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统计分析
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DEM的表示方法 某地区地表高程的变化可用多种方法模拟。用数学 定义的表面或点、线影像都可用来表示DEM。 数学分块法 数学方法拟合表面时需依靠连续的三维函数,连续 的三维函数能以高平滑度表示复杂表面。局部 拟合法是将复杂表面分成正方形像元,或面积 大致相同的不规则形状小块,根据有限个离散 点的高程,可得到拟合的DEM。 图形法 线模式:表示地形的最普通线模式是一系列描 述高程曲线的等高线。地图(有等高线)便是 数字地面模型的现成数据源,用扫描仪在这些 图上自动获取DEM数据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 • 另外是根据各局部等值线上的高程点,通过插 值公式计算各点的高程,得到DEM。
V5
e5
e6
e1 V2 V1 V2 V3 V4 V5
v1 0 v2 1 D (G ) v3 1 v4 1 v5 1 1 0 1 0 0 1 1 0 1 0 1 0 1 0 1 1 0 0 1 0
e3
e4 V3
e2
v1 v2 D (G ) v3 v4 v5
• 坡度图与坡向图:坡度定义为水平面与局部地表之 间的正切值。它包含两个成分:斜度——高度变化 的最大比率(常称为坡度);坡向——变化比率最大 值的方向。这两个因素基本上能满足环境科学分析 的要求。 • 地貌晕渲图:制图工作者用一种“阴影立体法”表 示地表形状即地貌晕渲法。有了DEM,地貌晕渲图能 自动精确地实现。
距离
O
A
B
C
P
视线平面投影
通视剖面图
第二节
空间叠合分析
一、什么是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 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 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 关系。
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
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引言空间统计分析是一种将空间数据和统计学原理结合起来的分析方法,用于探索和理解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
随着GPS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空间统计分析成为了地理学、城市规划、环境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和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是用来描述和测量空间数据的空间相关性的方法。
它通过计算各个地点的属性值与周围地点的属性值之间的相关性来判断空间数据的分布是否呈现出聚集、随机或分散的趋势。
其中,常用的指标包括Moran’s I和Geary’s C等。
空间自相关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异质性,并且能够为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空间插值分析空间插值分析是指根据已知的有限点数据,通过插值方法推测出未知位置的属性值。
常用的插值方法包括克里金插值、反距离加权插值和样条插值等。
空间插值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填补空间数据的缺失和提供空间数据的连续性表达,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和变化。
空间聚类分析空间聚类分析是指通过将地理现象的空间数据划分为若干组或簇,来发现空间数据的集聚规律和地理特征。
常见的空间聚类方法有基于密度的聚类、基于网格的聚类和基于层次聚类的方法等。
空间聚类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空间数据中的热点区域和冷点区域,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
空间回归分析空间回归分析是一种结合了统计回归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
它通过考虑空间相关性,分析影响地理现象的空间因素和非空间因素之间的关系。
空间回归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量化空间变量对地理现象的影响程度,并且提供空间因素对地理现象预测和模拟的能力。
空间统计分析的应用城市规划空间统计分析在城市规划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城市不同区域的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差异。
地信名词解释
1. 地理信息系统(南大95、南大96、南大03、中科院03、中科院04、华东师00、中南03、浙大99)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简单地说,GI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用于高效地采集、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和显示各种类型的地理信息。
(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设计与实现》)2. 地理信息(中科院03、北大02、西北99)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黄杏元、马劲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3. 地理信息科学(南大98、南师99)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4. 地理数据(武大04)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设计与实现》)5. 地理信息流(武大06)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6. 数据(北大06)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达,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空间数据统计分析的思想起源与应用演化
空间数据统计分析的思想起源与应用演化一、内容概括空间数据统计分析是一门研究空间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其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的空间概念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对空间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空间数据统计分析逐渐成为地理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
本文将从空间数据统计分析的思想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演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1. 空间数据统计分析的定义和意义空间数据统计分析是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统计学原理,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处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它旨在揭示地理空间数据中的规律性、趋势性和关联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空间数据统计分析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市场调查等。
