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档案学研究发展概况的探析
影响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影响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影响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对策。
首先分析了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外因素,明确了存在的挑战和机遇。
随后重点探讨了提升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包括加强档案管理技术和标准化建设,以及加强档案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总结了本文研究成果,展望了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内外因素、关键问题、对策、管理技术、标准化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研究成果、发展前景、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档案是国家和社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历史、维护文化传统、保障社会权益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档案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档案事业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和问题,如信息碎片化、资源浪费、人才短缺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外因素及关键问题,探讨提升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于推动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用,档案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全面推进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升档案服务水平,对于促进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档案管理技术和标准化建设,加强档案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当前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对档案事业的深入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档案事业发展的规律,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推动档案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影响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影响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外因素,探讨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深入研究档案管理技术和标准化建设,以及档案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加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数据分析的档案发展及预测研究
档案工作Archives work2023/7(下)总第415期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综合档案馆作为保管党和政府机关档案的管理部门,印记和保存了党和国家在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发展的历程和变化。
20多年来,档案工作不管是在发展规模、建设投入还是管理利用服务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
目前,对于档案发展变化情况的探索,大多是围绕某一角度从定性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很少通过数据分析方法进行量化评价分析,利用数据分析对于未来的档案发展预测方面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简称ARIMA)是常见的一种进行时间序列预测的模型,也记作ARIMA(p,d,q),其优点是使用简单,只需要内在变量就可以实现预测的模型,适合于平稳或差分后平稳的时间序列预测,被广泛应用于机电、医疗、经济等领域。
笔者根据国家统计局2001~2020年有关档案的最新统计数据,分析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在规模、专职人员配备、开放利用等方面的变化发展情况,并以20年来的统计数据采用数据分析软件和预测算法,从中分析档案相关工作的发展变化及趋势,预测未来档案工作相关指标数据,以此作为近期档案管理与改革工作的参考依据和借鉴。
一、数据来源从国家统计局网站通过“档案”关键词进行检索,按照年份提取2001~2020年最新有关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档案馆数量、专职人员、馆藏档案、档案馆建筑面积、开放档案数量、利用档案数量等指标数据,列于表1。
二、分析与预测方法根据2001~2020年国家有关档案馆数量、专职人员、档案馆藏、档案馆面积、开放利用等统计数据,将表1中相关数据按列的20个数值作为时间序列分析数据,通过绘制对应的折线图,分析相关指标的20年变化发展情况;运用SPSSAU 数据分析软件,采用ARIMA 模型进行统计与预测分析。
其主要过程如下:1.选择相应指标的分析数据;2.绘制折线图,分析相应指标的变化发展情况;3.检验分析数据的平稳性及数据平稳化处理。
浅析档案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价值实现
浅析档案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价值实现【摘要】档案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从档案文化的重要性和定义入手,探讨了档案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档案文化的价值实现途径及对社会的影响。
结合当前社会背景,展望了档案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指出了档案文化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总结指出,档案文化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其价值在于促进社会发展、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承智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档案文化的价值将得到更好的实现,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关键词】档案文化、形成、发展、价值实现、定义、历程、途径、影响、未来发展趋势、现实意义、发展方向、总结价值1. 引言1.1 档案文化的重要性档案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档案承载着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记忆,记录着历史的发展轨迹和文化的传承。
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明的传承者。
档案文化通过保存、整理、传播和利用档案资料,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历程,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档案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档案文化是国家和社会的文化基石,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资源。
它们记录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档案文化是国家权力和治理的基础,是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档案的准确记录和保存,可以为政府决策、司法审判、社会管理提供支撑和依据。
档案文化是人们审视自身历史和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1.2 论述档案文化的定义及意义档案文化是指由各种文件、记录、资料等组成的文化形态。
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档案文化记录着过去的经验与教训,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有利于不断提高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档案文化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是民族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它承载了民族的文化传统、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
档案学理论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关系探析
