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儒学
董仲舒的新儒学
2. 董仲舒的新儒学(1)必记结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2)巧记方法内容本质作用特点一统二独权神授,三纲五常为文化专制主流、正统外儒内法美德(3)警示和认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同时也有封建迷信落后的一面,应当科学的区别对待。
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分析1.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而治”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表现:与民休养生息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2. 董仲舒的新儒学(1)含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
总之是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维护统治(3)思想主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4)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5)评价和认识主张评价认识大一统,罢黜百家,大一统虽然充满唯心色彩,却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①董仲舒适应时代要求,采众家之长,对儒家独尊儒术国统一的需要;扼杀其他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
高中历史最拿分考点系列:考点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为适应汉武帝建立大一统政治体制的需要,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为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均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儒家思想神学化;儒学由一家之言上升到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并贯彻于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儒家思想正统化。
自汉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表现在:(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1.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
据此可知A。
“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B。
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
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
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答案】C【解析】材料中是对“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的阐释,与三纲五常无关,故A项排除;材料中是对司法审判模式的描述,没有阐释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故B项排除;据所学可知汉代的时候,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题干材料“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说明儒家刑罚思想在汉代的时候也取得了正统的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所述现象与百家争鸣无关,故D项排除。
董仲舒新儒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
董仲舒新儒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亲爱的读者,你好!我们很荣幸地与你分享这篇文章。
作为一篇专业的文章,我们以历史伟人董仲舒的新儒学为主题,讨论其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
这篇文章旨在启发你深入思考,领悟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董仲舒新儒学概述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新儒学,将儒家思想与阴阳五行理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新儒学强调仁爱、忠诚、孝道等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
董仲舒认为,只有通过道德修养和仁爱之心,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现代社会的挑战现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道德滑坡等。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忽视了精神层面的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董仲舒新儒学所倡导的价值观和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三、董仲舒新儒学的现代价值1. 道德建设:董仲舒新儒学强调道德修养和仁爱之心,这与现代社会倡导的诚信、友善、和谐等价值观相吻合。
通过弘扬新儒学,我们可以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2. 家庭伦理:新儒学强调孝道和家庭伦理,这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性。
通过弘扬新儒学,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家庭的价值,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家庭和谐。
