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3黄河的主2人苏教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3黄河魂_苏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3黄河魂_苏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3黄河魂_苏版【教材说明】本课是一篇观赏黄河壶口瀑布的记叙文。

课文第一写参观前心中的疑虑——担忧壶口瀑布名不符实,不像传奇中的那样壮观。

接着,描写参观时看到的景象,听到的声响。

作者是分三层描写的:第一层,描写黄河水流奔向瀑布时的模样;第二层,描写河水跌进壶口时的模样;第三层,描写河水在深潭中翻动的形象。

作者把河水比作“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鳞巨龙”,说它们奔向瀑布时是“仰头摔尾”,来到壶口处是“前呼后拥”,跌进深潭里变作断鳞残甲,化作凄风苦雨。

这些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黄河水流通过瀑布时的奔腾湍急的模样,又表达了作者对黄河伟大气概的颂扬。

最后,作者抒发了观赏瀑布后的感受。

先用一个自然段写“我”对壶口瀑布的观感,“震动”“折服”“感染”“兴奋”这四个分句集中地概括了壶口瀑布的特点和观赏后的心情。

接着用一个自然段颂扬壶口瀑布是黄河的“灵魂精魄”,表达了从黄河母亲的魂魄中汲取更多营养的愿望。

课文写景有序,由远及近,从上到下,抓住了瀑布声大、形壮的特点,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和丰富、生动的词汇,以细腻的笔法,展现了壶品瀑布的恢弘气概。

课文情形交融,激情澎湃,由瀑布的气概想到黄河之魂,想到民族之魂。

从疑虑到被震动,被折服,进而身心融解,期望时刻凝固,作者的情感在放纵地流淌,在逐步地升华。

课文充分表达了黄河气概与精神的感染力。

反复诵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象壶口瀑布惊天动地的场面是本课的重点,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瀑布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精神,体会这确实是黄河的精神,语言优美、含蓄,不易明白得,是另一个难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观看景物、表达情感的方法,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领会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气概中,学习母亲河的精神。

全文中成语专门多,语句优美、含蓄,不易明白得。

编者选入此文的目的,一方面是训练阅读能力,积存词汇;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黄河,热爱黄河。

课文中的插图是一幅照片,展现了壶口瀑布的雄姿。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黄河的主人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黄河的主人
“轰”第一颗炸弹落在了船弦边,船身猛地摇晃起来。 维多利亚被重重地抛到了栏杆上。她的手死死抓住了栏杆, 借着船身的摇摆,她跃身冲进了轮机房。
“你们快离开这儿,让我来!”她冲着机房中的水手喊 道。“还是我们来吧,你去躲一躲!”水手们拒绝了她。
“我比你们更熟悉它,别处也需要人,你们快去,这是 命令!”看她如此坚决,水手们只好离开了机房。他们知道, 如果船被击中下沉,机房中很难逃生。维多利亚小姐把死亡 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湍急:水势急。 浏览:大略地看。 浊浪排空:浑浊的浪头冲向天空。文中形容黄河水来势
凶猛,气势宏伟。 胆战心惊:形容害怕至极。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本课指艄公集中精神
撑篙。
谈笑风生: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文中指凶猛而使人
水手和船员们冲进了轮机房,热烈地向维多利亚祝贺着、 欢呼着,维多利亚腼腆地笑了。
满身伤痕的“波利塔”号缓缓驶入了弗吉尼亚。诺福克 港的居民们从船员们那儿听到了他们奇迹般的经历,对维多 利亚小姐深为敬佩。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bǒ)自天涯(yá)。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刘禹锡)
(mò méi)。
三、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浏览( 扫视 ) 沉着( 冷静 ) 机敏( 敏捷 )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沉着( 冲动 ) 安全( 危险 ) 小心( 粗心 ) 机敏( 笨拙 )
四、判断下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 1.黄河滚滚,犹如万马奔腾,气势十分壮大。( √ ) 2.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 ) 3.羊皮接子在瑞急的水流里犹如一片小树叶不停地打转。( √ ) 4.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 吸住了。( ×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黄河的主人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黄河的主人