的价值来确定其存 毁 , 二是对档案内容 的真伪进行判定。 这里 指 的主要是第一层 含义价值判定 。 档案信息 资源经过漫长 的积累 , 数量 繁多 , 浩如烟海 , 这 在一定程度上给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带来 了困难 。档案鉴 定理论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采集 、整理过程 中可资借鉴 的 依据 , 为档 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效益提供 了保证 。
员, 开发 利 用 已为人 们 广泛 关注 。档 案 信 息 资 源 开发 可 以带 其
来丰 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了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深 为 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 当从理论角度进行探讨 , 而指导实践。 应 进 关键词 :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档案 学理论 档案信 息服务
价值 的多元性 特点 ,对档 案信 息一些潜 在价值进行 采集 、 加
值 。0 是 , 但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要考虑社会 的利用 能力 和开发
的效益 问题 ,如果花 费了大量 的人力物力去 开发那些 价值 较 小 的档 案就会得不偿失 。
案信息资源开发活动 的产生与发展 ,档案价值理论在其 中起
到的重要作用越发显现。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档 案工作领 域的广泛 应用 ,档案信息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一般是指尽可 能地挖掘呈潜在状 态 的档案信息 , 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需要的过程 , 即通过对档 案所承载的信息内容进行采集 、 加工与输出的实践 , 到将 档 达 工 、 出, 输 来满足社会各个方 面的需要 。 因此 , 档案信息资源开
发的主要作用 对象 为档案 的第二价值。 二 、 案鉴定理 论与档 案信 息资源 开发 之间的关 系 档
档 案பைடு நூலகம்理论 与档 案信息 资源开发关系探析
■黑 龙江 大学
我国数字档案馆发展的四个阶段
我国数字档案馆发展的四个阶段从早期的概念引入到如今的深入发展,数字档案馆一直是我国档案界近些年研究和关注的热点,2022年我国第一个数字档案馆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深圳数字档案馆系统工程的研究与开发”立项,标志着我国数字档案馆开始付诸实践,数字档案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一、从概念引入到提法统一1994年MargaretHedstrom率先提出“电子档案馆(Electronic Archives)”的概念,1996年戴维・比尔曼在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提出以虚拟档案管理的元数据体系为中心的“虚拟档案馆(Virtual Archives)”。
此后,我国档案界逐渐开始关注并研究数字档案馆这一新生事物。
1997年,董健民首次提到“在数字档案馆中,电子技术已使档案的保存和利用更加科学有效”,1998年,冯惠玲进一步指出“电子档案馆亦可称为‘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或‘无墙档案馆’,它不是一个实体机构、一个存放处的概念。
”有关电子档案馆、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概念也经常被比较,例如,刘春弟认为“电子档案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与数字档案馆(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基本相同的概念和事物,数字(电子)档案馆与虚拟档案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虽然在认识上存在差异,但随着数字档案馆的概念被广泛接受,数字档案馆这一提法已经渐趋统一。
二、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应用随着数字档案馆实践的展开,学术界的理论探讨逐渐深入。
关于数字档案馆的界定、特征、功能、演变、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的比较等问题引发广泛的讨论,形成多种观点,以数字档案馆的界定为例,代表性的观点可以归纳为广义狭义论、实体虚体论、技术论、数字信息系统论、档案信息服务论、档案资源共享论、整合论。
关于数字档案馆的技术如元数据与数据描述技术、检索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存储技术、安全技术、备份技术等相关探索,也为数字档案馆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一、档案的起源诸说1.档案的定义: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它以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交往的扩大以及文字发明为基础,产生于原始公社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
关于档案起源观点的归纳:2.中国档案:①.《尚书》——“上古之书”:迄今我国最古的历史文件汇编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文集。
②.1899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迄今我国大量发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文字和古代档案3.外国档案:①.巴勒摩石碑:现存的埃及最古老的年代纪。
②.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第二节档案形态的演变1.古代中古档案:金文是铸刻在金属鼎彝器上的一种铭文,也称钟鼎文。
有铭文的青铜器始于商代。
彝铭的四个阶段:①.铸器之意本在使用②.文化递进,器铭加详③书史之性质变而文饰④.铭辞之书与文饰性质俱失,复返粗略之自名。
中国近代史五大发现:长沙吴简、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清朝大内档案。
2.外国档案:汉谟拉比法典是第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典,亦称《石柱法》。
纸草是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发明的一种书写材料。
3.纤维纸出现在东汉时代。
自东晋安帝时起,太尉桓玄下令改用纸张撰写文书和保存档案,一直沿用至今。
4.音像档案也称声像档案或视听档案,包括照片、唱片、录像带、光盘等。
直观性是其突出特点。
5.档案的词源:档案在明末清初已被使用,在《清太宗皇帝实录》即顺治年间。
第三章档案定义及其剖析1.档案定义的剖析。
①.直观描述型:从档案的形成转化过程和档案的实存形态等较为直观的角度来描述,即认为档案是某种文书、文件或文书材料。
优势:直观、易于理解劣势: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案的本质属性②抽象揭示型:主要从档案对人类社会的根本性作用、价值等相对性角度来定义档案,且试图揭示档案的本质特性(用信息、历史记录、原始记录等抽象度较高的概念,根本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特性)。
当代中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当代中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摘要】当代中国研究作为重要的学术领域,始终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其发展历程、主要内容、热点问题、研究方法等进行探讨,揭示了当代中国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在研究方法方面,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文献资料分析,还包括了社会调查、田野调查等多种研究手段。
当前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有社会转型、环境变迁等。
当代中国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未来建议应深入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结合国际视野,不断拓展研究领域,推动当代中国研究迈向更高水平。
【关键词】当代中国研究、历史、现状、重要性、研究背景、发展历程、主要内容、热点问题、研究方法、现状与趋势、意义、未来发展建议。
1. 引言1.1 当代中国研究的重要性当代中国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于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和影响力的增强,对于当代中国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对当代中国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模式、政策变化和未来走向。
当代中国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当代中国研究还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对当代中国的研究,可以增进人们对中国的了解与尊重,缩小不同文化之间的认知差距,促进国际间的和平与合作。
当代中国研究在今天的世界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与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
