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非选择题汇总1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过关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窒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尿液排出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4.下列关于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B.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小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C.组织细胞代谢减弱,代谢产物减少时,引起组织液浓度下降D.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5.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纤维素B.尿素C.激素D.维生素6.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7.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8.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9.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10.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1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高三生物必修三—第一章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生物必修三—第一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本章练测(人教版必修3)一、非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A.血浆及组织液的HCO3-B.组织液及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及组织液的Cl-D.组织液及淋巴的Na+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O2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O2的浓度B.细胞膜上O2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CO2的浓度D.细胞中ATP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O2、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CO2、Na+C.蛋白酶、Ca2+、血红蛋白、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及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6.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B.体液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D.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7.(2012·北京海淀区模拟)下图是细胞及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8.血浆中Na+和Cl-起的作用是()A.维持体温B.维持血浆的酸碱度C.维持血浆的渗透压D.维持血浆的黏稠度9.(2012·山东聊城模拟)下列物质中,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一组是()①抗体②激素③糖原④呼吸氧化酶⑤染色体⑥胰淀粉酶⑦无机盐A.①②③⑥B.②④⑥⑦C.①②⑤⑦D.①②⑦10.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C.血浆渗透压主要及无机盐离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多则渗透压大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都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实现的B.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其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的C.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会发生较大的变化D.人体内任一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都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1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出现抽筋13.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及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1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15.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6.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及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1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B.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对血浆的酸碱度起缓冲作用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D.内环境的稳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18.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后强化演练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选择题1.(2012·潍坊质检)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网络B.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和无机盐C.正常人体内内环境稳态是固定不变的D.由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解析: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来源于Na+和Cl-;正常人体内其内环境的稳态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内环境成分的变化意味着稳态失衡,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答案:D2.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如果给某人注射质量分数9%的NaCl溶液200 mL,此人尿量将增多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解析:血浆正常渗透压与质量分数0.9%的NaCl溶液所产生的渗透压相等,而9%的NaCl 溶液为血浆的高渗溶液,注射后,血浆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

答案:A3.刚进入西藏的上海援藏干部,对高原缺氧环境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是()①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目增多②呼吸频率加快③细胞大多利用无氧呼吸获得能量④心率加快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解析:西藏空气稀薄,O2含量低。

在这样的环境中,要维持内环境O2含量的稳定,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会发生相应反应,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加快O2从外界环境进入机体内环境的速度。

