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描述场景:夏季烈日当空,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

动画播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情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明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关系。

教师: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称为什么?引出课题。

(二)新课展开
1.教师带领学生根据之前的场景总结食物链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2.展示草、兔、狐的图片,组织学生尝试正确书写食物链。

(草→兔→狐。

)
3.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1)食物链由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组成?
(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
(2)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态系统中的哪种组成成分?
(生产者。

)
(3)通常怎样书写食物链?
(甲→乙→丙→……)
教师补充说明:食物链中的吃与被吃关系用箭头表示,不能用线段表示,并且箭头的指向是一定的,由被捕食者到捕食者。

(4)食物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什么生物呢?
(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
4.深化认识:有人说,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可有可无的,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不同意。

消费者是食物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
教师补充说明:现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是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消费者已经成为这个统一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能说是可有可无的。

提问:你能说一说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么?
(许多植物要靠动物传粉或传播种子,如果没有动物,许多植物就不能繁殖;生产者又能给消费者提供食物及栖息场所等等。

)
(三)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概念,强调要点。

作业:搜集资料,以自己喜爱的生态系统为例,说明如果其中某种生物减少或灭绝,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什么样的影响。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食物链可以无限延长吗?
【参考答案】
不可以。

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因为随着食物链的增加,每一级的能量在减少,减少到一定的量时,食物链的最顶端的能量不足以再维持比它高的捕食者活动了,也就是再比它高的话,就没有足够的能量来源了。

2.谈谈你对一节课“导入”的理解。

【参考答案】
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同时一个好的导入我认为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有关联性。

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要有直观性和启发性;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心脏的知识:心脏有哪四个腔,它们分别和什么血管相连接?(心脏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

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
设疑:血液在血管里是如何流动的?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自主学习,初识血液循环图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血液循环挂图,并结合教材,思考回答如下问题:(1)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了哪些路径?(左心室→主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
(2)当它再次从心脏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重新回到心脏时,它经历了哪些路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
(3)在上面的两条循环路径中,血液的成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经过第一个途径—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经过第二个途径—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
过渡:有人说,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合作探究,分析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1)教师展示血液循环动画,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如下几个问题共同探究:
a.动脉血和静脉血怎样区分?
(血液中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为动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为静脉血。

主要是看血液中含氧多少是判断依据,不是根据存在的位置区分的。

)
b.在血液循环中,静脉血经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方式变成动脉血?动脉血又是怎样变成静脉血的?
(静脉血在肺循环过程中,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进行物质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进行物质交换,将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提供给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因而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
c.人在参加劳动或体育活动时,心跳会加快,这样可以保证心脏输出的血量能够满足机体的需要。

但是,缺乏锻炼的人,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心跳会特别快,并出现不舒服,甚至晕倒的现象。

这是为什么?
(缺乏锻炼的人,心脏壁的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不强,人剧烈运动的时候,没有经常锻炼的人的那种心脏输出血量的能力不足,心脏会快速跳动,,血液循环的速度在心脏里加快,心脏的跳动超出心脏的标准跳动率,就会有气晕,胸闷甚至晕倒的现象。

)
(2)指导学生区分体循环的肺循环。

设疑:体循环和肺循环有先后顺序吗?(没有先后顺序。

)
(三)巩固提高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画出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的成分(流动脉血的结构用红色笔表示;流静脉血的结构用蓝色笔表示),组内进行交流,巩固练习。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引导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静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心脏哪个腔?
【参考答案】
右心房。

人在静脉注射药物时,药物首先进入体循环,即首先进入各级静脉,然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心脏的右心房。

2.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你的板书?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图示式的板书。

把血液循环的过程图画到黑板上,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抓取课堂主要内容,清晰明了。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描述乌鸦在红绿灯上利用过往车辆打开坚果并顺利食用的故事,提出问题:乌鸦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吗?(不是。

)
追问:如果不是,这种行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导入课题。

(二)新课展开
1.根据行为结果划分的动物行为
教师多媒体播放宠物的图片,提问:你有没有养过宠物,有没有观察过它们有哪些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等。

)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提问:以上行为是根据动物的行为结果划分的,如果根据动物的行为获得的途径,可以把动物行为分为几种?(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划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2)教师根据行为的分类请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
(3)教师提问:什么是动物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
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
(4)多媒体展示不同种动物的行为,提问:区分哪些动物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学生观察并尝试分类。