3. 社会秩序:董仲舒新儒学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提倡仁爱之心和道德自律。
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应该秉持公正、平等、宽容的态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这将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4. 文化传承:董仲舒新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
这将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推动社会的文化繁荣。
四、应用实例与案例分析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许多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中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导致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宋学——新儒学
宋学——新儒学儒学的演化儒学在汉代“递禀师承,非惟诂训相传,莫敢同异,即篇章字句,亦恪守所闻”①,史称“汉学”,这种学风一直延续到五代、宋初。
儒学自东汉末年起逐渐衰微,佛、道盛行,直至唐代后期,韩愈在创导古文运动的同时,力排佛道,提倡儒学,倡“儒学道统说”。
韩愈对孟子特别推崇,在“道统”中将原先被列为上承孔子的颜渊,排斥在主线之外,以孟子上承孔子,而自承孟子,并且将儒学研究从章句训诂引导为对经典义理的探求。
史称:“自晋迄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愈独喟然引圣,争四海之惑,虽蒙讪笑,跲而复奋,始若未之信,卒大显于时。
昔孟轲拒杨、墨,去孔子才二百年。
愈排二家,乃去千余岁。
拨衰反正,功与齐而力倍之”。
“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①。
宋祁的这段话,代表着北宋中期“宋学”形成时期学者的认识。
韩愈将《孟子》提高到与《论语》相近的地位,并推崇《大学》,其弟子李翱又推崇《中庸》,都对“宋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而唐代后期的啖助对《春秋》、李景俭对《孟子》所持的批评态度,也对“宋学”产生了影响。
宋学先驱与宋祁一起撰写《新唐书》的欧阳修,就是“宋学”先驱中的主要人物,苏轼在《居士集序》中称:韩愈之后“三百有余年而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氏。
..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今之韩愈也。
’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
而斯文终有愧于古,士亦因陋守旧,论卑而气弱,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说为忠,长育成就,至嘉祐末,号称多士,欧阳子之功为多”。
被称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通常被称为“理学先驱”,其实不只是理学的先驱,而且是整个“宋学”的先驱。
其他如晁迥、范仲淹、李觏等人,也都可以列入“宋学”先驱人物之列。
他们或以废弃“汉学”专事章句训诂,而“疑经”、撰著“新义”;或发扬儒家“内圣外王”之道,“救时行道”;或在吸纳佛、道等诸家学说、思想,以丰富宋学内涵方面,都对“宋学”的新学、蜀学、理学等各个学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儒学 方法思维
新儒学方法思维
新儒学是对传统儒学进行当代性思考和再构建的一种思想流派,其方法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对传统经典的重新解读:新儒学通过对传统儒家经典的重新解
读和理解,试图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资源,并结合当代社会的
需求进行创新,形成适应当代社会的新的教育、伦理观念和社
会治理理念。
2.探索人与社会的关系:新儒学注重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强
调人的自我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它试图在尊重传统的基础
上,思考如何将传统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相结合,解决现实问
题。
3.倡导和谐共生:新儒学强调和谐共生的伦理观念,提倡人与自
然、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关注个体的全面
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4.科学与人文交融:新儒学试图通过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探索整
合传统儒家思想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可能性,以期推动社会进步
和发展。
总的来说,新儒学的方法思维包括对传统经典的重新解读、探索人与社会的关系、倡导和谐共生以及科学与人文交融等方面,旨在为当代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汉朝的儒学为什么叫做新儒学?与儒学有什么不同
汉朝的儒学为什么叫做新儒学?与儒学有什么不同本文导读:无为而治的思想一直经历了四位皇帝(高祖、惠帝、文帝、景帝)。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这句话是说从汉初至汉武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由于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使得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
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所以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富民强,国家国力空前强盛。
那么问题就来了,汉武帝时期,“文景之治”给朝廷积累了丰厚实力,因此解决国内国外矛盾就成了当务之急(匈奴和诸侯),所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成为当务之急。
