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解析2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_生态学基础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二节生物与光因子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光。
光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态因子,它包括光照度、光质和日照长度的周期变化等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都产生深刻的影响,而生物本身对这些变化的光因子也有着极其多样的适应。
一、生物与光照强度1.光照强度对生物的影响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辐射量大小。
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照强度成正比,但到达一定强度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作用的效率开始下降,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图2—3a)。
另外,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
当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其他生态因子都保持恒定时,光合积累和呼吸消耗这两个过程之间的平衡就主要决定于光照强度。
光补偿点的光照强度就是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光合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
不同植物由于适应不同光照条件,其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有很大差异,阴性植物比阳性植物能更好地利用弱光,它们在极低的光照强度下便能达到光饱和点,而阳性植物的光饱和点要高得多(图2—3b)。
光照强度对植物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光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条件下才能形成与成熟。
弱光下植物色素不能形成,细胞纵向伸长,碳水化合物含量低,植株为黄色软弱状,发生黄化现象。
果实颜色的花青素的含量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强光照有利于果实的成熟,强光照通常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品质,如可使粮食作物营养物质充分积累、提高籽粒充实度,使水果糖分含量增加、色素等外观品质充分形成等。
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和形态分化也对光强有一定反应。
光虽不作为动物能量的直接来源,但作用于动物的时空定向、诱导视觉和神经系统、调节激素和内分泌水平。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_生态学基础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四节生物与水因子一、水因子的生态作用1.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首先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植物体一般含水量达60%~80%,而动物体含水量比植物更高。
例如,水母含水量高达95%,软体动物达80%~92%,鱼类达80%~90%,鸟类和兽类达70%~75%。
其次,生物体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必须以水为介质,生物体内营养的运输,废物的排除、激素的传递以及生命赖以存在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而所有物质也都必须以溶解状态才能出入细胞,所以在生物体和它们的环境之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水交换,水是生命现象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此外,水有较大的比热,当环境中温度剧烈变动时,它可以发挥缓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使生物保持一定的状态,维持正常的活动。
2.水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水量对植物的生长有最高、最适和最低3个基点。
低于最低点,植物萎蔫、生长停止;高于最高点,根系缺氧、窒息、烂根;只有处于最适范围内,才能维持植物的水分平衡,以保证植物有最优的生长条件。
种子萌发时,需要较多的水分,因水能软化种皮,增强透性,使呼吸加强,同时水能使种子内凝胶状态的原生质转变为溶胶状态,使生理活性增强,促使种子萌发。
水分还影响植物的其他生理活动。
如果含水量不足,便会造成植物萎蔫,植物萎蔫前蒸腾量减少,同化产物减少,呼吸增加,从而导致生长基本停止。
水对动物也有较重要的影响。
在水分不足时,可以引起动物的滞育或休眠。
例如,降雨季节在草原上形成一些暂时性水潭,其中生活着一些水生昆虫,其密度往往很高,但雨季一过,它们就进人滞育期。
此外,许多动物的周期性繁殖与降水季节密切相关。
例如,大洋洲鹦鹉遇到干旱年份就停止繁殖;羚羊幼兽的出生时间,正好是降水和植被茂盛的时期。
3.水对生物分布的影响降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主要因地理纬度、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的不同所致。
我国从东南至西北,可以分为3个等雨量区,因而植被类型也可分为3个区,即湿润森林区、干旱草原区及荒漠区。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_生态学基础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一、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1.环境的概念广义的环境概念是指某一主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
在生态学中,环境是指生物的栖息地,生物是环境的主体。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在环境科学中,人类是主体,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因此,环境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一定主体而言,主体不同,环境内涵不同,即使是同一主体,由于对主体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尺度不同,环境的分辨率也不同。
即环境有大小之分。
如对生物主体而言,生物环境可大到整个宇宙,小至细胞环境。
对于某个具体生物群落而言,环境是指所在地段上影响该群落发生发展的全部无机因素和有机因素的总和。
环境这个概念既是相对的,又是具体的,相对每个具体主体及研究对象而言,环境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2.环境的类型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分类系统。
一般可按环境的主体、环境的性质、环境影响的范围等进行分类。
(1)按环境主体来分类①人类环境,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自然因子和社会因子的总和。
②生物环境,指生物周围一切因子的总和。
(2)按环境性质分类①自然环境,指没有受干扰的环境。
又可分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②半自然环境,被人类干扰和破坏后的自然环境。
例如农业环境等。
③社会环境,又可分为:聚落环境(院落、村落);生产环境(工厂、矿山);交通环境(如火车站、机场、港口);文化环境(风景、古迹、学校);政治环境(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法律等)。
(3)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来分类①原生环境,即自然环境。
②次生环境,又可分为半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4)按环境范围大小分类①宇宙环境,指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
是人类活动进入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地球邻近天体的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也有人称之为空间环境。
宇宙环境由广阔的空间和存在其中的各种天体及弥漫物质组成,它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24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知识点汇编复习资料(完整版)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汇编第一章绪论考点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
经典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现代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考点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生态学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有自身特殊的研究对象,这个对象即是“生态系统”。
