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湘教版)课时全程讲解作业必修3第一章第二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把中国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读图和表格,完成1~2题。
地带 面积(%) 人口(%) 地区生产总
值(%) 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元/人)
东北及东部沿海
17.728 42.9 63.6 15 936 中部及近西部
32.525 53.1 33.0 6 680 远西部
49.747 4.0 3.4 9 168 1.A .气候 B .地形
C .经济
D .植被
2.制约我国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 .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 .农业基础薄弱
C .水土流失严重
D .自然资源不足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新三大地带”是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的。
第2题,我国远西部地带由于地处西部、北部边疆,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等,所以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答案: 1.C 2.A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3~5题。
3.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4.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②③D.③④
5.甲、乙两区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区域,制约两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①③④D.②④⑤
解析:第3题,甲区域是塔里木盆地,乙区域是海南岛。
甲、乙两区域河流都以夏汛为主。
第4题,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劳动力价格较低。
第5题,制约两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多山的地形、对外联系不便和生产方式落后。
答案: 3.C 4.B 5.C
(2011·湖北联考)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
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沿途地区分布图,回答6~7题。
6.图中既是中线调水线路穿越的省区,又是西气东输主干道途经的省区是()
A.豫B.鄂
C.晋D.冀
7.国家重点建设的下列工程与该区域关联不大的是()
A.西电东送工程B.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C.溪洛渡工程D.西气东输工程
解析:第6题,南水北调中线没有经过山西省,西气东输主干道没有经过湖北省和河北省。
第7题,溪洛渡工程位于金沙江下游。
答案: 6.A7.C
(2011·广州质检)下图是某区域能源调配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的电力构成是()
A.火电B.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
C.水电D.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
9.近年来该区域从越南中部进口煤炭数量逐渐超过晋煤,主要原因是()
A.越南煤储量丰富,质优价廉B.晋煤面临枯竭,产量减少
C.越南煤距珠三角近,运费低廉D.晋煤综合开发,外运减少
解析:第8题,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起点为云贵高原,该地区地势落差大、河流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同时也是长江以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此以水电为主,兼有火电。
第9题,越南煤与晋煤相比较,数量和质量不占优势,但其与珠三角地区距离较近,运费相对低廉。
答案:8.D9.C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由图可知()
A.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B.在产业转移过程中Ⅱ、Ⅲ类国家处于有利地位
C.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
D.产业转移是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
11.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
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与Ⅰ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解析:第10题,Ⅰ类国家为产业转出地区,为发达国家;Ⅱ、Ⅲ类国家为产业转入地区,为发展中国家,在产业转入过程中,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加重;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主要取决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第11题,在产业调整中,我国要加快科技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答案:10.A11.B
(2011·广东联考)“双转移”是广东省创造性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
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第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13题。
12.目前,珠三角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大量向外转移,主要是因为珠三角地区()
①劳动力成本上升②高素质劳动力数量不足③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④优化产业结
构的需要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13.珠三角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在向外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主要有()
①转入地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不健全②转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较弱③加剧转入地的环境污染④转出地的产业协作能力较强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第12题,伴随着珠三角地区可供开发的土地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水电供应紧张等问题的出现,珠三角企业运营成本大幅提高,特别是一些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发展空间日益紧缩,因此为了优化产业结构,珠三角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大量外移。
第13题,珠三角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会调整转入地的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可能加剧当地环境污染;由于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产业发展配套设施不健全和产业协作能力限制,这也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阻力。
答案:12.C13.B
二、综合题(共48分)
1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材料一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9年12月14日出席了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始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到达中国霍尔果斯。
该天然气管道将与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二期相连,构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中国天然气“主动脉”。
材料二“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
材料三广东是能源消耗大省,人均能源储备不到全国水平的二十分之一。
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2分)()
A.波斯湾沿岸B.黑海沿岸
C.额尔齐斯河沿岸D.里海沿岸
(2)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重合地段的地形区为________,它们共同穿过该地区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
(4分)
(3)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将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现在的3.5%提高到5%以上。
与用煤相比,每年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氮氧化物36万吨。
这反映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具有哪些意义?(4分)
(4)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
(8分)
(5)为解决材料三所反映出的问题,广东省目前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6分)
解析:第(1)题,哈萨克斯坦位于里海沿岸,里海及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重合地段位于甘肃省的河西走廊,这里地形起伏较小,有利于管道的修建。
第(3)题,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现在的3.5%提高到5%以上,说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能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氮氧化物36万吨,说明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促进减排降污。
第(4)题,结合材料二可以判断出西气东输二线主干管线跨过长江以后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江南丘陵,可以从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几方面描述其地表特征。
众多的水系和各种地质灾害会为管道的铺设带来困难。
第(5)题,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广东的能源自给率很低,且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较快。
解决广东省所面临的能源问题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1)D(2)河西走廊地形平坦
(3)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促进减排降污。
(4)二线工程主干管线跨过长江以后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江南丘陵,该区为湿润地区,地表水丰富,山间多河谷、盆地,红壤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
铺设管道要克服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地表崎岖不平,水系发达,多滑坡、泥石流等困难。
(5)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跨地域输入能源,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
(答出三点即可)
15.(2011·安徽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材料一面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中部的“三农”问题越来越严重、产业结构转换越来越困难、资源枯竭现象越来越突出,中部正在“塌陷”!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材料二安徽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劳动力充足,煤、铁自然资源丰富。
近年来,安徽省一方面积极融入东南沿海,另一方面渴盼与中部其他省份一道崛起。
“十一五”期间,安徽着力和东部搞好产业对接,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1)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安徽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
(2)上海等地的很多产业迁入安徽省,与上海、广州等地相比,安徽的主要优势有哪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安徽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6分)
答案:(1)国家政策的支持,交通条件的改善,市场更为广阔。
(2)地价便宜,房租便宜,劳动力廉价,煤铁资源丰富。
进行环境评价,禁止污染严重工业的迁入;加强对迁入企业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
的道路,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