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更好服务人民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谋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更好服务人民生活
作者:暂无
来源:《企业观察家》 2019年第8期
文/杨传屏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副教授
提高金融服务质效,逐步解决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使人民群众的金融获得感、
收益幸福感和财产安全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更加充分的满足。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机构实力大大提升。
到2018年,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294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200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7.68%,我国已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
但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我国金融发展还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在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
新能力、服务水平上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今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
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研究、政策解读和工作部署中,人们普遍把目光聚焦在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上。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个命题,最早是在201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
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
秉持金融要满足人民群众需要,金融改革以服务人民生活为本,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经济金融工作中的切实践行,也是金融发展理念的一场深刻变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提出
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
产率。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过去3年多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脉相承,其核心要义在于“供给侧”、“结构性”和“改革”三个方面。
一是着眼于“供给侧”,大力提高金融供给能力,增加有效、高效的金融供给,把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
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民生改善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是注重“结构性”,要以金融体系结
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满足实体经济和人
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三是采取“改革”的办法,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
金融业健康发展。
总之,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要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
生活为本,以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为重点,推动实体经济与金融业良性互动和高质量
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有机
组成部分,是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金融领域的深化和拓展,既依托实体经济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又为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提升实体经济潜在增长率,缓解经济下
行压力,助力经济企稳回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现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反映在金融领域就是对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不再局限于银行
储蓄和购买房产,对投资交易、财务顾问、保险业务等资产管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但是,
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突出表现是:银行存款在居民金融资
产中、房产在居民财富中占比高,而保险类资产、股权类投资比重低,资产收益低。
到今年一
季度,我国住户存款余额为77.7万亿元。
由于在大部分时间内银行的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储蓄资产收益并不理想。
我国股市虽有1.4亿投资者,但其中95%以上都是持股市值在50万元
以下。
过去十年,作为国际金融危机发源地和重灾区的欧美国家,股票市场是10年大牛市。
我国经济并未爆发系统性风险,但股票市场不是非常令人满意,甚至让民众很受伤。
保险业务对
城乡居民的渗透不足,除部分理财类保险产品和强制性保险外,居民对一般保险产品的购买意
愿不强,持有的数量和品种有限。
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矛盾,是由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造成的。
一是融资
结构不均衡,间接融资比重过大,直接融资比重过小。
2018年末,我国社会融资总规模存量为200.75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和信托贷款高达166.34万亿元,间接融资占比83%,而股票和债券融资额只有34.41万亿元,直接融资只占17%。
而西方发达国家,直接融资的比重在70%左右,美国则达到了80%以上。
直接融资中以债权融资为主,股权融资占比低,2018年股权融资
占我国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仅为1.9%。
二是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
2018年末,在293.52万亿
元的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中,银行机构总资产268.24万亿元,占91.4%;
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6.95万亿元,占2.3%;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18.33万亿元,占6.25%。
三是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个人金融服务发展不充分。
我国长期以来,金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
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房地产业、发达地区和高端人群,很多机构和个人获得了充分甚至过度
的金融服务,而广大的普通居民只获得了有限的金融服务,低收入人群、贫困户、老年人、残
疾人等弱势群体甚至根本没得到金融服务。
个人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偏少、结构不合理,质量
有待提高。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工作的主线。
要立足服务实
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
之重。
通过深化改革,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才能提高直
接融资比重,降低实体经济的杠杆率和融资成本,增强股市财富效应,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股票
投资,获得更多的资产收益,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是以设立科创板和试点注册制为契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
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掀开中国资本市场崭新的一页。
二是把好上市公司入口关和出口关,加大退市力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夯实资本市场发展根基。
三是推动中长期资金加快入市,引入源头活水,促进市场稳健运行,有效发挥市场功能。
四是依法加强监管,打击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2.发展普惠金融,扩大金融服务的宽度、广度和深度。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并将其确立为国家战略。
在我国,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
普惠金融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理念一致,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
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构建完善的普惠金融生态系统,包括普惠金融供给体系、产品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破解传统金融机构难下沉、难触及弱势群体的困境,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3.丰富投资品种,拓宽投资渠道,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
一是适应人民群众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需求,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投资品种与服务。
商业银行要规范发展理财产品,提升财富管理专业化水平。
保险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保险机构,要以服务大众、保障民生为己任,不断创新保险形式,丰富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
要积极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发展个人商业性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金融资产保值增值渠道。
二是要鼓励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规范发展,让投资者更充分地参与、分享企业各成长阶段的发展和收益。
三是要深入落实“房住不炒”,防止金融体系资金向房地产领域过度集中,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4.发展金融科技,助力金融普惠民生,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
传统金融与新兴科技深度融合,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变革。
要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分布式账户等新兴技术,赋能金融行业和金融业务,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使金融服务有效接入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让普惠金融真正发展起来;优化金融业务流程,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按照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规划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客户的满意度。
总之,要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资本市场活力,增强金融普惠性,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金融科技的力量,提高金融服务质效,逐步解决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使人民群众的金融获得感、收益幸福感和财产安全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更加充分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