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的发展及研究对象
档案学的发展历程
档案学的发展历程档案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体系。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起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档案学也不断演变和发展。
一、古代档案管理的起源古代的档案管理主要集中在政府机构和宗教机构中。
在古代文明的兴起阶段,人们开始记录和保存各种信息,以便于管理和传承。
例如古埃及的法老王墓中保存了大量的文书和图像,这些都是古代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中国,古代的官府和皇家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和保存重要文书和档案。
二、现代档案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档案学的形成与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
当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档案管理和利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于是,档案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欧洲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三、档案学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档案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社会运行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档案学的发展也带动了档案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档案技术的进步。
现代的档案管理已经不再局限于纸质档案的管理,数字化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出现使得档案管理更加高效和便捷。
四、档案学的研究领域与方法档案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了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方面。
研究方法上,档案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历史研究、社会学研究、信息科学研究等。
同时,档案学也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与历史学、文献学、图书馆学等学科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五、档案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档案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数字化档案和电子档案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同时,随着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长,档案学的研究也将更加关注信息的传承和利用,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总之,档案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档案管理的起源到现代档案学的形成与发展,再到档案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档案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相伴随的过程。
关于档案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多项选择题
• 1、非纸质档案,又称特种载体档案,有古代纸张 发明以前的 等,也有胶片、磁盘、光盘等新型 载体材料,还有印石、锦旗、金属物等各种实物 形成档案。 • A、甲骨档案 B、金石档案 C、简牍档案 D、 缣帛档案
• 2、档案工作是一项 的工作。 • A、封闭性 B、服务性 C、政治性机要 性 D、科学管理性
档案学在中国:
• 1935年腾固发表《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 初步工作》一文首次出现“档案学”名词; • 1940年档案学者龙兆佛在《档案管理法》 一书中也使用了这一名词。
档案学与信息学与情报学 • 十七个社会科学一级学科之一:图书馆、情 报与文献学 • 档案学教育史:1920年武昌文华大学成立图 书科,1929年改名为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 学校,1939年增设档案管理专科,1946年殷 钟麟等人在重庆创办私立崇实档案学校。 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档案学专业(今中 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前身)。
一、单项选择题
• 1、 的产生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 A、阶段 B、国家 C、记录符号 D、纸张 • 2、我国甘肃省发现的 为西汉初期(公元前179 前—前143年)的纸质地图,不仅是迄今发现的 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 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 A、放马滩纸 B、金关纸 C、马圈湾纸 D、 敦煌纸 • 3、档案的本质属性是 。 • A、知识性 B、原始记录性 C、信息性 D、 文化性
• 2、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 众团体等合法社会组织在处理公务活动中 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书面 材料,如报告、请示、通报、意见、批复、 函等。其他事务文书如计划、总结等不具 有法定效力。 • 3、文件:是指领导机关根据自己的职责 范围制发的具有法定效力并设有特定版头 的公文。 • 文件与文书的区别:文书是总称,是不可 数名词,文件是可数名词。
档案学专业发展现状
档案学专业发展现状引言档案学作为一门专业,负责记录、管理和保护重要的信息资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档案学专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档案学专业发展的现状,包括学科内容、教育培养和就业前景等方面。
学科内容档案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从档案资源的获取和整理,到档案检索和利用的全过程。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档案的管理和保护成为重点之一。
因此,档案学专业在学科内容上也逐渐加入了数字化档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档案学还与文献学、图书馆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了相互补充的关系。
教育培养档案学专业的教育培养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档案学专业,并提供相应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档案学专业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由于数字化档案的兴起,一些高校还开设了相关的数字档案管理和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档案处理能力。
就业前景档案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随着政府、企事业单位对信息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视,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
毕业生可选择从事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数字档案管理等相关工作。
此外,一些大型企业和国际组织也需要档案学专业背景的人才来协助他们管理和保护重要的信息资源。
因此,档案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挑战与机遇虽然档案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数字化档案的兴起,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管理和保护逐渐受到冲击,档案学专业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在数字时代的档案管理能力。
其次,档案学专业需要不断跟上科技的发展,积极探索新的档案管理和保护方法,以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最后,档案学专业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结论档案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档案的兴起,档案学专业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和保护工作。
当今档案学专业研究的方向和研究热点有哪些
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档案学专业主要培养在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文件管理、档案管理的高级人才。
二、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一)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是理论档案学的核心,也是应用档案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本方向研究档案与档案管理(事业)中的基础性、宏观性、前沿性的理论问题,主要包括:档案这一社会事物的内涵、外延及档案的价值、特点,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管理,档案学科体系的内容、结构,档案管理基本理论等。
(二)电子文件管理本研究方向旨在面对电子文件的出现在文件与档案管理、司法认同、技术支持方面引发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开展全方位的理论探讨和创新研究。
主要研究电子文件概念、种类和特点,电子文件管理原则、模式和标准,电子文件管理流程、方法和技术,以及电子文件的利用等。