同桌可以讨论
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 仰和赞颂。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 面对着险恶的风浪 , 身系着乘客的 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 竹篙。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 敏, 战胜了惊涛骇浪 ,在滚滚的黄河 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指名朗读 -- 学生相互评价—再指名 读 ② 集体朗读这段话 (愿意赞一赞这 位艄公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赞一赞) 。
5
6
四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面漂流。 ① 指名读。 ②指导朗读,体会两个感叹句: 啊!——吃惊、惊讶。 不只一个,还有一个 „„ 一、二、 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人 多、感到惊讶危险。 ③ 引读: 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 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④读 到这你仿 佛见到了怎样 的情 景?(„„) ⑤ 总结: 这六个人坐着羊皮筏子就 如一片树叶在黄河的风浪里穿梭、 颠 簸 , 你 看 他 们 若 隐 若现,忽左忽右,好像只要一个小 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这 种情景怎么样啊? (令人胆战心惊) 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 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 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 装得满满的麻袋。 ① 指名读 ② 说说感受。 ③ 再读。 引读:听坐过羊皮 筏子的人说,第一 次尝试,重要的就 是小心和大胆。坐 在吹满了气的羊皮 筏子上,紧贴着脚 的就是波浪滔滔的 黄河水,如果没有 足够的勇气,是连 眼也不敢睁一睁 的。 2、想 想 此时 艄公 他会怎么样? 3、 艄公在行进的过 程中会不会遇到困 难?他会遇到的怎
一、导入
1
自由答
① 指名读。 ② 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 “万马奔 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等词语 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 再读课文第 1 自然段, 读出黄河 磅礴的气势。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3《黄河的主人》教学课件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3《黄河的主人》教学课件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

21/4/2
9
在黄河滚滚的浪涛中,在黄河的惊 涛骇浪之上,突然远处漂来了一张羊皮 筏子,你的感受如何?而作者的心情又 怎样呢?
作者不禁提心吊胆。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读课文第5自然段,想一想,在这惊险 的场面中, 艄公是怎样表现的?
他很沉着,专心致志地撑着篙, 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①围绕“专心致志”展开想象,把艄公撑篙 的动作写具体。
②围绕“谈笑风生”展开想象,把乘客们坐 在羊皮筏子上的表现写具体。
读课文第7自然段,想一想
看来,在黄河上坐羊皮筏子还是很 惊险的,乘客重要的是小心和大胆,而 艄公又是怎么做的呢?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 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 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 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 你想说些什么呢?
艄公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黄河边, 是黄河炼就了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 机敏,因此课文在歌颂艄公,其实也在 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中华民族。课文 中艄公成了黄河的主人,同学们在这堂 课上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如果当时你也坐在筏子上,你会有什么 感受呢?文中的乘客又是如何呢?请在文中 画出相关的句子。
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 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 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读课文第6自然段,写一写
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乘客们在 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这到底是怎样的 情景呢?请你展开想象,来写一写。
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 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 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就伫立在 黄河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我们心潮 起伏,感情激荡……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黄河的主人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黄河的主人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黄河的主人苏教版设计理念:通过诵读,把握关键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艄公勇敢、沉着、机敏的意志品质。

教材简析:本篇文章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要紧讲述了艄公在面对黄河的惊涛骇浪时用沉着和大胆、勇敢和聪慧、冷静和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存明白得生词意义同时通过诵读初步感受文章大意,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学习目标:1、能借助工具书明白得“万马奔腾、提心吊胆、惊涛骇浪”等词语的意思。

2、积存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杰出句段,感受语言的优美形象。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艄公的沉着、勇敢、冷静。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工具书,明白得“胆战心惊、惊涛骇浪”的意思难点:体会人们什么缘故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通读顺,精读艄公的沉着大胆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词语,学生认读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艄公的什么品质?(沉着大胆)3、那么今天我连续来学习黄河的主人,看看艄公是如何样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明确本次教学目标,引向新知二、精读课文,明白得感悟1、黄河它汹涌澎湃,它惊涛骇浪,它波涛滚滚,然而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却能够战胜它,现在请你读一读课文,说说艄公除了拥有沉着大胆外还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找出来并用横线划出来。

