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考纲要求] 1.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
1.兴起
⎩⎪⎨
⎪⎧
原因⎩⎪⎨⎪
⎧
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 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②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
标志: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 义,建号太平天国。
2.发展⎩⎪⎪⎨
⎪⎪⎧
初期⎩⎪⎨⎪⎧ ①永安建制:1851年9月,在永安整顿建制,分 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
②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 为国都,同清廷对峙。
全盛⎩⎪
⎨⎪⎧
①北伐:北伐军打到天津郊区,孤军深入,最后 失败。
②西征:西征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激战,石达开进
军江西,夺取许多州县。
3.纲领
4.失败⎩⎪⎪⎨⎪⎪⎧
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事件。
从此,太平天国由盛
转衰。
重建领导核心:为重振国威,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和 李秀成,让洪仁玕总理朝政。
防御战:1858年,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局势暂
时稳定。
1860年,安庆陷落,天京失去屏障。
天京陷落: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运 动失败。
轻巧识记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一个阶级:农民阶级。
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五个阶段:开始:金田起义;发展:定都天京;全盛:北伐和西征;由盛转衰:天京变乱;
失败:天京陷落。
史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
——《天朝田亩制度》
史料二 兴车马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洪仁玕《资政新篇》 解读 史料一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史料二反映了《资政新篇》效仿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二者在发展经济的主张上是相互矛盾的。
史料三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
——《贼情汇纂》
解读 史料反映了定都后太平天国领导人封建帝王思想严重,缺乏科学的世界观,革命进取心减退,这些从侧面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
史论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2012·重庆高考)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
战其即败。
”
这位将领是
( )
A.秦日纲B.陈玉成
C.李秀成D.石达开
答案 C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在1862年时李鸿章勾结洋人与太平军作战,经常失败,符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的辉煌战绩,故选C项;秦日纲在1856年天京事变后被处死,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862年”,可排除A项;1862年,陈玉成被俘,不久就义,排除B项;石达开在1856年天京事变后出走,后来,被敌人杀害,排除D项。
2.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堂、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答案 A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词句“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信奉拜上帝教,倡导平等和大同,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速;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尤其是天京变乱后,洪秀全等人逐渐腐化,太平天国运动逐渐由盛而衰,拜上帝教日益失去其意义。
就选项而言,A项说法比较委婉地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对待孔教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B、C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D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0·山东高考)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
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答案 A
解释从该同学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来看,他是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的。
从“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这一信息,可以推知其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直接排除B项;从“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可以排除C、D两项。
太平天国运动符合这一评价。
4.“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对这个方案理解正确的是( ) A.针对北方的农村现状而设计
B.体现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C.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挽救了当时农民运动的危局
答案 B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
由“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农民渴望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故选B。
5.《上海法租界史》中记载:“是年(1865年)上海租界人口从1863~1864年的33万剧减至137 000余人,实际数字可能更低。
……整个住宅区都变得空荡荡了;隔一个晚上,地皮就不值钱了;从1864年到1865年,房租降低了百分之五十。
”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洋务运动的兴起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
答案 B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60年代初,太平军进攻上海,引起上海许多市民的恐慌,纷纷躲到租界内“避难”(寻求外国的庇护),造成租界人口迅速增加和房租的上涨。
到了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上海社会秩序恢复了“稳
定”,原来在租界“避难”的人纷纷离开,因此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的现象。
故选B 项。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他领导发动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革命,强烈地冲击了满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入侵。
考点二 辛亥革命
1
.