答案:D4.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解析: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但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也是动态的、相对的;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医学化验更应当高度精确,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群体内环境的状态,与化验的“误差”无关。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练习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练习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组织液 B血液 C细胞内液 D细胞外液2.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A 组织液B 血浆组织液C 淋巴组织液 D血浆3.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A.血浆B.淋巴C.消化液D.组织液4.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5.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6.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7.下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只能进入A和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C.血红蛋白属于①的成分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8.构成人体的各种液体中,能互相渗透转变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 B.血液和淋巴 C.组织液和淋巴 D.血浆和淋巴9.在下列物质中,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一组是()①血红蛋白②血浆蛋白③葡萄糖④尿素⑤生长激素⑥尿液⑦细胞内液⑧泪液⑨乳汁⑩脑脊液A.①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⑨C.①⑥⑦⑧⑨ D.②③④⑤⑩10.除肺部以外的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C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11.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12.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3.正常情况下,除哪项外均可能离开内环境()A、溶菌酶B、淀粉酶C、抗体D、血浆蛋白14.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 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 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 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 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1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正常人血液中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对血液中酸碱度起缓冲作用C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D 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16.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17.某人营养不良,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A.多吃蔬菜B.多喝豆浆C.多吃馒头D.多喝水18.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A.消化道内B.肾脏内C.细胞内D.内环境19.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A.N2B.尿素C.维生素D.纤维素20.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A.泌尿系统B.泌尿和消化系统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D.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21.下列各项中能被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B.牛奶喝入胃中C.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2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被破坏后,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儿童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肌无力病23.人体中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1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24.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反应,生产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的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PH的相对平衡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直接调节的,不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25.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血浆组织液 淋巴B.血浆 组织液 淋巴C.血浆 组织液 淋巴D.血浆 组织液 淋巴26.右图表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对曲线仔细分析后,你认为对曲线BC 段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A.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B.乳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C.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D.乳酸与Na2HPO4反应生成NaH2PO427 下列物质中不应该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 ( )A .神经递质B .氨基酸C .呼吸氧化酶D .组织胺28 人在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pH 不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A .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 ,并通过呼吸排出CO2B .血液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导致pH 基本稳定C .血浆中的碳酸可以中和乳酸的酸性,使pH 基本保持稳定D .乳酸的酸性较弱,进入血液后对血液pH 的影响不大29 激素、二氧化碳、组织胺都可对动物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其调节过程中最根本的相同点是A. 都是化学物质B. 都是细胞产生的C. 都通过体液的传送D. 都能促进机体的生理活动30 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 .通过汗液和尿排泄代谢废物B .血液运输氧气和代谢废物C .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D .血液中的CO2增加,会使呼吸加深31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 .①③B .③④C ①② D.②④32 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A .血液B .体液C .组织液D .细胞内液33 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 较过程b 和c 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 :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 或c 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③④34 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35 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36 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中氧气的浓度 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D.细胞中ATP的数量37 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8 “人类不能生活在纯氧的环境中”,这一叙述是()A、不对的,因为身体细胞需要氧,以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B、不对的,因为人体所吸收的纯氧经呼吸道进入血液时,已有许多CO2产生,不影响呼吸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必修三测试题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 显著降落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4.人长工夫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A.血浆CO2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降低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D.血糖浓度升高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得志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7.以下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搜检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

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

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 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生物必修三试题及详细答案

生物必修三试题及详细答案

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选择题1.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辐射光能开始的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的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2.某地的一种金龟子专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大象是初级消费者,假设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2.5×108kJ,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金龟子处于第三营养级②金龟子属于分解者③流向金龟子的能量至少为2.5×106 kJ ④金龟子从第二营养级获得能量为零A.①③ B.②④ C.只有② D.只有①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实际上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③为②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4.某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

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此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c+d B.a>b+c C.a<b+d D.a<c+d5.在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 mol的氧气,则其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并被利用的能量最多是( )A.1161 kJ B.2322 kJ C.2870 kJ D.5740 kJ6.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

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B.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C.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D.H包括多种动物,它们之间的需求相似构成竞争关系7.在一条食物链中,如果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时产生了6a mol的氧气,当生产者固定的这些能量传递到次级消费者被利用时,转移到ATP中的能量最多是( ) A.46.44 a kJ B.232a kJ C.9.328a kJ D.11.61a kJ 8.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 kg要吃10 kg小鸟,小鸟增重0.25 kg要吃2 kg 昆虫,而昆虫增重100 kg要吃1 000 kg绿色植物。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汲取加强2.下列关于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B.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C.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D.产生抗体的细胞是T细胞3.下列与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既有水的生成,又有水的分解B.人体由于花粉过敏,会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降低,水分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导致组织水肿C.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D.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来实现的,其感受器位于下丘脑4.如右下图,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精确的一项是( )A.在BD范围内B.在OA范围内C.在BC范围内D.在BA范围内5.在小麦地里施用肯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错误..说明是( )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差C.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D.同一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6.下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示意,其主要缘由是( )A.芽能发育成枝条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D. 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7.梨树上一个没有成熟的梨被虫蛀了,结果这个梨长不大。

分析该梨被蛀的部位最可能是正在形成的( )A.果皮B.果柄C.果肉D.种子8.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须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9.若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属于( )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自身免疫D.非特导性免疫10.下列关于体温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整是神经调整,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整是神经—体液调整B.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整是神经—体液调整,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整是神经调整C.寒冷环境和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整都是神经—体液调整D.寒冷环境和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整都只是神经调整11.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运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逝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B.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全部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12.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ABCDE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 .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 .②处的结构确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 .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13.依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耗量最少,人们应实行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 )A .以禽类、蛋类为主B .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C .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D .以猪肉等家畜肉类为主1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很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B .提高畜产品的产量C .对有害动物进行限制D .可以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实力二、非选择题1.右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 为大气,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是从( )_________固定太阳能起先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后强化演练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解析:使下肢运动的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都能导致下肢运动障碍,该病人有感觉,说明其感受器、传入神经完好无损,由于该病人是腰椎部位受伤造成的,因而最可能是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受损,可排除效应器。