(三)企业档案管理本研究方向在研究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上,以企业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为研究对象。
着重探讨和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的原则、模式、方法与技术,并为企业提供适用的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四)历史档案与史学研究档案学与历史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历史档案的种类、分布、价值及其管理理论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史学研究。
(五)档案保护技术档案保护技术是档案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方向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档案载体及记录材料结构、成分、性质及耐久性;环境条件对档案载体耐久性的影响;有害生物对档案载体耐久性的影响及防治;档案修复技术;现代信息安全性研究。
那么,就一般意义讲,什么是衡量档案学热点问题的标准呢我认为基本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近年来相对比较集中探讨的档案学前沿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术研究是有规律可循的.每门科学的建设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内在矛盾规律.这种矛盾规律往往是通过一些前沿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表现出来的.比如,我国进入21世纪以后,档案学研究的前沿性问题之一就是电子文件问题.这是因为我国的档案工作对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电子文件大量出现,且因其具有许多不同于以往传统形态档案的特点,传统档案学管理理论已经无法合理地解释和说明这种新的档案现象,更无法科学地回答它所提出的各种具有挑战性的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正是由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这种矛盾的存在,才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并将大量的外国档案学的相关成果介绍进来,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整理,吸收,改造和发展.第二,对新世纪档案学术研究具有一定导向性与前瞻性的理论问题.第三,具有一定公众关注度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二,档案学热点问题举要(一)与电子文件管理有关的基础理论问题1.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原始性"维护问题.两种重要管理理论的研究——电子文件全程管理理论和文件连续体模型理论.可参见《档案学》2003第二期,傅荣校,周林女的"电子文件管理中的热点理论问题研究类举".对这两种理论,我国档案界目前只是停留在介绍阶段,深入的研究尚未开展.2.前端控制理论.与这种理论相关的研究课题有许多.如:(1)档案管理的前端控制思想;(2)档案鉴定中的前端控制;(3)档案集中过程中的前端控制;(4)档案保护的前端控制;(5)档案编目的前端控制;(6)档案利用的前端控制;(7)在文件生命周期中档案工作者的干预时机的选择;(8)电子政务建设中文档前端控制思想的应用;(9)电子文件管理与纸质文件管理中前端控制思想的比较等.3.来源原则问题.来源原则所强调的"来源共同性",在电子文件的管理过程中,受到了质疑.有的学者认为:"源于各种不同结构组织体的数据的产生,改变了单一来源的概念.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组织机构的界限,而来源原则和尊重全宗原则恰恰是由这个界限所决定的."特里·库克认为:"电子时代档案来源的概念需要重新考虑,酝酿和定义,它不仅指文件的形成机关,更包括其形成目的,形成活动,过程,处理程序和职能范围等."档案人员的关注点从"实体来源",转变为"变动,临时,甚至'虚拟'的机构中文件形成者的职能和业务活动为重点的概念来源."库克的"概念来源",实际上指的是文件的形成过程及背景,即文件是谁,在什么条件下,运用哪些数据,为了什么目的,采用了何种结构形成的等方面的信息.那么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究竟应当如何对待这种新的观念,难道我们也必须以"概念来源"的新来源观取代"机构或实体"来源观吗4.电子文件的特点问题.如"信息与载体可分离性"问题.刘东斌,刘伟的"电子文件具有信息与载体可分离性吗"对人们普遍认可的电子文件的"信息与载体可分离性"的观点,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一观点与事实大相径庭,完全不符合事实.不仅电子文件的信息与载体不可分离,事实上与载体分离的信息根本就不会存在."5.电子文件的元数据问题.戴维·比尔曼最早将元数据的概念引入档案学,并将文件和元数据形象地比作信函的内容与信封,文件是元数据封装起来的对象,元数据加上文件内容就构成了有证据作用的文件.元数据具有维护电子文件原始性,真实性和凭证性的作用.但是,目前人们对元数据的理解不同,主要观点包括:(1)元数据是关于文件的背景信息和结构的数据,是有关电子文件的技术性信息.[ICA](2)元数据是关于电子文件背景的描述信息.[澳大利亚](3)元数据是关于文件和文件集合的背景及其相互关系的结构化描述和编目数据.[英国](4)元数据是指构成电子文件数据的数据,例如格式信息,字型,字体,数据词典,数据库描述,逻辑和物理模型,系统平台和软件资料等一切与生成和恢复电子文件有关的数据,具有隐含性.[中国](5)元数据是"由电子文件系统自动记录的关于文件形成时间,地点,人员,活动,文件系统,结构及内容等方面的具体数据."[中国]6.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问题.7.电子政务条件下的文档一体化管理问题.8.电子文件的运动周期的划分问题.(二)档案学传统热点——持续性和发展性的理性思考1.文件与档案的关系问题."转化"关系的探讨."半现行文件"概念的争论.2.档案本质和本质属性的纷争."历史的原始记录"说,"保存备查性"等.3.档案概念的拓展问题.档案概念的外延的扩大与缩小争论.何嘉荪是"扩大外延"说的代表,主张把"收发文登记"宣布为"归档","把全部现行文件都宣布为档案".黄存勋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档案界的意见,延伸文件的前档案阶段,以'进馆'作为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标志.换言之,应该缩小档案概念外延,仅将保存在档案馆的或已进入永久保存阶段的文件视为档案."4."实物档案","口述档案"概念之争.5.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理论之争.有人认为:"该理论对我国并不适用."因为"我国没有半现行文件这一概念",也没有"文件中心".有的则认为,该理论是现代档案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构建文件与档案学的重要理论基石,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路标与指南之一.6.文件中心在我国建设与发展之争论.有的认为它的建立会增加机构和资源浪费,而且同我国的文件与档案管理理论不适应.有的则将它视为我国档案机构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有的认为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档案室体系,根本没有必要改掉后从新建立一套文件中心体系.有的则认为两者都是中间过渡性文档管理机构,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并存.7.文件中心的建设与模式选择,运作方式问题.8.电子网络条件下,文件中心的发展命运问题.9.文件运动的"回流"问题之争.吴品才提出之后受到一些同志的挑战.焦点在于"文件运动是否应与文件的实体形态联系在一起讨论".10.档案价值理论的争论.主要涉及档案价值的实质及档案价值概念的表述问题,特别是"劳动价值问题".11.档案管理体制的变革问题.12.档案工作原则与规则的关系问题.13.档案种类划分问题.14.虚拟利用方式与传统利用方式的关系.15.馆藏建设中的"官方文化"现象的变革.16.确保电子文档信息长期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利用性的战略问题.17.信息时代,使档案成为可供大众利用的,最为广泛的信息资源的问题.18.档案学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论是高于实践还是实践高于理论的问题始终在我们的档案学研究中困扰着我们.一些同志往往以某种做法不符合"档案学理论"为由,排斥实践中出现的新观点,新做法;而不是自觉地检讨相关档案学理论是不是还能够具有指导实践,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品格.还有的同志以违背"马列主义"为由,片面地抵制或消极对待外国的文化思想和先进的文档管理理念.有的同志以制造辞藻的形式,打造出所谓的理论,让人们不知所云.例如,有的同志提出信息管理的"多源性,多媒体性,多语义性,多价值性,多时空性,多尺度性,多维性,多类别,多变量和多应用主题……",一口气列举了十个"多",不知这种所谓的新理念对实际工作有何指导意义(三)档案学自身的基础理论问题1.档案学研究对象的表述问题.2.档案学的学科性质问题.3.档案学与文书学的关系问题.4.档案学的研究方法问题.如"二律背反","形而上"等提法问题.5.现代管理理论对档案学研究的影响.(四)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1.档案网络建设中的信息管理问题.2.文档信息化服务中的技术因素与非技术性因素问题.3.文档信息化与文档有效管理问题.4.文档核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5.网上档案信息的法律地位问题.6.档案信息网络安全问题.7.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资源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和部分开放文档的全文数据库建设问题;电子文档信息资源的组织问题.8.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和维护问题.效益与成本问题.9.档案管理信息化时代,档案工作者的角色转变问题.(五)档案实体管理应用理论研究中的热点及难点1.关于保管期限粗分与细分之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两分法"(进馆,不进馆)和"三分法"(永,长,短)之争.有的主张与文件生命周期联系,在分阶段多次鉴定的基础上,考虑保管期限的划分问题,每次以两分为主,在同一档次内部再细分.例如,归档前鉴定主要区分归档与不归档,进馆前鉴定主要区分进馆与不进馆,档案馆定期鉴定主要区分销毁与继续保存.在归档,进馆和继续保存等档次内部,再根据有关档案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考虑是否再细分具体的保管年限.同一保管年限的档案,还可按重要程度进一步细分.