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

合集下载

隶书《西狭颂集字对联》,堪称隶书之典范,汉隶之正宗

隶书《西狭颂集字对联》,堪称隶书之典范,汉隶之正宗

隶书《西狭颂集字对联》,堪称隶书之典范,汉隶之正宗
《西狭颂》书体规范、方圆饱满、曲直变换、舒展多姿,已具波磔之笔法,但不少字还有篆书结构。

结体方整雄伟,庄严浑穆,笔力稳健,兼备蓄势待发之气韵,于方整中又带圆融,敦厚笃实,气韵浑厚,气魄宏伟,堪称隶书之典范,汉隶之正宗。

《西狭颂》被奉为汉隶之圭臬的杰作,在中国书法史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而备受历代书家推崇,凡研习书法者,多必用心临摹此帖,细细揣摩汉隶之神韵。

对后世特别是近现代的书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今后,它仍然是研究书法、学习隶书者实地观摩、领悟、修习的圣地,具有历久弥珍的永恒魅力。

谷城迹黄石衡阳咏愚溪
大智不讳过峻德无狭行
治国无强弱爱民无智愚
明经能卫道蓄德不趋官
阁峻惟云宿门清有月来
吏治美两汉云山书六朝
政减民乃悦官卑人则高
政成膺厚福世治息危行
正义不阿世大德常下人
平方约月面对数测山颠
五美备二难并四时若百姓宁
峡谷危崖常驻清风明月为缘
《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成县县城以西十三公里的天井山峡谷中,
刻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由当时“从史位”的下辨道(今成县)人仇靖撰文并书丹。

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穿越千年时空,隐于深山人未识,直至北宋,才引起世人瞩目。

在此峡谷中,还有汉代耿勋碑及宋、明、清、民国摩崖石刻20多处,由此形成了以《西狭颂》为核心的摩崖石刻群。

《西狭颂》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并称为书法“汉三颂”。

篆书五言楹联书法作品欣赏

篆书五言楹联书法作品欣赏

篆书五言楹联书法作品欣赏
你们有没有见过特别漂亮的书法呀?今天呀,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些篆书五言楹联的书法作品,感受一下它们的独特魅力哟!
你看这幅篆书五言楹联书法作品,它写在一张宣纸上呢。

那宣纸摸起来软软的,有点儿像我们平时用的手绢,但是比手绢要厚实一些。

上面的字呀,一笔一划都写得特别工整,就好像一个个小士兵在排队站岗呢。

每一个字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样,活灵活现的。

比如说那个“山”字,写得就像一座真正的山峰,稳稳地站在那儿,让你感觉仿佛能看到山上的树木和石头。

再瞧瞧这幅。

这幅作品的颜色有点淡淡的,就像清晨的薄雾一样,给人一种很柔和的感觉。

楹联上的字大小均匀,排列得整整齐齐。

其中有个“水”字呀,写得弯弯的,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在流淌,仿佛你都能听到溪水潺潺的声音呢。

看着这些字,就好像走进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里。

还有一幅呀,它的笔画特别粗,就像一个个强壮的大力士。

这些字写得很有力量,好像在向我们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比如说那个“云”字,写得飘飘悠悠的,仿佛真的有一朵云彩在天空中飘荡。