答案:A2.(2012·湛江模拟)根据下图分析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A.此图可表示突触小泡膜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有关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③与水面接触解析:由该图A面具有糖蛋白可知,应是神经细胞膜外侧;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对K+的运输有关;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即膜外侧;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亲水性头部③与水面接触。

答案:A3.(2012·烟台一模)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解析:在突触处信号分子只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答案:D4.(2011·福建厦门模拟)对排尿反射弧不同部分受损引起的排尿异常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消失B.脊髓胸段以下损毁,排尿反射消失C.膀胱传入神经受损,一旦膀胱充盈就引起排尿反射D.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受损,膀胱不能储存尿液,发生随时漏尿现象解析:排尿反射是低级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还存在,只是不受大脑控制;膀胱传入神经受损和膀胱的压力感受器受损,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引起排尿反射。

新教材高中生物非选择题专项训练1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高中生物非选择题专项训练1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非选择题专项训练一1.(2021·河南开封模拟)咔唑(含N有机物)具有潜在致癌性,且结构稳定难以清除。

为了获得高效降解咔唑的微生物,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①~④表示相应的标注操作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所用的“CNFM+咔唑”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②操作的接种采用________(实验器具)。

(3)④操作的接种采用________法,其中平板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相同、适宜环境中进行上述“多瓶培养”操作,可以初步确定______________的锥形瓶中含有高效降解咔唑的微生物。

(5)为了将图1培养基中的真菌与细菌分离,新制了PDA培养基(含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蒸馏水)并加入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接种时用绒布轻按图1培养基表面,使绒布面沾上菌落,再将绒布轻按在新制培养基表面,培养结果如图2所示。

①比较图1、2可知,图1中菌落________(填编号)为细菌,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2中出现菌落5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写出三种)。

【答案】(1)选择(2)移液管(3)稀释涂布平板筛选出高效降解咔唑的微生物(4)含咔唑浓度最低(5)①3、4 细菌无法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②绒布未灭菌、被抗青霉素细菌污染、培养基灭菌不彻底【解析】(1)图示所用的“CNFM+咔唑”培养基,只允许分解咔唑的微生物生长,具有选择性,属于选择培养基。

(2)从锥形瓶中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所用的仪器为移液管。

(3)从锥形瓶中取菌液接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使接种细菌逐渐稀释,经适宜条件培养,可能形成单个、独立的菌落;再利用含咔唑的固体培养基进行二次筛选,可以获得高效降解咔唑的微生物。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1.1《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步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1.1《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步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第 1 章第 1 节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激素④激素、细胞内液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组成成分有水、O2和CO2等气体,以及各种无机离子;脂质、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及细胞代谢的废物等。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组成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答案: A 2.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浓度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①B.②C.③D.④解析:题干中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渗透压<组织液渗透压,组织液会从血浆中渗透吸水,从而使组织液增多。

答案:B3.下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降低,使图中液体②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图中细胞①和③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②解析:首先识别图中各结构的名称: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②为组织液,③为组织细胞,④为淋巴,⑤为血浆,⑥为红细胞。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形态为镰刀型,A 正确;组织液增加会引起组织水肿,B 正确;烫伤后出现的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D 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这层细胞的内侧液体是血浆,外侧液体是组织液,C 错误。

答案: C4.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解析:组织液与血浆相互渗透,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回渗到组织液,淋巴循环是单向的,淋巴汇集后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必修三非选择题汇总

必修三非选择题汇总

必修三非选择题汇总40、(6分)下图A为碳循环示意图,图B为食物网示意图,图C为某地区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填数字序号)等。