这时候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迎合了汉武帝的统治需要,就闪亮出场了。
到这里各位看官认为董仲舒的“新儒学”是的先秦儒学吗?不,不是。
董仲舒的新儒学在继承先秦儒学的基础上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墨家等思想,使儒学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
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思想。
这就是符合了统治者的需要,神化神权有利于统治者进行控制人们。
所以,什么叫天子,天子就是天之子。
天之子,代天行道,行和道,行生生之道。
那天子无道,怎么办呢,这就提到了天人感应。
你就该祈祷了,祈祷老天爷,你这个选的天子不怎么样啊。
那帝德不德会怎么样呢。
就会出现伤败,洪水啊、地震啊、涝灾啊都进联系起来了。
所以这个时候的汉代儒学是跟先秦儒学万万不同的,孔夫子曾说过:子曰,怪力乱神,敬而远之。
所以这个时候董仲舒的儒学就夹杂了神学色彩。
他提出的春秋大一统思想,适应了统治者中央集权思想发展的需要。
三纲五常更是成为以后世人沿袭的标尺。
同时也进一步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后来汉宣帝也说,吾家有制度,霸王道杂之。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董仲舒新儒学。
董仲舒(约前179年—前104年),字子鲁,汉代著名儒学家,被誉为新儒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儒家学说的传承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世儒学的影响深远。
董仲舒的新儒学主要包括天人合一、性命论、政治哲学等内容,对儒家学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他认为天地万物和人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人应当顺应天地之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一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出了“天人合一”的伦理观念,对后世的儒学和道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董仲舒的性命论对儒家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认为人的性命是天地之气凝聚而成的,具有天赋的道德和智慧。
他强调人的性命是与天地相通的,因而人应当尊重天地,顺应天地之道,追求道德和智慧的完美。
这一思想为后世儒学的道德伦理和人性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此外,董仲舒的政治哲学也是新儒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提出了“贵贱有序,上下相亲”的政治理念,主张君臣之间应当相亲相爱,上下之间应当和谐相处,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他还强调了君主应当以德治国,以仁爱之心待民,以求得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
这一政治理念对后世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儒家政治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总的来说,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涉及了天人合一、性命论、政治哲学等多个方面,对后世的儒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出了道德伦理和政治理念,为后世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后世儒学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宋代新儒学的特点及其意义
宋代新儒学的特点及其意义宋代新儒学,又被称为理学,是儒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它一反汉唐注疏之学的旧习,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一种新的哲学体系。
宋代新儒学的特点及其意义深远,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回归孔孟之道宋代新儒学的首要特点即回归孔孟之道,强调孔孟思想为儒家思想之根本。
这种回归并非简单地对古代经典的重复,而是通过深入研究和重新诠释,挖掘孔孟思想中的现代意义,使儒家思想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二、重振儒家义理宋代新儒学在理论上实现了对儒家义理的重新阐释。
在汲取佛、道思想的基础上,他们从宇宙本体、人性论、认识论等方面,对儒家义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一时期的学者如周敦颐、程颢、程颐等,为儒学理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吸收佛道思想宋代新儒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吸收佛、道思想,实现儒、释、道的融合。
这一时期的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都曾深入研究佛、道经典,从中汲取有益于儒学的思想资源。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儒学的内容,也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重视个体修养宋代新儒学强调个体修养的重要性,提倡“内圣外王”之道。
学者们认为,通过个体修养,可以达到内在的平静和外在的事功。
这种重视个体修养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为提升个人品质和社会道德水平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五、对政治的改良影响宋代新儒学对政治改良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些新儒学代表人物如范仲淹、王安石等,积极参与政治改革,力图以儒学理念改良政治。