看着看着,你是不是也觉得自己好像飞到了云端,和云彩一起玩耍啦?
篆书五言楹联书法作品真是太有趣啦!它们就像一个个神奇的小世界,等着我们去发现其中的美好。

下次再看到这样的书法作品,可要好好欣赏一番哟!。

赵之谦隶书春联

赵之谦隶书春联

赵之谦隶书春联1.春风拂面桃花开,神州瑞气满园来。

2.喜气洋洋过新年,万象更新福寿全。

3.瑞雪纷飞兆丰年,红梅傲立映新天。

4.辞旧迎新福禄寿,接踵而至吉祥瑞。

5.欢欢喜喜过大年,阖家团圆乐无边。

6.喜气盈门万事顺,福星高照吉祥年。

7.春回大地百花香,国泰民安日月长。

8.丹桂飘香庆丰收,红梅傲雪兆新春。

9.新春佳节福满堂,阖家欢乐喜洋洋。

10.金鸡报晓迎新年,玉兔呈祥乐未央。

11.年年有余事事顺,岁岁平安步步高。

12.春暖花开喜气浓,秋高气爽福寿隆。

13.五谷丰登家家喜,四时吉祥户户春。

14.新年新气象新春,好景好风光好梦。

15.春满神州福满园,国运昌隆万众欢。

16.福禄寿喜齐聚首,吉祥如意共团圆。

17.迎春接福庆新春,辞旧岁岁岁平安。

18.瑞雪纷飞兆丰年,春风拂面桃花艳。

19.新年新岁新气象,万象更新福寿长。

20.玉兔呈祥家家乐,金龙兆福步步高。

21.欢欢喜喜迎新年,快快乐乐过春节。

22.岁岁平安万事顺,年年好运吉祥瑞。

23.春风化雨万物生,秋月映江天地清。

24.丹桂飘香又一年,国运昌隆万众欢。

25.新年新春新气象,好景好梦好时光。

26.红梅傲雪兆丰年,绿柳垂丝春意满。

27.金鸡报晓迎新年,玉兔呈祥乐未已。

28.春风拂面桃花艳,秋月映江天地宽。

29.新年新岁新开始,吉祥如意好运来。

30.辞旧迎新福禄寿,接踵而至喜气洋。

31.春回大地百花香,国泰民安日月长。

32.万事如意步步高,合家欢乐乐无边。

33.年年有余大吉昌,岁岁平安福寿长。

34.金鸡报晓迎春早,玉兔呈祥好运来。

35.喜气洋洋过春节,阖家团圆乐融融。

36.瑞雪纷飞兆丰年,春风拂面花满园。

37.辞旧迎新万事顺,吉祥如意福临门。

38.新春佳节福星照,阖家欢乐好运来。

39.红梅傲雪映新天,绿柳垂丝春意浓。

40.金鸡报晓迎新年,玉兔呈祥好运连。

41.年年有余事事顺,岁岁平安福寿添。

42.欢欢喜喜迎新年,团团圆圆合家欢。

43.新年新春新气象,佳景佳肴好运来。

驿山碑或礼器碑条幅五言绝句

驿山碑或礼器碑条幅五言绝句

驿山碑或礼器碑条幅五言绝句
驿山碑或礼器碑条幅大多都是五言绝句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等,是中国东汉重要碑刻。

东汉永寿二年立。

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神行八表穆天子节立四朝颜鲁公卦尚太玄争五鹿,文宗左传绝三韦谢傅高名繇慎重,袁郎小品极空灵文绝八代韩京兆,义重三家魏信陵,十年造作薄文字,一世旁皇兆卦符,临秦石鼓工玄穆,咏汉文风信雅达,淳义温颜仁者语,朝钟莫鼓静之门,天与厥福,不争不倍,人尊其道,如镜如师,树八百桑,传家翊后吐五千字,与世开蒙,日有所修,年有所进,亲而不偃,高而不凌,曰处曰出,居心不二,其丹其紫,在水则汙,时离旧宇,邻有巢氏居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礼器碑》中正典雅,法度森严,飘逸而不失沉着,规整而不失畅快。

笔画以瘦硬为主,粗细变化明显,尤其是部分捺画,劲健有力,干脆利落,粗与细之间形成明显反差,平正于外,奇崛于内,体势变化看似平淡,而结体细细推敲却并不简单,布局疏朗,而字字重心稳固,通篇骨力通达,神完气足。

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

本文引用了书法报图片编辑的集字对联,方便书友练习。

伊秉绶隶书书法合集

伊秉绶隶书书法合集

伊秉绶隶书书法伊秉绶,清乾隆十九年——嘉庆二十年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

福建汀洲人,故人又称“伊汀洲〞。

幼秉庭训,从师阴承方,讲求立心行己之学。

〞后受大学士朱珪的赏识与纪晓岚的器重,拜纪为师,又拜当时最负盛名的书法家刘墉为师学书法。

擅长隶书。

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你有用!欣赏图片1图片2图片3伊秉绶书法简介姓名:伊秉绶个人简介:伊秉绶,清乾隆十九年——嘉庆二十年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