本文将从思想起源和应用演化两个方面,探讨空间数据统计分析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是空间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发了许多用于获取和处理空间数据的软件和工具,如ArcGIS、ENVI、QGIS等。
这些软件和工具为空间数据统计分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空间数据的可视化与表达是空间数据统计分析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可视化方法,如地图制图、空间网络分析、地理建模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空间数据统计分析的核心内容,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研究了许多适用于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如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揭示空间数据中的结构和规律。
空间效应检验是评估空间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了许多有效的空间效应检验方法,如双重差分法、空间滞后模型、面板数据分析等。
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空间分析是一种通过对地球表面空间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和可视化的方法来揭示人类空间活动规律、发现空间特征和提供决策支持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以地球表面上的空间数据为依据,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技术,识别并提炼空间模式及特征,进而对空间关系、空间结构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空间分析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空间统计分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地理现象在空间分布的规律和特征。
2. 空间交互模型:通过空间关系模型、地理网络模型等方法,研究地理空间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 空间模拟:通过建立模型,模拟真实的空间过程和变化情况,并探索空间过程的动力学规律和机理。
4. 空间数据挖掘: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从海量的空间数据中挖掘出规律、趋势、关联和特征。
5. 空间可视化: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将空间数据转化为视觉表现形式,使人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认知地理现象和空间模式。
通过以上方法,空间分析能够有效地描述和解释地理现象和空间模式的规律与特征,为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支持和可视化工具。
空间分析要点
空间分析要点(参考)第一章1、空间对象的属性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空间要素属性是指与空间(时间)位置相关的属性,主要包括:空间对象的位置、大小、形状、速度、事件发生的时间。
二是非空间要素属性,也称描述属性,是指与空间位置无关或无直接关系的属性:如颜色、密度、质地等等。
2、空间分析的目的就是根据空间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探求空间对象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生原因及发展规律。
3、空间对象的类型:按空间维数分类,大致可分为四类0维空间对象:有位置无长度的对象,如:居民点、地图中的城市、地震的震中位置。
1维空间对象:有长度的对象,一般由两个或多个0维目标组成,如:道路、河流。
2维空间对象:有面积的空间对象,如土地使用的类型、湖泊。
3维空间对象:具有体积的空间对象,如地下的矿体、大坝、隧道等。
根据空间对象的连续性,可分为两类:连续型的空间对象:在空间中连续分布的对象,如:某区域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大气污染物浓度、海水的盐度。
离散型的空间对象:在空间中不连续分布的对象,如:城市中商业网点的分布,道路与河流,建筑物。
4、空间实体之间存在复杂的空间关系,主要可包括:距离关系、方位关系、拓扑关系、空间相关、空间关联、空间配置、空间过程、空间尺度5、空间要素模型:前GIS系统中数据组织的基本方式。
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
6、空间的主要内容:空间位置空间分布:同类空间对象的群体定位信息,包括分布、趋势、对比等内容空间形态:空间对象的几何形态空间距离:空间物体的接近程度空间关系:空间对象的相关关系,包括拓扑、方位、相似、相关等空间过程7、空间的主要方法:(1)基于地图的空间图形分析,如GIS中的缓冲区、叠加分析、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面模型等;(2)空间动力学分析,有城市扩张模型(驱动力等)、空间价格竞争模型(区位优势)、空间择位模型(中心地等);(3)空间信息分析,是指根据数据或统计方法建立的模型,如空间聚类、空间自相关、回归模型等。
空间分析重点
空间分析重点空间分析考试复习要点一、空间分析的概念1.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对数据的空间信息、属性信息或者二者的共同信息的统计描述或说明。
空间分析是从空间数据中提取空间信息。
2.简述空间分析与GIS的关系?空间分析在GIS中的地位和作用?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空间分析是GIS和核心功能。
空间分析是GIS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一个地理新新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3.简述空间分析与空间应用模型的关系?空间分析与空间应用模型应区别开来,因为地理学研究中往往涉及和复杂的分析过程,这些过程尚不能完全用数学和算法来描述。
GIS 应用模型具有复杂性,GIS所需要处理的问题可能是相当复杂的,且往往存在人为因素的干预与影响,很难用数学方法全面、准确、定量的加以描述,所以GIS应用模型时常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形式。
二、GIS空间分析的基本理论4.分别从理论、算法和应用三个方面介绍空间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空间分析理论:空间关系理论、空间认知理论、空间推理理论、空间不确定性分析理论空间分析方法:矢量数据的分析方法、栅格数据的分析方法、三维数据的分析方法、属性数据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空间分析的应用:空间决策支持、空间分析的应用领域、空间分析软件和二次开发等5.请分别介绍地理学的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和第三语言?自然语言,地图,GIS(GIS是关于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的空间信息技术)6.空间关系的类型:顺序关系、度量关系、拓扑关系7.拓扑空间关系:指拓扑变化下的拓扑不变量8.Voronoi区域:由到目标O i的距离比到所有其他目标的距离都近的点所构成的区域。
