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Wordswort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华兹华斯(1770.4.7~1850.4.23)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1770年4月7日生于北部昆布兰郡科克茅斯的一个律师之家,1850年4月23日卒于里多蒙特。
8岁丧母。
5年后,父亲又离开了他。
亲友送他到家乡附近的寄宿学校读书。
1787年进剑桥大学,曾在1790年、1791年两次访问法国。
其间与法国姑娘阿内特·瓦隆恋爱,生有一女。
1795年从一位朋友那里接受了一笔遗赠年金,他的生活有了保障,也有了实现回归大自然夙愿的可能,便同妹妹多萝西移居乡间。
1797年同诗人柯尔律治相识,翌年两人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
1798~1799年间与柯尔律治一同到德国游历,在那里创作了《采干果》、《露斯》和组诗《露西》,并开始创作自传体长诗《序曲》。
1802年与玛丽·哈钦森结婚。
此时开始关注人类精神在与大自然交流中得到的升华,并且发现这一主题与传统的宗教观实际上并行不悖,因此重新皈依宗教。
同时,在政治上日渐保守。
华兹华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在1797~1807年。
随着声誉逐渐上升,他的创作逐渐走向衰退。
到了1830年,他的成就已得到普遍承认,1843年被封为英国桂冠诗人。
由于他与柯尔律治等诗人常居住在英国西北部多山的湖区,1807年10月的《爱丁堡评论》杂志称他们是湖畔派的代表诗人。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西北部的湖畔有一些诗人聚集,其诗作多描写湖区,故称他们为“湖畔派”。
早期诗歌《晚步》和《素描集》中,对大自然的描写基本上未超出18世纪的传统。
然而,从《抒情歌谣集》开始,一反18世纪的诗风,将一种崭新的风格带到诗歌创作中,开创了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时代。
他为《抒情歌谣集》的再版所写的序言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
他的作品还有《不朽的征兆》以及由《序曲》和《漫游》两部分组成的哲理性长诗《隐者》等。
1770年4月7日,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出生在英国坎伯兰郡的考克茅斯。
华兹华斯排行第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
其父是个律师。
华兹华斯8岁丧母,13岁丧父,少年时期一直在几家亲戚的监护之下,住在寄宿学校中,与兄弟姐妹们分开生活。
五个孩子从父亲那里继承的遗产主要是对一位贵族的8500镑的债权。
但这贵族在1802年去世之前,一直不愿偿还这笔钱,可以说,华兹华斯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是十分贫寒的。
但是他生活地区的美丽自然风光,疗救和补偿了他在物质与亲情上的缺失,因而华兹华斯的对早年的回忆并不觉得贫苦。
他对自然有着“虔诚的爱”,将自然看成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受学校老师的影响,开始写诗。
华兹华斯的第一首诗歌完成于1784年。
--------------------------------------------------------------------------------
1787年他进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熟读了希腊拉丁文学,学习意大利文、法文和西班牙文。
1790年和1791年两次赴法。
当时正是法国大革命的年代,年轻的华兹华斯对革命深表同情与向往。
回国后不久,局势剧变,华兹华斯对法国大革命感到失望。
1795年,他和妹妹多萝茜以及诗人柯勒律治居住在北部山地的湖区,并在
此消磨了一生。
1798年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共同发表了《抒情歌谣集》,1800年这部诗集再版时华兹华斯写了序言。
《抒情歌谣集》出版时,华兹华斯并未受到重视,《序言》出版后,更遭到批评家的反对。
1807年他的两卷集出版时仍受到批评界的攻击。
但从19世纪初叶起,他在诗歌上的成就逐渐得到承认,激进派诗人如利·亨特也称他为颂扬大自然的新型诗歌的开创者和领袖,说他的诗取代了18世纪矫揉造作的诗风。
人们认为《抒情歌谣集》宣告了浪漫主义新诗的诞生。
在艺术上华兹华斯对雪莱、拜伦和济慈都有影响。
1843年被封为英国“桂冠诗人”,为宫廷写了不少应景诗,艺术成就大不如前。
1850 年4月23日去世。
增加部分:
The poet Robert Southey as well as Coleridge lived nearby, and the three maen became known as“Lake Poets”.骚塞,柯勒律治也居住在同一地城,三人并称为“湖畔诗人”。
威廉.华兹华斯