档案馆档案开放前的鉴定,在区分开放与控制使用的同时,还可结合复查原定保管期限.2.关于保管期限的标时与否的争论.3.关于档案鉴定方法的争论.直接鉴定法受到一定的挑战.另外,职能鉴定法与内容鉴定法的研究,以及对"宏观鉴定战略","文献鉴定战略"的质疑等.对"宏观职能鉴定理论"的质疑,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宏观职能鉴定理论的立论基础尚不严密,且未提供切实有效的职能分析方法";"宏观职能鉴定理论的理论实质有悖于现有的基础理论","宏观职能鉴定论实质上正是以'实体价值论'(即档案价值是独立于主体之外而存在的,它随档案的产生而产生,不论人们利用与否都是客观存在的)作为其档案价值观的.以这种片面的档案价值观为理论实质的宏观职能鉴定论显然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宏观职能鉴定论仅从第一价值的角度出发来判定文件价值的大小,并未虑及文件的第二价值,这样就明显违背了双重价值论."对鉴定过程的实质问题:鉴定的过程是赋予文件价值的过程吗如何处理好职能鉴定与内容鉴定的关系档案鉴定是否存在"国家模式"和"社会模式"呢即使不是完善的鉴定决定或鉴定程序,也要优于文件的自生自灭吗4.电子文件的集中与捕获问题.5.电子文件的集中管理问题与分布式管理控制问题.6.归档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问题.7.档案实体分类方案的编制与应用问题.8.档案分类的客观性与一级类目分类标准的确定问题.9.成套性与客体全宗问题.10.实体分类与信息分类问题.11.传统著录与电子文件著录的区别问题.12.信息社会中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问题.(六)档案信息管理应用理论研究热点1.公民权利与现行文件公开,保密问题.2.开展现行文件利用服务过程中,档案部门的角色定位问题.3.知识管理与档案信息利用服务工作的关系问题.4.现行文件利用服务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实践对传统档案管理理论的挑战(七)档案史学研究方面热点问题1.档案的起源问题.2."档案"的辞源问题.3."信息","文件","公文"的辞源问题.4.甲骨档案中的"贞人"问题.5.甲骨档案的内容结构问题.6.文书档案连锁法的重新评价问题.7.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历史成就问题.8.简牍档案的发现及其史料价值问题.9.建国前我国档案教育的成就与历史教训.(八)专门档案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1.专门档案的定义问题.姚军认为:"专门档案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和自然活动中某些专门领域形成的,用较为系统的,成熟的专门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的,或某些特殊形式,载体的档案的总称."2.专门档案的种类划分问题."依据专门档案的派生和分离情况为原则,将目前各种专门档案归入文书档案范畴专门档案,科技档案范畴专门档案和特殊载体专门档案三大类."3.人事档案管理问题.(1)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弊端:分散多头管理.(2)建立国家人事档案中心问题.(3)擅自建档,造档问题.(4)擅自扣档问题.(5)擅自弃档问题.(九)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标准建设方面的热点问题.1.《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讨论.内容涉及取消立卷"是否有助于保持文件之间有机联系" 规则推荐的联合分类法中的分类标准问题2.《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讨论.3.《档案法》的修订.如档案的开放期问题.有的同志认为:"为了全方位的,系统的开放档案,笔者建议:不设置30年的开放期;而是档案从形成之日起就对社会,公民开放.""同时在开放之时要制定'安全例外'与'一般例外'."再如,档案的开放原则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档案开放原则,是指国家一切公民都有权利用国家档案馆的档案文件."而有的同志则认为:"档案的开放原则将发展为:国家一切公民都有权利利用国家档案部门(包括档案馆和档案室)保存的档案文件."4.《政务信息公开条例》与文档信息的公开制度.5.《电子签章法》及其对现代文档管理理念的影响.2.如何写好硕士毕业论文如何写好硕士毕业论文一、关于选题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首要环节。
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发展作者:姚建英来源:《档案天地》2009年第07期一、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现状1、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初创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档案学理论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漫长历程,中国档案学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档案学理论研究成果不断。
我国档案学的专家、学者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群众性的研究组织,特别是开设了档案专业的中高等学校。
大量的档案学教师与研究生成了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主体。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对档案学类专业期刊进行了重新排序,全国档案类专业期刊共计105种。
其中,有《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档案与建设》等13种核心期刊。
这些核心期刊在各自的领域里,对档案学的研究和档案工作的宣传、指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窗口作用,也为广大档案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广阔的探讨空间。
近20年来,出版的档案学专业著作已达四五百种之多,档案专业文章更是在五万篇左右。
据一项调查显示,在近些年的档案学研究成果中,基础理论占22%。
由此可见,档案学界对理论研究投入了相当大的热情。
(2)具有不少突破性和开拓性的研究成果。
由于研究领域的拓宽和研究思维、研究方法的更新,开拓了如档案哲学、档案社会学、档案经济学、档案分类、全宗理论、电子档案管理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档案界学者大量地引入欧美国家的档案学理论,导致了新观点、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大大开拓了档案学的研究领域。
(3)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群众性的研究组织。
国家和一些省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设立了专门的档案科研机构,开设档案专业的中高等学校设有档案专业教研室,普遍建立了群众性学术研究组织,如中国档案学会和省市县档案学会以及一些专业系统的档案学会。
甚至还出现了民办的档案学术研究机构,如中国老教授协会档案与文秘研究所。
上述研究机构和组织,为我国档案学研究提供了组织保证。
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2008-07-12 16:05关键词: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史趋势研究热点前沿1、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历史回顾在世界范围内,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分别诞生于19世纪和20世纪,但都在20世纪得到迅速的成长。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三门学科从名不见经传到逐渐为世人所了解,直到今天它们开始用与时代(信息时代)名称相同的字眼命名自己的学科群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群,其间,走过了一条非常特殊的发展道路。
(1)20世纪档案学领域的主要理论研究成就尽管档案起源于约5 000年之前,档案工作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但档案学的诞生却是近代的事情。
档案学研究最早出现在欧洲,1571年德国档案学家亚克伯•冯•拉明根在海德堡出版的《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等两部著作,是目前各国档案学史料文献中所见最早的档案学专著。
17—18世纪,档案学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正式把档案学作为一门科学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却是19世纪的事情了。
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在1804年出版的专著《档案学的理论思想》中第一次使用了“档案学”概念。
之后分别于1806年和1834年创办的《档案学和文书学》、《档案学、古文书学和历史学》杂志,也都使用了“档案学”这一名词。
但最早对档案学学科性质进行准确定位的则是曾任法国国家档案局局长的历史学家朗格鲁。
1885年,他在《国际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上发表了著名论文《关于档案馆的科学》,第一次提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见解。
“档案学”一词在我国出现得较晚。
1935年,滕固在其所著的《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一文中指出:用科学方法处理档案,有叫做档案学的学问,在欧洲也是近百年来发达的事。
这是我们目前所见文献中最早的相关记载。
在1940年出版的龙兆佛的《档案管理法》一书中,也提到了“档案学”概念。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材料
档案初、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范围《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材料第一章档案源流第一节:文字的出现与档案的产生:1、早期人类的记忆方式:结绳记忆、贝珠记忆、刻契记忆等。
2、古代两河流人发明的文字:1899年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大量的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处于西亚的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这是一种用木棒在未干的泥板上书写出来的文字,因其形似箭头,亦称箭头文字》第二节:古代的档案与档案工作:1、秦朝档案工作的地位及文书制度:秦朝采用法家的治国思想,十分强调“以法治国”,以法治国的政治需要使之格外注意律法与户籍管理,建立了比较严格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制、诏、奏、议等文种,臣僚上呈文书的抬头制度、文书避让制度、文书的用印制度等均产生于秦朝。