出示句子:他靠着勇敢和聪慧,冷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点拨:惊涛骇浪,滚滚黄河让我们看到了黄河的凶险,但是艄公却能够在上面如履平地,这完全依靠艄公的勇敢和聪慧,冷静和机敏2那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黄河的凶险呢?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用波浪线画出来A、出示句子: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前进?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看起来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四年级语文下册23黄河的主人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23黄河的主人教案苏教版

黄河的主人一、教学提示(一)课型为阅读课(二)基本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读好描写黄河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黄河的磅礴气势,领悟艄公沉着勇敢、智慧机敏的品质,并由衷产生对孕育这种精神的黄河母亲的敬畏。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教学流程第一板块:读通课文1.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袁鹰写的一篇文章,《黄河的主人》。

2.了解黄河吗?来,我们先说说自己心里的黄河?【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3.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往今来,曾有许多诗人、文人赞美过它。

李白曾这样写过她:作家袁鹰是怎样描写黄河的呢?下面,就先听老师读课文。

【范读】【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自学】下面请你们来读一读,红色的字是生字,注意读准。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读一读】【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完成作业】第二板块:感受黄河1.(1)同学们,我们读了课文,找到了这些描写黄河的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

(2)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骇”在字典上的意思是“惊吓、震惊”,【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3)黄河一泻千里,惊涛拍岸。

作者第一次看到黄河,作者用了“胆战心惊”这个词,我【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小结:“战”在这里是“发抖”的意思,说明作者对黄河那浊浪排空的气势感到非常害怕。

这就是汹涌澎湃的黄河,这就是让人胆战心惊的黄河,此时此刻,你就伫立在黄河边上,第三板块:认识羊皮筏子1.那像强磁力一样吸引着我们的是在惊涛骇浪中自由地穿行的羊皮筏子。

一起读——2.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大家交流一下。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小结:羊皮筏子那么小,都看不清楚;那么轻,好像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3.滔滔的黄河上,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竟然载着六个大人和满满两麻袋货物,怎能不惊讶,怎能不担心,坐在上面怎会不害怕!让我们来读出这种感受——好,请同学们各自读一读,老师再请个别同学来读,最后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3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3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伊始,教师可通过展示黄河壮丽景观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黄河的气势,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重视预习,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对黄河及船夫有一定的了解。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针对课文的重难点,教师应进行详细讲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同时,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创设实践机会,提高写作能力: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3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3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语文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级下册的一篇文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通过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后复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如“浊、涛、荡漾、惊涛骇浪”等,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内容解析: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分析黄河主人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船夫与黄河之间的紧密联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写作技巧:结合课文内容,教师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探讨船夫形象特点、与黄河的联系等方面。

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黄河的主人_苏教版-教育文档

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黄河的主人_苏教版-教育文档

黄河的主人解读一本篇的课题,告诉我们课文所写的主要人物——艄公。

艄公为什么会被称为黄河的主人?这是题目暗示给读者的。

课后问题五,也提出了这个问题。

课题的暗示,课后问题五的设计,在提示我们搞懂了这个问题课文也就理解了。

艄公为什么会被成为黄河的主人?课文的最后一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了黄河的主人”,已在向读者点明此点。

问题的关键在于作者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于得出这样结论的过程。

还是让我们从第一部分看起吧。

作者为什么能被河中的羊皮筏子吸引?因为滚滚的黄河,让人胆战心惊的黄河,与一个既小又轻在黄河上鼓浪前行的羊皮筏子之间的强烈对比,让作者感到惊奇,被强烈的吸引。

继而又写小而轻的羊皮筏子上竟然有六个人,于是羊皮筏子又一次与湍急的黄河形成了对比,作者的吃惊可想而知。

就如文中第三节的第一句,先是用语气词“啊”,在配合一个感叹号,写出惊叹。

第二句为什么在“还有一个”后面加上省略号,然后再写“一、二、三、四、五、六”?我们常说标点符号也含情,作者不只是在点标点,还在通过省略号点出自己的出乎意料,点出自己的惊愕。

