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 同步复习 第14讲 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 讲义
课程标准1. 能用函数观点看一次方程(组),能用辨证的观点认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区别与联系.2.能用函数的观点认识一次函数、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能直观地用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来表示方程(或方程组)的解及不等式的解,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及转化的思想. 3.能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不等式问题及实际问题.知识点01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一次函数y kx b =+(k ≠0,b 为常数),当函数y =0时,就得到了一元一次方程0kx b +=,此时自变量x 的值就是方程kx b +=0的解.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转化为:当某一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 kx b =+(k ≠0,b 为常数),确定它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注意:(1)求一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令y=0,解出x 即为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2)一次函数y kx b =+(k ≠0,b 为常数)是一个关于x 和y 的二元一次方程,这个方程有无数组解,但若已知x 的值(或y 的值),即可求出y 的值(或x 的值);(3)若一次函数y kx b =+,满足等式mk b n += 或0mk b n +-=,则函数必过点(m,n );同理,若一次函数图像上有个点(m ,n ),则二元一次方程有一组解为x my n =⎧⎨=⎩;知识点02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时的函数为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注意:(1)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联系是: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就是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反过来,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坐标的点一定是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交点.如一次函数学生/课程 年级 8年级 学科 数学 授课教师日期时段核心内容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 (第14讲)24y x =-+与31322y x =-图象的交点为(3,-2),则32x y =⎧⎨=-⎩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2431322y x y x =-+⎧⎪⎨=-⎪⎩的解.(2)当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时,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在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就没有交点,则两个一次函数的直线就平行.反过来,当两个一次函数直线平行时,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就无解.如二元一次方程组3531x y x y -=⎧⎨-=-⎩无解,则一次函数35y x =-与31y x =+的图象就平行,反之也成立.(3)当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无数组解时,则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在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重合,反之也成立.知识点03 方程组解的几何意义1.方程组的解的几何意义:方程组的解对应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交点坐标.2.根据坐标系中两个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出对应的方程组的解情况: 根据交点的个数,看出方程组的解的个数;根据交点的坐标,求出(或近似估计出)方程组的解.3.对于一个复杂方程组,特别是变化不定的方程组,用图象法可以很容易观察出它的解的个数.知识点04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由于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 b +>0或ax b +<0或ax b +≥0或ax b +≤0(a 、b 为常数,a ≠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y ax b =+的值大于0(或小于0或大于等于0或小于等于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注意:(1)求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ax b +>0(a ≠0)的解集,从“数”的角度看,就是x 为何值时,函数y ax b =+的值大于0.