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材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
题型:
1、描写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作者为什么喜欢XXX,分析作者XXX的做法,探讨一下文章的深刻内涵。
4、结合语境,品味语句
2、散文语言特色
(1)句子中某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2)赏析句子,指出其艺术效果
二、第二单元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重点文章:《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
注意体会诗中思想感情,注意不同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
学习要求
1、注意文章翻译,牢记重点词语解释
2、注意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掌握中心思想、重点词句。
3、把握作者情感
4、留意诗歌鉴赏题型:
(1)赏析句子:某个句子暗示了什么?用了什么手法(修辞手法),好
在哪里。
(2)结构技巧:这首诗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写法上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
谈谈它在整首诗里的作用。
(3)写作手法:《采薇》前3章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
这种手法有何特点。
对这种结尾有什么看法
(4)诗歌内容:这首诗中的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
诗句可以看出来?
(5)人物分析:诗中某个人物具有什么特点。
(6)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
(7)作者的思想感情,诗的情调
三、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重点《兰亭集序》《赤壁赋》
阅读要求:既要欣赏描绘的自然风光,又要联系作者时代背景和身世,品味作者抒发的情感和志趣。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文中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2、要求了解什么是赋、游记;作者借XXX抒发什么情感,阐发怎样
的哲理。
3、品味句子,注意所用的写作手法(修辞、文体)
4、部分内容需进行背诵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
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
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
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
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
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
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
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
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
? (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 (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
(四)省略句、判断句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宾语)
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宾语)
四、第四单元学习演讲辞
演讲辞的特点:观点鲜明、逻辑性强
学习要求:抓住文章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同时注意理清文章结构,把握其深刻透彻的说理方法。
体会演讲辞的情感力量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揣摩其中的情感、语气和表达技巧。
相关题型:
1、文章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赏析句子类:体会句子含义和特点。
如:这句话从哪些方面揭示了美国黑人的生活处境?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的含义?5、人物分析:XXX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表达交流部分主要是指导写作
一是景物描写,要注意结合景物自身特点和作者的感情色彩
二要学会描写,描写要有明确目的、善于抓住特点、带有鲜明感情色彩。
三是注意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要有真情实感;要有情感寄托;语言表达上适当运用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加强气势。
四是学会虚构,注意明确虚构目的;注意虚构以真实为基础。
六、梳理探究部分
(一)学习成语要求:
1、注意读音、写法、意义和感情色彩
2、辨析成语意义差别
(二)修辞
学会分析不同类型修辞的艺术效果
七、名著导读
主要学习小说,以《家》《巴黎圣母院》为推荐作品
学习要求:首先要了解巴金、雨果的作者背景,了解作品写作背景二是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分析小说。
通过寻找小说的线索了解小说故事情节,注意小说中人物形象刻画,注意小说中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