读这两句的人,完全可以想象出作者的神情。

这不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又是什么?汉语言的魅力可能就在这里。

强烈的对比,给作者深深的惊异、震撼,面对此情此景由衷的大声呼出:“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课文的第一部分似电影中的长镜头,在滚滚黄河的背景下,为黄河主人的出现拉开了序幕,为下文进一步描写黄河的主人蓄势。

这是从远处写羊皮筏子,写黄河的主人,是虚写。

第二部分把镜头拉近,让我们清楚的看到羊皮筏子,看到黄河的主人,是实写。

作者为什么在第二部分没有直接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只是写具体的介绍羊皮筏子上的情况,特别是突出羊皮筏子的小——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突出羊皮筏子上的人多、货物多,这种对比性的描写用意如何?我想,是为了下文写艄公的沉着埋设伏笔。

正是这样小与多的反差,一是读者可以读出羊皮筏子在黄河上的不好行驶与危险,二是引起读者进一步阅读的欲望,想看看艄公如何使羊皮筏子在湍急的黄河上漂流,三是不好行驶、危险,令人胆战心惊,正可以看出艄公的勇敢、智慧,大胆、机敏。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教案1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23课黄河的主人。

生齐读课题,要求读出气势。

二、体会“黄河的壮美”同学们,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用那滔滔的河水和磅礡的气势哺育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古至今,有无数诗人曾赞颂过你,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那么本篇文章作者袁鹰眼前的黄何怎么样呢?投影出示: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1、指名生读(2-3人);2、齐读3、同学们,你们见过黄河吗?让我们来看一看母亲河的雄姿,你再读感受就会不一样。

放黄河有关录像,配《西部放歌》4、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看见母亲河的雄姿,现在,谁再来读这句话。

边读边想刚才看到的画面。

师相机点评。

5、同学们读出了黄河的精神、气势和力量。

此时此刻,我们伫立在黄河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心潮起伏,感情激荡……你想说些什么呢?(生试说)6、师小结。

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三、体会“羊皮筏子”的险。

这样气势磅礴的黄河怎能不令人胆战心惊的呢?不过同学们,更使人胆战心惊的还在后面,请同学默读课文2-5小节,边读边画出描写羊皮筏子在黄河上行驶的惊险的句子,画下来的句子,多读两遍。

1、生自由默读课文,圈画句子。

2、交流。

A、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边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如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1)那么小,那么轻指的是什么?(2)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羊皮筏子呀?(没有)想不想见见,出示羊皮筏子图片。

那么小那么轻从哪看出来?(大约二十多斤)(3)这么小,这么轻的羊皮筏子同学们都可以背一个。

(4)谁愿意读出这句话。

齐读。

B、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呢,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黄河的主人》的说课稿

《黄河的主人》的说课稿

《黄河的主人》的说课稿《黄河的主人》的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当中的第23课《黄河的主人》。

一、教材分析:《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

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的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

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

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

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惊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讶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贴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跌宕起伏,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

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

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5、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和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2)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2)

作业:
以“人定胜天”为题,结合你所知道的人 定胜天的例子,写上一小段话,可以用上今天 课文描写艄公的方法——侧面描写,与老师 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艄公——黄河之主 乘客——谈笑风生 筏子——又小又轻 黄河——惊涛骇浪
结束放映
谢谢
23.黄河的主人
一、注解导入,解读课题
首先请同学们来关注书下注解,告诉了我们 什么?简单介绍作者袁鹰。引出原题《筏子》
并认识筏子,解读筏子。而我们的教材却改
用了《黄河的主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初读课文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谁。 再读课文之后画出文中的中心句。(突出重点)
三、中心辐射,精读文本
3.艄公——黄河之主
找出中心句,感受黄河 的主人——艄公,体会 为什么艄公被称为黄河 的主人?
四、再谈黄河,人定胜天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黄河历史 上的灾害,知道我们的祖祖 辈辈和课文中的艄公一样, 凭借着勇敢和智慧,改变了 她的波涛汹涌,享受着她所 带来便利,引出成语——人 定胜天。解读人定胜天以后, 引导学生说一说身边“人定 胜天”的例子,巩固情感目 标。
1.黄河——惊涛骇浪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第一自然段,
体会出黄河凶险的气势
让学生感受黄河惊涛骇浪的,指导朗读,让
孩子们用他们的声音战胜滚滚黄河的惊涛骇 浪声。
黄河
学习第一自然段 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筏子——又小又轻
学习2-4自然段,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羊 皮筏子的语句,抓住重点句中 “小”“轻”“啊”字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 那份担心、惊讶,体会筏子在黄河上的那份惊 险。相机指导写作方法 (这一个环节让学生 对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那份惊险有了更深 的认识,为下文感悟人物品质做了反衬与铺 垫。)