从“形”的角度看,确定直线y ax b =+在x 轴(即直线y =0)上方部分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的范围. (2)常见的解集:0(0)y kx b >+>或0(0)y kx b ≥+≥或0(0)y kx b <+<或0(0)y kx b ≤+≤或x m >x m ≥x m <x m ≤2x >2x ≥ 2x < 2x ≤2x <-2x ≤- 2x >- 2x ≥-4x <4x ≤ 4x > 4x ≥无论求0(0)y kx b >+>或还是0(0)y kx b <+<或,都应首先求出一次函数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令y=0),再根据题目要求,确定x 的取值范围: ①y >0时,取x 轴上方图像自变量的范围; ②y <0时,取x 轴下方图像自变量的范围;知识点05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我们已经学过,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可以解得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这个不等式的解集的端点值就是我们把不等式中的不等号变为等号时对应方程的解. 注意:(1)不等式的解集中,端点无论取到取不到,该值都是对应方程的解;例如:一次函数y kx b =+,若0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2x >,则方程0kx b +=的解为2x =,且一次函数y kx b =+过点(2,0);(2)一次函数y kx b =+,若当a x m << 时,y 的取值范围是b y n <<,则可得出一次函数过点(,),(,)(,),(,)a b m n a n m b 或;知识点06 如何确定两个不等式的大小关系ax b cx d +>+(a ≠c ,且0ac ≠)的解集⇔y ax b =+的函数值大于y cx d =+的函数值时的自变量x 取值范围⇔直线y ax b =+在直线y cx d =+的上方对应的点的横坐标范围.两个一次函数比较大小,求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首先要求出两一次函数的交点横坐标(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再根据图像判断。
八年级下册数学 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练习题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1.1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1)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① (从数值上看) 方程 $ax+b=(a\neq0)$ 的解$\Leftrightarrow$ 函数 $y=kx+b(a\neq0)$ 中,$y$ 等于时,$x$ 的值。
② (从形式上看) 方程 $ax+b=(a\neq0)$ 的解$\Leftrightarrow$ 函数 $y=kx+b(a\neq0)$ 的图像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2) 利用一次函数的图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转化→画图像→ 找交点。
1.2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① (从数值上看) $ax+b>0$ 的解集 $\Leftrightarrow$ 函数$y=kx+b$ 中 $y>0$ 时 $x$ 的取值范围;$ax+b<0$ 的解集$\Leftrightarrow$ 函数$y=kx+b$ 中$y<0$ 时$x$ 的取值范围。
② (从形式上看) $ax+b>0$ 的解集 $\Leftrightarrow$ 直线位于 $x$ 轴上方的部分对应的 $x$ 的取值范围;$ax+b<0$ 的解集 $\Leftrightarrow$ 直线位于 $x$ 轴下方的部分对应的$x$ 的取值范围。
2) 应用: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比较两直线上函数值大小的方法:当自变量取同一个值时,对应图像上的点在上方的函数值就大。
例1:已知方程 $x+b=-2$ 的解是 $x=-2$,下列可能为直线 $y=x+b$ 的图象是()。
例2:直线 $y=kx+3$ 经过点 $A(2,1)$,则不等式$kx+3\geq0$ 的解集是()。
针对训练1、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方程$kx+b=0$ 的解为()。
2、如图,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经过 $A$、$B$ 两点,则不等式 $kx+b<0$ 的解集是()。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与 x 轴 4 交于点 A(-3,0),与 y 轴交于点 B,且与正比例函数 y=3x 的图象的交 点为 C(m,4). (1)求一次函数 y=kx+b 的解析式; (2)若点 D 在第二象限,△DAB 是以 AB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 点 D 的坐标.
21 解: 图略. (1)当 x>9 时, y1>0 (2)当 x≥-1 时, y2≤3 (3)当 x≥ 8 时, y1≥y2
10.已知一次函数y=-x+3,当0≤x≤3时,函数y的最大值是(
) B
A.0 B.3
C.-3 D.无法确定 11.(2015· 荆州)如图,直线y1=x+b与y2=kx-1相交于点P,点P的横 坐标为-1,则关于x的不等式x+b>kx-1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 的是( ) A
8.如图,已知函数y=x+b和y=ax+3的图象交点为P,则不等式x+ b>ax+3的解集为_______ x >1 .
2 9.已知函数 y1=3x-6,y2=-2x+1.利用函数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当自变量 x 取何值时,y1>0? (2)当 x 取何值时,y2≤3? (3)当 x 取何值时,y1≥y2?