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当代中国的研究,不断深化对中国的了解,推动中外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背景当代中国研究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和政治改革的时期,各种思潮和理论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
在这个背景下,许多学者开始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试图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当代中国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探析我国档案学史研究
预测 , 而帮助科 研人 员了解 目前此学科 的发展情况 , 从 使他们能够 术论文的绝对数量上来看 , 档案学史 的研究 明显不足。可以说 , 在新
把握将来科研发展 的方 向。笔者将分别从专著和学术论文两个方 概念相关专著 断m版的同时, 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被搁置了。 也就 面对我国档案学史研究进行考察。
、
专 著
档案学史的中冈法分类号是 G 7 ., 209 以此分类号和正题名“ 档 实 现 这种 重视 和加 强可 以从 以下几 个 疗面 人手 :
案学 史” 分别检索国家图书馆 、 图书馆 、 上海 安徽大学 图书馆 、 合肥 大学图书馆没有检索到外 , 其他四所 图书馆都能检索到。
I : 业大学 图书馆及武汉 大学 网书馆 的馆藏 ,检索结果 除合肥工业 的配套 同样 是必不可少 的,而档案 学的理论研 究主要是 由教师和
在检索结 果中, 阶段 的教学 中加入部分档案学史 内容 。
藏了安徽大学李财富教授的博士论文《 中国档案学史论 》上海 图书 而在研究生教学 中则必须 加入专门的“ 案学史 ” 程 , ; 档 课 保证 研究 馆和武汉大学 图书馆均收藏了档案学家吴宝康 的《 档案学理论与历 生 能够从学科发展 的角度把握学科 基础理论 ,从 而确保研究生能 史初探》安徽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是杨小红编著的《 ; 中国档案史》 。从 在从事 多角度档 案学科学研究过程 中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
档案学史” 相关的论文还不到 1 。而在表 2中 , 篇 利 工作 中遇到的问题的各种方法 以及 因此建 立的各种理论体 系 , 并 物上发表的与“
研究各种理论体系的性质 、 创立者的思想和学科 背景等 。 因此档案 用专指性较高的“ 篇名” 字段进行检索 , 检索结果只有 3 。 篇 学史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 而且具有较大 的实践意义。 对 档案史进行 系统梳理和评价 , 有利于提高档案学 的科学水平 , 完善 档案学理论 与 学科体系 , 丰富档案学 的研究内容 。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课程教学大纲与指导教材:《中国档案事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周雪恒)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从事档案工作人员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档案、档案工作及档案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与发展特点;了解我国历史上档案管理的制度、方法及其经验教训与成就(包括现存历史档案概况);认清档案事业的历史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的相互关系,具备基本的从历史表象背后分析问题的思维与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本课程对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作系统阐述,阐明其对于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从而总结历史经验,为当前档案事业提供历史借鉴。
借此,还可以丰富学员的专业历史知识,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和政治素质,增强对我国档案事业的热爱。
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本章从两节内容向学员介绍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夏朝档案的产生。
目的使学员了解我国档案的起源及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和社会条件,并对夏王朝的建立及其档案有个基本性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讲解:(一)主要讲授内容第一节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二、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三、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第二节夏朝档案的产生一、夏王朝国家的建立二、关于夏朝文字与古史记载中的夏朝档案(二)重点知识解析《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明结绳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方法。
考察现代文化落后的民族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如独龙族远行以结绳记日,哈尼族买卖土地以打结表示田价。
刻契记事比结绳为进一步,所谓刻契,即在木片、骨片或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
复习题1、我国历史上原始记事方法有哪些?2、原始记事的特点?3、为什么说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4、为什么说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5、夏王朝国家是怎样建立的?6、我国档案的起源?7、现今存世记载夏史较详的文献?8、迄今留下的夏代文书种类?9、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月令历书?10、禹刑。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
档案学概论第一章档案学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历史沿革一、我国档案的起源1、1947年西柏坡首次提出2、曾三新中国的第一任档案局局长(曾庆红的父亲)3、档案是怎么产生的:社会生活起源论阶级社会产物论语言不能远传、不能持久4、结绳和刻契在一定程度上记录和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实践程度,它已经具备了备忘、信守、和凭证的意义及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结绳和刻契看成是我国档案事业的起源,或者叫做档案事业前身。
二、我国档案的历史沿革1、甲骨档案:殷商2、金文档案:周代冶铸在青铜鼎器上的具有记事和书史的文字称为金文档案3、简牍档案:春秋——东晋4、缣帛档案:春秋(贵族)5、石刻档案:盛行于秦6、纸质档案:汉代7、音像档案(以胶片、磁带等磁性材料为载体)8、电子文件:P42三、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档案”的称谓商代:典、册(策)周代:中(册的省形字)——先秦时期对文书和档案的概括性称谓典、册汉以后:文书、文案、薄书唐宋:文卷、案卷、文牍、案牍明末清初:“档案”一词已被使用。
大约成书于康熙四十六年的杨宾《柳边纪略》说:“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
然今文字之书于纸,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这是迄今所见最早对“档案”这一名词的说明第二节档案的定义一、定义根据我国古今各种档案的情况,以现代档案为主要对象。
给档案下这样一个定义:是历代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的、以备查考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记录方式和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二、定义的基本含义1、档案是过去或现在的机关,以及一定的个人在自身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来源于一定的形成单位,产生于形成单位的自身活动之中。
【三种类型:官方半官方/非官方个人(家族家庭)】说明:①档案直接形成于社会的活动之中,是在社会活动中自然形成的,绝非、事后编写,是档案区别于其他资料的主要特点、本质区别,注重原稿、原件、原本。
②丰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丰富的档案,决定了档案来源的广泛性,丰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按照一定来源形成的档案,这种普遍性决定了来源的广泛性,一定来源的档案必然有一定的联系。
档案记忆观视角下的档案管理探析
档案记忆观视角下的档案管理探析摘要:档案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
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发挥档案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是档案界永恒的话题。