研究内容:研究一定实体(生态系统)内各层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
纵向方面来说,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生态学:以生物的个体为研究对象。
其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相当。
2种群生态学:种群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同种个体的组合。
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3群落生态学:群落是由一定种类的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结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
4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平衡、稳定及其调控机制。
5景观生态学:景观指不同类型群落水平的集合体,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异质性组合,探讨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尤其强调人类活动在改变生物与环境方面的作用。
6全球生态学:区域和景观范围扩展到全球,是全球生态,也即生物圈或生态圈。
这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组织层次,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3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一)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了更多地寻找到猎物、采集到野果,不得不对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周围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自觉与不自觉地了解和积累动植物以及自然的知识,选择栖居在生存条件比较好的环境之中。
(二)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进入17世纪以后,随着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成长17世纪早期。
达尔文发表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学说“天择论1895年,丹麦植物学家瓦尔明发表《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植物生态学》)。
2024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_1290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物质和能量的转移流动规律的科学。
生态学基础作为成人高考考试科目之一,是对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下面是2024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生态学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物质和能量的转移流动规律的科学。
2.生态学的对象: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生物、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和其所在的非生物环境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4.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一种资源利用格局。
5.群落:群落是划分出的生态位在空间上相邻且相互依赖的各个物种所组成的集合。
6.地理生态区域:地理生态区域是根据气候、生物区系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划分的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系统。
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能量流动原理: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是光能,输出是热能,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向的,净流量递减。
2.物质循环原理:生态系统中物质是通过环境中的元素的循环转化来完成的,主要有碳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等。
3.生态升级原理:生态系统内部的各个级别之间,生物的组成和生物的数量存在着一定的层次性。
4.群落的动态平衡原理:群落内的物种存在一种平衡状态,即种群数量、生物体量和物种组成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5.生物多样性原理:生物多样性是生物的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总和。
三、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和环境现象来进行研究,其优点是真实性强、直观性好,但受制于时间和空间限制。
2.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人工创造特定的条件,观察生物对环境的反应,从而得到科学的结论。
3.野外调查法:野外调查法是通过野外采样和实地调查等方法,收集并分析生态样本数据,得出生态学结论。
4.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过程,以及物种种群动态的变化。
四、生态学的应用领域1.自然资源管理: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2020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第二章
2020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第二章第二章生物与环境本章重点一、名词解释1.生态环境2.生境4.限制因子5.趋同适合和趋异适合3.生态幅(ecologicalamplitute):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6.生活型和生态型:(1)趋同适合的生物,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2)趋异适合的生物,分化形成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二、问答题1.简述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2.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及其补充。
3.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
答:(1)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存有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动、互相制约。
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不同水准的变化。
(2)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在诸多生态因子中,必有一个对生物是起主要作用的,称为主导因子。
(3)阶段性作用: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所以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阶段性。
(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不可替代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补偿作用: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能够由其他因子来补偿。
但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作部分补偿。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它的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他们能影响光照、温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这些地方的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作用。
4.简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及生存因子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内稳态2.实验驯化与气候驯化二、问答题1.根据不同分类标准,生态因子分为哪些种类?2.简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生物对耐受性范围的调整方式有哪些?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2、简述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与联系环境因子是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
2019年成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精解(2)
