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夺冠】高考语文总复习语文 专题检测卷(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卷(十)文言文阅读——传记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
父浑,凉州刺史。
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
”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
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
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
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
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
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
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
”戎每与籍为竹
林之.游,戎尝后至。
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
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然议者尤之。
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
性至孝,不拘礼
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
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
”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
”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
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列传》)
注:①虓(xiāo),怒吼。
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奇:认为……奇异
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适:往,到
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减:不如,比不上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坐:犯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戎尝与.阮籍饮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以.母忧去职不赂者以.赂者丧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 )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④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
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A.①②⑥B.①③⑤
C.②⑤⑥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
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
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高进之,沛国人。
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
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
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
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
”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
辟行军司马。
居五日,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从道济征桓玄,得
首将王雅,败桓兵于奔牛塘,又杀路雍岐,得天子旌节与桓所乘舟。
事平,以功让道济。
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
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道济惊问,进之曰:“公欲辅宋,则少帝不废,琅琊王不立,天下非宋有也,故必废。
如欲自取,则长乱阶,逢愚君,修德布惠,招罗腹心,天子非公而谁,故必不废。
”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
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乃与
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
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
”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
”遂请护粮,乃免。
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
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
亦不相负。
”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
”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此大宋之光。
”坐地就刑,神色不变。
进之无眷属,仆鲁健从进之死,故无收其尸者。
薛彤下沛人,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之布指算,不爽.爽:差错
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刑:宰杀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伺:等候
D.道济趋.下阶趋:快走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
①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②事平,以功让道济③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④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⑤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⑥遂请护粮,乃免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晁错,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峻直刻深。
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数上书,孝文时,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
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
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之.,从颍
川来,谓错曰:“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汝何为也?”晁错曰:“固
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汝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
”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
盎进说斩错。
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招错。
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
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
还,谒见上。
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且臣
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
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
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
吾亦恨.之。
”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改)
注:郡:指诸侯国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错常数.请间言事数:多次
B.口让.多怨,汝何为也让:责备
C.吾不忍见祸逮.身逮:及、殃及
D.吾亦恨.之恨:痛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辩得幸太子故请削地以.尊京师
B.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错父闻之.,从颍川来
C.削其.地,收其枝郡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D.臣窃为.陛下不取也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属于导致晁错死亡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②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③(错父)遂饮药死④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⑥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受到皇帝的器重。
景帝时,他受宠超过九卿,当时许多法令多是由他更改修定的。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削弱诸侯,文帝没有听从,但很赏识他的才能。
景帝即位后,采纳了他削藩的政治主张。
C.晁错的父亲担心削藩会危及儿子的性命,从家乡赶来极力劝阻。
看到儿子一意孤行,晁父因伤心而自杀。
D.当听到邓公分析吴楚借诛杀晁错之名而行谋反之实、错杀晁错带来的严重后果后,汉景帝同意邓公的看法。
5.断句与翻译。
(1)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性谦虚,每为人作
匠,取散夫价。
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父抱笃疾弥年,原
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
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
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
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
自此迄终,三十余载。
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
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
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
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
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
邻曲惭愧,无复取者。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
”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
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太守王僧郎察孝廉,不就。
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
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
”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终不肯纳。
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禀:赐与
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闲:熟习
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直:报酬
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爨:做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
A.唯餐盐饭而已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B.父抱笃疾弥年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C.于母前,示有所啖岂可减溉田之水
D.原平乃拜而受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
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
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
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
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
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在偷盗。
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
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
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郎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
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以唐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以其贫老邪,耄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
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
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
同舍生夜读,倦睡去。
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
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
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
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
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县吏怪.其意气。
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
书生也。
”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
吴中子弟多轻儇③,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
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
议论古今,意气慷慨。
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
补学官弟子员④,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
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
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
颜色。
笑骂纷集,殊不为意。
其自信如此。
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
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①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
②青紫:古代公卿绶带之色,这里借指高官显爵。
③轻儇:轻佻,不庄重。
④弟子员:县学的生员。
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戚:忧愁
C.县吏怪.其意气怪:责怪
D.见其面.斥人过面:当面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悠然自得。
B.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考查的是动词“奇”的意动用法,属词类活用,是考查的热点,基本年年设题。
B项考查“适”的常用义项。
C项“减”考查的是非常用义项。
D项的“坐”,“判罪、定罪”的意思,而非“犯罪”。
答案:D
2. 解析:A项的“而”,均为连词,第一个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第二个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B项的“与”,第一个是介词,可译为“和,跟”;第二个是连词,可译为“和”。
此题主要是考查词性,即用法;C项的“之”,第一个为句中音节助词,可不译;第二个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
答案:D
3.解析:②句表现王戎勇敢,很有胆识。
④句表现王戎清廉,不接受别人资助。
⑥句是对王戎政绩的评价。
答案:B
4.解析:本题着眼点在对“或观弈棋”的翻译和理解上。
C项错在“经常下棋娱乐”,原文只是“有时观”,即“有时观看别人下棋”。
答案:C
5.解析:(1)考查“异”字的意动用法,属于词类活用,是翻译的一个重点。
还有“何如”的翻译。
(2)句中“过”为“路过”,“问计将安出”为宾语前置句,“安出”即“出安”,出什么。
(3)句中“虽”为“虽然”,两个“是”均为代词“这”的意思。
“然为清慎者所鄙”,考查“为……所”这一被动句式。
答案:(1)王戎感到很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什么样的人?”