1 解:直线 AB 为:y=2x+1.由 y=2x+1=0 得 x=-2,∴kx+b>0, 1 故解集为 x>-2
15.如图,直线l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点A,B在直线l上.根据
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方程kx+b=0的解; (2)写出不等式kx+b>1的解集;
(3)若直线l上的点P(m,n)在线段AB上移动,则m,n应如何取值.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方程 7x+ 3=0 的解,就是直线 y=7x+ 3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B. 方程 2x+3=4x+7 的解, 就是直线 y=2x+3 与直线 y=4x+7 交点的 横坐标 C.方程 7x+ 3=0 的解,就是一次函数 y=7x+ 3当函数值为 0 时自变 量的值 D.方程 7x+ 3=0 的解,就是直线 y=7x+ 3与 y 轴交点的纵坐标 4.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mx+n=0 的解为 x=-3,则直线 y=mx+n 与 x (-3,0) . 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案)
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2.会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问题.【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不等式,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观点处理局部问题的思想.【情感态度】经历方程、不等式与函数关系的探究,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教学重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关系的应用.【教学难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关系的理解.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探究:1.解方程2x+20=0.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2x+20的图象.问题1 直线y=2x+20与x轴交点横坐标是方程2x+20=0的解吗?为什么?问题2 这两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么?由学生完成以上任务的画图与思考,教师走入每个学习小组,指导交流与总结,适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判.【归纳总结】从“数”的角度看,方程2x+20=0的解是x=-10;从“形”的角度看,直线y=2x+20与x轴交点的坐标是(-10,0),这也说明,方程2x+20=0的解是x=-10.由于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一个物体现在的速度是5m/s,其速度每秒增加2m/s,再过几秒它的速度为17m/s?思考:(1)本题的相等关系是什么?(2)设再过x 秒物体速度为17m/s ,能否列出方程?(3)如果速度用y 表示,那么能否列出函数关系式?(4)上面不同的解法各有何特点?解法1 设再过x 秒物体速度为17m/s.由题意可知:2x+5=17,解得x=6.解法2 速度y (m/s )是时间x (s )的函数,关系式为y=2x+5.当函数值为17时,对应的自变量x 值可得2x+5=17.求得x=6.解法3 由2x+5=17可变形得到2x-12=0.从图象上看,直线y=2x-12与x 轴的交点为(6,0).故x=6.问题2 1.解不等式5x+6>3x+10.【思考】不等式5x+6>3x+10可以转化为ax+b >0的形式吗?所有的不等式是否都可以转化成这种形式呢?2.当自变量x 为何值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思考】上述两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吗?3.问题2能用一次函数图象说明吗?【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解不等式后思考问题,并师生共同归纳:(1)在问题1中,不等式5x+6>3x+10可以转化为2x-4>0,解这个不等式得x >2.(2)解问题2就是要不等式2x-4>0,得出x >2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因此它们是同一问题.(3)如图,函数y=2x-4与x 轴的交点为(2,0),且这个函数的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故要求当函数y=2x-4的值大于0时的自变量的值,只需在图中找出当函数图象在x 轴上方时的x 的值即可,由图可知,当x >2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问题3 试用一次函数图象法求解35821x y x y +=⎧⎨-=⎩,,从中总结你的体会. 【归纳总结】上面的方程组可以转化为385521y x y x ⎧=-+⎪⎨⎪=-⎩,其本质是求当x 为何值时,两个一次函数的y值相等,它反映在图象上,就是求直线3855y x=-+与y=2x-1的交点坐标.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若直线y=kx+6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24,求常数k的值是多少?【分析】(1)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图形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和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2)确定图象与两条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可以通过令x=0和y=0解方程求得.解:设直线y=kx+6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点A、B.令y=0,得x=-6k;令x=0,得y=6.∴A(-6k,0),B(0,6),∴|OA|=|-6k|,|OB|=6.∴S=12OA·OB=12|-6k|×6=24.|k|=34.∴k=±34.【教学说明】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和方程的关系先得出直线与两个坐标轴的交点,再借助直线y=kx+6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24来构造方程.