背
景
⎩⎪⎪⎪⎪⎨⎪⎪⎪⎪⎧
经济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进行了所谓
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
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革命形势 的发展。
中心在中国的上海和日本的东京。
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在国内相继建立。
其中,第一
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是1894年成立的兴中 会。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 盟会。
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时机逐渐成熟。
武汉成为
民主革命的摇篮。
年5月,清政府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引起 保路风潮,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 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
库。
12日,占领武汉三镇。
4.结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1)原因⎩⎪⎨⎪⎧
清廷任命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主持军政。
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替
袁世凯撑腰。
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孙中山被迫妥协。
(2)过程⎩⎪⎨⎪⎧
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
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
5.功绩⎩⎪⎨
⎪⎧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 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图示图解] 辛亥革命
史料一“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均节选自《临时约法》解读史料体现了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史料二民初国歌歌词: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
——转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解读史料体现了辛亥革命破旧立新的历史功绩。
史料三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解读史料表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不是政体,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
史论运用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
1.(2013·广东高考)“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
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答案 B
解析从题干材料中“革命”“剪掉辫子”“独立”等词语来看,这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歌谣。
据此可知,“鞑子”指满洲贵族,这一称呼体现了一种不正确的大汉族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思想,并且当时这种思想已经影响到民众。
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排除C 项;反帝并不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主流,故D项也排除。
2.(2011·广东高考)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 A
解析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是“1913年”,当时宣统帝已经退位。
而该知识分子称辛亥革命为“变乱”,又用“竞袭洋夷之皮毛”表达了对辛亥革命的不认同。
据此可排除
B、D两项;材料内容中提供的人们拜年穿着的变化,说明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有变化,
故C项错误。
综上分析,本题正确答案是A项。
3.(2009·广东高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 )
A.总统制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D.责任内阁制
答案 D
解析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决定中华民国的政体为责任内阁制。
革命党人希望通过国会大选赢得多数而上台组阁,这改变了临时政府成立时的总统制。
据上述判断D项正确。
4.1906年2月,清政府拟定了一项决议:凡派去日本留学的,只限于那些擅长中文并精通儒家经典的学生。
对该决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失败,积极学习日本先进的政治制度
B.尊孔复古思想盛行,加强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宣传
C.“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限制留日学生人数
D.针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的活动,加强对留日学生的控制
答案 D
解析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许多留日学生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
儒家经典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思想武器。
清政府派擅长中文并精通儒家经典的学生留学日本,旨在影响其他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影响的留日学生,防止受革命思想影响的留日学生进行反清活动。
故D项符合题意。
A项与逻辑不符,如果清政府希望学习日本先进的政治制度,则应该派精通日文且受西学影响的学生赴日。
B、C两项与史实不符。
5.《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给报社的电文中使用了“革命”一词。
而《泰晤士报》新闻部主任达·狄·布拉姆则指出,革命只适合成功的叛乱,只能在叛乱已经成功之后使用。
除非知道清政府已经被推翻,否则不论起义的形势如何严重,不能将起义说成是革命。
《泰晤士报》在13日刊登武昌首义时最终使用的标题是“起义”。
这表明此时的《泰晤士报》
( )
A.支持中国革命B.反对中国革命
C.舆论导向谨慎D.认清了起义前景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泰晤士报》既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中国革命,故排除A、B 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对起义前景的认识,故排除D项。
从材料中对“革命”的认识及用“起义”代替“革命”,可知《泰晤士报》舆论导向谨慎,因此选C项。
考点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五四风雷
(1)背景: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经过
(3)结果⎩⎪⎨⎪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影响⎩
⎪⎨
⎪⎧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
②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轻巧识记 五四运动可归纳为“一、二、二、三、四” 一个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北京为中心,学生是主力军;第二阶段转移到上海,工人成主力。
两个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三点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
四点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图示图解]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史料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解读史料表明抵抗侵略,追求解放,浓浓的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史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1.(2013·山东高考)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
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
答案 B
解析武装革命和民族革命并非新的方向,辛亥革命即已实现了这两点,故A、C两项错误;国民革命是指1924年后国共两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故D项错误;从材料“五四运动……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可以分析出这是指无产阶级革命,故选B项。
2.(2012·福建高考)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 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
答案 D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三点:一是五四运动;二是“打倒偶像”“启蒙”;三是“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结合以上三点可知殷海光认为五四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故D项正确。
3.(2012·全国课标卷高考)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奈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答案 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这体现了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认为,要改造中国社会,必须采用俄国式革命——暴力革命的方式,故选C项。
认识到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排除A项;认为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排除B项;D项与题干相矛盾。
4.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
”这段材料表明( )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
与③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④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参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是知识分子,并没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而五四爱国运动中,有社会各阶层的参加,排除②;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但从所给的材料中,看不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排除④。
故选A项。
5.“……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望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上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
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
……”(引自《北京学生界宣言》)资料显示不出
( )
A.国难当头,民族主义思想空前高涨
B.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日本侵略中国的虎狼之心
C.中国人民对“公理战胜强权”的幻想彻底破灭
D.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的一次爱国政治运动
答案 D
解析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的激化。
错误。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主要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推动下激化的结果,所以说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
2.《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和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方
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但二者在追求的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矛盾的关系,二者的经济主张和设想的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3.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错误。
封建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性概念。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没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4.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确。
辛亥革命之前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都不能改变封建社会形态、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从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民主革命,只是民主革命的准备。
只有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领导的辛亥革命,才明确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共和国的纲领,并用武装斗争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南京临时政府,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五四运动”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错误。
运动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其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并没有完成,因而“五四运动”不是完全的胜利。
1.《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
2.《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实践的产物。
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且在战争环境下,它也没能实行。
3.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提不出科学纲领;错误、缺陷不断升级;战略上的失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5.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7.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8.五四运动的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特点(各阶层作用):
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9.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