本文拟从档案记忆观的视角出发,对我国集体记忆所面临的危险、档案记忆观的思想内涵、档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档案记忆观为我国档案工作提供的新思路等内容进行探讨,并为当前各类记忆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有益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档案记忆观;档案管理;探析档案记忆观是20世纪末兴起的档案学新观点,核心内涵是把社会、国家、民族、家庭的历史记忆联结起来。
人们对于档案作为社会各项活动的原始记录而具有的构建人类社会记忆的作用和价值的基本认识,其主要是从集体记忆、社会记忆视角对档案、档案工作及档案工作者的系统认知,同时还包括从档案学视角对集体记忆、社会记忆及其建构的独特认知。
人类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以及我国不断推进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地影响着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的发展,档案工作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问题强烈地呼唤着理论的关注与回应,造就了我国档案学术研究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随着档案学研究领域的开阔与多学科化,研究内容的丰富与深化,研究方法的娴熟与多样化,我国档案学术研究的气氛日益活跃,一代学人正在成长。
如果把档案学比作学术之林中的一棵大树的话,令人欣喜的是,它不仅在传统档案学理论的变革和完善之外新花绽放,在充满时代气息的档案信息化、电子文件等新领域中也是枝繁叶茂,硕果满枝头。
从档案记忆观的视角看,目前档案工作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索新的思路。
一、档案记忆观的集体记忆集体记忆是一个群体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纽带,是人们共同的生存基础和力量源泉。
世界上优秀的、有生命力的民族都十分珍惜自己的集体记忆。
可以说集体记忆是一个民族的遗传基因、文化血缘。
是否拥有完整深刻的集体记忆,是判断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向心力的基础。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记忆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集体记忆在工作档案构建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档案编研工作
第 139 页2022/8 (下) 总第393期浅谈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档案编研工作文/山西大学档案馆 杨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档案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档案的重要作用并不是直接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对档案的信息内容所具有的潜在功能和价值进行深度加工及开发利用、总结经验、寻找规律,档案的决策参考价值、情报价值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这种行为称为档案编研,档案编研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编研是以档案为基础,通过对档案资料的总结、提炼、分析、研究等环节,形成文字材料,以满足利用者需求的工作。
这是之前关于档案编研的定义,从该定义可以看出,档案编研的呈现形式是文字材料,或者说主要以书籍的形式呈现出来。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如果仍然延续以前的编研方法,则无法适应大数据、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需求,因此需要加强档案编研队伍建设,提升档案编研水平,完善档案编研成果,深层次挖掘档案的重要价值,编研出满足档案利用者需要的成果。
一、档案编研的重要性档案编研是档案利用服务的基础性工作。
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可以避免档案的重复使用,对珍贵的档案资源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可以将档案的社会影响力变得更加深远和长久。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国各地都开展了一系列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档案编研工作。
如果仅仅以单一的档案材料进行活动宣传,其效果必定不尽如人意。
但如果融入编者的思想和智慧,进行再加工、再创作,必然能促进档案价值的利用,起到更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现以红色档案的编研为例,对档案编研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红色档案承载着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红色档案资源,具有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价值。
中国档案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1前言档案信息化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规管理和有效共享、开发与利用。
档案信息化以档案信息资源建立为核心,以档案网络建立为平台,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的,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效劳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安康开展,为社会各项建立效劳。
1.1档案信息化开展的社会环境档案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已经具备。
社会信息化开展已经开场带动档案信息化开展,档案信息化建立也是信息社会建立的重要的有机组成局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开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信息产业革命。
在这场新兴的产业革命中,国民经济与社会开展的信息化是一项核心的容,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我国信息化开展开场进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迅猛开展,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开展的必然趋势。
档案作为信息资源,面对信息化的开展潮流,档案信息化也必然成为档案事业开展的战略选择,这是时代赋予档案事业的要求,攸关档案事业的开展前途。
同时信息化也是档案事业创新开展的契机,无论是国家信息化中对于信息资源建立作为核心容的要求,还是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为档案各项事业的开展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都是档案事业实现改革与开展的重要契机,档案部门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要开展机遇期,适应时代开展的要求,积极作为,科学谋划,夯实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开展的战略性根底信息资源的地位,通过档案信息化推动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开展。
档案信息化建立符合社会需求与活动规律。
社会信息化导致档案数量剧增,档案载体呈现多样性,档案容分散穿插,档案部门必须改变传统管理方法,一方面由于社会信息量的激增和新型载体的应用,不宜用传统的方法来管理档案;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要。
试论新时期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试论新时期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新时期档案资源是记录当代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了解和研究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档案资源的特点、开发方法和利用意义,探讨了其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方法。
文章指出,开发和利用新时期档案资源可以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发展,为未来提供宝贵资料。
在利用过程中也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手段的完善。
本文展望了新时期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前景,强调了其重要性,并对本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期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特点、方法、意义、挑战、解决方法、前景、总结1. 引言1.1 新时期档案资源的重要性新时期档案资源的重要性在于其记录着当代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信息和数据,对于了解历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新时期档案资源中不仅包含传统的纸质档案,还有数字化档案、电子文献等形式,丰富多样。
