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1年高考分类汇总必修Ⅱ经济史
2011届高考历史知识点总复习18
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
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解析: 由题中引文可知:工人的一些权益受到保护,如不得随意 解雇工人、保障最低工资收入,有利于提高工人的收入,进而刺 激消费,B符合题意。其余各项反映不出来。 答案:B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1)原因
①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放弃 自由放任 的传统经济政策。 _________
凯恩斯主义 扩大政府开支 的政策。 ②接受_________ ,采取_____________
(2)方式 国有化 ,建立_________ 国营企业 。 ①实行_________ 经济计划 ,指导经济发展。 ②制定_________ 国家干预经济 、____________ 政府直接采购 政府直接采购以及 ③_____________ 利用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_________
分组成。 医疗保险 、_________ 失业保险 、_________ (3)种类:包括_________ 工伤保险 和
_________ 养老保险 等。
单纯的救济 (4)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从_________ 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_____________。
国民收入再分配 的一种形式,反 (5)实质:由国家进行______________
特别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美国政府为应付危机而 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 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
历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分类汇总(经济史中国史部分)
历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分类汇总(经济史中国史部分)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经济史(国史部分)教材目录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011.大纲全国卷.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答案】D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答案】D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一、经济史的概述经济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制度变迁。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的经济史主要围绕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展开讲解,涵盖了从古代社会的氏族经济到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变迁,从而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和变革规律。
二、氏族经济与封建社会经济的转变1. 氏族经济的特点氏族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初形态,其特点是以家族为单位,劳动力分工明确,生产活动以自给自足为主。
氏族经济是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经阶段,家族内部通过劳动分工完成生产活动,不同家族之间通过交换和联姻等方式进行联系交往。
2. 封建社会经济的形成封建社会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奴隶主通过掠夺和剥削奴隶从事生产活动;二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奴隶主逐渐通过土地赐予和赋税制度来剥削农民。
三、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1. 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在封建社会经济中,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农民是社会经济的基本生产者。
封建主通过土地赐予和赋税制度来剥削农民,确保了封建统治的稳定性。
2. 城市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经济的另一个特征是城市经济的发展。
封建社会的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商业活动得到了发展。
商人通过商品流通来获取利益,城市成为了商品交换的中心。
3. 社会分工的加深封建社会经济还表现为社会分工的加深。
在封建社会中,社会分工按照封建等级进行划分,封建主通过分配农田、官职和税收等方式来控制社会分工。
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积累方式。
四、封建社会经济的矛盾和变革1. 农民起义的兴起封建社会经济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上。
农民作为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者,遭受农地兼并和赋税的压迫,引发了一系列农民起义。
著名的农民起义有黄巢起义、王莽改革和白莲教起义等。
2011年高考历史考点分析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
2011年高考历史考点分析必修二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57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①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石器助耕;②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①春秋时期出现贵族个体占有土地的现象,私田大量开垦;②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加速了土地国有向私有的转变;③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3)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经济形态上: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②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为,实行精耕细作。
③土地制度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④经营方式上:小农个体经营为主。
考点58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官府垄断生产;工艺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产品仅供贵族和官府使用;产品主要是武器等军需品和奢侈品。
(2)纺织、冶金、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略(见课本)(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②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③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④生产技术不断进步;⑤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出现手工工场;⑥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⑦长期领先于世界。
考点59商业(1)“市”的形成发展市的发展特点由有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注意汉至唐前期、唐后期、北宋。
(2)主要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①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②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成都)、广州③宋代:开封、杭州④元代:大都(北京)、杭州、泉州⑤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①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存在;②宋元时期空前繁荣;③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国际贸易全面发展;④长期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和控制之下发展;⑤在发展中出现了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纸币也较早出现。
高考常考点汇总必修二 经济史部分
高考调研
新课标二轮重点讲练·历史
三、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1.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 (1)成就:“一五”计划建设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 工业化体系;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 改造的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1956年中共八 大召开,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
高考调研
2.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工业革命的展开,使国际贸易日益重要,需要建立一 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2)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使世界贸易 范围规模迅速扩大。
高考调研
新课标二轮重点讲练·历史
(3)交通运输条件和通讯手段的改革,使各地联系更加紧 密,交往更加便捷。 (4)19世纪中后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 纪初,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起来。
高考调研
新课标二轮重点讲练·历史
5.戈尔巴乔夫一开始的经济改革未达到预期效果,转而 进行政治改革;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 义”,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政治改革中放弃了党的领导地 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高考调研
新课标二轮重点讲练·历史
七、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增强,成 为世界唯一的经济强国。 (2)内容特点: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②政治方面:首先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商业 资产阶级开始崛起,传统的贵族和封建主受到了削弱。 ③思想文化方面: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加快了世界文明 的交流、冲突和融合。
高考调研
新课标二轮重点讲练·历史
(2)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 ①对世界市场而言: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 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②对欧洲殖民国家而言: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转 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 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高一历史必修二(经济文明史)考点分类必背
高一历史必修二(经济史)考点分类必背板块一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背景(原因、条件)一、古今中外经济的发展1.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铁犁牛耕技术的应用推广;土地制度的变化,主要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2.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自然经济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的阻碍;陈旧的经济观念,商人、地主广置田地,影响了扩大再生产。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列强人侵瓦解自然经济;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4.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1)近代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
