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知识点汇总
毛概知识点
![毛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1109c36b90d6c85ec3ac60c.png)
毛概知识点第一章(四个)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
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本土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时代化)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民族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2.1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2.2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饿十月革命1917、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2.3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代主题逐步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2.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2.5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实践基础:(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重要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1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2相互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完整版)大学毛概总结知识点
![(完整版)大学毛概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331b3d69dc5022abea0053.png)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同XXX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二章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概知识点整理
![毛概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5eaf503c1ec5da50e2705e.png)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的共识的标志:延安整风3、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理论阐述:刘少奇、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4、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2)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3)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穿心的巨大勇气。
8、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精髓:实事求是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1)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2)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材料题)确立:1)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批评“两个凡是”;2)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发展:1)邓小平。
毛概40条知识点总结
![毛概40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496dc3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1.png)
毛概40条知识点总结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时代背景:20 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思想理论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条件。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八、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九、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十、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十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依据: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自考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
![自考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75abd5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4.png)
自考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一、国共两党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历程•中国国民党的成立和发展历程•国共合作与分裂的原因及过程二、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中国革命的背景和原因•中国革命的过程和特点•中国革命的意义和影响三、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道路和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四、文化大革命的起因、经过和教训•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和背景•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推进过程•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和评价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和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和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要求和基本方略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与其他社会学流派的区别和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对于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贡献和意义七、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思想内容和核心观点•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应用和实践八、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邓小平理论的主要思想内容和核心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主要内容以上是自考毛概的知识点重点归纳,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中国革命的胜利原因和意义、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和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毛概知识点最全总结
![毛概知识点最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acb40b7fc4ffe473268ab4c.png)
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必要性:①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②由中国革命的动力决定的③由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决定的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中药店方法论意义。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三个主要的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争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1.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③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度性质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②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③新民主主义体系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第四章1.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思想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第5章1.怎样正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①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②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2.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②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③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毛概知识点完整版
![毛概知识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6ddb6fd6137ee06eef91808.png)
毛概知识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这是党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实现马克思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5.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6.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正确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其重要思想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坚持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二节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代背景: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和革命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环境:冷战两大阵营激烈对抗国内环境: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基础: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2.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反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战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b.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内容:如何开展人民革命战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如何巩固国防、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原则:党指挥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c.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解放思想,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c.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4.两个错误倾向:一、凡是毛泽东做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二、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及指导作用5.《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功远远大于过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概重点知识点总结
![毛概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9474ee1524de518964b7da5.png)
毛概重点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进行中国化①毛泽东之所以要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三: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四:马克思中国化的主要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倡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辨析题五: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了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这充分体现,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第二章六: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②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把握了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七: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①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能做到实事求是②坚持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③科学的本质在于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理论创新和一切工作的创新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八: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得理解理论创新?①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②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求真务实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能做到实事求是.③回顾历史,以往的每次理论创新和实践的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④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⑤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理论创新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②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③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九: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①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②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③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五章(十: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他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删除十一: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①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十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①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④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十三: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的要求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十四:为什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①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②坚持以发展我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十五:党为什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②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③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十六: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①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得发展先进生产力②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途径③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④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十七: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当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便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②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之中,引起它的优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③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起主导作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第六章十八: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①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了是初级的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②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初级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十九: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差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而有些某些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从经济基础上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因此这个时期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和由此决定的根本任务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它毕竟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起来了的新社会的范畴.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则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正在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历史阶段.二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的或者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历史表明,产生左和右的干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认识不清,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二十一: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①这种不够格主要是指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也表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②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③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④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得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十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们日以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十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内容①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自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②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③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最主要的内容④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⑤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二十四: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得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④毫不动摇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二十五:四大纲领分别指:二十六: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①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②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中③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毫不动摇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七章二十七: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大学毛概知识要点
![大学毛概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6fe0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e.png)
大学毛概知识要点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毛泽东思想具有独立的哲学体系,主要包括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原则。
- 毛泽东思想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和地方实践的重要性,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指导原则。
2. 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指导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取得了胜利。
- 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胜利后的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 毛泽东思想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广泛运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中。
3.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是指导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方针,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纲领是党的政治纲领,包括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等基本目标。