9.简述V9I模型及其特点?V9I模型既考虑了空间实体的内部和边界,又将Voronoi区域看作一个整体,因而该模型有机的集成了交叉方法和交互方法的优点,能够克服九元组模型的一些缺点,包括无法区分相邻关系,难以计算目标的补等。
10.简述空间关系理论的应用?GIS空间数据建模与空间数据库设计时,既要表达空间实体,也要表达空间实体间的空间关系。
空间数据工作原理
空间数据工作原理
空间数据是指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数据,包括地貌、植被、水文、气象、土壤等多方面的数据。
空间数据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三个主要过程。
数据采集是指通过各种遥感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获取图像或其他数据。
其中,遥感传感器可以是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红外相机等各种设备。
这些传感器会发射特定的电磁波或其他物理信号,接收返回的信号并记录下来。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取地表反射、吸收、辐射等信息,用于后续的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几何校正,即将图像进行配准,消除由于传感器、测量平台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然后,对图像进行辐射校正,根据传感器响应特性将图像转换为真实的辐射值。
接着,进行大气校正,消除由于大气吸收、散射等因素引起的影响。
最后,可以进行图像增强、特征提取等处理,将图像数据转换为可用于分析的数据形式。
数据分析是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应用。
可以利用图像分类算法将图像中的不同对象进行分类,如识别土地利用类型、植被分布等。
同时,还可以进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将空间数据与其他地理信息进行关联和集成,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和洞察。
此外,还可以应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模型建立和预测。
总之,空间数据工作原理包括采集、处理和分析三个主要过程,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并应用于各种领域。
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的原理
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的原理
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地理空间数据模式、关联性和变异性的统计方法。
它的原理是基于地理空间数据的特殊性,考虑了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依赖性。
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的原理如下:
1. 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自相关性是指地理空间数据中相邻地区之间存在的相关性。
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地理空间数据点之间的距离,从而测量地理空间数据的自相关性。
2. 空间依赖性:空间依赖性是指地理空间数据的空间位置对于数据观测值的影响。
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通过使用空间权重矩阵,考虑了地理空间数据的空间依赖性。
空间权重矩阵描述了地理空间数据点之间的空间关系,可以用于计算空间依赖性的指标。
3. 空间模式: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旨在发现地理空间数据中的空间模式。
空间模式是指数据分布中的规律、趋势或聚集特征。
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通过分析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依赖性,可以检测并描述地理空间数据中的空间模式。
4. 统计指标: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使用一系列统计指标来描述地理空间数据的属性特征。
常见的统计指标包括Moran's I指数、Geary's C指数和Getis-Ord
G指数等。
这些指标测量了空间自相关性、空间依赖性和空间聚集程度等属性,有助于揭示地理空间数据的空间模式。
通过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可以有效地发现地理空间数据中的空间模式和关联性,为进一步的地理空间分析提供基础。
第四部分 空间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一)
第二节 GIS的空间分析模型 的空间分析模型
GIS支持的空间分析模型是多样的。它们支 持多种类型的空间分析需求。
第二节 GIS的空间分析模型 的空间分析模型
一、GIS空间分析模型的概念 空间分析模型的概念 GIS空间分析模型是在GIS空间数据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模型,它是对现实世界科学体系 问题域抽象的空间概念模型,和广义的模型 概念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GIS空间分析 模型主要是数学模型。特点表现在:
第二节 GIS的空间分析模型 的空间分析模型
1、空间定位是空间分析模型特有的特性, 构成空间分析模型的空间目标(点、弧段、 网络、面域、复杂地物等)的多样性决定了 空间分析模型建立的复杂性。 2、空间关系也是空间分析模型的一个重要 特征,空间层次关系、相邻关系以及空间目 标的拓扑关系也决定了空间分析模型建立的 特殊性。
第一节 关于模型的一般知识
四、模型的分类 模型可以分为两类,即形象模型和抽象模型。 前者包括直观模型、物理模型等,后者包括 思维模型、符号模型、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 等。但这些模型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一个系 统中往往需要多种类型的模型。
研究生11.11.16
第一节 关于模型的一般知识
(1)直观模型,只供展览用的实物模型以及玩具、 照片等。通常是把原型的尺寸放大或缩小。 (2)物理模型,主要是直观模型的进一步改进,它 不仅可以显示原形的外形和特征,而且可以用来进 行模拟实验,间接地研究原形的外形的某些规律。 (3)思维模型,指通过人们对原型的反复认识,将 获取的知识以经验形式直接存储于大脑中,从而可 以根据思维或直觉作出相应的决策。专家系统中的 专家知识就是一种思维模型。 (4)符号模型,是在一些约定或假设下借助于专门 的符号、线条等,按一定形式组合起来描述原型。 地图就是一种典型的符号模型。
空间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空间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空间统计学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随机空间场的分布特征、空间插值和预测方法等。