虽然他们的改革尝试在当时并未取得成功,但对后世的政治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
综上所述,宋代新儒学在多个方面为儒学史书写了新的篇章。
它通过回归孔孟之道、重振儒家义理、吸收佛道思想、重视个体修养以及对政治的改良影响等方式,推动了儒学的发展与创新。
宋代新儒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对当时社会的贡献,更在于其为后世儒学发展提供的重要借鉴与启示。
第四章:新儒学发展演变
(二)礼俗和道德
梁漱溟认为,乡村建设归根结底是人生问题、文化问 题的解决,格外强调礼俗对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在过 去,乡村地区常常会选出一个有威望的人来主持公道, 这个人便是道德的载体,他的言行、判断、裁决往往 代表了正义和真理,具有一定的公信力,这是旧时的 乡约。梁漱溟设想建立具有“伦理情谊”的新团体组 织,以“人生向上”为目标,建立“新礼俗”,以促 进乡村建设更好发展。
心学
■ 王阳明 (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 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 先生、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1488),王阳明十七岁时,到南昌与江西布政参议诸养 和之女诸氏成婚,诸王两家是表亲,诸氏算是王阳明的表妹。可在 结婚当天,新郎王阳明却不见了,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王 阳明在街上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当时还痴迷于求仙拜佛的他便 上前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通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 竟忘了结婚这码事,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家。
新儒学的目标是在汇通中 西文化的前提下解释和发 展儒学。
代表作有梁溯溟的《乡村 建设》、贺麟的《儒家思 想的新开展》等。
代表作有梁溯溟的《乡村建设》
(一)乡约思想
梁漱溟在《人心与人生》中谈到,生命 的本性是莫知其所以然的无止境的向上 奋进,不断翻新,争取其活动能力的扩 大再扩大,灵活再灵活,自由再自由。 他在阐述乡约问题的时候,也说到了这 一点,认为乡约“充满了中国人精神— —人生向上之意”,乡约着眼的是“人 生向上”,把生活中一切的事情包含在 里面,是一个“伦理情谊化的组织”, 是以“人生向上”为目标的组织。
三宋代新儒学代表及派别
“新儒学”分成两个主要的学派, 而这两个学派开创人就是后世 所称的“二程”。弟弟程颐开 创的学派,由朱熹集其大成称 为“理学”,又叫“程朱学 派”。哥哥程颢开创的另一个 学派,由陆九渊继续,王守仁 最终完成,称为“心学”又叫 “陆王学派”。
宋明时期的新儒学-理学和心学
对后世影响的比较
理学
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对明清 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理学强调的社 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也影响了后世的文 化和社会发展。
VS
心学
心学的影响主要在思想领域,尤其是对明 代的王阳明等思想家。心学的思想也影响 了后世的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成为 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6
宋明时期新儒学的现代价 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要心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01
02
03
朱熹的理学派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 学家、教育家,他的理学 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 墨客。
陆九渊的心学派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心学 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强调 内心自省和自我修养。
王阳明的心学派
王阳明是明朝时期的心学 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强调 实践和行知合一。
心学对后世的影响
ABCD
对中国文化、教育、政治 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促进了儒释道的融合,为 后世文化交流和思想创新 提供了基础。
04
心学的发展与影响
心学的起源和形成
心学起源于北宋时期,由程颢、程颐 等人开创。
心学在明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 推广,王阳明等人成为心学的集大成 者。
心学在南宋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朱 熹、陆九渊等人成为心学的代表人物。
存天理、去人欲。
陆王心学
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 表,强调心即理、知行
合一。
永嘉学派
以叶适为代表,主张功 利主义、强调事功和实
用。
永康学派
以陈亮为代表,主张经 世致用、提倡事功。
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强化了儒家道德伦理观念, 成为封建社会后期主流价 值观。
对东亚文化圈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文化 发展受到宋明理学的深刻影响 。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知识拓展:董仲舒的新儒学
知识拓展:董仲舒的新儒学
⑴董仲舒是汉代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儒表法里”的新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社会、政治、历史等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⑵新儒学的基本内容:①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主张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要罢黜,这样国家统治方可安宁。