(2)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B,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

若兔体内有机物增加10克,至少需要消耗植物克。

(3)图B所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该有。

(4)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图C所示的人口年龄组成属于型。

40、(5分)如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_____________。

(3)下列细胞中,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_ ___。

(填下列代号)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E.浆细胞F.效应T细胞(4) 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________吞噬消化。

41、(3分)右图为某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1) 老鹰与蛇的关系是。

(2)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图中所示之外还应包括。

(3)若仙人掌和矮灌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为N1,微生物获得的总能量为N2,则M除供给了N1、N2。

外,还有的能量去向是。

38.(6分)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

请据图回答:(1)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③的名称为 ,结构 (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填“单”或“双”)向的。

(3)在C 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

(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 、B 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次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 。

46.(9分)下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必修3生物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3生物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3生物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与细胞的功能有关C.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D. 细胞膜是全透性的答案:D2.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A. 选择透过性B. 半透性C. 完全透性D. 不透性答案:A3.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A.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具有稳定性C. 具有刚性D. 具有弹性答案:A4.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 中心体与细胞分裂有关答案:D5.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B.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 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D. 细胞核内含有核糖体答案:D6.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B. 细胞周期的长短与细胞种类有关C. 细胞周期的长短与细胞生长速度有关D. 细胞周期的长短与细胞大小有关答案:D7.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 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过程C. 细胞分化是永久性的D. 细胞分化后,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变答案:D8.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衰老后,细胞内水分减少B. 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增大C. 细胞衰老后,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D. 细胞衰老后,细胞内色素增多答案:D9. 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自然更新C.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病理性死亡D. 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答案:C10. 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B.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C. 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D. 癌细胞能合成糖蛋白答案:D11.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B. 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C. 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D. 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答案:D12.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B.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C.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满足细胞对ATP的大量需求D. 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答案:D13.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光合作用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有的B. 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中进行的C. 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进行的D. 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中叶绿体进行的答案:A14.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B.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C.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能量释放的过程D.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能量储存的过程答案:D1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B.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 生态系统是一定区域内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D.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答案:D16.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B.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D. 种群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基本单位答案:C17.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B. 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 群落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统一体D. 群落是生物群落和有机环境的统一体答案:D18.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的B.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C.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循环的D.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不可逆的答案:C1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是全球性的B.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是循环的C.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是分层的D.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是不可逆的答案:D20.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C.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基本条件D.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起点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 简述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生物选修三非选择题习题

生物选修三非选择题习题

生物选修三非选择题习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选修三非选择题习题1、(7分)下图是牛胚胎分割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1)胚胎分割是指。

(2)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到或时期的胚进行操作。

(3)①指的是;②指的是。

(4)通过胚胎分割产生的两个或多个个体具有什么特点?(5)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2、(7分)右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

据图回答:(1)步骤①是。

(2)步骤②一般常用的化学试剂是,目的是诱导细胞融合。

(3)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

(4)若远源杂交亲本A和B都是二倍体,则杂种植株为倍体。

从理论上讲,杂种植株的育性为。

若运用传统有性杂交方法能否实现? 。

因此,这项研究对于培养作物新品种方面的重大意义在于3、(8分)有人提出这样一种设想:如果能培育出一株既能在地上结番茄,又能在地下结马铃薯的植物,该有多好。

(1)现有一株番茄A和一株马铃薯B,请写出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物的过程,分三步叙述。

第一步(2分)第二步(2分)第三步(2分)(2)培养的杂种植物在形态上表现为双亲特征,其根本原因是(3)最终培育出的杂种植株是否可育为什么4、(7分)动物细胞的培养常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如图22表示动物细胞培养的部分过程:(1)图示中A与B处理所用的物质是(2)在细胞的分裂增殖过程中,为了确定DNA合成期的时间长短,加入以3H标记的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最合适;培养中的细胞数目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关系如图23(a)所示,根据图中信息读出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所需要的时间(T)是;若一个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N,分裂期所需要的时间为5h,请在图23(b)中画出一个细胞周期中的DNA的量变。