本文将介绍空间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空间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空间统计学是统计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它主要研究的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空间统计学基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将其应用到空间领域。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随机性原理:空间统计学假设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分布是随机的,即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2. 自相关原理:空间统计学认为相邻地理位置的观测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即某一个地点的观测值受其周围地点的影响。
3. 空间非平稳性原理:空间统计学认为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在空间上是不均匀的,即空间上的相关性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或增强。
二、空间统计学的基本方法空间统计学根据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性质以及研究目的,提出了多种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 空间数据可视化方法:空间数据可视化是一种重要的空间统计方法,它通过图形、地图等方式展示空间数据的分布特征,帮助分析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模式和规律。
2. 空间插值方法:空间插值是指通过已知的离散空间点数据,推测未知位置的值。
常用的插值方法有克里金插值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等。
3. 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是指通过计算相邻地理位置的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来研究空间数据的相关性。
其中常用的指标有皮尔逊相关系数、莫兰指数等。
4. 空间聚类分析:空间聚类分析是将相似空间单元聚集到一起的方法,用于发现空间上的聚集现象。
常用的聚类算法有K均值算法、层次聚类算法等。
三、空间统计学的应用领域空间统计学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1.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统计学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用于分析和处理空间数据,进行地图制作和地理空间分析等。
2. 生态学:空间统计学可以研究物种分布、群落格局等生态学问题,帮助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gis自考习题-整理单选+多选学生用
第一章绪论1、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于20 世纪____ ?A.50 年代B.60 年代C.70 年代D.80 年代2、地理信息区别与其他信息的显著标志是 ___ ?A.属于属性信息B.属于共享信息C.属于社会经济信息D.属于空间信息3、“3S”技术指的是?A.GIS 、RS、GPSB.GIS 、DSS、GPSC.GIS 、GPS、OSD.GIS 、DSS、RS4、下列属于GIS 输入设备的是___ ?A.主机B.绘图机C.扫描仪D.显示器5、把GIS分为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是按___ ?A.数据容量B.用户类型C.内容D.用途6、从历史发展看,GIS脱胎于?A.地图学B.地理学C.计算机科学D.测量学7、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是___ ?A.美国地理信息系统B.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日本地理信息系统D.奥地利地理信息系统8、有关地理系统的论述错误的是 __ ?A.地理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巨系统B.地理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依据C.地理系统就是统一地图学D.地理系统是以哲学思维和高度现代化的技术为支撑的科学体系9、GIS 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是20 世纪?A.60 年代B.70 年代C.80 年代D.90 年代10、GIS 的主要工作方式是?A.批处理方式B.人机对话的交互方式C.模拟方式D.增量方式11、GIS 与机助制图的差异在于?A.是地理信息的载体B.具有存储地理信息的功能C.具有显示地理信息的功能D.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12、有关信息的论述错误的是 ___ ?A.信息具有传输性B.信息具有共享性C.信息具有适用性D.信息具有主观性13、下列哪些属于GIS产品的输出设备?A.键盘B.硬盘C.主机D.显示器14、下列GIS软件中哪一个不是ESRI公司的产品?A.ArcViewB.ArcSEDC.MapXtremeD.MapObject15、地理信息区别与其他信息的显著标志是 ___ ?A.属于属性信息B.属于共享信息C.属于社会经济信息D.属于空间信息16、以下不属于GIS输出设备的是?A.绘图仪B.打印机C.图形显示终端D.图形数字化仪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1、对一幅地图而言,要保持同样的精度,栅格数据量要比矢量数据量A.大B.小C.相当D.无法比较2、有一点实体其矢量坐标为P(,),若网格的宽与高都是2,则P__ ?A.P (5,8)B.P (8,5)C.P (4,7)D.P (7,4)3、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___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C.扫描数字化法D.人工读取坐标法4、矢量结构的特点是___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点栅格化的行列坐标为 __ ?5、下列栅格结构编码方法中,具有可变分辨率和区域性质的是___A. 直接栅格编码B. 链码C. 游程编码D. 四叉树编码6、用数字化仪数字化一条折线,合适的操作方式为___ ?A.点方式B.开关流方式C.连续流方式D.增量方式7、描述地理实体本身位置、形状和大小等的数据为___ ?A.属性数据B.几何数据C.关系数据D.统计数据8、在GIS数据中,把非空间数据称为?A.几何数据B.关系数据C.属性数据D.统计数据9、地理数据一般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是___ ?A.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B.空间特征、地理特征和时间特征C.地理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D.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拓扑特征10、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是___ ?A.