(在资料分析中,刚出生的小袋鼠能靠本能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养金鱼,菜青虫取食涂抹有十字花科植物叶片汁液的滤纸的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而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以及大猩猩钓取白蚁都属于学习行为。

)
(三)巩固提高
请学生说一说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什么区别?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并展示。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课下思考怎么研究某一种动物的学习行为?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重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及区别。

难点:形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和进化的观点。

2.谈谈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之间的异同。

【参考答案】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并且能使动物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后代。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学习获得的,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第二批)
初中生物《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上节课进行了植物细胞的观察,你都看到了哪些细胞?学生回顾上节课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的各种形态。

进而提出问题: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不尽相同,它们的基本结构是不是也不同呢?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多媒体出示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的到绿藻细胞,要求学生从外到内的观察,提问:基本结构包括哪几部分?
通过学生观察得出: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多媒体继续出示多种被子植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提问:这些细胞模式图当中它们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
由同桌交流得出:这些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依然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除此之外有些绿色植物还会有大大的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3.继续观察并思考:这些基本结构的功能是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得出:
(1)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2)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细胞内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3)细胞质是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都在细
胞质中进行;
(4)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5)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液泡中会有很多营养物质,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等。

(三)巩固提高
组织学生自己用列表的方式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归纳能力。

(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学生对于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进行小结。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平常吃到的西瓜、橘子等水果,通过挤压会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的哪一部分。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和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哪些?
【参考答案】
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谈谈你对合作学习的理解。

【参考答案】
合作学习有包括以下几点含义:(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2)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

(3)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4)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会。

初中生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实验:将课下采集或老师提供的果实(如苹果、桃、葡萄、豆荚)切开或剥开,观察侧柏的种子。

提问:这些植物的种子有什么特点?(侧柏的种子是裸露的;苹果、桃、葡萄、豆荚的种子不是裸露的。

)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裸子植物的结构特征与生活习性
(1)裸子植物的结构特征
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油松、侧柏和苏铁等种子,引导学生总结它们的结构特征。

②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油松、侧柏和苏铁的种子都是裸露的,这样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强调油松的种子外面包裹着不是果皮,只是一层木质鳞片,对种子起保护作用。

(2)裸子植物的生活习性
教师引导学生列举裸子植物的例子(例如银杏、圆柏、水杉等),提问:它们共同的外形特征有哪些?(根、茎、叶发达,植株高大。

)
教师解释:裸子植物根、茎、叶里面有强大的输导组织,因此可以长得很高大,能在干旱和土壤贫瘠的地方生长。

2.被子植物的结构特征与生活习性
(1)被子植物的结构特征
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豌豆、荔枝和木瓜等种子,引导学生总结它们的结构特征。

(它们的种子不是裸露的。

)
②设疑:包裹这些种子的是什么结构呢?(包裹种子的是果皮。

)
③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豌豆、荔枝和木瓜的种子是由果皮包被的,把这样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2)被子植物的生活习性
①提问:生活中还见到哪些被子植物?它们有哪些特征?(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花草、蔬菜、水果及粮食等大多属于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生活环境相差很大。

)
②教师总结: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发达的输导组织,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三)课堂小结
1.裸子植物的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

2.被子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价值。

(四)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种子植物对人类的价值有哪些。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结构有什么区别,这与它们的功能
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由果皮和种皮、子叶、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组成,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组成。

单子叶植物的胚乳为种子储存营养物质,双子叶植物利用子叶储存营养物质。

2.本节课你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采用演示法、问题设置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兴趣。

在学法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归纳法。

以分组实探究的方式展开课程,最后总结归纳。

初中生物《关节》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哺乳动物的骨骼标本,设疑:通过观察,请同学们思考骨与骨之
间是通过什么进行连接的?学生讨论后回答:是通过关节进行连接的,进而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自主学习,追寻真知
指导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关节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关节软骨。

)
(2)各部分之间怎样联系起来的?(关节面是相邻两骨的接触面,其中一个略凸或呈球形,叫关节头,另一个略凹叫关节窝。

关节面周围由关节囊包裹着,内部形成密闭的关节腔。

关节腔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
过渡:通过对关节的学习,那接下来我们想一想,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2.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教师给每组同学分一个完整的鸡翅(已除去羽毛),带领同学用解剖剪除去皮肤,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1)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有什么关系?(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