(3)图22中分装的过程称为培养,成活的细胞叫做,一般能传40—50代,其遗传物质 (填“不变”或“改变”)。

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1.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运动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2.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 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③147④10 140 25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高的蛋白质、K+等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要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4.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酶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5.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6.如图是下丘脑与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B.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C.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7.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9.如图为一些细胞间的联系,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的膜外的电流计的两个微型电极,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兴奋的传导途径是细胞E→细胞D→细胞C→细胞B→细胞AB.给皮肤细胞A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细胞b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D.相同体积的细胞D和细胞E,后者的细胞膜面积和高尔基体的数量通常小于前者10.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11.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却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12.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13.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A.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B.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C.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不可能是性腺细胞D.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肉细胞14.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B.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C.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D.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15.右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如果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B.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b会兴奋C.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浆细胞或记忆细胞D.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b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可能是垂体细胞16.抗洪战士为了抢险抗洪长时间不吃饭、不休息,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的情况正确的一组是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B.肾上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均减少C.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D.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17.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B.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D.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18.为了考察甲状腺激素对代谢的影响,某人做了以下3组实验:①切除一白鼠的甲状腺,10天后与正常白鼠比较;②切除另一白鼠的甲状腺,5天后,将溶解于某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制剂给该白鼠连续注射5天,与正常白鼠比较;为了准确考察甲状腺激素对代谢的影响,第③组实验必须进行,下列最适合作为第③组实验的是A.再切除一白鼠的甲状腺,5天后,将第②实验组所用的溶剂给该白鼠连续注射5天,与正常鼠比较B.再切除一白鼠的甲状腺,5天后,将不同于第②实验组所用的溶剂给该白鼠连续注射5天,与正常鼠比较C.取一白鼠,既不切除甲状腺也不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10天后与正常鼠比较D.取一白鼠,将第②组实验所用的甲状腺激素制剂给该白鼠连续注射5天, 然后切除甲状腺,5天后与正常鼠比较;19.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20.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①在兔饱足状态下②在兔空腹状态下③测定血糖含量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③④21.右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字母表示细胞,数字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22.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23.下列表现与人体特异性免疫无关..的是A.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人的一生只会得一次麻疹B.因注射青霉素而休克C.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可预防小儿麻痹D.伤口感染导致伤口流脓24.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①导致AIDS 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②HIV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 B 淋巴细胞③HIV 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 复制能力较弱④感染HIV 的人称为AIDS 患者,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 的特效药A.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25.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A.a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C.c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26.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与抗原结合并消灭抗原B.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B细胞在相同抗原再次入侵后,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和数量都增大C.抗体、干扰素、过敏原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D.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27.将甲品系小鼠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到a小鼠身上;不久后,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小鼠身上生长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如果再取一小块乙品系小鼠的皮肤,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对第二次植皮与第一次植皮出现的不同现象,合理的解释是A.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B.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C.特异性免疫细胞具有记忆功能D.乙品系和a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28.有关稳态的调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先增多后减少B.胞内寄生菌感染后,只依靠相应的抗体不能将病菌彻底消灭C.如果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的组织或器官,将会引起过敏反应D.突触后膜上有分解神经递质的酶使突触后膜能及时接受新的神经递质29.植物果实生长发育所需生长素来自发育着的A.侧芽 B.嫩叶 C.种子 D.顶芽30.科学家在研究植物向光性的过程中发现了生长素,下列有关研究过程及结论不正确的是A.达尔文在研究过程中,证明了胚芽鞘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向光性B.达尔文在研究过程中,证明了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C.达尔文在研究过程中,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会产生某种物质,对尖端下部会产生某种影响D.温特在研究过程中,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31.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A.赤霉素、脱落酸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D.赤霉素、乙烯32.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段33.预测中国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亿,此后人口数量将逐渐下降,这种预测的主要依据是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组成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34.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 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 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 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35.