(2)政府政策的影响。
(3)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4)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和开风气之先。
(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背景: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工作处于两年徘徊时期;中国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好。
6.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社会根源:对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增,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马可·波罗游记》的诱导。
(3)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的陆上商路。
(4)宗教原因:欧洲人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5)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地理知识的提高,相信地圆说。
(6)西班牙和葡萄牙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
7.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的原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是政治前提;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获得大量财富,提供了资金;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手工工场的经验提供了技术条件;殖民地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8.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主要原因:人民生活相对贫困,限制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历史: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人民版必修Ⅱ)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Ⅱ)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1.(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8题)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2.(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题)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3.(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4.(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7题)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5.(2011年江苏高考题1题)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6.(2008年广东高考4题)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
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一(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必修二专题一: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2011年12月衡阳市六校联考18题)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明成祖认为应该向外商征税②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③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④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点拨】分析材料“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大意是说:现在外国商人仰慕我明王朝从很远地方赶来,如果向他们征税,得到很少,却失了我们的体面。
反映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本题选C项,①②项根据理解,说法错误。
2.(2011年11月江西四市联考14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禁止海外远征的原因是国力匮乏B.强化专制统治是明朝从制度结构上把力量转向内部的原因C.经济形态的差异导致东西方对外推动力的出现根本差别D.中西交流被阻断导致中西实力易位【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海禁政策”。
根据“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说明是在明朝时期出现的额“海禁”政策,明朝时期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转入衰落的时期,中央集权加强是“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的原因,西方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寻找市场而中国仍然是小农经济,但是国力仍然是强盛。
3.(2011年10月无锡一中月考16题)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人口比例24% 36% 30% 10%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答案】D【点拨】考查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必修二专题二之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必修二专题二: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每课名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0分)1.(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8题)表1,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①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②重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③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④民族工业体系比较完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6题)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
据此可推断()A.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B.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C.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3.(2011年5月潍坊市三模12题)《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A.实业救国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4.(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10题)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在华投资总额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对其解读正确的包括()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日、美三国在华势力的消长②甲午战后,列强对华投资迅速增长③两次国共内战期间,列强对华投资总额均有缩减④列强投资缓解了中国民族工业资金短缺问题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5.(2011年4月安庆市二模17题)右图是民国时期民族火柴业留下的火花,从中可以解读的信息有()①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家有商标广告意识②民国民族资本家具有实业报国的情怀③民国民族工业主要在轻工业领域④民族工业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6.(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23题)下图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属于图中第3阶段发展原因的是()A.外国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B.欧洲国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D.日本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7.(2011年5月天津市河北区二模7题)下面“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表”(单位:亿元)表明①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工业有所发展 ②抗日战争前夕中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③手工业在近代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④列强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A.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8.(2011年4月北京东城区一模17题)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
必修二经济史相关考点和知识梳理[原创精品]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经济史)编辑者:刘伟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高考考点】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官营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近年高考考点分布】年份考点分布2010年商业发展2题、经济政策4题、对外贸易1题,宋代经济发展(大题)2011年工商业及城市发展8题、对外贸易2题、经济政策3题,经济重心变化2题、唐代经济发展(大题)、关中地区在秦汉隋唐间变化(大题)2012年农业发展1题、工商业发展8题、经济重心变化1题、对外贸易1题,海禁和闭关锁国(大题)2013年农业发展5题。
手工业发展6题、商业发展8题、经济政策3题、江南经济发展(大题)、对外贸易(大题)。
农业和商品经济发展(大题)【复习重点】1、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2、土地制度的演变;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3、①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②耕作技术、生产工具的改进③小农经济的成因及特点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①手工业的地位及成就②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③古代手工业的世界地位④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考点落实】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一)古代农业的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国家。
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二)古代农业的发展: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耕作方法刀耕火种砍树草—焚烧——播种,其优势是庄稼长势好,缺点是地力下降。
春秋战国的垄作法→西汉赵过的代田法→魏晋时期的耕耙耱技术生产工具耒耜,石器(石器锄耕)青铜农具较少,耒耜、石锄和石铲铁犁牛耕:我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1)春秋战国出现(2)西汉——两牛三人耦犁(赵过,东汉传到珠江流域);犁壁(3)东汉——二牛一人犁耕法(4)隋唐——曲辕犁(唐朝江东地区,用犁评调节深度)播种工具:西汉的耧车灌溉工具:曹魏的翻车;唐朝的筒车;宋朝的高转筒车;明朝的风力水车主要作物及耕作制度最早培植水稻和粟(距今七八千年)西周:粟稻黍稷麦桑麻;西周时期后世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⑴两汉一年一熟;⑵宋代江南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制;⑶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2011届高考历史专题汇总及解析
