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蒙古地区采煤区地质构造变化规律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内蒙古地区采煤区地质构造变化规律的认识
【摘要】对内蒙古地区采煤区地质构造变化规律的认识问题,需要对内蒙古地区采煤区的地质构造,内蒙古地区采煤区生态环境特点掌握偶,加强对内蒙古地区的采煤区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提高,争取对对采煤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采煤区;地质构造;变化规律
0 前言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
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后,形成的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
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
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原生构造一般是用来判断岩石有无变形及变形方式的基准。
1 内蒙古地区采煤区的地质构造
内蒙古地区采煤区由于对煤炭的开采。
已经给这一采煤地区带来了很大影响。
资料和理论分析表明,在内蒙古地区的采煤区,由于大量的采煤,已经使地下水位产生下降,给当地造成河塘干涸,土地荒芜,水土流失,河道淤积,风沙加强,地质灾害增多,环境受到了污染,生态遭到了破坏,随着对煤资源的开发增大,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在煤矿开采建设之前,当地政府都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区域规划环评,对其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预测,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和保护措施,以保证开发和环境保护并举。
2 内蒙古地区采煤区生态环境特点
内蒙古地区地域广、面积大,是一个多层次的生态过渡带,气候上处于干旱、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的过渡;植被地带处于典型草原向西部荒漠、荒漠草原和向东部森林草原的过渡;土壤处于棕钙土向栗钙土、黑钙土的过渡;地质地貌上是戈壁、沙区向黄土区的过渡。
在产业方面,它处于我国北方的农牧交错区,农牧林工矿的过渡带。
内蒙古沙地的生态过渡性,表明了该区域的脆弱性和复杂性。
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抗干扰能力差,一旦遭受破坏难以及时恢复。
3 内蒙古地区的采煤区建设与生态环境
内蒙古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天然气资源。
从2000年以来,这里就成了我国煤炭开采最快的地区之一。
煤矿资源开发将引起地表变形、地下水水位下降和生态退化等环境问题,因此,煤矿开发对生态的影响不可忽视,下面就以母杜柴登矿为例对煤矿开采造成的生态影响进行论述。
3.1 内蒙古地区的采煤区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内蒙古地区的采煤区由于开采煤炭,使地下矿层大面积采空,矿层上部的岩层失去支承,平衡条件被破坏,随之产生弯曲、塌落,以致发展到使地表下沉变形。
地表变形开始形成凹地,随着采空区的扩大,凹地不断发展而成凹陷盆地。
采空区塌陷的地表破坏形式有:张口裂隙、压密裂隙、塌陷漏斗(塌陷坑)、塌陷槽或槽形塌陷坑,一般来说,塌陷幅度小于1m的为沉陷区,表现为均匀沉降,无明显地形表现。
塌陷幅度在1米至几米的为塌陷区,多为椭圆形塌陷盆地,外缘具缓台阶状,对地形地貌有明显的影响,雨季出现积水区。
塌陷几米至十几米的为严重塌陷区,多为长椭圆形或槽形塌陷坑,台阶状塌陷盆地外缘裂隙发育,具塌陷漏斗地表丘陵起伏,破坏严重,出现常年积水区。
3.2 采煤区建设开采对植被的影响
植被是内蒙古地区采煤区对自然环境最敏感的要素,它是对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反映,而植被的覆盖程度指示着环境因子的适宜程度,是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综合结果。
在采煤区开采地下煤炭资源,常常引起地层变形、裂隙甚至塌陷,破坏了地表形态,而植被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土壤及地形地貌影响。
区域植被根系主要分布在10~500cm沙层,而在干旱、大量沙覆盖的情况下,水分有利于下渗,防止土地盐渍化的发生与发展。
内蒙古地区的采煤区,由于开采沉陷引起的地表起伏变化,造成了水分的再分配和新的生存条件,使陆生植物减少,水生植物增加。
这是由于井田煤层开采后,造成潜水的水位下降,流动半流动或固定半固定沙丘、沙地上生长的沙蒿、沙柳、柠条等耐干旱植物,其根系未达到潜水位,只是靠大气降水或饱气带的水分维持生命,因而对沙丘、沙地上生长的耐干旱植物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而滩地地下水水位埋藏浅,常形成积水洼地,多生长芨芨草、醉马草、寸草等喜水植物,在水位变幅下的根系常因缺氧而坏死,不能下扎,成活率较低。
长期开采后造成区域水位下降,潜水蒸发量减少,但有利于杨柳等乔灌木生长,可人工植树造林,种植耐干旱的柠条、沙柳、沙蒿、萎心草、沙打旺等植物,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3.3 采煤区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内蒙古地区的采煤区由于对煤矿的开采,破坏了含水层,导致海子和泉水干凅,地表植被枯萎。
在毛乌素沙漠中,沙丘含水层以中细沙为主,受季节影响较大,并与下伏的冲、湖积层有密切的水力联系,或者构成统一的含水层,由于煤矿开采排水会使区域地下水储量大幅度下降,造成矿区及周围区域水资源严重浪费和短缺,同时导致含水层周围岩破坏、地面沉降等一系列水环境问题。
因此,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如何实现水煤共采,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4 对采煤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内蒙古地区的采煤区由于没有表土地下水资源丰富,开采后主要是进行生态综合整治与植被恢复,在防止沙漠化进一步发展存在不足。
目前对沙漠地区采取
保水采煤措施,主要还有分区防治法,如对长年积水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积水前随工作面推进下沉后水分条件改善,可种草或在原沙地地带播种草种,但积水后无法复垦。
对季节性积水区可采取在原有植被地带补播草种及植树绿化,在原沙地地带播种草种并围栏封育,对非积水区,对开采形成的坡度带内的植被进行补植,加强监控。
加强对区内水资源的补充开发。
5 结论
内蒙古地区的采煤区由于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因此,在煤矿开采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加强土地资源,植被资源和水资源的保护,把开发和保护并重,开采量、开采方式和开采强度都要适当以保水采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为重点,减轻或消除开采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
实现内蒙古地区的采煤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凤云,李晓红.内蒙古毛乌素沙漠地区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煤炭工程,2010-11-20.
[2]于春娟,殷建成,于春莉.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地区地质构造演化[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04-30.。