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研究过去,还可以指引我们向未来发展。
新时期档案资源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于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通过对这些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指导政府决策,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新时期档案资源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可以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充分挖掘新时期档案资源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只有通过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为人们认识历史、塑造未来提供有力支持。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部分的内容应包括: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新时期档案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各行各业信息量的增加,档案资源所包含的信息也愈发丰富和重要。
目前我国对新时期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在现代社会,档案资源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历史信息和研究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
尤其是新时期档案资源,包含了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和电子档案,对于了解当代社会、记录历史事件、推动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辽宁大学2012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公示
辽宁大学2012年优秀学位论文拟推荐结果汇总表
辽宁大学2012年优秀学位论文拟推荐结果汇总表
辽宁大学2012年优秀学位论文拟推荐结果汇总表
辽宁大学2012年优秀学位论文拟推荐结果汇总表
辽宁大学2012年优秀学位论文拟推荐结果汇总表
辽宁大学2012年优秀学位论文拟推荐结果汇总表
辽宁大学2012年优秀学位论文拟推荐结果汇总表
辽宁大学2012年优秀学位论文拟推荐结果汇总表
辽宁大学2012年优秀学位论文拟推荐结果汇总表
辽宁大学2012年优秀学位论文拟推荐结果汇总表
辽宁大学2012年优秀学位论文拟推荐结果汇总表
辽宁大学2012年优秀学位论文拟推荐结果汇总表
辽宁大学2012年优秀学位论文拟推荐结果汇总表。
2020年1-12期总目录
2020年1-12期总目录要闻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郭元强对省档案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1-封二江苏省获得全国档案系统两个先进集体一名先进工作者表彰1-封二江苏省委第五巡视组向省档案馆反馈巡视情况1-1陈向阳馆长督促检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2-封二江苏省档案馆启动战“疫”档案征集工作2-封二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兰台人筑起防控疫情的坚强堡垒2-封三务实担当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2-1省档案馆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3-封二学习“逆行者”做好“守护者”——省档案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行动3-封二落实省委领导批示精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工作3-1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郭元强到省档案馆调研4-封二省档案馆疫情期间查档服务不间断4-封二为英雄建档让英雄留名省档案馆多措并举征集新冠疫情防控档案4-1陈向阳调研徐州、淮安、宿迁档案馆工作5-封二江苏出台做好新冠疫情防控档案工作实施意见5-封二为英雄建档让英雄留名——江苏援鄂白衣勇士一人一档数据平台正式上线5-1陈向阳馆长赴丰县调研帮扶工作6-封二省档案馆多措并举开展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6-封二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调研组到江苏省档案馆调研6-1全省各级档案馆在国际档案日亮点纷呈6-封三江苏省档案馆召开机关党员大会7-封二江苏省档案馆举办抗疫档案捐赠仪式7-封二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视察市档案馆工作8-封二江苏省档案馆、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合作开展江苏援藏干部档案征集工作8-封二江苏省档案馆召开期刊宣传工作会议8-1赵深一行调研张家港市乡村治理档案工作9-封二省档案馆完成“151工程”实施情况调研9-封二江苏省档案局、馆联合举办全省档案系统新任局长馆长培训班10-封二全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期刊高峰论坛在苏举办10-封二江苏省档案馆馆长论坛在淮安市举办10-1抗疫专题档案《记yi2020》入藏江苏省档案馆11-封二第三届江苏省档案人才学术论坛暨“151工程”总结表彰会在南京举行11-封二江苏出台《关于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宣传贯彻工作的实施意见》11-1全省各级档案馆组织参加国家档案局“新修订档案法公益大讲堂”培训12-封二省级单位档案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在南京举行12-封二江苏省档案工作者年会在常州市召开12-1特稿江苏省档案馆创建“援鄂医务人员档案数据库”的探索与实践陈向阳周云峰7-1总书记重要论述是推动江苏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武器陈向阳9-1学术园地人工智能嵌入档案管理的逻辑与特征于英香赵倩1-4 5G时代档案馆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愿景与策略聂云霞陈昱其凌敏菡1-9档案职业健康管理概念内涵与管理模型探析张帆吴建华1-14我国省级档案馆Web可获取性研究王英张震宇1-20“互联网+”时代下档案利用影响因素研究王向女户胜南1-25社会治理视角下档案信息权利演变研究徐丹丹张明1-30文化软实力视阈下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整合与开发:作用与路径归吉官张慧岳泽慧1-34电子档案法律证据价值的维护研究刘贞伶1-38档案著录工具在数字记忆构建中的应用研究李思艺2-4情境认知视角下的城市记忆——“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建构研究韩瑞鹏2-9档案资源在创伤记忆国际认同中的建构作用及实现路径探析陈琴2-14商业性档案培训服务SWOT分析孙大东彭登辉2-18社会记忆再生产:档案编纂工作研究新视角陈佳慧2-22数据保全视角下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模式研究王婧逸2-26数据驱动下档案知识发现的路径研究朱令俊2-30“数字中国”布局下我国城建档案馆数字化转型之思考车婷婷2-35档案开放利用中矛盾的防控探析周林兴韩永继吴芳3-4恩施土家族堂戏的现状调查及非遗建档保护思路肖秋会张博闻陈春霞马燕慧张瑞娜杨婷3-9“文案”一词源流考丁海斌邹安宁3-14“民生档案”的话语分析刘慧婷3-19重大突发事件社交媒体信息归档与管理——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疫的思考李星玥杨千3-23政府文件管理的数字转型框架研究周文泓刘静向宇文传玲3-27政务抖音档案化:价值、主体与路径杨浩杨来胜3-31试论高校档案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王玮3-36基于档案管理的企业知识服务研究熊回香李昕然3-41疫情严重地区档案工作的策略思考——以湖北地区为例黄霄羽洪秋双何雅妮4-4档案学研究运用比较研究法成果特征分析陈忠海李婷婷4-10档案机构微信推文行业辨识度之省思陈祖芬4-16高校文书档案区块链智能管理平台的建设构想张倩4-21“最多跑一次”改革背景下“档案保密”探讨易涛4-25档案管理与伦理的双向同构机理研究曹玉4-29协同治理视域下档案数据开发模式探究展倩慧4-33大数据时代档案专业人员数据素养提升探析邢变变杨晴晴4-38数字连续性战略视域下的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徐拥军李孟秋5-4论中国古代科技档案的基本特征刘希庆5-11从“文献公布学”到“文献编纂学”——基于学科视角的历史考察(1949—1966)闫静5-15论个人档案的主体性特征吕文婷张帆5-19文件横向运动基本原理研究祝庆轩5-24档案在责任政府建设中的功能与实现路径常大伟王坤5-28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级档案协同治理的生成逻辑、核心问题与体系建构王萍5-32对档案用户价值的理性思考——兼与宋晶晶作者商榷郑芳芳5-37高校重大事件档案收集工作探讨——以疫情防控档案收集为例程娟5-41从