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所选用的教材为中图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地理》上册。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七年级地理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学习本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
本节内容,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本节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节之首。
学好本节课,能为今后学习中国自然地理以及高中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目标,这三维目标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我国地势特征,培养学生看图、识图、析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已有知识引入地理学知识,对其无序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和提升。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自身特质和学校条件,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积分法”两种教法和“读图分析法”、“三步提问法”、“列表比较法”三种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
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把地势特征分布落实在地图上,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在课标要求中很重要,所以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人地关系”的研究是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加上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把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现象与书本知识相连接,因此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分析
(一)析学情;从心理特征来说,刚升入初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归纳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
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读图析图能力较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识记发展来看(毕竟地理知识需要大量的识记),初中一年级学生机械识记方法还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的无意识记常常表现得很明显,对有兴趣材料记得比较好,对一些困难材料记得比较差。
随着教学的要求,学生逐步要学会使记忆服从于识记的任务和教材的性质,因而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
从识记内容看,初中生的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都在发展,特别是抽象识记从初一年级开始发展会很快。
所以教学中要简单明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识记能力。
(二)设方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学生合作探究、对比分析、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和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设置问题,在引
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
(一)教学流程。
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情景导入,出示目标(3分钟);自学探究,合作交流(25分钟);分层检测,总结提升(17分钟),所有环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
课前,我让学生做好“三个一”的准备。
流程一:情境导入出示目标(3分钟)
1、情境导入。
伴随着壮观的“中国地形概况”录像,一幅幅壮美的图片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直观了解我国地形概况,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随后引导学生用诗词、歌曲或故事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说出对中国地形、地势的大概印象。
2、出示目标。
接着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一分钟内熟记学习目标,并告知学生本节课会随时检查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的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开思维,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敲开探究知识的大门。
出示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流程二:自学探究合作交流(25分钟)
1、自学探究(10分钟)
(1)学生记住学习目标后,开始自学。
我先展示中国地势模型,让学生对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这一特点有个直观的了解。
(2)接着让学生依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56页中的内容,自主探
究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掌握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点。
(3)然后通过读图析图完成课本57页中的绘图1:勾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并标注界线上的主要山脉及界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4)最后出示歌诀帮助学生记忆我国的地势特点。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我及时关注学生(特别是组长)的自学情况,发现个性问题及时点拨,发现共性问题留到讨论环节中解决。
【设计意图】在自学探究环节中,学生学会了自学的方法,养成了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
2、合作交流(15分钟)
自学完毕,进入合作交流环节。
(1)科学分组。
为了科学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我采用了大组套小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
本册教材共有3章,根据教材章节我把全班同学分为3个大组,每个大组里又分为3到4个小组,分管各章节的地理知识。
(2)组内学习。
组内学习时,学生运用三步提问法解决自学环节中的遗留问题。
(3)小组合作。
接着小组合作探究以下三个问题,分析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突破本节课难点。
(4)展示动画。
学生讨论后,我展示动画,进行点拨。
(5)组外学习。
组外学习时要求小组成员各司其责,从课前提问到当堂检测,从课后复习到学期末的总复习,都可以互相监督,互相检查,形成地理知识人人管的氛围。
学期末结合小组的课堂积分和期末成绩评出地理明星组,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在合作交流环节中,学生掌握了合作的技巧,养成乐于交流的好习惯,提高了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流程三:分层检测总结提升(17分钟)
1、分层检测(15分钟)
学生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后,马上进行当堂检测,检查本节课的
目标达成情况。
根据学习目标我设计了5道分层检测题。
各小组内的学困生可以只做1、2题,中等生做1—4题,学优生全做,只要做对就加分。
(1)游戏检测。
前两个课时,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山脉和地形分布,我把全班当做中国的版图,根据座位让学生分别当山脉的代表和地形区的代表,为本节课的游戏检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游戏检测时,我随便点一个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山脉代表站起来;我点界线两侧地形区的名称,地形区代表迅速站起来。
我喊阶梯分界线,分界线上的所有山脉代表都要起来;经过训练后,同学们可以互相提问,加深印象。
游戏检测能让学生当堂记住界线上的山脉名称和界线两侧的地形区,学生学的有趣,记忆深刻。
其他检测依次是(2)练习检测。
(3)填图检测。
(4)填表检测。
(5)拓展检测。
(6)自评互评。
学生做完检测题后按固定程序互相批改,批改后可自评,也可组间顶针式互评,可以点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点评小组合作情况和同学们的进步、亮点等。
【设计意图】当堂知识当堂检测,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在分层检测环节中,学困生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检测,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2、总结提升(2分钟)
检测过后,学生从“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方法,明白了什么道理”三方面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在总结环节中,学生学会了总结的方法,明白了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基础知识,还要勤动脑多思考,掌握方法和技巧。
在提升环节中,学生结合我省地势现状,分析我省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思考地理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设计意图】在提升环节中,学生学会结合生活实际发现地理信
息。
(二)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板书。
思维导图是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快速掌握知识,系统构建框架。
结束语:
在本节课中,我力图从身边熟悉的话题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储备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取地理信息。
在课堂活动中,教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本节课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基本理念,学生参与面广,主动性高,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附:
平顶山市处于豫西山地和淮河平原的过渡地带。
西部以山地为主,其多数山峰海拔高度500-1000米,最高山峰是鲁山县西部边界的石人山,海拔2153.1米。
东部以平原为主。
在低山和平原之间,分布着高低起伏的丘陵。
从南北看,大体有三列呈北西-南东展布的山地夹两组河谷平原。
北部是箕山,中部是外方山东段及平顶山市区以北低山,南部是伏牛山东段及其余脉。
北部夹北汝河冲洪积平原,南部夹沙河、澧河等冲洪积平原。
其海拔高度大多在300-700米之间,具有西高东低的特征。
中心市区西北、西南地势较高,向东南逐渐降低,形似簸箕状。
北部有焦赞寨、马棚山、平顶山、落凫山、擂鼓台、龙山等山峰呈北西西向排列,其中擂鼓台为群峰之首,海拔506.5米;南部有河山、北渡山、白龟山、凤凰山、锅底山、舒山,海拔高程135~245米,构成了白龟山水库和沙河北岸的天然堤坝。
这种特殊的地貌特征,使两山间形成狭长的走廊式洼地,湛河自西向东穿市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