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他提出了“君权神授”的政治主张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但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施行暴政,天将降祸于他。
③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④针对为人处世的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1/ 1。
新儒学的名词解释
新儒学的名词解释新儒学是当代中国学术界涌现出的一种学术思潮,它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吸纳了现代知识和思想的养分,形成了一套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教育和价值观体系。
新儒学的核心理念是“人本主义”,并且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
本文将尝试解释新儒学的一些关键概念,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第一部分:新儒学的理论基础新儒学的理论基础源于对传统儒学的重新审视和前瞻性思考。
它强调传统儒学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观念,但同时也认识到传统儒学在科技和社会变革面前可能显得有些僵化。
因此,新儒学试图通过对传统儒学的重新解读和与现代学问的对话,使得儒学思想能够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第二部分:人本主义与个体价值新儒学的核心理念是“人本主义”,它关注人类的尊严和自由。
与传统儒学强调社会秩序和家族伦理不同,新儒学提倡个体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追求。
它认为每个个体都应该被尊重,并且应该有平等参与社会进程的权利。
新儒学强调人类的创造力和潜能,并提倡人们通过实践和自我完善来达到更高的境界。
第三部分:新儒学与现代教育新儒学对教育的理解也有所创新。
传统儒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和德育的培养,而新儒学将更多关注放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上。
新儒学认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积累。
因此,新儒学强调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同时,新儒学也倡导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第四部分:新儒学与社会和谐新儒学关注社会和谐的构建。
传统儒学着重强调了家庭和社会伦理,而新儒学则将和谐理念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新儒学认为,为了实现社会和谐,个体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注重公正和平等,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新儒学推崇的礼教观念也强调了个体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爱。
新儒学强调,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和谐还需要规范的法律体系和公正的社会机制的支持。
第五部分:新儒学的意义和挑战新儒学在现代社会中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新儒学及其代表人物
發展歷程
南北朝期间,道、儒成形,道家讲玄理,佛家空 理。宋明理学虽以儒学内容为主,同时也借鉴了佛
学和道教思想,讲的则是“性理之学”。宋明儒者
的学术,大致可以分为“北宋”、“南宋”,和 “明代”三个阶段。他们摆脱了唐代以来“疏不破 注”的教条,慢慢培养了对经书怀疑的态度,从疑 经走上了改经的道路。
主要學派代表人物
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 邵雍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 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念) 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主条目:程朱理学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 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以“事功”为核心概念)等。 陆王心学于程朱理学日趋僵化之际,而盛于明代中后期。张横渠、罗钦顺 与王夫之的气学则于心学日趋式微之际,与事功学派合流而盛于清代。
家甚至是道教和佛学的思想。 北宋嘉祐治平年间( 1056 年—1067 年),儒学发展形成了王安石荆
公学派、司马光温公学派、苏轼的蜀学等派。
后来谈兼性理而著名者,有周濂溪的濂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程 颢、程颐)兄弟的洛学。后来洛学由朱熹发扬光大,在福建创出闽
学,成为居正统之位的程朱理学。濂、洛、关、闽四学派,人称理
中国新儒学及其代表人物
新儒学 可分为宋代新儒学和近现代新儒学。
近现代新儒学又称新儒家,是近代西方文明 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 产生的新的儒家学派。狭义的新儒学,是指 梁漱溟、张君励、熊十力等人所提倡的新儒 学。广义的新儒学则可上溯到鸦片战争以来
关于儒学变革的所有学说。
什么是新儒学?
什么是新儒学?儒学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学术思想体系,经历了夏商周三代的起源阶段、孔⼦删述六经的奠基阶段、汉代阴阳五⾏的确⽴阶段、宋明理学的⼼性儒学阶段和清末民国以来的衰落复兴阶段。
有⼈认为宋明理学是“新儒学”,冯友兰曾说汉代儒学为“新儒学”。