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档案的收集看专题档案的建设——基于国内31个省级档案馆的网络调研黄新荣杨艺璇6-4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档案工作中“三引”工程探究任越6-10科技报告归档管理定位研究沈宸袁曦临6-15基于信息空间理论的档案信息扩散问题研究王露露6-20元治理视阈下档案行政部门治理能力现代化策略探析卢芷晴6-25技术携手人文: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智库建设路径探析赵彩彩6-29开放科学数据背景下档案馆个人数据开放获取政策研究罗敏姜鑫6-34数字人文在档案领域中应用的理性思考潘连根7-6从“缺味”到“有味”: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档案味”初探方华陈淑华汤玲玲王运彬7-11数字档案用户隐私风险与防控策略聂云霞牟胜男7-15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民俗文化档案资源保护与开发陈伟斌叶海燕7-20档案数据安全治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研究周林兴韩永继7-24面向内容质量控制的档案知识生产研究——基于OGC、PGC和UGC机制的比较龙家庆7-28新《档案法》视角下的档案管理责任监督问题探究王俞菲曹玉7-33从数字化到数据化:档案管理思维的转变赵跃王俊慧7-39信息偶遇视角下我国档案局(馆)网站研究潘梦雅7-43“互联网+”时代长三角地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方向王向女姚婧8-4基于主体视角的档案治理伦理研究:基础、目标与内容框架张帆8-9公民在档案记忆再生产中的角色定位与实现机制郑爽丁华东8-14社会治理视角下档案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原则、组成要素和实现路径陈泳欣聂二辉8-19疫情专题数字档案馆建设策略探讨黄霄羽裴佳勇8-25社群档案:记忆、历史、档案的交汇杜瑀峤8-30区块链技术在电子健康档案开放共享中应用的动力学分析高慧筠8-35我国档案治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常大伟李宗富9-6我国综合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研究:方法框架构建杨茜茜9-11新《档案法》规制下档案专业人员职业进阶研究邢变变9-17浅议新《档案法》中的档案行政执法立法——基于行政行为法的视角孙军邵亚伟9-21新世纪以来国内档案资源共享研究综述杨静裴佳勇管清潆9-25面向国际社会的档案宣传工作转型路径研究汤玲玲曹志强王小云9-32论档案学话语的概念、构成与特征陆阳刘慧婷10-4计算档案学的多元实践内涵解析与展望——基于NARA专题性实践的案例研究周文泓贺谭涛吴琼黄小宇10-8档案工作的史观变迁:从英雄史观到群众史观姚静10-14新时代档案从业者职业健康现状与保护体系研究陈祎梦吴建华10-20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应用卞咸杰10-25近五年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领域及态势分析——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唐筠杰于英香10-30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公共档案馆文化场域建构的路径探析张东华高芮10-36档案统计年鉴编制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吴瑾10-41试论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兼从新修订《档案法》谈起陈向阳胡卫国11-4从档案利用角度论新修订《档案法》的科学性马仁杰潘文珂11-9跨入新时代,跃上新台阶:《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新)文本试读蒋卫荣11-13新修订《档案法》视域下档案馆治理研究李宗富杨莹莹11-19单套制电子文件管理模式的辨析与思考黄琳11-24国家综合档案馆社会责任类型及其维度分析王婉鑫曹玉11-29综合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研究锅艳玲方晓丽11-35近二十年我国档案学研究中的理论应用分析刘竟姜思凡卢章平11-41基于数据保全思想的科学数据全流程管理研究陈恬余亚荣张照余毕建新12-4我国档案APP建设的历程、瓶颈与出路——兼论APP运营中的长尾现象吴倩王运彬12-10文旅融合时代档案馆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基础、困境与路径周林兴邹莎12-17新修订《档案法》的立法导向与实施要点常大伟12-22基于5W1H分析法的数字档案馆智慧服务研究杨智勇贺奕静12-27档案行政监管视域下抗战档案服务国家治理研究华林黄天娇刘凌慧子12-33后保管理论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创新中的运用与体现——基于江苏省电、热力生产供应企业的调研羊婧琳叶培潘意12-37环球视野英国国家档案馆文化休闲服务研究与启示郑慧林凯1-42人工智能赋能背景下中外档案管理创新比较与启示韩洁史江2-40“记忆之场”:皮埃尔·诺拉的档案记忆思想发凡丁华东黄琳4-43浅析国外网页档案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张林华徐维晨6-38档案治理的涵义、内容与内在逻辑——基于中外治理观的审视李孟秋8-40美国档案职业之父利兰思想探析谭必勇张笑秋9-36中外公共档案馆比较研究的力作——评谭必勇《中外公共档案馆发展路径比较及对策研究》肖秋会陈春霞9-41英国Memory Lane项目给我国区域档案记忆项目带来的启示宋扬10-45澳大利亚联邦档案开放利用法律条款分析及思考史林玉11-47国外军队档案馆与军事档案馆撮要赵屹12-42业务研讨知识管理视角下国家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路径探析傅小雨1-46推进新时代人民政协提案档案工作的思考——以苏州市政协为例苏哲1-50扛起责任担当留住乡愁乡音——南通市“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稳步推进许建华1-53“互联网+”视角下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水平提升对策研究章莉1-55档案在助力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析——以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为例杨砚1-59档案数字化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江丽华2-45加强项目档案管理是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刚需”——由“9·28”特别重大交通事故排查引发的思考张凤霞2-47加强园林绿化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陈芳倩2-49关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档案工作的思考林越陵3-45主动作为锐意进取推动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张步东3-48守护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如东县档案馆探索推进红色档案保护与开发曹晓丽葛俊3-51智慧档案馆服务能力建设实践与思考刘明侠3-54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董海燕3-56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以镇江市引航道水利枢纽工程为例仇蓉3-58试论新形势下的城建档案工作合作需求孙静云3-60人大代表“履职档案”激活“一池春水”杨维立3-63图书馆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图书馆为例杨玉娟3-64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档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薛晓军梁家甄4-47多元融合谋发展善治善为惠民生——张家港市推动档案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孙静孙晓霞王健4-50问题与对策:公路建设项目电子文件真实性保障探究吉伟李慧肖亚东4-52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卢莹4-56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档案服务社会创新研究王青4-60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区块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陈慰4-63推进档案法治建设护航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江苏档案法治建设工作综述葛霞张少敏5-46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联建共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档案馆与轨道公司共创“红色地铁”城市文化品牌为例闫海刘亚青王晓露5-49大学生自我认同中的高校档案价值葛玉红付晓娇5-52区块链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探讨钱秀芳5-56新时期机关党建档案工作探析——以太仓市市级机关为例熊菲菲5-59推进党政机关资产管理档案规范化建设之思考谢丽娟5-62地方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开发研究——以苏州丝绸档案为例陈鑫程骥吴芳卜