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舟记》(第三课时)说课稿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核舟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学情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核舟记》是人教2023课标版(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
是一篇介绍一件精美工艺品的小品文,这是一篇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小品文。
《核舟记》具有较强的说明性,层次清晰、条理清楚,细致描述了核舟的艺术形象,说明雕刻者构思的巧妙、技艺的高超,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体会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本节课为教学第3课时。
前两节课重点疏通课文,梳理文言字词句常识。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阅读为主;拓展阅读,学着多角度,全面深刻的去思维创造。
二、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为文言文单元,在语言的形式上契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在表达的内容上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并“欣赏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这在一、二课时的时候基本能完成。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古诗文名篇,”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
本课时准备完成这个要求。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优秀的文言作品时,应关注语言积累和语言鉴赏两个方面的内容。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近一年多的初中文言文学习,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能读懂一些简单的文言文。
本课是一篇文言说明文,学生是第一次学习,所以我在一二课时,通过小组合作,质疑,教师引导,解答的方式完成了其内容的
理解,本课时以理清思路和说明顺序为起点,以感受王叔文雕刻技艺高超为重点,训练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进而表达个性看法。
设计意图:
1.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平台。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个性表达。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个性化文本阅读和多角度、有创意的写作表达。
四、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培养理解能力、体会合作精神。
3.品味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难点)
五、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探究性学习,教师相机梳理。
2.指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与表达。
六、教学过程:
由温故知新导入,接着解读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然后围绕目标逐一进行各环节的任务。
首先,通过对文章结构的梳理,明确了本文的说明顺序。
接着由“奇巧”二字引出了品味核舟之美、雕刻技艺之精的环节。
当然这里也预设了学生会有不同答案,课堂上学生也确实有不同的个性表达,这也是我比较得意的地方,精准的学情分析是课堂突发的有效解决办法。
其次,对课文内容稍有熟悉后,我就设计一个情境:用“竟然”一词表现王叔远技艺的“灵怪”(这也是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时反复使用的一个词语,这里可以算是水到渠成的设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了解,也引出了下一个环节,起到了一种过渡作用。
)这个情境学生表现的很棒。
紧接着我设计了第二个情境:CCTV的《寻宝》栏目组选中核舟作为下一期节目的展品,节目组希望你能为这件宝贝拟一则专家鉴定辞。
【格式】:名称+特征+年代+市场估值
辞曰:
“大苏泛赤壁”核舟,刀法精湛,刻物丰富,个传其神,尤其是雕刻人物,神情各异,栩栩如生。
文字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经二位专家鉴定,为明代核雕精品。
市场估价,约50万元。
这个环节学生积极性很高,刚开始表达的内容单一,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思维打
开之后,表现是相当不错的。
接着对小品文语言的准确性做了认知。
最后链接苏轼的《赤壁赋》给学生一个认识:艺术品是文化思想、理想生活的载体,小小的一枚核舟蕴含的是雕刻家和品鉴者的一种精神追求。
从而达到学生思想的一种提升,达成育人目标。
最后作业设计环节进行了分层设计,三选一,意图是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
七、课后反思
个人认为需要改善的地方:
1.课堂显得过满,指导学生创意表达略显不足。
2.动态学情的处理方法有失偏颇,为照顾一部分动作慢的学生,对积极发言表达的同学鼓励不够,有点挫伤其积极性。
3.教学节奏把握不够,为后面重点环境铺垫过于充分,使得课堂前松后紧。
4.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语过渡不够自然、精炼,这方面的基本功练就的不够扎实。
5.第三个学习目标的完成步骤欠缺情境化的设计,如果能让学生有一个特殊的情感体验的过程,这个知识点学生恐怕想不会都难了。
可是直到现在我有这样的感觉,却找不着更好的设计思路,还希望在座的评委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