2、两汉时期的档案机构:汉代的这些“石室金匮”是我国古代档案库房的模式,本世纪初出土的居延汉简,是我国近代考古四大发现之一;3、近年在江苏东海出土的尹湾汉简,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简牍档案;1973年在长沙马堆汉墓还出土了大批帛书和地图。
汉代产生了不少文工团种,如策书、章、表状、疏、令等。
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档案盛行的时期。
5、公元404年,东晋丞相桓玄下令以纸代简,“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
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自此,纸张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载体。
6、架阁库出现的时期:宋代出现了专门放置档案的架子—“架阁”。
这些架阁所置放的场所就是架阁库。
7、唐朝专门用来保管甲历档案的地方:甲库,它是专门保管甲历档案而专门设立的档案机构。
8、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建造了皇史宬,用以保存皇帝的实录、圣训和玉牍。
皇史宬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
(15--25℃)9、明朝后湖黄册库的地点:洪武初年,在南京兴建了黄册库,以集中保存黄册和鱼鳞图册。
因其建在玄武湖后湖的小岛上,故名后湖黄册库。
档案基本知识
第一章1.试述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答: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科本身。
档案学是研究档案现象、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科产生于开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我国档案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档案学根底理论研究、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档案学应用技术研究以及档案学相关的内容。
2.档案的种类:〔1〕从档案形成领域的公私属性角度,可分为公务档案、私人档案。
〔2〕从档案形成时间的早晚以及档案作用角度,可分为历史档案、现行档案。
〔3〕从档案内容属性角度,可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
〔4〕从政权性质划分,可分为旧政权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
3公务档案:指人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
私人档案:指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历史档案:指形成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远且主要起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
现行档案:指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的档案。
文书档案:即在社会的行政管理活动中由各种行政性或曰政治性公文转化而成的档案科技档案:指人们在科技、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由纯业务性的科技文件材料转化而成的档案。
专门档案:是人们通过创造性劳动选择并保存下来以备查考的各种专门文件组成的有机体系的总称。
旧政权档案: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除了革命历史档案之外的所有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革命历史档案: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政权、企事业单位、社团等社会组织及个人所形成的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指1949年10月1日之后,在中国形成的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4.档案的价值〔1〕根据档案价值实现领域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档案的凭证价值,是档案不同于和优于其他各种资料的最根本的特点。
档案的情报价值。
档案是事实、知识和经验的记录,它的这种可靠的广泛的可资参考的特征,构成了其情报价值。
档案学理论前沿与科学发展
档案学理论前沿与科学发展
档案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阔,包括档案
的概念、性质、分类、建设、保管、使用、自然解档及档案法规等多方面
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学理论迅速发展,不仅内涵
更加丰富,而且更聚焦于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引领档案研究进入新一轮
发展阶段。
首先,档案学在文献研究范围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近几年,随着
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研究开始聚焦传统文献以外的新型资料,涉及信息
技术、存储媒体、相关技术、多媒体软件等方面,以便有效地储存、管理
和利用信息。
其次,档案学也在档案管理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如档案管理
技术、档案管理工具、档案管理系统等,都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使档案管理更加便捷、安全、高效。
此外,档案学理论也开始融入各种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的档案系统,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科研设施等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有利于提高
档案的整体管理水平和信息可视化管理功能。
档案学专业介绍
档案学专业介绍档案学是一门以档案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产生、发展、管理和利用的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对社会历史和现实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学科。
它是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一、档案学专业的起源和发展档案学专业起源于欧洲,特别是在法国。
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重视文件的管理和利用,从而产生了档案学。
20世纪初,美国也开始了档案学的研究。
在中国,档案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档案学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档案学专业的学习内容档案学专业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档案学理论、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档案保护技术、档案法规等多个方面。
其中,档案学理论主要研究档案的性质、功能、价值以及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档案管理主要研究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档案信息化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管理和利用档案;档案保护技术主要研究如何防止档案的损毁和延长档案的寿命;档案法规主要研究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档案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档案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各级各类档案馆、图书馆、信息中心、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等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可以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档案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此外,由于现代社会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档案学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在各类信息咨询公司、数据分析公司等从事信息分析和咨询服务工作。
四、档案学专业的未来发展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档案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使得档案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因此,未来的档案学将更加注重电子文件的管理和利用,更加注重档案的信息服务功能,更加注重档案的法律保护。
总的来说,档案学是一门既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又充满活力的学科。
它不仅对于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档案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档案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档案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数字化档案、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保护与利用等几个方面探讨档案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一、数字化档案数字化档案是近年来档案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成为了档案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数字化档案的建设可以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形式,实现档案信息的高效存储和利用。