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的主人2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的主人2教案苏教版

黄河的主人教学要求: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教学重难点: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预习。

(1)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朗读要正确,通顺。

(2)通过结合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词,无法自己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请做上记号。

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通过问题的形式记下来,准备课上讨论。

(3)收集课文中和课外书中描写黄河的词语和句子,准备课上交流。

(4)从课外书或网上去寻找黄河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了解它的制作、特征和功能,最好能附上图片。

(5)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

(6)理解词语(带点的字先查字典理解)筏子竹篙胆战心惊惊涛骇浪如履平地提心吊胆2.课件制作。

3.其它准备工作。

(1)课前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羊皮筏子和艄公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2)课上准备好电脑,实物显示频、投影仪器等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请谁来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激流湍急汹涌胆战心惊提心吊胆如履平地(1)指名读--集体读(要读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2)这些词语在下面的课文朗读中还要加深体会。

苏教版四下第23课《黄河的主人》教学片段赏析

苏教版四下第23课《黄河的主人》教学片段赏析

苏教版四下第23课《黄河的主人》教学片段赏析苏教版四下第23课《黄河的主人》教学片段赏析师: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我们灿烂无比的优秀文化。

黄河流域富饶的土地提供了我们充足的营养、强健的体魄,而那汹涌澎湃的气势更锻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不屈向上的人格。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袁鹰先生的文章《筏子》,看看他笔下的主人公是如何与黄河进行抗争的。

下面请大家带着黑板上的这几个问题认真研读本文。

(教师板书预习提纲)1、标出小节号,解决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3、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理由。

(学生分组阅读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气氛。

)师:各小组是否准备好了?生:准备好了。

师:关于生字词,我们仍采用小组互相提问的方法。

由一个小组选派代表到黑板上写出生字,指定其他小组上来给生字注音。

第三小组。

(第三小组代表到黑板上写出如下生字:悸、湍、噬、艄、篙)(第一小组代表注音:ji tuan shi shao gao,第三小组进行批阅,师生共同拼读)师:第二小组代表复述课文。

生: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艄公在黄河上划羊皮筏子的故事。

师:本文仅是讲故事吗?如果单就讲故事这一点而言,我们来把刚才这位同学归纳的内容具体展开一下:一个什么样的艄公在什么样的黄河上划羊皮筏子?筏子有多大?筏子上坐了多少人?表现如何?观看的人表现如何?现在各组根据我刚才提供的思路,假想你是一部电影的编导,在你的影片中该如何展示这一场面?现在各组认真讨论研究一下,选出一名“导演”向大家进行描述。

(各组学生进行研究探讨,并把相应内容记录下来。

)师:现在请各组派代表依次到讲台上来,向大家介绍你们执导的“奥斯卡”大片。

第一组:我们编导组的设计是:(1)《黄河大合唱》作为背景音乐,画面呈现的是奔腾不息、浊浪排空的黄河,黄河的远处有一个小点慢慢移动,逐渐变大,我们看清是一个羊皮筏子,上面坐着五名乘客,还有一个撑船的艄公,乘客的身旁放着两只满满的麻袋。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3黄河的主人教案2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3黄河的主人教案2苏教版

黄河的主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在了解艄公的高超技术的同时,更能感受到艄公高尚的人格品质。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教学重点:1.感悟黄河的险和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惊心动魄。

2.理解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体会艄公的勇敢与机智。

教学难点:透过语言文字,使学生领会到: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汹涌的黄河以及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多音字“系”,让同学们区分这个字的读音。

师: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都能正确区分开来。

2.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二、精读感悟1.黄河的主人是谁呢?(板书:艄公,注意正音)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呢?请同学们迅速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句。