⽬前最具影响⼒的观点是清末民初以来的儒学为“新儒学”,其最⼤的特点是脱离了传统儒学赖以存在的社会结构,⽽要⾯对着西⽅现代学术和佛学、⼦学等传统学术思想的共同冲击,重新挖掘建构学术思想体系。
马⼀浮先⽣第⼀代⼤陆新儒家的代表⼈物是新儒家三圣:马⼀浮、熊⼗⼒和梁漱溟。
马⼀浮学问的精义是六艺统摄⼀切学问。
梁漱溟思想受佛教影响⾮常⼤,主要著作是《东西⽂化及其哲学》,提出了中国、西⽅和印度的三⽂明⽐较说,影响⾮常⼤。
梁漱溟先⽣熊⼗⼒先⽣熊⼗⼒出于佛学家欧阳竟⽆门下,学问极富个⼈特⾊,是在对于佛教唯识学的发挥和批判中逐步建构⾃⼰的儒学体系的。
熊⼗⼒后期的体⽤观和宇宙论体⼤思精,是⾮常重要的学术遗产。
熊⼗⼒门下⼈才济济,开出了港台新儒家和海外新儒家⼀脉,师承渊源清晰,⾃称是现代儒学的“灵根再植”、“⼀阳来复”。
牟宗三先⽣徐复观先⽣唐君毅先⽣港台新儒学的代表⼈物是熊⼗⼒的三位学⽣:牟宗三、徐复观和唐君毅。
三⼈继承了熊⽒⽤西⽅哲学开辟发展⼼性儒学的路径,尽⼒开出儒学的⼼性价值。
牟宗三推崇康德哲学,唐君毅推崇⿊格尔哲学,⽽徐复观的主要贡献则在学术思想史。
三⼈曾和张君劢联名发表《为中国⽂化敬告世界⼈⼠宣⾔》推崇⼼性儒学,影响⾮常⼤。
此外还有⽅东美、钱穆,皆治学⼴博,影响深远。
牟宗三先⽣弟⼦李明辉先⽣当代最重要也是最杰出的海外新儒家杜维明先⽣港台新儒学除了培育第⼆代⼈物刘述先等⼈以外,还在海外发展出了海外新儒学,主要代表⼈物是徐复观的学⽣杜维明、牟宗三的学⽣李明辉。
杜维明长期任教于哈佛⼤学,最早的⼯作是儒学经典阐释,后来转向东亚儒学和儒家资本主义。
近年研究 “精神性⼈⽂主义”,探讨以儒学⼼性之学弥补西⽅启蒙思想的世俗性⼈⽂主义,其态度是现代的,⽴场是“全球”“新轴⼼时代”的。
介绍新儒学八大家的书
介绍新儒学八大家的书新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大家是新儒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分别是:茅于轼、钱穆、陆游、王阳明、顾准、吕思勉、冯友兰和贾岛。
下面将为您介绍他们的学术贡献和思想观点。
茅于轼,现代著名经济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公民社会”的概念,主张发展市场经济,并强调市场规范和公平正义。
他认为,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共利益可以相互促进,是实现社会进步的关键。
钱穆是中国近代史学和哲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他主张“复古”和“复古思维”,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当传承和发扬。
他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主张崇尚道德伦理和理性思维,以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陆游是南宋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观点深受儒家思想和佛教影响。
他主张个体自由和人性的完善,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王阳明是明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心学”思想,强调个体内心的自觉和自律。
他认为,人性本善,通过修身养性,可以实现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他的理论对后来的中国哲学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顾准是清代学者和政治家,他主张“实学”,强调实践和实用主义。
他认为,知识和学问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应用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改善社会。
吕思勉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他主张“实证主义”,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他认为,历史研究应该以事实和证据为基础,通过科学方法来推断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真相,以提高历史研究的可靠性和学术性。
冯友兰是现代著名哲学家和文化学者,他主张“文化自觉”,认为中国文化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他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主张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以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化。
贾岛是唐代文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观点深受道家和佛教影响。
他主张超越世俗的追求和修炼,通过禅定和领悟来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解脱。
他的诗歌和哲学作品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
八大家的学术贡献和思想观点各具特色,但都致力于推动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宋代新儒学特点
宋代新儒学特点宋代新儒学特点是什么?[答案] 第一,不专守先儒旧注,强调追本溯源,注重阐发本经意旨,具有较强的疑古色彩;第二,不拘泥于章句训诂、名物考据的治经方法,强调义理之学,以发挥圣人的“微言大义”为己任,较之汉学更具有思辨色彩;第三,儒者治学不仅限于治经,更须重视修身,提倡正心诚意,通过自身的切实体悟、涵泳默会和笃实践履,以臻于圣贤之域;第四,提倡自由讲学和师友之间的切磋琢磨,以恢复师儒之道为光大圣学门户的必要前提;第五,拓宽学术视野,在排斥佛、老,突出儒家正统地位的同时,也注重吸收各家的思想精华,藉以促进传统儒学变化气质、脱胎换骨。
总之,宋代新儒学逐渐被官方化,以儒学为宗,吸收道教、佛教之长补儒学之短,把天理、仁政、人欲内在的统一为一体,使儒学更加完整和哲理化,因此更有效地维护了封建统治等级特权制度,适应了加强封建统治的需要。
[解析] 宋初统治者为了稳定新朝政局,政治上仍取现实主义的态度,制度设计延续了五代以来防弊的惯性并达到曲尽其详、无微不至的程度。
特别是宋太宗对外进取迭遭挫折之后,注意力全面转向了内部。
他经常对臣僚们宣讲:“国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
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