同时,数字化档案的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档案信息安全、数字档案的长期保存等问题。
因此,数字化档案的研究不仅需要关注技术手段的应用,还需要关注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二、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管理是档案学领域的另一个研究热点。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各种类型的信息不断涌现,档案信息的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档案信息管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分类和检索,实现档案信息的高效利用。
档案信息管理的研究内容包括档案信息的采集、整理、编目、检索等方面。
此外,档案信息管理还需要关注档案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三、档案保护与利用档案保护与利用是档案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档案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档案保护旨在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保护档案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档案保护的研究内容包括档案的鉴定、修复、保管等方面。
同时,档案的利用也是档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档案的利用可以为历史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等领域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
因此,档案的保护与利用是档案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总结起来,档案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主要集中在数字化档案、档案信息管理和档案保护与利用等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成为了档案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同时,档案信息管理和档案保护与利用也是档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未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档案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将会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档案学概论第九章
第九章档案学的学科内容、特点与发展一、档案学概述◎1、研究对象:当然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2、任务:(1)在研究和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2)提出档案管理的科学理论,原则,技术和方法,(3)指导档案管理实践,(4)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3、研究范围(1)基础理论研究:它主要研究关于档案现象的一般理论,即研究各种档案现象的共性问题。
档案学基础理论就是要从宏观上、整体上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及其运动发展规律。
(2)档案史学研究:档案室学主要研究中国档案史、世界档案史、档案学史、档案思想史等。
其主要研究目标是从档案现象的历史联系和变化发展中,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应用理论研究: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研究目标是科学的解决档案工作实践中的普遍性问题、矛盾,为现实的档案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4)应用技术研究:它主要研究不同载体档案的保护技术、档案缩微复制技术、档案数据库设计与开发技术、档案数字化处理技术、档案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及其安全保证技术等(5)边缘性、交叉性档案现象研究:它主要研究档案与其他信息、档案工作与其他工作、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现象,拓宽档案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建立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边缘性学科。
◎4、学科特点:(1)综合性和社会性☞综合性♀研究对象综合性:档案信息的综合性,客观上决定了以它为研究对象之一的档案学必然具有综合性。
档案工作是档案学的另一个研究对象,档案工作的核心问题就是科学管理,而人类社会的各种科学性的管理活动均具有双重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档案学必须努力探索有关文件和档案管理的内在特点与客观规律(其中包括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就此而言,档案学也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研究内容综合性:首先表现在其学科内容在整体上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学科领域中的相关学科教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还表现在档案学具有广泛的外部联系♀研究方法综合性:主要表现在档案学研究方法体系具有开放性,它广泛借鉴、移植和运用了其他许多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
(档案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图书馆学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 是研究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
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
现代图书馆学融入了多种属性的科学内容。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类对信息、文献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强,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前景更加广阔。
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它植根于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实践,探讨其学术渊源,离不开对图书馆活动演变的考察。
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图书馆图书馆的起源文字的产生和文献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
恩格斯在研究人类通过劳动使自己脱离蒙昧野蛮状态而进入文明时代的问题时,指出:“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页)当人类意识到需要将经验和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供利用时,最古老的文献便产生了。
当人们认识到需要对已产生的文献进行连续不断的收集,并将收集到的、有一定数量的文献有序地存放在一起以便长久保存和利用时,最早的图书馆便诞生了。
考古发现,约公元前3000年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朝的一座寺庙废墟附近,就有大批泥板文献被集中在一起,成为已知最早的图书馆。
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国王在尼尼微建立了藏有大约2.5万块泥板文献的皇宫图书馆。
古埃及至迟在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8~前23世纪) 就有了王室图书馆和寺院图书馆。
古代希腊、罗马时期也都有为奴隶主阶级及其贵族知识分子保存资料的图书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前1世纪)托勒密王朝曾建立了规模宏大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见西方图书馆史)。
中国最早的文献形态,据目前所知,是公元前14~前11世纪商代后期的甲骨文献和金文文献。
档案学现在的发展趋势
档案学现在的发展趋势档案学是一门研究管理、组织和保护各种类型档案的学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档案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从数字化档案、大数据时代、知识管理和信息安全等方面,探讨档案学的现在发展趋势。
首先,数字化档案是当今档案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字化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日益成为各个行业的重要任务。
数字化档案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的访问和利用效率,还能够更好地保护档案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字化档案的建立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图像处理、数据库管理和网络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档案学的工作更加高效和便捷。
其次,大数据时代对档案学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传感器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数据被生成和积累。
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使其成为有用的信息资源,已成为档案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档案学家需要借助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同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大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问题。