1.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的生平及创作生涯
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生于律师之家,1783年他的父亲去世,他和弟兄们由舅父照管,妹妹多萝西(Dorothy)则由外祖父母抚养。
多萝西与他最为亲近,终身未嫁,一直与他作伴。
1787年他进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大学毕业后去法国,住在布卢瓦。
他对法国革命怀有热情,认为这场革命表现了人性的完美,将拯救帝制之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在布卢瓦他结识了许多温和派的吉伦特党人。
1792年华兹华斯回到伦敦,仍对革命充满热情。
但他的舅父对他的政治活动表示不满,不愿再予接济。
正在走投无路时,一位一直同情并钦佩他的老同学去世,留给他900英镑。
于是在1795年10月,他与多萝西一起迁居乡间,实现接近自然并探讨人生意义的宿愿。
多萝西聪慧体贴,给他创造了写作条件。
1798年9月至1799年春,华兹华斯同多萝西去德国小住,创作了《采干果》、《露斯》和短诗《露西》组诗,同时开始写作长诗《序曲》。
1802年10月,华兹华斯和相识多年的玛丽·郝金生结婚。
这段时间,华兹华斯写了许多以自然与人生关系为主题的诗歌,中心思想是大自然是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源。
1803年华兹华斯游苏格兰,写了《孤独的收割人》和记游诗。
1807年他出版两卷本诗集,这部诗集的出版,结束从1797至1807年他创作生命最旺盛的10年。
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
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
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
“湖畔派”三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为华兹华斯。
他于1789年和柯勒律治合作发表了《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从拥护法国革命变成反对,于是前者寄情山水,在大自然里找慰藉;后者神游异域和古代,以梦境为归宿。
两人的诗歌合集,题名《抒情歌谣集》,于1798年出版,《抒情歌谣集》宣告了浪漫主义新诗的诞生。
两年后再版,华兹华斯加了一个长序,在这篇序中,华兹华斯详细阐述了他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主张以平民的语言抒写平民的事物、思想与感情,被誉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宣言。
他认为“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主张诗人“选用人们真正用的语言”来写“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而反对以18世纪格雷为代表的“诗歌词藻”。
他进而论述诗和诗人的崇高地位,认为“诗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它同人心一样不朽”,而诗人则是“人性的最坚强的保护者,是支持者和维护者。
他所到之处
都播下人的情谊和爱”。
此后,华兹华斯的诗歌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描写自然风光、平民事物之中寓有深意,寄托着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维。
完成于1805年、发表于1850年的长诗《序曲》则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华兹华斯诗才最旺盛的时期是1797至1807年的10年。
其后佳作不多,到1843年被任命为“桂冠诗人”时已经没有什么作品了。
然而纵观他的一生,其诗歌成就是突出的,不愧为继莎士比亚、弥尔顿之后的一代大家。
2.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主张
华兹华斯是“湖畔诗人”的领袖,在思想上有过大起大落——初期对法国大革命的热烈向往变成了后来遁迹于山水的自然崇拜,在诗艺上则实现了划时代的革新,以至有人称他为第一个现代诗人。
他是诗歌方面的大理论家,虽然主要论著只是《抒情歌谣集》第二版(一八○○)的序言,但那篇小文却含有能够摧毁十八世纪古典主义的炸药。
他说诗必须含有强烈的情感,这就排除了一切应景、游戏之作;诗必须用平常而生动的真实语言写成,这就排除了“诗歌词藻”与陈言套语;诗的作用在于使读者获得敏锐的判别好坏高下的能力,这样就能把他们从“狂热的小说、病态而愚蠢的德国式悲剧和无聊的夸张的韵文故事的洪流”里解脱出来;
他认为诗非等闲之物,而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同人心一样不朽”,而诗人则是“人性的最坚强的保卫者,是支持者和维护者,他所到之处都播下人的情谊和爱”。
这样崇高的诗歌理论过去何曾有过?但光有理论不足以服人,需要新的诗歌来体现它!