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齐读)2.抓住“惊涛骇浪”这个词,什么是惊涛骇浪呢?我们可以看到涛和浪是一对近义词,惊和骇又是什么意思,我们一个一个来翻译,连起来我们就能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了。

通过这个词,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板书:黄河气势大出示:黄河滚滚。

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出示一系列黄河的图片,让同学们从图片中感受黄河的气势。

这就是惊涛骇浪,令人胆战心惊,面对这样的黄河,又有谁不害怕、胆怯、畏惧……但是,就有这样一群人不怕,他们就是——黄河上的艄公再次出示课件:“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齐读)3. 刚刚我们通过逐字解释理解了“惊涛骇浪的意思,那么“如履平地”又是什么意思呢?有些不太熟悉的生字我们可以借助字典来解决。

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查了字典,这里的“履”原来是什么意思?(生:鞋子。

) 那么“如履平地”的意思呢?(生:穿着鞋子在平地上走。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及点评-23黄河的主人苏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及点评-23黄河的主人苏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及点评-23黄河的主人苏教版一、背诵古诗导入(课前强调学生调整自己的状态,好!意在让学生跟上老师的节奏,给学生指明正确的听课状态及学习要求)1、同学们,我们先来背两首古诗,第一首《登鹳雀楼》。

师背一句,生背一句。

(引导有感情地背诵)2、好,就用这种状态来背,下一首《凉州词》。

3、引出课题:师:这两首诗都跟什么有关?生:黄河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第二十三课,黄河的主人。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第二十三课,黄河的主人。

(师相机出示课件)二、新授1、师: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自由课文两遍,要求:(1)读第一遍时圈出本课生字词,不懂得在旁边打上问号。

(2)读第二遍时解决第一遍留下的问题,把课文读流利。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出示生字词,检测自学效果我会读滚、浊、磁、整、吞、积、篙、凭艄、骇、履、漂、系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提心吊胆专心致志破浪前行指指点点波浪滔滔惊涛骇浪如履平地谈笑风生湍急注视浏览从容镇定机敏敬仰赞颂生:齐读、开火车读,并相机纠正学生读中的错误。

生:交流词语有:浊浪排空、如履平地、破浪前行、惊涛骇浪、谈笑风生(教学生字词方法多样,注重学生自学,互帮互学。

但此课四字词语较多,加上本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对所学新知识接受起来稍慢,总是需要不断温习,还需要在课后多加反复练习。

)3、读文思考一(出示课件)师:说说课文都写到了什么?(分组分段朗读课文)生1:黄河生2:羊皮筏子生3:艄公生4:乘客师:还有吗?(并相机补充:还有“我”)4、读文思考二(出示课件)(1)读书方式:快速浏览(2)要求:划出描写黄河的词或句子。

生1:惊涛骇浪(师引导说完整)生2:课文的第一自然:黄河滚滚。

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生3:第三自然段中的“湍急”。

……师总结,并出示文中描写黄河的词语: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汹涌、湍急师:你还会哪些描写黄河的词语?生1:惊涛拍岸生2:汹涌澎湃生3:源源不断师:这个词描写黄河气势小了些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是袁鹰在1961年9月去甘肃兰州体验生活,为了在三年自然灾害中给全国人民鼓劲而写的,它的文化价值只有一个字就是“斗”。

整个文章节奏非常明快,声调非常响亮,意志非常昂扬。

最近重读这篇文章,我在文章中间,从原来“斗”的那种昂扬的意志中,读到了另一种文化价值,那就是——“敬畏自然”、“顺应自然”。

“与自然融合”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实际上我们与自然是无法融合的,而在这样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过程中间,有一个问题凸显出来——我们对自然的态度如何。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在文化价值上,就转为——“敬畏自然”,你从一开篇的四个字就能看出来:“黄河滚滚”。

在黄河滚滚面前,我们的心理是怎样的?高兴、欢喜、害怕,以至于恐惧。

若把这些感情排一排队,也许“害怕”会排在第一个。

“畏”是因为身外的那个世界非常可怕,使我们内心产生一种害怕的心理反应。

而这篇文章,就散文来说,在我看来,在那个时代,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散文的典范之作。