第三,知识管理成为档案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知识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档案学既是知识的生产者又是知识的保护者和传播者。
因此,在当今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档案学的发展也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
档案学家需要通过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将各种类型的知识整理和组织起来,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有效的知识支持和服务。
最后,信息安全问题是档案学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数字化档案的建立和利用,档案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信息安全不仅涉及到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还包括数据的备份、恢复和权限控制等方面。
档案学需要与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紧密合作,共同解决安全问题,确保档案资源的安全和可靠。
综上所述,档案学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正朝着数字化、大数据时代、知识管理和信息安全等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学将在新的形势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档案管理和服务。
档案学研究
档案学研究档案学研究是一门研究和管理档案的学科,它关注如何组织、保存、保护和利用档案。
在现代社会中,档案承载着重要的信息和知识,对于研究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学研究通过系统地研究和探索档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为人们提供了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深入了解的途径。
档案学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代国家和文化都有自己的档案管理制度。
例如,古埃及的法老王会建立档案以记录重要事件和决策。
然而,现代档案学的发展主要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随着国家机构和组织的迅速增长,对档案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加。
档案学研究开始从实践中提取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档案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档案的组织与管理、档案的保存与保护、档案的利用与传播等多个方面。
首先,档案的组织与管理是档案学研究的基础。
它涉及档案的分类、目录、索引和编制等工作,目的是方便查阅和利用档案。
其次,档案的保存与保护是档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由于档案通常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遗产,其保护和保存至关重要。
研究者需要了解档案的脆弱性,并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措施,以防止档案文物的破坏和丢失。
最后,档案的利用与传播是档案学研究的最终目标。
只有将档案有效地利用起来,才能使其价值充分体现。
研究者需要挖掘档案中的信息和知识,为社会和学术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
在档案学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热门领域和前沿问题。
数字档案是其中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档案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数字档案可以方便地存储和传播,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档案原件免受损坏和丢失的风险。
另一个热门领域是档案的可访问性和开放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档案被公开和共享。
这为研究者和学者提供了更多的材料和资源,但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隐私和安全问题。
档案学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界,它对社会的意义也非常重大。
首先,档案学为历史研究和文化保护提供了基础。
档案中记录着过去的事件和人物,它们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档案中级职称第五章 档案学
职称考试——档案学篇第一节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1571年,德国档案学家亚克伯·冯·拉明根在海德堡出版的《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等两部专著,是目前各国档案史料中报道的最早的档案学专著。
1804年,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著《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正式提出“档案学”概念。
1885年,法国历史学家郎格鲁在巴黎出版的《国际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档案馆的科学》一文,首次提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科学的见解。
一、外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欧洲档案学1、萌芽(16-18世纪)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档案工作的发展2、产生(18-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的档案工作改革,使世界档案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主要标志是档案工作改革中提出并实践了具有近现代意义的三种思想,即:(1)组建近现代意义的国家档案馆1790年,法国在原国民会议档案馆的基础上,成立法国国家档案馆,并在其他省设立地方档案馆,构成了法国档案的分级管理系统或层次结构系统,标志着世界范围内档案馆事业的开始。
法国档案工作改革的意义:使世界上有了第一个近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档案馆;使中央和地方档案馆形成网络,有了真正的国家档案馆事业;档案馆馆藏来源由单一性变成了多样性(2)档案事业实行集中管理的原则1794年6月25日,法国颁布《穑月七日档案法令》,规定国家档案馆是中央级档案馆,地方档案馆作为国家档案馆设在地方的分馆,接受地方政权和国家档案馆的双重领导,这就使档案集中管理原则包含了档案事业集中管理的内容。
档案集中管理原则的确立,是档案学产生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19世纪欧洲档案学研究的主要成就:档案学概念的提出与运用,“事由原则”的否定及“尊重全宗原则”的确立,“来源原则”的提出与运用,对档案馆的社会性和地位的阐述等方面3、发展(20世纪前后)前30年主要成就:一批档案学经典著作问世:荷兰缪勒、斐斯、福罗英三学者合著《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1898);英国希拉里·詹金逊《档案管理手册)(1922);意大利埃·卡萨诺瓦《档案学》(1928),被列入1964年《英国大百科全书》。
档案学的定义和演变
档案学的定义和演变档案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和探讨档案的管理、保存、利用和传播等相关问题。
它的定义和演变,反映了人类社会对于信息管理和知识传承的不断追求和变革。
一、档案学的定义档案学的定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
从学科本身来看,档案学是一门研究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的学科,旨在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有效的档案管理和服务。
从学科的对象来看,档案学研究的对象是档案,即各种载体上的记录和信息,包括纸质档案、电子档案、音频档案等。
从学科的范畴来看,档案学涵盖了档案的获取、整理、保存、利用和传播等方面的内容。
档案学的定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在过去,档案学主要关注档案的管理和保存,强调对档案的整理、分类和存储等方面的工作。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档案学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档案学强调信息管理和数字档案的处理,注重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档案的存储和传播效率,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档案学的演变档案学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记录和保存各种信息和文件,以便后代利用。
例如,古代文明中的石碑、竹简等就是一种形式的档案。
而档案学的正式形成和发展,则可以追溯到近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档案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崭露头角。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意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和价值,开始系统地研究和探讨档案的管理和利用问题。
例如,德国的档案学家希尔德布兰特(Heinrich von Sybel)就是档案学的先驱者之一,他提出了档案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0世纪中叶以后,档案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各国纷纷成立档案学研究机构和档案管理机构,推动了档案学的发展和实践。
在这个时期,档案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也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例如,档案学家开始研究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和电子档案的管理,以应对信息技术的挑战。