例2 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求(1)当x为何值时,kx+b>0;(2)当x为何值时,kx+b=0;(3)当x为何值时,kx+b<0.解:(1)当x<3时,kx+b>0;(2)当x=3时,kx+b=0;(3)当x>3时,kx+b<0.【教学说明】寻找kx+b>0的解集,实际上就是寻找当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在x轴的上方;寻找kx+b<0的解集,实际上就是寻找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在x轴的下方.例3 用作图象的方法解方程组3 3 5. x yx y+=⎧⎨-=⎩,【分析】首先将两个方程分别写成一次函数的形式,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它们的图象,观察得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从而得出方程组的解.解:由x+y=3,可得y=3-x.由3x-y=5,可得y=3x-5.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一次函数y=3-x的图象l1和y=3x-5的图象l2,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得l1、l2的交点坐标为P(2,1).所以,方程组335x yx y+=⎧⎨-=⎩的解是21.xy=⎧⎨=⎩,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已知直线y=kx-3经过点M,求此直线与x轴、y轴交点坐标.【分析】要求此直线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就需确定这条直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即确定直线y=kx-3中的k,这由直线过点M(-2,1)求得.2.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不等式3x+2>2x+1.【分析】本题可以把原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一次函数,也可以先化简将其看作一个一次函数,然后画出函数图象求解.3.已知如图所示,直线l1:y=2x-4与x轴交于点A,直线l2:y=-3x+1与x轴交于点B,且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P,求△APB的面积.【分析】显然本题易求A点与B点的坐标,这样很容易求出线段AB的长度,则本题的关键就是求出点P的坐标,进而把点P的坐标转化为点P到线段AB的距离,求点P的坐标的方法就是联立l1和l2所表示的方程,建立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教学说明】下列问题有一定综合性,教师提示思路,由学生分组讨论求解.【答案】1.解:由图象可知,点M(-2,1)在直线y=kx-3上,∴-2k-3=1,解得k=-2.∴此直线的解析式为y=-2x-3.当y=0时,可得x=-32,∴直线与x轴交于(-32,0).当x=0时,可得y=-3,∴直线与y轴交于(0,-3).2.解法一:将原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两个一次函数,画出直线y=3x+2和直线y=2x+1的图象,如图1,由图象可以看出它们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当x>-1时,直线y=3x+2在直线y=2x+1的上方,即不等式3x+2>2x+1的解集为x>-1.图1 图2解法二:原不等式也可以化为x+1>0,画出y=x+1的图象,如图2,可以看出当x >-1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的上方,即y=x+1>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1.3.解:l1:y=2x-4,令y=0,x=2,则A(2,0)l2:y=-3x+1,令y=0,x=13,则B(13,0),则AB=53,2431y xy x=-⎧⎨=-+⎩解得12xy=⎧⎨=-⎩∴P(1,-2),则点P到直线AB的距离为2. ∴S△APB =12×53×2=53.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结合下表总结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从数的角度看:从形的角度看:反思如何由一次函数图象求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理解一次函数图象与二元一次方程组间的关系.掌握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9.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和不等式,是学生应该学会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本课时教学应考虑到学生形成一种教学观点的需要,考虑学生对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关系的理解.应从不同角度(如练习,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认识知识间关系的本质,形成函数、方程、不等式知识间相互转化的能力.。
人教初中数学八下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件 【经典初中数学
2、再观察:化简后的二次根 式的被开方数是否相同。
例题讲解
1、计算: (1 )1x 69x (2 ) 8 045 解:(1) 16x 9x (2) 80 45
4 x3 x (43) x
4 53 5 (43) 5
7 x
5
探究
2、计算:
(1)2 81 181 32
18a , 28, x2 4, 5x4 y ,
×× √
×
2
x2 y,
ab ,
3xy ,
1
2 5 3x
√
×√
×
如图,学校要砌一个正方形花坛,已知外 面的正方形边长为 cm,里2 面2的正方形的边 长为 cm,两个正方形2 的周长和为多少?
22
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和为:
2
4(2 2 2)
8 24 2
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 27cm2、12cm2,则两正方形的周长 和为多少?
1.求Y1和Y2与X的函数关系式
2.问拍这批照片到照相馆拍,费用省还是由学校自己拍费用省=8x,Y2=4x+120
y
(2)由图象可知,当x=30 时,两家一样, Y=4x+120
当X>30时,照相馆省钱,
当X<30时,学校自己省钱.
0 30
x
24
25
教学反思:
5 63 2
3
4
下列解答是否正确?为什么?