2019年成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精解(2)第二章生物与环境本章重点一、名词解释1.生态环境2.生境4.限制因子5.趋同适合和趋异适合3.生态幅(ecologicalamplitute):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6.生活型和生态型:(1)趋同适合的生物,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2)趋异适合的生物,分化形成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二、问答题1.简述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2.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及其补充。
9、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升,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10、在诸多生态因子中,(BD)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能替代少数其它因子B.对植物生长有明显影响C.把其它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的因子11、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12、试述生态因子的补偿性和不可替代性当某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不足时,能够由其它因子来补偿,结果仍可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例如光强减弱所引起的光合作用下降能够依靠CO2浓度的增加得到补偿,这也是森林林冠下幼苗能够存活生长的一个因素。
但是,这种补偿作用不是没有限度的,它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作部分的补充,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
1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作用)(适合)和(反作用)。
14、简述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
两点补充:(1)Liebig定律只能严格地适用于稳定状态。
(2)是要考虑因子间的替代作用。
15、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A.250kg左右B.350kg左右C.500kg左右D.大于500kg16、用图形表示耐性定律,并简要说明各区域生物的特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考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考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在成人高考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以下为大家详细梳理一下成人高考中生态学的主要考点。
一、生物与环境这部分首先要理解环境的概念,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包括同种和异种的生物个体,非生物环境则涵盖了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等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比如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温度对动物活动和繁殖的限制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例如,植物的形态结构适应,像仙人掌的肉质茎和刺状叶是为了适应干旱环境;动物的行为适应,候鸟的迁徙就是为了寻找更适宜的生存条件。
此外,还需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改变环境的性质和组成。
二、种群生态学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
种群的增长模型是重点之一,比如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蒂增长模型。
指数增长通常发生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而逻辑斯蒂增长则考虑了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种群的调节机制也很关键,包括内源性调节和外源性调节。
内源性调节如内分泌调节、遗传调节等,外源性调节则涉及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
三、群落生态学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表现为不同层次上生物的分布,如森林中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水平结构则是由于地形、土壤湿度等因素导致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差异。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重要考点,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原生演替是在从未有过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次生演替则是在原有群落被破坏后的基础上进行的演替。
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也是常考内容,包括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等方面。
四、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_生态学基础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六节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六节生物与大气因子一、空气主要组成成分的生态作用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氮占78.09%,氧占20.95%),C02一般仅占空气体积的0.033%。
C02、O2和N2对生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二氧化碳的生态作用C0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C02浓度的高低是影响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植物的光合强度与C02浓度密切相关,随着空气中C0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强度也随之加大,直至达到光合作用的C02饱和点。
对于某些树种如欧洲山毛榉、欧洲云衫、欧洲冷衫、欧洲赤松等,当C02浓度加大到5~8倍时光合强度达到高峰,再增加C02浓度则光合强度下降,主要是由于C02浓度过大,迫使气孔关闭,光合强度开始下降。
农业生产中增加土壤有机肥是提高土壤和地表C02浓度的有效方法,在大棚生产中,可人工施放C02。
在C02饱和点时的光合速率叫做潜在光合能力,与C02饱和点相比,大气中的C02浓度很低,一般达不到C02饱和点,所以C02缺乏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
C4植物的C02补偿点较低,C3植物则较高,C3植物的C02饱和点较高,而C4植物的较低。
因此,增加空气中C02浓度来提高植物对C02的固定时,C3植物提高的效果比C4植物要强。
但C02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在高浓度C02环境下,作物的光合速率最初受到促进,经过一定时间后光合速率可能恢复到以前C02环境下的水平,甚至下降。
长期生活在高浓度C02环境下,可导致植物光合能力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对C02的光合驯化,导致植物光合能力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过多的同化产物积累所造成的,这种现象被称为光合产物的反馈抑制。
2.氧气的生态作用02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只有通过氧化,生物才能获得生命所必需的能量。
但由于不同环境下氧气压和含氧量的不同,如陆生环境比水生环境含氧量高、大气中比土壤空气中含氧量高、低海拔比高海拔氧气压高。
生物对这些不同的氧气环境产生了不同的适应。
最新版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_生态学基础第五章生态系统第二节
第五章生态系统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生物生产密不可分,能量流动强调的是“流”,主要考虑能量流动过程中的变化;生物生产强凋的是物质积累的结果,主要考虑能量流动过程中的累积。
生物生产也是生态系统重要的功能之一。
生态系统不断运转,生物有机体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将能量、物质重新组合。
形成新的生物产品(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生物生产。
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可分为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一、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1.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初级生产(primary pmduction),是指地球上的各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以有机物质的形式储存起来的过程。