同时,档案学家也开始关注档案的社会价值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提出了档案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浅谈中国档案学的发展历史
浅谈中国档案学的发展历史中国档案学史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对中国档案史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价,有利于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完善档案学理论与学科体系,丰富档案学的研究内容。
同时,研究中国档案学史可以帮助我们反思我国档案学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增强档案学理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更好地发挥档案学理论对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规范作用,从而加快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步伐,提高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思想)在长期的档案工作实践中,我国历代档案工作者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档案管理经验,为中国档案学思想的孕育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同时也为日后中国档案学的创立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档案文献编纂方面。
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孔子、刘知几、司马光、章学诚等历史学家、文献学家、教育家在文献整理和史学研究的实践中,熔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历史编纂学及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和方法于一炉,对档案文献编纂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总结,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为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几位档案工作者(架阁官)还就档案管理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档案学文献。
此外,在我国历代奴隶、封建王朝颁布的有关文书、档案工作律令、制度及当时的文书、档案工作实践中也蕴涵着一些档案学思想。
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思想具有以下特点:(一)研究主体的非专业性。
由于缺少档案教育,我国在封建社会始终未能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的档案专业队伍,因此这一时期档案学思想的形成主要归功于史学工作者和主管文书、档案工作的官吏。
(二)研究行为的无意识性。
我国封建社会的档案学思想是在史学研究和文献整理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形成的,是以其他活动的副产品的形式出现的,其提出者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在进行档案学研究。
档案专业研究报告
档案专业研究报告档案专业研究报告引言档案专业是一门研究和管理档案的学科,它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变得愈发重要。
档案专业涉及到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和保护等方面,对于组织和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通过对档案专业的研究,探讨其发展、应用和前景等方面的问题。
1. 档案专业的发展历程档案专业的发展可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人类在进行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时,都会产生大量的记录和文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开始成为一个专业领域,并逐渐形成了档案学的学科体系。
档案学的出现为档案管理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推动了档案专业的发展。
20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专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化档案的出现,使得档案的存储、检索和利用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为档案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2. 档案专业的应用领域档案专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首先,档案专业在政府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机构需要管理大量的公文和文件,档案专业可以帮助政府机构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管理能力。
其次,档案专业在文化机构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都需要管理大量的档案和文献资料,档案专业可以提供相关的技术和方法,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此外,档案专业在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组织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企事业单位需要管理大量的企业文档和档案,档案专业可以帮助其建立档案管理体系,提高信息管理效率。
学校和医院也需要管理学生和患者的档案,档案专业可以帮助其建立档案管理规范,并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3. 档案专业面临的挑战和前景档案专业在信息化时代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信息爆炸的到来,档案管理面临着海量信息的管理和处理问题。
如何高效地管理大量的数字档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其次,信息安全问题也是档案专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的存储和传输更加便捷,但也面临着信息泄露和盗用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档案工作不断地发展,积累了许多经验,主要是整理与编目的经验。
但是古代出现的档案学思想因素和萌芽,是局部的、片断的、经验性的知识,尚未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但为档案学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19世纪初叶,“档案学”概念首先在德国出现。
1804年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写的《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一书,第一次让我们看到了“档案学”的名称。
之后于1806年创办的《档案馆学和登记室学》、于1834年创办的《档案学、古文书学、历史》杂志,都使用了“档案学”这一名词。
1885年法国历史学家朗格鲁在巴黎出版的《国际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第1期发表了《关于档案馆的科学》一文,才首次提出了档案学应是一门独立科学的见解。
19世纪以后,欧洲档案学体系开始形成,其研究内容主要是诸如档案馆的性质和作用、档案的整理分类和鉴定、档案的利用和公布等等,多属档案管理方面的理论与技术。
1898年荷兰档案学家S.缪勒、J.A.斐斯、R.福罗英合著的《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被誉为档案学名著。
几十年来多次出版的这类专著,如1945年К.Г.米加耶夫、1980年Ф.И.吉尔多赫等著《苏联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均以档案管理为基本内容。
被《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档案学名著的美国T.R.谢伦伯格所著《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1956),也主要论述档案的性质和档案的管理。
我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一20世纪20一40年代,这是我国档案学的初创阶段;第二阶段一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这是我国档案学的重构与渐进发展时期;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至70年代末,这是我国档案学基本停顿时期;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这是我国档案学的完善与繁荣发展时期。
(一)档案学的初创阶段中国是世界上档案工作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关档案管理思想的孕育和萌芽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但是这些思想缺乏完整的较为系统的理性思考未能及时成为一门学科。
直到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档案学才产生。
当时是以近代机关档案室工作为研究对象的。
我国的档案学产生于20世纪的30年代是有其客观条件的。
首先,以文书档案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效率运动”,是导致中国档案学产生的直接原因。
1933年国民党政府为了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发起了“行政效率运动”,将文书改革作为开展“行政效率运动”的主要内容,决定以内政部提出的文书档案连锁法作为推行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最好试行方案。
其次,史学界整理明清历史档案和学术研究的需要,是促进我国近代档案学思想产生的重要原因。