拓扑邻接B.拓扑关联C.拓扑包含D.以上三者11、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表示点、线、面地理实体的数据结构是?A.矢量结构B.栅格结构C.拓扑结构D.多边形结构12、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C.改变栅格形状D.减少栅格总数13、对同一幅地图而言,矢量结构与栅格结构相比___ ?A.图形精度高B.图形精度低C.图形精度相当D.无法比14、下列能进行地图数字化的设备是 ___ ?A.打印机B.手扶跟踪数字化仪C.主机D.硬盘15、GIS 所包含的数据均与___ ?A.地理空间位置相联系B.非空间属性相联系C.地理事物的质量特征相联系D.地理事物的类别相联系16、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属于____ ?A.拓扑邻接B.拓扑包含C.拓扑关联D.以上都不是17、栅格结构的特点是___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18、下列既是获取矢量数据的方法,又是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是 ___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扫描仪法C.数据结构转换法D.分类影象输入法19、矢量数据量与表示地物精度之间的关系是___ ?A.数据量越大,精度越高B.数据量越小,精度越高C.数据量越大,精度越低D.以上三者都有可能20、栅格结构与矢量结构相比____ ?A.数据结构复杂,冗余度小B.数据结构复杂,冗余度大C.数据结构简单,冗余度小D.数据结构简单,冗余度大21、下列栅格数据编码方法中,接近矢量结构,不具有区域性质的编码方法是____ ?A.四插树编码B.块码C.游程编码D.链码22、矢量结构与栅格结构相比____ ?A.结构紧凑,冗余度小B.结构紧凑,冗余度大C.结构松散,冗余度小D.结构松散,冗余度大23、在GIS中,明确定义空间结构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A.邻接关系B.关联关系C.包含关系D.拓扑关系24、下列给出的方法中,哪种可获取矢量数据___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扫描法C.遥感信息提取D.手工网格法25、在多边形矢量编码方法中,由点索引与边界线号相联系,以线索引与各多边形相联系的编码方法是__ ?A.多边形环路法B.树状索引编码法C.拓扑结构编码法D.四叉树编码法26、决定了栅格数据的精度A.网格边长B.网格数C.顶点数D.像元27、以下哪种不属于数据采集的方式___ ?A.手工方式B.扫描方式C.投影方式D.数据通讯方式28、在GIS数据中,把非空间数据称为?A.几何数据B.关系数据C.属性数据D.统计数据29、在地理数据采集中,手工方式主要是用于录入___ ?A.属性数据B.地图数据C.影象数据D.DTM 数据30、栅格数据表示地物的精度取决于___ ?A.栅格尺寸的大小B.编码方法C.地物的大小D.数字化方法31、为了唯一标示每个记录,必须有记录的标识符,这个标识符是___ ?A.代码B.主关键字C.辅关键字D.记号32、对于游程长度编码而言,图形程是度与压缩比的关系式 __ ?A.图形越简单,压缩比越高B.图形越简单,压缩比越低C.图形越复杂,压缩比越高D.二者间无关系33、__ 是数据组织的基本对象。
空间数据分析
驱动的地理探索与建模工具,使分析处理过
程中多维复杂性不被忽略.
3)高性能计算机的出现,使复杂数据处理的
空间分析成为可能.
4)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成为空间分析的范例
空间分析的研究内容 1)空间数据模型与地理世界的表示 2)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3)空间数据的性质
4)空间数据分析的点模式方法 5)面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与空间回归模型 6)空间连续数据的分析方法 7)地图代数与栅格数据建模技术
度来表示这个多边形区域内的降雨强度
泰森多边形的特性是:
1),每个泰森多边形内仅含有一个离散点数据; 3),位于泰森多边形边上的点到其两边的离
2),泰森多边形内的点到相应离散点的距离最近; 散点的距离相等
2.1.2 GIS空间数据模型---矢量与栅格 离散对象与连续场只考虑了地理现象的概念 或方式,不能以数字的形式表示地理数据. 1)栅格数据 栅格表示中,地理空间被划分成矩形单元格 矩阵,所有的地理变化通过对单元格赋予性质或
空间分析的概念与研究进展 1.空间分析的概念
4种相互联系的空间分析概念:空间数据操作,
空间数据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空间建模. 1.1空间数据操作 主要应用于GIS中,包括缓冲区分析,距离, 路径,面积计算及空间查询 1.2空间数据分析
空间数据描述性与探索性分析技术与方法,
特别是对规模庞大的数据集,通过数据图形化
更详细的划分如下:
空间表示
变量类型 点 名义(=) 案发地的分类 线 面 表示 土地利用类型
道路是否在修 补
环境保护的功 能区
序数(
,
)
归模型与空间自回归模型被提出,导致空间
计量经济学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空间分析的发展与 GIS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GIS为空间分 析提供了广泛的数据源,空间分析集中体现 在以下4个方面:
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5.1 数字地形模型分析
数字地形模型:
Digital Terrain Model(DTM)是对连续变化的地 形起伏进行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 属性特征的数字表达。包括高程、坡度、坡向及其 他地貌特征等。
简单的说指用数字化的形式表达的地形信息。
DTM
规则格网(Grid)
( 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TIN)
cos
zn
xn2 yn2 zn2
arccos
zn
xn2 yn2 zn2
0 90
坡向:θ
方位角:指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 起依顺时针方向至目标方向线间 的水平夹角。
arctan
xn yn
x
z
φ O
θ
n
y 正北
(2)拟合曲面法 采用二次曲面来拟合局部的地形表面,常采用3*3的格网 来计算中心格网点的坡度和坡向。
坡度 坡向
arctan(
2 x
2 y
)
x y
另一种坡度表示法:坡度百分比
tan
高差 长度 100
(二)曲面面积的计算
地表单元的曲面面积用DEM计算,根据 空间矢量的几何性质,单元曲面面积可 以用该单元边的中点所建立的矢量确定 的法矢量的模定义。
z
nij
y
Pi1, j
数字地形模型高程数据的采集一般有两种途径
1)直接采集。在立体测图仪器上由图像(目前主要 是航空相片)建立立体模型,进行量测,并按指定 格网单元大小直接获得高程数据矩阵;
2)间接采集。在地形图上通过对等高线数字化,并 进行插值计算或按网格单元直接量算而获得。
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名称 产量 铁
1铁
A 鞍山
2
铜
2铜
C 辽阳
3
铝
3铝
B 本溪
4
镁
4镁
A
D 大连
C
叠加结果: 改变点属性内容
ID 名称 人口 面积
A 鞍山
B
B 本溪
C 辽阳
D 大连
点与多边形叠加分析
30
《地理信息系统》
• 当input features是不同的要素类型时(如point和 polygon、line和polygon),输出的结果默认是维 数较低的类型,如line和polygon的默认结果是line, point与line的默认结果是point。
+
政区图
可查询任意区域内的 河流长度及河网密度
32
《地理信息系统》