福建汀洲人,故人又称“伊汀洲〞。

其父伊朝栋,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御史、光禄寺卿。

史称伊秉绶“通程朱理学,幼秉庭训,从师阴承方,讲求立心行己之学。

〞后受大学士朱珪的赏识与纪晓岚的器重,拜纪为师,又拜当时最负盛名的书法家刘墉为师学书法。

伊秉绶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

嘉庆四年任惠州知府,因与其直属长官、两广总督吉庆发生争执,被谪戍军台,诏雪后又升为扬州知府。

在任期间,以“廉吏善政〞著称书法评价:伊秉绶生前善书,兼喜绘画、篆刻,亦工诗文。

?清史列传?谓:“秉绶工八分隶。

〞?国朝先正事略?谓其“隶书愈大愈见其佳,有高古博大气象。

〞与邓石如并称“南伊北邓〞,又与桂馥齐名。

以其“隶书超绝古格,在清季书坛放一异彩〞而被后人瞩目,评价甚高。

清?昭代尺牍小传?谓“墨卿书似李西涯,尤精古隶,独不喜赵文敏,盖不以其书也。

〞焦循?雕菰楼集?谓“公之起居言笑,蔼然君子儒也。

时濡墨作隶书,如汉魏人旧迹。

〞赵光?退庵随笔?谓:“伊墨卿、桂未谷出,始遥接汉隶真传。

墨卿能脱汉隶而大之,愈大愈壮。

〞蒋宝龄?墨林今话?谓:“伊秉绶尤以篆隶名当代,秀劲古媚,独创一家,楷书亦入颜平原之室。

〞何绍基?东洲草堂诗抄?赞伊秉绶:“丈人八分出二篆,使墨如漆楮如简。

行草亦无唐后法,悬崖溜雨弛荒藓。

不将俗书薄文清,觑破天真关道眼。

〞包世臣?艺舟双楫?谓:“余初识宁化伊墨卿太守秉绶于袁浦。

墨卿,刘诸城之弟子也。

赵之谦写对联:强悍得有点不讲理……法帖

赵之谦写对联:强悍得有点不讲理……法帖

赵之谦写对联:强悍得有点不讲理法帖清赵之谦隶书七言联经典014 春拍成交价103.5 万元作品鉴赏赵之谦三、四十岁间有十年左右时间在北京度过,曾和一批书画好友结宣南画社以交流研讨。

此联为吴子实书,吴氏同治七年中进士后任职北京,此联当是赵之谦在京时书赠。

书字结构用笔在魏碑体貌中参以行书笔意,故刚柔灵动,一变魏体板实之感。

是其的笔且保存极精者。

上款人子实或为吴宝恕(1832-1890 ),江苏吴县(今苏州)人。

字子实,号桂诜,室名洁斋。

同治七年(1868 )进士,官编修,侍讲学士,曾经陕西、广东乡试考官。

1875 年任广东学政。

著《洁斋遗稿》等。

工行书、楷书,端方严正。

清赵之谦行书五言联嘉德2013 秋拍成交价80.5 万元作品鉴赏赵之谦作品最多、传世最广的是行书。

35 岁前作品多行书,皆自颜体,细审之,与何绍基有同出一辙者,温文尔雅,雄浑而洒脱。

赵之谦北魏风行书是其独创,前无古人。

邓石如开北魏书风气,而其行草则不作中锋行笔,而用卷锋,裹笔而行。

包世臣亦然,字型则未脱唐人风范。

唯有赵之谦,始将北魏书笔法直接运用到行书之中。

因此,它没有前人所遗留下的“参照物”,而且由于北魏书独特的用笔方法:卷锋加侧锋转换为中锋,很难于连贯。

对此,赵首先是在“文稿”小行书,或者说小字落款中得以解决。

40 岁前后的款书已经自然老到而全然无生硬之处,虽笔力还不够浑厚,而行笔已无不畅。

从某种意义上讲,其行书作品的完全成熟要晚于正书、篆书以及隶书,是最后才得以羽化成形的。

45 岁以后,心手双畅,已能随心所欲,故而一任自然,从笔驱毫,挥洒自如。

赵之谦曾自称:“行书亦未学过,仅能稿书而已”。

其实赵之谦晚年作品中行书占八九成,是其作品之重心。

只是世间以北魏正书论赵之谦,而忽略其它书体,以至于视北魏风行书为“赵之谦北魏书”,而不予以区别。

大凡有成之书家,必自正书入,而以行书结。

清赵之谦隶书四言联嘉德2009 秋拍成交价78.4 万元作品鉴赏赵撝叔此联,隶、魏相间,遒逸而时露方折,韧而有骨,妍而入雅。

[隶书对联书法作品欣赏]对联书法

[隶书对联书法作品欣赏]对联书法

[隶书对联书法作品欣赏]对联书法对联书法一:对联大全书法上下对等,是对联的基本要求。

做到了这点,只算是“工”,还没有达到“化”,艺术境界不会高。

书法对联篇一: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皇抢歉巍上联: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联: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联:溪西犀喜戏。