)
(2)骨、关节和肌肉三者是如何配合产生运动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运动的产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产生的,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
(3)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么?(蚯蚓没有骨骼,只能靠身体的肌肉的蠕动来进行运动,所以不能快速运动。

)
过渡:那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我们自身,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发生这种运动,观察我们身上有几大关节?
3.联系自身,引起兴趣
学生通过观察自身发现自身也有许多关节,教师一一提问,看看大家都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哪些关节?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按从上到下的顺序重新梳理一下人体的八大关节:颈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4.活学活用,情感升华
(2)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知道了
(三)巩固提高
引导学生思考: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易受伤?怎样能使关节灵活、牢固,不受损伤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经常锻炼;锻炼时应先做准备动作,不过度用力,用力过猛容易使关节脱臼,形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

请学生按小组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用于演示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骨、肌肉和关节在运动系统中是如何配合的?
【参考答案】
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运动通过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2.你是如何设置本节课的巩固提高环节?
【参考答案】
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思考如何保证在运动中不会伤到关节,并积极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运动方式畅所欲言,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运动方式避免机体损伤,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三批)
初中生物《真菌的结构》
1.题目:真菌的结构
2.内容:
通过实验观察可以知道,酵母菌细胞有细胞核,还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等。

和酵母菌一样,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

真菌和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eukaryotes)。

通过实验还可以观察到,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hypha)构成的(图5-47)。

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组成青霉的菌丝有两种: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的,叫直立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的,叫营养菌丝。

营养菌丝能够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有机物,供霉菌利用。

与细菌一样,真菌细胞内也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小资料
冬虫夏草的形成离不开真菌。

这种真菌感染蝙蝠蛾幼虫后使幼虫僵化死亡,形成冬虫。

到了夏天,真菌再从虫体头部生长出棒状的菌体,形成“夏草”。

蘑菇的菌体也是由菌丝构成的,地下部分是纤细的菌丝,能够吸收外界的水分和有机物;地上部分叫子实体,由菌柄和伞状的菌盖组成。

3.基本要求:
(1)讲清真菌的结构特征;
(2)要有恰当的板书设计;
(3)试讲十分钟;
(4)要有适当的互动。

答辩题目
1.在本节课中,你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菌丝都有哪些类型?有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拿出自己培养的各种霉菌“作品”,请学生描述观察到的形态结构,并借助放大镜观察其形态特点,并提问:放大镜下的霉菌具有什么样的形态特点?生活中真菌除了霉菌,还有哪些种类呢?引出本节课标题。

(二)新课展开
1.认识常见真菌
教师展示蘑菇实物及真菌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辨别出一些常见的真菌的名称,了解真菌的形态。

教师补充介绍其余真菌名称。

(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

)
2.观察真菌的结构
教师展示酵母菌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结合资料,归纳总结真菌的结构特征。

提出以下问题:
(1)酵母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酵母菌细胞有细胞核,还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等。

)
(2)酵母菌、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和酵母菌一样,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

)
(3)我们把这类细胞内具有细胞核的生物称为什么生物?(真核生物。

真菌和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

)
教师多媒体展示霉菌的菌体,提出问题:
(4)霉菌菌体有什么特点?(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

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5)组成青霉的菌丝有几种?分别叫什么?(两种。

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的,叫直立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的,叫营养菌丝。

) (6)营养菌丝有什么作用?(营养菌丝能够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有机物,供霉菌利用。

)
教师补充讲解:与细菌一样,真菌细胞内也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展示蘑菇的结构图,解释蘑菇的菌体也是由菌丝构成的,地下部分是纤细的菌丝,能够吸收外界的水分和有机物。

地上部分叫子实体,由菌柄和伞状的菌盖组成。

总结知识点,真菌的组成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预习真菌的生殖方式的内容。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本节课中,你的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知道青霉的形态结构。

(2)通过观察新鲜蘑菇及培养皿中的霉菌等真菌,培养观察、思考、
动手和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团结与互助精神,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

2.菌丝都有哪些类型?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组成青霉的菌丝有两种: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的,叫直立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的,叫营养菌丝。

营养菌丝能够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有机物,供霉菌利用。

与细菌一样,真菌细胞内也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初中生物《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
1.题目: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
2.内容:
代谢废物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体外
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excretion)。

代谢废物的排出有不同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以及对人体有害的尿素等废物形成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还有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