比较线坐标与多边形坐标的关系,判断线是否落在 多边形内。通常是计算线与多边形的交点,只要相 交就产生一个结点,将原线打断成一条条弧段,并 将原线和多边形的属性信息一起赋给新弧段。
重建线的属性表。 叠加的结果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层面,每条线被它穿
视域通视分析:可视域(ViewShed)
2021/4/10
20
《地理信息系统》
视线通视
2021/4/10
21
《地理信息系统》
观察点
2021/4/10
可视域判断
22
《地理信息系统》
第二节 空间叠合分析
2.1 空间叠合分析的概念 ➢ 空间叠合分析(spatial overlay analysis)是指在相同的 空间坐标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不同地理特征 的空间和属性数据重叠相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 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2024年基于R语言的空间统计分析研究与应用》范文
《基于R语言的空间统计分析研究与应用》篇一一、引言空间统计分析是近年来地理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热门研究领域。
它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从而揭示空间数据的内在规律和模式。
R语言作为一种强大的统计分析工具,为空间统计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基于R语言的空间统计分析的原理、方法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空间统计分析的原理与方法1. 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空间数据是空间统计分析的基础。
R语言提供了多种空间数据处理工具包,如sp包、rgdal包等,可以方便地读取、处理和转换各种空间数据格式。
2. 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是空间统计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
R语言中的spdep包等工具包提供了多种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如全局自相关分析、局部自相关分析等,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空间数据的分布特征和空间关系。
3. 空间插值与模拟空间插值与模拟是空间统计分析的重要手段。
R语言中的gstat包、raster包等提供了多种空间插值和模拟方法,如Kriging插值、样条插值等,可以根据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空间数据进行插值和模拟。
三、基于R语言的空间统计分析在各领域的应用1. 地理学领域的应用基于R语言的空间统计分析在地理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分析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可以研究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人文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和影响因素;还可以进行区域经济、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问题的空间分析和预测。
2. 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环境科学领域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来研究环境问题。
基于R 语言的空间统计分析可以分析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评估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影响范围,预测环境变化的趋势和影响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空间数据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等问题。
3. 社会学领域的应用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往往涉及到人口、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空间问题。
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1、空间分析:基于地理对像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2、尺度:广义尺度是实体、模式化过程在空间化时间上的基准尺寸,从研究和被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尺度是指研究某一现象或事件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或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3、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是对一组或一类地物按缓冲的距离条件,建立缓冲区多边形,然后将这一图层与需要进行缓冲区分析的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所需结果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4、网络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网络系统的抽象表示5、地理空间数据立方体:是一个面向对象的、集成的、以时间为变量的、持续采集空间与非空间数据的多维数据集合,组织和汇总成一个由一组唯度和度量值定义的多维结构,用以支持地理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和决策支持过程6、地理网格:地理网格系统是一种以平面子集的规则分级刨分为基础的空间数据结构,具有较高的标准化程度,有利于开发面向空间数据库和几何操作的更有效算法7、尺度变换:信息在不同尺度范围之间的转换称尺度变换,是将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实现跨越不同尺度的辨识、推断、预测或推绎,包括尺度上推和尺度下推8、泰森多边形:将所有气象站连成三角形,作三角形各边的垂直平分线,每个气象站周围的若干垂直平分线便围成一个多边形,用这个多边形内所包含的一个气象站的降雨强度来表示这个多边形区域内的降雨强度,该多边形就称为泰森多边形9、空间统计分析:是以具有地理空间信息特性的事物或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及变化规划为研究对象,以具有空间分布特点的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的一门新学科。
10、网格gis:网格gis是gis与网格技术的有机结合,是gis在网格环境下的一种应用,它将具有地理分布和系统异构的各种计算机、空间数据服务器、大型检索存储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系统等资源,通过高速互联网连接并集成起来,形成对用户透明的虚拟的空间信息资源的超级处理环境11、地理空间分类:是根据已知的分类模型把数据库中的数据映射到给定类别中,进行数据趋势预测分析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料数据(drink.txt )
16种饮料的热量、咖啡因、钠及价格四种变量
1如何度量距离远近?