(1)2 75 3 27 3 2 75 9 3 3 10 3 10 3 0
错在没有 按照二次根式 加减混算从左 向右依次进行 的运算顺序计 算。
( 2 ) 72 18 3 2 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和方程和不等式的关系(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一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针对实际问题的抽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指导学生将其转化为一次函数模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次函数和方程和不等式的关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解决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例如:两个物品的价格和数量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一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奥秘。
(2)通过绘制一次函数图像,让学生观察并理解不等式kx+b>0或kx+b<0的解集与图像的关联。
(3)结合实际例题,如“某商品的售价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并求解相关问题。
2.教学难点
-掌握一次函数图像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转换关系,特别是不同情况下的图像特征。
-理解在图像上如何判断方程的根以及不等式的解集,尤其是在k、b取值不同的情况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一次函数图像求解方程。
-学会利用一次函数图像解一元一次不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能解释图像与不等式解集的关系。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练习巩固综合应用,讲练结合1•以下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问题是同一个问题(课本第98页练习,加深认识)2•根据第98页图19.2-6图像,你能说出那些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并直接写出相应的方程的解?(有一个一次函数图像)学生积极思考,努力解答,互相纠错。
学生尝试写出解法过程。
及时巩固新知,加深理解进一步函数观点综合运用,讲授结合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96页思考(下面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能从函数的角度对这三个方程进行解释吗?),然后分析:(1)相同点:左边都是2x+1,不同点:右边是3、0、-1解法一方程的解法;解法二函数解析式;解法三图像。
反思小结:1. 这个题我们通过三种解法,从方程、函数解析式及图像三个不冋的方面进行解答,它是“数” “形”的完美结合。
结果是相同的这就是殊途同归。
2. 利用一次函数图像求方程o.5x+15=x+5 的解:3.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掌握方法。
方法一:我们首先将方程整理变形为2x+仁0,然后画出函数y=2x+1的图像,看直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的解。
方法二:把方程看作函数y-0.5x+15与函数y=x+5在何时两函数的值相等。
从两个函数图像上看出两直线的交点,交点的横坐标即是非常的解展示两种方法的解题过程。
学生审题,思考解法并说出来。
用不冋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学生脑到,眼到,口到的跟随教师解题思路展示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的应用。
进一步熟悉用函数观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问题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认识与理解。
’体现教师是引导者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中初二数学自主课堂教学指导案
教师 任教班级 年 月 日 星期 课题: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2、能用函数的观点解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
3、熟练地掌握用数形结合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形结合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利用数形结合法解题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任务单:
课前:
(一)、明确学习目标:熟练地掌握用数形结合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
(二)、布置学习任务: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有什么关系?
如何利用函数的观点解方程及不等式
(三) 、出示问题清单:
1、观察并回答问题
(1)y=2x-1,2x-1=0,2x-1>0,三个式子分别属于我们学习过的哪个数学概念?
(2)观察这三个表达式,你发现了什么?
2、
(1)给出任意一个一次函数,并求出该直线与x 轴交点坐标(独立完成)
(2)试着写出该一次函数所对应的一元一次方程及它的解(独立完成)
(3)结合上述两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试着归纳得出结论(小组合作)
(四) 、共享学习资源:
1、 若关于x 的方程mx+n=0的解是2
1-=x ,则函数y=mx+n 与x 轴交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 2、若直线y=kx+b 分别是下列各种情况,请直接写出方程kx+b=0的解
3、若直线y=kx+b 图像如下图所示,常试回答下列问题
(1) 方程kx+b=0的解是__________
(2) 方程kx+b=-4的解是__________
(3) 利用图像,还可以直接写出方程_____________的解是________
(4) 思考:你能利用图像写出不等式kx+b>0的解集吗?
(小提示:因为y=kx+b ,所以kx+b>0就相当于是___>0;于是,不 等式kx+b>0的解集就是求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___坐标的集合)
(5)能否结合刚才得出的结论,直接写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呢? 0<+b k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
6-≥+b k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
04-<+<b k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
4、不等式5x+4<0的解集就是一次函数y=5x+4图像( )
A 、在x 轴上方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B 、在y 轴右侧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C 、在x 轴下方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D 、在y 轴左侧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5 一次函数y=kx+b 图象如左,则:
关于x 的方程kx+b=0的解是___________
关于x 的方程kx+b=3的解是___________
当x_______时,kx+b>0
y=kx+b 当x_______时,0≤+b kx
当x_______时,3>+b kx
当x_______时,30<+≤b kx
6、你来出题我来做
(五)检测学习效果
不求k 与b 的值,根据图像直接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x 或y 的值
(或取值范围)
(1)关于x 的方程kx+b=0的解是__________
关于x 的方程kx+b=8的解是__________
关于x 的方程kx+b=13的解是__________
(2)当y<0时,x 的范围___________
y=kx+b (3)当0<x<10时,y 的范围___________
(4)不等式8≥+b k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
(5)不等式130≤+<b k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
(六)总结思想方法:
课后:复习学习内容,梳理问题档案。
作业:教科书 、练习册
三、教师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