农民要拔草,鱼塘中人们不断地清除肉食性“黑鱼”,用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 调整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方向D.增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36.图一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A.①—甲B.②—甲C.③—丙D.④—乙37.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即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关于该人工生态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牛与鸡之间无竞争关系,因为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B.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与竞争,人和牛的种间关系是捕食C. 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38.为减小一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下图所示为引入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由图中曲线可知,蜘蛛和害虫之间呈现竞争关系B.在Ⅰ期间,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C.在Ⅱ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D.在Ⅲ期间,两个种群之间没有相互作用39.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相关叙述有误的是A.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适于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该实验调查的指标是动物种类的丰富度和数量丰富度C.样土塑料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D.可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40.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B.若C增加1 kJ,则需要消耗A约42 kJ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营养级的个体数量D.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41.下图为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C.流向分解者的k可能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利用42.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E五种生物,它们体内的DDT浓度见下表,由此可知,这五种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链是种群 A B C D EDDT浓度ppm43.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N1M1>N2M2 B.N1M1=N2M2C.N1M1<N2M2 D.N1M1≥N2M244.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紧密联系,都具有重要作用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45.下图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A、a>b>cB、c>b>aC、c=b>aD、a>c=b46.右图所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7.右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Ш、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是初级消费者B.Ⅳ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4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为作物传粉B.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C.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家禽的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来驱赶鸟类49.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了几起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B.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易地保护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D.人工增投家畜,满足虎捕食需要50.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易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狩猎和买卖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50分51.20分为了更好地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射;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向传递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_→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________;2实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______________兴奋,导致____________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此调节方式为________;3实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导致了糖代谢异常;4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推测脑内________区域被损伤,引起了________缺乏;52.8分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代表效应器的应为标号________,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及膜内电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图2中的1表示____________,该结构可能由____________一种细胞器形成,1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_;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使突触后膜具有产生__________的作用,此反射属于___________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是因为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__作用,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的控制;53.13分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租小鼠的处理;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说明血清中的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_天;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 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培养液f.细菌X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54.9分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一个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右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所固定的太阳能;2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 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为kJ和kJ;(3)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期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此时该水池中食物链只剩下2条,请画出这2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4)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的生物因素是;高二生物必修三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D B B A D A C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B D D C D A A B二、填空题:共50分;51、20分1单神经递质或:乙酰胆碱与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停止传导或:消失,抵消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神经—体液调节3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4下丘脑或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52.、8分1⑤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2突触小泡高尔基体神经递质3兴奋非条件抑制53、13分解析1B组小鼠没用细菌X处理,应该为对照组;2Ⅱ组小鼠接触过细菌X,其血清中含有抗体;由图示可以看出,与没有接触过细菌X的Ⅱ组小鼠体内的增长趋势相同,说明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I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没有变化,说明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抑制细菌数量的增长;36见答案;4由图可以看出,活化巨噬对细菌X的杀伤力最强;5从题干中可以找到关键词“活化T细胞”、“巨噬细胞”,还要有引起免疫反应的“细菌X”;答案1对照2相同抗体无明显变化抑制细胞内3细菌X 前14活化巨噬5a、d、f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54、9分15 绿藻和水草2500 5003阳光绿藻或食物4O2分解者微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非选择题汇总班级:姓名:1.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体的化学成分为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______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右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