如果想要对100个学生进行分类,而仅知道他们的数学 成绩,则只好按照数学成绩分类;这些成绩在直线上形 成100个点。这样就可以把接近的点放到一类。
如果还知道他们的物理成绩,这样数学和物理成绩就形 成二维平面上的100个点,也可以按照距离远近来分类。
i 3,4,5
聚类方法计算实例
(2)找出中非对角线最小元素是1,即,则将与并成一个新 类,记为。 6 X 1 , X 2 G
G (3)计算新类与其它类的距离,按公式: i 6 min(Di1, Di 2 ) i 3,4,5
即将表的前两例取较小的一列得表如下:
G66 X 1 , XDi1 , Di 2 ) i min( 2
G66 X 1 , XDi1 , Di 2 ) i min( 2
i 3,4,5
聚类方法计算实例
最后将G7 和G8合并成G9,上述并类过程可用下图表达。横 坐标的刻度是并类的距离。
总结-本节知识点
§5 空间统计分析
– – – –
1.各类统计专题图 2.集中特征数 3.离散特征数 4.数据的分类分级
i 3,4,5
聚类方法计算实例
(4)找出中非对角线最小元素是1.5,则将相应的两类G3和 G6合并为,然后再按公式计算各类与G7的距离,即将G3, G6相应的两行两列归并一行一列,新的行列由原来的两行 (列)中较小的一个组成,计算结果得表如下:
聚类方法计算实例
(5)找出中非对角线最小元素是2,则将G4与G5合并成G8 , 最后再按公式计算G7与G8的距离,即将G4,G5相应的两行 两列归并成一行一列,新的行列由原来的两行(列)中较小 的一个组成,得表如下: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WWW . SDJTU .
第五章
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内容
§5.1空间数据查询 §5.2空间统计分析 §5.3数字地面模型分析 §5.4空间叠合分析
§5.5空间缓冲区分析
§5.6泰森多边形分析 §5.7空间网络分析
既可以用某一项来分类,也可以同时考虑多项指标来分 类。
聚类分析
对一个数据,既可以对变量(指标)进行分类(相当于对数 据中的列分类),也可以对观测值(事件,样品)来分类 (相当于对数据中的行分类)。
当然,不一定事先假定有多少类,完全可以按照数据本 身的规律来分类。 本 章 要 介 绍 的 分 类 的 方 法 称 为 聚 类 分 析 ( cluster analysis)。对变量的聚类称为R型聚类,而对观测值 聚类称为Q型聚类。它们在数学上是无区别的。
二、属性数据的集中特征数
1、频数和频率 频数:变量在各组出现或发生的次数; 频率: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2、平均数:有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 3、数学期望:反映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
4、中数:有序数据集中出现频率占半数的数据值。
5、众数:众数是具有最大可能出现的数值。
三、属性数据的离散特征数
式来计算分级误差的大小,选择级内离差平方和为最小而级间离差平方
和为极大的一种分级方法为最优。
离差:一组数据中的各数据值与平均数之差称为离差。
五.聚类分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但根据什么分类呢? 如要想把中国的县分类,就有多种方法
可以按照自然条件来分,比如考虑降水、土地、日照、 湿度等,
也可考虑收入、教育水准、医疗条件、基础设施等指标;
§5.8空间距离的量算
§5.9空间分析模型
§2 空间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空间分析的主要手段,贯穿于空间分析的各个主要环
节。
空间统计分析:可包括“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数据的空间
统计分析”。
§5 空间统计分析
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
–
着重于空间物体和现象的非空间特性的统计分析,解决的一个 中心议题就是如何以数学统计模型来描述和模拟空间现象和过
两个距离概念
在计算时,各种点间距离和类间距离的选择是通过统计 软件的选项实现的。不同的选择的结果会不同,但一般 不会差太多。
向量x=(x1,„, xp)与y=(y1,„, yp)之间的距离或相似 系数:
欧氏距离: Euclidean
( xi yi ) 2
i
平方欧氏距离: Squared Euclidean
4、变差系数: 用来衡量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变化的程度,它是无 量纲的量。 为标准差除以平均数取百分。
三、属性数据的离散特征数
3、 方差与标准差 1) 方差: 是以离差平方和除以变量个数求得的。 2) 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4、变差系数: 用来衡量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变化的程度,它是无 量纲的量。 为标准差除以平均数取百分。