下联:囿右鼬悠游。

上联:鸡饥争豆斗。

下联:鼠暑上梁凉上联:泥肥禾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

注:此联谐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长’。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注: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

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娃挖蛙出瓦。

下联:妈骂马吃麻。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下联:游西山拿衣衫衣衫落西山惜善衣衫下联: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新联:过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无情)新联:过桐岩射彤雁彤雁毙桐岩痛焉彤雁(无情)新联:进北京献白金白金藏北京百斤白金(本原)注:九畹:三峡的九畹溪。

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上联: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行行行行行行行注:上联一、三、五、六字读chang。

二、四、七字读zhang 下联一、三、五、六字读hang。

二、四、七字读某ing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媳妇提锡壶,锡壶漏,媳妇怒。

下联;和尚立河上,河上崩,和尚奔。

上联:饥鸡盗稻童筒打。

下联;暑鼠凉梁客咳惊。

上联: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

下联;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

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

下联;刘伶饮酒不留零。

上联:雨打沙滩,沉一渚,阵一渚。

下联;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上联:指挥烧纸,纸灰飞上指挥头。

下联;修撰进馐,馐馔饱充修撰腹。

上联:牧童伐木,木打牧童双目木。

下联;梅香烧煤,煤抹梅香两眉煤。

上联:移椅倚桐同赏月。

下联;点灯登阁各攻书。

对联书法二:2022年书法春节对联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

隶书春节对联书法欣赏集锦

隶书春节对联书法欣赏集锦

隶书春节对联书法欣赏隶书春节对联书法欣赏集锦春联是我国民间接受度最高的'一种对联。

古往今来,有不少名人撰写的春联读来意趣盎然、兴味无穷,给新春佳节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隶书春节对联书法欣赏,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隶书春节对联书法欣赏篇11、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吉祥如意2、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3、上联: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下联: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横批:山河壮丽4、上联:春满人间欢歌阵阵下联:福临门第喜气洋洋横批:五福四海5、上联:红梅含苞傲冬雪下联:绿柳吐絮迎新春横批:欢度春节6、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7、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下联: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鸟语花香8、上联:事业辉煌年年在下联:锦绣前承步步高横批:心想事成9、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10、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11、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12、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13、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14、上联: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下联: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横批:恭贺新春15、上联:春联对歌民安国泰下联:喜字成双花好月圆横批:国泰民安16、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17、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18、上联:壮丽山河多异彩下联:文明国度遍高风横批:山河壮丽19、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20、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隶书春节对联书法欣赏篇21、壮丽山河多异彩文明国度遍高风横批:山河壮丽2、多劳多得人人乐丰产丰收岁岁甜横批:形势喜人3、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4、迎喜迎春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吉祥如意5、高居宝地财兴旺福照家门富生辉横批:心想事成6、占天时地利人和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7、日日财源顺意来年年福禄随春到横批:新春大吉8、迎新春江山锦绣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9、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洋洋伴福来横批:财源广进10、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11、大地流金万事通冬去春来万象新横批:欢度春节12、春归大地人间暖福降神州喜临门横批:福喜盈门13、大地歌唤彩云满园春关不住横批:春色满园14、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15、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辞旧迎新16、内外平安好运来合家欢乐财源进横批:吉星高照17、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横批:万事如意18、家过小康欢乐日春回大地艳阳天横批:人心欢畅19、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20、财连亨通步步高日子红火腾腾起横批:迎春接福21、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22、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横批:春风化雨23、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24、事事如意大吉祥家家顺心永安康横批:四季兴隆25、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四季平安26、福星高照全家福省春光耀辉满堂春横批:春意盎然27、共享锦绣年华相伴健康天使横批:福如东海28、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万象更新29、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30、大顺大财大吉利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31、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隶书春节对联书法欣赏篇31、上联:大顺大财大吉利,下联:新春新喜新世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1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2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3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4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5
隶书的美学内涵:
解读隶书的美学内涵和产生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对隶书本体的深层认知。