3.华兹华斯的诗歌
(1)抒情诗:《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
(2)长诗:《序曲》
4.华兹华斯诗歌的主要特点及思想意义
华兹华斯的小诗清新,长诗清新而又深刻,一反新古典主义平板,典雅的风格,开创了新鲜活波的浪漫主义诗风。
他的十四行诗雄奇,他的《序曲》(1805)首创用韵文来写自传式的“一个诗人的心灵的成长”,无论在内容和艺术上都开了一代新风。
华兹华斯关于自然的诗歌优美动人,他的这类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寓情于境,情景交融.这种风格的体现是作者通过对诗歌的题材、诗歌所用的语言以及对诗歌所用的格律、诗体和作者对诗歌词汇的选择体现出来的.
5.华兹华斯诗歌的艺术成就
他不仅创立理论,而且本人就实践理论。
他与柯尔律治合作的《抒情歌谣集》这本小书所开始的,不止是他们两人的文学生涯,而是一整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
对于中国读者,华兹华斯却不是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
能读英文的人当然都看过他的若干小诗,如《孤独的割麦女》,但不懂英文的人却对他的诗没有多少印象,原因之一是他的诗不好译——哲理诗比叙事诗难译,而华兹华斯写得朴素、清新,也就更不好译了。
原因之二是,他曾被评为“反动的浪漫主义”的代表,因此不少人未读他的作品,就已对其人有了反感。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他那类写大自然的诗在我国并不罕见,他的思想也类似老庄,因此人们对他无新奇感。
但他是值得一读的。
除了历史上的重要性之外,他有许多优点,例如写得明白如话,但是内容并不平淡,而是常有神来之笔,看似普通的道理,却是同高度的激情结合的。
法国大革命就曾深深激动了他,使他后来写下这样的名句:
幸福呵,活在那个黎明之中,
年轻人更是如进天堂!
——《序曲》第十一章
他的山水诗极其灵秀,名句如: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他的爱情诗,如与一位名叫露西的姑娘有关的几首,也是极其真挚,极其动人,无一行俗笔,用清新的文字写出了高远的意境。
他能将复杂深奥的思想准确地、清楚地表达出来,民歌体的小诗写得精妙,白体无韵诗的运用更在他的手里达到了新的高峰,出现了宛转说理的长长诗段。
用这样的诗段他写出了长诗《丁登寺旁》,表达了大自然给他的安慰和灵感;接着又经营多年,写出了一整本诗体自传,题名《序曲——一个诗人心灵的成长》,开创了自传诗的新形式。
在十四行诗方面,他将密尔顿的豪放诗风发扬光大,用雄迈的笔调写出了高昂的激情,例如这样的呼唤:
啊,回来吧,快把我们扶挽,
给我们良风,美德,力量,自由!
你的灵魂是独立的明星,
你的声音如大海的波涛,
你纯洁如天空,奔放,崇高……
这是过去以写爱情为主的十四行诗中罕见之笔,也说明两位爱好自由的大诗人如何心心相印!总之,华兹华斯诗路广,意境高,精辟,深刻,令人沉思,令人向上,而又一切出之于清新的文字,确是英文诗里三或四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只是他后期诗才逐渐枯竭,所作变得冗长沉闷,又使人无限惋惜。
6.华兹华斯的诗歌对同时代及后世英国文学的影响
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因而英美评论家将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7.选读:所选作品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艺术特色等
《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是华兹华斯抒情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804年。
据说此诗是根据诗人兄妹俩一起外出游玩时深深地被大自然的妩媚所吸引这一经历写成的,体现了诗人关于诗歌应描写"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这一诗学生张。
全诗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写景和抒情。
诗的开篇以第一人称叙述,格调显得低沉忧郁。
诗人一方面竭力捕捉回忆的渺茫信息,另一方面又觉得独自漂游,可以自由自在地欣赏大自然所赋予的美景。
他把自己比作一朵流云,随意飘荡,富有想象的诗句暗示诗人有一种排遣孤独、向往自由的心情。
在他的回忆中,水仙花缤纷茂密,如繁星点点在微风中轻盈飘舞.