空间机制。
§5 空间统计分析
数据的空间统计分析:
−
直接从空间物体的空间位置、联系等方面出发,研究既具 有随机性又具有结构性,或具有空间相关性和依赖性的自
然现象。
−
凡是与空间数据的结构性和随机性,或空间相关性和依赖 性,或空间格局与变异有关的研究,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最
优无偏内插估计,或模拟这些数据的离散性、波动性,都
程,即将地理模型转换成数学统计模型,以便于定量描述和计
算机处理。
–
着重于常规的统计分析方法,尤其是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空间
数据的处理。
–
而空间数据所描述的事物的空间位置在这些分析中不起制约作 用。
§5 空间统计分析
如趋势面拟合:被广泛应用于地理数据的趋势分析中,但在这
种分析中,仅考虑了样本值的大小,而并不考虑这些样本在地 理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间的位置关系。
( xi yi )2
i
Block(绝对距离): Si|xi-yi|
类Gp与类Gq之间的距离Dpq
最短距离法: 重心法:
Dpq min d ( xi , x j )
Dpq min d ( xp , xq )
最长距离法: Dpq max d ( xi , x j ) 1 类平均法: Dpq x d ( xi , x j ) n1n2 xi Gp j Gq
从这个意义上讲,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在很多方面,与一般的
数据分析并无本质差别。
对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则必然要依托于地理空间进
行,在很多情况下,分析的结果以地图方式来描述和表达的。
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尽管在分析过程中没有考虑数据抽样点的 空间位置,但描述的仍然是空间过程,揭示的也是空间规律和
1如何度量距离远近?
三维或者更高维的情况也是类似;只不过三维以上的图 形无法直观地画出来而已。
在饮料数据中,每种饮料都有四个变量值。这就是四维 空间点的问题了。
两个距离概念
按照远近程度来聚类需要明确两个概念: – 一个是点和点之间的距离 – 一个是类和类之间的距离 点间距离有很多定义方式。最简单的是歐氏距离。 当然还有一些和距离相反但起同样作用的概念,比如相 似性等,两点越相似度越大,就相当于距离越短。
§5 空间统计分析
只介绍基本统计量的计算和常用的统计数据的征数 属性数据的离散特征数
–
–
统计数据的分类分级
聚类分析
一、统计图表分析
一、统计图表分析-演示
一、统计图表分析
统计表格是详尽地表示非空间数据的方法,不直观,但可提供详 细数据,便于对数据进行再处理。
两个距离概念
由一个点组成的类是最基本的类; 如果每一类都由一个点组成,那么点间的距离就是类间 距离。但是如果某一类包含不止一个点,那么就要确定 类间距离, 类间距离:是基于点间距离定义的,比如两类之间最近 点之间的距离可以作为这两类之间的距离,也可以用两 类中最远点之间的距离或各类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来作为 类间距离。
注:最短和最长距离法结果一样(一般不一定一样)
聚类方法计算实例
例1 设抽取五个样品,每个样品只测一个指标,它们是 1,2,3.5,7,9,试用最短距离法对五个样品进行分 类。
(1)定义样品间距离采用绝对距离,计算样品两两距 离,得距离阵如下:
G66 X 1 , XDi1 , Di 2 ) i min( 2
–
5.聚类方法
作业
1.常用统计专题图有哪些类型?
2.GIS的统计专题图与普通的统计专题图有何区别? 3.按类间最长距离法 ,计算例题。
四、统计数据的分类分级
1、系统聚类法:根据距离,将相似的样本归为一类,把差异大的 样本区分开来。
距离:表示相似程度, 欧氏距离 绝对值距离
3 4
9
2
8
1
5
7
6
相似系数距离
九大农业区聚类分析
2、最优分割分级法—针对有序样本或可变为有序(排 序)的样本
对于每种分级,可按定义为各级内数据的离差平方和之和的误差函数公
0 7 0 D 0 (d ij ) 1 6 0 例:5个样品距离阵 令Dk为系统聚类法种第k次合并时的距离,如 9 3 8 0 {Dk}为单调的,则称具有单调性.前面只有重心 和中间距离法不具有单调性. 8 5 7 4 0 步骤: 最短距离法 最长距离法 阶段 bk(第k阶段类的集合) Dk Dk D(0) (1)(2)(3)(4)(5) 0 0 D(1) (1,3)(2)(4)(5) 1 1 D(2) (1,3)(2,4)(5) 3 3 D(3) (1,3)(2,4,5) 4 5 D(4) (1,3,2,4,5) 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