中国散文经过五四热潮之后,出现了两个黄金时期,一个是五六十年代的诗化散文,以刘白羽、秦牧、杨朔为代表,他们构成了诗化散文的总体版图,袁鹰、碧野都是属于这个阵营的。

他们极其强调散文的审美。

杨朔自己说,“好的散文就像一首诗”,这是最早的时候,“杨朔派散文”在散文革新中的一次呼喊,一次散文审美的变化。

然后他又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

这两句话,几乎成为那个时代这个群体极为重要的创作主张。

这是继五四以来,又一次中国散文的黄金时代。

此后就是八九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散文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贾平凹先生主编的《美文》功不可没。

他率先在《美文》中倡导“大散文”,开启了九十年代散文热的序幕。

我们大致明白了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就不难发现,为什么我们今天读《筏子》,或多或少心里总存在着一些疑虑,担心把它说得那么好是不是恰当。

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在今天对这篇散文进行审美时,使用的标准是八九十年代之后第二个散文黄金时期的散文审美标准。

读一篇散文,必须把这个作者放回到那个时代,把这篇文章放回到那个时代的文化主潮中去考察。

其实从1958年文艺界反右总结开始,强调文学创作要“两个结合”,两个结合指的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的结合。

这“两个结合”是解决这一篇散文主旨的一把钥匙。

黄河滚滚
这是冲口而出的四个字,这四个字就奠定了整篇文章的基调——革命的斗志。

用短促的语句表现内心的激动、兴奋与昂扬的意志。

袁鹰在1982年写的《散文求索小记》中提到,在1958年,他也热烈地、真心诚意地歌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在1959年、1960年也曾非常坚决地、满腔热忱地捍卫过“三面红旗”。

在那个时代,他说“黄河滚滚”时候的热烈、热情与热望,是真诚的。

这是革命的现实主义。

下面,革命的浪漫主义来了。

这句话以后,马上在散文的节奏上发生了变化。

散文、诗,它们都讲究一个节奏。

散文和诗的不同是,散文更加讲究节奏,诗更加讲究韵味、声韵。

散文无韵,于是在节奏的讲究上,比诗更为着意。

句号句断以后,下面一个极其长的长句子,把“黄河滚滚”铺延开来。

而运用的方式是一贯的散文的手法——欲扬先抑。

“即使”,这个虚词,这两个字,都是仄声字。

他借着“黄河滚滚”,这样一个响亮的短语之后,一下子,接过声来,如果把“即使”换成两个平声字,这两个句子就散掉了。

即使这儿只是上游
立马把“黄河滚滚”的气势“拉了下来”,没有让昂扬的斗志直冲云霄,而是摁住了往下拉了过来。

这就是革命的浪漫主义。

革命的浪漫主义常常是把大的往小里说,把小的往大里说从有到无,从无到有。

这里这句话实际上就是用一个矛盾的表述去反衬“黄河滚滚”,在反衬的时候,把这一句话的气势拉了下来,但又没有一直拉到底。

但它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概,完全足以使人胆惊心悸。

这一段用了“黄河滚滚”、“一泻千里”、“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惊心悸”,把景、情全部交融在一起。

这里的节奏,好像一开门,看到“滚滚黄河”,吓了一跳,赶紧把门关上,“即使这儿只是上游”。

慢慢地,罅开一条缝,“还没有具有一泻千里的规模”。

慢慢地把门再推大,“但它那万马奔腾”,推得更大了,但还没有推到底。

接着一下子推到底,“浊浪排空的气概”,定睛一瞧,完全足以使人“胆惊心悸”。

这个第一段,以中等强度切入,以中等强度收束,中间有一次低沉,有一次昂扬,节奏非常明快。

第二段,作者宕开一笔,这一笔宕得非常好,好在哪里?如果说第一段节奏无比明快,意志非常昂扬,那么这一段,作者改换笔调,用非常宁静的欣赏的旁观者的样子来叙述眼前这个景。