The Daffodils
Written by William Wordsworth
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Out-did the sparking w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水仙花
我孤独的漫游,像一朵云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
忽然见我看见一群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
在树荫下,在湖水边,
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
在银河里闪闪发光,
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
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
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
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粼粼波光也跳着舞,
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
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
诗人怎能不满心快乐!
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
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
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
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
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
那是孤独之中的福;
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
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赏析:
《水仙花》是威廉.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其口语化的语言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一大特点。
文笔朴素清新,自然流畅。
这首诗歌强调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回忆的重要性。
诗歌前两节描写了诗人看到的美丽的自然景色。
第三节描写了诗人的内心感觉:欢乐,平和。
诗人运用了第一人称(浪漫主义的另一特点),他把自己比作一朵浮云,在这一片水仙花上俯视着它们。
诗人还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The cloud wandered,the waves danced,但其重点还是放在水仙花上。
他把它们写成“a crowd”,“a host”,“a company”,“They dance and toss their heads”,它们还会表达欢乐愉快(“glee”,“jocund”)的心情呢!
诗歌的最后一节,诗人强调了回忆的重要性。
他告诉我们当他处于空虚黯然的心情(in vacant or pensive mood),这一簇簇美丽的水仙花就会出现在他的回忆中(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诗歌中的“inward eye”就是指他的回忆。
它们帮助他度过了生命中的困难时期。
当我们处在孤独与无助时,我们也可以回忆我们曾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时光,让自己感觉好起来。
The Solitary Reaper
Behold her, single in the field,
Y on solitary Highland Lass!
Reaping and singing by herself;
Stop here, or gently pass!
Alone she cuts and binds the grain,
And sings a melancholy strain;
O listen! for the V ale profound
Is overflowing with the sound.
No Nightingale did ever chaunt
More welcome notes to weary bands
Of travellers in some shady haunt,
Among Arabian sands:
A voice so thrilling ne'er was heard
In spring-time from the Cuckoo-bird, Breaking the silence of the seas Among the farthest Hebrides.
Will no one tell me what she sings?-- Perhaps the plaintive numbers flow For old, unhappy, far-off things,
And battles long ago:
Or is it some more humble lay, Familiar matter of to-day?
Some natural sorrow, loss, or pain, That has been, and may be again?
Whate'er the theme, the Maiden sang As if her song could have no ending;
I saw her singing at her work,
And o'er the sickle bending;——
I listen'd, motionless and still;
And, as I mounted up the hill,
The music in my heart I bore,
Long after it was heard no more.
《孤独的收割人》
看,一个孤独的高原姑娘
在远远的田野间收割,
一边割一边独自歌唱,——
请你站住。
或者悄悄走过!
她独自把麦子割了又捆,
唱出无限悲凉的歌声,
屏息听吧!深广的谷地
已被歌声涨满而漫溢!
还从未有过夜莺百啭,
唱出过如此迷人的歌,
在沙漠中的绿荫间
抚慰过疲惫的旅客;
还从未有过杜鹃迎春,
声声啼得如此震动灵魂,
在遥远的赫布利底群岛
打破过大海的寂寥。
她唱什么,谁能告诉我?
忧伤的音符不断流涌,
是把遥远的不幸诉说?
是把古代的战争吟咏?
也许她的歌比较卑谦,
只是唱今日平凡的悲欢,
只是唱自然的哀伤苦痛——昨天经受过,明天又将重逢?
姑娘唱什么,我猜不着,
她的歌如流水永无尽头;
只见她一面唱一面干活,
弯腰挥镰,操劳不休……
我凝神不动,听她歌唱,
然后,当我登上了山岗,
尽管歌声早已不能听到,
它却仍在我心头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