鉴民6-42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档案之基——江苏省太湖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处档案工作创“省五星”的探索与思考戴霞6-47组织能力视角下企业档案管理方法探析——以江苏法尔胜缆索有限公司为例俞强张伟安璐6-49高校档案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初探朱彤杨灏6-54依法治档背景下城建档案开放利用制度设计张娟7-49新时代工会档案工作的主要矛盾探析李晓秋许兆来7-53专业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特色与成效——以内蒙古地质档案馆为例汪艳梅7-57关于地铁工程图纸归档问题的思考——以无锡地铁工程图纸为例强冬梅7-59充分利用档案资源服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金研7-62从档案管理到档案治理——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模式探究江萍丁舰丰8-45基于档案数据观的企业档案治理创新谢国强黄新荣马云曾萨8-49从基层检察院视角看试行电子诉讼档案容缺归档工作陈晔8-53浅谈轨道交通档案管理难点及对策——常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档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袁胤8-55浅析困难职工档案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以丹阳市为例周梦韵郭格8-57规范档案管理服务白蚁防治事业——南通市白蚁防治管理中心档案达标升级的实践与思考张丽梅8-60加强区级巡察档案管理助推巡察工作规范运行张勇8-62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档案信息化转型的目标与策略赵林夕常飞贾劲颂崔洁谷一凡陆炫宇9-44挖掘校史档案资源,讲好校史人物故事——以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为例张冬冬宋婷婷9-47新形势下基于SWOT分析法的公立医院档案建设探索——以兴化市人民医院为例金艳9-50智慧城市背景下烈士档案智慧化建设探究——以无锡市为例杨晓兰9-53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路径探讨卜鹤9-56建立名人档案服务名城建设——扬州名人档案构建的实践与思考徐国磊彭伟9-58五彩“八一”话小康——南通市港闸区“百村万户”口述历史撷萃陈天扬吴晓芳9-60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许建智王艳艳10-50数胶互转技术在档案信息化中的运用韩魏华10-53融媒体视域下校史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实践探析——以河海大学校史馆为例李舍梅10-55企业档案资源规划的价值取向及实践前提金铃10-58档案管理课程教学中育人功能开发探究李贞10-61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对策思考朱俭10-64致力寺院档案管理弘扬佛教传统文化——苏州寒山寺档案工作纪实永智法师10-66推进方言建档的路径思考——以泰州方言为例朱庆仲华吕燕10-68自建档案纪岁月潘君明10-70以“四个得以”为指导谱写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金德海11-53与智慧城市“数字底座”融合的档案管理平台构建蒋建峰11-56浅谈医联体管理中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刘蕾鲍雨亭陈修亮吴镝虞海平11-60高校党建档案管理体系建设及其保障崔丽丽张鹏11-62 OA背景下高校档案集成管理研究高玲俐11-65爱国卫生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郭利芳11-67农村基层学校档案工作发展策略探究——以如东县为例胡敏霞11-69档案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孙敏王丽娜黄凯12-50践行初心使命奏响“服务”乐章——新沂市档案工作纪实米振明王志军12-53新冠肺炎疫情档案消毒处置方法探究唐奇柳12-56新时代高校学生素质考评档案建设储红琴12-59大数据背景下城建档案信息利用策略研究贺颂华12-62出生医学证明数字化工作思考徐震12-64在公安档案中做出精彩胡剑明12-66新时代新作为·泰兴牢记使命奋力前行续写泰兴档案事业新篇章王向群凌长富1-61找准抓手精准施策推进民生档案事业发展封慧1-63念好“四字经”对标促提升——泰兴市人民检察院创建省5A数字档案室的探索与实践吴永祥方芹1-65新时代新作为·江阴夯实档案基础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江阴市档案史志馆开创新时代档案工作新局面纪实张伟潘婷2-65档眼看江苏苏电七十年兰台谱新篇陈莉王永梅张颖孙平袁侃凯杨阳1-67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档案里的新中国江苏“抗疫”史桂若棣2-61苏宁控股集团的档案范儿朱新杰3-67江苏银行:穿越百年的地方金融先行者江寅轩桂若棣4-66与档案同行,体验江苏高速的驰骋快感桂若棣5-64百年徐矿:赓续红色基因建设国际化特大型能源集团田红杨晓东林越陵6-66让江河湖海润泽苍生林越陵蒋守国黄凯7-64四十年案卷助力江苏公路高质量发展许宏李训东李雪佼8-64为了庄严的承诺——档案见证江苏省扶贫发展历程林越陵蔡和朱振标9-62为古老的家园留下隽永不朽的歌谣林越陵王文玲蔡和10-71吴韵汉风落遗珠林冬阳陈明怡彭毅11-71厚植生态优势绘就大美画卷——档案助力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王静王成蓉樊小凤12-68兰台战“疫”强化意识坚持疫情防控档案全流程管理唯渊2-51抗击疫情,医院档案部门应彰显作为——以苏北人民医院为例王前林晨晨孙玲郑亚萍2-54疫情防控,苏州档案人在行动毛鹂鹂张小明2-57奋力战疫情兰台勇担当——如皋市档案部门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谢晓明陈红2-59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病案室加强应急储备的思考李云鹏6-56新媒体档案收集工作探索与实践——以《泰州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实录》编制为例金凤6-59加强疫情防控时期疾控机构档案工作的思考储丽丽6-62南通市兰台档案事务所战“疫”纪实吉晓凌6-65时代风采我的兰台人生黄惠珍2-68情系兰台谱新篇砥砺奋进铸辉煌——记“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金云江张敏章慧初4-69开拓创新团结拼搏构建苏州档案工作新格局苏州市档案馆5-67大运河印记元代对江浙运河的治理张欣1-70大运河畔的苏州市民公社刘凤伟1-74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教会医院分布及其影响(1862—1949)刘飞2-70先秦时期常州地区运河的开凿疏浚赵贤德薛焕炳2-78千年张官渡周竹生2-81苏州浒墅钞关建置时间考陶莉3-70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沿岸地名中的神灵膜拜刘芹3-73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江苏运河治理田萌3-75运河、移民与淮安河下城镇空间的变迁王聪明4-71康乾二帝视角下的苏州运河景观与文化吴建4-74常州运河经济之木业研究朱芸芸4-77运河城市清江浦在晚清的形成及地位李德楠王聪明5-70运河古道与苏州古城发展吕珍周云史建华5-74大运河与板闸古镇春秋施贤明5-77唐宋时期常州地区运河的开凿疏浚李琳薛焕炳6-69“运河”定名于宋的历史考察刘恋马俊6-72英国阿美士德使团眼中的清代江苏运河胡梦飞6-75宋代大运河镇江段的水源管控向明郝宝平7-68从方浚颐《重建邗沟王庙碑记》考析邗沟大王庙的兴废李智7-72张謇《辞运河督办呈》成文时间考辨夏林7-75大运河镇江段的形成过程、典型特征与文化内涵郭昭昭陈梦玲8-68盐城运河文化述略甘纪华8-72明代朝鲜人崔溥眼中的江苏运河风物郑民德岳广燕8-74江南运河世界形象的塑造与生成——基于近代域外游记的研究李刚谢燕红9-66南京运河与中国文学朱明娥10-74日本新公布的大运河苏北段照片档案解读周嘉布乃静10-79南通的运河及航运郭心华10-82大运河与常州戏曲巢嫄陈思佳杨木生11-74《扬州水道记》里的祭祀与信仰现象袁强亮11-78漕运的发展与中国大运河的变迁王元12-70武同举《会勘江北运河日记》潘彬彬12-74史海探迹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烈士的褒扬与抚恤闻慧斌1-78中共扬州(江都县)早期组织发展研究(1925—1933)费行健1-82“飞虎队”援华始末探析高萍萍1-86孙中山与中共早期党员施滉苏艳萍2-83 1937年8月周恩来在南京孙倩经盛鸿2-87见证南京保卫战外围战斗的两座碉堡丁进2-89张謇与晚清江海关税务司好博逊朱江3-77“慰安妇”称呼的内涵及历史演进李敏王振平3-81 1943—1948年的无锡孤儿院连萍汪春劼3-88孟河医家与民国沪上中医自救运动应焕强4-83全面抗战前夕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的历史审视任谢元4-89光绪二十八年扬州知府缘何数易其人魏怡勤5-80清廷掘毁太平天国首领祖坟考钱文卫6-79抗日航空烈士吕基淳与父兄的家书程薇薇6-82民国江苏疫病传播与防控研究(1912—1937)潘彬彬7-78南京保卫战的江北地区防御作战卢彦名唐恺7-81淮河安澜看今朝张绍力7-85渡江战役苏北支前工作述略朱芳芳秦岭8-78以档案揭示《剿灭粤匪图》背后的史实孔令琦9-74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去留始末徐源9-77牺牲在南京的最后一批中共中央特科红队队员李宁10-84民族工业传奇——永利铔厂钟红丽沈利成10-87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西迁刘丹施建平10-90明代中晚期工匠体系的变化蒋晖冯遂亮11-81游民与辛亥:孙天生起事再研究李玺11-85张謇在辛亥革命期间的政治转向与积极贡献曾军经盛鸿12-77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肃清日伪奴化教育述论沈旻12-80南京工程学院历史沿革考王调江12-83。