自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史学界开始注意对近代史的研究.因此,对整理反映我国14世纪以来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等情况的明清历史引起了高度重视。
当时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中央研究院协史语言研究所、清华大学历史系、禹贡学会等学术机构和团体,都对明清两代历史档案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利用工作。
再次,近代意义的档案教育的开创,对促进档案学思想的产生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0年代未至40年代,武昌文化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档案管理专科的成立和私立祟实档案学校的开办.以及国民党政府对军政人员的业务训练等档案教育的开展,这一切都进一步推动了档案学的发展。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出现了更多的档案学专著。
其中有:1940年出版的龙兆佛的《档案管理法》,1942年出版的梁上燕著的《县政府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1946年出版的傅振伦的《公文档案管理法》,1947年出版的周连宽的《县政府档案管理法》,黄彝仲的《档案管理之理论与实践》.秦翰才的《档案科学管理法》等,特别是1N9年5月出版的殷钟腔的《中国档案管理新论》代表了我国40年代档案学的水平。
(二)档案学的重构与渐进发展时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随着具有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我国档案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档案学研究也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开始重新构建。
中国档案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56年4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档案学及其辅助科学日的科学研究工作,以提高科学水平”的任务。
这表明我国的档案学首次被提高到了应有的地位。
同年,档案学被列入《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草案)》中,这标志着档案学首次以一门独立学科屹立于科学之林,已摆脱了以往被视为历史科学的辅助学科的传统观念。
这一时期取得的主要成绩有:(1)新中国成立后档案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形成了以多门科学科日组成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技术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中国档案史》、《世界档案史》、《外国档案史》、《档案保管技术学》等。
(2)1958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档案学研究室,这是我国策一个专业档案科学研究机构。
1951年5月创刊的《材料通讯》,两年后改名为《档案工作》。
(3)苏联档案学教材在此期间也在我国大量翻译出版。
1953年出版的陆晋理所著的《档案管理法》一书,就是将学习苏联先进档案管理理论和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研究的最初尝试。
(4)在此期间,以吴宝康先生等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肩负起研究档案学的重任、并通过集体的共同努力,确立了我国档案学的基本框架.具标志就是他们编写的各种讲义、教材。
(5)与此同时,围绕起草新的档案工作法规文件和组建新中国成立后档案机构等项工作,学者开展了档案概念的外延、档案管理原则、档案工作与国家建设、机关工作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活动,并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
20世纪仍年代,我国档案学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档案形成规律佃特点、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档案利用工作与基础工作的关系;档案室与档案馆性质与任务;文书立卷原则与方法;科技档案特点及其管理丁作等学术理论和实践性问题。
(三)档案学的基本停顿时期1966年到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在我们党和共和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此期间档案工作、档案事业、档案学同样也因之深深打上了“文革”的烙印。
此期间,档案学研究和思想理论受“左”的错误思想影响和控制,档案学研究理论被搞乱、工作校歪曲.一批学者遭迫害,尽管此时仍有一批学者坚持真理,但档案学的研究依然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和破坏,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四)档案学的恢复、完各与繁荣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包括档案事业在内的各项社会建设事业开始走上恢复、整顿、发展和提高的道路。
我同档案学发展也迎来了它的春天,开创厂档案学研究兴旺发达的繁荣局面。
此阶段档案学发展的特点有:(1)档案学的新的分支学科不断建立和已有分支学科内容不断完善;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更加完善。
(2)档案学除进行传统内容的深入研究外,还开展了对档案学基本理论、现代化档案管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学术理论成果,学科地位有所提高。
(3)交叉性综合研究活跃。
(4)注意解决档案工作实践中的新问题。
(5)更加注意理论建设的前暗性和开放性。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研究,就充分反映了档案学理论建设的前瞻性这一特点。
同时,这个先进的理论建设的指导思想更加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档案学理论建设更加注重对学科研究成果的借鉴和吸收,以及对学科之间的边缘性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档案学是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规律的科学。
主要研究档案的形成、发展以及档案管理、利用的规律和方法档案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研究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原理、原则、技术和方法的学科,是档案学中最先建立、历史最长、发展成熟的一门分支学科。
(一)关于档案学研究对象的几种表述1.国内关于档案学研究的几种表述。
关于档案学研究对象学术界存在着以下几种表述:(1)档案和档案工作是档案学的研究对象。
档案学是揭示档案不档案工作的性质、功能和发展规律,研究档案情息资源的管理、开发不利用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科学。
(2)档案学是以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为研究对象,并探索召究对象的结构、功能、运动规律以及与其相关学科相互关系的一门和学。
(3)档案学是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客观发展过程及其运动规律的学问。
(4)档案学是研究档案文件和档案工作的发展历史以及全部档案工作实践活动的理论体系。
(5)档案学是以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为研究对象的学。
2.国外关于档案学研究的几种表述。
⑴1972年出版的《南斯拉夫档案术语简明词典》认为:档案学是“研究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科学”。
(2)1982年出版的《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档案术语词典》认为:“档案学是深入研究档案工作和理论、法律和方法问题的综合性科学科目”。
(3)苏联档案学家认为.档案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科目,它负责研究档案工作的理论和方法。
其中包括研究苏联档案工作的历史和现代组织及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
(4)198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把档案学定义为“和档案的作用有关的政策、程序和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从以上的各种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关于档案学研究对象的表述中,都认为其研究对象是档案和档案工作,而都把档案学自身的研究排除在档案学研究对象的范围之外,这不得不说是长期以来中外档案学者存档案学研究对象表述的共同缺陷。
(二)档案学研究对象的科学表述不可否认.档案学必须要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但它不能成为档案学研究的全部,除此之外,档案学还必须研究档案学自身的有关问题.还要研究其他相关方面、相关领域中的诸问题。
但我们不能格这几部分简单相加而表述为档案学研究的对象,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应该界定得更抽象简洁一些,即:档案现象及其本质与规律。
因为,无论是档案学自身的问题还是具他相关方面与领域中的问题,都是档案现象及其规律的客观衍生物而已,离开档案格毫无意义。
档案工作、档案意识、档案事业、档案教育、档案研究等都是档案现象,没有档案也就没有这些档案现象的存在。
档案学的研究就是要通过对各种档案现象的深入研究,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从事档案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所以,一门学科在表述自己的研究对象时,只要将其终极意义上的研究对象界定清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采用列举法将一个个具体研究对象罗列出来。
这样可使学科有一个较宽广的研究与发展空间。
二、档案学的研究任务档案学的任务是由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和社需要两方面决定的。
档案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在研究和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档案管理的科学理论、原则、技术和方法,指导档案工作管理实践,提高档案管理科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