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焉。
帝王当合用心于此。
”正是在这种“帝王用心”之下,官僚阶层弥漫着因循保守的气息,官员们甚至把“不生事”作为处世当官的准则。
反映在思想学术上,基本未脱汉唐窠臼。
宋初占据统治地位的官方儒学仍是以章句训诂为主要特点的注疏之学。
《五经正义》之类仍是官方法定的经学教材,讲学取士,一本于此,“士子皆谨守官书,莫敢异议”。
真宗景德年间,有个叫贾边的人试进士,因在《当仁不让于师》的考题里解“师”为“众”,与注疏异说,便遭退黜。
由于朝廷取士因袭唐制,“不以体用为本,而尚声律浮华之词”,以至士风偷薄,“圣学”不明。
但当时也有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就是崇文抑武、作养士气的政策始终得到强调,并成为两宋时期的基本国策。
杜维明新儒学思想简论
杜维明新儒学思想是指杜维明在20世纪初期提出的一种新型儒家学说,它强调把儒家传统精神与现代思想相结合,以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性和现实性。
新儒学主张把儒家传统文化精神和中国传统思想融入到现代社会中,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它认为,只有融合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才能使中国文化在时代发展中发挥作用。
新儒学的核心思想是“以礼仪为本”,它的理念是以礼仪为核心,以德为本,以思想为基础,以学问为基础。
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精神内容,它比成语、文学和文学艺术更加有效地表达了儒家传统文化的理念。
新儒学思想认为,人应当以礼仪为本,做一个有礼貌、有礼貌的人,以增强自身的品德,使自己的行为与文化背景相适应,促进社会公正。
新儒学思想强调,人应当做一个正直的人,有一个正确的观念,重视人的尊严,把仁义礼智的儒家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到现代社会中,以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杜维明新儒学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以礼仪为本”,它强调要把儒家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到现代社会中,使儒家文化同现代文化相结合,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促进文明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 亚 洲 价 值 观 和
Part 2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价值观和经济奇迹之间的联系:
• 反对文化决定论; • 也反对文化无关论; • 我们认为,亚洲价值观为经济奇迹 提供了一种适应机制
东 西 方 争 评 论 价 的
对 亚 洲 价 值 观 和
对亚洲金融风暴的文化解答:
•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传统文化的适应机制失效; • 金融风暴的确不会使价值观破产,最多也只是使李氏 的学说破产。
Part 3
新儒学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新儒家的解决方案
•
以传统儒学的“德性优位性”,来安顿人之生命的 意义 • 以儒家传统中所富含的以生命意义的安顿为主体 内容的价值理性来导引、滋润以科学技术为代表 的工具理性。
Part 3
新儒学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对新儒家的评价
• •
中国儒学源远流长的文化渊源支撑 完整的理论体系( 政治、经济、文化;文明模式、 国家、个人) • 吸收西方文明的优秀部分,借鉴西方文明发展中遭 遇困境的经验 谢谢大家的聆听 谢谢老师的指导 • 以一种磅礴大气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较为合理的后 谢谢各位组员的努力与配合 现代文明发展模式。
Part 2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Part 1 亚洲价值观的由来和东西方的争论
Part 2
对亚洲价值观及东、西方争论的评价
Part 3
亚洲价值观的未来和新儒学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概念简单,多有歧义 没有强大逻辑力联系 缺乏开阔视野、宽广胸襟
可能的 前途 承载者
李光耀等人提倡的 亚洲价值观
发端于“五四”,兴起于20世纪后半叶的 新儒学
Part 3
新儒学
兴衰和前途
Part 1 亚洲价值观的由来和东西方的争论
Part 2
对亚洲价值观及东、西方争论的评价
Part 3
亚洲价值观的未来和新儒学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亚 洲 价 值 观 的 由 来
经济背景:东亚国家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 经济腾飞,到90年代创造了人 类历史上少有的经济奇迹。
4% 25%
东亚国家占世界 GDP的比重
1960
Part 1
1990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亚 洲 价 值 观 的 首 次 提 出
李光耀:
• 将亚洲价值观指称为“儒家伦理” • 个人脱离不了家庭所扮演的角色,仰赖家庭 的凝聚力来维持社会秩序 • 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 等美德,这些因素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 东方社会重要的目标是建设一个井然有序的 社会
新儒学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主要观点
如何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现代性之间的关系? • 明确主张学习、吸纳以科学、民主为代表的 西方现代文化之优长,这是新儒家对待现代 性的基本态度; • 鲜明地突显民族文化精神的本位性 。
Part 3
新儒学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主要观点
如何吸纳西方文化之优长,如何为作为现代文化之标志性成果 的科学精神与民主精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确立内在根据?