(2)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有何计策。
(3)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因此损害了名声。
参考译文: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
父亲王浑,是凉州刺史。
王戎幼年聪明,神采飞扬。
看太阳眼睛不花,裴楷发现后看着他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像山崖下的电光。
”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戏,猛兽在栅栏里吼声震地,众人都吓跑了,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动,神色镇定。
魏明帝在阁上见到而称奇。
又曾与一群儿童在路旁玩耍,见到李子树上有很多果实,大家争着去摘,唯独王戎不去。
有人问他原因,王戎说:“树在路边而果实多,必定是苦李。
”摘到后果然是苦的。
阮籍与王浑是朋友。
王戎十五岁时,跟随父亲王浑在郎舍。
王戎比阮籍年轻二十岁,而阮籍与他结交。
阮籍每次去王浑处,一会儿就走,去看王戎,很久才出来。
阮籍对王浑说:“濬冲清洁高尚,非你可比。
与你说话,不如与阿戎交谈。
”等到王浑死在凉州,旧交的官吏赠送几百万钱,王戎推辞不接受,因此名声远扬。
王戎曾与阮籍饮酒,当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座,阮籍因为酒少,不给刘昶斟酒,刘昶没有遗憾的样子。
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什么样的人?”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不能不和他一起饮酒;如果不如公荣,就不敢不一同饮酒;唯独公荣可以不和他一起饮酒。
”王戎常与阮籍作竹林之游,王戎曾后到。
阮籍说:“俗人又来败坏我的兴致。
”王戎笑着说:“你的兴致也太容易败坏了!”
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有何计策。
王戎说:“道家有这样的话,‘做而不居功’,建立功业不难,保住功业就难了。
”等到钟会失败,议论的人认为这是有见解的言论。
(皇帝)召王戎为侍中。
南郡太守刘肇用五十端筒中细布贿赂王戎,被司隶纠劾,由于知道但没接受,所以没有论罪,然而议论的人指责他。
皇帝对朝中大臣说:“王戎的行为,难道是怀有私心贪得吗?而是不愿做异于他人的事罢了!”皇帝虽然以这样的话解释,然而被清廉的人所鄙视,王戎因此损害了名声。
王戎任职虽然没有特殊才能,但治理有方。
后来升任光禄勋、吏部尚书,因母亲丧事离职。
他生性极孝,不拘于礼法,饮酒吃肉,或看人下棋,然而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
当时和峤也在为父亲服丧,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但哀伤没有超过王戎。
皇帝对刘毅说:“和峤哀伤超过礼制,让人为他担忧。
”刘毅说:“和峤虽然睡草席吃稀饭,但不过是生孝。
至于王戎,那是所谓的死孝,陛下该先为王戎担忧。
”王戎先前有呕吐的疾病,居丧期间呕吐更重。
皇帝派医生为他治疗,并赐给他药物,又断了宾客。
永兴二年,在郏县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二、
1.解析:C项的“伺”应为“窥伺、窥探、观察”之意。
答案:C
2.解析:①是叙述三人之间的关系,此处仅是普通的叙事,与人物计谋无关;②是叙述高进之谦逊的品德,与计谋无关;③是叙述高进之善于制造战具,也与计谋无关。
答案:D
3.解析:A 项所叙述的事件时间颠倒,高进之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不是发生在高进之十三岁的时候的事情,而是之前。
答案:A
4.解析:(1)题考查的重点在于“忍”和“怨”,其中“忍”在《鸿门宴》中有“君王为人不忍”一句。
(2)“设备”为古今异义,不可理解为现代汉语中的“设备”意。
“悉”在中学课本中多次出现,如《出师表》中有“悉以咨之”。
(3)“死友”“死君”的“死”是为动用法,如《陈涉世家》有“死国可乎”。
答案:(1)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2)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3)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参考译文:
高进之是沛国(今江苏沛县)人。
他的父亲高瓒,会拳脚有气力,曾去给朋友送丧,回来的时候,朋友的妻子被土匪抢走,高瓒去救她,杀了七人,而朋友的妻子也刎颈而死,高瓒
于是亡命江湖。
高进之十三岁时,母亲刘氏去世,安葬完毕,他四处奔走,寻找父亲,但没有找到,于是去拜见征北将军刘牢之。
刘牢之正在举行宴会,高进之进入帷帐,推走了刘牢之的上客占据了他的座位,大吃大喝,满坐人都很吃惊。
刘牢之向他行礼,询问他所擅长的地方,高进之说:“我善于算出秘密的数字。
”刘牢之问部下铠甲、兵器、粮草的数量,高进之掐指一算,一点都不差,于是任命他为行军司马。
过了五天,高进之说:“刘公好猜疑而且不宽容忍让,怨恨别人而且容易叛变,自己如果不离开,一定会遭到祸害。
”于是离开了刘牢之。
他与下沛人薛彤为友,因为薛彤和檀道济友好,他们三人,知投义合,杀死牲畜结成生死之交。
跟从檀道济讨伐桓玄,俘虏了敌人的大将王雅,在奔牛塘打败了桓玄的军队,又杀掉了路雍岐(人名),获得了天子的旌节以及桓玄所乘的船。
事情平定后,把功劳让给檀道济。
围攻广固(地名)的时候,高进之制作了攻城的器具,非常精巧,广固被平定后,任命他为广固相(官职名)。
徐羡之、傅亮等人企图废掉皇帝另立一个,招来檀道济,檀道济和高进之商议,高进之说:“您打算效仿霍光吗?还是效仿曹操?效仿霍光的话,就废掉皇帝;效仿曹操,就不要废。
”檀道济吃惊的询问,高进之说:“您如果想辅佐宋王(刘裕),则少帝不能废掉,不把琅琊王立为皇帝,天下就不是宋王所有,所以一定要废掉少帝。
如果您想自己做皇帝,就要保持长久的政治环乱,找一个愚昧的皇帝,您修德布施恩惠,招罗心腹,天子不是您的还是谁的?所以一定不要废掉少帝。
”高进之这时候握着腰间的佩刀侍立在檀道济身边,不同的意见的人,就杀掉。
檀道济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果有二心,就让上天立即灭亡我。
”于是和高进之商定,既不充当牵头的人,亦不阻止徐羡之等人的图谋。
等到谢晦叛乱的时候,士兵锐气很足,檀道济非常担心,高进之仿冒檀道济的笔记给谢晦写信,和他联盟,谢晦很高兴,没有作防备,发动全部精锐兵力沿江而下。
高进之于是走小路到江陵,扬言说:“檀江州(檀道济)率领重兵在江中打败了谢晦,斩了他的头颅来宣告天下。
”所以谢晦的党羽听说后都解散了,谢晦的部下都闭门拒绝他来投奔,事情平定后,任命他为司空参军。
后来到彦之(人名)讨伐北魏,听说了高进之的名气,请求他同去,高进之告诉仆人说:“到公一定会失败,我说出来就是惑乱军心,不说就会跟着受到祸害。
”于是请求担任护粮的官职,才幸免于难。
檀道济晚年害怕遭到陷害,他的夫人刘氏派丫环来请教高进之,高进之说:“道家讲究不要太盈太满,就算这样灾祸依然也有无法避免的。
但是司空(檀道济)功名盖世,如果死得其所,也不亏了。
”刘夫人哭着告诉了檀道济,檀道济更加狐疑,没多久,他们就被捕了,檀道济目光如炬,脱下头巾扔在地上说:“你损坏了自己的万里长城!”薛彤说:“身经百战而死,这不是意外的事。
”高进之捋着胡子笑着说:“我家几代都是农民,我父亲为了义气味朋友而死,我因为忠诚为皇上而死,这是大宋的光荣。
”坐在地上接受死刑,神色不变。
高进之没有家眷,他的仆人鲁健跟随高进之一起死了,所以没有人来为他收尸。
薛彤死后,他的儿子背着他的尸骨回家安葬。
三、
1. 解析:恨:遗憾,悔恨。
答案:D
2.解析:C项“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表领属,他们的;A项“以”,前者介词,因为;后者连词,表目的,来、用来;B项“之”,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这件事;D项“为”,前者动词,认为;后者动词,担任、做……官。
答案:C
3.解析:③错父“饮药死”不是导致晁错死亡的原因,⑥是晁错死时的状况,不是原因。
答案:D
4.解析:极力劝阻的目的不仅是担心儿子,而且是整个晁氏家族的安危,也怕祸及自身。
答案:C
5.解析:(2)①用事:掌权;疏:使动用法,使……疏远;②卒:通“猝”,突然;杜:堵塞。
答案:(1)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2)①你一掌权,就侵犯诸侯利益、分割诸侯土地,使别人的亲人疏远。
②计划才刚刚实施,(晁错)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就)堵住了忠臣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