-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4.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方向-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的问题,要保证党的领导和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向是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相互促进,实现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方向对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内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6.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是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
-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2023年版毛概知识点归纳
![2023年版毛概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a2fc33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1b.png)
2023年版毛概知识点归纳2023年版毛概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中国革命的起点
1. 辛亥革命前夕的中国社会状况与内忧外患
2. 辛亥革命的发起、条件及目标
3.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治改革与国民革命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和目的
2. 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的提出及解决方案
3. 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和作用
第三章革命的新道路
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2.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独立自主的自力更生、群众路线和党的建设
3. 红军的创建、经验总结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
第四章革命的胜利
1. 抗日战争前中国的国情和抗战形势
2. 孙中山、毛泽东等先烈革命遗产的传承和发扬
3.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局面与对未来的思考
第五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1.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特征和任务
2.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及其实践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变和面临的挑战
第六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及其背景和目标
2. “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和确定目标
结语
从中国革命的起点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毛泽东思想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和智慧。
这些知识点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中国现实和历史,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毛概知识点整理
![毛概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54848e51e79b896802263c.png)
三大基本问题:①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
③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主义)。
不同点:①领导不同。
②前途不一样。
1949~1952为过渡时期。
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业的三大改造,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年毛泽东提出《论十大关系》,1957年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五位一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生态。
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层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表述,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现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由于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虽然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
二是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文化水平也落后于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
所以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经济建设(即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
其它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争取加快发展速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个基本纲领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2023版本
![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2023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cb75d4c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3.png)
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2023版本一、阶级斗争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1.阶级:社会的划分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2.阶级斗争:不同阶级之间为了争夺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3.阶级意识:阶级成员认识到自己的阶级身份,以及与其他阶级的利益关系。
4.阶级斗争的历史任务: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1.社会主义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无产阶级,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2.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社会主义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其手段包括武装斗争和和平斗争。
4.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将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为整个人类谋求全面发展。
三、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1.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理论必须从实际出发。
2.理论必须符合实践的规律,才能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
3.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修正和完善,实践也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4.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四、党的建设理论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任务,是保证党长期执政的基础。
1.党的领导作用: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各个方面发挥领导作用。
2.党的思想路线: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理论结晶。
3.党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确保党的正确路线得以贯彻执行。
4.党风廉政建设:反对腐败,提倡廉洁奉公,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五、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积极性。
1.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是广大人民群众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
毛概知识点总结
![毛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160a6f376baf1ffd4fad37.png)
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①,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的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③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2.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理论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①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②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③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①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②,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二、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1.内涵①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②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③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④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⑤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2.意义①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②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沧海横流中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③,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八个明确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四、十四条基本方略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4.坚持新发展理念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国家统一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1.经济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毛概知识点总结
![毛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f3231c3360cba1aa811da5f.png)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3、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
4、1941年8月,延安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共产党人》杂志上发表的《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先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概念。
5、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阶级基础。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7、党的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第一步。
8、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阶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创立。
9、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阶段: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阐述。
10、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1、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12、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3、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有利于”标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形成。
15、邓小平认为,解放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17、“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基本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8、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
1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概(全书知识点概括)
![毛概(全书知识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d133c2f0c8d376eeaeaa3116.png)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中全会上作的命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①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总结②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③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思考题2)①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③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或者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名族特色、时代特色。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思考题3)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概知识点整理
![毛概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50289e7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c.png)
毛概知识点整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提出过程:经历了一个由长期思考和探索,由浅入深,有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过程2.革命走弯路的原因:(1)党处于幼年时期,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都不足(2)对本国国情不甚了解(3)共产国际指导失误(4)“左”倾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3.重要的时间节点:*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论新阶段》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941年:延安整风,党风、文风、学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毛泽东率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中国革命两次失败(国民革命失败:蒋介石“四一二”、汪精卫“七一五”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两次胜利(北伐战争、土地革命)的经验总结5.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方法去总结经验教训,这本身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体现)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具体化、民族化)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关系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块内容,马克思主义是一棵大树,毛泽东思想就是其中的树枝)*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1.1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2 运用的例子:科学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革命、阶级斗争、暴力革命1.3 发展的例子:关于革命的条件、队伍和道路、社会主义矛盾、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1赖以生产的实践是集体的实践1.2 其他领导人做出了重要贡献1.3 党的重要文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正面经验: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人民军队的建设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即党指挥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概知识点汇总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标志着“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正式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
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趋于成熟。
5.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6.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7.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8.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
史舞台,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9.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10.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11.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12.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13.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14.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15.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16.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17.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18.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
19.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
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20.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2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
国情决定的。
因为(1)无民主制度(2)外无民族而独立(3)中国是农业大国
22.党能够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并夺取政权是因为(1)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2)广
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4)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5)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
23.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5.一化三改相互联系,不可分离。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
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
26.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历史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时
间长是因为(1)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2)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他们。
27.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它的三个
阶段是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
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28.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9.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
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30.《论十大关系》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标
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31.《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
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
如何调动积极因素:(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
32.解决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的方法。
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
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33.对于科学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实行“长
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3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35.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36.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37.十二大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8.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
实践问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9.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0.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
41.邓小平理论科学概括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
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
历的特定阶段。
4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
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44.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45.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
46.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47.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48.改革开放理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2)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50.三个代表重要的集中概括(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3.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