因此,绿色植物是初级生产者。
初级生产是地球上一切能量流动之源泉,或者说,一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以初级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
因而,初级生产也常常称作第一性生产或植物性生产。
(1)初级生产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光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产过程。
因此,森林中的树木生长,草地上草本植物的生长,农田里各种作物的生产以及各种水域浮游,植物、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等都是初级生产的范畴。
初级生产的过程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式中:C02和H20是原料;糖类(CH20)是光合作用形成的主要产物,如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
由于植物体干物质的90%以上是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所以,植物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生态系统从环境中不断获得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2)生产量、生产率和生产力。
生物同化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形成有机物质的积累,这种由生物生产所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数量常称为生产量(production)。
这些有机物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态系统中一定空间内的生物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积累的速率称为生产率(productivityrate)或生产力(produetivity)。
(3)生物量。
生物量是泛指单位面积所有生物体的质量,即是指单位面积内动物、植物等生命活体的总质量(kg·m-2),以鲜重(湿重)或干重(dryweight,DW)表示。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成人高考必背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成人高考必背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以整体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涉及生物、环境、人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成人高考中,生态学基础知识是必备的,在此将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以便备考。
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平衡。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的组织结构。
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通过生长、繁殖等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氧气的含量。
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
3. 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捕食关系等相互作用影响彼此的生存和繁殖,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两部分构成。
生物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体,非生物组成包括土壤、水、空气等。
2.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
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能量流动则通过食物链实现。
四、生态平衡与生态恢复1.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平衡的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2. 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类的干预和修复措施,使破坏的生态系统得以修复和恢复。
生态恢复包括植被的恢复、土壤的修复等多个方面。
五、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和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
生态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_生态学基础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物与温度因子一、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温度是一种无时无处不在起作用的重要生态因子,任何生物都是生活在具有一定温度的外界环境中并受着温度变化影响。
地球表面的温度条件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在空间上它随纬度、海拔高度、生态系统的垂直高度各种小生境而变化;在时间上它有一年的四季变化和一天的昼夜变化。
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和深刻的影响。
1.温度与生物生长任何一种生物,其生命活动中每一生理生化过程都有酶系统的参与。
然而每一种酶的活性都有它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相应形成生物生长的“三基点”。
一旦超过生物的耐受能力,酶的活性就将受到制约。
例如,高温将使蛋白质凝固,酶系统失活,低温将引起细胞膜系统渗透性改变、脱水、蛋白质沉淀以及其他不可逆转的化学变化。
不同生物的“三基点”是不一样的。
例如,水稻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是25~35℃,最低温度是8℃,45℃中止活动,46.5℃就要死亡;雪球藻和雪衣藻只能在冰点温度范围内生长发育;而生长在温泉中的生物可以耐受100℃的高温,一般地说,生长在低纬度的生物高温阈值偏高,而生长在高纬度的生物低温阈值偏低。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物的生长速率与温度成正比,在多年生木本植物茎的横断面上大多可以看到明显的年轮,这就是植物生长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真实写照。
同样,动物的鳞片、耳石等,也有这样的“记录”。
2.温度与生物发育温度是生物发育的重要条件。
冬小麦春播只长茎、叶,不能抽穗结实,只有秋播后经历一个冬天,受到低温的锻炼,才能在第二年正常开花结实。
这是因为冬小麦的发育必须先得到一定的低温条件。
冬小麦这种需要以低温为主的生育阶段,叫做春化阶段。
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
其他的冬性作物和某些二年生植物也像冬小麦一样要求有春化阶段。
不同种(包括不同类型)的植物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不同。
种子植物在通过春化阶段以后的发育中,仍然和温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温度高,发育快,果实成熟早;温度低则相反。
2024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_1287
2024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_1287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课程重点掌握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生态学的定义和范畴
2.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
3.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和主要阶段
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原理
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4.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态位的概念
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种类
2.生态位的概念和分类
3.种群的生态位和种群调控
四、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和保护措施
3.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评价指标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3.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恢复
六、环境污染与生态系统的响应
2.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响应