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

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__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_。

2.(共8分)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1)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 )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 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 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2)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

分别用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刺激Ⅲ处,肌肉。

3. (11分)下图示哺乳动物(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腺体代表甲状腺,①至⑤表示五个过程。

据图回答:(1)图中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

(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首先加强的是过程(填序号),过程③分泌的激素使组织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同时皮肤血管,以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3)当过程③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过程加强(填序号),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______ 。

(4)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因为缺碘会造成分泌不足,导致过程(填序号)加强所致。

(5)垂体还能分泌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的激素,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1)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物质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3)由表中可知植物成熟叶含有较多的,其作用是。

(4)幼叶和伸长茎中都不含有细胞分裂素,而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则对幼叶和伸长茎的生长的合理解释是:他们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实现的。

(5)以上可以看出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的。

5.(12分)右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圆圈”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过程。

请据图回答:(1为_______________。

(2)6为_______,7为_______。

(3)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_______。

6.验证: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过程中,需要发育的种子提供的生长素。

现有一些同一品种的某两性花植物即将开花,下面的实验方案就是利用这种材料证明: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过程中,需要发育的种子提供的生长素。

请将以下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材料和药品:纸袋、标牌、镊子、毛笔、烧杯、剪刀、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等。

实验步骤:①选材与分组:选择一批生长发育状况基本相同的未受粉的该植物的花分成三组,挂牌为A、B、C;②实验处理: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轻轻打开花冠,(去掉/保留)雄蕊,套袋;C组:去掉雄蕊一段时间后,雌蕊上需,两次操作后均套袋③预测结果:三组植株生长一段时间后,实验的结果可能是:A组:结出有种子的果实;B组:;C 组:。

7.(2005江苏生物-37)(12分)糖浓度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多种激素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

(1)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是 mg/dL。

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发生障碍,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

血糖含量过低导致惊厥和昏迷时,应及时给患者,以缓解症状。

(2)左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

其中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变化趋势的是曲线,表示健康人胰高血糖素变化趋势的是曲线。

(3)体检时,测量血糖应在空腹时进行,其生理学理。

8.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

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 X、Y代表激素名称。

请据图回答:⑴试用箭头表示图Ⅰ中A、B、C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

A液B液C液⑵图Ⅰ中,组织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需至少穿过层磷脂分子层。

⑶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⑷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激素Y的名称是。

⑸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具有抑制作用的是。

9.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

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激素A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体内缺乏_______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 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 的含量将会________,这是由于激素A 、B 的含量________所致。

这种生理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

(4)如果激素C 的合成量过多,激素A 、B 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

10、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

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

接通台灯电源24 h 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在1-6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________装置,而玉97 8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________装置。

(3)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①根据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②根据________号与___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是否有关系。

③根据________号与___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⑤综合图7和8可以证明________能够产生某种________的物质并且向下部运输。

⑥经科学家努力,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并鉴定出它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鼎湖山是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区,鼎湖山多样的生态和丰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环境。

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内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的关系。

请据图回答([ ]内填写相应的字母)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

⑵如果初级肉食兽发生瘟疫,大量死亡,C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C的总能量为5000 kJ,D的总能量最多是____________kJ。

⑷下表表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

①根据这些数据绘柱形图。

横轴表示每类动物受威胁的各种原因,纵轴表示数值(4分)②分析这两类动物受到威肋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

请回答:(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

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和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组,理由是。

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于乙组的,理由是.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人。

13.如下图,A~C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盘上。

A放在转盘的圆轴上;B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C 放在转盘正中,外面套上开小窗的暗箱。

(1)A花盆中的植株的根将向什么方向生长?(2)若B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C花盆旋转,培箱不随转盘转,C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__________________。

14.生态学家分别对一片玉米田、一片荒地和一个湖泊在单位时间内(1)哪个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

(2)假如两个陆地生态系统的绿色植物固定了等量的太阳能,则哪一个具有较多的能量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

(3)在计算入射太阳能时,生态学家们一律是按照太阳能到达地面或湖面的量来计算的。

这样计算入射的太阳能对哪一个生态系统造成的误差最大?15.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1) 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_,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2)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_______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参考答案1答案:(1)蛋白质 B淋巴(B )浆(效应B)(3)C B 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记忆B D2答案:(1)C (2)收缩无反应3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①增强收缩(3)④⑤(2分)反馈调节(4)甲状腺激素①② (2分) (5)生长4答案(1)促进果实的成熟(2分)(2)吲哚乙酸(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4)细胞的伸长(2分)细胞分裂(5)相互协调、共同调节(25答案:(1)○32分)(2)6:光合作用7:呼吸作用(2分)(4)生产者(2分)6参考答案。

(2)B组:轻轻打开花冠,去掉雄蕊,套袋 / C组:剪去雄蕊一段时间后,雌蕊上需涂抹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两次操作后均套袋。

(3)B组:子房脱落,不能结出果实 / C组:结出无子果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