2011届高考历史专题汇总及解析: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③社会秩序的稳定④田庄经济的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 [本文由免费提供]【解析】“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选自《淮南子》大意是:一个人用耒耕地(手握着耒,脚踩着耒下端横绑的短木,把耒尖插入土中,翻动土层)不超过十亩。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选自《汉书》记述魏国政治家李悝所说,大意是:现在一个带着五口人的户主,种地百亩,一年的收成是一亩一石半,打成粟是一百五十石。
材料反映了农业生产力得到较大提高,根据选项可以分析出原因是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第③项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当时社会现实不符;第④项田庄经济的发展出现在汉代。
2.(宁波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本文由免费提供]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
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
《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
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注:铁搭:农具名。
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材料三:新设备(注:广告图片。
19世纪末。
农业设备在变化。
从美国传入第一批收割机、蒸汽脱粒机、割草机。
机械化减轻了农民的劳动,然而取代了大量劳力。
)材料四:在18、19世纪,农业飞速发展:更合理的轮作制,粮食产量提高,用了新机器,以及对牲畜品种与农业技术的改革。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知识点总结
精品PPT
农业 夏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汉
魏晋南 北朝 隋唐
宋
明清
手工业 商业
政策
精品PPT
世界
中国
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原始积累
高产作物 商品化 土地私有制、租佃
价格革命、商业革命 私营手工业
物种交流
资本主义萌芽
世界市场、全球化
白银货币 市镇 商帮
早期殖民扩张(西葡) 一条鞭法 隆庆开海
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官僚资本
斯大林模式
1945年前 二战
抗战,民族工业萧条萎缩
二战后-- 第三次科技革命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70年代 国家干预、福利国家
过渡时期、一化三
凯恩斯主义
改、中共八大、三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面红旗、八字方针。
马歇尔计划。苏联精改品P革PT
文革
世界
中国
20世纪 滞胀、新自由主义、 改革开放、责任制、国企
17世纪 荷兰殖民 英荷战争
工场手工业
同上 清初海禁、康熙开海
18世纪
18世纪 下半叶
英国殖民、三角贸易 英法战争
工业革命、工厂制精度品PPT
康乾盛世、摊丁入亩
人口危机(人地矛盾) 乾隆海禁、一口通商
世界
中国
19世纪 工业革命 工厂制度 嘉道衰世
初--60 交通运输
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年代 商品输出
瓜分世界 世界市场 列强在华设厂、瓜分狂潮
帝国主义战争 精品PPT(路权、矿权)
世界
中国
1910-- 一战、十月革命 1920 战时共产主义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20世纪 资本主义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历史分类汇总必修Ⅱ经济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一.选择题(2011年新课标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D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2011年全国卷文综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D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2011年北京市文综12)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A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有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11年福建省文综14)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
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C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11年福建省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宝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 D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2011年广东省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
……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C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2011年山东省基本能力22)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2011年山东省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B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CA.汉朝的丝绸之路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2011年四川省文综12)下列水利工程中,把中原腹地与中国最南方连接起来的是 A(2011年四川省文综14)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
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 DA.相地而衰征B.租庸调制C.方田均税法D.一条鞭法(2011年天津市文综历史2)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 A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2011年浙江省文综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D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图8(2011年浙江省文综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B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2011年浙江省文综1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2011年重庆市文综16)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 AA.使用新式“纱绸机”B.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C.开始培育八辈之蚕D.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2011年上海市文综8)为迎接201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同学们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主题搜集到一组中国古代器物图片(见下图)。
并制作了如下标签:①商代兽面乳灯纹鼎;②5000~4000年前良渚文化玉琮;③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石斧;④战国曾侯乙编钟。
上述标签与下组图片自左至右对应的顺序是 BA.②①④③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 A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C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
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说明当时 D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C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二.非选择题(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6)(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唐中期,杜佑感叹秦朝“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
他分析说,“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扩大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量;招纳秦国以外的人前来耕种,“优其田宅,复及子孙”;“非农与战不得入官。
大率百人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故兵强国富。
”“其后仕宦途多,末业日滋。
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
又秦汉郑渠(郑国渠)溉田四万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650~655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初减至六千亩。
亩朘(削减)一斛,岁少四五百万斛。
地利耗,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也。
”——据《新唐书》(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关中社会经济状况与秦相比有何变化。
(4分)(2)杜佑所批评的“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6分)答案要点:(1)水利工程衰败;农业收获量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商业等活动,农业劳动力剧减。
(4分)(2)原因: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以人力投入保证农业收入的状况得以改变。
(3分)影响:工商业获得发展的基础,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加,商业活动趋于繁荣。
(3 分)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一.选择题(2011年广东省文综15)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车臣曾国藩公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才,信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 B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2011年山东省文综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DA.2 B.31 C.73 D.193(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5)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
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该新政府是C 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D.重庆政府(2011年四川省文综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殴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D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B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9)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
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 D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二.非选择题(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2)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