3.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环境保护
七、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的适应
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和响应
3.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变化
这些知识点是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在考试中的重点,考生可以通过理论学习、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全面掌握。
同时,还需注重学习与实际案例相关的生态学知识,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解析
xx《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解析8种内与种间关系一、名词解释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竞争排斥原理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协同进化他感作用生态位: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占据的地位和角色。
包括有机体维持其种群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其所利用的资源及其在环境中出现的时间。
有机体的生态位可能会随着其生长发育而发生改变。
二、问答题1、简述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及其表示方法、原因。
2、简述自疏法则并解释原因。
3、画图说明两物种种内、种间竞争的强弱与生态位分化的关系。
4、简述种间竞争的数学模型。
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领域性竞争释放性状替换二、问答题1、动物的婚配制度有哪些类型。
2、简述xx假说实验。
3、简述种间竞争的可能四种结果。
4、互利共生有哪些类型,试列举至少四种。
5、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有哪些?6、谈谈生物间的协同进化。
1、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C)。
A.人与饲养的家畜B.蜜蜂与其xx的植物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2、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
A.原始合作B.竞争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群落的组成与结构边缘效应原理有何实践意义?利用群落交错区的边缘效应增加边缘长度和交错区面积,提高野生动物的产量一、名词解释群落最小面积边缘效应生活型谱群落交错区盖度与相对盖度层片二、问答题1、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2、常见的群落成员型有哪几类?3、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组成有哪些。
4、物种多样性指数有哪些,各自如何计算?5、植物生活型类群一般有哪五种。
答:(1)高位芽植物(2)地上芽植物(3)地面芽植物(4)隐芽植物或称地下芽植物(5)一年生植物6、计算群落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尔指数及均匀性指数。
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基耶尔频度定律生活型频度与相对频度重要值生物多样性二、问答题1、解释物种多样性空间变化规律的各种学说有哪些?简要说明。
2、简述边缘效应原理的实践意义?3、如何制定生活型谱?4、层片有哪些特征?1、一定地段上,多物种所组成的聚群是(B)。
2023成考生态学基础要点
2023成考生态学基础要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对于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 2023 年成考生态学基础的一些要点:一、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一)非生物因子1、光光对生物的影响包括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
光照强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形态建成;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和色素形成有不同作用;光周期则影响植物的开花和动物的繁殖等。
2、温度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极为显著。
生物都有其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此外,温度还影响生物的分布和休眠等。
3、水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水的多少和存在形式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例如,干旱地区的生物往往具有适应缺水环境的特殊结构和生理特征。
4、土壤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和支撑。
土壤的质地、结构、酸碱度和肥力等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二)生物因子1、种内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竞争和种内互助。
种内竞争会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繁殖,而种内互助则有助于提高种群的生存能力。
2、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
竞争关系可能导致一方或双方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捕食关系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关系是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共生关系则是双方互利。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适应环境的特征和行为。
(一)形态适应例如,仙人掌的肉质茎和刺状叶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北极熊的白色皮毛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二)生理适应生物通过调整自身的生理过程来适应环境。
比如,一些植物在干旱条件下会关闭气孔,减少水分散失。
(三)行为适应动物的迁徙、冬眠和夏眠等行为都是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三、种群生态学(一)种群的特征种群具有数量、空间分布、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
这些特征会影响种群的增长和动态变化。
(二)种群增长模型包括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解析2
一、名词解释
1.生态环境
2.生境4.限制因子5.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
3.生态幅(ecologicalamplitute):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6.生活型和生态型:(1)趋同适应的生物,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2)趋异适应的生物,分化形成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二、问答题
1.简述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2.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及其补充。
9、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10、在诸多生态因子中,(BD)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能替代少数其它因子
B.对植物生长有明显影响
C.把其它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的因子
11、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
12、试述生态因子的补偿性和不可替代性
当某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不足时,可以由其它因子来补偿,结果仍可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例如光强减弱所引起的光合作用下降可以依靠CO2浓度的增加得到补偿,这也是森林林冠下幼苗能够存活生长的一个因素。
但是,这种补偿作用不是没有限度的,它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作部分的补充,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
1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作用)(适应)和(反作用)。
14、简述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
两点补充:
(1)Liebig定律只能严格地适用于稳定状态。
(2)是要考虑因子间的替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