普遍商业化
人生意义的失落
Part 3
新儒学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对科学理性的反思
无度的戡天役物、生态危机
Part 3
新儒学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思
放逐一切
• 后现代主义要摒弃对于终极关怀的形上追求,无论 是传统意义的宗教,还是哲学形上学以及现代科学 这些曾经与终极关怀存在过某种关联或曰以终极关 怀为最终依托的“宏大叙述”,均被视为应予放逐、 打碎。 • 人只能做思想上的流浪汉,永远流浪而“四海为 家”,却又不可能有任何固定的家园或曰安身立命 之所在。
积 极 响 应
马哈蒂尔和石原慎太郎合著《亚洲可以说不》
Part 1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西方观点: • 亚洲不可能提出 正面的、可供选 择的价值观 • 即使承认这是亚 洲价值观,那么 它也是枯燥乏味 的,是经不起西 方强势文化的冲 击和同化的;
Part 1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Part 1
西方观点: • 亚洲价值观不可 能推动经济取得 巨大的发展;只 不过是为专制、 腐败、压制人权 辩护(亚洲金融 风暴以后的主要 攻击点) • 亚洲金融风暴宣 告亚洲价值观破 产
Part 3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兴起
• 近代中国遭逢到了亘古未遇之巨敌 ; • 为中国前途而思考和奋斗的中国人民、 尤其是知识者面前的难题; • “代:梁漱溟、张君劢、熊十力 第二代:冯友兰、贺麟、钱穆、方东美 第三代: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
Part 3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对科学理性的反思
人沦为科学技术的奴隶
普遍商业化
Part 3
新儒学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对科学理性的反思
普遍商业化
普遍商业化
Part 3
新儒学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对科学理性的反思
普遍商业化
集团人主宰导致了精神平面化
Part 3
新儒学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对科学理性的反思
• • “内圣开出新外王”的思想纲领 ; 力图从“仁心”或“良知本体”中“开” 出作为现代文明之代表的科学、民主。
Part 3
新儒学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主要观点
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 对科学理性的反思 • 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思
Part 3
新儒学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对科学理性的反思
Part 3
新儒学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小组成员:燕星宇 徐欢欢 邵亚歌 王 莹 赵涵栋 虞晓豪 孙 林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2006年12月26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刘古昌(右)代表国家汉语国 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与俄国立人文大学校长比沃瓦 尔在莫斯科签署关于合作建设俄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协议。
亚洲价值观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Part 1 亚洲价值观的由来和东西方的争论
Part 2
对亚洲价值观及东、西方争论的评价
Part 3
亚洲价值观的未来和新儒学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Part 1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李氏价值观本身的两面性: • 亚洲式的社会契约 ; • 人情伦理 ; • 家庭纽带和有序社会 。
东 西 方 争 评 论 价 的
Part 1
亚洲价值观
兴衰和前途 许通美系统阐释了被亚洲人所诊视的10条价值观:
1. 东方人不相信西方极端的个人主义; 2. 东亚人深信家庭的稳固; 3. 东亚人尊重教育,为此可以付出任何牺牲; 4. 东亚人相信储蓄和节俭是一种美德; 5. 东亚人认为勤劳是一种美德; 6. 东亚人实行民族团结合作; 7. 国家与人民签订亚洲式的社会契约; 8. 一些东亚国家的政府努力使公民成为国家的股东; 9. 东亚人希望政府使培养孩子的环境保持道德上的健康; 10. 东亚的政府不认为自由是绝对的权利,新闻媒体应对自己的行为 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