通常,是从现存的汉碑和简牍两种载体来认识隶书的。

但是,通过汉碑和简牍两种载体来认识隶书还远远不够。

因为这样还无法认识隶书美学内涵的形成渊源。

因此,要将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置放在秦汉文化背景中去解读,探求出隶书美形成的文化和思想渊源。

也只有这样,才算了解了一些隶书的传统。

在两汉,隶书不但通过隶变过程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同时还有着向草率和规范两极方向发展的整体趋势。

一方面,隶书在过分强调书写便利的极端中逐步脱离了隶书的原本实用立场,进而在持续草化过程中因书写的运动态势不同最终形成了所说的章草和今草;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对隶书原本书写形态的规范建构,而且这种规范建构是以形式秩序确立为前提的。

因为文字的形式秩序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民族文化交流的畅通和社会进步。

这是历来被官方重视的重要环节。

因此,随着西、东汉王权的相继确立,对现实生活中广泛流通的隶书进行规范整理也就成为必然。

八分书以规范为手段,有效的克服了篆之捷隶书的随意性书写倾向,使形式秩序趋向于稳固的位置选择和有序的结构图式。

加上汉代官方文人审美观念的不断容入,最终形成了八分书规范、和谐、静穆、左撇右挑的风格特征。

两汉刻石存在的从西汉的质朴率真向东汉工稳规范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也从一方面印证了官方对篆之捷隶书进行规范建构的历史进程。

然而,当今学界和书法界普遍把两汉刻石方面的逐步工稳规范的发展趋势认定为隶书走向成熟的标志了。

这样做不但牵强,也为隶书的本体理论阐释带来困难。

这是因为:一、八分书对隶书的改造是以美术规范化和线条装饰化为前提的。

不但不具备书写的随意性与合理性,反而增加书写的难度,失去了隶书书写简捷流便的原本实用立场;二、从八分书的书写主体来看,已经由隶书的原本社会公众立场上移到了文人和官方了。

从、《乙瑛碑》、《礼器碑》《华山碑》、《曹全碑》、《张迁碑》等刻石文本可以看到八分书已经开始具有雅化、规范化和文人化的艺术特征。

这些书法文本有着一个大致相同的特征,那就是波蹀。

其实这种波蹀是对篆之捷原本隶书书写的美化。

飞动的线条和波蹀已经使刻石隶书脱离了隶书原本的简单和质朴,而开始具有雅化、和文人化的艺术特征,是汉代文人那种浪漫、潇洒的艺术审美精神的体现。

而正是这种雅化、规范化和文人化的艺术特征,却失去了隶书在社会广泛流通的内在条件和社会基础,因而也就不应该属于原本意义
上的隶书。

事实上,隶书表现在刻石方面的逐步工稳规范的发展趋势,它的实质是八分书对篆之捷原本隶书实施规范和审美改造的双重结果。

《熹平石经》以其高度规范的形式秩序、以及构造的共同原则和形体的共同特点,体现出八分书最大程度的稳定性品格。

如果从文字学角度讲,八分书应该成为一种新的、相对独立的字体的。

所以说,隶书从西汉的质朴率真向东汉工稳规范化发展的整体趋势并不完全是隶书走向成熟的标志,它更多的是孕育着一种新的字体的产生。

八分书由于自身的本质特性和使用立场,脱离篆之捷原本隶书书写主流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也就成为必然。

《熹平石经》的书体特征和内容也佐证了八分书作为东汉规范字体的使用局限性。

隶书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的形成,不是东汉的高度规范和成熟,而是存在于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中。

在这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中,有着实在太多的书法文本需要加以解读和认知。

《张迁碑》的质朴奔放、浑厚博大,《曹全碑》典雅华美、俊秀温润,看到了不同风格、不同结体和不同审美取向的东汉经典刻石文本书法。

这是东汉正大的文化气象和文人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自信的书写流露。

特别是《石门颂》潇洒自如的波挑,体现着文人回归大自然书写的开放情怀,加上民间工匠的契刻,又为《石门颂》置入了民间的质朴意味,铸就了《石门颂》既有原本隶书的质朴随意,又有人文情怀流露的独特艺术魅力,显示出《石门颂》不拘一格的奔放品格、以及阔大的自然气象,成为历代书家关注和借鉴的经典范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