而在这个叙述中间,仍然有无可抑制的内心的激动。

大水车在河边缓缓地转动着
“河边”是这一段与前一段的关联。

散文在结构上的“不散”,第一段与第二段的畅通处、系联处就在于“河边”。

而写这个大水车的时候,不同于前面直面去写黄河,因为这是一个“配角”。

“缓缓地转动着”,“着”把原来奔跑的欢快的笔调一下子舒缓下来了,延长了缓缓转动的节奏,把节奏拉得平稳下来,拉得慢下来。

第一段虽然有“即使”,但还没有把那很迅捷很奔涌很快的节奏拉下来,所以“即使”还没有把原来的节奏拉到舒缓的样子。

接着有一个细节描写,一个白描,非常棒。

从滔滔激流里吞下一木罐一木罐的黄水
始终还是扣住“黄河滚滚”来写的。

“滔滔激流”、“黄水”、“吞下”,没有说“喝下”,气势还在,但节奏慢了,内心的气还是很粗壮的。

倾注进木槽,流到渠道里去
后面这两句,把本来那个气很壮的声腔,温柔一下,用了两个很散的句子,而且中间还加了逗号,跌宕开来。

“倾注进木槽”,这个“进”实际上是慢慢变细的节奏。

“流到”,平缓了,节奏和缓起来了。

这个“进”字,你看上去它是多余的,但如果改成倾注“到”木槽,这个“到”就太响了,太粗壮了。

“进”,比较细腻,“j”这个音开口小,是一个细音,不是一个洪音。

然后,“流到渠道里去”,到这儿为止,从奔腾的黄河到缓缓转动的大水车,作者已经静静地站到了黄河边,已经能够静下心来,去看这个黄河了。

下面,为了进一步舒缓刚才受到惊吓的情绪,再来一处:
这是兰州特有的大水车,也只有这种比二层楼房还高的大水车,才能同面前滚滚大河相称。

看上去前面两句是废话,但这两句废话恰恰是为后面的“同面前滚滚大河相称”做了“桥梁”,把兰州黄河这个背景点出来了,而且指出这是“特有的”,它的“特有”是什么呢,这个水车很高很大,两层楼那么高,这个句子说得很长,絮絮叨叨,但恰恰这个絮絮叨叨的句子却给了蓄势的力量。

然后他再扬上去一笔“才能同面前滚滚大河相称”。

几处写到黄河,所用的指称都不相同:“黄河滚滚”、“河边”、“大河”。

而这恰恰是作者在有意识地避免散文中语词堆砌的感觉,诗化散文在字句锤炼上极其强调。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创造力,独特的文学色彩。

我们对所有作品,尽量不要用好坏更不能用对错去评价,而要作审美的估价。

袁鹰自己就说过这样的话,他在《散文求索小记》中说,“我常想,任何散文,同其他样式的文学艺术作品一样,都是时代的产物,必然会带着他所产生的时代的声色光影”。

应该说,袁鹰对自己的散文创作,有自己独立的构想。

袁鹰17岁的时候,以一篇《师母》踏上文坛,此后,始终与时代沉浮,始终把自己那颗滚烫的心交给他所认同的那个时代。

当然,时代有好有坏,作品有高有下。

我们只有把能看到的作品放回到那个时代中,才能够真正去估价它的美学意义。

《筏子》就带着1960年代我们这个国家在最困难的时候给全国人民鼓劲的色彩,所以,他描写的黄河和我们现在单纯去描写雄壮的黄河的声色是不同的。

这里的黄河,就像一个昂
扬的民族,因此他说,即便是水车,黄河边的也和太湖边的不同,那么高,高到同面前滚滚大河相称。

到这儿,整个文章告一段落,节奏到此算一停顿。

下面另起头。

但另起头的时候,也不是“换了一条路”,而是语断意联。

第三段第一句话:“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岸上人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

”一下子你明白了,黄河滚滚,远眺;大水车,河岸;目光,由远而近,人到了河边,望向河心,望向河心的这个动作,和远眺黄河的这个动作,是一样的激动人心,是一样的节奏欢快,是一样的斗志昂扬。

像突然感受到了一股磁力,你看,用的全是极其雄壮的词,“突然一股强磁力”,好像不可避免,好像无法回避,好像不得不往那儿看。

“岸上人的眼光”既指作者,又指他人,所有人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