牢记使命勇担当凝心聚力写新篇
卷首语(卢艳霄)春到人间万物新。
伴随着三月的春风,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
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档案等事业。
”这体现出党和国家对档案工作的重视。
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支撑性工作。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担当新的使命任务,档案工作大有可为。
随着国内档案学学术研究的不断拓展,档案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然而,档案学的研究方法却依然在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争论。
究竟什么是档案学的研究方法?怎样描述档案学的研究方法?本期“理论探讨”栏目下的《谈档案学研究方法的层次、体系与基本原则》一文,从档案学本体论出发,就档案学研究方法的层次与体系进行了探讨,首次提出了“实践本体皈依法”这一档案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这一基本原则的内涵。
《基于物联网的档案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式:特征与问题探析》一文则针对当前物联网环境下档案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式的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个性化档案知识服务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数字转型深化的背景下,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电子档案的管理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创新,才能有效指导实践工作。
本期“法规标准”栏目下的《〈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内容及相关问题的思考》就该办法的亮点和价值、基本内容以及维护建议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该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效率,促进项目电子档案资源信息共享,维护项目电子档案凭证体系完整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信息社会化的发展,社交媒体成为档案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利用社会网络对社交媒体档案进行挖掘,理清不同主体之间的关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档案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业务研究”栏目下的《基于社会网络的微博档案特征分析》一文运用统计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微博发布的档案信息及其主体进行了细致分析。
《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读书报告[5篇材料]
《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读书报告[5篇材料]第一篇:《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读书报告档案学的理论火种——读《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有感信息资源管理学院15国防班级学号2015202051 手机:*** 电子邮箱:****************《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的作者是新中国档案学的创始人、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前档案系的吴宝康老师。
该书宏观地研究了我国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基础理论,为我国档案学和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一书为四部分,共二十讲,四部分分别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与档案、档案学及其历史、建国以来我国档案学的研究及其今后发展和档案学的若干理论问题。
该书充满了历史与哲学的气息,坚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我国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当中的各种问题,为我国档案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档案事业应当坚持党性原则科学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类,档案学属于社会科学一类,按照毛泽东同志对于知识的理解来说,档案学的知识属于阶级斗争知识。
档案学是为了适应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学科,同时也伴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而发展。
档案学就是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一门科学,档案可以包括从古至今、从中到外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档案,档案工作则包括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存、管理和利用等活动。
各个国家都有档案学,但是各个国家的档案学又不一样,这是由各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其发展应当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带有阶级性和政治性,也即吴宝康老师在书中所提到的档案学的党性。
档案和档案馆更明显的具有阶级性,档案馆又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机构,是科学文化性质的机构。
①科学文化性质的机构往往承担着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而统治阶级往往会控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使其有利于统治,档案馆更是属于统治阶级管理的机构,因此档案馆和档案是有明显的阶级性的,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执政党,因此说当今档案事业是为了共产党的领导服务的,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
新时代背景下档案利用研究的重要成果——评刘东斌《档案馆利用五定律》
新时代背景下档案利用研究的重要成果——评刘东斌《档案馆利用五定律》赵彦昌,刘芮岑摘 要:《档案馆利用五定律》一书是刘东斌先生围绕新时代背景下档案利用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对该书的写作思路进行评析,认为该书脉络清楚、观点明确,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性,是一部研究档案利用理论的难得佳作,对于指导新时代档案利用工作和进行档案学理论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档案馆;利用率;档案利用;档案服务;档案价值Abstract: the five laws of Archives utilization is the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 of Mr. Liu Dongbin on the issue of Archives util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writing ideas of the book,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book has clear context, clear views,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It is a rare and excellent work to study the theory of Archives utiliz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uide the work of Archives ut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carry out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archival science.Keywords: Archives; Utilization rate; Archives utilization; Archives service; Archival value刘东斌先生曾在河南省濮阳市档案馆工作30余年,其间发表有关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文章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