规范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法则,更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因此,各级政府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城市规划与设计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行业城市设计规范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城市发展规划、城市设计
和城市管理等方面。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设计规范是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它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标准。
本文将从城市设计规
范的角度,论述城市规划行业的相关内容。
一、城市设计的背景与意义
城市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使城
市的各个功能区域有机结合,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城市设计规范
是指在进行城市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和规定。
城市设计的背景与意
义在于通过合理的设计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并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二、城市设计规范的基本原则
1. 城市规模和布局:城市设计应根据城市的规模和发展需求,合理
确定城市的尺度和布局,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道路和交通:城市设计应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系统,提供便捷的
交通网络,同时注重非机动交通和公共交通的发展。
3. 建筑和景观:城市设计应注重建筑与景观的协调,保持城市的人
文历史风貌,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4. 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城市设计应合理划分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
能分区,使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互相支撑、互相补充。
5. 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城市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合
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打造绿色生态城市。
三、城市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1. 建筑规范:城市设计规范应包括建筑的高度、体量、立面设计、
立面材料、建筑风格等方面的要求,以保持城市的建筑风貌一致性。
2. 道路规范:城市设计规范应包括道路的宽度、弯曲度、坡度、标线、交通信号等要求,以保证道路的畅通和交通安全。
3. 绿地规范:城市设计规范应包括绿地的面积、布局、植被选择、
景观设计等要求,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
4. 水系规范:城市设计规范应包括水体的保护和利用,灌溉系统的
设计,雨水的收集利用等要求,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改善。
5. 建筑物与道路的配套设施:城市设计规范应包括建筑物与道路的
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垃圾处理设施、供电、供水、排水系统等要求,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
四、国内外典型城市设计规范案例
1. 新加坡城市设计规范:新加坡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城市设计规范,包括建筑高度比例、建筑立面设计、公园和绿地布局等方面的要求,
使该城市成为一个现代化、宜居的城市。
2. 巴塞罗那超级区域规划:巴塞罗那超级区域规划是一项全面的城市设计规划,该规划涉及基础设施、交通、住宅、商业等多个方面,旨在打造一个整体完善、功能互补的城市。
3. 法国巴黎市地区规划:法国巴黎市地区规划强调城市空间的连续性和质量,特别关注城市的开放性和密度,保护和发展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五、城市设计规范的实施和问题
城市设计规范的实施需要政府、设计师、开发商、社区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问题: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政府的规划要求不一致、开发商主要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设计质量等。
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城市设计规范的宣传和执行力度,设计师应加强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开发商应注重城市形象和品质。
六、结语
城市规划行业中的城市设计规范是指导城市设计的重要文件,它能够有效地引导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在城市设计中,要注重合理规划城市的规模和布局、道路和交通、建筑和景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方面。
同时,需要借鉴国内外经典的城市设计规范案例,并在实施过程中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推动城市规划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